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國家不可無史,地方不可無志,家族不可無譜。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變,譜,則可辯枝系、昭親睦、別長幼。是故,凡家修譜,旨在弘揚家風,繼傳家訓;承先人優良之傳統,勵後代奮發之志氣。吃水不忘源頭,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譜,猶如水之清源不斷,木之根本不失也。對於你的家族起源你知道多少呢
21
回覆列表
  • 1 # 日悟一物

    話說唐朝末期,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帶領許多王氏族人入閩,其後裔遍佈全閩各郡。

    北宋末,朝廷南遷,北方籍民為避戰亂,大部分南徙,在尋親訪舊入閩地落籍的移民中,不乏王姓者。

    宋末元初,元兵南下,江南各省有大量人口逃入福建,亦有王氏。

    元末,廬州人潮州總管王翰任滿道經晉江,寓居沙堤,生三子。元亡,留長子伯開基泉州郡城排鋪街,留次子仲開基晉江沙堤,後皆蔚為名族。

    安溪王氏以王審知四子王延政的後裔居多,部分為王審邽及其他王氏後裔。

    王審知有五子,排行為:延翰、延鈞、延羲、延政、延稟。安溪王氏蘆田招卿派、外洋派、虎邱少卿派、官橋五里埔派與長坑華美派五大支系均出自王審知四子王延政。

    王延政傳六子,排行為:繼成、繼昌、繼達、繼元、繼重、繼晉(又作繼勤)。其次子王繼昌,又名秉禎,字伯祥,生有五子,排行為:管禮、管朋、管斌、管友、管智。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兵逼福州,王繼昌被原王審知的部下、謫居於福清的李仁達率軍攻入福州所殺。其子王管禮避居南安翁山(又稱瑛內,現南安英都,後裔遷安溪少卿),王管朋(管明)避居永春東卿(坑),王管斌避居安溪長卿(今長坑),王管友避居南安巖頭,王管智避居安溪招卿(今屬蘆田)。《王氏譜志》稱之為“五子分四卿”。

    一、安溪王氏宗支主要有:

    1.後周顯德元年(954年),王管斌避亂棲身清溪縣長卿(今安溪長坑),肇基華美草苑,子孫繁興,衍播長坑、劍鬥、感德、湖頭、魁鬥等鄉鎮,王管斌為華美派王氏始祖。

    2.後周顯德三年(956年),王延政之三子王繼達,又名直道,字伯三,號潛夫,繼詹敦仁之後任清溪縣第二任縣令。未幾,辭官歸隱,避居清溪縣崇信裡招卿鄉(今安溪縣蘆田鎮招坑村)。子孫衍播西坪、龍涓、蘆田、長坑玉湖等地。

    3.王審邽的四世孫王嗥,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約於宋鹹平三年(1000年)徙居清溪縣珩上美(今安溪縣城廂鎮同美村)。

    4.王審邽長子王延彬派下長房王繼崇的十四世孫王萬臻,任宋通議大夫、瓊州觀察使,於元至治三年(1323年)由泉州船坊巷遷居安溪長卿華美。王萬臻被尊為王氏“清溪華美派”始祖。

    5.元至元五年(1339年),王真治(諱君仁,王延政之六子王繼晉的十六世孫)由長泰縣到安溪行醫,後定居西坪蓋竹,分衍西坪蓋竹、珠洋、大壠格等地。

    6.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王繼成的十三世孫、福州長樂彭坑人王氏兒(又名知本)從戎助明兵攻福州有功,領百戶。王氏兒有三子,長興祖,字良恩;次佛生,字良惠;三良貴,字良慈。明永樂二年(1404年),王興祖移居安溪崇信裡彭溪(今蘆田鎮蘆田村外洋,又稱外坪),尊王氏兒為一世。王氏兒的次子王佛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抽補為小旗官,先後鎮守福清鎮東衛、泉州永寧衛後所。永樂二年(1404年)奉旨屯田,其長子王子英承父官爵,領兵到安溪三洋(今屬蘆田)軍墾,先後在三洋、作隔、石塔、西興屯居,最後擇居龍涓福昌,王子英為福昌王氏一世祖。故蘆田外洋與龍涓福昌王氏同為王氏兒之裔。

