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王剪屬於野戰軍,李牧屬於邊防軍。大兵單純從軍事角度上看,大兵團野外作戰,肯定是王剪更勝一籌,因為王剪常年在外打滅國戰,兵力動不動就幾十萬,這一切的兵力部署,後勤保障等等這些王剪肯定會比王剪厲害。而李牧常年在趙國防匈奴,他的智慧也非一般人能比,但其作戰規模不會超過10萬,而且其方式是騎兵部隊。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看這樣比肯定是王剪更厲害,因為王剪的秦軍也有厲害的騎兵,但還有一種更厲害的武器—秦制弩箭,這玩意就是騎兵最大的剋星,如果騎兵就是坦克,那弩箭就是反坦克炮,那一打,騎兵肯定傷亡慘重。但是這樣是否就說明王剪就比李牧厲害呢?不是。他們都是戰果名將,只是在的工作崗位不一樣,如果李牧指揮野戰軍攻城拔寨可能也會很厲害,而王剪去守邊疆也不一定比李牧差,要知道當時的匈奴騎兵戰鬥力可是超過當時戰國的一支野戰軍的(相同數量的騎兵打步兵,肯定是騎兵贏)。所以比較不能單純從一個角度看。蒙恬30萬部隊為了防止匈奴南下,始皇帝可是連滅國戰都不敢動啊。

  • 2 # 鳳求凰143769657

    我覺得李牧更強些,趙國已是老弱殘兵王剪尚不能取勝,秦國雖強大可以做後盾,但秦國沒有一位將軍是李牧對手的,王翦也不例外,所以用離間計,試問要是王翦能打贏李牧何不一來個高低呢,以減少士兵傷亡根本是藉口。怕輸才是真的。況且王翦也沒有自己說過能打敗李牧。所以李牧更強些

  • 3 # 海江145995797

    其實趙括的才能也不弱:綜合分析一下,趙括出戰時有多少糧食?經過三年的攻守雙方各有多少人往前線運送糧食?後方還有多少人種地?無糧將軍只有撤退或者決戰,趙括選擇了決戰!結局白起六十萬大軍死傷多少?據說死了一半,能殺死白起一半士兵的將軍是慫人嗎?當時白起是六十萬對決趙括四十萬,如果白起三十萬對決趙括四十萬,結局真不好說!

  • 4 # 賽門之略

    戰國末期,將才輩出,眾人都熟知的戰國末期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下面就王翦和李牧做個大概簡介

    王翦,秦國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是名將裡少有的全才,智而不暴,勇而有謀,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趙、燕;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大破項燕,南征百越,與其子王奔一起除了南韓之外五國均被父子所滅,成為秦始皇滅六國最大的功臣。

    王翦軍事天賦極高,擁有長遠的戰略眼見,一生打仗穩紮穩打,很謹慎,很少出奇謀,擅長利用場內外因素和自身的綜合實力,統帥大兵團能力很強,能利用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屬於實戰派,用兵穩健。

    李牧,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民主的愛戴,具有崇高的威望,抗擊匈奴,抵禦秦國,一系列在戰爭中,未嘗失敗;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中,展示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大破匈奴為經典戰例,在肥之戰兩翼包抄秦軍,打了一個完美的圍殲戰,憑一己之力,免除趙國來自匈奴、秦國的威脅。

    李牧,常年駐守在趙國邊境,雁門關守將,厚待將士,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戰功卓著,在抗擊匈奴時,就表現出了傑出了軍事指揮才能,一戰斬首匈奴十萬,讓匈奴十幾年都不敢靠近趙國邊境,是中國歷史上斬殺匈奴最多的將領。李牧擅長運動戰和圍殲戰和個各擊破戰術,肥之戰就是典型,屬於進攻型比較強的將領。

