-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南疆軍旗
男人們都上了前線,城市裡就剩下婦女、老人和兒童,工廠還要運作生產武器彈約,醫院裡離不開人護理人員,後勤補給還要人,學校商店還要人,這些工作當然就只好落在婦女的肩上。
-
3 # 小油瓶侃歷史
可以這麼說吧,當時的列寧格勒城內,剩下的幾乎都是女人,因為男人都上前線了,再後來前線男人不夠了,女人也上前線了。。
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列寧格勒,婦女們奮不顧身地戰鬥在了自己的崗位上,她們做到了她們所能做到的一切,工人參加戰鬥變成了民兵,她們就成為工人參與生產供應武器彈藥。醫生不夠,她們就充當醫務工作者救治傷員,前線士兵犧牲大,她們就穿上軍裝拿起鋼槍去戰鬥,沒人警戒和巡邏,她們就入伍當警察,維護這列寧格勒唯一的“生命之路”
冒著轟炸和炮火,接替工人參與生產戰場上的當務之急就是為軍隊供應武器、彈藥和軍事技術裝備,工人參加戰鬥,婦女們就頂替他們生產,在德軍的空襲和炮擊時,婦女們的生產也沒有停止,一部分人撲滅燃燒彈,另一部分則搶救傷員。
截止到列寧格勒保衛戰勝利,她們參與生產了713輛坦克、480輛裝甲車、約1萬門迫擊炮,300多萬發的炮彈,8萬餘發火箭彈和炸彈。
醫生不夠,她們就挺身而出救治傷員據統計,在戰爭最初的3個月裡,列寧格勒先後對幾萬名婦女開展緊急培訓,並建立大量戰地醫院,這為後期傷員救治起到了極大作用。
部隊減員嚴重,婦女們就穿上軍裝拿起鋼槍由於對德國突然發動閃電戰準備不足,蘇軍在前期的戰鬥中人員損失較大,加之列寧格勒被德軍切斷陸路聯絡,兵源得不到補充,斯大林只能在列寧格勒保衛戰後期選擇徵召女兵入伍。
女兵們在戰場上絲毫不遜色於男兵,她們不僅可以從事戰場救護,還可以做坦克兵、狙擊手,飛行員,其中還湧現出一大批的戰鬥英雄。
沒人警戒維持秩序,她們就當警察參與執勤1941年-1942年的冬天,列寧格勒處於飢餓圍困最艱難的時刻,列寧格勒與外界的通道只有一條號稱“生命之路”的冰上公路。
為了維持這條生命之路,有將近500多名女警察們每天站在生命之路上執勤,每隔一公里就會站一個人,還有一些人負責觀察冰層,如果冰層快破了,要趕緊通知車隊,防止車輛墜入湖中。
初次之外,她們還要負責維護秩序,每天每人的口糧標準很低,低到僅能維持人生命的最低限量,高溫車間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術人員250克,職員和兒童僅125克。
當時的列寧格勒餓死了很多人,她們還要充當志願者送死者去墓地。
可以說列寧格勒的千千萬萬名婦女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取勝的堅實基礎。 -
4 # 薩沙
我聽說了關於當年圍城戰的事情,個人認為這次戰爭實在太恐怖了。
說說普京一家在圍城戰中的遭遇。
普京父親18歲參軍,幾年後就參加了慘烈的蘇德戰爭。
普京父親屬於蘇聯海軍,屬於波羅的海艦隊,駐紮在列寧格勒。
然而,戰爭剛開始,列寧格勒就被包圍。
失去軍艦的水兵,都編入陸軍,必須持槍作戰。
當時戰鬥非常激烈,每天都有無數人死傷。
有一次,普京父親同27人執行危險的破壞任務,被敵人發現。德軍立即發動圍剿,打死了24個人。
普京父親和另外3個人,冒死靠跳入齊胸深的沼澤,才僥倖躲過追殺,保住了一條命。
在跳入沼澤時,他們根本不知道它有多深,也就是碰運氣了。
可惜,人不可能永遠這麼好運氣。
1941年11月17日的戰鬥中,普京父親被德軍的手榴彈炸中,幾乎被炸斷,人也躺倒在地上。
戰友們被德軍打的七零八落,都在高速撤退,無法兼顧傷員。
就在普京父親躺在地上等死的時候,意外遇到了自己的鄰居,一個健壯的小夥。
這個小夥看到他躺在地上,二話不說,揹著他拼死走過了冰封的涅瓦河。
這是極為危險的,因為德軍炮彈不斷的落下,兩人隨時可能送命。
隨後,普京的父親在野戰醫院做了搶救手術,倖存下來,一條腿留下終生殘疾。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在普京父親浴血奮戰的時候,普京的母親帶著他們的獨子,普京3歲的哥哥維克多,被包圍在列寧格勒。
城裡糧食很快極度匱乏起來,每人每天只能得到一片黑麵包。
維克多太小,不能消化粗劣的黑麵包,很快瀕於死亡。
萬幸的是,維克多有個舅舅,是個軍人。他經常偷偷來看望姐姐,將自己省下的一點白麵包留給外甥,維克多才勉強活了下去。
沒想到,一天舅舅因飢餓暈倒在大街。
軍隊知道這件事以後,不允許舅舅離開隊伍,違者會被當做逃兵槍決。
由此,普京的母親和維克多陷入絕境。
很快來了一群軍人,從從普京母親手中搶走了孩子。他們說所有的孩子都會被送到後方幼兒園,會得到食物和妥善的照顧。
然而幾天後,普京母親得到一個通知:兒子維克多死於白喉。
普京母親追問孩子遺體埋在哪裡,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
俄羅斯歷史學家根據資料分析,維克多很可能被吃掉了,當時城內食人現象很普遍!
