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棣tandy
-
2 # 我是趙帥鍋
作為和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起義領銜,張獻忠的一生真可稱得上是處處開掛的一生!
公元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張獻忠出生在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的一戶較富裕的人家,由於家裡條件還可以,張獻忠得以自小讀書,後來他更是在家人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名令人羨慕的府衙捕快。
不過後來張獻忠因為辦錯事而被革職,於是他又跑去從軍,結果又因不服命令而被判處死刑,還好當時的主將陳洪範看張獻忠談吐不凡,認為他非池中之物,於是親自為他求情,最後張獻忠只被重打了一百軍棍,隨後他被趕出軍營,從此便流落鄉間。
隨後的幾年時間裡,張獻忠一直在自己的家鄉遊蕩,沒有任何固定的職業,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標準的無業遊民。到目前為止,張獻忠的人生,實在一片暗淡,根本看不到任何未來。但是,轉機就從張獻忠25歲時開始了。
公元1630年,明崇禎三年,隨著陝西境內的農民起義鬧得越來越兇,25歲的張獻忠也坐不住了,於是他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張獻忠自號“八大王”。自此,張獻忠正式加入了叛亂的隊伍,踏上了他的江湖路。
當時,陝西境內的農民起義軍主要是以“二王”(王嘉胤、王自用)為首,高迎祥、李自成都是他們的手下,張獻忠在宣佈起義之後,也主動率領隊伍加入了“二王”的隊伍。此後不到三個月時間,張獻忠就脫穎而出,成為“二王”麾下最牛的三十六營中最強勁的一個營。
不要說別的了,僅此一項,就足以讓人感覺,張獻忠的人生好像開掛了。因為,一個無業遊民一踏上江湖路,馬上就成為一個排長級別的官員,此後又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他直接一躍成為一個團長級別的官員,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福份啊?
問題是,如果張獻忠的開掛人生,就這麼簡單,那我們翻遍歷史書,恐怕也找不到張獻忠的名字。隨後,張獻忠的開掛人士又開始了。
公元1633年,明崇禎六年,隨著二王的戰死,闖王高迎祥接過了農民起義軍的大旗,張獻忠的隊伍也由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成為當時天下最強大的十三支農民起義軍之一。此時的張獻忠,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市師級大佬。
這一年,張獻忠不過才28歲而已。
此後四五年時間裡,張獻忠開始獨當一面,他先從河南揮師南下,先是攻佔中都鳳陽,把朱元璋的祖墳都給扒了;隨後他又接連攻克廬州(今安徽合肥)、安慶、和州、滁州,一直沿長江打到江蘇的儀徵,一路所向披靡;接著他又揮師進入湖北,再由湖北進入河南,又進入陝西,由商洛打回關中,轉戰千里。
在這個過程中,張獻忠一路和秦良玉、洪承疇、左良玉、孫傳庭等名將不斷交手,同時又一路招降周邊各路草頭王。最後等張獻忠再次回到陝西時,他的部隊已經由幾萬人發展到了幾十萬人。此時的張獻忠,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省軍級大佬。
公元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張獻忠先是率軍攻克了明朝的軍事重鎮襄陽,接著又粉碎了楊嗣昌的“四正六隅”計劃,最後他更是打得左良玉被削職。其後三年時間,成功拿下湖南全省,及湖北南部,廣東、廣西北部的廣大地區。
三年後,張獻忠又成功拿下四川,自此,張獻忠的事業也達到了頂峰,於是他在成都正式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
同時,張獻忠還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這四個人,寫在史書上,那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尤其是孫可望和李定國!
這一年,張獻忠不過才38歲而已。
一個底層的無業遊民,在25歲正式出道,僅僅38歲就混成開國皇帝。這個說起來,實在是人生開了掛。但可惜的是,張獻忠的開掛人士,也到此為止了。
在張獻忠當皇帝的第二年,清朝派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等統率滿漢二十萬大軍,全力向四川殺了過來。
這一戰,張獻忠三戰三敗,不得不率眾撤離成都。
然而,在撤離的途中,由於張獻忠麾下的將領劉進忠突然叛變,直接導致清軍很快追上了張獻忠,於是雙方只好再次發生戰鬥。據史書上記載,這場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清軍將領格布庫等被當場擊斃,但張獻忠的軍隊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無奈之下,張獻忠只好親自到第一線作戰,結果恰好被叛徒劉進忠看到,於是劉進忠趕忙告訴豪格:“前面那個騎大馬的人就是張獻忠。”
隨後豪格命令士兵將所有箭對著張獻忠射,在這一陣陣密集的箭雨之下,張獻忠不幸被射中,當場死亡,時年僅四十歲。
-
3 # 山西強子
準確來說,張獻忠是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的流矢擊中而死。
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曾建立大西政權。與李自成齊名。
