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生活愛小芝

    35歲是個讓人無奈的年齡。我也是位馬上35歲的中年人了,說說我的感受吧。

    首先職場方面。當我們剛走出校門,懷著無限美好的憧憬和拼勁走向社會時,面對工作可以不用考慮太多。這個工作不喜歡,跳槽。那個工作不適合我,在跳。直到某一天找到一個自己覺得還可以的工作,然後開始穩定下來。現在呢,很多人的職場已經到達天花板了,想再進一步的可能性開始變得渺茫。還敢像年輕時候在跳槽嗎?如果跳槽後待遇還沒現在好怎麼辦?辭職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所以,忍了!

    然後家庭。處在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壓力是非常大的。老人得關心,孩子得愛護,家裡的日子也得維持下去。現在35的八零後有很多是獨生子女,這就意味著夫妻兩人得管四個老人和一個及以上子女。各方面的壓力會壓的人喘不過氣。

    最後身體。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用太在乎身體,因為我們年輕,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也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頭天晚上和同伴喝酒到凌晨三四點,然後只需要睡三四個小時就可以精力充沛。現在呢,得開始養生,得喝枸杞茶,得關注血壓和血脂,得關注各項身體指標。因為我們揹負了太多的責任,我們不敢讓自己倒下。

    當然了,這只是部分人的狀態,如果是社會精英人士或者是家裡有金礦需要繼承的人士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的。所以,如果你不是這兩種情況,那就好好珍惜年輕的時光吧!

  • 2 # 琳86

    35歲應該是女人最好的年齡段吧,歷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遇到人生中各種各樣的人,被社會磨掉了稜角,成熟穩重,我覺得這個階段是自己工作或創業的最好好時機。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 3 # 小懶蟲141682171

    我今年剛好35不覺得有什麼可尷尬的,我25的時候都聽別人說25歲好尷尬的年齡。真不知道哪兒尷尬了?別聽別人瞎叨叨,認真努力過好每一天,珍惜生活!

  • 4 # 浮華落幕212286132

    題主所提的問題是我即將要面對的,我今年31歲.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尷尬的,年齡不是問題,反而35歲時間段的女性,更有魅力,知道了什麼是生活,職場上幾乎已經穩定,為了家庭跳槽的機率不大,身心上也有了很好的自我認知,為人處世上也有分寸了,不會在沒有意義的人身上花費太多時間。而如果是35歲的男性的話。正直事業上升期,家庭幾乎穩定,可以放心的在職場上打拼,甚至有的人這個時期是最顧家的時期,35歲左右正是父母即將面臨晚年養老,孩子上學,另一半努力工作的時候,都會有壓力,更加理解了家的概念。而我是一個女性,31歲的我每天很忙碌,孩子接送上學,上班,做家務,還要自我學習提升自己,每天大概睡5-6個小時,累是肯定的,但是很充實,在的社會對女性要求很嚴格,不想與社會脫節,就要自我學習,對自己有規劃,不能混日子,那樣一眼就看到盡頭,和養老沒有什麼區別了,要學會去闖,那樣一輩子才有不同的精彩,無論多大年齡都得看自己的心態,和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不要讓年齡牽絆自己。以上僅是個人看法!

  • 5 # 愛你那片海

    這個問題就看你怎麼理解,如果35歲很尷尬,45歲怎麼辦?55歲?65歲呢……。如果你感覺尷尬至少證明你內心裡的一種對現實的焦慮,對未來的一種渴求,只要你沒有安於現狀,證明你還有救()。!

    我現在已經站在45歲的門檻邊,不是感到尷尬,而是感到急迫,總感覺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會感覺一身的壓力,我總覺得背後有一根棍子在不停地敲著我的屁股,快走快走……。那麼,就讓我們像朋友一樣探討你所謂的尷尬所在吧。

    一、還沒有解決婚姻問題

    如果35歲你還沒有解決婚姻問題的話,不管你是男士女士,確實是有那麼一點尷尬。畢竟我們中國是傳統婚姻觀的國家,這個年齡還沒有組成家庭的話,我相信你的家人心裡比你還尷尬(實際上他們有什麼好尷尬的)還著急。這個時候你真的應該好好想想,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伴侶想要什麼樣的婚姻。當然如果你是事業成功人士又或者你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那就當我這個世俗的女人以上什麼都沒有說(有錢人的世界沒人看的懂)

