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對袁世凱的印象就是竊國大盜,無論是書上還是影視劇中都是反派人物,但是他真的沒有為這個國家做過一點好事嗎?
14
回覆列表
  • 1 # 拼在深圳

    袁世凱做過的好事情:

    1、力主清末新政,廢除科舉制;

    2、創辦現代大學,如1901年任山東巡撫時創辦山東大學堂;

    3、小站練兵,建立現代陸軍;

    4、血戰北韓;

    5、支援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6、力促清帝退位,實現政權和平轉接。

  • 2 # 育人不倦

    清帝退位的詔書是由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江蘇首富)、清末狀元張謇所擬定,袁世凱最終修訂。但是在張謇草擬的詔書裡,只寫了“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袁世凱看後,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便加了一句話,就是這一句話,使中華民國在法理上佔據了有利地位,保住了東北三省、內蒙(當時是整個蒙古,還包括著外蒙)、新疆和西藏六個省份。

    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我們去評判歷史人物,當有一個全面、客觀的立場。以客觀事實出發,自己做出評價(勿受宣傳導向等因素影響)。人無完人,三分過,七分功嘛。袁世凱自然也會有缺點,自然也會犯錯誤(比如復辟稱帝),但是站在大格局上看,袁世凱還是有功的。僅僅是在法理上保全了中國領土完整一事,就足以載入史冊。(我們不是也經常說某某人雖然晚年犯了些錯誤,但是在....時期還是有很大功勞的嘛)

    大家對袁世凱的負面評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簽訂“二十一條”,可是實際情況是袁世凱僅僅挑著簽了其中幾條。南方革命黨人才是真正的“二十一條”的實行者。“二十一條”中被袁世凱拒絕了的諸如“在軍隊中任用日本人”等要求,不恰恰是後來的革命黨人在軍隊中任用蘇聯顧問嗎?

    二、袁世凱賣國。實際上,整個北洋政府時期是沒有出賣國家一寸土地的。反而是南方革命黨人一直企圖以領土等作為代價換取列強出兵支援。巴黎和會不是因為學生運動才拒絕簽字的,外交使團出發的時候北洋政府就已經列出了諸多底線問題,已經在最大限度的爭取權益了。

    三、向列強借款,民國時期的教育辦的可是有聲有色的,不管是袁世凱也好還是後來的繼任者,從來沒在教育上扣鎖過,可是,辦教育需要錢啊。國家當時窮成那樣子,北洋政府可不得找列強借錢嘛。

    四、復辟稱帝。這個確實是袁世凱做錯 了。其實,前期袁世凱也是支援共和的,南方政府要錢給錢,隨你怎麼鬧,都能容忍。但是革命黨完全不懂政治,各種胡鬧,最終才讓袁世凱絕望,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 3 # 青年史學家

    袁世凱在歷史上評價褒貶,每個人觀點不同。

    有人認為他在軍事、經濟、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各有建樹。也有人認為他是竊國大盜,但總的來說,袁世凱以和平手段逼迫清帝退位,以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避免流血衝突的方式結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確實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西學東漸的浪潮下他所領導的北洋政府開放黨禁、解放思想。並積極發展實業經濟,袁世凱當政時期,頒佈並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經濟政策,著重扶持弱勢的民族工商業,在大力提倡國貨的增加進口稅並減少出口稅,以此加強國貨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擴大銷售市場。在金融方面,袁世凱政府整頓稅收、開辦銀行、疏通金融、改革幣制,這些措施不僅緩解了當時的財政危機也促進了中國近代財政金融的現代化。在對外經濟交往方面,袁世凱主動對外開放,開通商埠,這在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程序中具有重要意義。袁世凱主張引進外資和僑資,在蘇杭甬鐵路、中美輪船公司等問題上即有體現。袁世凱十分重視教育,曾反覆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在財政不支情況下,袁世凱政府以壓縮軍隊為代價推廣免費的新式學校,也就是四年制初級小學。在法律建設上,袁世凱大力提拔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著力改革和完善近代司法制度,對加強中國法制的現代化起到了積極的意義。竊國大盜已經成為了袁世凱的代名詞,但袁世凱當政時期對中國社會各個方面仍然起到了促進作用,功與過分開來說也許更合適。

  • 4 # dyhgy

    袁世凱一生,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明顯地做了一件壞事,但這件壞事影響太大,就是欲公開稱帝,開了歷史倒車,毀一生能臣、國之棟樑之譽,也使國家陷入長期混戰動盪之中,繼而外敵入侵,多年戰爭不斷,人民飽受苦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