    7.元末,王審知的十六世孫、原籍同安石潯的王廷臣與安溪龍興裡吳家為友。為避兵亂,其子王允賢隨母黃氏到吳家居住,於明洪武初年(1368年)在安溪立戶。黃氏為紀念祖籍地把居住地稱為“石潯”,追認王廷臣為始祖。“石潯”即今安溪官橋新春村溪兜附近,宋時屬龍興裡。今官橋鎮五里埔一帶王氏為王允賢之裔。

    8.元末,王繼昌長子王管禮之裔王進秀、王進翁分別自南安翁山移居安溪縣虎邱鎮福井村和新康裡柏葉鵬雛。另說,王繼昌之裔王進翁由南安二十七都翁內遷入鎮撫鎮東(今安溪參內鄉鎮東村),為鎮東王氏始祖。年代不詳。

    9.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王念君(諱廷燮,號獻白)由晉江縣杏敦鄉遷入安溪縣感化裡,為現湖頭鎮廟巷居委會、美溪村新路下王氏始祖。

    10.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王友明自長泰縣巖溪鎮坂美村遷入安溪上場(今鳳城鎮上山村),為上山村上場下巷王氏開基祖。

    11.王繼成的十六世孫王均德,從永安清水羅兜祠遷居汀州上杭縣桑梓坑(今龍巖市紅坊鄉聯合村)。王均德的十四世孫王志萬是鐵匠,清順治四年(1647年)偕兄弟共3人由上杭縣桑梓坑到安溪縣長坑華美打鐵,後定居,成為華美另一支王氏的開基祖。

    12.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王審知之裔王慈敬攜眷自南安大泳貴峰鄉遷入安溪縣城后北街開基,為安溪貴峰王氏始祖。

    13.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王舉賢自南安二十八都荷墩嶺遷入後垵(城廂鎮域)內土樓。

    二、繁衍及外遷

    (一)王審邽派

    1.鳳城草埔頭王氏

    草埔頭位於安溪縣城舊車站邊,始祖王萬臻系王審邽的十六世孫,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由泉州船坊巷遷居清溪長卿華美,娶黃氏,生二子,長光達、次觀蔭。王萬臻死後葬於永安裡後垵鄉。後裔遷入安溪縣城大東街華美(位於鳳城鎮大東街原糧食局糧庫)定居。

    2.魁斗大嶺王氏

    王萬臻之裔王賡恩約於明末清初移居大嶺後墩頂厝。有族人遷往臺灣、新加坡、菲律賓等地。

    3.官橋仁峰王氏

    王萬臻之孫王吏入居光德里,後子孫擇居依仁裡鳳坂,裔孫王福又遷依仁裡白石(現仁峰村)、蓮美塘後等。此外,官橋鎮白石村王氏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有二房遷江西古城縣千陽街。清初族人遷居臺灣淡水,民國年間遷海滄、龍海程溪。

    4.城廂同美華美王氏

    王萬臻之裔,屬大東街華美王氏,由縣城遷入。有族人遷往臺灣等地及新加坡、菲律賓等國。

    5.城廂同美松樹美王氏

    王審邽曾孫王嗥的十四世孫王善齋開基同美村松樹美(又稱珩上美),王善齋為松樹美王氏一世祖。此後族人有人遷往臺灣等地及新加坡、菲律賓等國。

    6.劍鬥雙溪西池王氏

    王審邽的二十世孫王祖興,號致政,肇基南安象運(今翔雲)黃田雲都。二十五世王兌移居同安馬巷吳壠邊。三十世王見溪自同安移居安溪祥雲渡。三十三世王炳寰遷入劍鬥西池肇基,至今歷傳十五世。

