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學達人

    劉邦是草根皇帝,他出身於社會底層,認識的人多數也都是三教九流之輩。可是,就是這樣出身於底層的劉邦,卻幹出了一番帝王霸業。

    關鍵是在劉邦成就霸業的過程中,他的老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何劉邦的老鄉,這些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在起義的過程中,都能成為獨挑大樑的人呢?

    可以說他們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當他們認準劉邦之後,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他們也不會背叛劉邦。即便是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們也是毫不猶豫會把自己的性命給獻出來。

    在這些老鄉當中,我想先說一下紀信。

    捨身救主的紀信

    紀信可以說是有劉邦老鄉身上所有的有點,他對劉邦忠心不二,只要是有危險的事情,都有他的參與。

    鴻門宴危險吧,可以說范增磨刀霍霍,就是準備他們去了之後,把他們都給殺了的,還好劉邦比較機靈,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比較不錯,最終有驚無險,逃過了一劫。紀信,樊噲這些人也死裡逃生了。

    可是,到了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再次被項羽圍住,這一次他想要逃跑,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當時劉邦是被項羽圍在了滎陽,情況十分危機,在劉邦必死無疑的情況下,是紀信換上了劉邦的衣服,駕著劉邦的車馬,當作是劉邦把項羽的大部隊給吸引走的,劉邦就是趁著這個騷亂,化成士兵的樣子逃掉的。

    最後紀信被項羽抓住,項羽氣得不行,但是,他還是很敬佩紀信的為人的,明知是死,還要去做。項羽想要讓紀信背叛劉邦,給紀信高官厚祿。

    面對項羽的拉攏紀信不為所動,破口大罵項羽,說他終將會被劉邦打敗的。項羽一氣之下,就把紀信給烹了。

    看到了吧,劉邦的老鄉都是這樣視死如歸的好漢,有了這樣的人支援,他想不成事,恐怕都是很難的。

    下面我們再說劉邦的老鄉中,殺狗的是誰,吹喪的是誰,趕車的是誰?他們在劉邦起義過程中,都是起的什麼作用。

    殺狗的樊噲

    樊噲和劉邦是老鄉,兩個人也是連襟,因為他們兩個娶了呂公的兩個女兒。樊噲對劉邦也是死心塌地的,他是最早追隨劉邦起義的人。

    我們都知道樊噲是殺狗的屠夫,到了起義之後,他就成為了衝鋒陷陣的將軍,每一次打仗,他都是衝在最前面。

    正是因為不怕死,所以起義的過程中,他才打了很多勝仗,攻下很多城池,為劉邦建立大漢,立下了漢馬功勞的。

    說到樊噲,他在起義過程中,最為精彩的表現,要數鴻門宴上的英雄氣概了。當時,范增要殺劉邦,讓項莊舞劍。

    張良看情況不好,就出門告訴樊噲,說劉邦有危險。這個時候樊噲不顧個人安危,進入到了大帳當中,給劉邦當劍去了。

    項羽見到樊噲問樊噲,這個壯士是誰?

    張良告訴他,這是劉邦的保安。項羽賜給樊噲生肉吃,樊噲什麼話都沒說,直接拿刀割了生肉,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這樣的人連項羽都很佩服,樊噲在吃肉喝酒後,還說項羽不夠意思,劉邦本來是幫助項羽滅秦的,沒想到項羽對劉邦是諸多的猜疑。

    這說的項羽有點不好意思了,項羽也就更不想殺他們了。

    事實上在鴻門宴上樊噲說的很多話,都是對項羽充滿冒犯的,若是項羽要殺他,隨便找一個理由就可以幹掉他。

    這一點樊噲當然清楚了,正如事後他自己所說的,當時只是想到如何讓劉邦脫身了,那裡還來得及想自己的安危呢?

    這就是殺狗的樊噲。

    趕車的夏侯嬰

    這個人更了不得,在劉邦起義的過程中,他一直都是劉邦的司機。要知道司機這個職務,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當得,必須得到劉邦的完全信任,他才能勝任。

    劉邦就完全信任夏侯嬰,他相信夏侯嬰就是死,也不會出賣他。陳勝為何會死呀,就是因為他被車伕莊賈給出賣了。

    所以說大人物的司機,是不能亂用的。

    為何劉邦信任夏侯嬰呢?

