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吃瓜客
-
2 # 江湖小曉生
蕭何是劉邦的王佐之才,幫助劉邦管理內務後勤,被劉邦評價為開國第一功臣,功勞比韓信還要大。
荀彧是曹操的王佐之才,幫助曹操奪取北方半壁江山,不僅要管理後勤,還要幫曹操出謀劃策,平定四方。
兩個人相比較而言,荀彧懂的東西要更加全面。如果兩個人的智商相等的話,顯然荀彧要稍遜一籌,因為他懂得多,涉獵面更廣,自然就沒有那麼深入了。
01蕭何主管後勤、法令,有點類似前期的諸葛亮。蕭何過去是沛縣主吏掾,好歹也是大秦帝國的公務員,地位比劉邦要高得多。在劉邦起義以後,蕭何看出了天下大勢,索性也就跟著反了。
按照道理,蕭何這樣的公務員,名聲又那麼好,必然是要成為領袖人物的。可是蕭何卻把劉邦推到了領袖的位置上。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
一來他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做領袖,只適合輔佐別人成就大業。二來當時帶頭造反罪名實在是太大了,蕭何的小心臟還承受不起。
成為劉邦的幫手以後,蕭何幫助劉邦管理後勤工作。劉邦只管在前線打仗,後勤的糧食供給、運輸,完全不要劉邦操心。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蕭何這樣的人,幫劉邦處理糧草的話,可能劉邦還真的沒法子打勝仗。
劉邦到了關中以後,其他人都去搶財寶、女人去了,唯獨蕭何跑去秦王宮的檔案庫,把秦國的檔案典籍全都蒐集了起來,這為後來漢朝建立各種制度打下了基礎。而且蕭何拿到了重要的蜀地詳圖以及對蜀地的介紹,他藏匿了這份介紹,使得項羽和其他人都覺得蜀地是不毛之地,這才把這地方送給了劉邦。劉邦的後勤供應、法令制定,全都要依賴蕭何。所以蕭何就跟劉邦的大管家很類似,劉邦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有多少家產,可是蕭何的腦子裡卻一清二楚。三國的諸葛亮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跟蕭何就比較類似了。主要管理後勤工作,入了蜀地以後,又幫助劉備制定蜀令,方便管理蜀地軍民。
02荀彧不僅要管後勤,還要幫曹操出謀劃策。荀彧對曹操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說,曹操的其他謀士他都可以不要,大不了得不到天下,但是曹操如果沒有荀彧,可能連個小小的州牧都做不成。
曹操每次出征,幾乎都是荀彧幫他坐鎮大本營。這一份工作的分量我們應該瞭解,他要是反叛曹操,那曹操徹底沒戲了,老家都被人給弄掉了曹操還能飛上天不成?
豫州刺史郭貢帥眾數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貢求見彧,彧將往。惇等曰“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與程昱計,使說範、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三國志》
荀彧坐鎮中央,還需要幫曹操運送糧草、兵馬,以此保證曹操在前線不用為這些硬體條件所煩惱。諸葛亮當年六出祁山,就是因為常常斷糧,所以不得不撤軍。
曹操多次出征,如果沒有荀彧在後方主政,那曹操真的是有家無回了。荀彧守城的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第一次,曹操帶兵攻打徐州的時候,呂布偷襲了曹操的大後方兗州。當時鎮守兗州的就是荀彧,由於荀彧鎮定自若,成功迷惑住了郭貢的人馬,這才等來了曹操。第二次,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帶兵在前線,朝中大量官員表示袁紹必勝。也是荀彧坐鎮中央,不僅穩住了大局,而且為曹操下定了決戰的決心。第三次,曹操南征荊州,遭到了周瑜、劉備的聯合攻擊,最終大敗而歸。同樣還是荀彧,幫助曹操穩住朝中人心,給了曹操收拾舊山河的信念。可以說荀彧不僅是曹操的蕭何,而且還是曹操的張良。出謀劃策方面,他能夠指點曹操果斷出擊,坐鎮後方上,他又能多次保證曹操後院安寧。
03荀彧還是比不上蕭何。從最後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看得出荀彧和蕭何之間的差距。荀彧50歲的時候,就被曹操給逼死了,而蕭何64歲的時候才善終。
有人說,蕭何不就是會倒騰點糧食嗎?他怎麼可能比得上多謀善斷的荀彧呢?其實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個誤區,倒騰糧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恰恰相反。
在古代,糧食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你有10萬人馬,卻沒有足夠的糧食,不用兩天不戰自敗。同樣1萬人馬,人家糧食充沛,戰鬥力就是比你這10萬人馬要強。
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三國志》
一來人家吃得飽,打仗有力氣,二來人家心裡有底,打起仗來有精神,相對來說會減少忐忑不安的心態。
