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影片精選
-
2 # 智源135145
還原歷史真相,其實司馬懿當時就已經看出來諸葛亮的空城計了,那為什麼不破呢?
我們先從當時背景來看,無論司馬懿識破還是沒有識破,他都不會能殺了諸葛亮,根據當時的處境,他都需要諸葛亮這個強有力的助攻,來滿足他的政治需要。
我分析有以下:當時諸葛亮遭遇失敗,身邊的兵士不多,為了掩護部隊安全撤回漢中,他親自坐鎮這座邊地小城,他知道司馬懿的處境,他在用自己的性命在賭司馬懿不會拆穿他的空城計,他明白司馬懿蟄伏曹魏政權的野心,他有更大的權力的慾望,他不會僅僅滿足封官進爵的,他要做的是爬上權力的巔峰。
事實證明,司馬懿來到這座邊城後,他猶豫了內心做了長久的打算,戎馬幾十年的司馬懿結合蜀國的國力,會看不懂這場空城計馬?再加上他手握三十萬軍隊,一個破落的邊城就算有埋伏,能把一口氣吃掉這三十萬軍隊嗎?當時蜀國上下老弱婦孺加在一起也不到一百萬,諸葛亮跟司馬懿心知肚明,只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
3 # 谷底001
我們說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歷史已經寫就了。不可能回溯回去,重來一遍。既然是如果,那我們就繼續如果下去。如果司馬懿看破了諸葛亮的空城,揮軍拿下了城池,活捉了諸葛亮。那歷史肯定重寫。
第一,蜀國必定滅亡。諸葛亮是蜀國的支柱,如果諸葛亮都被擒,被滅亡。蜀國滅亡只在旦夕之間。魏國兼併蜀國,集合力量攻打東吳。
第二,實現國家統一,這時候的三家就皆歸於魏了,不是歸於晉了。魏必定集中全國之力攻下孫吳,實現國家統一。在大漢王朝後又締造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曹魏。
第三,司馬懿家族會有滅族的可能。司馬懿活捉諸葛亮,殺掉諸葛亮,毀掉蜀國柱石。這時候魏軍士氣大勝,司馬懿威望其高。引起魏帝嚴重猜忌,司馬懿軍功蓋主,魏帝不再猶豫,直接以莫須有的罪名治罪司馬懿,並殺他九族。歷史上的晉朝將不會存在了!
-
4 # 雪流星落
這是禁不起推敲的,司馬懿是誰?絕對是三國頂尖大能,一座城有沒有軍隊駐防,絕對不會一點都看不出來,就算司馬懿真的看不出來,蜀國可是剛在街亭失利,司馬懿大軍士氣鼎盛,軍心可用,怎麼可能說退就退?就算紮下軍營,觀察幾日,空城計自然可破!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退呢?養寇自重!本身曹魏就對司馬懿很是猜忌,曹操在的時候威壓司馬懿,曹操死後,誰能再壓住他?司馬懿也賦閒在家,啟用他也是迫不得已,司馬懿多聰明的人,如果一鼓作氣推平蜀國,估計還沒班師回朝就賜死了!以司馬懿的眼光,肯定可以看出,就算放諸葛亮離去,蜀國也掀不起大風浪,反而能讓曹魏更離不開自己!
所以,退兵是司馬懿最好的選擇!不管看透不看透,這個結果都是最好的!