    二、已經解決了婚姻問題,

    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比很多人幸福,那些還站在婚姻門外面不停地徘徊張望的肯定比你尷尬的多(請原諒我是一個世俗的女人只有世俗的想法)。有了婚姻,用心的經營,真心地呵護,努力地奮鬥,想辦法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有了婚姻,難不成你還向往著外面的花花世界,因為有了婚姻的束縛,不能讓你自由地招蜂引蝶因而尷尬嗎?(這是有關婚姻的問題,在此不詳細討論)

    三、事業的問題

    35歲,對於事業型的男男女女來說,正是事業上升期的大好年齡,已經褪去了初出校門的青澀,積攢了足夠的社會經驗和閱歷,還有可助打江山的人脈,進有度,退有據。世事洞察,人情練達,是一個有著很大上升空間的熟練司機。

    四、人生努力,什麼年齡都是風景

    我不是在熬心靈雞湯,要說尷尬,每個年齡都很尷尬,要說無奈,哪個人又活的真正的瀟灑?成年人誰都不容易,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義務和責任。

    只要你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什麼年齡都不是問題。

    一件事情無論太晚或者太早, 都不會阻擋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什麼時候都不能成為你努力的阻礙和羈絆。

    努力了,你總會比你什麼都不做的好。

    願歲月不負每個努力的人。

  • 6 # 周顥亦vlog

    同35歲的我,已經開始相信老一代說的話,就在35的這一年,我經歷了人生的三個坎,不要來的這麼巧合。

    但我也相信,這是人生的磨鍊,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 7 # 職場雕刻匠

    今天非常我能來回答這個問題!

    您的問題是:自己身邊很多人都說35歲是個尷尬的年齡,我是怎麼覺得的?

    我的觀點是:對我而言,感到不會是尷尬,而是更多的機遇!

    35歲,對於職場人來講是一個趨於成熟的年齡,工作上多了一些思維上的理性與能力上的優秀!

    因為,我正好是35歲那一年,個人職業上發生了質的改變,從職業經理人轉變成為了公司的合夥人!

    #職場自救計劃# 當然,在我最近3年的職場經歷中,也明顯地感覺到了企業中35歲以上的人群對於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從身邊人士的案例中,小編得以清晰地洞察到,職場人士時間點的把握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以及如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類是職場上已經做到一定級別(至少是總監或副總級以上),在原來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地位,年薪不少於15萬的人;一類是職場上已經打拼多年(至少是10年以上),但依然處於一個相對較低位置,無論是職位層級或是待遇回報、個人價值感,均無法得到認同。這兩類情況雖然極端,但卻給我們提供了可以借鑑的思考與參照。今天小編也把我的觀點與建議推薦給問題的提出者及其他有類似需求的職場朋友,供大家參考。

    觀點一. 透過身邊人的對比,不難發現但凡那些在職場發展上獲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自己熟悉且擅長的領域,至少辛苦耕耘了10年以上(當然不是絕對)。

    而那些在職場上還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屬於每隔1年左右都要換工作甚至換方向,從來沒有在某一領域上深入積累。當然,除了頻繁跳槽的因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雖然已經在一個崗位上耕耘多年,但這種積累屬於重複勞動式的,並沒有綜合素質的提升,至使職業發展原地踏步。

    觀點二. 不管您是否承認,很多企業的某些崗位招聘年齡設限為35歲以下。

    所以,無論是為了避免走更多的彎路,還是要邁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須提前思考你未來的謀生之路。未雨綢繆比臨時抱佛腳有用的多。

    職場上很多年輕人頻繁跳槽並不都是錯的、無意義的,但是這個價值取決於您跳槽的原因與目的。跳槽是要讓自己成長和發展的步調與個人的職業規劃不斷的磨合和匹配,能在跳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取跟多的進步,讓你變得更有價值。

    觀點三:為了保證35歲前後,個人職業規劃實現的節奏和進度,職場人必須要學會面對的三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家庭責任對個人職業發展牽絆的問題。

    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有些問題離自己還很遠。當您成家立業時,您的職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確保讓你支撐起整個家庭的負擔(愛人、孩子、父母)?因為到了那個時候,你的壓力是成倍的增長,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但你某個階段的成長決定了你必須要承擔與年齡相匹配的家庭責任。

    第二個問題:能力與年齡匹配度的問題。

    因為任何一份職業都需要您的能力與其要求相匹配。所以,對於那些年齡30歲左右的朋友來說,從現在開始,您必須要慎重審視一個問題:從畢業到現在,我工作幾年了?我身上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我的年齡相匹配?

