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使在人間530
-
2 # 鏡雨悅
要不要為了合群 ,而去做無用的社交。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由於追求不同,有不同的處事之道。
對於我而言,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也身體力行。合群,就是表面上與大家打成一片。要說,人與人之間是否有真情,還真說不準,可能你費勁心思維繫的“朋友”,只是塑膠情誼。為了合群,而去做無用地社交,會過多消耗你的能量,甚至影響你的計劃。比如你原本計劃週末去書城看自己心儀已久的書籍 ,再寫一篇書評,可你周圍的人約著去逛街,為了不顯得自己被“孤立”,你也和他們一起吃喝玩樂,而失去提升自己的獨處時間 。
長此以往,被俗事耽誤寶貴的時間,自己也慢慢變得沒有出彩之處,也會變得疲憊不堪,無法分清生活的主次,被他人牽引著,漸漸迷失自我。
為了合群,而去做無用的社交,會讓自己顯得廉價。對他人或集體的行動毫無意義地跟隨,無法表達自己的主見或想法,就如傀儡一般,漸漸成為可有可無之人。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更偏愛有想法、有能力之人,而不是沒有思想的追隨者。你真的強大起來,自然而然別人對你自覺靠近;你弱小無能,做再多的無用社交,都不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只會讓自身價值更掉價。
但生活中難免有一些人,認為“顯得合群”這件事無比重要,無法忍受自己獨來獨往,覺得自己一個人孤單寂寞,從心理上來說,無比缺乏自我認同感與獨立性。這樣的人,我們不要要求他們去摒棄無用的社交,對於他們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認同自己,瞭解自我,找尋自我。希望生活中的你我不要為了合群,而浪費時間去做無用的社交。真實地去感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當自己的主人,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選擇真正有意義的社交,讓自己的生活如彩虹般絢爛!
-
3 # 心理諮詢師海德
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人需要在社群、集體、社會中尋求社交關係,需要尋求自我存在感和他人認同感,需要和社會保持聯結。因此合群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同時合的群如果是無用,那麼我們可以先試著問一下自己,這個無用是別人認為的,還是我們自己這麼認為的。
如果我們認為這份社交是有用的,那麼保持合群可能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要做的僅是在合群時,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體驗和消耗,如果感到消耗很大,那麼可以試著尋找一種讓我們更舒服的方式保持合群。
如果我們認為這份社交是無用的,那麼可以選擇放棄合群,同時思考一下這份放棄會使我們得到什麼?付出什麼?
如果我們認為這份社交是無用的,但又不肯或不能放棄合群,那麼我們需要覺察一下,究竟是什麼使得我們明知無用而依然選擇合群,我們到底在尋求什麼?
合群與否是我們的選擇,社交是為了讓我們建立自己舒適的支援系統,因此無論有用無用,我們最終得目標都將是成為我們自己。
-
4 # 林十九
無用的社交,不是讓你放棄合群,而是少做無用功。
如朋友聚會,同學聚餐,同事生日趴,你不想去,但為了“合群”而強迫自己融入進去。
最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除了能勉強維持彼此脆弱的關係外一無所獲,有意義嗎?
放棄此類無意義的“合群”,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可以做喜歡的事情、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一部電影,把自己置於更為廣闊的世界裡。
這期間難免會感到孤獨,人的天性是群居而不是獨處,但是與其強行讓自己融入不喜歡的圈子,不如享受一個人的精彩。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中寫過: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當你能夠開始獨自生活,做到足夠強大、足夠優秀時,你收穫的不僅是自我成長,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合群”。
-
5 # 小生會發光
說到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我上大學前,很多人都告訴我,要多加入社團,多加入組織,要和所有人搞好關係,要合群,以後這就是自己的人脈。然而,上了大學,我發現,這些所謂的“忠告”,都是錯的。
剛上大一那會兒,我加入了好幾個社團組織,但最後都陸陸續續退了。
A組織。學姐們太官僚,那種居高臨下的口氣,彷彿欠了她們錢一樣,氣勢洶洶盛氣凌人唯我獨尊的樣子,說真的,讓人喜歡不起來。
B組織。只要一閒著就開會,一開會就一兩個小時地開,太佔據時間,主要是真的沒有什麼重點以及有價值的內容。這種會真的有意義嗎?