張獻忠年少時曾讀過書,長大後參軍,曾當過延安府捕快,被革職以後轉而到延綏鎮從軍。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奇異,替他到總兵官王威那求情,被重打一百軍棍從軍中除名。由此可見張獻忠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積極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陝西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他有勇有謀,並很快成為三十六營的主要首領!王嘉胤死後,與李自成等歸附高迎祥。很快,由於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張獻忠與李自成因小事情決裂,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李自成攻黃河流域。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佔據武昌,自稱大西王。不久以後攻佔了長沙,宣佈免徵百姓三年錢糧,來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張獻忠攻陷重慶,將瑞王、巡撫陳士奇等官員殺盡,從川東殺向川西!給四川人民帶來了災難。崇禎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區的地區。此時張獻忠自稱秦王,緊接著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之後稱帝,以成都為西京,8月16日登基皇位。
清順治三年(1646年),局勢越來越緊張。當部隊到達川北西充縣與鹽亭縣交界處鳳凰山坡時,大西國皇帝張獻忠與清朝親王豪格相遇。豪格派鰲拜等將領,分率八旗護軍輕裝疾進,出其不意,對農民軍發起突然襲擊。
二十七日晨,清軍急發暗箭射之,張獻忠不幸中箭。時年僅四十歲。
-
4 # 船長趣談
張獻忠是明末著名的農民軍首領,多次與明軍作戰,接受明朝招安,後來又多次背叛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佔領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清軍打敗李自成,奪取中原。張獻忠率軍與清軍對抗,被清軍射殺身亡。
一,起兵反明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米脂隨王嘉胤起兵反明,自號“八大王”。崇禎四年(1631年),明朝陝西總督洪承疇招降張獻忠,但是不久張獻忠又反叛,此後轉戰數千裡與明軍作戰,時降時叛。
二,建立大西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北上攻打京城,推翻明朝,建立大順。張獻忠則攻入四川,建立大西。張獻忠在四川統治十分殘忍,殺害了不少百姓。李自成建立大順不久,就在一片石之戰失敗,清軍迅速奪取中原,消滅了大順,李自成也被清軍殺死。
三,大西覆滅
順治三年(1646年),肅親王豪格率領清軍攻入四川,張獻忠率軍抵抗。因為擔心張獻忠殺了自己,張獻忠部將劉進忠率部降清。劉進忠帶領清軍襲擊張獻忠大營,張獻忠突遭清軍偷襲,倉皇失措,被清軍射殺身亡。
-
5 # 西大橋下的說書匠
我們都知道明末時期著名的農民起義軍不僅僅有李自成的闖王軍,還有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這兩支起義軍原先同屬於高迎詳的起義軍,他們兩都是高迎詳的部下,後續高迎詳在與明軍作戰的時候,壯烈犧牲,高迎詳的起義軍就此分成了兩支,一支由李自成率領,一支由張獻忠率領,在這兩個人的帶領下,這兩支起義軍洞穿了明王朝的統治。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張獻忠是怎樣死的?
張獻忠是怎麼死的?第一,張獻忠走上農民起義的道路,成為明末時期起義軍的頭領之一。
張獻忠貧苦人家出身,做過棗商,捕快,官兵,後續因為愛打抱不平,招惹了軍隊的長官,被革兵役,給踢出了兵營。
在1630年的時候,明朝農民起義盡起,張獻忠也隨之效應,他在米脂地區拉起了一支隊伍,在與明軍的作戰中,張獻忠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足智多謀,很快就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
張獻忠在湖北,安徽,河南一帶與明軍作戰,在1639年的時候,張獻忠採用了避實就虛,以走制敵的策略和戰術,遊走於四川和湖廣等地,擊敗了左良玉率領的官軍,而張獻忠和他率領的起義軍也就此成為了一支顛覆明王朝的有生力量。
第二,張獻忠獨霸四川,建立大西國,建立新的政權。
在1643年的時候,張獻忠攻入湖北境內,拿下了武昌,在武昌已經成勢的張獻忠開始對外號稱大西王。
他在後續的作戰中,拿下了長沙,並且在1644年的8月拿下了天府之國四川的省會成都,此時的張獻忠趁勢,一鼓作氣拿下了四川全境,張獻忠見自己有了地盤,便在四川建立了政權,名為大西國,與李自成的大西政權相互呼應。
張獻忠建立大西國之後,設定了丞相,六部官員等職務,並且開科取士,選拔人才,效仿明王朝的規章制度,制定了國家的發展戰略,此時的張獻忠已經走入了自己的人生巔峰期!
第三,在明軍和清軍的聯合絞殺下,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一役中箭身亡。
建立政權的張獻忠很快就遭到了多股力量的進攻,一方面張獻忠的政權遭到了明王朝的軍隊,四川的當地地主武裝的進攻,一方面又遭受到清軍部隊的進攻,在這幾股力量的聯合絞殺下,張獻忠最終兵敗生死。
張獻忠在與這幾股力量作戰的時候,大開殺伐之路,展現出了個人殘暴的一面,他在正面戰場上被清廷的肅親王豪格擊敗,為了不給清軍留下一個完好的四川,張獻忠在四川開啟了殘暴的燒殺破壞,無論是對老百姓,還是知識分子,張獻忠展開了一次大清洗,致使四川全境生靈塗炭。
1646年的時候,已經失去人心和人性的張獻忠,已經失勢,他的農民起義軍在西充鳳凰山遭到了清軍將領鰲拜的突襲,雙方短兵相接,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潰不成軍,張獻忠在指揮作戰的時候,被清軍士兵用弓箭射中,張獻忠最終不治而亡。享年41歲,就這樣,聲勢浩大的張獻忠農民起義軍被徹底給扼殺了下去!
