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肥的每日放送
-
2 # 小龍女5505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華他只是民國十大神偷中最出名的一位,並不是第一神偷。他結局也很悲慘,於一九三八年因肺癆死於監獄中。他也不是唯一的神偷燕子李三,還有兩位。一位是最早使用燕子李三之名的是河北滄州的李景龍後因病而死,最後一位既是神偷又是悍匪山東禹城李聖武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終被解放軍槍決。
-
3 # 唐明國亮
歷史上真正的燕子李三是滄州人,系滄州獻縣城西臨河鄉東鎮村人,其第五代李書振先生於2013年去世,其第六代李連洲、第七代孫、第八代孫都健在,李家可謂人丁興旺,獻縣及周邊所有老人都知道此事。由縣誌辦公室編纂的《獻縣誌》、
《四十八村鄉土教材》也有“鎮上出了個燕子李”的記載。在臨河鄉東鎮上村更有許多關於燕子李三的奇聞異事。
燕子李本名李雲龍,乳名喚作“小龍兒”。獻縣東鎮上村人。大約1837年出生。擅長輕功飛簷走壁。“燕子李”李雲龍就是最老版的燕子李三,也是就真正的燕子李三。
他當年活躍於京津冀及東北地區,俠名遠播,在老家更是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不息。
-
4 # 陽高快樂
燕子李三,在民國時期真有其人,
以偷盜為生,有一身武功,確實是民國時期有名神偷,就是因為他行竊的物件名氣大,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北洋政府段祺瑞,軍閥張宗昌、褚玉璞等人的家,都被他光顧過。
為了表明明人不做暗事,他每次作案後,都會在現場留下一張紙疊的燕子,久而久之,“燕子李三”名號就打起來了。由於“燕子李三”名頭響,很多小偷慣匪都喜歡打著他的旗號辦事,裝大尾巴狼。也有警察因為破不了案,就說是燕子李三乾的。
燕子李三的原型叫李景華,又名李鴻,1895年生於河北涿州,幼時跟叔父流落滄州。眾所周知,滄州自古乃武術之鄉,武風盛行,李景華便四處拜師學藝,習得一身本領,爬牆上樹,擒拿棍棒,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
李景華雖然一身本領,但在亂世之中,餬口也是大問題。也許是從小行走江湖,見慣了偷拿摸爬,“燕子李三”第一想到的餬口營生便是盜竊。他跟著草臺班子輾轉至河南、湖北等地,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李景華手腳不乾淨,連自己戲班都偷,被趕了出來。
李景華因為偷竊,被抓進局子的時候也不少,但他每次都能輕而易舉的從牢裡跑出來,於是就盛傳“燕子李三”會縮骨功、會飛之類的謠傳。其實也沒那麼玄乎,李景華懂得打點關係,被抓進去後,都會給看守牢房的分一點好處,有時甚至跟看守串通一氣,白天牢裡睡覺,晚上看守放他出去偷東西,偷來的東西大家再平分,看守們得了好處,自然也會配合著渲染燕子李三如何神通廣大。
1934年,李景華又因偷竊被下了大獄,他和感化所巡官史海山還拜了把兄弟,晚上偷來的貴重物品就和史海山分贓。好景不長,結果史海山行跡暴露,和李景華串通的事被知道了,從此,李景華被佩戴上“木狗”刑具,連腿腳都不能動彈。
1935年,李景華因盜竊罪被判處12年徒刑,他不服要上訴,然而還沒等到結果出來,燕子李三便在1936年1月9日因長期吸食鴉片,導致肺癆發作死在了牢裡,年僅40歲。
-
5 # 老李雜談666
我認為他是第一神偷,小偷本是被人所不齒的角色,可他做小偷做到了被人傳頌的地步,不是第一,誰敢說自己第一。盜盜亦有道,燕子李三真正的領悟了其中精髓,他雖是個小偷,可他偷得人都是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富人,然後把錢偷偷的分給窮人,在國家為難時刻,不計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所以職業本領沒有好壞,就看你用在什麼地方。
-
6 # 醫道傳真陳皮
李景華,李雲龍,李聖五這三個人的總稱。雖然他們偷盜但從不偷盜老百姓,所以積下了善行。燕子李三的神,不是他自己神,而是有很多老百姓有意無意的給他打掩護,才造就了他的神,老百姓都不給他打掩護了,他也就不神了。
-
7 # 孤膽騎俠
