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的版本說有997萬平方公里,更有甚者,有兩千萬平方公里,最小的說漢地十八省,約五百萬平方公里。
23
回覆列表
  • 1 # 聽風戲小雨

    爭議大,無不過喜歡明朝的人用鼎盛時期的地圖,拼命黑明朝的人用衰落時期的地圖。每個時期疆域變化都有,歷朝歷代也有,有進來看看也有出去的。接下來圖片說話。

    這大概就是明朝的疆域變化圖,還有幾張地圖,我沒放,不過應該能說明問題了。不要爭論,因為沒有意義,疆域大或者小不影響我們現在。自古以來,疆域不是劃定大國的標準。所以爭論疆域大小實在是沒有意義。

  • 2 # 涼衫薄3325256

    關於明代疆域的看法,基本呈現兩個極端,一是極大;一是極小。大到1200萬平方公里,小到三四百萬平方公里。

    極盛時期

    末期

    個人覺得兩種都對,國家的領土一直都處於變化之中,從極盛到衰落,這種變化是可以接受的。唯一的爭論點就是西藏屬不屬於明朝疆土。我認為是屬於的,明朝繼承元代的遺產,西藏也在其中,而且作為東亞最強的力量中心,明朝在西藏的影響力也是相當之大的。

    最後,為什麼不是一就是二?某些明黑無視時間變化,咬定明朝晚期疆域,我也是無奈。而同樣有領土劇烈縮水的唐朝,待遇就不一樣了,一提到唐朝,大家想到的都是這個。而事實上,這個規模並沒有保持多久,從唐高宗達到頂峰,十幾年後,北庭都護府就被突厥復辟,再過40多年,安史之亂,西域失去控制。唐朝中後期的疆域實際上是這樣的而且,唐朝對河北諸鎮的戰爭失敗,黃河以北的地事實上脫離了唐朝的掌控。

  • 3 # 李子木沆

    個人認為明以傳統界限算為一千一百萬(永樂年間),包括東北至外興安嶺,西藏,安南。這也是中國社科院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也有九百九十七萬和一千萬的說法,這是不衝突的,因為地圖大致是一樣的,區別在於由於邊界不確定性和部分邊界模糊造成估計不同,古代(除清)外所以朝代領土都是個大概數,因為我們只有大致性範圍,沒有很詳細實際邊界。例如北至陰山,這個邊界就很模糊,是陰山腳下,還是陰山是我們的,或是其它,這沒法確定。我們反對的是我們在某地建立統治,卻不計算,這是不行。同時我們也反對以邊界模糊為由的無限擴土。關於歷史地理學,國內比較好的是復旦的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可以看看他們的著作。

    在此之下,大致有三種。

    一,一千萬,不包括安南,河西一帶,大致為仁宣時鞏固領土後地圖。

    二,七百萬,不包括東北大部,安南。即奴兒干都司解體之後。

    三,三四百萬,僅漢地十八省,以實際直接控制來算。

    個人認為,在古代邊界不確定情況下,羈縻統治這種不穩定統治也可以算領土,畢竟羈縻下的領土是不獨立地區(沒稱王稱帝)或同奉二主(領土排它性)。

    比如在元朝以土司治雲貴,雲貴的皇帝只能是元帝,不會是土司,三叩九拜大禮不會用於見土司上,土司下命令也是以皇帝的臣僕身份下。而高麗人的王不是元帝,是高麗王,高麗王下命令不會以元朝皇帝的臣下一一高麗王身份,這就是天無二日,對於高麗人講,主子只有王。所以我認為羈摩統治算古代領土範圍。

    而比一千一百萬大也有三個版本。

    一、一千六百萬,明粉認為反正外興安嶺外沒人,隨便劃,就劃到北冰洋和白令海,中西伯利亞與堪察加地區成明地盤。南洋再設箇舊港。

    二、兩千萬。反正蒙古稱過臣,索性收了。緬甸稱過臣,也收了,弄個西南入海口。加上新疆也稱過臣,也收入。外東北,北極,湊了兩千萬。

    三,四千萬。(我也很震驚,可明粉一口價就說四千萬),這個版圖就是首先將西伯利亞全收了,蒙古新疆全收了,東南亞稱臣全收了,然後鄭和下西洋到過的地方,包括南亞全部,沙特一帶,東非一帶全是我們的,印度洋是我們的內海。加起來夠不夠四千萬我不確定,但他們說夠了。

    以上三種,純屬yy,就是小孩用地圖玩戰爭遊戲,隨便畫的,我以前也喜歡以中國為藍本,在世界地圖上征服世界,他們就是在做我征服世界前幾步。

    首先外興安嶺以外,中原王朝從未控制過。一直到清朝,說極北就是陰山,陰山之外有什麼沒有記過。而且,明清地圖畫北邊大致也就是外興安嶺,北緯五十多度。中國很少有六十度以上記錄,只有元朝測天時曾有過大概是北緯六十三四度的記錄,中國十八世紀前就沒北冰洋記錄。說明有北極,堪察加純屬yy,因為當時就不知到有這地方

    所以,一千六百萬者都是憑喜好yy,是毫無理由的拓土。他們的邏輯是:明朝有沒有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讓它有。

    (一千三百萬至一千六百萬版本)

