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燼耀
-
2 # 峰迴路転
1桃源三結義,史書只是說恩若兄弟。而且劉備自詡甚高,不可能和殺豬、販子結拜(孝景皇帝玄孫)2張翼德怒鞭督郵,劉備所為。3溫酒斬華雄,劉備當時和公孫瓚在一起,公孫瓚沒去,當為孫堅所為。4三英戰呂布,討董卓劉備沒去,假。5孟德獻刀,獻刀被發覺,孟德準備逃回故鄉,路過老友呂伯奢家,其子要抓孟德請賞,被曹操發現殺之。6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俘,沒有約三事之說。7顏良、文丑。顏良是關羽殺的,文丑被徐晃所斬8五關斬六將,關羽從許昌直接南下汝南找劉備,而洛陽在許昌西北,羅貫中不懂地理!假的很!9火燒博望坡,諸葛亮一年後出山,劉備乾的。10舌戰群儒,孔明當時之見到孫權,商談聯合抗曹。無。11草船借箭,孫權乾的,沒孔明的事。12借東風,無。13群英會,蔣幹去勸降,未果。也沒中計。14火燒赤壁,曹操大軍遠征,實為水土不服,感染時疫,亦是疲憊之師,火燒不主要。15,三氣周瑜,周瑜是少有的人才,能力不在孔明之下,當是病死,無。16,單刀赴會,魯肅所為,翻成關羽的啦!17,水淹七軍,實是汛期來臨,山洪一夜驟至!荊州兵善水戰,亂中取勝!18諸葛亮智取漢中,劉備的功勞。19六出祁山,實際只有四次。20空城計,司馬懿當時在荊州,相距千里,可能麼?最後本人說明一點,不要拿《三國演義》說事!三國演義不等於歷史!只是文學名著!
-
3 # gaosheqin
《三國演義》裡虛構的故事太多了,象空城計、草船借箭就不是諸葛亮所謂。一向善於用火攻的諸葛亮,卻把佈滿草人的船明目張膽的劃到曹操營地來,曹操一旦用火箭攻擊草船,諸葛亮等只有死路一條。再說‘’空城計‘’吧,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既然嚇得逃跑。如果司馬懿派個小分隊進去試探,那諸葛亮必死無疑。就說不用派人進城吧,此城又沒有護城河,再樓下就能萬箭齊發射死諸葛亮的,還能談定彈琴嗎?有一點質疑,除非司馬懿不想讓諸葛亮死。諸葛亮幾次北伐,司馬懿幾次被重用,司馬懿也知道有仗打才會有司馬家族安全的道理。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添油加醋本來想美化神化諸葛亮,可最終美化了司馬懿的大智若愚的真智慧。諸葛亮舌戰群儒勸東吳抗戰曹操,竟然用曹操好色,用大喬小喬來綁架孫權和周瑜,一個笑話百出的激將法卻成就連吳抗曹的神話。
-
4 # 故人云
太多了,基本除了人名,還有事件,剩下的大多都是添油加醋,因為是演義,所以改變誇大很正常,演義就是真實為基礎,新增虛構想象,三國演義就是流傳民間的小說,不要太刻意追究裡面的歷史真實性,因為他的目的是豐富內容,讓讀者看的精彩
-
5 # 與君享學
歷史沒有的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東漢末年天下亂,三國鼎力的局面
無論正史陳壽《三國志》
還是演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讓大家瞭解了很多的謀略,例如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反間計等等。當年清兵入關 靠的就是一本三國演義,可見其參考價值之高。
以下是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衝突一些地方,可供參考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演義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里。曹操獻刀,不見正史,虛構的!
5.連環計∶載有貂蟬之人,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並無指出是有人用計。
歷史沒有真相,是殘存的那個道理,讓它流傳千古。
感謝,一路同行,
如有寶貴意見,期待指正。
如是正合君意,莫大欣喜。
-
6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三國演義中三分真,七分假,很多都是虛構事蹟 ,這裡來列一列。
號稱皇叔:實為無稽之談。
粗人張飛:其實張飛一手好書法,精通美工畫,文武全才。
劉備用牛血破張寶妖法:虛構。
赤兔馬:關羽胯下無赤兔。
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溫酒斬華雄:華雄實死於孫堅刀下,並非關公。
關公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文丑:中曹操之計被殺。
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計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郵、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曹操,共十三路諸侯。
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董卓必敗,不領董卓情而逃歸鄉里,並無獻刀之事。
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關羽降曹:在演義中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但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二皇嫂”。
過五關斬六將:此五關相距甚遠,也無聯絡。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被流矢射死。
追命呂蒙,玉泉顯聖:子虛烏有。
託孤:劉備臨終是託孤於孔明和李嚴二人。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
七星燈續命:虛構。
關平:關羽的親生兒子,到了演義裡,成了義子。
..........