    王翦和李牧都是戰國末期名將,他們唯一的一次交手就是趙國滅國前的一戰。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圍攻趙國,但是拿李牧帶著趙國長平之戰後剩下的殘兵弱將一點辦法都有,這點可以說明李牧用兵高明之處了,但王翦是個善謀之人,不會以最大的傷亡強行硬攻,兩敗俱傷的結果不是王翦的風格,而是使用了離間計,李牧含恨而終,可惜了一代奇才戰將,也可惜的是沒看到他倆—針尖對麥芒的較量。王翦的高明之處是認清了當前的情勢,包括在軍事和政治上,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王翦用兵取勝之道大多數是基於強大的秦國龐大的國家綜合實力;縱觀李牧戎馬一生,無一敗績,領著長平之戰殘兵曾三次擊敗過強大的秦軍,單從軍事戰術能力看,李牧是要高一些;但從大兵團統帥能力看,王翦確實要高一籌,可知道在冷兵器時代管理組織大兵團作戰是件很困難的事,王翦屢屢統帥大軍出戰,而且屢戰屢勝,可以看出王翦統軍指揮能力非同一般。

    孫子說過,為將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攻,下政攻城;從軍事上看,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勝利戰果的,王翦軍事能力要高於李牧。

    僅僅個人見解!

  • 5 # 手機使用者慕

    個人覺得難分上下,不分伯仲。 趙國已是僅剩最後的十餘萬戰士,王翦尚不能取勝,戰爭進入僵持,秦國雖強大可以做後盾,但秦國沒有一位將軍是可以輕易擊敗李牧的,王翦也不例外,所以用離間計,試問要是王翦能打贏李牧何不一來個高低呢,以減少士兵傷亡根本是藉口。怕輸才是真的。但李牧也未能擊敗王翦,才會最終被算計,所以李牧和王翦單論軍事應不分上下。

  • 6 # 史學達人

    王翦和李牧均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另外兩個是白起和廉頗。

    但,要說王翦和李牧的功勞,還真不是太好比較。

    王翦的最大功勞就是為秦始皇統了一中國,當然,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王翦的兒子王賁也有參與。

    王翦滅掉的國家有四個,其中強大的趙國和楚國,就是他單獨給滅掉的。

    滅趙國的時候,王翦的對手正好是李牧,李牧這個人,是個名將,王翦是知道的。若是李牧在趙國,王翦知道這個仗不好打,即使打也是持久戰,沒有幾年的時間,是很難分出勝負的。

    李牧在,王翦是不會擅自攻打趙國的。

    當然,攻打任何一個國家,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王翦也是不會動兵的。所以,為了儘快拿下趙國,王翦使了一個離間計,他想用趙王,把李牧給除去。

    王翦知道郭開是趙王很信任的一個人,所以,他就用金錢賄賂了郭開,就這樣郭開開始在趙王面前詆譭說李牧的壞話了。

    時日已久,昏庸的趙王竟然相信了郭開,秘密的把李牧給處死了。

    郭開都給趙王說了什麼呢,以至於他丟了性命?

    他說李牧要謀反,會聯合秦國一起把邯鄲城給圍了,然後滅掉趙國。這麼智障的一番話,趙王竟然相信了。所以,李牧就被當做叛徒給處死了。

    李牧一死,王翦帶著大軍過來,就把趙國給滅了。

    楚國比趙國更強大,當時楚國的名將是項羽的爺爺項燕。

    嬴政問王翦滅楚國要多少人才能行?王翦的回答是六十萬大軍,少了他不去。

    這時候有個叫李信(飛將軍李廣的先祖)的,聽說王翦滅個楚國要六十萬大軍,太小題大做了。

    李信告訴嬴政,只要給自己二十萬大軍,他就能把楚國給滅掉。結果,當李信帶著二十萬大軍去攻打楚國的時候,秦軍中了項燕的埋伏,差點全軍覆沒。

    嬴政後悔了,又去找王翦,要給他六十萬大軍去滅楚國。

    知道為什麼嬴政不捨得給王翦六十萬大軍嗎?

    因為秦國的總兵力就是六十萬,這六十萬軍隊一旦給了王翦,誰來護衛國家,若是這時候有外敵來入侵秦國,嬴政怎麼辦?

    還有王翦可是手握六十萬重兵呀,萬一王翦造反,想當王嬴政又能怎麼辦?