    第三個問題: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提升問題。

    我相信在職場做過五六年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在具體操作層面,無論是流程,還是技巧與方法,自己都能熟練掌握;但如果從更高一級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自己就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因為身在職場,職位不同,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們具備的眼光與思維模式同樣也有差別。層級越高,要求看問題的眼界與思路就要越高,如果你的整體知識結構層次只是停留在具體的基礎操作層面上,就不會有大的發展,職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的空間。

    總結:不論您是否面對35歲的年齡壓力,請告誡自己:不要虛度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夠抓住的時間與機遇,為自己的生命旅程多積累一些厚度。

    當你慢慢變老的時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不會有悔恨和懊惱!!!

    “人在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事情都要做的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

    END

  • 8 # 黑屋2

      我是85年的,今年正好是我的農曆35歲生日,在這個日子回答這個問題,感覺特別有意思。

      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35歲是一個尷尬的年齡,這個說法對不對?

      對,完全正確。

      下面我要說的是對於前十二年的一些回憶,沒到35歲的朋友可以對照一下自己,也許對你會有用的。我是寫程式碼的,所以下面說的工作也基本上都是程式碼相關的。

      大學畢業的前三年,能夠在客戶的辦公室裡連續十幾個小時的熬,三天只睡五六個小時。那時感覺很累,但是因為技術水平不過關,所以只能拼命地用時間來湊。

      大學畢業第四年至第七年,技術水平上來了,平時工作就是996。當然也是很累,不過比起剛畢業的那幾年好了很多,如果真碰上了連續加班的情況,週末在家睡一天就恢復了。

      大學畢業第八年至第十年,身體開始出問題,主要是口腔潰瘍、記憶力差、腦子糊塗。當時也沒怎麼注意,只是覺得平時加班不能太多了,如果領導讓我在休息時間去公司,我會本能的反抗。

      大學畢業第十一年到現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出現了,口腔潰瘍、嗓子發炎、精神萎靡、睡眠質量差、記憶力差……現在找工作都不敢再找單休和單雙休的,雙休是必備標準,哪怕待遇再高的公司我都敢拒。

      35歲確實是一個尷尬的年齡,因為此時會明顯感覺到身體在變差,無法承擔繁重的工作。對於年輕的朋友們,我建議你們在35歲之前要好好思考人生,儘量在這個階段完成資本積累或者能力積累,如果都不能完成的話,那就不要加太多班,不要做太重的工作,把身體養好,人生長著呢。

      我比較走運的事情是之前在一家大公司寫過程式碼,在一些方面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所以也不是很擔心未來的生活,頂多就是沒有上升空間,就這麼耗著唄。

      今年疫情期間,我在家裡休息了一個多月,那段時間公司遠端辦公,省去了上下班路上的時間。等後來去公司上班的時候,發現以上的這些症狀居然都減輕了很多,看樣子根緣還在睡眠差啊。

      另外給大家兩個小方子,可能對你們有用吧:

      1、改善睡眠的方法:這個是哄孩子睡覺時發現的,每晚要用手機給孩子放一段睡前故事,聽完孩子就睡著了。後來我突發奇想,孩子聽了睡前故事能睡著,那我聽一段講座是不是也能睡著呢?於是在B站找了段金燦榮的講座,他的聲音有點沙啞,而且講的軍事政治題材也是我很感興趣的,時長大概十分鐘左右。晚上躺在床上,把手機聲音開到剛好能聽到的樣子,基本上十分鐘就能睡著。

      2、如果身體太過瘦弱,那很可能是缺少蛋白質,建議去買些牛奶來喝,純奶、酸奶都好。平時上下班的時候跑跑步。80、90後成長的環境並不算好,那個年代普遍缺乏營養,小時候缺少的東西現在還能補回來,只是效果可能不如那時了。

  • 9 # 一麾

    先看一組本專科和研究生歷年畢業生數的資料。

    再看一組人口抽樣調查年齡比例中0-19歲、20-39歲的歷年資料。

    從人口抽樣調查年齡比例圖中,2011-2018年,20-39歲這個目前工作中主力人群的比例,從32.9%逐漸下降至29.4%;0-19歲這個未來工作主力人群的比例從23.5%下降至21.9%,這也同時意味著20-39歲這個工作主力人群的比例未來還會持續下降。

    但另一方面,從本專科和研究生畢業生人數看,2010年,本專科畢業575萬人,研究生畢業38萬人,合計畢業600多萬人;到2019年,本專科畢業759萬人,研究生畢業64萬人,合計畢業800多萬人。

    兩組資料的背離說明了什麼?