-
5 # 黃小瘋
如果真是這樣,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要提前殺青了。
其實諸葛亮的空城計已被證明是不存在的,與其假設司馬懿直接破掉空城計,我覺得倒不如聊一下“空城計”本身。
空城計雖說是智慧和魄力的體現,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會選擇冒險去嘗試,話又說回來,想要成功演一場空城好戲,需要各種因素配合的:一、守城者的魄力,二、攻城者的多疑性格。這種高難度操作要求守城者一定得是膽大心細,心理素質過硬,“以不欺售欺”真的需要具備超高演技的;攻城者要給予配合,假如來者是個大老粗,辦事不過腦子,眼看城門大開,我管你掃地還是彈琴,衝進去殺一遭再說,若這樣可真就傻眼啦。
空城計是中國古代優秀軍事戰略的代表,是軍事天才智慧和膽識的體現。
-
6 # 真正鱷魚不哭
這事本來就是扯淡,所以沒有歷史影響可言。
“空城計”之說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
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為恨。難曰:案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尚為荊州都督,鎮宛城,至曹真死後,始與亮於關中相抗禦耳。魏嘗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後,無復有於陽平交兵事。就如衝言,宣帝既舉二十萬眾,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防持重,何至便走乎?案魏延傳雲:“延每隨亮出,輒欲請精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己才用之不盡也。”亮尚不以延為萬人別統,豈得如衝言,頓使將重兵在前,而以輕弱自守乎?且衝與扶風王言,顯彰宣帝之短,對子毀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風王慨然善衝之言”,故知此書舉引皆虛。裴松之只是出於歷史學家的責任感,儲存了這條臆說;而他在自己的附加說明中辨析得明明白白,諸葛亮首次北伐時司馬懿根本不在關中前線,這件事純屬虛構。
根本不曾發生過的事,其影響也就無從談起。《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出於神化諸葛亮的需要,採用虛構故事,因此司馬懿必須中計沒得選。
可笑的是後人在虛構的基礎上尋覓“微言大義”,斷言司馬懿看破了諸葛亮之計,為了實現其擁兵自重的陰謀,故意佯裝中計。
殊不知這完全是以結果倒推原因,在邏輯上根本站不住腳。 -
7 #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司馬懿是非常有可能已經看出了空城計,但他是不會殺諸葛亮的!
情境是這樣的,馬謖失了街亭,司馬懿親自領兵攻打西城,諸葛亮此時把精兵都派出去解決糧草了,只有一些老弱殘兵在,司馬懿十五萬重兵壓陣,諸葛亮無可奈何,開啟城門,帶著兩個小童於城樓上撫琴,司馬懿則出於多疑退兵。
這裡思考一下,諸葛亮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可以派弓箭手將其射殺?彈琴聲都聽得清楚,可見距離不遠。再者,不射殺諸葛亮,為了以防萬一,十五萬人,把城樓圍個水洩不通行不行?不出兵,只圍城,諸葛亮就算有精兵埋伏,也挺不過幾天,退一萬步講,即便有埋伏,先派一個前導部隊進城試探一下也是可以的,一個城,埋伏再多,最慘最慘打個平手,司馬懿輸是不可能的。十五萬人,說走就走,憑藉司馬懿的軍事能力,怎麼會這麼簡單就結束了。