寫在最後:
我們縱觀張獻忠從1630年起兵,到1646年起義失敗,前前後後經歷了16年,在這個期間,張獻忠的起義軍顛覆了明王朝的統治,是推翻明王朝統治的一股有生力量,並且通過後續的用兵,佔據了四川,成為明末時期的割據勢力,但是因為張獻忠個人能力有限以及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張獻忠和他的起義軍最終失敗,張獻忠和他的政權也在戰爭中生死國滅
-
6 # 於左
關於張獻忠的死,相關文獻中有不同的說法。
《明史紀事本末》中的說法最簡單,最獨特,也最不可信,認為張獻忠是“病死於蜀中”。
第二種說法來自《明季南略》,認為張獻忠喉部中箭而死,過程是這樣的:
順治三年七月,張獻忠毀掉成都之後,進入西充的山間。年底,他的部將劉進忠叛變,引領馬科率領的清軍,長途突襲張獻忠大營。
張獻忠接到訊息,根本不相信,連殺了兩位信使,認為他們謊報軍情。最後清軍殺到,張獻忠匆匆提槍上馬,出營察看。劉進忠向清軍指示張獻忠,清軍“於是齊放箭射之,獻忠喉中一箭,墜馬死。”
《綏寇紀略》中的記載不太一樣,可以算是第三種說法。
張獻忠發現成都的秀才顏天漢暗中聯絡李自成,所以在成都屠儒,並且想殺盡部下中的四川人。守衛朝天關的大將劉進忠手下的川兵最多,得到訊息之後逃向漢中,投降清軍,把朝天關拱手獻給了清軍,還向清軍透露了張獻忠的具體位置,就是在西充和鹽亭的交界處。
然後劉進忠充當嚮導,引領清軍直撲張獻忠的大營,事先挑選箭術高超的射手,由劉進忠指示亂軍當中哪一個是張獻忠。
結果射手一箭射中張獻忠的額頭,張獻忠大敗,帶著箭傷逃走,藏身到一處柴堆之下。清軍抓到他的衛士,得知了他的藏身之處,把他拉出來殺死。
《明史》中基本也是這樣的說法。
最後一種說法來自清軍的統帥豪格。
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靖遠大將軍、肅親王豪格率領清軍抵達漢中南部,得到情報說,張獻忠駐紮在西充縣。
豪格派鰲拜率領先鋒部隊日夜兼程,抵達西充時正是黎明時分,張獻忠率軍倉促迎戰,“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忠於陣。”
鰲拜成功斬殺張獻忠,斬首數萬級,俘獲馬騾一萬二千二百餘匹,攻破一百三十多處營地。這其中,張獻忠死亡的細節沒有提及。
清軍應該是提前有所準備,集中了一批射術精良的射手,以保證一擊斃命。所以很難具體說明是哪個人射中的。事後,上司想抬舉哪個人,會把這份榮耀安到他一個人的頭上。
-
7 # 南方鵬
天啟年末,陝西災荒不斷,乾旱和蟲災接踵而來,莊稼顆粒無收,餓死人隨處可見,朝廷國庫空虛,無力賑災,陝西農民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有王嘉胤,高迎祥等義軍,逐漸發展到攻城掠地。
崇禎上臺後,情況並沒有好轉,災荒蔓延,嘯民蜂聚,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拉起一支由十八寨農民組成的隊伍,響應王嘉胤,外號“八大王”。隨義軍與明軍打游擊戰,轉戰陝西、山西、湖北、四川等地,隊伍越來越大,由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
十三家義軍在中原被官兵合圍,便四面出擊打破僵局,轉戰到鳳陽,燒了皇陵,毀了朱元璋曾出家的皇覺寺,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戰略,義軍又受重挫,張獻忠假投降,1639年在谷城重舉義旗,戰守不定,流竄作戰,第二年走入四川,又回師湖廣,游擊戰與殲滅戰結合,當年,張獻忠在武昌建立政權,自號“大西王”。1644年在成都稱帝,與李自成爭奪漢中。
清軍入關後,對張獻忠剿撫並用,1646年,豪格吳三桂率領滿漢聯軍入川圍攻張獻忠,七月,張獻忠北上抗擊清軍,為無後顧之憂,殺盡妻小一家,在西充與清兵驟遇,大戰後,張獻忠在叛將劉進忠指認下,被清軍暗箭射死(也有病死一說),年四十歲。有“江口沉銀”等故事流傳。
-
8 # 天涯看點歷史號
在民間的印象中,張獻忠是一個殺人魔王,在各種傳說和野史中他屠殺了很多人,但是他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也曾經抗擊過清朝。1644年,張獻忠在湖南被左良玉擊敗,張獻忠離開湖南轉戰四川,六月到八月間張獻忠相繼攻克重慶和程度,殺死明朝瑞王和蜀王等明朝藩王,並且在四川稱帝建立了大西政權,“以桐城汪某為宰相”,第二年春天,搶了明朝內閣大學士陳演的女兒做皇后。然而,隨著清軍擊敗李自成,清軍已經和張獻忠發生了正面接觸,此後張獻忠開啟了他抗清的序幕。
張獻忠坐像
此後,張獻忠多次與清軍交戰,但是敗多勝少,而且很多將士還投降了清軍,張獻忠的形勢越發艱難。1647年初,張獻忠在四川西充縣與清軍交戰,在戰鬥中“獻忠喉中一箭,墜馬死”。張獻忠戰死之後,由誰來率領這支大軍,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這關係到整支部隊的前途,李自成的大順軍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殺,大順軍群龍無首,最後嚮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投降,最終整支隊伍分崩離析。
李自成像
張獻忠生前有四大養子,他們分別是平東將軍孫可望、安西將軍李定國、定北將軍艾能奇和撫南將軍劉文秀,這四人或能征善戰,或能治理地方,是張獻忠的得力助手。張獻忠死後,四人擁立張獻忠的“皇后”為主,“獻忠既亡,可望等乃奉偽皇后陳演女為主,駐遵義桃源洞。可望等諸賊每早必往朝賊後,凡事奏請而行,偽丞相汪某輔之。”陳皇后和汪丞相成了大西軍的領導人物,但是此二人並非善類,不得人心。特別是這位汪丞相,“汪性慘刻過於獻忠”,凡是張獻忠想要殺的人,汪必定從旁相助,因此頗得張獻忠的信任,大家都很恨他,但是由於之前畏懼張獻忠而不敢有所為。
李定國
然而,現在張獻忠已經戰死,汪丞相已經失去了靠山,所謂“陳皇后”不過是加入才一年的弱女子,並無根基,此二人在張獻忠死後依然作威作福,完全不把張獻忠的幾個養子放在眼裡,“汪猶傲居諸賊上”,而張獻忠的這四個養子都是能征善戰的虎將,自然不會示弱,“一日,張能奇怒曰:‘汝今日尚敢如是耶!’拔佩劍斬之。”所謂“張能奇”就是前文所說的“艾能奇”,因是張獻忠養子,故改姓張。就這樣,汪丞相被艾能奇一劍斬殺,而“陳皇后”很快也迎來了她的結局——“二月初,清兵至重慶,諸賊將賊後焚死,拔營渡烏江。”