    其次,舊港,舊港開始就有記載,它同時是明與爪哇地盤,嚮明進貢,但是爪哇臣子,天無二日,領土具有排它性,絕對不算領土,因為人家是爪哇之臣。

    再有,新疆蒙古緬甸。新疆明代前期有哈密衛所,中期曾策封新疆三個割據政權,所以是領土。蒙古嗎,也封過順義王。緬甸也封過王,還設過宣慰司。但是,你們還讓不讓天子守國門了???蒙古都是你們的,北京就不是國門。古代策封不等於領土,最多算屬國,甚至屬國都不算。因為屬國是外交上受控於宗主,而像蒙古,封了王,該打明朝還是打,按你們說法,估計他們打明朝是明朝是自己要求的,都是你們的領土,你們的地方官。你問問蒙古人心中的王是可汗還是明帝。有明粉恬不知恥說這是中央與地方矛盾,你對比下唐,唐藩鎮也打中央,但人家打中央都說清君側,出兵也以唐軍自居,惟一自立的朱沘,唐政府一直沒赫免,自立為叛軍,所以藩鎮只有節度使,沒有王,你看看蒙古可汗有幾個沒被封王自立為可汗(注意,與皇帝同級有可汗,贊普)。藩鎮之民認為自己是唐人,你覺得蒙古人對明認同有多大。還有緬甸設宣慰司,也是扯,這種宣慰使也是羈摩頭銜。另外,在古代有個商場叫榷場,專指邊境貿易,榷場就是邊境區,你們明朝榷場都在家裡。舉例唐宋,唐曾數次封吐蕃贊普,但吐蕃卻是唐最危險的敵人(很像蒙古)。南詔王是唐策封,還兼任雲南安撫使,一樣曾屢犯劍南。而宋,西夏戰勝後向宋稱臣,宋賜歲幣,宋朝謝謝你們。

    至於西南入海口,更扯,明朝只是收回了元代雲南行省,並沒有任何看見大海記載,鄭和下西洋也沒有經過西南入海口補給記錄。

    所以兩千萬論者的邏輯,我封過的就是我的,只要曾經封過,都是自己人。你們問過其它朝意見嗎,漢朝一千萬,東漢有了日本,隋唐要有兩千萬領土,金也有一千萬上下,北宋也是八百萬左右大國,元嗎,四千萬跑不了(幾大汗國加藩屬),清也要有一千七八百萬,各代謝謝你全家。

    至於四千萬,邏輯是:我到過的,都是我的。我就不反駁了,宇宙都是你們家的。就是有個問題,從四千萬到萬曆三百萬,明朝皇帝敗家程度太可怕了吧,千古僅有。

    綜上,請諸位不要yy了,是多少就多少,好吧。

  • 4 # 憂鬱王子歌

    為什麼不討論滿清的疆域?滿清的疆域爭議按理說比明朝還大。清粉總是把皇太極孫子的疆域劃到西伯利亞,鹹海。歷史上真實的是康熙時候準葛爾還沒亡呢。新疆都是他們管轄的。可說疆域真是把新疆給劃到滿清版圖裡了。東西伯利亞直到白令海峽都是大清的領土。尼布楚條約把那麼大的土地給沙俄了。挖槽!?這什麼鬼?

  • 5 # 戎馬丹心

    滿遺別有用心宣傳把明朝最大領土搞為有爭議,任你怎麼抹黑,教科書正統地圖擺在那。那清末各國劃勢力範圍,清還剩多少?滅亡時各省獨立,溥儀最後剩一半紫禁城!

  • 6 # 千佛星晁蓋

    爭議最大的就是西藏地區,明朝只是冊封一個烏斯藏,並沒有在烏斯藏地區派過一兵一卒,無論是噶舉派、格魯派還是薩迦派等,基本上是誰強大了就冊封誰。連軍隊都不用派,給個冊封就好,真是感嘆!漢唐那麼多為開拓邊疆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邊疆將士,真是嗶了dog,費那麼多勁幹什麼!有什麼意義!直接想明朝那樣給冊封多好,既不用耗費財政又不用冒什麼風險,就能拿到不小於漢地十八省的土地,多好!!!!!!

  • 7 # 忠武校尉

    第一唐朝統治過吐蕃?文城公主嫁過去也只是個妾吧!金城公主過去也才約為兄弟之國。而且吐蕃軍隊打下國唐朝首都,甚至立了偽皇帝打不打臉?第二西藏,明朝壓根就沒統治過,統治的話總得駐紮軍隊,徵稅,設定機構吧!最關鍵的一點如果西藏是明朝的土地,為什麼永厲皇帝要跑去緬甸,不去西藏呢?寧願寫信求助天主教會,也不要求西藏出兵呢?說句公道話清朝後期是丟了不少土地不過那也是當年他們先輩馬上打下來的。

  • 8 # YY99988

    當然往大的算,只能按歷史鼎盛時期算,這麼算的西藏和外東北都可以是,往小的算那得多自卑的人啊,我們不學棒子但是我們的或者模糊的只能往裡算,有人說長城是邊界,那是受了老毛子的影響,所以大明起碼一千萬往上算。西方老外在大航海的當時立塊碑石就說是他們的,也沒實際統治。

  • 9 # 人高馬大x小惡魔

    最有證據的就是長城,明朝幹嘛修長城?明朝的實際控制區域就在長城以南而已!不管是東北、蒙古、新疆和西藏,都沒有實際控制力!所以,明朝的疆域比起元朝和清朝相差太遠!只是說比宋朝的疆域要好得多!

