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霸哥

    1 不能小看任何人,哪怕他目前卑微。

    劉備雖然是漢朝中山靖王之後,但早期只是靠編織草鞋為生,地位卑微,無所作為。就是這個人,後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國。可見,任何人都不可小看,任何人都可能翻身,應尊重遇到的每個人,沒準就是我們未來的貴人。

    2 機會只留給有勇氣的人。

    東漢末年,張角率領的黃巾軍起義造反,皇帝在全國下發招兵討賊的榜文,讓各地準備禦敵。正是藉助這個機會,劉備遇到了張飛、關羽,三人結為生死兄弟,共創大業。若當時三人不是有勇氣抓住了難得的機會,也就沒有後面的蜀國了。

    3 有誠有義才能凝聚人心。

    劉備身邊的大將張飛、關羽是其結義兄弟,主要謀士諸葛亮是其三顧茅廬誠心感化請來的,這三個人在劉備創立蜀國大業上可謂相當關鍵。正是劉備這人有誠有義,才能將這些奇才吸引在身邊,出生入死,鞠躬盡瘁,以致曹操、孫權想盡辦法拉攏關羽都沒能得逞。

    4 沒有永久的對手,有機會對手也能合作共贏。

    魏蜀吳三國雖是對手,但出現共同利益時,對手也能合作共贏。東吳周瑜一心要火攻曹操,因為是冬天,一直沒有東南風可用。諸葛亮適時現身,開壇做法,借來東南風,幫助東吳打贏了赤壁大戰。曹操在赤壁大戰中損失慘重,這是對蜀吳兩國都有利的局面,兩國在此戰中達成了合作共贏。

    5 不能用好優秀下屬,就等於為對手輸送關鍵人才。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作戰時,對抗兩個月後,糧草漸漸匱乏,於是急忙派人去許昌催糧。結果這人被袁紹抓住,袁紹的謀士許攸便建議趁曹軍糧盡,夜襲許昌,但袁紹不聽,還懷疑許攸與曹操勾結。於是許攸投奔了曹操,幫助曹軍大敗袁紹,使曹操由官渡之戰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軍閥。

    6 對自己人不能過於苛刻,否則很可能因小失大。

    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決定親征東吳,並與張飛約定一同發兵。張飛下令軍中在三日內備齊白旗白甲掛孝出征,部將範疆和張達請求寬限幾天,結果張飛大怒,將二人捆起來各鞭打五十,並警告若超期就殺頭示眾。範疆和張達懷恨在心,趁張飛醉倒割下他的首級,投奔了東吳。可惜一代名將,沒戰死沙場,卻死在自己人手上,典型的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7 人在江湖,不進則敗。

    呂布在與曹操對戰大敗後退守下邳,自以為糧食充足,又有泗水作為屏障,整日不思進取。結果手下的將領見狀心灰意冷,投靠曹操,並開啟城門。曹軍一湧而入,最後呂布被縊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想停就可以停下來的,呂布的教訓可謂深刻。

    8 大局當前,存個人恩怨者要慎用。

    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遭遇諸葛亮佈下的重重埋伏,好不容易重重突圍,又遇上了關羽。曹操知道難以突圍,只好哀求關羽看在過去的情義上放他逃生。關羽想起曹操對自己的恩情,便放走了他。這是改變三國戰爭格局的極好機會,可惜關羽因個人恩怨錯過了。諸葛亮作為用人者也該反醒,在大局當前,存個人恩怨者還是要慎用。

    9 令人心服才能徹底降伏。

    諸葛亮南下征討南方部落造反首領孟獲時,七次擒住孟獲,由於孟獲心不服,諸葛亮前六次都將其放回,最後一次孟獲終於心服,跪拜請罪,發誓永不造反。諸葛亮很清楚欲降伏必先令其心服,這是收服人心的真正高招。

    10 有個人情緒時,勿輕易決斷。

    劉備稱帝后,不聽諸葛亮等人苦勸,決定親征東吳,為關羽報仇。為了在三日內備齊白旗白甲掛孝出征,張飛與屬下結怨也被殺。劉備大哭,立即帶大軍殺奔東吳。東吳大都督陸遜趁晚上颳起東南風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劉備被救出後一病不起,見到諸葛亮悔恨不己,淚流滿面,不久就死了。可見,人在個人情緒高漲時,多麼容易衝動犯錯,這種時候應儘可能不作決斷,待冷靜下來再說。

