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色歸讀

    1、明代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組成三法司,在程式上有先後,但是地位是一樣的。刑部職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職掌稽查糾察;大理寺職掌複核駁正。任何刑名案件,未經大理寺的稽核複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獄發遣。

    明代,中央司法機關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稱三法司。 其中刑部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大理寺掌複核,吳元年,置大理寺,其後屢罷屢革,至永樂初年始確定。其設官,據《大明會典》載:“大理寺正官,卿一員,左右少卿二員,左右寺丞二員。”其職掌,據《諸司職掌》載:“本寺官其所屬左右寺官,職專審錄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駁。事有冤枉者,推情辯明。務必刑歸有罪,不陷無辜。” 也具有現在最高法院的一些職能。

    2、明代太常寺主要負責祭祀、禮樂之事,是祭祀禮樂事宜的實際執行機構,其具體職掌包括考究祭祀、朝會、贈諡等禮儀活動儀式,計量其所需的物品、材料,傳達給各個相關部門,並參與具體準備、執行工作等等,涉及到祭祀、禮樂事宜的各個方面。

    太常寺是國家禮樂活動的直接執行機構,原則上受禮部統轄,但由於其地位重要,再加上太常寺卿、少卿等官員的品秩較高,兩個部門在祭祀禮樂相關事宜的管理上存在著重疊交錯,以至於太常寺官員與禮部之間就所屬問題多有爭議。太常寺還與鴻臚寺、光祿寺等主要禮樂機構有著職能上的往來,鴻臚寺在祭祀活動中更多發揮了輔助性作用;光祿寺則是明代宮廷筵宴的備辦機構,掌管祭饗、宮廷膳饈之事,其職能與太常寺存在交集。太常寺與禮部、光祿寺、鴻臚寺一起,共同協作,構成了明代國家祭祀禮樂活動的管理體系。

    3、明代光祿寺是負責祭享、宴勞、酒醴、膳羞之事的中央機構,其長官為光祿寺卿,從三品,副長官為光祿寺少卿,正五品。作為中央機構之一,光祿寺又與禮部、戶部、太常寺等部門有著職能上的從屬和聯絡,是政府機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就官制地位來講,明代光祿寺屬小九卿,較隋唐時期有所降低。而從光祿寺長官——光祿寺卿的任職情況來看,明代光祿寺卿存在任期短、流動性大的特點。

    4、明代太僕寺的主要職能是管理全國的馬政,太僕寺卿是太僕寺的長官,從三品。因為馬是古代軍隊的重要裝備,所以這個職位還是比較重要的。由於現代戰爭中馬基本已經退出它的作用,現在也沒官職可以類似太僕寺卿,只能大致相當於現在總裝備部的車船部部長。

    5、明代鴻臚寺主要掌朝會儀節,主外賓之事。其地位雖然不是尊崇萬分,但是其職責卻是非常重要。封建君主專制的禮教綱常和威福四夷的大國氣量都要由鴻臚寺來執掌,它的存在對維護明皇朝的封建統治有重要作用。

    “鴻臚寺掌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凡國家大典禮、郊廟、祭祀、朝會、宴饗、經筵、冊封、進歷、進春、傳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覲,諸蕃入貢,與夫百官使臣之覆命、謝思,若見若辭者,並鴻臚引奏。歲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贊百官行禮。”從這段敘述看,是掌管禮儀的官員,現在好像還沒有這樣的專職官員。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職能。

  • 2 # 育人不倦

    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亦襲此名,為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狄仁傑、包拯都在大理寺任職過。

    太常寺屬於五寺之一。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光祿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儲謹其出納之政,少卿備而為之貳,丞參領之。

    太僕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秦、漢九卿中有太僕,為掌車馬之官。明掌牧馬之政令,屬兵部,並於滁州設立南京太僕寺。清代因之,皇帝出巡,扈從車馬雜物皆為總管。其中,置卿、少卿、員外郎等官職。20世紀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清末廢。

  • 3 # 遇見大咖的你

    五寺是明代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1、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大理寺的首長被成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餘四個寺的卿職權較低。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亦襲此名,為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

    2、太常寺是封建社會中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秦時稱奉常。漢以後改稱太常寺、太常禮樂官等,,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3、光祿寺光祿寺卿掌祭祀、朝會、宴鄉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儲謹其出納之政,少卿備而為之貳,丞參領之。其人員有光祿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

    4、太僕寺太僕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秦、漢九卿中有太僕,為掌車馬之官。明掌牧馬之政令,屬兵 部,並於滁州設立南京太僕寺。清代因之,皇帝出巡,扈從車馬雜物皆為總管。其中,置卿、少卿、員外郎等官職。20世紀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明朝疆域圖5、鴻臚寺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後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清末廢。

  • 4 # TheGreys

    都說的很清楚了,略為補充一點,寸從法度,土從所在,寺字的本意就是官員任職的地方,從秦朝開始,寺專門指稱官舍,到漢朝以後,白馬駝經而來,最開始到鴻臚寺,而後明帝以白馬寺命名,最開始也是對佛教的管理的一個機構,之後慢慢的開始作為佛教廟宇的稱呼。

  • 5 # 閱讀資訊箱

    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大理寺的首長被成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餘四個寺的卿職權較低。

    太常寺:負責祭祀

    光祿寺:主管壽宴

    太僕寺:管理馬匹

    鴻臚寺:負責接待外賓

  • 6 # 國家人文歷史

    大理寺,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主管刑事案件的審理,尤其是在京官員以及重要案犯的刑事案件,在明朝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

    太常寺則是掌管禮樂額的的最高行政機關,主要的只能是祭祀、禮樂、郊廟、社稷、壇壝、陵寢之事。相當於現在的重要的國家級別的典禮儀式的策劃與統籌。

    光祿寺原本也是掌管祭祀的,但是到了明朝逐漸演變成專職長官宴會、朝會以及宴鄉酒醴膳羞的事情。可以當做是現在的國宴策劃與統籌這樣的職能。

    太僕寺,中國古代朝廷的中央機構之一,為掌車馬之官。在明朝就是掌管牧馬政令並且隸屬兵部的部門,在南京也設立了南京太僕寺。因為馬匹在古代不僅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騎兵的最重要的裝備,養兵不僅僅要養人,更重要的是養馬。尤其到了明朝,官方養馬幾乎對國家的邊防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鴻臚寺掌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乍一看與太常寺以及光祿寺的職能很是相近:凡國家大典禮、郊廟、祭祀、朝會、宴饗、經筵、冊封、進歷、進春、傳制、奏捷、各供其事。但是到了明朝最重要的還是外吏朝覲,諸蕃入貢,與夫百官使臣之覆命、謝思。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一樣,用來接見外賓、安排相關的外籍人士朝見天子、接收統計外藩的進貢等等涉外職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田玉有沒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