    勞動人口在減少、人口素質在提升、受教育人口比例在不斷提高。

    但是隨之而來的,對於一些年齡在35歲左右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且在充分競爭市場的人群來說,可能意味著一場較大的衝擊。

    如果你是2010年畢業的研究生,是當年畢業的38萬分之一;到2019年,畢業的研究生已經有64萬了。如果你沒能從38萬人中脫穎而出,而淪為碌碌之輩,意味著你要和現在的64萬新畢業的研究生一起競爭。論智商,大家彼不相上下;論能力,後浪不輸前浪,那些青年學者也不是浪得虛名;論潛力,大家公認新人潛力大;論加班,20多歲怎麼也比30多歲能熬夜。

    為什麼有傳言說華為要清除34歲以上的員工?道理一目瞭然。如果是傑出人才,34歲應該可以充分展現出來了;如果是普通人才,那就要和更年輕的人才比一比了,那些人更有潛力。

    道理如此簡單,資本如何不明白。趨利避害,追求效益,提高效率,無可厚非。

    但是,社會不應僅僅以效率作為標準。想一想,為什麼法律要保護孕期婦女權利,即使這種保護降低了效率,甚至一定程度上損害所有女性在求職方面的利益。

    因為這對社會有利,對國家有利,對人類發展有利。

    對單個企業最優的方案,很可能對全域性不是最優。需要法律和政策給予保護與幫助。

    上述35歲的大企業員工中,淪為碌碌之輩的是大多數,成為領導或者頂級專家的只有寥寥數個。這些人難道就這麼浪費掉了嗎?很多人在本專業求學多年,在本領域工作多年,算下來在專業領域的學習工作時間合計至少有15年。這樣的人,卻只能謹小慎微的工作;害怕某天被裁員,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因為幾乎所有的招聘啟事明裡暗裡的表示不要35歲以上的。不信的話,你和獵頭、和人事經理、和HR們去聊聊。

    這樣的氛圍很不好。

    從全域性看,這肯定是一種人才浪費;從區域性看,這只是一種篩選機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篩選效率,但也一定程度上會漏掉一些大齡人才。因為每年新畢業的學生數量仍在增加,所以沒有顯現出太多問題。

    但想一下,35歲的一定比25歲的做得差嗎?不是的。35歲的,論經驗、論能力、論成熟度,不會比25歲的差,至少可以相互比較比較。年齡不是準則,能力和業績才是。

    幹部年輕化,可以是趨勢,但不要一刀切死,行不行試試才知道,不要用年齡一條線劃死;更不要不給不是幹部的大齡年輕人活路,雖然年輕幹部更喜歡用更年輕的小弟,不喜歡用“不聽話”的大叔。

    今年35歲的年輕人(中年人),延遲退休後,需要65歲才能退休,還有30年的工作時間,而現在很多企業把這些還有30年退休的年輕人,當作是不思進取的中年人;而這些年輕人,被說得多了,也許自己也這麼想了吧。不可悲麼?

    曾幾何時,提到中年,覺得離自己還很遙遠;那時的中年的定義應該還是在45歲左右。現在35歲的中年,已經來臨。

    年齡歧視愈演愈烈。市場上傳言某知名網際網路電商Quattroporte曾提出中層幹部年齡要控制在35歲以下,儘管之後有闢謠,但在很多人心中感覺並不是空穴來風。

    每年都有年齡新到35歲的年輕人,一到這個時間節點,就都變成中年人了——中年人越來越多。

    這樣下去,如果沒有法規對就業和求職中的年齡歧視加以制止的話,賣保險的中年人會越來越多。而這些中年人原本可以做比賣保險重要得多的事兒,畢竟大部分人原來的專業不是保險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洛哥馬拉喀什這個地方怎麼樣?推薦哪些經典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