諸葛亮每次出征,都要算好了來去路上的糧草消耗,剩餘部分才是他能在前線呆的時間。曹操在官渡之戰時,沒了軍糧,甚至用殺管糧食的人來提升士兵們計程車氣。
可是糧食從哪兒來?需要從普通老百姓的嘴巴里一點點摳出來,這是非常殘忍且現實的事情,如果做不周全,必然會引起民變。
由此可見,蕭何的這份工作,做的是非常到位的,諸葛亮在這方面也十分有專長。而荀彧在糧食供應這方面雖然也不錯,卻比不上前兩位。
總結:天下大才少通才。我一直認為,天下的通才,其實並不值得誇讚和鼓勵。為什麼呢?因為絕大多數人,只能透過努力變成專才,通才是極少數天才才能達到的境界。
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肆鼓吹這些通才呢?其實每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做到十分出色,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正如蕭何,在後勤方面已經做到了極致,即使他不會像張良那樣出謀劃策,他照樣是建立大漢朝的第一功臣。
相對來說,荀彧真的是什麼都懂,既能夠管後勤,又能夠管法令,而且還能給曹操在軍事上出謀劃策,這固然是好的,但是每一樣都做到位的話,必然在每一樣上都沒有專才出色。
參考資料:
《史記》
《三國志》
-
3 # 中外趣聞雜談
荀彧更像是一個殉道者。
他為了自己的夢想,背袁投曹,背強投弱。他為曹操推薦了許多人才。曹操出征,他坐鎮後方。曹荀在曹操稱魏王以前的關係說是君臣,倒不如說是朋友。但是他最終看錯了曹操,他眼中匡扶漢室的人,變成了魏王,最後為理想殉道。
荀彧有大才,能識才,可終究看不清奸雄,可世間又有誰能看透奸雄呢?
-
4 # 戰利88
荀彧:我比不上開國功臣,人家這才是建漢立漢,井井有條。
蕭何:你謙虛了,幫助大漢丞相“匡扶漢室”,為不僅智謀超群,更是有治國之才啊!
也可以說能類比,也可以說不能,就看個人如何理解了。
-
5 # 親一
蕭何其人,漢初三傑之一,被劉邦評為第一功臣,因為蕭何不僅保障了楚漢相爭五年的大軍糧草供應,還重新制定法律保證了秦、蜀兩地的民治,最後還有蕭何月下追韓信。
荀彧被其老闆的評價也很高,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在戰略”迎獻帝以令諸侯“,還有呂布偷襲兗州,也是荀彧和程昱一起死守了三縣,讓曹操回軍之後還有個棲身之所,荀彧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是推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尤其是戲志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才被曹操有那麼高的評價的。
這樣可以看出二人的長處都不一樣,而且曹操也沒有建立大一統的王朝,二人成就上就會差點,如果真要類比應該類比李善長,其同樣也被朱元璋評為第一功臣,也同樣是後勤保障出眾。
-
6 # 安知魚不知樂
曹操是把荀彧當自己的張良的。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叔侄二人來投操:乃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單,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舊事袁紹,今棄紹投操;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
-
7 # 望月dai曉
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荀彧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荀彧的父親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緄忌憚宦官,於是讓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因為荀彧年少時有才名,才得以免於別人的譏議。 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時年五十歲。諡號敬侯。其子荀惲嗣,後官至虎賁中郎將。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鹹熙二年(265年),追贈荀彧為太尉。
荀彧
蕭何
蕭何(?-前193年),漢族,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號"文終侯"。
劉邦攻進咸陽時,所有將領都被咸陽的繁花似錦迷了眼睛。唯獨蕭何,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
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劉邦率先攻入咸陽後不久,項羽也率軍入關,並在同年二月自封為西楚霸王, 並背棄原來的約定,改立劉邦為漢王,劉邦憋了一肚子氣,有心與項羽決一死戰,怎奈勢單力薄,實難取勝。只好採納蕭何、張良等人的建議,隱忍入蜀,休兵養士,廣招人才,待機再與項羽爭個高低。