    在劉邦早年當泗水亭長的時候,夏侯嬰是一個鄉鎮郵遞員,他和劉邦的私交很好,兩個人沒事的時候,就在一起喝酒吹牛。

    有一次劉邦不小心用劍刺傷了夏侯嬰,秦朝的時候私藏劍是死罪。夏侯嬰受傷的事,被秦朝政府知道了。

    這些人把夏侯嬰和劉邦叫去,問他們怎麼回事,夏侯嬰到底是如何傷的,到了最後,夏侯嬰一直都沒有說自己是被劉邦用劍傷到的。

    可以說各種嚴刑拷打,他都忍受了下來。

    不管什麼處罰,他只是說自己不小心弄傷的,最後審判官只能把劉邦放了,然後給夏侯嬰叛了幾年的罪。

    所以說對於這樣的夏侯嬰,劉邦沒有理由不信任他呀!

    到了劉邦起義之後,夏侯嬰帶著劉邦多次死裡逃生,彭城之戰,夏侯嬰帶著劉邦兩個人跑了,滎陽被攻克的時候,還是夏侯嬰帶著劉邦逃跑了。

    夏侯嬰不僅僅是在關鍵的時候,能帶劉邦逃命,更重要的是,他有識才的能力,韓信就是他第一個推薦給劉邦的。

    之後,才是蕭何推薦韓信當大將軍,若是沒有夏侯嬰的推薦,蕭何就不可能知道韓信這個人。

    還有後來的季布,都是夏侯嬰推薦到劉邦身邊的。

    吹喪的周勃

    劉邦的老鄉當中,最驍勇善戰的一個是曹參,另一個就是周勃,這兩個人攻下的城池有數百座。

    當然了他們兩個的功勞大,是因為他們跟對了人。確切地說,他們都是韓信的手下,韓信的每一次安排,都是這兩個人在獨挑大樑。

    當然了他們跟著韓信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監視韓信。若是劉邦不信任他們,能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們辦嗎?

    到了劉邦當皇帝之後,給予他們兩個的封賞也是做多的,即便是有第一功臣之稱的蕭何,他的食邑都是在他們兩個之下。

    劉邦有這樣忠心耿耿的人輔佐,何愁大事不成呀。

    當然了最為重要的是,劉邦的這些老鄉,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是因為他們遇到了劉邦。

    劉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強有一樣,失敗了再來,失敗了再來,失敗了再來,只要一次能打敗項羽就可以了,最後他還真把項羽給打敗了。

    因此,才有了劉邦的帝王霸業的。

    所以說不要看劉邦的老鄉,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信念,以及凝聚力是別人比不了的。

    再加上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本來就是爛命一條,遇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沒有理由不拼呀。

    抓住了這個機遇,把劉邦捧上皇位,當然也就成就了他們的美名了。

  • 2 # 紹明6481

    一般來說,改變朝代的領軍人物,都是有一大幫,身份相等的人,聯結在一起,而且都是受社會壓迫比較深的民眾。那些官吏當然是不會參於反朝庭的人。所以說歷朝歷代,都是屬於底層人物,才能有擔任主力軍的領軍人物。

  • 3 # 閒人鹹語

    確實劉邦周圍的人大多都是底層民眾,出身低賤,但是能獨挑大樑,本領很大。

    跟隨劉邦建立天下的老鄉里面,不管他們以前的身份和地位如何,他們幫助劉邦獲得了天下,可以說他們是有勇氣,有謀略,他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大量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對於建立國家,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劉邦是沛郡豐邑人。在他身邊是集團核心人物的老鄉至少有30多人。像一些被大眾所熟知的:劉邦的老婆呂雉、蕭何、曹參、樊噲、盧綰、夏侯嬰…

    今天介紹兩位比較出名的,並且一直是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人物。

    蕭何

    一方小小的官吏。但年輕時勤奮好學,天賦異稟,對當時秦代律令頗有研究。並且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交人,用人。在劉邦沒成事之前,他就覺得劉邦談吐不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並且多次幫助劉邦逃過劫難。幫助劉邦籠絡了軍事奇才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等人才。

    樊噲

    他真真正正是當時社會的最底層。他以殺狗賣狗肉為生,就是一個屠夫。每天無所事事,沒什麼大本事,卻經常和劉邦,蕭何,他們一起喝酒,玩耍。後來跟著劉邦在豐縣起兵,攻取了沛縣。最後也娶了呂雉的妹妹。

    對於他最忠勇,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這在史記上也有記載。他對項羽說出:“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救了劉邦一命,最終劉邦藉口出逃,躲過一劫。

    最重要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也需要漢高祖劉邦這個伯樂帶領啊!他們一起才能成就宏圖霸業,建立西漢王朝。

  • 4 # 姑山之嵐

    亂世英雄起四方,英雄就在你身邊!