-
7 # 唯美影片創作
桃園三結義——《三國志》上沒有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義的記載,只是說他們恩若兄弟;
青龍偃月刀——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戰呂布——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呂布是為孫堅所敗;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軍的徐晃所為;
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義釋曹操——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為了牽制孫權好讓自己進軍荊州和益州沒有全力追擊,所以讓曹操跑掉了;
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鬥,順便說一下,魏延已經加入劉方,並非殺了韓玄後才加入的;
單刀赴會——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
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
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
關公月下斬貂蟬——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關羽的兒子——關平是關羽的親生長子;關興是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關索乃虛構人物;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順便說一下張苞,他還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馬和周倉——赤兔馬確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戰敗後,不知去向;周倉在《三國志》中沒有記載,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國演義》記載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
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不多說。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
-
8 # 釀松山閣舊主
小說畢竟需要藝術手法來渲染,並且會採用很多地方神化之後的傳說,與正史出入肯定很大。比較明顯的就是周瑜並非演義的寫的那樣智低諸葛一籌,孫策平定江東,周瑜出力最大,後又聯劉抗曹,時稱王佐之才;而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而是病故,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嶽陽),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
-
9 # 水含冰1598
三國演義做為中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主要寫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講述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而作者是明初的羅貫中,距離西晉已經有1000餘年。作為小說和如此長遠的歷史背景,三國演義當中的一些故事,自然也有虛構或有失史實的部分。
其一,周瑜之死,即為虛構。歷史上周瑜英年早逝,並非諸葛亮三氣而死。
其二,三英戰呂布。三英指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事實上是呂布被孫堅所打敗,而非劉備、關羽、張飛。
其三,鞭打督郵乃劉備所為,並非張飛。《三國志 先主傳》中記載:劉備討伐黃巾軍有功,拜官安喜縣尉。一次都郵因公事到安喜縣,劉備去拜謁,門下不給通報,劉備一怒直闖而入,綁了督郵,棒打二百,解下綬印,掛督郵脖上,綁督郵於馬樁上,之後棄官而逃。
當然,既然作為小說,一定會有虛構成份;而且相隔歷史久遠,作者也未必全能考證,出現有失史實的狀況,也在情理之中。
-
10 # 聖地守望者
1、貂蟬本來就是董卓的侍妾,呂布經常出入董卓內府,與貂蟬接觸頻繁而產生愛慕之情,由於害怕事情敗露,呂布便有了殺害董卓的念頭,最後在反董派王允等人的策劃下殺了董卓。貂蟬並不是王允的小妾。
2、華雄是被孫堅所殺,作者為了突出關二爺的偉大形像而移花接木給了關羽。《三國演義》裡關羽溫酒斬華雄純屬虛構,
3、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形其實是孫權的木船受箭,正史記載,孫權乘坐一艘大木船出去視察曹營的情況,不料被曹操發現,於是下令弓箭手放箭,當船的半邊插滿了曹軍的箭後,木船開始向一邊傾斜,孫權馬上命令手下調轉船頭,直到木船的另一邊也插滿了箭後才返回自己的大營。
4、赤壁之戰使用火攻的策略是黃蓋提出的,周瑜是作戰的總指揮,諸葛亮基本沒有參與,《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設壇祭風,使用魔法召喚東南風是不存在的。
5、關羽離開曹營是經曹操同意的,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
6、單刀赴會的原形是魯肅而不是關羽。
7、關羽使用的武器不應該是青龍偃月刀,這種兵器在唐宋以後才出現,史書記載關羽在萬馬營中刺顏良於馬下,既然是“刺”,就應該是矛之類的武器。
-
11 # 孔六十三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還被拍成了電視劇、電影,形象、生動的再現了那個群雄逐鹿、人才輩出的年代。裡面許多經典的故事和人物也是家喻戶曉。但三國時期的正史是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在此基礎上創作的小說。作者為了吸引讀者就會盡量讓小說的情節更生動,內容更豐富,難免會有許多虛構的部分。小到人物的年齡、事蹟,大到歷史事件、戰爭等都與正史略有出入,也就是所謂的“三分虛七分實”了。我們挑出幾個經典的來說一下:一,曹操。
由於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三國演義中的曹操被描寫成一個自私、多疑的奸雄。但實際上他是一衛非常傑出的軍事家。他雄才大略、精通病法且重賢愛才,他麾下有很多傑出的人才,如張遼、夏侯惇、司馬懿、荀彧等。他在統一了北方之後還實行了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等政策以促進發展。曹操還是一位文學家,他的《龜雖壽》、《短歌行》等詩歌乃是千古傳頌的佳作。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李瓚曾寫有“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在我心裡,曹操是可以和劉邦、李世民等千古一帝相比肩的人物。
