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意在筆先靜而思其之

    人的素質由道德和綜合知識兩個方面組成,有知識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有知識,一個人的教養總體上看是和家庭成長環境及社會成長環境有關,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努力使自己在兩方面都成為當代青年的典範,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學會做人,人性就顯得沒教養

  • 2 # 漢代蜜瓜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社會輿論導向出現了問題,秩序被打倒,粗野被稱為“真性情”,禮儀因為社會秩序的顛倒被整整一代人扔了,不知何物。相當一部分家庭不知教養為何物,只抓孩子的學習,品性方面的問題視若無睹。這些孩子長大以後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必須為自己有礙公德的行為尋找藉口,於是“真性情”、“個性”成了缺乏教養的替罪羊。這些謬論被寫成小說散文等文化傳播產品廣泛傳播,得到這些人的認同,成為一種社會認知。

  • 3 # 周花5

    教養跟個性是兩回事。教養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素質,比如文明禮儀,與人交往,待人接物,以及衣著打扮等。而個性則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性格,如熱情大方,敢愛敢恨,樂與助人等。這只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確,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 4 # 裘比白

    有個性的人必定顯現了他特有的氣質才會讓人覺得他有個性,而沒教養的人在他身上怕是看不見什麼特質,因為你一下沒教養的行為就能很好的掩蓋你的特性,更別說有個性了,哈哈哈!

  • 5 # M30725392

    有教養是什麼?不與人爭、不與人搶?謙遜、低調?其實中國傳統觀念裡面的教養涵養多傾向於無私無我!這種觀念總是與現實不相融合!現今社會提倡更多的是自我價值,當無人發現的時候,往往要毛遂自薦,這時候體現的是個性認知!我們正處在這個傳統理念和現代認知的交叉口,有些過激的表現是難免的!在包容個性的同時弘揚傳統文化,是度過這一特殊時期的手段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長的讀書過程中,會給人帶來哪些文化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