這些孩子是被送到一個地方等死,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食物。
普京母親因傷心過度,加上糧食匱乏,很快奄奄一息。
城內有專門的埋屍隊,防止屍體在家裡腐爛導致瘟疫。
埋屍隊的軍人們,發現普京母親躺在床上已經無法睜開眼睛,氣息也很微弱。
這些人很有經驗,判斷這個婦女很快就要死掉。
於是,他們將普京母親從樓裡抬出來,丟在幾具死屍中間,準備一起拉倒亂葬崗埋掉。
說來也巧,普京父親拄著柺杖,第一次從醫院溜出來,回家看看妻兒。
發現妻子還有一口氣,普京父親就拒絕讓他們抬走“我妻子還沒死”。
埋屍隊冷冷地說“她這口氣隨時會斷,一定會死的”。
埋屍隊堅持要把普京母親運走,暴躁的普京父親揮舞柺杖,朝著他們的頭臉猛擊,要和他們拼命。
埋屍隊見他是受傷的軍人,不敢和他搏鬥,迅速逃走了。
普京父親將自己的一小塊湯和麵包用熱水衝開,灌入妻子的嘴巴里。
普京母親逐步緩過來,在鬼門關溜了一圈。
普京的外婆則沒這麼好運,她慘死於戰火。
普京的父母活到了戰後,於1952年又生了普京。
這就是列寧格勒婦女的一個縮影。
-
5 # 小約翰
西方有句名言,戰爭讓女人走開。中讓女人攪和是男人的恥辱。
可是蘇聯的衛國戰爭中,斯大林顧不了那麼多了,男人不夠用,必須要女人上前線。那麼蘇聯的男人都去哪了?饑荒和肅反死去了一批。
發生在1932年到1933年的大饑荒,有715到718萬人勞動力消失。肅反殺了一批。發生在上世紀二十到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數以百萬計的人死去,十多萬人被直接槍斃,數百萬人被遷居到西伯利亞,不少人死於非命。投降和戰死一批。
更主要的是,德軍入侵蘇聯蓄謀已久,蘇聯軍隊猝不及防,大量計程車兵喪命。
德軍對蘇聯發動閃擊戰,戰爭進行僅僅五個月,蘇軍兵員傷亡就高達400萬人,被俘官兵多達300萬人。蘇聯在開戰前期不僅國土大面積淪陷,而且兵員急劇減少,在此情況下,蘇聯女人閃亮登場了。
她們剪去秀髮,穿上軍裝,把最美麗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用鮮血譜寫了一曲愛國讚歌。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有八十萬女性走上戰場,他們有的成為狙擊手,有的是機槍手,有的是坦克兵和航空兵,表現得一點也不比蘇聯男人差。
列寧格勒保衛戰是蘇德戰爭最殘酷的一場戰役,從1941年9月9日開始至1944年1月2結束,在900多天的激戰中有350萬蘇聯軍人傷亡,其中不少是女兵。
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二大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港口還是蘇聯的工業中心。
因此戰爭打響不久,希特勒就對它虎視眈眈,把它定為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目標,1941年9月初,德軍集結大軍73萬向列寧格勒撲來。
局勢萬分危急,為難時刻,斯大林想起了一個月前被他剛剛免職的朱可夫,朱可夫臨危受命,義無反顧開始了一場“全民保衛戰”。
當時蘇軍士氣非常低落,被德軍嚇破膽的蘇軍官兵數不勝數,不少士兵聽到槍響腿就發怵,撒腿就跑,甚至一些師級指揮員還沒有得到命令就後撤。
朱可夫頒佈命令,凡擅離職守、逃跑的一律就地處決,朱可夫說到做到,槍決了一批擅離職守的官兵。
朱可夫一面積極穩定軍心組織防禦,一面將附近的民兵、工人、學生組織成預備隊,在最艱難的時候排上了用場,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戰爭太殘酷、太血腥了,德軍發動了一輪又一輪兇猛的攻勢,一批批官兵倒在戰場,朱可夫不得不忍痛讓女兵上前線,讓不是女兵的女市民也加入到保衛列寧格勒的戰鬥中。
據史料記載,列寧格勒的防空部隊共有37000多名女兵2000多女子狙擊手,他們個個英勇頑強,為粉碎納粹的進攻付出了鮮血和生命。城裡沒有穿軍裝的婦女同樣值得尊敬,她們積極在主要路口挖掘工事、設定路障、陷阱,在交通要道埋下地雷,甚至奮不顧身端起刺刀德軍展開白刃戰。
很多女性平民擔任了炊事員角色,(因為軍中的炊事員也上了戰場)冒著敵人炮火給戰士送飯。