陳皇后和汪丞相被殺後,張獻忠的四大養子掌握了大西軍的領導權,最終大西軍在四人的共同領導下經貴州轉戰雲南,佔據雲南休養生息,在孫可望的治理下,雲南恢復了生機,供養了大批的大西軍,最終孫可望和李定國等人率大西軍聯合南明永曆政權出滇抗清,一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在南明抗清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大西軍進入雲南後的形勢圖
參考文獻:《明季南略》
-
9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以多爾袞為首,清廷的志存高遠者,認為如要“以圖進取”,必須遷都燕京。順治元年八月二十日,清廷遷都。九月,順治幼帝抵京祭拜天地,十月十日,順冶皇帝於太和門頒佈登基詔書。定都燕京(北京)。
既已遷都,清庭自不會徐圖中原。兵鋒遂直指李闖流寇,至順治三年,李闖流寇基本上被剿滅。盤踞在蜀地的張獻忠,就成為了下一剿滅的物件。
清廷拜和碩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等撥旗西征,令鰲拜為先鋒軍。大軍先行肅清陝西全境之敵後,十一月,順手南下四川,劍指西充。
張獻忠所領之大西軍,雖明面上仍驕橫不綴,但雙方都明白,失去李闖義軍的策應,以清廷八旗之風行電擊、摧枯拉朽之勢,張獻忠的大西軍被滅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了。
果不其然,洶洶八旗鐵騎一到,大西軍雖拼力廝殺,終難力挽狂瀾。接戰中,張獻忠被豪格所部一箭射落馬下,身死人手。大西軍便崩潰逃散、各自為戰。很快四川被八騎佔領。至於殘部輾轉雲南,那是後話了。
-
10 # 葦說歷史
刀叔導讀:今日解讀張獻忠的四位義子。
張獻忠,一位與“闖王”李自成齊名的明末農民軍領袖,大西政權的建立者。關於張獻忠的奇聞異事似乎比李自成還多,而滿清對張獻忠的狠,也比李自成要多得多,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對張獻忠的恐懼。
張獻忠
天啟末年,陝西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和蟲災而餓殍遍野,平民百姓無以為繼,於是在陝北地區首先爆發了農民暴動,並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勢。
崇禎三年(1630年),不甘平凡的張獻忠也鋌而走險,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暴動,自號為“八大王”。由於張獻忠“身長瘦而面微黃,須一尺六寸,僄勁果俠,”所以軍中稱其為‘黃虎’”,又因張獻忠小時讀過書,受過軍事訓練,很快就顯示出他的指揮才能。
張獻忠
1640年,張獻忠率部進兵四川,並於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隨後大西軍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1646年,清軍在擊敗李自成後南下進兵四川,張獻忠引兵拒戰,不幸於西充鳳凰山戰死。
張獻忠作為一位傳奇人物,雖然去世多年,但有關他的奇聞異事卻流傳至今,例如張獻忠屠川、江中沉寶、七殺碑等等。其實張獻忠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傳奇,那就是他的四位義子:老大孫可望、老二李定國、老三劉文秀、老四艾能奇。
孫可望
孫可望(?-1660年),原名孫可旺,陝西延長縣人,張獻忠在陝北起義時,出身貧苦的孫可望參加了張獻忠的義軍,後被張獻忠收為義子。
成年後的孫可望勇敢而又狡奸,每遇戰事他都能沉著應對,故此被軍中皆稱孫可望為"一堵牆",因為他識字又機靈,所以很受張獻忠的器重而成為四個義子之中的長子。
孫可望
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之後,孫可望位列眾將之首,張獻忠戰死於川北不久,孫可望因為與李定國不合而導致內訌。
公元1657年(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孫可望從貴州引兵入雲南攻打李定國,但因為他的倒行逆施,致使其部下倒戈投向了李定國。此後走投無路的孫可望竟然向清軍投降,並引清兵攻打四川、貴州,孫可望投降清軍後隸屬漢軍正白旗,於公元1660年病死。另外還一說是他在狩獵時為清軍所射殺,畢竟敵人也不喜歡叛徒,叛徒在沒有了利用價值後,只有死路一條,畢竟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已經數不勝數。
李定國
李定國,字鴻遠,出生於延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李定國在年僅十幾歲時就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張獻忠見李定國相貌不凡,便收他做了第二位義子。
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李定國以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這時李定國才二十四歲。李定國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寬容仁慈,作戰英勇無比,軍中皆稱他為"小尉遲" 、"萬人敵" ,為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大將。
李定國
張獻忠戰死之後,四位養子對大西軍的出路進行了商討,孫可望主張到廣東南嶺一帶,一旦出現危機便可出海逃生,而李定國則主北上抗清,恢復大明江山。