那是什麼原因,司馬懿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呢?司馬懿在魏國,曹氏父子一直提防他,之所以沒有殺他,就是因為他還有用處,最大的用處莫過於對付諸葛亮了,因為當時蜀國的國策就是誓死匡扶漢室,滅曹賊,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縷縷出兵伐魏。這一戰如果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回魏國,面臨的將是司馬家族的滅門之災。
敵人不一定永遠都是敵人,有可能還是自己的保護傘。所以,無非是,諸葛亮給個臺階,司馬懿順坡下驢,彼此心照不宣,這才是真正的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
8 # 炫邑影視
我們先從當時背景來看,無論司馬懿識破還是沒有識破,他都不會能殺了諸葛亮,根據當時的處境,他都需要諸葛亮這個強有力的助攻,來滿足他的政治需要。
我分析有以下:當時諸葛亮遭遇失敗,身邊的兵士不多,為了掩護部隊安全撤回漢中,他親自坐鎮這座邊地小城,他知道司馬懿的處境,他在用自己的性命在賭司馬懿不會拆穿他的空城計,他明白司馬懿蟄伏曹魏政權的野心,他有更大的權力的慾望,他不會僅僅滿足封官進爵的,他要做的是爬上權力的巔峰。
事實證明,司馬懿來到這座邊城後,他猶豫了內心做了長久的打算,戎馬幾十年的司馬懿結合蜀國的國力,會看不懂這場空城計馬?再加上他手握三十萬軍隊,一個破落的邊城就算有埋伏,能把一口氣吃掉這三十萬軍隊嗎?當時蜀國上下老弱婦孺加在一起也不到一百萬,諸葛亮跟司馬懿心知肚明,只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如果當時司馬懿破了空城計他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諸葛亮投降魏國,如果諸葛亮投降了魏國,那麼勢必會影響司馬懿他,那麼魏王還會一直重用司馬懿嗎?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司馬懿算得上老奸巨猾,這種把戲不可能看不出來
-
9 # 阿芒藥科普
歷史從來就沒有如果。
縱觀三國史,這一出空城計表面看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心理戰,其實二人都心照不宣(雙方都不會捅破這一層窗戶紙),三分天下大勢所趨,魏、蜀、吳。司馬懿的“退”、諸葛亮的“退”都是為了三國曆史的“進”。就像華容道關羽放曹操,表面看是關羽報答曹操的恩德,實際上關羽未必不知道擒住曹操後,北方勢必會陷入戰亂。所以,空城計本就是計,計出三國,計歸三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10 # 帝鱷
司馬懿如果當時真的直接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怕是司馬家族也活不到高平陵之變時期了,曹家的天下可能還繼續姓曹。
一、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真的太過於謹慎膽怯諸葛亮?還是故意裝作沒看出?要想探究其中真意,我們就必須先了解當時兩位的處境。三國的後半部分基本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武鬥、智鬥。諸葛亮在蜀國的處境相較於司馬懿可以說是佔據絕佳位置,反觀司馬懿,從曹操、曹丕到曹睿,無不時時刻刻盯控提防司馬懿,“三馬食槽”的預言曹家人一直記得。
二、隱忍,一直是司馬懿最大的法寶,從曹操到曹芳,他熬死了幾代曹家君主,聽說這也和他練習的五禽戲有關。但關鍵是曹家皇帝不節制導致命都很短,所以後期曹真、曹爽能獨攬大權,一心想除去司馬家族的勢力。
三、大膽腦洞,諸葛亮和司馬懿是惺惺相惜,高手之間的決戰想到的都是幾十年後的事,諸葛亮知道,要是北伐成功他的地位不保,司馬懿更清楚,要是戰勝了諸葛亮,他的利用價值也就到了最後關頭,樹大招風,始終是威脅。所以將計就計和諸葛亮聯手唱了一出空城計。
四、若是司馬懿真的破了空城計,蜀國畢忘,畢竟精銳都在諸葛亮手裡。魏國必然壯大,導致內部出現矛盾而分裂,至於勝敗司馬懿不佔上風。畢竟皇牆內曹家還是可以滅了他。至於東吳,可能是他發展的大好時機,趁著魏國內亂,發展國力,深耕於江浙,至於能否扛得住魏國的武力攻擊就要看他能利用多少魏國內亂的時間了。