    這都是嬴政要考慮的。

    王翦也知道嬴政的顧慮,為了打消嬴政的顧慮,他出徵打楚國之前,讓嬴政給自己的子孫安排了高官,然後也要了封地。

    只有這樣貪婪財物,嬴政才會打消對王翦的防範,畢竟王翦也是有所求的。

    就這樣王翦帶著六十萬大軍,來到了楚國邊境,這時候項燕也來迎戰了,王翦知道此刻楚軍士氣正銳,所以,選擇不和他們正面衝突。

    為了讓瓦解楚軍計程車氣,王翦讓大軍安營紮寨,每天好吃好喝的玩樂,就是不打仗。這樣的日子,差不多持續了一年之久。

    楚軍計程車氣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這時候王翦突然向楚軍發動了進攻,項燕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抵抗,差不多就被王翦給打散了。最終,項燕兵敗自殺,楚國被滅。

    下面我們在說說李牧,李牧在趙國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邊抵抗匈奴人的。

    但是,李牧和匈奴打仗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主動出擊,只是防守,但是,若是匈奴來強攻,他們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李牧對將士很好,將士們防禦起匈奴來也很賣力。

    但是,只是一味地防備匈奴,這並不是趙王想要的結果。

    趙王想讓李牧主動出擊攻去打匈奴,李牧不幹,趙王就把他的官職給罷免了。

    新上任的官員,一到崗,就主動去打匈奴了,可是打也是打不過人家,防守也防守不住,弄的百姓怨聲一片。

    最後,趙王不得不讓李牧重新回到崗位上,李牧還是堅持只防守,不出擊的策略。趙王也沒辦法,畢竟只有他能鎮得住匈奴。

    到了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趙國實在無人可用了,才把李牧給調了過去,迎戰秦國。

    李牧和秦國打了幾張,基本上都勝利了。但是,就是在和王翦對陣的時候,被小人郭開給暗算了,然後李牧以謀反的罪名被殺害了。

    若是李牧沒有被殺,趙國就不會那麼早滅亡,秦始皇也不會那麼早統一天下。

    至於是王翦厲害,還是李牧厲害,各位自己判斷吧。

  • 7 # 君山話史

    毫無疑問,李牧比王翦要厲害。

    第一,王翦很可能是李牧的手下敗將

    我在細細研讀史料後,認為王翦很可能是李牧的手下敗將。為什麼呢?且聽我分析:

    從公元前236年到229年,七年時間裡,秦國四度攻趙。我們來看看這四場重要的戰爭,秦國的指揮官是誰。

    第一戰:公元前236年,秦國派出三名大將,分別是王翦、桓齮與楊端和。這三人,是戰國末期秦國最重要的三員大將,此役秦軍奪取趙國九城。

    第二戰:公元前234年,秦將桓齮攻趙,奪取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以下十萬人。這一戰,是秦國自長平之戰後,與趙國戰爭取得的最大勝利。趙國在危亡之際,起用被閒置的名將李牧,李牧力挽狂瀾,在宜安、肥城之戰中大敗秦軍,桓齮出逃。

    第三戰:公元前232年,秦軍兵分兩路,一路攻鄴,一路攻太原。李牧再度力挽狂瀾,挫敗秦軍的進攻。

    第四戰: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楊端和各率一軍攻趙,王翦攻井陘、楊端和攻邯鄲。趙國還是以李牧禦敵,然而,秦人使用反間計,致使李牧被諂殺。

    簡單說了以上史實後,我來分析一下。

    很多人認為王翦與李牧在戰場上沒有相遇過,在公元前229年之戰,由於李牧因諂而死,兩人未能在戰場上面對面交鋒。然而,我在翻讀史料上,認為王翦可能是李牧的手下敗將。為什麼呢?

    在我羅列的四場戰役中,有三場戰役都有秦軍將領的姓名,只有第三戰沒有。第三戰,秦軍兵分兩路攻趙,兩路大軍都被李牧打敗了。那麼這兩路大軍是誰指揮的呢?我認為有且只有一種答案,就是王翦與楊端和。秦國的史料有一個不好的傳統,對自己失敗的戰役,總是避而不談,畢竟王翦與楊端和都是秦國的功臣,打了敗仗,就不記下來了。

    如果我的推理合理的話,那麼王翦就是李牧的手下敗將,誰更厲害,就不必說了。

    第二,王翦的軍事能力,未必勝過桓齮

    說到桓齮這位秦國將領,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實際上他是秦國後期最重要的軍事將領,而且地位可能還在王翦之上。

    為什麼呢?