李定國曾言道:"三百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1662年六月十一日,正逢李定國的四十二歲生日,卻突然傳來永曆帝於四月初八被吳三桂絞殺的訊息,李定國慟哭得兩目出血,於六月二十七日去世,李定國臨終前還囑咐兒子及部下:"寧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劉文秀
劉文秀(?-1658年),陝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隨張獻忠,大西國建立後,受封為撫南將軍。
張獻忠去世後,劉文秀率大西軍餘部數萬人,進軍雲貴抗清,在清軍大舉進犯西南前夕去世。劉文秀早年追隨張獻忠,為張獻忠的第三位義子,他與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合稱為大西軍“四將軍”。
後來劉文秀與孫可望等率餘部數萬人南走雲貴,連克遵義、貴陽。
順治八年(1651年),當時孫可望投降清軍,艾能奇也已戰死,而劉文秀依然率大西軍步騎五萬出川南,由敘州、重慶進圍成都,殺清都統白含貞、白廣生等,迫使吳三桂敗走保寧。順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清軍即將大舉進犯,對此深感擔憂的劉文秀病卒於昆明,死後葬於安寧曹溪寺。
艾能奇(?-1647年),又名張能奇,是大西皇帝張獻忠的第四位義子。
艾能奇任職大西軍的平南將軍,素以勇猛著稱,張獻忠稱帝后封他定北王,艾能奇在大西軍在統率十九營兵馬,所屬兵力高達七萬人。1646年,清軍統帥豪格率清軍進入川北,並派護軍統領鰲拜率八旗護軍,出其不意的對大西軍發起突然襲擊。
艾能奇
在此次激戰中,艾能奇射殺了清軍猛將格布庫,但張獻忠卻不幸中箭身亡。
此後大西軍在“四將軍”的率領下,自順慶、定遠、突圍至佛圖關,不想卻又明朝總兵曾英的率部阻擊,艾能奇再次放箭射殺了曾英,使大西軍得以突圍成功。1647,艾能奇在進攻東川府時,遭遇當地土司祿萬鐘的埋伏,中毒箭流血不止身亡。
張獻忠的“七殺碑”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作為抵抗清軍最堅決的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堪稱是被清廷黑的最慘之人。
我們今天所能得知關於張獻忠的所有資料,絕大多數都是出自於滿清朝廷的編排,真實性很早就已被史學界質疑,其中就包括張獻忠屠川和“七殺碑”。至於歷史上真實的“大西王”張獻忠,我們或許可以從他的四位義子中窺探出歷史真相。
《七殺詩》張獻忠:
天生萬物以養人,世人猶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盡蒼生盡王臣。
人之生矣有貴賤,貴人長為天恩眷。
人生富貴總由天,草民之窮由天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飄搖熒惑高。
翻天覆地從今始,殺人何須惜手勞。
不忠之人曰可殺!不孝之人曰可殺!
不仁之人曰可殺!不義之人曰可殺!
不禮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殺殺殺!
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築黃金臺。
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觳觫材。
傳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須封刀匕。
山頭代天樹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
11 # 有書博物館
自封大西王朝皇帝、明末川蜀地區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生於1606,死於1647清順治年間,這是一個相當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是草莽,是梟雄,也是惡魔。
傳說有好幾種死法:
1. 與清肅親王豪格對戰中,被鰲拜手下神射手雅布蘭一箭射中咽喉墜馬而死。
2. 被下屬劉進忠出賣,鹽亭驛大霧對戰中為清軍指認,亂箭射中胸前,清理戰場時發現猶在呻吟,立斬。
3. 劉進忠指認清軍一箭射中咽喉,逃至鳳凰山,後箭傷惡化,葬於鳳凰山。
4. 清軍掃蕩鳳凰坡時被亂箭射中腿部,躲柴垛,清軍用刀亂刺時發出呻吟,被擒獲立斬。
以上分別出自豪格當時戰報、臺灣高陽著《水龍吟》、清編《明史·流寇錄》和《綏寇紀略》。
在西充戰役中,張獻忠是當即死還是逃後死,都未可知,但死在西充是肯定的,有書君曾讀過一篇小說,說近現代有人在鳳凰山地下誤入張獻忠地宮,發現活屍、寶藏和世代守墓人,很精彩似《盜墓筆記》。
關於張獻忠的神秘傳說裡,除了四川彭山正在挖掘的“江中沉銀”,還有隨他消失的墳冢和其它鉅額寶藏,更有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湖廣填川”。
明末底層生活艱難而富人奢侈,張獻忠起義前遭受過四川富人白眼和刁難、起義中四川城中秀才暗中勾結明軍,加上他的川籍“都督”劉進忠的背叛,甚至隨手擦屁股的草讓他都感覺四川那麼“毒”(誤折藿麻草),原籍陝西的直漢子恨極川人,無論貧富婦孺還是自己帳下軍士,三年間屠城至僅餘20戶。
清順治至康熙初年,花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實行“湖廣填川”,從兩湖兩廣遷移人口填充四川。
其實有書君相信張獻忠屠川是事實,但是,是他殺的這麼多,還是把清軍攻城的殺戮人數一併扣在張獻忠頭上呢?川人性子剛烈,更不容外族入侵,有人估計張殺川人2成,清殺川人7成。
而據清編《明史》還描述的剖孕取嬰、殺人醃食,如此殘忍手段堪比日軍侵華,這是人間惡魔麼?
張獻忠死後,他的部將轉戰雲貴,與南明聯合抗清到清康熙初年。
結文之餘,有書君縱觀當時亂世,張獻忠、李自成原本農民起義對抗明廷,最初是想找條活路改善民生,然而客觀上是不是更讓崇禎內憂外患雪上加霜、導致加速了自己漢人滅國和外敵滿清入侵?李自成後悔過,張獻忠呢?