    (二)王審知派

    1.王繼成支系

    (1)蘆田外洋王氏

    王繼成的十三世孫王氏兒,原居福州長樂彭坑。明永樂二年(1404年),率二子入彭溪(今蘆田外洋)定居,為蘆田鎮蘆田村外洋王氏一世祖。後裔遷居龍涓石塔、福昌、西坪堯陽等地。清末因瓷器滯銷,龍涓鄉福昌村王氏許多族人舉家遷到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民國時期,有不少人“逃壯丁”到西貢謀生。現在越宗親1萬多人。此外不少人移居廈門、漳州、臺灣等地及印尼、美國等國。

    (2)西坪堯陽王氏

    明正德二年(1507年),王氏兒的六世孫**庵,由蘆田外洋遷入西坪堯陽梅坂。後裔衍播西坪南巖、堯山、上堯、西坪村、鳳城南街等地。

    (3)西坪平原壩田王氏

    派出蘆田外洋王氏。

    (4)官橋五里埔王氏

    王繼成的十四世孫王允賢,元末隨母入安溪,居住在現官橋鎮新春村溪兜附近,洪武初年入戶,尊其父王廷臣為一世祖。現五里埔的恆美、草坂、洪塘三個村皆其後裔,分支移居城廂上營、澳江及蓬萊新林、寮海等地。官橋鎮五里埔王氏早有族人分別遷往臺灣及東南亞各地,現在外埠人

    (5)長坑華美中山王氏

    清順治四年(1647年),王繼成的二十九世孫王志萬偕兄弟共3人遷入,後定居於華美村“打鐵垵”(今中山自然村),至今歷傳十三世,人口近千人。其兩位兄弟後繁衍不明。

    (6)鳳城上山王氏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王繼成的十三世孫王子倫自蘆田遷長泰,其後裔王友明又從長泰縣巖溪鎮坂美村遷入安溪縣鳳城鎮上山村上場定居。後裔自七世起即有族人遷往臺灣台北,現已繁衍2000多人。

    .王繼昌——王管禮支系

    (1)虎邱福井王氏

    元末,王管禮之裔王孟觀的次子王進秀、三子王進翁分別從南安翁山移居安溪縣。王進秀居興一里後井(今安溪縣虎邱鎮福井村),後裔聚居於後井、大池、根竹等自然村;王進翁居新康裡柏葉鵬雛(又稱坪殊,今西坪柏葉)。族人先後移居晉江青陽、興化、江西、臺灣以及東南亞。

    (2)虎邱仙景王氏

    王進秀之裔,由福井村遷入。

    (3)虎邱少坑王氏

    王進秀之裔王福齋自福井移居少卿(今虎邱鎮少坑村),稱卿頭祖。

    (4)蓬萊鶴廳王氏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王福齋之裔王瑞圭,號朋石,由興一里少卿鄉(今虎邱鎮少坑村)移居鶴廳新厝。族人於民國年間陸續移居廈門、臺灣等地及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

    (5)參內鎮東王氏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王繼昌之裔王進翁由南安二十七都翁內遷入。族人先後移居南安、建寧及浙江、江西、湖南、廣東等地。

    3.王繼昌——王管朋支系(蓬萊美濱王氏)

    約於明末,王管朋之裔王南溪自同安蓮河(今大嶝)遷入安溪縣龍門坂頭。至入安五世王建善、王建上兄弟,於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遷入蓬萊美濱後山園開基。後裔先後遷居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4.王繼昌——王管斌支系

    後晉開運二年(945年),王繼昌被殺後,“禍亂頻仍,棲身靡定,四卿(長卿、少卿、招卿、永春東卿)有兆,五桂分香”。其三子王管斌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開基長卿(今安溪長坑)華美,子孫衍播茂盛,形成安溪王氏一大支系。