    劉邦斬白蛇起義,帶得兵都是沛縣同鄉。樊噲是賣狗肉的,夏侯嬰是趕車的。他們都是底層老百姓。如果沒有秦末農民起義這個大舞臺,如果沒有劉邦這麼一個老闆。他們或許終其一生都是沛縣的小老百姓。

    獨當一方,獨挑大樑的能臣干將都不是天生的。古話講“王孫將相寧有種呼?”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英雄人物的產生必須具備幾個條件:

    一、時代背景。劉邦的時代是風雲際會的時代。

    二、有個人能力和強項。樊噲勇猛。夏侯嬰駕車技術一流。

    三、有人願意用你。如果不是蕭何認準了韓信有用,韓信估計會一直過著要飯的生活。

    四、命長。天命不可違。不是每一個從沛縣出來的人都能活到獨當一面的。

    五,好領導帶領,可以透過實踐來磨練。

    如果沒有劉邦這個人帶領大家,大家怎麼可能有磨練成長的機會啊。像陳涉的部下,不一定比劉邦的人差。結果呢,陳涉被消滅乾淨了。

    常年的戰爭可以把一個農民變成將軍。這一點兒都不稀奇。軍人就是要在戰爭中成長!

    劉邦以及他的沛縣老鄉們,都是順應了天命,天命給了他們平臺和時間。讓他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在這個平臺上不斷的成長,直到成功!

    這個問題給我們的啟示:提高自己的能力,選擇最好的平臺,不斷的努力,依託這個平臺盡情的發揮自己,成功的曙光就不遠了!

  • 5 # 合山蘭迪

    有句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其實質是:時勢造英雄!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是人才,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天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每個人都有潛質,只不過沒有被發現和開發出來。擺對位置,就是人才,放錯地方,就是垃圾。這個世界有能力的人,大有人在!只不過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幹,甚至比那些有機會能去做的人幹得更好更漂亮更出色,但是沒有機遇而已。另一方面,機遇很多,很多人沒有去爭取和把握,而錯過大顯身手的時機和機遇。亂世出英雄,那是因為,身處亂世,那些社會最底層的民眾遭致社會壓迫最深,所以渴望社會重新洗牌的慾望最強烈,參與社會變革活動,參加社會重新洗牌的實踐就最徹底,他們的潛質和天才就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施展,甚至超常發揮,成為新時代變革的先鋒和中流砥柱!讓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成為事實!

  • 6 # 歷史紫陌閣

    我們也知道劉邦成就大業的時候是比較晚的,劉邦起義的時候已經將近50歲了。劉邦開始在出生地沛縣起義的時候只有幾百人,之後順義民意很快將義軍擴充到幾千人。但是基本都是普通人,為何起義的時候都能挑起重任呢?

    我們也知道劉邦初期起義的時候都是一些當時的平民,但是日後所做之事感覺都是將帥之才。其實實際中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每個人不生來都是一樣的,屬於空白,什麼都不會的狀態。

    之後就需要學習和發掘潛能了。透過不斷的學習和發掘潛力。劉邦身邊的不少人,最終挑起了大梁,當然也需要一定的天賦能力。要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是沒用的。

    劉邦身邊的這些人,沒有跟著劉邦成立大業之前,固然都是一些普通人,雖然是普通人可是劉邦卻從未嫌棄過他們。尤其是劉邦對於這些人,都是給了很好的耐心,劉邦鼓勵著他們,去做這些事情,鼓勵著他們,給他們以信心。

    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劉邦給了他們施展的舞臺,讓他們充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這些人一開始本來,並不是能夠成為大業的人,甚至他們沒有在遇到劉邦之前也都是市井做生意的人。可遇見劉邦之後,這些普通人有了更遠大的志向。

    有了發展的平臺,得到劉邦的鼓勵於支援,再加上實踐中的摸索學習。最終劉邦身邊的人成就了一番事業。如:曹參、有周勃、樊噲、灌嬰、付寬等人。如果沒有平臺和一定的支援,這些人最終命運還是一介平民。

  • 7 # 夜談春秋肥星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的因果關係搞反了,並不是劉邦帶著這幾個厲害的手下推翻了暴秦,滅掉了項羽,統一了天下。而是應該說是一系列戰爭中這些人從起義軍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

    跟著劉邦打天下的有很多,除了一些小官吏,主要的都是社會底層民眾,他們受到的壓迫最狠,肯定反抗也就更堅決,更加沒有退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沛縣系也是有不少人的,經歷多年的戰爭,有才能、有武力的都慢慢的站在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大浪淘沙,最後留下的都是精英。

    再一個就是平臺。劉邦起義之初,可以用到的人很少,他只能依靠他的老鄉,就給他們提供了平臺,讓他們擔任重要位置,能力慢慢就得到了培養,最終出現大量的人才。

    其實劉邦和漢初功臣是互相成就的關係,劉邦因為有了他們的支援最終奪得了天下,而他們也因劉邦的信任和給予的平臺,才能得到培養和發揮,功成名就,公候萬代。

    我是肥星星,喜歡記得關注哦!

