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人不倦
-
2 # fizzle
這幾個人的出身嗎真的沒什麼好討論的,你現在在大街上隨機找幾個人就能找到和他們成為首義六傑之前身份職業都相似的,只能說都來自社會底層,沒有一個正經的讀書人(洪秀全只能勉強算半個)。他們以“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為信念,纂改聖經教義以為行動綱領,建立類邪教拜上帝教為組織形式,建立的以太平天國為號的政權完全是利用底層人民對於清政府及當時社會狀況的不滿而發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武裝叛亂)。太平天國與中國歷史上歷次的農民起義大多相似,但也有別於其他農民起義的地方,比如放棄了本土邪教(彌勒道白蓮教五斗米教等等)而是利用基督教的名號和教義自建了一個新的宗教,還比如組織內部各種違反人倫的規定(不準夫妻同住,蕭朝貴因此規定砍了自己的父母),又比如仇視所有中國正統宗教文化(對所過之處的道觀佛寺甚至孔廟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同時他們對當時中國文明社會經濟的負面影響遠超歷次農民起義的總和。他們前期的勝利是因為面對的是腐朽落後的清王朝,而他們最終的失敗則是因為民眾的革命熱情一過就都看出太平天國是比清王朝更加腐朽落後可怕的政權。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也沒有地位如此地位低下的幾個人對社會和文明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傷害,這也從反面應證了唯物主義史觀中“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命題。
-
3 # 小佛說史
天王洪秀全: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試中的廣州院試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在6年後的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春天,再次參加了廣州院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
東王楊秀清: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5歲喪父,9歲喪母,由伯父楊慶善撫養成人,成年後,由於沒有田地耕種,他只能以種山燒炭為業,經常要翻山越嶺去賣煤炭,承受著商人的剝削,換回一升半鬥米,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
西王蕭朝貴:自幼隨養父長大,家境貧苦,到桂平市紫荊山山區靠種菜、耕山、燒炭艱難度日。
翼王石達開:出生於廣西貴縣一個小康之家,有兩妹一姊,沒有兄弟。幼年喪父,八、九歲起獨撐門戶,務農經商之餘,習武修文不輟,十三歲時處事已有成人風範,因俠義好施,常為人排難解紛,年未弱冠即被尊稱為“石相公”。
南王馮雲山:自幼喜讀經史、天文、地理,曾參加科舉考試,後在村中設館授徒,以塾師為業。
豫王胡以晃 :家裡本來有很多地產,可惜他爹在他不到十歲就掛了,家產由三個兒子繼承。兄弟們長大,為了講排場,比闊氣,家中落。後來又鬧意見,分了家。他二十七歲時離開羅文村祖居,遷到大同裡山人村結造廬舍居住。學習武藝,得進武學,成了一員武秀才。他曾上省應武舉考試,武藝出眾,因尾場考弓箭時,用力過猛,致硬弓折斷,手臂扭傷,名落孫山。
北王韋昌輝:家境豐饒,但“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常受當地大戶的欺侮與訛索。
燕王秦日綱:家境貧窮,少年失學,為謀生計,做豆腐為業,曾入鄉勇效力,後到貴縣龍山挖礦,為人誠實忠厚,行俠仗義,在礦工中威望頗高。秦日綱年近三十無力婚娶成家,與眾多工友一樣,爭扎於溫飽,生活苦不堪言。
忠王李秀成: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
英王陳玉成:孤兒,跟隨伯父生活。
回覆列表
天王洪秀全(1814年-1864年),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太平天國天王,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生於耕讀世家,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的拜上帝會,領導了太平天國起義。
北王韋昌輝(1823年-1856年),漢族客家人,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韋昌輝職業不明,但是家裡比較富有,算是個小地主吧。
南王馮雲山(約1815年-1852年),自幼喜讀經史、天文、地理,曾參加科舉考試,後在村中設館授徒,以塾師為業。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領袖之一。
翼王石達開(1831年-1863年),石達開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農民的家庭裡,少年時,種田之外,兼做生意。買賣雞鴨,做牛販,運炭到平天山礦區出售,身兼數職。
西王蕭朝貴(約1820年-1852年),自幼隨養父長大,家境貧苦,到桂平市紫荊山山區靠種菜、耕山、燒炭艱難度日。職業算是貧農吧。
東王楊秀清(1823年-1856年),出生在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以耕山燒炭為業。
忠王李秀成(1823年-1864年),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
英王陳玉成(1837年-1862年),他出身貧農。幼時父母雙亡,依靠叔父生活。
幹王洪仁玕(1822年-1864年),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讀經史、天文歷數,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以教村塾為生。在香港期間,他結識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受洗入教,韓山文死後,他任倫敦佈道師,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幹王,一度總理朝政。
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袖就是這幾個王,後期洪秀全封下來了2700個王,所以沒多少含金量,可忽略。這幾個主要的領袖大多是底層出身的農民,受教育程度也有限,靠著一本半吊子翻譯過來的《聖經》建立拜上帝教,團結客家人,發動了農民起義,除了起義打仗中表現勇猛的事蹟,沒有什麼特別的履歷,最傳奇的經歷也就是他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