燕子李三是中國近代流傳於民間傳說中的人物,有各種的版本和各種離奇詭異的傳說。由於他行蹤詭異,每次偷盜後,為顯示自己的本領,時常把一隻用白紙疊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用以表示“此事由爺做”,與外人無關,“燕子李三”的名頭即由此而來。他因時常劫富濟貧,為人所稱道,而被人稱為俠盜,與大刀王五、義士霍元甲並稱為“幽燕三俠”之一。
生平
歷史上存在多個自稱“燕子李三”的人,其中最和原型接近的一個是河北涿州的老“燕子李三”李景華。
李景華,1898年出生於河北涿州,自幼隨叔父流落到滄州,並在此落腳。滄州是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李景華自幼拜師習武。由於他稟賦較好,身體輕快,漸漸練就一身武藝,爬牆上樹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及。李景華從小就小偷小摸,後來跟著滄州一個賣藝班子到河南洛陽等地賣藝時戲班子住處丟了東西,老闆懷疑是李景華所為,遂將其驅離戲班。景華由於生活所迫,便開始四處偷盜,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屢屢作案,有一次竟然偷了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家的財物,因而名聲大振。
燕子李三位列晚清十大高手之一,據說他為了增強本領,曾隱姓埋名到少林寺學藝,經過幾年的磨練,武功大進。此後,他沿著平漢線來到平津一帶大量作案,許多權貴都遭到他的光顧,每次作案後都要將一個紙折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不久以後便有了“燕子李三”的名頭。在後來的一次偷盜中,為官兵所圍捕。1935年1月,北平地方法院判處李三12年徒刑。為防止李三逃跑,把他的腳手全用重犯的枷鎖拘禁起來,李三1936年春死於監獄。
影響
由於“燕子李三”名聲在外,同時一些高來高去的飛賊也自誇是燕子李三,便於掩護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民間和官府又將各種無頭盜案歸結到其名號上。因此,燕子李三被官府擒殺後,在其他地區又出現了多個自稱或被訛傳的“李三犯案”,燕子李三也逐漸當時活躍在北方平津冀魯地區的許多飛賊共用的代號。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燕子李三”是個神偷,他飛簷走壁,神出鬼沒,從未失手,被稱為“民國第一神偷”。那麼,他那麼厲害,是被怎麼抓到的呢?他的結局又如何呢?
(影視劇中的“燕子李三”)“燕子李三”原名李景華,他生於晚清時期,是河北涿州人,年幼時隨父親逃荒到了滄州。
滄州一帶多好習武,李景華也跟著舞槍弄棒。據說他身輕如燕,爬牆上樹易如反掌,非常人可比。
不過,李景華雖說習武,卻有些小偷小摸的行為。在他隨江湖班子到洛陽賣藝的時候,班子裡失了東西,由於他犯有前科,所以他被攆了出去。
自此,李景華流落在洛陽一帶。由於人生地不熟,又無正經的營生,所以他便以偷盜為生。
很快,李景華便“偷”出了名氣。
後來,李景華偷到了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的家裡去了。
說到這個白堅武,實在當地一惡。他橫行霸道,欺男霸女,做了很多壞事。
李景華看不過眼,便在夜裡潛到他的臥室,把他的手槍偷走,並掛在他家的後院裡,並在旁邊留下“燕子李三,到此一遊”的字條,以示警告。
這事讓白堅武頗為惱怒,可是顧及顏面,他又不便聲張。
儘管如此,此事還是不脛而走。許多人聽完不由拍手稱快,“燕子李三”的名頭也就越傳越廣。
接著,城中幾戶富家豪門也遭了竊,且都留下了“燕子李三”的名號。
警察局四處抓捕李景華。由於風聲很緊,李景華為了避險,只得去少林寺做了一段時間的和尚。
(影視配圖)此後,李景華一直在天津和北京兩地活動。
李景華雖然是個慣偷,但他也有自己的規矩,他從不偷貧苦人家,專門對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下手。
除此外,李景華偷盜還特別高調。凡是偷盜,他必留下“燕子李三”的紙條。或者留一隻紙燕,以證明是他所為。
結果,李景華的善舉引來偵緝隊的注意,並對他進行多次追捕。但李景華憑著高超的武功,不僅總是輕易脫身,而且他還屢次作案,戲弄警察。
那麼,李景華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這就要說到李景華師從何人了。
李景華先是師從田盤山萬松寺的主持石敢當。他在學武方面很有天賦,刀槍劍戟無所不能,且練過一種類似輕功的武術。因此翻山越嶺,皆輕鬆自如。