    11 集中過大規模風險很大。

    曹操在赤壁大戰中慘敗是因為將水軍船隻用鐵環相互鎖住,結果東吳用火攻時無法逃開,剎那間燒成一片火海。劉備親征東吳慘敗是因為將大軍集中統一紮營,東吳火燒連營時,亂作一團,傷亡慘重。可見集中過大規模風險很大,一旦有事很可能滿盤皆輸,分兵作戰,相互呼應更穩妥。

    12 國與國之戰,說到底就是人與人之戰。

    整部《三國演義》,看似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實質是三國背後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之戰,也是三國大將及謀士之戰。好用的人才在每場戰役中都是成敗的關鍵。那些響噹噹的戰役和名字提示我們:沒有好用的人才,是成事最大的風險。

  • 2 # 老夫沒文化

    《三國演義》教給了你哪些人生道理?

    就個人而言,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教給我智慧,這個智慧是科學的是講究邏輯的。儘管三國演義裡孔明的智謀近似巫術,但我能科學客觀地看待孔明的一些行為。

    當然,這要看你是怎麼讀三國演義了。我是在完全無意識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啥書看了,就把一部上下冊精裝本三國演義一口氣翻看爛了。

    大概看了有多少遍三國演義,應該不低於十遍吧!因此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啥事都可以從三國演義裡汲取智慧,解決了。因此當1993年,傳銷第一次找到我,我就直接戳穿了傳銷的伎倆,因此成了一個反傳銷人士。

    比如1990年代,社會上騙子很多,經常出門的我,遇到過不少,但都很快把對方的騙術拆穿,因此年過半百,從來沒有被騙或者上過一次當。

    但現在想想,人這一輩子沒上過當受過篇,並不少好事,起碼在咱們這個社會上可以這麼說。因為遇到所有的事情,看的太明白,不但自己不上當受騙,還阻止身邊的人上當受騙,儘管被阻止著不聽結果被騙。

    這自然就養成了不騙別人的人生哲學,而在咱們這個社會,如果永遠不忽悠人,堅守善心那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所有年過半百,仍然窮困潦倒。

    我個人總結,怎麼自己變成了這麼一個人?不隨波逐流,不騙人,有底線,別人也從來騙不了自己。這都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看得多了。現實生活中遇到人和事,自己腦子裡自然就有三國演義這部書的智慧來掃描這個人活著桌這件事,就秒懂了。明知是騙局怎麼會朝裡跳?

    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讀的次數多,過於明白了。而我們當今的社會是需要難得糊塗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以上就是俺讀三國演義的一些感悟,願聽各位老師的教誨。

  • 3 # 耘者

    1.劉備的經歷告訴我們:集團Quattroporte,完全可以從擺地攤做起。

    2.諸葛亮的經歷告訴我們:進私企,其實比進國企更有發展空間。

    3.呂布的經歷告訴我們:頻繁的跳槽,直接導致沒老闆敢錄用你。

    4.龐統的經歷告訴我們:長得太醜,可能會影響你的應聘效果。

    5.馬謖的經歷告訴我們:專業課學得再牛B,工作時基本用不上。

    6.楊修的經歷告訴我們:在職場上,總搞得比領導高明,你會死得很慘。

    7.甘寧的經歷告訴我們:有不良前科,不影響你考公務員。英雄不問來路。

    8.袁紹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市場自由競爭,國企未必幹得過私企。

    9.曹操的經歷告訴我們:想在市場上大有作為,必先高舉國家政策。

    10.關羽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碩士),一時營銷失誤,可能讓你輸給一個跨專業的。

    11.夏侯惇的經歷告訴我們:自殘,的確很有威懾力。碰到這種二球,哥也怕。

    12.蔣幹的經歷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莊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為了套你。

    13.公孫瓚的經歷告訴我們:擅泳者必嗆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14.大小喬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才有錢又長得帥的男人,一般沒法陪你到最後。

    15.劉禪的經歷告訴我們:大型企業被兼併,高層管理者肯定會關注員工的心理動態。

    16.姜維的經歷告訴我們:雙學歷,有時比考研更具競爭力。

    17.黃月英的經歷告訴我們:學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劉表的經歷告訴我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會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錢,打你的娃。

    19.趙雲的經歷告訴我們:個人實力再強,若只想著高薪,結果只有一個:有職業,沒事業。

    20.司馬家族的經歷告訴我們:為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

    21. 孔融的經歷告訴我們:讓梨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場做秀,是從小就策劃好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種做法。緊記:出名要趁早。