二,周瑜。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還陷害過諸葛亮。但歷史中的周瑜是一位出色的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雄姿英發、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就位及人臣,但卻英年早逝,令人無比捥惜但他是過勞而亡,並不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氣死的,而且周瑜是個氣度恢弘的人,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
老將陳普以自己年長,曾數度凌辱周瑜,周瑜每每都恭讓不語,陳普很慚愧,對他慢慢地敬佩、服氣,並且經常跟別人說:“很周公瑾(周瑜)交往,就如同飲一壺甜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可見周瑜度量。
還有“溫酒斬華雄”中的華雄不是被關羽所殺,而是被孫堅所斬;“草船借箭”的事蹟也不是諸葛亮乾的,而是孫權。如此等等不再一一詳述。
這些虛構並不影響人們對《三國演義》的喜愛,反而增加了小說的故事性,讓整部小說精彩紛呈。《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佳作,其中很多的小故事如“煮酒論英雄”、“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等,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經典。
-
12 # 金兔歷史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是一本以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為底本所寫的歷史演義小說。
小說源於現實,卻高於現實,《三國演義》自然也不例外,它“七分真三分假”,但“虛構”的這一部分很多人卻把它當成史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歷史:
1.桃園結義
在正史中,並沒有提到劉關張三人結拜過,只是說他們三人情若兄弟,且關羽的年齡最大,其次才是劉備,真的要結拜,也是拜關羽為大哥。
2.三英戰呂布
正史中,公孫瓚並沒有參與討董卓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與,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實際上是虛構的,真正擊退呂布的實際上是孫堅。
3.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
《三國演義》的這一段描寫,把讀者(觀眾)看的是熱血沸騰,但實際上,趙雲護送家小撤退的過程十分平淡,且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趙雲戰功平平,可能是作者把自己給帶入進去。
4.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
這其實是作者羅貫中為了醜化曹操,樹立關羽高大的形象所寫,真實的歷史裡,是劉備前去華容道攔截曹操,可惜他去晚了,讓曹操給跑了。
4.關羽誅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
誅顏良確有此事,但文丑是被曹操的部下徐晃所殺。至於過五關斬六將,也是虛構的,當時關羽離開曹營,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且從地圖上看,“五關”相距甚遠,彼此之間並無聯絡。
5.劉皇叔劉備
這其實也是無稽之談,同樣是為了醜化曹操,以虛構漢獻帝稱劉備“劉皇叔”,來表明劉備是“捍衛漢室”,師出有名,但要是劉備是劉皇叔,那麼劉表、劉璋等人呢?
6.周瑜度量小
正史中的周瑜,貌美,精音律,有才能,但在《三國演義》裡,周瑜的形象卻是度量狹隘的小人,這主要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形象。
劉備稱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說他“性度恢郭”,連蘇軾也用“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來形容周瑜。
《三國演義》確實是一本經典小說,讀之受益匪淺,但如果想了解真實的三國,陳壽的《三國志》會更具有可信度。
-
13 # lacey21
1、氣死周瑜
《三國演義》中將其歸功於諸葛亮的智慧,實際上週瑜本身英年早逝,沒諸葛亮什麼事。
史實還原:
蘇軾詩詞描述:“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少年英才,怎麼可能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呢?三國志正史描述周瑜是一個氣度恢弘的人,可惜操勞病死,英年早逝。
《三國志》記載:“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又同傳有蔣幹“稱瑜雅量高致,恐不久為人臣耳”,“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鹹欲疑譖之”。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2、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即指劉備、關羽、張飛哥仨,實際上呂布是被孫堅所打敗。
史實還原: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卓的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再說那時他們三人只是兵長,根本也就沒有資格且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呂布實為孫堅所擊退。
據《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覆破走。”從中看出:呂布曾經兩敗於孫堅。
3、鞭打督郵
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也。
史實還原:《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討黃巾有功,拜官安喜縣尉。督郵因公事到縣,劉備去拜謁,門下不給通報,劉備直闖而入,捆綁了督郵,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把他綁在拴馬樁子上,棄官逃亡而去。
-
14 # 中行偃
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很可能《三國演義》中沒有虛構的歷史!例如:
草船借箭,這件事真的存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著大軍南下而出濡須,號稱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
一天,孫權親自偵察藉著晨霧,乘輕舟去曹營前觀察,舟行至五六里接近曹營。孫權命軍士擂鼓奏樂,曹操見吳軍整肅威武,隨後下令弓弩齊發,不讓吳船靠近。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孫權令調轉船頭,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過來,這才安全返航。這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歷史原型。
空城計,這件事也是有出處的:條亮五事由西晉人郭衝所作,記載諸葛亮於當時所不為人知的五件異事。其中之一就是空城計!