石敢當的同道師弟法慧見李景華是個習武之才,於是在學硬功夫的基礎上,又教了他“八步登空”和“燕子三抄水”的武藝。
(影視配圖)據說,這兩種功夫都相當神妙。一個能讓他縱高牆而過,另一個則讓他可貼水跳躍,其輕盈如燕子掠水一般。
李景華學成之後,他的同門師兄弟見之無不稱奇,因此都稱他為“燕子李三”。
李景華從此利用所學到的功夫進行偷盜。他能頭朝下,像壁虎一樣貼著牆壁,藉助工具迅速往上爬。他還能運用長繩的鐵爪勾在院中的高樹上,然後攀繩而入……並且他還練就一手溜門撬鎖的手藝,任隨多複雜的鎖頭,都難不倒他。
再加上李景華相當謹慎,他每次作案都會先對環境進行摸底,因此他作案很少有失手的時候。
被李景華得手的,不光有像段祺瑞、潘復等高官政要,還有愛新覺羅·瑞仲這樣的滿清皇族遺老遺少們。
當時雖說已經是民國時期了,但是軍閥割據,北洋政府亦是不斷城頭變幻大王旗,社會動盪不安。再加上天災人禍和軍閥之間的戰亂不斷,老百姓的日子非常窮苦。而那些高官政要和軍閥卻過著奢靡的生活,這自然引起老百姓心裡的仇恨,所以李景華雖然是個慣偷,但由於他有時將所偷的財物分給窮人,因此老百姓都認為他不是偷,而是劫富濟貧,都對他進行百般吹噓。
再加上李景華偷的,都是大總統段祺瑞和大軍閥張宗昌等顯赫要人,這愈發讓他名聲大噪。
當然,李景華犯下了多宗案子,自然也成了頭號通緝犯。
一心想抓他的偵輯隊急於立功,因此對他盯得也就愈發緊。
(影視配圖)按理,李景華是個行動非常隱蔽的人,想抓他並不容易,然而他卻還是落網了。
原來,李景華曾從西單麗華綢緞莊經理潘國英那裡偷了不少綢緞和高檔衣料。
潘國英發現失竊後,向警察局報了案。同時他還暗中聯絡各家有生意往來的商戶,請他也多加留意。
不久後,有個叫史海山的人,拿了一件毛料背心去洗衣店。
店主認出這正是潘國英丟失的財物,於是不動聲色地告之了潘國英。
經過潘國英確認後,偵緝隊立刻逮捕了史海山。
經過審問,偵緝隊又將其他接受過李景華財物的人都抓捕歸案。
隨後,偵緝隊總部進行公審。他們知道李景華一定會來,所以搞出很大的聲響。
李景華果然來了,預先埋伏在樑上偷聽。也就因此,偵緝隊把李景華抓住了。
李景華被抓入獄後,偵緝隊給他佩帶了一種夾於兩腿之間的木狗刑具,以防範他脫逃。
這種木狗刑具佩帶後,犯人不能自由伸縮,是一種慘無人道的刑具。
據說在李景華之前,只有一個叫李玉山的人佩戴過。
訊息刊登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不少社會人士為李景華奔走,最終在7個月後,偵緝隊受輿論所迫,這才拆除了李景華的刑具,不過依然給他戴了一個極為沉重的腳鐐。
然而不過半年,李景華卻突然病死在獄中。
當時有人提出質疑,一方面李景華不過41歲,正是壯年時期,為什麼被關押入獄僅一年而已,就突然病死了呢?
官方給出的結論是:李景華因肺結核病醫治無效去世。
然而,據犯人控告,管理監獄的李國華平時濫用職權,經常凌虐犯人。李景華由於未能滿足他的索求,經常遭到他凌虐,幾經折磨,最終斃命。
由於說法不一,又未能證實,所以至今仍無定論。但是由於當權者和軍閥都是百姓所憎之人,因此在李景華去世後,老百姓無不為之惋惜,甚至有人為他著書立傳,這也是為何李景華的名氣,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知道的緣故。
(參考史料:《燕子李三之謎》)
回覆列表
燕子李三,李景華之所以名噪一時,靠的是他的盜竊手段。他下手盜竊的,很多都是當時的高官鉅富,甚至包括了當時政壇的高層,那麼李景華為何會成一名盜竊賊,他成長於怎樣的環境呢?他又做過哪些盜竊案呢?燕子李三名揚天下,但李景華的身世及其經歷,卻撲簌迷離,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位大名鼎鼎的燕子李三李景華,我們先來探討燕子李三是哪裡人,燕子李三小的時候,跟著叔叔到滄州落戶。那這麼一來,情況大體就清楚了,燕子李三的老家在河北涿州,出生以後不久即遷往良鄉居。後來又隨著他的叔叔到河北滄州落戶,李景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偷盜的呢?他為什麼會走上職業偷盜之路呢?我們說沒有誰一出生就是盜賊,很少有哪個父母願意,將自己的孩子培養為盜賊,李景華走上職業偷盜之路,可以說是社會使然,與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而且官做得很大。據李景華說,他小的時候,曾經隨父親學了些拳腳,有了初步的武術基礎。只可惜呀,這種父母叫他學的時間並不很長。