因為男人都到了前線,大量的城防工程也都依靠婦女們來完成,當時城區的糧食經常,經常斷供,居民們很少能吃飽,婦女們挖野菜充飢,但也要堅持讓士兵吃上飯。
由於長期捱餓,不少婦女營養不良,在挖工事時體力不支,很多人挖著挖著就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
朱可夫回憶說,當時每一處工事都是女性唱主角,幾乎沒有一個壯年男性。
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一共挖了兩百多公里的反坦克壕溝,五百多公里的蘇軍交通壕溝,全都是女性的功勞。
眾所周知,裝甲叢集是德軍閃擊戰的功臣,而那些戰壕讓德軍的坦克兵急得嗷嗷叫,望溝興嘆,成功阻擋了德軍進攻的步伐。
列寧格勒的勇士們,忍受難以想象的困難,頑強不屈守衛著這座城市,在堅持了近900天后,終於最終取得了勝利。
他們死傷慘重,但沒有退縮;他們精疲力竭,但沒有垮掉,他們幾乎彈盡糧絕,但沒有倒下;他們瀕臨險境,但沒有屈服。
他們成功牽制了德軍的王牌部隊,讓其舉步維艱,他們打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其一籌莫展。
他們有力支援了其他戰場,讓蘇軍扭轉了被動的局面,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但回顧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能忘記那些蘇聯女人。
回覆列表
如果說二戰中最為慘烈的戰場,那一定是蘇德戰場,據戰後資料顯示,蘇聯損失2600多萬人;如果說蘇德戰場上,哪一個城市損失最大,那一定是列寧格勒,她在被圍困的近900天中,軍民損失達150多萬人。
作為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是重要的海港和工業中心。戰爭伊始,她就成為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目標,隨著局勢惡化,蘇聯領導人再次想到了朱可夫,命令他堅守該城。朱可夫肩負上級的信任,開始了一場“全民保衛戰”。
然而,就在1個多月前,朱可夫剛剛被撤銷總參謀長職務。1941年7月,德軍在三個方向上深入蘇聯腹地,最遠已達600公里。德軍的閃擊戰術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進攻勢頭有所減弱,尤其是其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稜斯克附近停止了前進。雙方領導人的“瞎指揮”,卻影響著戰爭走勢。
德國領導人突發奇想地抽調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一路向北協助進攻列寧格勒,一路向南攻佔基輔。儘管從當時的戰術效果來看,分兵協助兩個方向,取得了輝煌戰果,但卻喪失了中路突擊的最佳時機,導致兵敗莫斯科城下。
德軍新的動向,很快引起了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的注意,他建議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後撤至第聶伯河對岸,避免德軍從側後包抄。但一意孤行的蘇聯最高統帥,堅決反對並撤銷了朱可夫的職務,致使65萬蘇軍官兵成了俘虜。
慘重的事實,徹底讓蘇軍最高統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應該過於干涉軍事指揮,決定改正這個錯誤。他召回朱可夫並當面承認了錯誤,但有所顧慮的朱可夫並不願意待在參謀部,表示更願意去最危險的地方,發揮自己的作用。
基輔戰役的輝煌成就,讓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下士的德國領導人,一下子找到了“軍事家”的感覺,並一發不可收,他撤換不聽命令的將帥,自己擔任德軍總司令,一系列的“瞎指揮”,導致輸掉了整個戰爭。這是後話,暫且不提了。