  • 10 # 安平144796971

    那時還沒有國界之說,只有疆域之說,也就是一個勢力範圍。至於這個範圍有多大,實際控制力有多強,自然各有個的說法。如明在遼東,沒一個衛所,但實質上沒有建立政府機構,算不算,爭論良多

  • 11 # 愛看愛思考

    大明朝的疆域,有明朝初年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的開創時期。這個時期,明朝的領土面積最大。但是,僅僅是這兩位帝王有開疆拓土之功。他們的子孫後代就在也沒有擴大過,大明帝國的疆域了。到了明王朝的中期,明朝的領土面積就有了比較大的縮水。尤其是在土木堡之變以後,這樣的情況就更加堪憂了。於是,大肆鋪張的修建長城,長城以裡才算是大明朝的實際控制住的國土。而清朝?則不一樣了,從努爾哈赤到乾隆皇帝都有開疆拓土之宮。從努爾哈赤到乾隆皇帝,歷經數代人都有領土進賬。這個也是歷史事實。當然了,這個也是從清朝政府的角度上說的。

  • 12 # 回來啊112

    個人認為明朝最大領土範圍六百萬平方千米左右,多數時間三四百萬平方千米。

    算不算領土總得有標準,第一看有沒有軍隊,第二看有沒有官員,第三看有沒有收稅。

    中國歷史上實際控制領土多數時間都是從北韓半島到河西走廊,從長城到越南這三四百萬平方千米,漢唐增加了西域地區控制也不是很穩。唐朝短暫統治過漠北地區。也就遼,金,元,清這幾個朝代能夠相對長期穩定的控制周邊氣候惡劣地區。

    宋朝又把西域,北韓和越南北部失去了,明朝也沒能恢復。

    所以漢唐盛世這兩個朝代最牛是千年來共識,宋朝的繁榮也是共識,元朝龐大也是共識。加上秦朝首創之功,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加成吉思汗作為五個最偉大朝代的代表。

    這這裡再闡明我兩個觀點,第一中華民族是多元一統,黃帝,炎帝,蚩尤本身就不是一個部族,夏商周也不是一個部族,秦楚在沒有融入之前均被視為異族,劉邦本身就是楚人,夏朝王族按記載是匈奴祖先。中華在血緣上,文化上,本身就是各個民族各個文化融合成的,我的第一個結論就是隻要能夠長期穩定的統治中國,對中國文化發展做出貢獻,認可中華文明,就是中國正統。如果真的論血緣,漢族恐怕不是最純正的炎黃後裔,起碼藏族,羌族血統比所謂的南方客家人更純正,中華文化不是靠血緣來辨別的。

    第二點恐怕要挨明粉罵了,明朝和朱元璋是我認為最糟糕的皇帝和朝代。朱元璋是個很厲害的皇帝,但對中華文明的傷害恐怕也是最大的。經濟上摧毀泉州,松江,蘇州等海外貿易,國內工商業中心,對工商業實行法西斯對猶太人性質的竭澤而漁政策,實行農本位和工匠世襲制,而宋元工商業社會退步到明朝農業社會。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鄭和下西洋,鄭和做太監就是因為是海外貿易集團的後人,海外貿易集團被滅,鄭和年齡小沒殺但是閹了。文化上實行文字獄,明朝的文字獄遠朝秦朝的焚書坑儒,清朝也繼承了這個糟糕的政策,所以李贄被殺,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這些有點思想的人也只能在明清混亂間隙曇花一現。也就王明陽一個像樣大家。政治上黃帝極端專制,與太監特務共治天下,明朝的大臣,哪怕是張居正這些的牛人,也得仰太監鼻息。還有個糟糕透頂的皇族制度,不做官,不當兵,不生產,待遇豐厚,純粹的社會寄生蟲。哪怕非常差勁的清朝好歹旗人也頂個軍人帽子,有做官從政的,起碼有一點積極作用。明朝的民族政策也是非常糟糕,宋朝好歹融合了沙陀等唐朝遺留的少數民族,元朝也融合了契丹,女真,党項等一大批民族,明朝在民族融合上幾乎沒有任何貢獻。還有一個就是明朝恢復了在周朝都廢除的殉葬制,這點能比的也就是邊境少數民族未開化階段。我都懷疑朱元璋是某個跟中國有深仇大恨的人混進來的。

    整體上講,明朝建立是中國歷史重要轉折點,中國從進步,進取,開放,包容轉向極端,專制,封閉,保守。清朝也是明朝的學生級別,雖然在太監特務制度方面有小修補,但基本制度沒變,根本還是一回事。

  • 13 # 米南德王問道

    明朝版圖之所以會被人認為爭議大,是因為歷史上明朝的確嘗試對外擴張,但很多地方都失敗了。同時,近現代民族國家概念下的領土與古代東亞朝貢體系理念,又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兩者交織在一起,難免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明朝曾在擴充套件後迅速後撤

    歷史上明朝曾經對外有過一個短暫的擴張,主要集中在明成祖朱棣時代。擴張物件是越南地區。但很快,這個成果就沒有保住。

    也是在朱棣前後,明朝逐漸從蒙古高原南部、西北地區撤退。所以,明朝理論上的最大領土其實從未存在過。朱棣從大寧衛撤退後,他的後人也逐步放棄了安南與哈密地區。

    之後,又有河套地區的風波不斷,明朝最後才搞定當地。

    到了明末,滿洲崛起後,明朝又很快喪失了關外所有土地。所以明朝的版圖一直是在劇烈變動中的。

    朝貢體系不是民族國家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明朝所奉行的古代東亞朝貢體系世界觀。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明朝皇帝以及當時人的世界觀。