    (1)長坑華美草苑王氏

    肇基始祖王管斌,移居還二里長卿華美后,建草苑祖宇,繁衍生息,華美草苑成為安溪繼昌——管斌派王氏的發祥地。族人於康熙年間(1662~1722年)遷往江西上饒、浙江常山等地,現已在當地繁衍人口數千人;中山自然村二世有族人遷江西,八世王忠滾遷居臺灣台北府大綢埕。

    (2)長坑村王氏

    長坑村王氏有三個分支,均出自王管斌的八世孫王祖發的長子王恭甫之孫王仙助之後。王仙助有四子,長茂長,次茂欽,三茂賓,四茂顯。現長坑村有茂長後裔100餘人,茂欽後裔約4000人,茂顯後裔2000多人。

    (3)長坑下林王氏

    出自華美,為王管斌的十二世孫王茂顯長子王廷仁之裔。

    (4)長坑文坪王氏

    出自華美,為王管斌十二世孫王茂欽之裔王納箴之後。今長坑竹腳、華美大潭、文坪的大都、大坪均出自王納箴。

    (5)藍田後清王氏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王管斌的二十世孫王顏迂率妻兒由華美遷居後清坑園。後裔於民國19年(1930年)始遷臺灣及東南亞謀生。民國24年(1935年)又有族人遷往本省龍海縣定居。

    (6)湖頭湖一王氏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王管斌的二十一世孫王天三由長坑華美到湖頭辦私塾,娶湖頭李仁興之女為妻,定居湖頭,迄今已傳十世,後裔分居湖頭鎮下東、仁福、四角井、船巷居委會。

    (7)魁鬥溪東蓬洲王氏

    系長坑華美王管斌八世孫王先發之裔。王先發自華美移居蓬萊沈洋,其子王訓生由沈洋移居魁鬥溪東蓬洲,為蓬洲一世祖。後裔遷居魁鬥鎮蓬庭、翁後村及黎山場。蓬庭村王氏自十七世起即有族人移居臺灣台中。

    (8)感德大格王氏

    先祖於民國33年(1944年)由長坑遷入,居大格村內石邁自然村。

    (9)劍鬥由義王氏

    北宋仁宗年間(1023~1063年),王管斌的曾孫王新六自長坑華美遷居劍鬥由義,開基“月牽星”祖祠,後裔衍播月星、紅星、福鬥、前爐四村。族人先後遷居臺灣、浙江、江西、廣東、陝西等地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10)劍鬥雙洋王氏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先祖自由義遷入劍鬥雙洋村。

    (11)感德岐陽王氏

    約於清順治、康熙年間(1644~1722年),王新六的十九世孫王美溪自由義遷入。

    (12)感德龍通王氏

    約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王新六的裔孫王國蕩自由義移居龍通村。

    (13)感德洪佑王氏

    出自由義王新六之裔福鬥派王寅生之裔王聖庵,啟基洪佑藜堂。後裔分居五甲村。

    5.王繼達(直道)支系

    (1)蘆田招坑王氏

    招坑古稱“招卿”,其村王氏主要為王繼達(直道)之後。此外,王繼昌的五子王管智在南唐滅閩後亦遷入招卿,後裔繁衍不明。

    (2)龍涓長塔王氏

    由蘆田招坑王氏二十二世王文秀分支遷入,居頂塔自然村。

    (3)龍涓錢塘王氏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王直道的十二世孫王維仁由招坑遷入湄田(今錢塘村)。

    (4)龍涓珠塔王氏

    王直道的十六世孫王季治由蘆田招坑分支遷入,開基珠塔埔上。

    (5)西坪內社王氏

    該村王氏共有三支,均出自蘆田招坑。王直道的十九世孫王汝雄由招坑遷居圓潭內社,居南坂下坪。王直道的二十一世孫王洪明由招坑擇遷圓潭內社茶林下。王直道的二十一世孫王成祖由招坑遷湖頭,其子王真應由湖頭後溪移居圓潭內社米嶺。