李景華後來對別人講,他剛到滄州的時候,給人放過牛,還打過短工,不用說生活是很苦的,後來。他就開始跟人學習武術,李景華的家中有濃厚的武學之風,李景華從小就跟著父親學了一套拳腳,而滄州呢,則是著名的武術之鄉,習武之風頗盛,那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時間長了已經。開始學習武術,並試圖走上習武之路,實在是很自然的事情,據熟悉內情的人回憶,在滄州。武術班裡,李錦華就開始了小偷小摸,請注意啊,這是這位後來的飛天大盜第一次的偷竊行為。這期間武術班裡有人丟了東西,人們都懷疑是李靜華所為。
情節說明,在洛陽的時候,李景華的小偷小摸已經很有知名度了,所以一旦有人發現丟了東西。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他,李景華矢口否認,但丟東西的人不依不饒,班主沒有辦法只得將李景華從武術班裡趕了出去,18歲的李景華被武術班開除,然而這時他並沒有走投無路,而他也一度想過要自食其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因何沒有浪子回頭,他又是如何在盜竊的邪路上越走越遠了。是誰說李景華此時在洛陽的偷盜,主要的是因為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沒有了生計,那就只能去偷,而且一旦偷竊得手,解決了溫飽問題,他還是想著謀求一條正常的生活,也就是說,此時在李景華的人生規劃中,還沒有將偷盜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
大約在民國,也就是公元1916年,李景華來到河北高陽縣,民間紡織業發達。李景華在高陽城南的一個姓史的人,家裡學織布,顯然那他還是想學一門技術。將來能夠憑手藝吃飯。估計是吃不了那份苦,這一年的夏天,他又來到北京,試圖在這座千年古都找到自己的謀生。但李景華此番重回京城,與以前的情況已經大不相同,父母雙亡,兩個哥哥也去世了。姐姐和弟弟回老家,再來晉城城裡,已經沒有了他的家,好在她有個姑姑嫁到北京。有一個姓馬的人家裡,姑母姑父就住在北京的香餌衚衕,他進京以後就住在姑姑家。李景華此次來北京,當然是想著找個正當職業,他進京以前呢,曾經學了點織布手藝,最理想的是找份工作,至少要維持住日常生活開銷,但民國初年社會動盪,北京城的經濟狀況。
不織布房啊,倒是有幾家,但規模普遍不大,用功不多,再加上李景華學的那點手藝,最多也就是一般,憑著那點手藝在京城找工作,談何容易,那工作找不到生活怎麼辦?她住在姑姑家。混吃混喝總不是長久之計,在說人除了吃飯睡覺,生活中總免不了要有點其他的開銷。無奈之中,他開口向姑姑要錢,但錢呢,在姑父找個中間姑父不肯給,這讓李景華很無奈,也很氣憤。為了洩憤,更為了解決現實的生活問題,也就是因為窮。在這年農曆的7月7日,他在姑母家的院子裡,將僕人晾曬的幾件衣服偷了出去賣。
沿街收購舊衣物的打鼓人,一共得賣了三塊銀元和40多枚銅錢,他用銅錢買了些。吃的用的東西,把那三塊銀元裝在腰包裡,就回了老家涿縣,這是有史料記載的,那僕人在院子裡晾曬的衣服突然不見了,而居住於此的李景華也沒了蹤影,那李景華手腳不乾淨,姑母想必是知道的,僕人衣服丟了,姑姑斷定是李景華偷了,於是追到涿縣,面對姑母的質問,李景華只得承認衣服是自己偷了,還交出了便賣衣服所得的三塊大洋,姑母非常氣憤。用李景華的話說是被打一頓,李景華的舉動,讓姑母十分傷心,但是姑母並沒有就此放棄李景華,還把她領回北京,繼續讓他在自己家裡吃住,姑母的善心並未獲得應有的回報。
李景華不僅沒有改過自新,不久後他還兩次潛入姑母家的南書房,盜走大量衣物,前後兩次作案。李景華君被警方抓個正著,那也兩次被送進了教養局,這年9月他被移送教養局。據悉,相當公寓三個月,這在當年要算是一種行政處分,教養局歸警察局管。是對未成年犯罪者實施強制勞動,就是要強制學習一門手藝。李金華在警察面前說,自己生於前,清光緒二十六年,警察一聽光緒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900年,那如此算來,李景華剛剛16歲,屬於未成年人,由於當年戶籍。對於他的說法,那警察無法核實,再加上他個頭不高,身材偏瘦,長得確實像個孩子,警方便相信他的話,實際上我們前面講,他生於光緒二十二年,被警方捉住的時候,已經年滿20歲。顯然不能算是未成年人,李景華的謊言,是他躲過了牢獄之災,李景華對警方說。自己曾經在河北高陽學習過織布工,教養局呢,就安排他進習步科去學習織布。可是李三並不想這麼累,還是繼續進行偷盜,被抓到之後,卻因為警察的疏鬆讓李三給逃跑了,自此以後就消失了。然後在少林寺學了兩年功夫,出來之後,連續偷盜,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