    按照此觀念,很多國家的國王嚮明朝示好,都將成為明朝人的藩屬。無論他們是否願意,甚至是否知情。而其中一些可以討好者,就很容易被後世一些人認定為明朝的領土。

    比如依靠明朝抵抗泰國南下入侵的馬六甲蘇丹國。其首都馬六甲城的城牆和早期要塞,都是鄭和幫忙建造的。明朝還在當地保留了倉庫設施,也可能有一定比例的駐軍。

    更為模稜兩可的是鄭和打掉陳祖義後,利用當地華人勢力建立的舊港宣撫司。

    但這些朝貢體系下的特殊產物,無論如何都和後來的民族國家領土,沒有關係。在當時,無論是西藏還是東北、西南地區,都有大量的土司和地方統治者。這些地方如果不算,則明朝的實際領土將大大縮水。

  • 14 # 哈蟆也能吃天鵝

    關鍵是對於統計方法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說,只算正式的領土,還是周邊的殖民地和藩屬國都算?若前者,就只計算設立州縣的地區,後者則把所有納貢稱臣的地方都算。問題是很多周邊的國家和地區,它們是多頭納貢的,可以算明朝的藩屬也可以算第三方的藩屬。比如那麼多的所謂幹都司,完全象徵性的,當地有自己的行政機構,明朝每隔幾年十幾年拍幾個官去視察宣慰一下而已,這種連殖民地都不如,硬算作領土的話其實是民族主義自慰

  • 15 # 中正o平和

    明朝努爾幹都司轄東西伯利亞,北到北冰洋,東北到白令海峽。緬甸宣慰司,寮國宣慰司,大古刺宣慰司,交趾布政使司等轄今緬甸寮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在印度洋有出海口。舊港宣慰司跨赤道以南,轄今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及菲律賓馬來西亞。南海和印度洋是中國的勢力範圍。蒙古三部瓦刺韃靼兀良哈全部臣服,部落王和太師由明朝冊封指定,屬內藩,明在外蒙設立羈糜衛所。在新疆設立哈密衛,西藏設立烏斯藏都司,附屬國遠到非洲,萬國來朝,整個西伯利亞都是明朝的,因為康熙尼布楚條約北方割盡,所以土爾扈特被迫從西伯利亞鄂畢河迴歸。渥巴錫還有明朝大印。反過來想想滿清在西藏蒙古新疆東北有什麼機構呢,什麼都沒有就是和親,也就是盟友最多算藩屬。

  • 16 # 君箋雅侃紅樓

    這個爭議對,也不對。

    大明王朝中央實際控制的土地確實漢地十八省。但這不包括少數民族地區,老邊窮地區。

    就以西藏來論。洪武年間,西藏就遣使朝覲。明政府一直在西藏實行三法王,五護法王的間接統治。明朝並沒有派駐一兵一卒,也沒有派遣官吏。只是藏區官方定期到明中央朝覲。嚴格意義上,明朝對西藏釋放任的。新疆的情況和明朝類似。這與明朝派駐沐王府鎮守雲南完全不同的。

    而對於更多的老變窮地區。這是中國統治者傳統的看不上思想。東北,塞外那些苦寒之地,一直是流放犯人勞動改造的地方。明後期還好一些,對於東北地區實行了適當的控制。但努爾哈赤的崛起,依然最後戰略性退守山海關。雖然有冀遼總督的官位,但明顯冀更重要,而遼次之。李成梁在東北那麼多年。卻依然沒有歸屬感。東北在他的統治或者奴役下,積累的都不是家國情懷,而是無邊的憤懣。而明朝和努爾哈赤的戰爭也都是決戰於關外。東北這塊土地,300年前,就是如此的尷尬,你說是我的,你卻從不愛我!

    至於所謂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只是名義上的統治區,明朝並沒有遷徙子民派駐官員和軍隊。可能連扔塊石碑都不願。

    歷史就是這樣。誰能想到世界的變化如此之大。21世紀,是一個寸土必爭的世界。而當年被明朝看不上的大片土地,被他的繼任者清朝也看不上,破鞋爛襪子一般的丟給了沙俄,丟給了太多向我們勒索的列強。可能在當時的統治者心中,這群野蠻人,拿著那些不毛之地當寶貝,真是腦袋有問題。

  • 17 # 剛剛圖774

    明朝和歷代漢人中央王朝一樣,實際的控制範圍就只有漢地十八省,甚至在雲南省、貴州省、廣西省部分地區的控制力都很薄弱!

    明朝對於邊疆地區的控制力非常地薄弱,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控制的能力。

    那什麼才叫有控制力呢?

    首先邊疆人民要對國家有認同感,國家也對邊疆人民有認同感。像西藏、哈密甚至蒙古有很大一部分族群都曾歸屬明朝,女真就更不用說了,但是為什麼他們是歸順而不能成為明朝人呢?

    他們只是畏懼明朝的強權而低頭,在明朝內部其實對於他們充滿了歧視,所以這些地方怎麼可能成為明朝的疆土呢!這些人怎麼可能會成為明朝人呢?

    其次,國家內部行政區要有人才流動,邊疆地區有人在朝廷上當官,中原地區也有人到邊疆當官。但是明朝也好,其他朝代也好,到邊疆當官叫什麼?叫“流放”,我真是cnm!這樣也叫把邊疆當成自己的地盤嗎?這是赤裸裸的歧視!

    把自己歧視的地方當成自己的領土,把自己歧視的族群不當人看,要點臉好麼!

    之前說為什麼說明朝對雲南、廣西、貴州一部分地區控制力薄弱呢?因為當地實行的是土司制度,土司在當地握有軍政司法大權,儼然就是一個個獨立的諸侯,中央派人來了都叫“使者”你說這能算控制嗎?