    (6)西坪平原王氏

    先祖自蘆田招坑遷入,居產地自然村。

    (7)西坪西原王氏

    先祖自蘆田先遷堯陽,後遷入西原村石獅自然村定居。

    (8)劍鬥圳下王氏

    相傳先祖由蘆田招坑遷入,居黃厝坪自然村。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族人遷往本省福清縣城(現市區)定居,現繁衍3000多人。

    (9)長坑玉湖王氏

    開基祖系王直道的十九世孫王太(字寬義,又名第四),生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至順三年(1332年)由龍涓三鄉黎山土堀洋的招卿派遷入。

    明末,因倭寇入侵長坑玉湖,土寨被燒,玉湖王氏族人四散遷移,有遷浙江的雲和、麗水,江西的上饒和省內的順昌富門、興化、永安、永春等地。清康熙、乾隆年間又有不少人遷往臺灣。據有關資料記載,臺灣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系長坑人。150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王永慶的高祖母許雪娘攜子王天來與媳婦林謹渡臺,擇居臺北縣新店鎮直潭裡,以種茶維生。王天來傳王添泉,以教書為業。王添泉傳王長庚(王永慶之父)。至王永慶時艱苦創業,成為鉅富。

    (10)藍田烏殊王氏

    長坑玉湖王太的十四世孫王子鏡、十六世孫王廷杻先後由玉湖遷居烏殊。

    (11)感德尾厝王氏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先祖自長坑玉湖遷居尾厝村小舟(今屬福田鄉)。

    (12)官橋善壇王氏

    王直道的十六世孫王孟孫之子遷入繁衍。

    6.其他支系

    (1)西坪蓋竹王氏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王繼晉的十八世孫王真治(諱君仁)自長泰西門武安世德堂到安溪行醫,後定居蓋竹。後裔又衍播西坪大壠格村、珠洋村及安溪縣城池頭。西坪鎮蓋竹村王氏族人很早就到江西、浙江、臺灣謀生。

    (2)鳳城貴峰王氏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王審知四子王延政之裔王孟奇(諱應壽、號一齋)由漳州田裡鄉到南安巖頭肇基拓業。清乾隆十年(1745年),後裔王慈敬(1745-1816年)、王慈德(生卒不詳),自南安大泳遷入安溪縣城后北街開基。據《貴峰王氏族志》記載,此二人為貴峰七世四房雲耀支系(但未知是否為親兄弟),后王慈敬之子王垂保、王垂彩兄弟移居鳳城上西街,王慈德之子王東山居鳳城北街。

    (3)湖頭廟巷王氏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王念君(諱廷燮,號唸白)由晉江縣杏敦鄉遷入。後裔徙居湖頭鎮美溪村。

    (4)城廂土樓王氏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始祖王舉賢於由南安二十八都遷入。

    (5)金谷東溪美溪王氏

    明末,王志弘自永春城內隨母遷入。

    (6)城廂上營王氏

    明末清初,王洪璣由官橋虞宗遷至上營觀音山,而先祖從何地遷入虞宗不詳。族人於清末、民國期間,先後遷往新加坡、緬甸、臺灣、香港等地,現在新加坡繁衍人口達3000人。

    安溪王氏支派繁多,歷史久遠,均出自王審知及其兄王審邽,以王審知四子王延政繁衍的支系最多。此外,由於各種原因,還有一些王氏定居的村居沒有詳細的家族史料,不知其支系來源。這些村居為:參內大厝,長坑雲一、珊屏、月眉等村。新中國成立後,全縣各地王氏不少人因謀生、工作、經商等原因遷居安溪縣城,散居於各居委會 注: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今夏曼聯有1·5億英鎊轉會費預算,應該買哪些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