C組織。強制社員做任何事情。不得不承認,其實很多社團學生組織的事務,既沒有任何回報,還耽擱大量時間。
還沒有開始接觸自媒體的時候,大一的我和大多數新生一樣,每天都是忙著社團、忙著做各種學生工作。每天都過得很忙碌,但晚上躺在床上,我問自己:我忙了些什麼?我付出的這些時間和精力到最後都收穫了什麼呢?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或許是,沒有。
後來我才發現,加入所謂“能學到東西,增長經驗”的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就是給打雜的。
搬個桌子、發發簡訊、做個簽到表等,這種完全沒有技術含量的瑣碎事,廉價的勞動力付出,誰不會做呢?
我們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我們的確只是這個組織的廉價勞動力而已。
不過話又說回來,去做廉價勞動力好歹還有報酬,然而在社團做這些,什麼也得不到。
當你抱怨說做這些事情沒有任何意義時,曾是打雜的就給你洗腦說:“你要是連打雜這種事情,都做不好的話,一輩子都不會坐到我這個位置。”
呵呵,誰稀罕。
有人說,進社團可以交很多好朋友,多一些人脈關係。但這種社交真的是有用的嗎?
記得大一有一次社團聚餐,當時我們每個人掏了100元的份子錢,聚過餐後又說去ktv嗨一通宵。可能真的融入不進去,但又不得不假裝和大家關係很好的樣子,擺出假笑臉應付。即使那晚自己困得連眼皮都快睜不開,但還是得硬著頭皮參加一些自己認為很沒意思的遊戲。第二天酒醒了,坐公交回學校後,彼此的聯絡又漸漸淡去了。
突然想起一句話:“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你在墮落。”
假裝合群的樣子,真的好累啊。
說句實在話,其實更心疼那100塊錢,畢竟當時月生活費只有1500塊。平時零零碎碎的都緊張,畢竟100塊可以給自己買幾本書,可以給自己買只平價口紅,但用在這種無效社交上,真的不值。
過了大一那個年齡,現在才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有用的社交。當你在社團和一群學長學姐吃吃喝喝唱歌的時候,但畢業後找工作四處碰壁,發現曾經的社交夥伴已經不再聯絡,各忙生活時,你覺得你在大學裡這種社交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嗎?
有用社交的前提是你有能拿出來和別人交換的資源。在你還沒有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時候,你的一切社交紐帶,可以說都是很低效的。
當我開始厭倦忙碌但毫無意義的社團生活時,大一寒假,我開始接觸我喜歡的事物——護膚美妝,我開始接觸自媒體,同時因為我喜歡設計,自學了一些軟體去參加一些比賽等。因為社團繁瑣的工作佔用了我自己獨處思考的時間,我開始考慮放棄社團。去做認為更有意的事情,更值得讓自己花費時間在上面的事情。
在退出社團前,舍友都勸我說,不要退,還是咬牙再堅持吧。我也思索了很久。畢竟我付出了太多沒成本,在社團呆了這麼久,要是臨時退出的話,前面付出的心血都沒了。
不過,及時止損,才能避免更多的損失。
我也不知道當時哪裡來的決心和勇氣,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社團活動,放棄了合群。
我開始獨來獨往,喜歡一個人去做一些事情,每天一個人揹著電腦去咖啡館寫文,點一杯最便宜的咖啡,一坐就是一下午,直到服務員告訴我說他們要打烊時,我才默默地揹著電腦離開。有人可能覺得看上去很孤單,我卻愛上了這種感覺。
每天過著單調、枯燥、辛苦的生活,沒有比在社團打雜輕鬆多少,但起碼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我喜歡做的事,這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而且,我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為了什麼而忙。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可能比“做什麼”,更重要。
而當初的孤注一擲,當初的毅然決然,當初的不合群,最終證明了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其實,我個人認為,你沒有必要那麼用力地去合群。合群,並不是你在大學時間發展自己以後必備的能力重要。
因為不合群,你把大把的時間花在了圖書館,每天起早貪黑刷題學習,年年拿獎學金直至保研出國。把花在這些無用社交上的時間放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事情上,讓自己悄悄拔尖,震驚給所有人。
因為不合群,你努力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將自己擅長的事做到極致,你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用自己的“愛好”養活了自己。
當你做到了這些,你覺得合群還重要嗎?真的必不可缺嗎?