    這些地方一直到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才真正意義上受中央管轄。

  • 18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明朝疆域之所爭議巨大,是因為要用現代的、源於西方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古代的、源於東方的客體,所以兩者必然不易相容。你要是用源於中國的“宗藩體系”去衡量西方中世紀那些國家間的關係,估計頭能大死。

    中國古代重“華夷之辨”,除了中原王朝之外,其它國家對於中原王朝只有藩屬國對宗主國的朝貢;而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不是一個恥辱,而是一個榮耀,周邊的國家希望成為“藩屬國”,而中原王朝還時時不允,在這種思想觀念下,疆域這個概念實在說不上有多重要。

    於是問題就出來了。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在其當政時就劃定了周邊的一系列“不徵之國”,基本定下了明朝疆域的四至。這些不徵之國,在明朝皇帝眼中,你說它不屬於中國?恐怕明朝皇帝和明朝官員都不會這麼想。為什麼呢?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管他是叫北韓王國還是叫北韓都司呢?有關係嗎?讓北韓國王“替朕永守之”,豈不更好?

    但是現在人定義國家,就要有明確的領土主權了。一道邊界,這邊是甲國,另一邊是乙國,決不能有誤;而既然是兩個國家,彼此主權平等,互相合作競爭,疆域因此才顯然重要。有明一朝,真正實際管理的,是漢族人為主的兩京一十三省,對於少數民族為主的地區,大多是羈縻統治。你說這些地區算不算明朝領土?估計朱元璋聽了會一臉問號:“你們也想成為中國領土?哪來的自信?”

    所以,清朝國土面積大,是因為自清朝開始逐漸透過“條約”這一形式,確定了中原王朝的領土範圍,使得中國古代的“天下”的概念漸漸向現代國家領土過渡。明朝之前沒有近代國際關係體系,你去論他們的疆域,就不太容易;各自的依據不同,面臨當然也就不同了。

  • 19 # 靜夜史

    因為明朝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王朝。

    我們今天看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各省之間的界限基本都是彎彎曲曲,這是長期的行政管理之後各省級行政區之間利益衝突之後不斷調整的結果,而明朝除了漢地十八省的省界線彎曲之外,剩下的區域基奔都很平直。

    之所以如此繪製,有兩種情況:

    一是明朝並未控制過這裡,沒有詳細的地籍資料,所以只能以平直的直線繪製;

    二是雖然明朝控制了這裡,但是控制的時間太短,根本就無力進行仔細的劃分;

    還有的人將伏爾加河下游也算到明朝疆域裡面,理由是明朝後期瓦剌分化出的土爾扈特部在和準噶爾以及葉爾羌等汗國的爭奪中失敗,被迫西遷到伏爾加河流域,因為瓦剌曾經受過明朝的冊封,所以預設為土爾扈特部也受過明朝的冊封,所以土爾扈特部所到的地區都是明朝的疆域。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漢朝都沒有完全實現的理想,被明朝實現了!

    所以這樣的臆想是絕對不客觀的!

    前期是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仁宗朱高熾時期,即1368年到1425年,疆域面積大致為900萬平方公里;

    後期是明宣宗朱瞻基到明思宗朱由檢時期,即1425年到1644年,疆域面積大致為350萬平方公里;

    我們逐個分析:

    1、明朝前期的900萬平方公里疆域

    明朝前期的疆域包括“兩京一十三省”、奴兒干都司、關西七衛、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舊港宣慰司等。其中兩京一十三省還包括長城以北的河套平原等約50萬平方公里土地。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隨即開始了對元朝的討伐,元順帝逃到上都,隨即常遇春、李文忠收復上都,朱元璋設開平衛。元順帝逃到應昌病死,明朝收復整個北方;

    1371年1月,朱元璋命湯和消滅夏蜀政權,統一四川;

    1372年,元朝最後的一位代理帝師喃加巴藏卜率先歸順明朝,明朝封他為熾盛佛寶國師,賜玉印一顆。朱元璋還加封了元朝在衛藏地區的舊官員100多名,標誌著明朝取代元朝,成為青藏高原的新宗主;

    1382年,明軍消滅元朝梁王政權,標誌著雲南省再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1411年,朱棣在東北地區設定了奴兒干都司;

    1387年,朱元璋命馮勝統軍20萬進逼遼東,降服元朝丞相哈納出的20萬元軍,從此元朝的遼陽行省成為明朝行政區。遼陽行省和明朝的奴兒干都司所轄範圍基本一致;

    1389年,朱元璋設定了朵顏、福餘、泰寧三衛,合稱朵顏三衛,用以安置當地歸順明朝的蒙古族部眾,朵顏三衛佔據的地方是大興安嶺以及科爾沁等地;

    1391年8月,明軍攻佔哈密城。1392年哈密正式歸屬明朝。明朝先後在哈密周邊設定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衛,其中哈密衛為1406年朱棣設立,合稱“關西七衛”;

    1407年,安南國內動亂,朱棣派30萬大軍進軍安南,將安南重新納入明朝版圖;

    明朝前期,基本是在不斷向外擴張,除了兩京一十三省,明朝在周邊區域都進行了大面積的擴張,使明朝的疆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明朝的疆域中,除了不到400萬的兩京一十三省之外,其餘部分基本都是羈縻統治區。

    明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相比於元朝的遼陽行省弱化了很多,元朝時期,在遼陽行省保持了大量駐軍。而明朝雖然在東北地區設定了多大400多個衛所,但基本都是原來的蒙古等少數民族酋長為衛所長官,後來的努爾哈赤為建州衛都指揮使。明朝在吉林、黑龍江、外興安嶺等地區沒有駐軍。明朝只在朱棣時期由女真族宦官亦失哈9次巡視奴兒干都司,建立了永寧寺,因為沒有明朝駐軍,所以此地的統治為羈縻統治;