    在我上面羅列的四場攻趙之戰中,除了第三戰史書沒有寫秦軍將領之外,其餘三場戰爭,指揮將領分別是:1、王翦、桓齮與楊端和;2、桓齮;4、王翦、楊端和。

    大家看,史書所記載的王翦參加的兩次伐趙之戰,都不是全權指揮。只有桓齮曾經以統帥的身份,全權指揮對趙的戰爭,而且取得殲敵十萬的偉大勝利。我們翻閱秦、趙交戰史,此役的戰果僅次於長平之戰。可見桓齮是非常有天分的軍事奇才,而且他在秦軍中的地位,可能是在王翦之上。

    然而,桓齮這個軍事奇才,遇到李牧就倒了大黴,在宜安之戰中大敗,他自己沒臉回秦國,逃走掉了。

    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明桓齮這個人是非常厲害的。他逃走後,改名換姓叫樊於期,這兩個名字讀音是很近的。說到樊於期這個名字,很多人就有印象了。荊軻刺秦,為了接近秦王,就是向樊於期借了人頭。秦王為什麼會那麼重視樊於期?因為他就桓齮,曾經殲滅十萬趙軍的軍事奇才。

    所以從秦國三大將領來看,桓齮能壓過王翦、楊端和,成為伐趙秦軍的統帥,其能力一定不亞於王翦,但仍然被李牧打得大敗。因此我說,李牧的能力,要超過任何一位秦軍將領,包括王翦。

  • 8 # 碧水青山0

    單就軍事,李牧肯定勝王翦!李牧、王翦與白起、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秦強趙弱,李牧的每一戰,都處於被動狀態。每一次勝利都要自己製造戰機,都要自己用犀利的目光、縝密的思維尋找機會。而在這一過程中,李牧都要承受別人的非議。王翦則每一次都處於絕對優勢。

    一、製造機會。

    李牧,對戰匈奴入侵,壘營固守好幾年,讓對手放鬆警惕。以致自己人都等得不耐煩,認為他膽小怯戰。當他覺得機會來了,匈奴少數人馬入侵,還假裝失敗,故意丟棄大批牛羊。以致單于都眼紅,認為李牧老實好欺。李牧見敵主力入侵,就左右兩翼包抄,大敗匈奴,讓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

    二、識破詭計

    前234年,秦將桓齮攻趙,勢如破竹,桓齮又乘勝進擊,東出上黨,深入趙國後方,直逼邯鄲。

    李牧從雁門調回,指揮趙軍反擊。李牧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高昂,而築壘固守。

    桓齮率主力進攻肥下,目的是誘使李牧救援,等出了營壘後,再用自己強勢兵力將趙軍殲滅。李牧深知失去屏障的趙軍與秦軍硬碰硬對戰,會是什麼結果,所以依然不為所動。桓齮無奈,只有假戲真唱去攻肥下,十幾萬大軍出門在外,乾耗著,自己不搶奪一部分,只等後勤補給,糧草都難以為繼。

    秦營留守兵力大大減少,也對李牧龜縮不出習以為常,疏於防備。李牧乘機襲擊秦軍大營,留守秦軍及輜重全部繳獲。李牧判斷,桓齮失去糧草,必將回救。當正面趙軍與回來秦軍激戰時,李牧安排的兩翼伏兵俯衝而下了,大破秦軍。

    三、憑藉地形

    前232年,秦軍兩路攻趙,李牧以邯鄲之南有漳水、長城為依託,秦軍難以一時突破的有利地理,部署手下司馬尚據守長城,自己則率主力以逸待勞反擊,打敗秦軍北路。李牧立即揮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軍南路知北路軍失敗,而趙軍兵馬眾多 ,不敢戀戰退走。

    前229年,由於天災加戰爭,趙國國力日益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王翦率領兵幾十萬進圍趙都邯鄲。趙國李牧、司馬尚率軍抗秦。

    王翦不能取勝,稟告秦王,用反間故計,用重金收買了那個誣陷過廉頗的郭開,說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叛國。

    李牧被殺、司馬尚被廢棄。三個月後,自毀長城的趙王遷成為王翦的俘虜。

  • 9 # 漢史趣聞

    李牧和王翦都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他們兩個人的水平也都差不多。李牧和王翦又有所不同,王翦打仗很靈活,這可能是他和李牧最大的區別。

    但是李牧也有他的長處,下面為我們分別說一下李牧的作戰特點。

    李牧這個將軍作戰有如下特點:

    1、大家都知道,打仗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之間的戰爭,而是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之間的戰爭。

    所以,爭取士兵的支援,才是一個將軍致勝的法寶。

    不得不說,這一點李牧做得比任何一個將軍都要好。

    一般趙王給李牧的獎賞,他全部都拿出來犒勞自己的部下了,讓他們大碗喝酒,讓他們吃大塊牛肉。正是因為李牧對自己的部下比較好。所以,他們才格外的替李牧在戰場上賣命的。

    這也是李牧在戰場上無往而不勝的原因。

    2、李牧在趙國的主要的功勞,就是為趙國駐守邊疆,防禦北方強大的匈奴。

    大家都知道秦漢戰國時期,匈奴一直都是中原民族的天敵,雙方一直處於征戰之中。自從李牧鎮守趙國邊疆之後,匈奴就很少來侵犯趙國了。

    因為李牧帶領的軍隊很厲害,儘管他們不會主動去找匈奴來打,但是,只要匈奴來到他管轄的地盤,李牧準能讓匈奴有來無回。

    正是因為李牧帶領的軍隊,如此的驍勇善戰,所以,匈奴才不敢來招惹他的。

    李牧打匈奴的時候,最擅長的就是防守。

    大家不要以為防守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時候防守就是進攻,尤其是對匈奴作戰。因為匈奴人居無定所,追水草而居。

    若是漢人想要找他們來打,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有強大國力的支援。在戰國時期,那個特殊的情況下,根本不適合這樣作戰。

    因為趙國的四面全都是他的敵對國家,他們要用更多計程車兵,來防守自己的鄰國。因此,李牧對匈奴的防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件事。

    你還別說對於李牧的防守戰術,趙王還產生過懷疑,他說這個李牧真是一個窩囊廢,對於匈奴,他只是一味的防守,太有損我大趙國的威望了。

    所以,他就把李牧給撤掉,讓他回家反思去了。李牧有苦說不出,畢竟他和趙王談打匈奴,趙王是不大可能聽的懂的。

    新上任接替李牧的官員,開始迎合趙王,主動去打匈奴,結果是慘敗而歸。這一次他們長了一個教訓,也學李牧在家門口等著匈奴來犯。

    結果,他們是守也守不住。這個時候趙王才知道李牧的厲害。

    所以,趙王只好把李牧再次給請來作戰了。

    李牧告訴趙王,我來是可以,但是,我還是用原來的戰術,總之,不會讓匈奴來犯我邊界得到好處的。

    趙王只好允諾李牧了。

    李牧還擅長打攻堅戰,他是一個防守攻擊都十分出色的將領。

    到了戰國末年,尤其是秦趙之間打了長平之戰後,李牧就被趙王調走對付秦國去了。這一時期,李牧還是打了很多勝仗的。

    當時李牧的對手就是秦國的名將王翦。

    李牧對抗王翦,作為攻擊方的王翦,要想戰勝李牧,當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因為李牧的統兵能力其他人只能望其項背。

    所以,對於王翦來說,要想擊敗李牧,似乎武力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時候王翦就想到了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秦國之所以能夠打贏,正是利用的離間計,把廉頗給換走了,然後白起才打贏了這一戰。

    同樣,這次王翦面對的也是趙國的名將李牧。

    所以,王翦也想使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付李牧。

    結果趙王再次上當,王翦的離間計,直接奏效了,李牧竟然在大軍之中,被秘密的被趙王派去的人給殺害了。你說當時的趙王有多昏庸。

    李牧一死,趙國不亡,還有天理嗎?

    王翦是秦國的名將,嬴政統一六國,就是王翦擔任的主將。所以,王翦的功勞,在秦國不比任何人低,包括白起在內。

    王翦作戰有如下特點:

    1、能用武力解決的,自己就用武力解決。畢竟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奏效的。一般古代的將軍,打仗就是使用的這一條。

