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我去涼快了

    荀彧之死:性格決定人生

    其實荀彧的死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說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觀點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議時,話語能夠委婉一點,態度能夠和藹一點,他或許還能倖免一死,或許不能繼續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寶貴的性命,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命是最寶貴的,是應該珍惜的啊。

    他對曹操太忠心,正是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觀點,希望曹操能夠改變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對於荀彧的建議,曹操不僅沒有采納,還要幹掉手無縛雞之力的荀彧。哎 ........可憐的荀彧!

  • 2 # 野史故事

    何顒曾經評價荀彧是“王佐才也”,而曹操說荀彧是自己的子房,即將荀彧比喻為張良。張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劉邦手下的智多星,屢次將陷於僵局和不利境地的劉邦解救出來,而荀彧比張良有過之而無不及,荀彧喜愛薰香,這個風雅從容的男子,被稱作“荀令君”,謙謙君子談笑間竟能消散千軍萬馬,百鍊鋼也能繞指柔。荀彧,就是這麼一個有魅力的人,他用他的智慧和仁義,給紛亂的三國留下了一抹清香。“只有香如故”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荀彧出生並不差,他的祖父很出名,他的父親曾任濟南相,當時宦官當權,其父忌憚宦官,因此讓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的才華和名氣,才避免了遭人非議。永漢元年,被舉孝廉,當此之時,奸臣董卓主宰朝政,荀彧棄官歸鄉,為了躲避戰亂又舉家遷往冀州。遇到了袁紹,跟著袁紹混了一段時間後,覺得袁紹不靠譜,於是轉而投靠曹操,從此便在曹操的麾下。那麼荀攸是何人?荀彧與荀攸又是何種關係?

    荀彧和荀攸的關係

    荀攸,字公達,荀彧之侄,傑出戰術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長5歲。兩個人雖然關係很近,政治觀念卻完全不同,少帝即位何進秉政,徵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餘人,荀攸到,拜黃門侍郎。後關東兵起,董卓禍亂京城,當時天下人都對董卓恨之入骨,群雄起兵征伐董卓,荀攸也是一個勇士,他號召眾人刺殺董卓,事情敗露入獄,與他一同入獄的何顒,憂懼自殺,但是荀攸一點都不畏懼,言語飲食自若,董卓見到荀攸有著大丈夫的氣概,便免去他一死。

    196年,曹操迎天子至許昌,曹操素聞荀攸之名,做書招荀攸,升荀攸為汝南太守,曹操得到了荀攸之後非常高興,他跟荀彧說:得到了荀攸,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為了曹操的軍師。漢末三國以來,有能夠稱得上大賢,稱得上真正的君子的只有兩位,那就是荀彧和荀攸兩叔侄。而荀彧最讓人稱道的是他的仁德。後方有荀彧坐鎮,曹操感到很有安全感,而荀彧能夠以仁德行事,選拔人才公平公正,對曹操能夠直言進諫,不阿諛奉承,面對危急情況出謀劃策應對得當。曹操常年在外領兵,常年跟隨他征戰的就是是荀攸。

    《三國志》記載:“是時荀攸常為謀主。”這裡指的是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時,曹操身邊的首席謀士就是荀攸。荀攸來到曹操的身邊比較晚,比他叔荀彧還晚,這時曹操還沒有完全站穩腳跟,他做的工作就是幫助曹操一點點打下江山。此時,南方有張繡劉表,東方有呂布、劉備,兩淮的袁術也虎視眈眈。

    征戰初期,曹操還不怎麼採納荀攸的建議,到後來荀攸的建議竟然也屢屢適用,這讓曹操一下子大敗張繡劉表追兵又拿下了呂布。等到河北徹底平定之後,曹操大封功臣,在表彰會上曹操說,軍師荀攸,自從輔佐曹操前後沒有哪一次出征沒有跟隨,前後無數次擊敗敵人,“皆攸之謀也”,那都是荀攸的功勞啊。

    可見荀攸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勇士,他跟荀彧不同,荀彧更擅長大局的謀劃,更擅長於政局的掌控,荀攸的強項在作戰上,指揮戰鬥是他的拿手戲。

    王佐之才荀彧之死

    但是,千百年來一直有一個疑問縈繞在大家的心頭,既然荀彧和荀攸都這麼能幹,對曹操又忠心耿耿,就拿荀彧說吧,為什麼要把輔佐了自己很多年的忠臣給殺掉了?是因為他太強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殺了他嗎?