    類似情況在“關西七衛”也有體現,關西七衛首領為明朝冊封的蒙古族降官,是明朝的羈縻統治區;

    對於青藏高原,朱元璋繼承了元朝的冊封制度,但是同樣沒有駐軍,朱元璋為了達到制衡的目的,在青藏高原大量冊封宗教領袖人物,並委託帕竹一派行使西藏地方政權,這使得烏斯藏地區和其他地方一樣,成為明朝事實上的藩屬地區。因此明朝對西藏的統治力微乎其微,果然,帕竹一派的統治不到100年便難以維持;

    明朝在南方的統治是直接而有效的,比如征服安南後,對安南進行了派流官,設定承宣布政使司等舉措,交趾成為正式的行政區;

    1413年,朱棣設定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標誌著明朝對西南地區統治的加強,隨即明朝開始逐步推進“改土歸流”,到清朝改土歸流終於完成;

    明朝前期的擴張並不總是向外擴張的。在朱元璋時期,明朝的疆域出現了一定的縮水,這就是賜地給李氏北韓。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斷絕和北元關係,嚮明朝稱臣。李成桂建國後,向半島北部擴張,佔據了屬於元朝故地的半島北部地區,即今天的蓋馬高原地區。在形成既定事實後,李成桂上表請求朱元璋將鴨綠江以東地區賜予李氏北韓,朱元璋為了拉攏李氏北韓,將設置於鴨綠江以東的鐵嶺衛內遷到瀋陽,不久遷到鐵嶺,明朝將鴨綠江以西土地割讓給李氏北韓。

    此時的明朝實際控制區域,包含了長城內外的兩京一十三省地區。

    2、明朝中期以後的35萬平方公里土地

    1370年,朱元璋設定藩封制度,將子孫分封到邊疆各地以加強明朝對邊疆的統治,燕王朱棣、寧王朱權以及晉王朱棡。

    1398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綁架了寧王朱權和麾下的“朵顏三衛”,導致明朝北方防務空虛;

    1402年“靖難之役”成功後,朱棣兌現對朵顏三衛的承諾,將蒙古高原以東的大興安嶺、科爾沁等地賜予朵顏三衛,也稱兀良哈三衛。賜地之後,朵顏三衛表示,明朝自朱元璋時期設定的開平衛楔入兀良哈腹地,他們向朱棣表示請求明朝撤銷開平衛。

    1430年,明宣宗將開平衛內遷至長城以內的獨石堡,開平衛正式被廢棄。開平衛的廢棄標誌著明朝在長城以北的防線出現巨大缺口,東部的大寧衛和西部的東勝衛、興和衛不能相顧,在孤立的情況下只能紛紛內遷到長城以內,蒙古各部趁機向南遷徙,將勢力延伸到長城一線。察哈爾部、朵顏部等紛紛佔據遼西地區,明朝和東北之間只剩下遼西走廊。

    開平衛的內遷是明朝國防的重大轉折點,從此明朝不得不面對嚴重的北部威脅,北京成為真正的前線,這就是“天子守國門”!

    1427年,明宣宗放棄交趾,撤銷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1435年,明宣宗撤銷奴兒干都司,明朝東北疆域南退到遼寧鐵嶺、開原一帶;

    1524年,明朝國力衰弱,關西七衛全部撤入嘉峪關以內,徹底喪失了對西北的控制;

    1449年,土木堡之變爆發,明朝北方元氣大傷,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幾年後的1455年,蒙古韃靼部佔據河套地區。嘉靖年間,內閣首輔夏言曾力主收復河套,但在奸臣嚴嵩的阻撓下,行動作罷;

    1571年,明朝和韃靼部俺答汗達成“隆慶和議”,明蒙戰爭告一段落。此後俺答汗進入青藏,標誌著蒙古開始向青藏高原和西域擴張,對此明朝無力干涉;

    1553年,葡萄牙竊據澳門,後在1887年正式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1624年,荷蘭殖民者佔據寶島;

    到嘉靖年間,明朝疆域僅僅陷於兩京一十三省,對長城以外的土地全部失去控制,疆域面積大致為350萬平方公里,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20 # 可汗說事
    1、標準問題。

    明朝版圖爭議較大,除了清朝抹黑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同標準得出的結論差距往往很大。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標準問題。

    今天大家說的領土與版圖,是近現代才有的概念,和古代計算標準也存在巨大差異。西方國家也是18世紀才有這個概念,我們中國也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列強的不斷侵略,才逐步有這個概念。

    一般而言,世界近代史開端是以1640年——1688年宮廷政變(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標誌的,而中國近代史是以1840年為開端的。因此,不管怎麼算,明朝都屬於古代王朝,而不屬於近代王朝。今天我們就按古代標準、近現代標準、譚其驤標準、西方標準分別統計明朝版圖大小。

    2、按世界古代版圖標準計算(漢唐模式):1500多萬平方公里或者1700多萬平方公里1)1500多萬平方公里說法依據

    參照漢朝對西域,西晉及三國對西域,唐朝對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南詔(羈縻附屬國)的鬆散羈縻統治,明朝版圖在永樂時期,最大可達1500多萬平方公里。

    這個是把《明史》列為外國列傳的韃靼、瓦剌(參照南詔)及舊港等的300多萬平方公里加起來統計的。一些史學家認為,韃靼、瓦剌對明朝一直有稱臣、納貢並接受明朝官爵,參照唐朝對南詔、靺鞨、回鶻等羈縻標準,也應該算作明朝版圖。