    22. 張飛的下場告訴我們:要善待員工,若是長期壓制奴役,必將得到報復,即使不報復也會導致集體罷工或跳槽。

    23. 于吉的經歷告訴我們: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24. 黃忠的經歷告訴我們:年齡並不是問題,關健是要有實力。千萬別小瞧老員工,有時候會幹的比年輕人更出色。

    25. 劉禪的經歷告訴我們:富二代自己沒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職業經理人也難免被兼併的命運。

    26. 二喬的經歷告訴我們:嫁人別隻顧對方有權有勢,一心嫁入豪門,但未必就有好的結果。

    27. 曹植的經歷告訴我們:職場有時沒有兄弟,只有利益!

    28. 周公瑾的經歷告訴我們:遇到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時,要沉得住氣,揚長避短。不要把個人的成敗輸贏蓋過了大局的利益!

    29. 曹嵩的經歷告訴我們:兒子親沒親生並不重要,關健在於有沒有潛質,只要是人才花再多錢培養也是值得的。

    30. 三顧茅廬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沒文憑工作經驗並沒有關係,主要是會懂得推銷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時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門高薪聘請,同時別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價。

    31. 董卓的下場告訴我們:兒子是不能亂認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況自己是大款,為得家產甘當孫子的都有。

    32. 孟德的經歷告訴我們:企業要做大做強,就是要不斷地收購兼併,打壓個體工商戶!

    33. 陳宮的經歷告訴我們:老闆找好員工難,好員工想找一個好老闆值得為他賣命的更難。

    34. 魏延的經歷告訴我們: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闆的得力助手看不順眼,這種公司沒有發展前途,與其繼續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35. 關羽的下場告訴我們:搞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不能看不起別人,尤其是老闆的乾兒子或小舅子之類的,哪怕自己跟老闆是親兄弟關係也不能歧視老闆看中的人。

    36. 袁術的經歷告訴我們:冒充國企會死得很慘…

    37. 張角的事蹟告訴我們:農民企業家,不好做啊……

    38. 典韋的事蹟告訴我們:當你辛辛苦苦拼命的時候,老闆卻可能在泡爛妞。

    39. 木牛流馬告訴我們:先進的機械裝置是必須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人力資源。

    40. 赤兔馬的事蹟告訴我們:名牌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哪怕是二手的,照樣會有人花高價,哪怕是當奢侈品擺在家裡,也可以顯示出主人家的尊貴富有。

    41. 諸葛亮告訴我們:大型企業光靠個人能力是很難突破業績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開發下級員工之能量、給予重任,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團隊,以防人才短缺。

    42. 華佗的經歷告訴我們:光有專業技術是不夠的,關健是還得經過國家認證,五證齊全,要有經過臨床實驗,小私人診所或遊醫是很難給人安全信任的。

    43. 孫權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守業比創業更難。

    44. 漢獻帝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家族企業被親戚朋友或外姓人參股,而股份大過自己時,最終肯定是要更換董事長的。

    45. 阿蒙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企業如果沒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頭,這樣才能成就吳下阿蒙。

    46. 曹操請徐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才的惡性競爭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白拿薪水不幹活,也不要將他讓對手搶了去搞策劃,影響自己的企業前途。

    47. 諸葛叔侄告訴我們:與其在同一家公司吃同一鍋飯,不如各自在一家公司。

    48. 王允告訴我們:不管多大型多麼有實力的企業,只有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員,給予挑拔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49. 劉表和劉璋的結局告訴我們:當企業做到小有成就時,忽然有一個自稱是親戚或朋友的要進來合股投資或來打工的,都要戒備以防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會轉收送人。

    51. 袁氏兄弟企業告訴我們:家族企業更應該和睦、和氣、團結,不該搞分裂、解體,否則會導致沒落。

    52. 孫尚香的下場告訴我們:當自己老公跟自己孃家的企業進行惡性競爭衝突時,不管站在哪邊都是很為難的事情。

    53. 貂嬋的經歷告訴我們:傍什麼樣的男人都無所謂,不管老少美醜,最主要的是要有實力。

    54. 董卓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分公司做副總,不如在總公司做經理。

    55. 馬超的經歷告訴我們:自己沒能力單幹時,不如找一個英明的老闆跟著他幹。

    56. 郭嘉的經歷告訴我們:紅顏薄命不如天妒英才。

    57. 華雄含淚告訴我們:千萬別把關公錯聽成公關,混淆視聽,犯低階錯誤,以致低估了對手的實力。

    58. 黃蓋告訴我們:捱打也是一門學問,關健是在於演技,演的越像得到的報酎越高,同時還有機會升職。

    59. 官渡之戰告訴我們:劍拔弩張下的對峙,很可能就是對手在為擊敗你而在尋找新的思路。警匪戰就是好的例子!