-
12 # 傅斯鴻
張獻忠號稱殺人魔王,時至今日四川人提起張獻忠也是咬牙切齒。儘管這些四川人都是後面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填進來的,但是張獻忠的死與他屠蜀卻是脫不了關係的。
張獻忠是從湖北一帶打進四川來的,他佔領的地盤只有川東,川北和川中一小部分。張獻忠進成都的時候,當時的明朝參將楊展卻逃脫了。於是,楊展在今天四川的樂山到宜賓一帶大肆招兵買馬,準備和張獻忠對抗到底。
順治三年五月,大清肅親王豪格拿下西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徹底滅亡,李自成逃往湖北被農民陳九伯殺死。張獻忠得到訊息,在成都城裡大肆燒殺擄掠,最後毀掉了一座繁華的成都城。張獻忠和他的幾個乾兒子準備乘船南下,放棄川北,佔領川南及雲貴。
可惜張獻忠時運不佳,幾百艘船裝載著張獻忠數年搶來的金銀財寶行至眉山的江口鎮時,遭遇了楊展的進攻。楊展一把大火把張獻忠的船隊燒了個精光,今天的江口沉銀就是當年楊展所為。
幾乎全軍覆沒的張獻忠帶著一些殘兵敗將回到一片焦土的成都,可成都已經沒法住了。於是他們輾轉於川東北一帶。是年五月初五,豪格大軍從漢中出發經川東大巴山一帶進入四川。張獻忠此時和他的殘兵敗將正在南充一帶徘徊,進退維谷。而南充城早在他進入四川的時候就慘遭屠戮,如今只剩下空城一座。
豪格大軍一路從大巴山進來沒有遭遇絲毫抵抗,很快就進入巴中一帶。張獻忠聽說清兵已經趕到,想要帶領人馬逃跑,結果走到西充時被清兵追趕上,張獻忠喉部中箭,後又被鰲拜砍下頭顱獻與豪格。
-
13 # 林振國480818
張獻忠被肅親王所逐,中箭而亡。
當年成都有座塔,後為張所毀,發現一石碑,上刻有首詩:"修塔諸葛亮,毀塔張獻忠;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當時無人能解其意。
吹簫不用竹,去掉竹字頭為"肅",一箭貫當胸即指當為肅親王射殺。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我也忘了是哪本書上見到的,依稀記得是《魯迅全集》。
-
14 # 布夫舟
張獻忠的死亡,目前來說有四種說法,都是避開張獻忠和清軍的戰鬥。同時。又著重講大西軍將領自相殘殺或李自成和張獻忠的矛盾衝突,大講張獻忠悲觀自殺或者精神異常。透過這些記述,不難看出清朝是為了迴避和掩蓋自己的失利,宣揚清朝得天下順應人心,因而必定對真實的歷史做了修改。1.被孫可望等殺害。
清初陝甘巡按魏琯在順治三年(1646)向朝廷奏報說:
“為緊急軍情事,二月十三日辰時,據臨洮知府朱受佑塘報:本月十二日申時,蒙臨鞏總鎮範蘇鎮票,二月初八日,據四川趙總兵傳牌內雲:張獻忠惡焰已盈,賊數已終,同類相殘,被賬下王進、張可望(即孫可望、因系張獻忠義子,該姓張)、張安邦將獻忠於本月初七殺死。”雖然這種說法來源於檔案史料,有根有據,但是這封奏報並不靠譜。同年的七月,張獻忠還帶著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率領幾十萬大軍北上抗清。張獻忠先後殲滅了駐守在中江的明朝殘餘勢力賈登聯部,接著攻下順慶,然後轉移到西充。直到劉進忠引清兵前來對壘,張獻忠戰死為止。如果張獻忠早在順治三年二月就被孫可望等人殺害,哪裡會有這一系列重大活動?
2.兵敗自刎。王夫之在《永曆實錄》卷十四《李定國列傳》記載:
“獻忠孤立成都,清兵趁虛來攻,獻忠兵潰,自刎死。”不過該記載其實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清兵入川的時候,張獻忠早已經撤離成都,正在遠離成都的順慶府所屬的西充鳳凰山大西軍營。張獻忠犧牲的時候,身後尚有幾十萬大軍,哪裡談得上“兵潰”!沒有兵潰,更談不上自刎!
3.病死蜀中。張岱《石匱書後集》卷六十三《盜賊列傳》載:“李自成敗,益發兵攻漢中,陷之。獻忠逡巡自守,不敢出。未幾,獻忠以病死於蜀中。”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七也有相同的記載。不過這種說法在康熙年間就有人質疑。因為張岱等人寫這些書的時候已經在清朝了,為了避諱,不得不避開與清軍大戰的事實,難免有歪曲史實的記載。
4.未接戰而意外中箭死亡這種說法最有力的記載是古洛東的《聖教入川記》。當時在大西軍營中的外國傳教士回憶說,張獻忠的大將劉進忠投降了清軍,帶著清軍偷襲大西軍老營。張獻忠當時毫無戒備,以為只是一些探子。他隨即騎馬出營,未穿盔甲,帶著七八個人到營外看看情況。突然意外中箭身亡,張獻忠痛苦死亡。
不過從這兩個傳教士的經歷來看,似乎並不可能觀察到這些事情。因為這兩個人一直在農民軍中傳教,吸引士兵加入他的教會,最後被張獻忠抓了起來,判了死刑。作為囚徒的他們,是很難親眼見證的。
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事情太過於匪夷所思了。張獻忠是久經沙場,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身為大將,在自己的營帳之前去觀察敵情而被射殺,怎麼看都不大可能。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15 # 貓眼觀史