-
11 # 花間蝶
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湧現了許多的經典的故事,而空城計是其中的經典之一,想必大家對於空城計也是非常的熟悉的,諸葛亮為了保護城中百姓能夠安全的撤離,主動留下來,一個人在城中,正襟危坐在城牆上撫琴,司馬懿領著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看到城門開啟居然沒人防守,便懷疑城中有重兵深藏,就等自己大意下將自己擒拿,自以為看破諸葛亮的計策,卻沒想到自己已經被諸葛亮算計了,然後在諸葛亮的空城面前撤軍了。
但是的魏國是由曹叡執掌,在曹叡和列位曹家的宗親的眼中,司馬懿的存在是自己最大的威脅,但是曹魏也明白蜀國的諸葛亮的問題比司馬懿更棘手,諸葛亮的存在對於自己這邊來說,除了司馬懿誰也沒有辦法能夠保證抗衡諸葛亮,都會被諸葛亮所領導的蜀軍殺得丟盔卸甲,而在曹魏的眼中,司馬懿的存在也是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人物,早就想要拔了司馬懿。
一直沒敢對司馬懿下手就是因為諸葛亮還活著,一旦這世間沒有諸葛亮了,那麼對於曹魏威脅最大的就剩下司馬懿了,所以如果司馬懿真領兵衝入城中,那麼必然只有兩種結局,第一條自己帶著這十萬的兵馬,自立為王,讓三國鼎立開始往四國鼎力的方向發展。還有一條路就是在殺死諸葛亮之後,帶著自己的十萬大軍回到魏國,而十萬大軍還是魏國的十萬大軍,而司馬懿這一回去,必然會命不久矣,很有可能在一回到魏國的領土上就會被曹叡派人來拿走他的兵符。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湧現了許多的經典的故事,而空城計是其中的經典之一,想必大家對於空城計也是非常的熟悉的,諸葛亮為了保護城中百姓能夠安全的撤離,主動留下來,一個人在城中,正襟危坐在城牆上撫琴,司馬懿領著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看到城門開啟居然沒人防守,便懷疑城中有重兵深藏,就等自己大意下將自己擒拿,自以為看破諸葛亮的計策,卻沒想到自己已經被諸葛亮算計了,然後在諸葛亮的空城面前撤軍了。
當時的魏國是由曹叡執掌,在曹叡和列位曹家的宗親的眼中,司馬懿的存在是自己最大的威脅,但是曹魏也明白蜀國的諸葛亮的問題比司馬懿更棘手,諸葛亮的存在對於自己這邊來說,除了司馬懿誰也沒有辦法能夠保證抗衡諸葛亮,都會被諸葛亮所領導的蜀軍殺得丟盔卸甲,而在曹魏的眼中,司馬懿的存在也是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人物,早就想要拔了司馬懿。
一直沒敢對司馬懿下手就是因為諸葛亮還活著,一旦這世間沒有諸葛亮了,那麼對於曹魏威脅最大的就剩下司馬懿了,所以如果司馬懿真領兵衝入城中,那麼必然只有兩種結局,第一條自己帶著這十萬的兵馬,自立為王,讓三國鼎立開始往四國鼎力的方向發展。還有一條路就是在殺死諸葛亮之後,帶著自己的十萬大軍回到魏國,而十萬大軍還是魏國的十萬大軍,而司馬懿這一回去,必然會命不久矣,很有可能在一回到魏國的領土上就會被曹叡派人來拿走他的兵符。
而兵符不在手的司馬懿,這十萬的軍隊就不能保護自己了,曹叡必然會派來人暗殺掉司馬懿,最終死於非命。假設司馬懿殺進去自立為王,那麼一定會引來蜀國,吳國,魏國的三國聯合剿滅,司馬懿及時在聰明,在三國聯合的絕對實力下也絕對會覆滅,所以可以說,只要司馬懿當時如果真的想不開了,做了傻事兒,衝進去殺了諸葛亮,那麼換來必然是自己的滅頂之災,而且是躲無可躲的必死之局。
-
12 # 閒情偶記生活點滴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馬懿之心諸葛亮最懂。諸葛亮連司馬懿翻書舔手指的習慣都知道,司馬懿的野心更清楚,所以諸葛亮錯用馬謖失了街亭,面對司馬懿四十萬大軍,他只好使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其實他知道司馬懿不會殺他。殺了他就沒得玩了。自古以來功高震主。曹操又是那樣一個多疑的人。司馬懿殺了諸葛亮西蜀滅亡曹操會留下司馬懿嗎?不可能。其實諸葛亮司馬懿可以說是互為知己,彼此都太瞭解了,而他們對曹操也是更瞭解,所以諸葛亮擺下了空城計給司馬懿一個臺階下,可以說配合司馬懿演了一齣戲,但是諸葛亮不這樣做又能怎樣呢?兩個高人硬是演了這樣一齣戲,使曹魏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以後才有了高平陵之變。