漢軍將士不願在蜀中久駐,思念家鄉,開小差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天,韓信見久在漢營仍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尚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連個招呼也來不及向劉邦打。蕭何不辭辛苦,一路問,一路追,直到天黑了,還沒追著韓信。正想下馬休息一下,忽然遠遠望見有個人牽著馬在河邊徘徊。蕭何頓時抖擻精神,快馬加鞭,說了一大堆勸韓信回去的話。這時候,滕公夏侯嬰也策馬趕到;兩個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韓信回去不可。他們說:"要是大王再不聽我們的勸告,那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好不好?"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鄭。
回到南鄭時候,蕭何力勸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劉邦就讓蕭何去召韓信來,馬上就拜他為大將軍。蕭何直率地說:"大王平時太不注重禮儀了。拜大將軍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鬧著玩兒似的叫他來就來。大王真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將臺,選個好日子,大王還得沐浴更衣,親自戒齋,然後隆重地舉行拜將儀式。這樣,才能讓全體將士都能聽從大將軍的指揮,就像聽從大王的指揮一樣。"劉邦說:"好吧,我都聽你的,請你去辦吧。 ""蕭何月下追韓信"就由此而來!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 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 很顯然,在楚漢戰爭中,韓信軍事才能的充分發揮和運用,乃至漢王劉邦能夠最終奪取天下,從一定程度上說,同蕭何的慧眼識才,傾力薦賢是密不可分的。
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一切公務悉照舊章,照例而行,清靜治民,樂在其中。長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參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不理政務,便召見曹參問其緣故。曹參反問惠帝道:"陛下自思聖叨英武,能及先帝嗎? "惠帝被問得漲紅了臉,答道:"朕年未成冠,且無閱歷,如何及得先帝! "曹參又問:"陛下視臣及得蕭丞相嗎? ""朕看來似乎也不能及。 "惠帝答道。"陛下說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討,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蕭丞相明訂法令,中具規模,行之已久,萬民稱頌。今陛下用臣為相,只要能夠奉公守法,遵照舊章,能繼舊業,已屬幸事。若自作聰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亂,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無可得矣! "惠帝恍然大悟。這就是成語"蕭規曹隨"的來歷。
早期追隨劉邦的蕭何就不予餘力的支援和擁護劉邦,楚漢戰爭期間,劉項在滎陽一線相持二十八個月。這段時間,劉邦將整個關中都交給蕭何管理(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這一舉措賦予蕭何極大的權力,當然,蕭何也幹得極有成效。漢朝建立後劉邦把蕭何推舉到丞相的職位,也可以說明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蕭何
個人認為蕭何和荀彧所處時代不同,功績也不能一概而論,蕭何助劉邦一統天下,建立漢家400年江山,自是功不可沒;荀彧自曹操起兵之初,一路幫助曹操度過各種險境,建立三分天下最強之魏國,也是勞苦功高,設想如果兩人時代互換,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情況,有興趣的友友們互相討論啊
回覆列表
首先,就成就而言肯定是蕭何大,畢竟劉邦團隊完成了天下統一,曹魏集團只是統一了北方,臣以君貴。
其次,兩個人的指責不盡相同,蕭何幾乎只是管理內務、制定科律、籌措糧草等等。其他像還軍霸上、鴻門宴、燒絕閣道、暗度陳倉、為義帝發喪、垓下決戰等等,這些對外的事務或者重大決策蕭何基本上是不參與的。
荀彧有所不同,他除了代行丞相事以外,諸如深根固本、迎奉天子、硬剛袁紹等等,都是他出謀劃策的。所以說,荀彧除了是蕭何以外,他還是張良、陳平。當然,還是得強調不論成就,只說作用。
至於其他意識形態等方面我覺得沒法比較,畢竟時代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