    不會。曹操是一個重用賢才的人,就是因為當初荀彧看中了曹操身上王者的氣質,才決定跟隨他的,。曹操也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因為荀彧用自己的智慧,幫助曹操奪取了很多地盤,又消滅掉了大的軍閥,如袁紹、呂布、劉表之類的。毫不誇張地說,曹操的半壁江山都是靠著荀彧打下的,所以,曹操不會因為他能力太強而害死他。關鍵是他提出的建議損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對曹操來講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會為此而害死對他忠心耿耿的荀彧。不管怎麼說,荀彧的死很蹊蹺。

    建安十七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死。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荀彧的死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性格造成的,性格決定人生,此言不虛。大家都知道,荀彧是個十分具有正義感的人,不但謀略絕世,品行更是皓如初雪。當天下崩亂,漢道凌遲,當“興復漢室”變成不懷好意的口號,當仁義道德成為華而不實的擺設,當人們的信仰只剩下力量與權謀時,荀彧依舊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和使命,站在漢室和黎民的立場上,忠心輔佐君主救濟蒼天,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就是荀彧的理想。

    荀彧,他的理想很簡單,就是想有朝一日,解開這亂世的結,拭去兵戈鐵馬和無情殺戮給這個王朝留下的血跡斑斑,拂去漢朝江山的灰塵,使天下重新迴歸太平,本想借助曹操的勢力以圖中興漢室,結果更像是反被曹操利用了一盤,最後,懷著憤怒和憂慮鬱鬱而終。千載之下,讓人唏噓,或許荀彧是跟錯了主吧。

  • 3 # 開司go

    東漢朝廷好比房子的屋頂,它有三根支柱,一宦官,二外戚,三士族。在荀彧與曹操相遇時,前兩個支柱因為內鬥和董卓進京的殘殺早已消亡。

    當時的官員的選拔制度是察舉和薦舉,就是由做官的人推薦其他人做官,再經過考察,不是什麼人都有機會被推薦的。已經做官的人會相互推薦各自的子孫或者出生寒門但確實有學識的人做官,被推薦做官的人與推薦做官的人政治上是君臣,情感上是父子,他們有了推舉權後,一方面會推薦自己家族人,另一方面會報恩給推薦自己的人。最終形成了很多一個家族世代都有人做官的現象,就是士族(世族,勢族都一個意思)。

    曹操興兵時,天下軍閥混戰,局面動盪不安,東漢王朝早已名存實亡,而天下百姓盼望統一,需要安居樂業,國家需要重建體制。

    而曹操迎奉了天子,沒有了屋頂,世族成了原野上光禿禿的柱子,因此也只得跟了過來,而士族階級壟斷了仕途佔領了上層建築,控制了社會輿論掌握了意識形態,成為了豪強把控了經濟基礎。因此無論是曹操,孫權,劉備想要建立新朝都離不開士族的支援。

    曹操當權時期,實行的是唯才是舉,這跟士族世代為官的根本利益產生了矛盾衝突,世族的願望是我們家族世世代代就該做官,把權利握在手裡,哪怕是豬也應該做官。

    曹操手下計程車族有三個立場和態度,第一種以孔融為代表,極力反對曹操,力挺東漢朝廷,為曹操所殺。第二種以荀彧為代表,支援曹操平定天下,最後把權利還給皇上。第三種以陳群為代表,韜光養晦,最後把九品中正制推薦給了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世族重新獲得了壟斷仕途的特權。孔融高傲,荀彧高尚,陳群高明。

    下面回答提問

    每一個不想恢復漢室的軍閥都算一個鬼,天下鬼太多,必須藉助鍾馗,荀彧早期是效力於袁紹的,後來投奔曹操,但他恢復漢室體制的初心不改,地地道道的身在曹營心在漢。

    然而曹操在打鬼的過程中自己也變成了鬼,迎奉天子的目的是偷樑換柱,晉位魏公。曹操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注意不是貪圖皇位,貪圖家天下。):法家寒族選官制度。二人理想信念發生衝突。是悲劇的衝突。為荀彧借用一句歌詞"一生相信的執著,一秒就崩落"。有人說曹操送了一個空水果盒給荀彧,意思是反對我也是無果的,於是荀彧自殺了。但從曹操變成鬼開始,荀彧的理想信念已然崩塌,悲劇就已經註定了,至於他怎麼死的已經不重要了。

  • 4 # 㭍㭍㭍月

    個人覺得是曹操因為潁川士族已經造成尾大不掉了,需要進行打壓平衡,從司馬懿打破腦袋想要擠進潁川士族核心就能看出在曹魏潁川士族的影響就像是隋朝的關隴士族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距離中考只剩下三個月,我幾乎各科一竅不通,該怎麼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