知錯就改的蘇聯最高統帥,安排朱可夫去形勢最危險的列寧格勒。此時的德軍,在中央集團軍群裝甲部隊的支援下,已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三面包圍,一旦丟失,德軍將會長驅直入,威脅莫斯科。朱可夫二話不說,帶領自己的指揮班子趕往前線。
朱可夫“臨危受命”,將混亂的局面穩定了下來。1941年9月的列寧格勒,儘管在蘇聯最高統帥的安排下,大量的兵力投入該方向,並有國防委員會成員伏羅希洛夫元帥擔任指揮,但依然不能阻止德軍的攻勢。在此危急關頭,朱可夫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接替了他的指揮。
首先,對方面軍領導層進行改組。在緊急時刻,沒有時間去“挑兵選將”,朱可夫十分“武斷”地將自己的指揮班子,全面接管方面軍的指揮層,並撤換了下屬兩個集團軍的司令。目的就一個,保證自己的命令“暢通的”得到落實。
其次,整頓紀律和鼓舞士氣。被德軍嚇破膽的蘇軍官兵比比皆是,不少士兵聽到槍響就跑,甚至一些師級指揮員沒有接到命令就後撤。這在戰爭期間是堅決不允許的,朱可夫頒佈命令,凡擅離職守、逃跑的一律執行戰場紀律。
“戰場紀律”,是指部隊戰時對臨陣脫逃、叛變、投敵分子阻止無效後,可就地果斷處置。也就是說,只要有逃跑行為或者正在逃跑不聽勸的,可以不容分辨地就地“解決”。朱可夫為了增加震懾力,逮捕和槍決了一批擅離職守的官兵。
更關鍵的是,千方百計地阻止德軍進攻。他將城區防空用的高射炮,佈置在陣地前沿充當反坦克炮,將波羅的海海軍的所有艦炮支援防禦,並把城內所有軍校學員,組建成6個獨立步兵旅,開赴前線,同時,在城市要道佈置密集的雷場。
善於思考的朱可夫,還發現德軍一個重要的戰術特點,就是對蘇軍在防禦過程中所表現的主動反攻十分敏感,會分兵進行應付,從而可以減輕正面防禦的壓力。每次德軍進攻時,朱可夫就不斷地在其側後實施反衝鋒,抵消了對手一次次的攻擊。
朱可夫一面組織防禦,一面將城裡的民兵、工人、學生組織成戰鬥部隊,充當戰役預備隊。儘管他們的戰鬥素養不高,毫無作戰經驗,傷亡慘重,但“有總比沒有強”,列寧格勒防線始終巋然不動,他的大縱深梯次防禦再現神威。
不僅如此,朱可夫發動全民保衛戰,婦女能頂半邊天。1941年秋,列寧格勒在朱可夫的指揮下,抵擋住了德軍最兇猛的進攻,但一面臨海,三面被圍的形勢並未改觀。不僅要應付殘酷的防禦戰鬥,以及德軍的空襲、炮轟,還要應付糧食緊缺的問題,但幾百萬軍民,決心團結起來保衛這座城市。
一是,建立以營為單位的防禦區。為了加強和有效防禦,朱可夫將全城分為了6個防禦地段,並建立了99個營防禦區,這裡的人們來自各個部隊、地方,彼此不認識,但都能自覺地團結在一起,他們設定路障、陷阱,與德軍展開殊死搏鬥。
二是,將居民組織起來,給他們發放武器彈藥,保護自己的家園。並在城市的工廠、橋樑和城市建築安放地雷或炸藥,一旦德軍攻入,就連同這些建築一起炸掉。此時的列寧格勒城,儼然就是一個大堡壘,城裡的每位市民都是戰鬥者。
更值得宣揚的是,城裡的婦女們。男人都上前線打仗,大量的城防工程都有婦女們去做,當時城區的供給已經十分緊張,居民的麵包定量先後下降了5次,平均每天只有250克,不少婦女在挖工事時,餓的一頭紮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
即便如此,平均每天有4500名婦女在城外挖防坦克塹壕。在戰役期間,列寧格勒城內外,共計挖了150公里的防坦克塹壕、600多公里的交通壕,這些大都是婦女們做的。所以,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婦女們功不可沒,她們能頂半邊天。
然而,飢餓是朱可夫遇到的最大問題。儘管蘇軍最高統帥下令動員支援列寧格勒,但情況依然沒有大的改觀。德軍在幾次猛烈的進攻後,確定這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決定放棄攻城,改為圍困,妄圖讓城中的蘇軍官兵們“自生自滅”。
列寧格勒的軍民們,忍受難以想象的困難,頑強地堅持鬥爭,在堅持了近900天后,才解除了包圍。他們非但沒有垮掉,反而牽制了德軍的重兵集團不能動彈,有力支援了其他戰場上的戰役。最終,朱可夫領導的全民參戰取得了勝利。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朱可夫傳》、《回憶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