-
13 # Garza高
空城計的真相想必大家已經知道有所瞭解了,其實司馬懿憑藉著司馬懿的智慧,是早已猜算到諸葛亮使的是空城計,但是為什麼卻沒有破城呢?原因在於司馬懿那個時候是在為天子效力,而就當時的局勢而言,天子也清楚除了司馬懿沒有人能夠抵擋的了諸葛亮,所以天子不敢拿司馬懿怎麼樣,但是如果司馬懿把諸葛亮滅了,那麼回頭天子肯定會把手掌兵權的司馬懿除掉,以免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司馬懿意識到這一點,便說出自己中了空城計。
那麼話又說回來,如果當時司馬懿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那麼整個歷史都將重改,首先司馬懿躲不過跟天子對峙的,那麼此時手握兵權的司馬懿就只有兩條路,要麼起兵謀朝篡位稱帝,要麼被天子殺掉後三國就不可能由司馬家族統一,曹操幾代人的江山也不會落到司馬家族手裡,中華歷史五千年才有了現在強大的新中國,相信無論是歷史的變革,還是名族的興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也相信強大的祖國一定能夠和平萬萬歲。
-
14 # 老龔166916589
空城計是虛議的假想影像,史書上沒有這樣的經歷,去探討如果,豪無意議,只能供讀者茶餘飯後消閒消閒。不想浪費時,說這些無緒之言。
回覆列表
看到知乎上有這麼說,首先看史實是:一伐時,魏軍防守力量是曹真總指揮,大本營設在郿縣,後來張郃帶虎賁武衛等中央軍前往支援破街亭,司馬懿人家老老實實在宛城沒他啥事。
如果此時有司馬懿帶兵殺諸葛亮,那他應該是由魏國中央直接調派的另一支援兵,此時首功是曹睿自己的,其次是總指揮曹真,然後才是司馬懿。
考慮到曹睿曹真都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認為是累死的,那麼如果諸葛亮死在一伐,蜀國很可能沒人有能力組織起像樣的北伐,曹魏二代領導集體的工作壓力減輕,命可能會長一點,司馬家三代人上位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降低。
後世來講,諸葛亮的光環,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多次北伐無功的悲劇色彩襯托,死在一伐會削弱一些。而且死早了真正會影響的是他的內政分數,縮短了內政能力的表現時間會大大影響諸葛亮的歷史地位,但不會影響其正面形象。
司馬懿一邊,考慮到司馬懿本人一生東征西討從無敗績,後世進個武廟問題不太大,但因沒有著作傳世,十哲還是不考慮了。他可能會作為魏國開國時期的名將“之一”被傳頌,但距離“流芳百世”我覺得尚有距離。就好像武廟七十二子大家認不全一個道理,沒有了諸葛亮就沒有了三國後期的大戲,這段歷史就不受人關注,自然也沒多少人記得他。
從政治上看,司馬家三代之所以能夠上位,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士族政治的大背景,二是曹丕曹睿連續短命,三是司馬家有奪權的原動力——長年掌兵。即使有這樣的大背景在,仍花了三代人時間才能奪國,三大理由幾乎是缺一不可。如果諸葛亮早死,司馬懿長年掌兵不會成為現實,曹睿曹真的短命很大程度上有操勞過度的原因(曹睿的放縱也是原因之一,但終究還是壓力減輕了才釋放一下),缺了兩大因素,司馬家幾乎是沒有可能再上位了。要說士族政治再推出別人代替曹魏,這玩意兒就不是正常人能預測的了,也許是王謝這種大家族直接上,也許是像司馬家的情況一樣找一家有兵權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