  • 8 # 陳小皮

    不是英雄造時勢,是時勢造英雄。

    劉邦

    首先看一下劉邦的老鄉有哪些,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盧綰、夏侯嬰等等

    樊噲

    樊噲,早年以殺狗為營生,自然而然練就了一身力氣,後來對陣殺敵,果然多有戰功,鴻門宴中更是闖入賬中譴責項羽,讓劉邦有機會逃回。

    蕭何是縣裡一個小官員,自然有點謀略,後來確實也成為劉邦前期的重要謀士,後來劉邦的大後方就是蕭何在支撐,意義重大。

    周勃是養蠶的,曹參是監獄長,夏侯嬰是養馬的,在劉邦起事之前,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為什麼最後這些人就成了名流青史的名人?還是因為機遇,是劉邦帶著他們成就了事業,是時勢造就了這些英雄。

      從機率學的角度,每個縣的成材率應該是差不多的,有些差異是正常,但不會太大。尤其是把時間跨度放的越長,這個數值就會越接近,再把地區範圍擴大到市級單位、甚至是省級單位,那就更加接近了。

  • 9 # 勿相忘66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施暴政,民不聊生,秦朝政權被推翻是歷史的必然,秦朝越不得民心,劉邦起義越容易取得成功,劉邦只用了短短八年就登上了皇位,並不是劉邦有能力,也不是劉邦的底層老鄉有軍事指揮才能,劉邦只是順應了時代潮流,適應了民意,順水推舟成就了自己而已

  • 10 # 一個人的歷史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但是不同的人成長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說劉邦身邊的人都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為什麼能從秦末亂世中脫穎而出呢?那麼我們將時間向前推,陳勝、吳廣也無非農家出身,為什麼能揭竿而起而震動天下呢?很多時候,人的能力和潛力自己都不知道,這要在具體的環境俠磨練,在和不同的對手交鋒中成長。

    人是可以塑造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英雄是在的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裡我們以樊噲、蕭何為例做說明。

    劉邦身邊的嫡系大將軍樊噲,就是一個殺狗的屠戶出身,但在劉邦起兵之後,他衝鋒在前,多次率先衝上城樓,斬敵數量和所立軍功,都排在前列。如果樊噲只是一個亡命之徒,恐怕在幾次戰鬥之後就會一命嗚呼,他既能立功又可以保證自己的生命,那就說明他不是個匹夫,而是個智勇雙全之人。這一點從鴻門宴上他的表現就可以看出,那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話,更讓我們認識到他並不是一個莽夫。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因為舊病復發臥床不起不理朝政,樊噲帶頭闖宮,對劉邦說:“你難道想學秦始皇嗎?當時只有一個太監在他身邊,最後亂了秦的天下,你現在身邊也只有幾個太監,不和我們這些顧命大臣討論國政,難道你想重蹈秦的覆轍嗎?”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漢初的丞相蕭何,他本是沛縣的一小吏,因為精通律法,秦朝考核的時候,曾打算舉薦他到中央為官,但他堅決推辭不去。因為在蕭何的眼中,他看中的不僅僅是升官發財,還是比這更大的前途,他觀察到身旁的劉邦,儘管很多人認為劉邦身上市井氣十足,但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氣度,其能力,絕非常人可比。秦末亂世天下群雄並起,這時候自己並沒有能力領導反秦,而劉邦卻是最合適的人選。蕭何做了一次最好的投資,他把自己的命運壓在了劉邦這個人的身上,如果說劉邦有識人之能,那蕭何也毫不遜色。在漢統一天下之後,為了避免遭到劉邦的迫害,他採用了自汙保身的方法,打消了劉邦的猜忌。

    問題的關鍵在於劉邦有識人之能,並且知人善任將不同的人,安排在了最適合他們的崗位上。如果劉邦讓蕭何的前面衝鋒陷陣,而讓樊噲和周勃等人在後面運籌帷幄,恐怕就不是劉邦一統天下,他連和項羽最後對決的機會都到挨不到,就成為秦末反秦諸路英雄中的塵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天國起義以前,天國的那些著名人物都是幹什麼的,都有哪些不同尋常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