如果用和大家吃吃喝喝唱歌娛樂的時間多讀幾本書呢?如果用無聊的社團活動的時間多自學幾個技能呢?如果用參加冗長的社團例會的時間多去做自己喜歡並且有意義的事呢?
做好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務實的年紀,遠離無效的社交、遠離被迫的合群,才是最聰明的選擇。
其實沒有必要那麼用力地合群。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當然,最重要的,不是合不合群,而是不合群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最後希望還在“努力合群”的你能夠領悟其中的道理。
拒絕盲目“合群”,聆聽自己的內心,就是你通往優秀的開始。
-
6 # 雲起兒
怎麼說呢,現在的社交很多都是無用的,但是你不能不去做,就好比到了一家公司,你可能加了好幾個群,有的可能跟工作無關,但是你必須去交際,不讓會被 說成不合群,或者沒有集體榮譽感,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不去做一些無用的社交,因為就是讓自己看起來合群一點,就讓自己不脫離大部隊,所以很多時候,只能硬著頭皮去參加一些很是無聊的活動或者是聚餐等等,如果你不做,你就會發現長此以往你就脫群了,遠離了集體,或者很多人就會自動的遠離你,所以這些在你看來無用的社交,是必不可少的。
-
7 # 學霸裡的學霸小劉
答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做起來卻很困難。
1為什麼大家難以做到這點。人是屬於群居性動物。人的天性就是喜歡聚在一起,融入團隊。如果你融入不了群,你就跟有可能會被當做另類。
2社會上有太多的群。有些群適合你,有些群不適合你。若你一口氣想吃成個胖子,必將會受傷。太在意群,刻意去合群,也會讓你壓力倍增,同時活的不自在,不開心。
3社交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猶如我們每天必須保持能量。但是無用的社交不僅對我們沒有幫助,反而是浪費我們的時間。設想,你為了合群(多指你根本不適合,不喜歡的)。這樣一來只會大量揮霍時間,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
-
8 # 青沐靈兮
“人,不要為了合群,為去做無用的社交”。我個人認同這一觀點。人的一生其實很短,需要我們去思考我們所需要怎樣的生活,這就包括工作,朋友,同事等等。
有時候,你會遇到選擇。比如,與你相處平平的老同學有一天約你週末看電影,但你想在家自己打發時間。但礙於舊時同學情誼,你是選擇去還是不去呢?又比如,部門同事組織唱K,而你晚上想學習一些其他技能,你是拒絕還是會接受呢?這種情況常常會發生,但讓你兩難的不過是不去顯得不合群,顯得不顧情誼,去又覺得為此妥協而失去了自己的時間。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思考我們真正需要的。社交併不是我們生命中的主體,有時也是需要獨處的時間,來回味來消化,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做些感興趣的事情。所以需要分辨哪些社交是真正有意義的,是有利於我們成長的。
這一生,我們一直在不斷篩選選擇,只是有些人理智選擇對其有利的一條,而有些礙於面子情誼而委屈自己。我認為年輕時的我們,需要不停做加法,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去經歷不一樣的冒險,去遇見不一樣的人,因為那是一個對世界,對自我認知的過程。但隨著閱歷的豐富,我們需要慢慢做減法,精簡我們身邊的一切,朋友也好,人脈資源也好,那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我們只需要經營好自己的生活,選擇適合自己的圈子,有效率有意義地去社交。
時間是很寶貴的,人總要學會先對自己負責,不要為無意義的社交委屈自己,不要為無用的社交犧牲成長的可能,勇敢拒絕。也許有一天,你慢慢會發現留下的便是最好的。
-
9 # FineFit大健康小情書
同意
合群,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標準,但確實是干擾項我們最初對一個人的印象取決於這個人是不是好打交道,是不是合群,如果這個人合群了,那麼大多數人會認為他比較好接觸,如果這個人不合群可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好接觸。所以合群成了很多人追求的境界,或者說想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好像只要被別人說自己不合群就是一種病態。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應該認識到:
確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社交也不是所有人都熱愛社交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從社交中獲得快樂所以合群並不是判斷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也許他只是慢熱,也許他真的不喜歡社交,也許他並不願意在第一次社交中就跟所有人熟的跟親戚似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社交都是無用的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社交可能都是無用的,有的時候有一些場合要求你要表現出來很合群,就比如說去參加親戚的婚禮,這種場合一定有你不認識且想認識你的人,那怎麼辦?這個時候的場合決定了你就是要和別人social一下,要不然場面就很尷尬。那麼和你說話的這個人有可能和你成為朋友或者商業夥伴嗎?我想是真的不一定的。
怎麼辦?雖然說不要為了合群而做無用的社交,但是分清場合很重要,在適合的場合做得體的事情就可以了。
建議如下:
把現有的圈子維護好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把現在有的圈子維護好,定期要聚一聚,大家彼此溝通和玩笑,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剔除頑固的死圈子時間可以檢驗你的小圈子是不是好的,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發現不但自己沒有進步反而徒增了很多煩惱,大家在一起就是說別人是非,那麼這樣的圈子不要也罷,一定要剔除這樣的圈子,因為沒有營養,我想很多女生都會有這樣的經驗且女生的圈子表現的更明顯的一些。
不要為了社交而社交我認為社交的前提一定是大家都在非常自然而然的情況下透過朋友相識,也就是說他是朋友的朋友或者是你的朋友的客戶,這樣大家相處起來不會尷尬,因為有中間的熟人做橋樑,兩邊都會有話說。盲目的社交只會讓大家都沒有安全感,至少我認為如果我對面的這個人我是第一次見面,我會非常尷尬,哪怕不尷尬我也會一直找話題說,所以內心其實是慌亂的。但是如果你是做銷售的,以上種種情況就不適合於你,因為你的價值就是和所有第一次見面的客戶成為朋友,或者至少應該成交。
-
10 # 梵恩詩聽蘭情感
不要為了合群而去合群,不說別的,要遵循本性。你真的很喜歡那些社交?還是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合群所以才要合群?
-
11 # 覺主老刀
羊是合群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你的存在,源於你的思想,而不是旁人的認同。
-
12 # 使用者龍娃
我同意這種觀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的地位,學識,人品,性格,年齡等諸多因素決定了他所屬的特定群體,不同圈子的人很難融入到一起,即使委心的迎合別人勉強湊到一起,也不會長久,對人對己都是一種負擔。
生活中也是一樣,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從二十幾歲時我們就同吃同住,親密無間。三十年過去了,我的朋友已經被提拔為公司級經理,我依然默默耕耘在儀器維修的崗位上。地位不同,決定了我們交際圈子不同。逢年過節我的朋友還會邀請我參加他們的聚餐年會,我都會婉言謝絕,倒不是自己自卑,因為他的圈子都是經理,老總級幹部,我覺得已經沒有共同話題。參加那種聚會累心。我也沒有必要去迎合他的口味做無味的社交。
回覆列表
少年時,當看到自己平時的玩伴跟別人玩在一起,覺得憤怒,傷心,也去加入另外一個團體。
雖然,別人不像自己的玩伴一樣,跟自己很玩得來。但是氣憤之下加入另外一個團體也只是權宜之計。
或者,當別人玩遊戲的時候,雖然自己不怎麼喜歡這種遊戲,但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不是那麼的孤僻,顯得合群一些,也加入隊伍中。
相信很多人年少的時候都會有這種過程和體會。當時哪裡會曉得這是無用的視交,只不過是青春年少嘰嘰喳喳喳打打鬧鬧的一種成長過場。
當真正的走入社會,融入到社會環境中,才慢慢的理解了什麼是無用的社交。
朋友並非越多越好,三千泛泛之交,不如一二知己。人活著,圈子不要太大,容得下自己和一部分人就好。朋友貴精不貴多。
朋友之間相處,如果沒有心靈層面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逢場作戲,那這樣的朋友,即使存在也沒有任何意義。既然三觀不合,志趣不同,就選擇遠離,別去為難自己去合群。
李碧華說過:“若他愛你,不必討好;不愛你,更加不必。”蔣方舟也曾言:“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意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