    2、王翦用兵還很靈活,一旦他覺得用武力戰勝對方有困難的時候,他就選擇走第二條路,這條路有可能是離間敵人,也有可能是麻痺敵人......。

    總之,根據不同的敵人,做不同的抉擇。

    你看王翦在幫助嬴政滅六國的時候,他面對趙國名將李牧,用的就是離間計。李牧被趙王殺了之後,他輕而易舉的就把趙國給滅了。

    王翦攻打楚國的時候,他是帶了六十萬大軍去的。而且到了楚國的邊境,他也不提打仗的事情,整天士兵在楚軍眼皮底下吃喝玩樂。

    這就是王翦在用計策麻痺楚軍,結果,楚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王翦麻痺之後,吃了敗仗滅了國的。

    王翦在滅齊國的時候,他先是選擇和齊國談判,談判不成在攻打。結果,令王翦沒有想到的是,昏庸的齊王建竟然真的投降了他。

    所以,齊國也是他滅的最容易的一個國家。

    你看王翦就是這樣的一個全能型的將領。王翦比李牧幸運的就是,他遇到了一個好君王,無論他採用什麼樣的作戰方式,秦王都不會懷疑他。

    這也是王翦能夠有所作為的主要原因。

    那麼王翦和李牧究竟誰最厲害呢?

    其實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這個世道就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很顯然李牧被趙王殺害,就是敗在了王翦的手裡。

    因為這是王翦用的離間計,把李牧給殺害的。

    若是李牧不費一兵一卒,也能把王翦給殺了,那就證明他比王翦厲害。很顯然事實上是李牧被王翦給殺掉了。

    雖然是假借趙王的手除去的李牧。但是,戰爭就是這樣,無所不用其極,只要你勝利了,你就得到了所有的讚揚。

    只要你失敗了,你就永遠的成為了手下敗將。

    因此,可以說李牧和王翦比起來,他不是王翦的對手。王翦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政治才能,他都是一流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也是秦國當中,為數不多的得意善終的一個名將。

  • 10 # 千古名將英雄夢

    趙幽繆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出他的頭號王牌王翦掛帥,率秦軍關外各地主力傾巢而出,大軍直壓趙境。

    這一次,秦國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其用兵規模也遠超前兩次。秦大軍一共兵分三路:西路,由主帥王翦率二十萬秦軍主力,出上黨直逼駐紮井陘關的李牧主力;南路,由大將楊端和率軍十萬,出河內,策應進攻趙南長城;北路,由大將李信與羌瘣率軍十萬,兵出太原,橫攻趙國北部的代郡,以牽制趙國邊軍的留守騎兵不能南下馳援李牧。

    如此豪華的陣容,秦軍可謂精銳盡出了,嬴政就不信了,他手下一干猛將,再加上他的“人間大炮”王翦,難道就轟不爛一個小小的李牧?

    這下子可有好戲看了,秦國的王翦,對趙國的李牧,戰國最末的兩位戰神,終於相遇!!!

    不過這一次相遇,還真是超級不公平的,王翦這邊兒,是四十多萬挾多年橫掃六國威勢的虎狼之師,李牧這邊兒,卻是十萬不到連遭大災軍糧不繼且無外援的疲敝之旅,此消彼長之下,天下恐無一人看好李牧,秦國鯨吞之勢,幾已成定局。

    但李牧卻不這麼想,秦國氣勢洶洶,吾雖攻則不足,守則有餘矣!他命令各條戰線堅壁清野,聯營數里,秦三路軍馬竟皆不敢進,戰爭陷入了僵局。(好李牧!)

    而李牧與其副手司馬尚的帥營所在,就是天下雄關井陘,此地距離石家莊僅百公里,揹負太行,扼晉冀交通咽喉,是天下九塞的第六塞,也是當時唯一可以橫跨太行山供軍隊打仗的大道,只要有李牧在此,別說是王翦 就算是神仙,也休想跨進趙境一步。

    圖:井陘雄關

    王翦算是領教了李牧的厲害了,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動如雷震,不動如山,簡直就是各項全能嘛!還好這傢伙沒有生在秦國,否則我這個秦國第一名將的位置,恐怕就要讓給他了。

    兩軍對峙,相持不下。王翦心急如焚,派人送去書信到趙營,曰:“爾數月不敢與吾戰,實乃婦人耳!”

    李牧一笑,回書曰:“子天下名將,豈無奈何一婦人耶?”

    王翦得書,暴跳如雷,大呼:“吾不撲殺此獠,非人類也!”

    戰神們雖沒有正面生死相搏,但高下已分——李牧略強於王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最愛的國漫角色,求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