張獻忠明末農民起義將領,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據說張獻忠在死之前早有預感,在放棄成都決定抗擊清軍時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將妻妾全部殺死,連自己的幼子都殺了,以後便交代義子孫可望,說:“我英雄一世,不能讓別人殺了我家人,但是你是義子,明朝還未衰亡,畢竟是正統,如果天要亡我,你定要歸附大明,沒有人會說你不義的。”
歷史上關於張獻忠的死因大致就兩種一:被箭射中喉嚨致死張獻忠部將劉進忠投靠了清軍,為清軍帶路,公元1646年,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帶領部下進攻張獻忠,他們輕裝上陣,極為迅速,出其不意,很快就與張獻忠的農民軍正面擊殺,張獻忠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清兵,臨時指揮作戰,帶手下出去視察敵情,奈何剛出來就被劉進忠發現,劉進忠立馬告知豪格,豪格命令手下射箭,張獻忠被射中,後被就地掩埋,清兵發現後給將其斬首。
而這個射殺張獻忠的人叫雅布蘭,官級不算高,但是卻和豪格同輩,也擁有一項高超的技能,就是善於射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神射手,經常陪同豪格一起出戰。
二:被鰲拜斬殺護軍統領鰲拜連夜趕到西充,張獻忠據守不出,鰲拜一怒之下奮力擊殺,士兵見之個個以一敵十,衝破張獻忠的防守,最後被鰲拜斬殺於陣中。
然而張獻忠之所以被出賣,也正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張獻忠進入四川,一開始也想好好管理,無奈不懂治國之道,頒佈的政策都互相矛盾,一怒之下就以暴制暴,此時的四川一片白色恐怖,張獻忠屠殺川民,民不聊生。不僅如此,連自己計程車兵也難逃他的魔爪,官兵們再也看不下去這麼惡毒的行徑,內訌由此開始,眾叛親離士兵越來越多。而劉進軍是第一個叛變的,並願意為豪格帶路,在劉進忠的帶領下,一步步避開張獻忠佈置的防守,最後直擊張獻忠所在的部隊。
畢竟成王敗寇,張獻忠的種種罪行並不被大多學者看好,都抱有懷疑的態度。
-
16 # 樹人園丁
張獻忠是被清軍冷箭射死的。
1646年底,清軍南下攻入四川,與張獻忠率領的十萬農民軍,在西充縣鳳凰山相遇。剛開始,張獻忠不相信,清軍的行動會這麼快。
1647年1月2日,他親自帶領一隊偵察兵前去打探虛實。當他們來到太陽溪的水溝前觀望的時候,被埋伏在樹林裡的清兵放箭射中心臟。
張獻忠疼痛難忍,倒地打滾,流血不止。不一會兒就死了,終年40歲。
這名清兵會來事,將功勞獻給了清和碩肅親王豪格。邀功心切的豪格,將張獻忠的頭顱割下來,掛到成都的城牆上,示眾。
張獻忠的大部隊,見狀,四散而逃。
小人書中張獻忠
張獻忠屠川,不為人知的一面說起張獻忠,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惡魔,殺人如麻。整個四川都讓他給殺光了。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嗎?
當年,四川有沒有被屠戮?確有此事。
根據史料記載,1578年(萬曆六年),四川登記人口有310萬,到了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四川人口只有1萬人。
四川人口確實經歷了非自然減員。張獻忠有沒有屠川?他確實幹了,而且手段還非常殘忍。但是所有罪名全按到他一個人頭上,有失公平。
張獻忠入川后,遭到了當地明朝官兵、百姓的奮起反抗。大量地主,鄉紳、有識之士被他屠殺,主要屠戮的地點在成都附近。
當時,張獻忠名不正,言不順。在四川人眼裡,他就是一個反賊,沒有人服他,而且他的大西軍沒有後勤保障,走一路,搶一路。
四川老百姓也沒有餘糧,搶糧食就等於殺人。英勇的四川人民,被迫抵抗大西軍。
為了震懾天下,他開始瘋狂屠殺反抗他的人及其家眷。伴隨著大規模屠殺,隨之而來的就是瘟疫和饑荒。
屠城的滿清官兵
還有誰?除了張獻忠之外,還有大清國。
滿清也不是善類,對待漢人老百姓更是瘋狂。清軍入川后,傻眼了。他們本以為到了糧倉,衣食無憂。哪曾想,眼前的四川,卻是一個屍橫遍野的人間煉獄。
餓紅了眼的清軍見人便抓,逼迫他們交出口糧,否則將人直接吊燒。有人還被做成了手撕肉。
順治六年,大清刑部奏報檔案中記載:
清軍入川后,明朝殘餘官兵,換上便裝,隱匿到了老百姓當中。為了清除隱患,入川清軍採取了屠城的措施。有的地方只留女人,男的一個不剩,全部殺掉。
不僅僅是四川,南方很多地區都沒能倖免。嘉定、江陰一帶,80多萬人,一個不留。曾經富饒的地區,一個漢人也找不到。
直到1709年,康熙派年羹堯四川擔任巡撫。他的主要任務竟然還是剿匪,屠戮無辜。
張獻忠其人張獻忠,陝西定邊縣人,草根出身,大西政權的創始人。
青年時期,身在大明體制內的張獻忠,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迫害,差點被斬。經人求情,才改為100軍棍。
摸著被打開了花的屁股,張獻忠立志於推翻大明的黑暗統治。
天啟末年,陝西發生了旱災、蝗災。張獻忠見時機成熟,組織饑民起事。
他的隊伍不斷壯大。入川之前,大西軍號稱百萬。但大都是流民,戰鬥力不強。這為後來被清軍圍剿,埋下了隱患。
張獻忠江口陳銀處,發掘出來的文物
結尾張獻忠心理扭曲。到了四川,遇到反抗,便大開殺戒。雙方都殺紅了眼。但是比起清軍的屠城,張獻忠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不排除,滿清修史時,將屎盆子都扣到張獻忠一人頭上的可能性。
回覆列表