    60. 三國的戰士告訴我們:戰士,永遠只是一棋子,任人擺佈宰殺。

  • 4 # 紅塵彌勒

    其實這些道理都寫在了作者的敘述中。

    開首一句: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該書的立意宗旨。

    看起來烽火瀰漫波瀾壯闊的三國爭霸,各色人物粉墨登場,群雄逐鹿各逞豪強,無非就是為了人生轟轟烈烈一場───大丈夫生於世間,必定是赤條條的來,熱辣辣的鬧,蹦跳跳的趕,急切切的繞,投身鋒刃間,高揚聲與名。

    留給後世漁樵幾句禪語,幾聲嘆息,幾味笑料。

    楊慎也好,蘇軾也罷,倆個人都做過三國的描述,一個是開篇的《臨江仙》,一個是懷古的《大江東去》。

    其實這兩個人已經把這一切說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或者更如蘇子,一曲大江東去更是看盡古今英雄,千古風流: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5 # 孤獨寒梅697

    第一:

    給讀者一個橫向比較,《三國誌》屬於正規歷史,《三國演義》屬於歷史文化小說。

    還是那句話:小說的魅力永遠大於現實史記的!

    第二:

    《三國演義》裡的宗旨是: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三:

    酒是《三國演義》的主要元素,如果沒有酒,

    劉關張在桃園聊完之後就離開了,《三國演義》,劇終。

    毫不誇張地說,是酒催生了歷史,也貫穿整個《三國演義》的主題!

    第四:

    《三國演義》誕生了許多成語或者詞語:

    “桃園結義”“草船借箭”“單刀赴會”

    “火燒赤壁”“空城計”“身在曹營心在漢”

    “過五關斬六將”“七擒七縱”“老冀伏櫪,志在千里”

    “挾天子以令諸侯”“忠義千秋”

    “三國晉歸司馬氏”

    等等等。

    第五:

    《三國演義》裡講究的是團隊合作,共進退,

    共生死,缺了誰,歷史有時會被改寫。

    第六:

    《三國演義》裡,除了戰鬥,剩下的,

    還是戰爭!————

    氣勢恢宏,場面壯觀,情節迭宕起伏,

    人物更是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第七:

    《三國演義》裡的經典告訴後人————

    誰笑到最後,誰才是人生的大贏家————

    比如司馬懿一族。

    第八:

    《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幾乎都是英雄!

    凡是有貴族後臺的,都是領導!

    凡是草根出身的,都是高階經理!

    沒有誰是對的,只有誰跟錯的!

    問天下,

    誰是真正的英雄?

    只見————

    滾滾長江東逝水!

    問天下,

    誰是肝膽相照的朋友?

    只見————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問天下,

    民族精神在何處?

    只見————

    忠義千秋與民族大義,

    已被一個五千年文化的中華民族

    演繹得————

    豪情天縱!

    轟轟烈烈!

  • 6 # 同知天下

    容忍之量

    順勢而為

    知人善用

    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有共同的利益

  • 7 # 醉墨客

    相對而言,《三國演義》的人生道理側重點是在權謀上,側重於軍事謀略上的縱橫捭闔,至於兒女情長,你濃我濃,或者生活的柴米油鹽,或者人倫治學教育,它是沒有提及的。全文的重點都是圍繞軍事戰爭,如何任用人,如何使用計謀,如何的心理拉鋸,基本都是這些。

    當然,不是說這些軍事、治國的謀略與我們的人生道理毫無關係,恰恰相反,它與我們的人生道理息息相關。

    我且簡單在他們的性格上作些簡要評論,供大家玩味,至於結論,讓大家去下定論。先說曹操,人人說他是奸雄。如果反過來,我們捫心自問,在我們的人生道理的總結中,我們需不需這種奸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理論是否行得通的處世裡,我們敢不敢這樣的選擇。當曹操以血流成河為代價,以取別人性命無常的手段建立的政權,它的積極意義是否大於消極意義?