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為恨。
借東風,是有歷史淵源的:諸葛亮生活在長江流域許多年且知曉天文地理,精通氣象變化。戰前,他夜觀天象,預測某個時間段內,西北風會轉變成東南風。這只是長江流域小氣候的複雜性導致的一種特殊現象而已。諸葛亮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學識,用真實案例驗證了自己的預測,也就是世人所說的“借”東風。
蔣幹盜書,這件事也能找到它的來龍去脈:曹操確實是讓蔣幹去說服周瑜,但是,蔣幹面對周瑜的說辭:“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蔣幹笑著但始終沒有說話!
回去後向曹操稱讚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即是勸其放棄招降的念頭。
赤壁之戰,由於羅貫中在張士誠的隊伍中效力多年,對於鄱陽湖大戰的來龍去脈瞭如指掌!移花接木的把歷史上真實的鄱陽湖之戰挪到了至今都找不到地方的“赤壁”(沒有人知道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的舊址)?因此,就不能說它是虛構的!
像什麼“怒鞭督郵”、“小霸王大戰太史慈”、“義釋嚴顏”、“馬躍檀溪”、“曹孟德獻刀”……多說幾句:
曹操這個人非常謹慎!他是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去做行刺這樣的險著,但他確實是有過這樣的想法。真正去做這事兒的人是荀攸: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顒、荀攸入獄,何顒憂懼自殺,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殺而得以免罪。
“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也確實接受過女裝。其他的像張飛怒吼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主、偃旗息鼓、一身是膽等等等等……都有歷史記載。
不過,也有一些就屬於明睜眼漏的錯誤了:如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水淹七軍(關羽並沒有決堤放水)、大意失荊州(關羽並沒有大意);馬孟起興兵雪恨等等雖然是有相關的記載,卻南轅北轍、張冠李戴,不符合歷史的客觀性。
特別是像什麼諸如三英戰呂布之類的演繹類藝術加工,甚至把討伐董卓的隊伍擴大到了劉備、關羽、張飛之流……顯然不符合歷史!因為公孫瓚沒有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劉關張怎麼能在虎牢關大戰呂布呢。
如果非要找出虛構的歷史,那麼只有“趙顏求壽”有可能是。
總之,“《三國演義》究竟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比得上他的魔力。五百年來,無數失學國民從這部書裡得到了無數的常識與智慧,從這部書裡學會了看書寫信作文的技能,從這部書裡學得了做人與應世的本領。他們不求高超的見解,也不求文學的技能;他們只追求一種趣味濃厚,看了使人不肯放手的教科書。“四書五經”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廿四史”與《通鑑》、《綱鑑》也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古文觀止》與《古文辭類纂》也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但是《三國演義》恰能供給這個要求。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要求,我們都曾嘗過他的魔力,我們都曾受過他的恩惠。”(胡適)
回覆列表
大概歷史走向9成是真的有部分羅貫中顛倒黑白,或者時序錯亂,一般名人名事七成都是假的,小說過分得誇大劉備集團力量,而把曹操集團寫的力量過於弱小,戰爭兒戲化,不得不說羅貫中本人壓根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對戰爭過於兒戲化敘述,還有為突出人物形象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等等的手段。邏輯上的不嚴謹,比方說正史上諸葛亮是一代君子,一個風度偏偏的風雅人物,卻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刻化成了一個妖人,三氣周瑜之後還假惺惺得跑去吊銷,難怪胡適先生要稱之為陋儒,可居然人們不但不去質疑反而更加體現諸葛亮能耐大。在比如關羽既然有前面戰長沙義釋黃忠又怎麼會有後面大丈夫怎能與老兵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