從一六四五年起,大西政權所面臨的局勢就逐漸惡化起來。四川各地的反革命勢力囂張一時,大西政權控制的地區逐漸縮小。就全國而言,李自成部義軍建立的大順政權被清軍摧毀了,南明弘光政權也跟著覆亡,民族矛盾已經上升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
一、清軍對四川的征剿
清政府為了實現其征服全國的野心,在東南和湖廣地區大舉用兵,企圖鎮壓大順軍餘部和其他漢族士民的抗清鬥爭。而對於張獻忠則一再派人進行招降,妄圖不費一兵一卒便掠定四川。
順治二年春,清陝西總督孟喬芳致書大西川北巡撫吳宇英,“令其說張獻忠投降”。同年秋,清湖廣等地總督佟養和也派人“持書與示往四川招撫張獻忠”。張獻忠對清政府的招降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會。當他發現吳宇英在廣元暗自組織反革命鄉勇,準備叛投清方時,便斷然派兵平叛,處死了這個反覆無常的官僚。
於是,清廷改而採用軍事征討和政治招降雙管齊下的方針。順治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多爾袞任命駐防西安內大臣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加派左翼固山額真巴顏、右翼固山額真墨爾根、侍衛李國翰等率兵前往陝西,“會剿四川,征討叛逆”。
同一天,又頒佈了招撫張獻忠的詔書和告四川文武各官兵民人等的諭旨。詔書說:“張獻忠前此擾亂,皆明朝之事。因遠在一隅,未聞朕撫綏招徠之旨,是以歸順稽遲。朕洞見此情,故於遣發大軍之前,特先遣官齎詔招諭。……張獻忠如審識天時,率眾來歸,自當優加擢敘,世世子孫永享富貴,所部將領頭目兵丁人等,各照次第升賞,倘遲延觀望,不早迎降,大軍既至,悔之無及。”
諭旨說:“凡文武官員兵民人等,不論原屬流賊戚或為流賊逼勒投降者,若能歸服我朝,仍準錄用。倘抗拒不服,置之重典,妻子為奴。開誠投順者加升一級,恩及子孫。有擒獻賊渠將佐者,論功優升,永同帶礪…”
由於當時在陝西漢中等地的孫守法、趙榮貴、賀珍等部仍在堅持抗清鬥爭,牽制了何洛會等統率的清軍,使他們無暇進剿大西軍。順治三年正月,清廷又命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同多羅衍禧郡王羅洛宏、多羅貝勒尼堪、固山貝子吞齊喀、滿達海等,統率官兵前往四川征討張獻忠。
清軍在陝西先後擊破孫守法、趙榮貴、賀珍等部。大順軍劉體純部在這年正月,雖曾一度由河南鄧州攻入陝西商州,終因兵力不敵敗回湖廣。豪格等人在陝西粗定之後,就著手準備入川。
二、張獻忠之死
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大西軍內部發生了劉進忠叛變事件。劉進忠原是大西軍驍騎營都督,據說其部下四川籍將卒較多。在階級鬥爭日益激化的形勢下,他的一名部將叛投了南明。劉進忠懼怕受到張獻忠的嚴厲懲罰,竟然率部倉皇出逃,先南奔重慶投靠明將曾英;不久又率部北移,同搖黃十三家中的袁韜部合營,自稱新天王。大約在順治三年十月間,他又派部將吳之茂往陝西向豪格投降,接引清軍入川。
此時,張獻忠正處於內外交困、舉棋不定的境地。八月,他下令放火焚燬成都,帶領大軍轉移,打算丟掉四川另尋出路。九月初八日,到達順慶(今南充市)。次日,攻克叛亂分子譙應瑞、馮有慶等人竊據的順慶府城。在這裡屯駐二十餘日後,又引兵移往西充縣境。
十一月,清軍準備就緒,迅速入川。二十六日在南部縣境從大西軍俘虜口中,得悉張獻忠的大營駐紮在西充縣鳳凰山下。豪格密令昂邦章京鰲拜、固山額真準塔等率領精銳充為先鋒,自己則帶著滿、蒙軍隊隨後進發。清軍“銜枚疾驅,晝夜行三百里,於二十七日抵達西充鳳凰山。
張獻忠當時擁眾數十萬,不但對於清軍的行動一無所知。而且直到清軍迫近,偵探一再報告清軍已經到來時,張獻忠還是不相信。等到清軍已經近在眼前,張獻忠才帶著少數隨從出營觀察,仍然沒有作任何戰鬥的準備。雙方隔著一條名叫太陽溪的水溝相遇。張獻忠被清兵箭中左胸,當即墜馬而死。
關於張獻忠犧牲的情況,當時正在大西軍“皇營”(當作“御營”)中的外國傳教士有如下一段敘述:
時在西曆一千六百四十七年正月初三日,二位司鐸到皇營欲見獻忠……突有偵探隊某兵飛奔入營向長官報告,謂在營前高山上見有滿洲兵四五人各騎駿馬,由山谷中迎面而來。
獻忠聞報,即時震怒,欲將報信之兵正法。幸被人討保,未能加罪。獻忠未能深信滿兵競敢至此。殊知滿兵大隊已匿營前大山反面矣。獻忠聞警不疑,以為謠傳。於是提訊昨日某逃官之夫人,歷半小時。又有探兵入營告急,謂滿兵馬隊五人已到營外對面高山矣。獻忠聞警,不問詳細,是否果系滿兵馬隊,隨即騎馬出營。
未穿盔甲,亦未攜長槍,除短矛外別無他物,同小卒七八名,並太監一人,奔出營外探聽滿兵虛實。
至一小崗上,正探看之際,突然一箭飛來,正中獻忠肩下,由左旁射入,直透其心,頓時倒地,鮮血長流。獻忠在血上亂滾,痛極而亡。太監見獻忠已亡,先奔回大管,高聲叫道:大王已被射死!聲震各營,一時大亂。各營軍不擊自散,各奔一方,各逃性命。
清軍乘勢衝殺,大西軍由於變生意外,亳無戰鬥準備,被打得大敗,犧牲戰士數萬名,損失騾馬一萬二千餘匹。其餘戰士在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艾能奇等大將的率領下急速南撤,經重慶、遵義轉入貴州,後來在雲南建立了著名的四將軍政權。在聯合南明永曆朝廷共同抗清的鬥爭中,大西軍餘部仍然發揮了主導作用。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