    這是值得思考的人生大道理。大前提的大愛之下,個人的人生價值夾於天下蒼生福澤之中,我們的行世的寬度又是幾許,我們的能力與智慧又是幾許?大家自行結論。我相信的,曹操是一種菩薩心腸,金剛手段。

    其次是劉備,劉備是以仁義而為人所知所熟悉,他沒有曹操的雷霆霹靂手段,沒有動則取別人性命為手段,反而幾乎從頭哭到尾的觸動人們心靈,但是,依然將士血流成河,百姓生活水深火熱。作個比方,如果他不想爭天下,就讓曹操一統天下,那百姓的日子可能更安樂些。但人性深處,功名利祿,幾人捨得。

    於是,我們的人生道理中,我們的價值取向中,是爭奪還是捨去?這是個大前提的生命意義問題。當我們的仁義,我們的捨去是換來消極的小範圍譏諷,我們是否有能力承受而成就一種大愛?我們是否相信一種仁者無敵的智慧而成就他人的大愛?這也是我們從劉備身上可以得到的反思。

  • 8 # 宅在月亮的狗

    三國演義,四大才子書之一,洋洋百萬言,說不盡的帝王將相,忠臣義士,書生文人,三教九流,紅粉佳人!這是一部朝代更迭的興衰史,也是種種人物的人生史,如果你看不出點什麼,那真是荒唐然也!

    ——作人還是低調點好

    這一點,從我們的袁術同志身上,你就知道了。漢帝尚在,幾大勢力犬牙交錯,大局不明,公然稱帝,你四世三公也好,傳國玉璽也罷,你撞槍口了,恰如我們的範同志,——砸他就是你,狼子野心,方顯我浩然氣,被曹公一頓猛錘,吐血而死!因此作人要低調,千古至理!

    ——作人要會裝,知道假裝不知道

    反面是楊修,多聰明的一個人呀!就因為一句雞什麼的口令,多明瞭幾分,被斬!而我們的司馬同志,就是知道了也不知道,裝病裝傻,寸最後有了三國歸晉!

    ——不要把握事物的最終走向

    你看看那郭嘉,彈精竭慮,孔明嘔心瀝血,周郎心細如髮,算盡機關,算盡形勢,與天抗爭,均早夭折也!

    ——多活兩年,生幾個好兒子,今天女兒也行

    司馬懿這老小子多健康,熬死了操丕類三代,就象現在,熬死你我便是國學大師。司馬懿一路熬下來,又養了兩個好兒子,便終於奪了魏之政權,三國一統!

    ——作人作事留有餘地

    殺人如麻,作事太絕,會傷陰德!看司馬家族,為目的不擇手段,用勁過猛,終至讓司馬炎生了吃肉粥的兒子,大傷天和,報應呀!

    這就是讀三國演義的一點體會!

  • 9 # 青林223646642

    首先說《三國演義》這部書的文風好,不囉索,該簡處簡,該詳處詳,文字激仰錯落,可謂小說中之陽春白雪。其內容雅俗並存,忠奸俱全,勇武者如狼似虎,謀略者神機妙算,剛正仁義,奸尻下流,各色人物俱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欲學哪家,信手拈來。難學諸葛、司馬之謀略,不習關張之勇武,拒修劉、曹之雄韜,勿戀揚修之虛才。何貪貂蟬之俊美,當慕水鏡之漂逸。恥後主之孱弱,斥曹瞞之奸雄,仲謀穩健,喜子敬老誠,笑周郎量小,鬥氣而自隕其命。于吉得道,受焚而化氣升空。袁氏、董卓,陶謙、劉表,皆碌碌之輩,無可厚論。孔融、彌衡,自謂才高,許諸奉先,勇長謀短,元直短見,曲節害母,獻帝傀儡,不足於論,伯約勇謀,難逃天命,諸般人物,登臺謝幕,分久必合,合久必爭。欲知後事,歷代相重。所學習者,無官身清,日升而出,日落而歸,敬上育下,夫婦和融,勤免自立,與世無爭,精忠報國,低調謀生,長此以往,貫串始終。謝邀!

  • 10 # jianchi

    《三國演義》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

    人生好比演戲,社會就是舞臺,英雄豪傑、惡棍梟雄、奸惡小人都要在這舞臺上表演一凡,但演技如何,就由後人評說了。

    也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看看曹操,生時威風八面叱吒風雲,死了以後他是怎麼欺負漢獻帝,司馬家的人就怎麼欺負他的後人。也真是,人人都說無報應,可嘆報應饒過誰?