    關於韃靼、瓦剌問題,不少史學家認為:“元朝的後裔韃靼被清朝人別有用心的劃在了‘外國傳’,其實成吉思汗子孫的可汗稱號,是來自明王朝的冊封,瓦剌的三大部落封號也來自明朝冊封,兀良哈是明朝的都督,蒙古部落與明朝的關係,不是外國與中國的關係,而是中央政府與被冊封藩王之間的關係。”“明朝三百年,蒙古、新疆、西藏都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現代中國領土版圖,是由明朝奠定,再被清朝一點點出賣成今天形狀的,這是最起碼的事實。”

    個人覺得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所以傳統明朝版圖也都把韃靼、瓦剌標示為不同於外部藩屬國的顏色區別對待。

    1771年,蒙古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領17萬族人東歸,交給乾隆一件重要物品,表達歸附中華之意。這就是明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冊封前土爾扈特部首領太平為賢義王的“永樂印”。送上此物,即表達歸附中華之意。

    (注意:這裡說的明朝對土爾扈特的統治是指未遷徙前土爾扈特在蒙古高原的地盤,而不是個別人故意曲解的土爾扈特遷徙到伏爾加河的地盤統治,那個時候明朝都滅亡了,還怎麼統治?這種曲解只能說太噁心)2)1700多萬平方公里說法依據

    這個是把亦力把裡算進來的,很多人可能或有點意外,其實也好理解。

    把西域納入漢朝的依據是什麼?漢朝在此設定了西域都護府。

    把西域、回鶻、靺鞨納入唐朝的依據是什麼?唐朝在此設定了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安東都護府等。

    把亦力把里納入明朝版圖的依據是什麼?明朝在此設定了亦力把裡衛指揮使司。

    因為西域都護府也好,安西都護府也罷,都屬一個軍政機構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同樣亦力把裡衛指揮使司也屬於明朝的一個軍事機構。

    明朝軍隊編制實行“衛所制”,軍隊組織實行衛、所兩級。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設指揮使,統兵士5600人。衛下有千戶所(1120士兵),千戶所下設百戶所(112士兵)。

    3、按譚其驤統計標準:1200多萬平方公里

    這個很好統計,不算韃靼、瓦剌、舊港等的300多萬平方公里,明朝永樂時期版圖最大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家日常看到明朝所謂“最大版圖”(997萬平方公里)是宣德8年的,已經比永樂時期縮小了很多,此時的明朝已經放棄安南、蒙古的開平衛等很多地方,使得明朝在蒙古地區的版圖後撤了300多里。

    4、按世界近現代版圖標準計算:400萬平方公里

    如果不算羈縻統治範圍,只算郡縣制也就是現在的省市縣實打實統治地區,明朝版圖只有約400萬平方公里。

    當然,如果按這個標準計算,扣除明朝大規模移民的貴州和雲南,使雲貴真正納入中華帝國核心版圖的面積,明朝以前的朝代版圖最大也不會超過350萬平方公里,更別說秦漢時期幾乎沒怎麼開發的南方地區了。

    就是1908年(都快進入人類現代歷史範疇了)以前的清朝版圖,也只有約400萬平方公里。

    2014年3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贈送給中國的國禮,一幅清朝地圖。1735年,德國繪製的世界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注:按清朝實際控制面積來劃的,大約360多萬平方公里,這也是歐美一些國家統計的清朝版圖大小)。

    當然,套用這套標準,清朝這方面還是可以佔一些便宜的,因為在即將滅亡的1908年,清朝先後對全國將軍領地(新疆、內外東北)等部分羈縻統治地區進行了郡縣制(省市縣)管理模式,此時的清朝明面上的實控面積達到600多萬平方公里(西藏1912年民國建立後才改為行省,青海1929年建省,內蒙古地區民國時期陸續建省,外蒙古 1911年驅逐清政府駐庫倫辦事大臣,宣佈獨立時還不是省)。

    說到真正實打實控制住全國每一寸土地,實控面積最大的還是現在,能控制到村鎮和社群。當然,這也是歷史的進步,世界各國都如此。

    5、按西方歷史地圖統計:600多萬平方公里

    眾所周知,由於世界觀、價值觀不一樣,西方國家對中國古代王朝版圖統計一向異常苛刻在西方國家明朝版圖只有約600萬平方公里,也就是兩京十三省+奴兒干(內、外東北地區東部)+舊港+安南+內蒙古大部+青海省+關西七衛(新疆東部)+緬甸東北部。

    但在西方國家歷史地圖,清朝也同樣很小,甚至不到400萬平方公,只有明朝兩京十三省的大部地區。

    下圖就是2014年3月2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贈送給中國的國禮,1735年德國繪製的世界上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大約360多萬平方公里,這也是歐美一些國家統計的清朝版圖大小。

    6、幾個容易被忽略的明朝邊疆地區管理機構斡難河衛指揮使司:

    是明朝統治蒙古國東部及中國呼倫貝爾市西部和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南地區的機構。

    “1392年,明軍兵鋒抵達斡難河(今鄂嫩河),統一蒙古。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明朝在斡難河流域設立斡難河衛,作為羈縻衛,管理蒙古族和其他民族。”關西七衛:

    是指明朝在今甘肅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東部設立的7個衛所,又稱“西北七衛”。

    亦力把裡衛指揮使司:

    明成祖時在西域亦力把裡城設定了亦力把裡衛指揮使司,具體資料多已丟失或被刻意刪去,散見於明朝部分史料。

    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明朝在西藏設立的地方統治機構,包括現今西藏西部、新疆西部和今天的印巴克什米爾地區東部。

    目前。國家檔案局儲存有明太祖任命搠思公失監為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元帥的聖旨。

    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的設立,表明在明朝西藏西部地區、新疆西部和克什米爾地區東部當時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烏思藏都指揮使司:

    是明朝對今西藏自治區除昌都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錫金國、不丹國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1373年明朝在此地置烏思藏衛,1374年改置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治所烏思藏(今拉薩)。

    “明朝政府還採取“僧官制度”,封喇嘛教僧人為衛所的指揮使、同知、通判等官。最高僧官為法王,任烏思藏都指揮使。可見西藏地區與明朝中央政府是隸屬關係,此關係一直維持到萬曆、崇禎時期。”

    朵甘都指揮使司:

    是明朝在青藏高原東部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其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區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下轄1衛、2法王封地、3宣慰使司、5招討司、4萬戶府、16千戶所。

    舊港宣慰司:

    明代在今印尼蘇門答臘島東部設定的一個行政機構,明朝時期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政府駐地位於今印尼蘇門答臘巨港,是明朝當時駐南洋最高行政機構,也是當時明朝領土最南端,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

    三宣六慰:

    是指明朝在雲南和中南半島設定的管轄機構統稱,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寮國宣慰司,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

    據《明史》記載,三宣六慰的範圍除了雲南,還包括今緬甸、泰國北部和寮國中北部,皆“滇中可以調遣者”。

    7、明朝版圖統計的幾個誤區1)拿明末版圖和清朝鼎盛時期的版圖對比2)漢、晉、隋、唐、元、清等羈縻統治地區可以納入版圖進行統計,明朝就不可以

    典型比如西漢對西域的羈縻統治(前後持續60年),西晉及三國時期對西域的羈縻統治,唐朝對蒙古地區的羈縻統治(前後持續不到4年),清朝對西藏的羈縻統治(從頭到尾),在滿清及其御用文人的刻意宣揚下(包括上述將韃靼和瓦剌刻意列入外國列傳),明朝對奴兒干(前後持續約200年)就不算了,這個很不公平,明顯的雙重標準。

    就算明宣宗時期撤銷了奴兒干(史料沒有明確說撤銷,但也沒有史料記載還存在)的行政機構,但是明朝對奴兒干地區的衛所(軍事機構,佔領)設定反而由明初的100多個,增加到晚明萬曆時期的400多個,有增無減。

    3)對待內部藩屬,採用雙重標準統計

    對於同樣是內部蕃屬的蒙古等地,可以算做清朝版圖,而在《明史》將明朝內部蕃屬韃靼、瓦剌等標成外國,清朝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賣國家利益,搞雙重標準。

    南詔是唐朝的附屬國,清朝時期的內部藩屬國內外蒙古、西臧(甚至擁有自己的附屬國,清朝時,西藏有3個附屬國)等地,尚且納入唐朝和清朝版圖進行統計,為啥明朝設定有行政+軍事機構的奴兒干、烏斯藏都司、關西七衛、朵幹都司、中南半島的三宣六慰、舊港宣慰司(今印尼蘇門答臘島一部)、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等地就不能納入明朝版圖進行統計?!明顯的雙重標準,要麼大家都統一不納入計算,要麼就同等對待。

    連一向對中國古代版圖統計異常苛刻的歐美國家,都把舊港宣慰司算作明朝版圖(約600萬平方公里)進行統計的,國內一些學者自己反而不納入統計,是何道理?

    同樣的還有奴兒干地區,一些人說在西方國家歷史地圖,明朝是隻有600多萬平方公里,但你沒說後半句,同樣在西方國家歷史地圖,清朝只有不到400萬平方公里(下圖)。

    一些人為了抬高畫質朝,稱清朝無羈縻版圖,這是一種謬論。其實清朝在絕大部分的時間,實打實控制的也就是漢地18省(也就是默克爾送的國禮繪製的版圖),其他地區都屬於藩屬部落或者將軍領土等羈縻統治地區,這也是中、日、韓三國官方組織編纂的《超越國境的東亞近現代史》(中日韓三國曆史編纂委員會):“國際共識”。

    總評:明朝是一個爭議較大的朝代,但不管怎麼說,在談論明朝歷史時,希望大家能公平客觀對待,不能搞雙重標準。當然,正因為明朝歷史一貫這樣大量的被抹黑,也使得越來越大的人,隨著明史研究的深入,對明朝認識越來越多,反而對明朝愈加熱愛,這恐怕也是滿清統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和那些故意抹黑明朝的人所想不到的了。當然,如果有人還想繼續拿近代王朝或現代國家和古代王朝比拼實控版圖,比拼科技發達,比拼武器先進(還是購置的),以此刷他所謂的某朝代的強大,那就沒辦法了。就如同一個網友說的,如果你想刷榮譽感,你可以和古代人比先進,比知識面廣。如果你想如實客觀評價自己,那就請把自己和當代人或者身邊人進行對比。個人尚且如此,國家及朝代也是如此。一些人老拿20世紀的清朝和幾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朝代吹誰的實際控制面積大,是荒謬的。需要特別指出的,這張地圖都是清粉故意抹黑明朝使用的地圖,沒見過哪個明朝粉絲有使用這張地圖的。當然,關於明朝奴兒干都司最北部到哪,目前國內專家沒有統一意見明確指出,譚其鑲版明朝版圖也沒有具體明確畫出明朝東北部疆界,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到達楚科奇半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外語相對好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