    好了,就寫到這兒吧,讓那些愛演戲的人在舞臺上盡情的表演,我只在臺下做一看客豈不秒哉。

  • 11 # 國產姑娘萌萌噠

    一個人有沒文憑工作經驗並沒有關係,主要是要有能力,而且懂得推銷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時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門高薪聘請,同時別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價。

  • 12 #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三國演義教給了我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 做人要忠孝仁義,不可背叛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為人要多學計謀,多學心計。要把心計用在正當處,不要搞什麼陰謀詭計。為人要行善。要以善為本最好。

  • 13 # 令人期待的2035年

    《三國演義》乃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某些片斷,如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等,都成為傳世佳話,使人受益非淺。

    做事要有謀略,凡成大事者,都要具備天時. 地利. 人和,三樣缺一不可,劉備從一個買草履的到成就一方霸業的君主,都離不開三種要素: 漢獻帝的軟弱無能,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桃園三結義與足智多謀的軍師,這三種條件才造就了劉備的一方霸業。

    做人要仁義慈善,交友要交生死朋友。記得有一次外出,偶然遇到一座關帝廟,廟門有幅對聯:

    上聯是:桃園英雄三結義

    下聯配:一君一臣一聖人

    橫批為:異性兄弟

    桃園三結義之所以成為傳世佳話,這與劉關張三兄弟的感情交往是分不開的,"千里走單騎"中,關羽面對曹操的種種誘惑,面對關隘口的種種攔截,尋兄之情動搖了嗎?多麼深刻的兄弟感情!人生如得一生死兄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雖不能留芳,但能知心。

  • 14 # 易家巷

    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

    第一百二十回: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三國演義》是本國家之間權力革命歷史小說,我不是學政冶的,也就對於國家鬥爭鬧不清楚,敗之寇,勝之王。

    小時課本書中有《曹衝稱象》,《草船借箭》,從小懂得點人小城府深,爹智慧遺傳,更感興趣《借東風》中有椐大自然界哲理:夏至有陰,冬至有陽,天有不測風雲。

    到大一點"偷"進巷壁小門,進江西京劇院觀聽《借,空,斬》摺子戲,,真正了知到"三個臭皮匠,頂不過一個諸葛亮"哲學定理,活著要學乖一點,論何事都要動動腦筋,才為超人乎。

    《桃園三結義》說服我從中學,特別是在大學裡,至參加工作與同學,同事都為兄弟情節有緣之合,那知上世紀72年失去一中學同學,88年一同事去故,每與中學同學會聚,或與同事好友見談,心中如同刀絞難過。大學同學30人走之5位,上月招待外省同學,坐聊一桌,真為天若有情天易老之,個個皮縐眼黃。

    個人成長過程,如同一切都發生在咋天,三國演義也就前1800來年,也為歷史一瞬間。

    人生如夢,夢裡回往,時事變幻,人生苦短。

  • 15 # 雲舒讀書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從80年代起被翻拍過無數經典。

    典型代表,新三國,老三國,還有赤壁。還有其他一些作品就不一一詳述。

    同時三國演義也成就了一批人,典型代表,易中天老師。

    而且三國演義更是被改變為各種遊戲。典型代表,街機三國,三國殺。

    更重要的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用其極優秀的文筆,把我們大眾的目光引領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讓三國在中華歷史上異常奪目。

    80年代後,三國演義的故事,對於我們而言,幾乎是耳儒目染,家喻戶曉。

    三國演義,你可以說它是本職場教學,且看諸葛,龐統表演求職記,賈詡呂布正反兩例叫你如何跳槽。荀彧步步為謀教你如何高升為企業核心。

    你還可以說它是本兵書,且不說中國偉大開國領袖毛爺爺對三國演義中行軍打仗謀略之推崇。單就我們普通人而言,也是大開眼界,有種酣暢淋漓,恨不得提槍上馬的快感。

    你又可以說它是本創業指導書。袁紹,曹操正反兩例演繹富二代創業,兼併,上市之旅。

    劉備,演繹著草根階層,如何屢敗屢戰,不屈不饒,從無到有,直至上市。口號要響,大旗要扯,熱點要蹭,為人要有夢想。

    你更可以說它是本厚黑書,什麼刀光劍影,什麼權謀詭計,什麼相互博弈。裡面一一精彩講述。

    更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個亂世,一段歷史,並使我們愛上了歷史。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三國更甚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經濟和精神獨力才是一生的依靠,別想靠男人改變命運,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