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時捷總部peter龐
-
2 # 神小攤
客觀點說這個遊戲目前不應該做出太決定性的評價,因為最終版本還沒有出來。我只是雲了幾十個原神的試玩影片,發現在開放世界探索上雖然達不到塞爾達那種程度,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不能一棒子打死。況且手機端上目前還沒有一款好玩的開放世界探索遊戲,要是品質不錯的話那不是很香的嗎?
-
3 # 傾心遊戲
關於《原神》,更多的是期待吧。出了,多一款好玩的遊戲,至於耐不耐玩還有待考證。
看過原神的影片,感覺是非常的不錯,至於抄襲,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原神》只是一款遊戲,誰都可以去體驗他。
畫質的話,我感覺手機遊戲的畫質已經到了巔峰了,在差也不會出現馬賽克了吧。
我個人玩遊戲的話,內容玩法佔主導,劇情倒是顯得不太重要了。只要你這個遊戲能吸引到我,那我就會玩。
現在等待《原神》,只是想親自去體驗一下,親自去確認一下,這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到時候該說說,該罵罵。不過現在的我,還是滿懷期待的。
-
4 # PUBG流光
《崩壞3》開發商米哈遊旗下的開放世界新作《原神》目前已經公開,我們也參與了此次測試,在此為各位帶來試玩報告。在《原神》首個宣傳影片公開時,其明麗鮮豔的色彩表現,和卡通渲染的精緻畫面收穫了許多讚譽,也受到了一些質疑。這究竟是一款怎樣的遊戲?懷揣著莫大的好奇,我進入了《原神》的世界。
遊戲開始時可以選擇性別並自定義姓名,這裡的選擇不會影響到劇情走向,我們以女性角色開始遊戲。從海邊醒來,伴隨著Sunny和海風,以及一個自稱為“派蒙”的吉祥物小傢伙,我開始探索這個世界。
首先是畫面效果,三渲二的卡通渲染風格加上高飽和度又不刺眼色彩,給我留下了頗為驚豔的第一印象。在吉祥物“派蒙”的引導下,我完成了移動、採摘、攀爬等基本操作。在前往解鎖第一個傳送點的過程中,我嘗試著偏離了任務路線自主行動,“派蒙”會提醒我不要離得太遠,玩家也可以透過快捷鍵瞬間回到新手指引路線。在短暫的新手指引過後,世界就完全開放,可以隨心所欲進行遊玩了。
不去理會任務圖示,在初步對《原神》世界進行探索的前二十分鐘裡,我嘗試了清掃怪物據點、解除寶箱封印、收集素材、捉蟲、游泳、打獵、做飯等開放世界常規操作,不得不說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有不少充滿既視感的設計。比如說耗費體力的爬牆,追逐在草叢中快速爬行的昆蟲,游泳消耗完體力會淹死等等。這些既視感加深了我對《原神》的固有印象,帶著這些固有印象,我開始繼續推進主線。
跟隨主線任務點,很快解鎖了第二名角色,從這裡開始,既視感的世界線逐漸開始發生變動。《原神》的角色設計基本繼承了《崩壞3》的衣缽,精緻且充滿了幻想要素,非常有成為新任二次元老婆的潛質。
地圖中央就是試玩版區域中的主城“蒙德城”,由於是測試版,除了商店和主線任務NPC等必需的的基本配置外,沒有太多可以進行互動的元素,即使如此,我還是找到了一些別樣的樂趣。
如果女神不是搓衣板,那這裡是爬不上來的
製作組細節處盡力烘托出了幻想世界的氛圍,城中餐館的招牌上寫出了地圖各處的特色食材,城中的圖書館還有大量真的可以閱讀的書本,記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
戰鬥中,每一名角色都有一個基本屬性,主角是風屬性,第二名角色是火屬性。除了滑鼠左鍵的揮砍和蓄力攻擊之外,還能夠釋放相應的屬性魔法和大招。角色的技能設計也與人物特點有所契合,比如帶有兔耳髮飾的
-
5 # 實錘君
怎麼看?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對原神好感度降低。目前廠商存在一些問題,但遊戲本身素質還是不錯的。
如果你是一名手遊玩家,那麼對崩壞三這款遊戲絕對不陌生。前段時間這家遊戲廠商,又製作出一款名為原神的遊戲,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度。
這款遊戲的品質雖然不錯,但有一點遭到國內玩家的詬病,那就是跟NS上的大作荒野之息非常類似,也經常被玩家調侃成中國產塞爾達。
最近鬥魚的一個知名遊戲主播鄭翔Zard看到原神再次開測,選擇直播的時候體驗一下。面對不好的彈幕內容他都過濾掉,並且儘可能的給原神說好話。要知道他沒有收一分錢推廣費,可以說是免費打廣告。
但結果出人預料,鄭翔Zard竟然被原神官方逼刪微博。這件事讓他非常憤怒,直接選擇硬剛,並且還發出了當時的聊天記錄,來證明事件的真實性。
總而言之一次免費的宣傳機會,被原神的遊戲廠商破壞了,反而讓不少觀眾路人對這家公司的感官降低。只能說是一次典型的失敗公關案例。
錘子真的覺得中國產塞爾達不是什麼貶義詞,反而在幫原神打宣傳。畢竟NS的使用者沒有手機使用者多,而且荒野之息作為超高品質的大IP,被評價成"中國產版"也沒有什麼不好不是嗎?
希望這次事件能讓米哈遊官方得到重視,調整一下自己的宣傳方案。不要繼續引起潛在玩家的不滿了。
-
6 # 遊戲界的李白
遊戲業內人事,不說情緒上的東西,單純講講吧。
首先,國內遊戲市場蛋糕就那麼大,耽誤一天就被別人多啃一口,為了賺錢,誰能不急呢。
而國內遊戲市場更是看中效率,投資方或者製作方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錢,看到回報。
單就美術這塊講:
對於一款大作來講,原畫,模型,動作,特效,UI……這一切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極高的成本,巨大的時間投入,每個環節需要幾十人上百人。
而國內幾乎沒有哪個廠商願意這麼做。
在美術這塊如何節約成本?
將曾經專案裡的資源整合,重新利用,能夠縮短大量時間。
找外包公司可以很好的節約成本。
就好比考試中最難的數學題,你本就是個中下游學生,那麼你是抄身邊學霸的答案,還是自己去“創造”呢?
美術開發中,抄襲借鑑真的是常態,見怪不怪……
模型拼接修改,在一個外包公司內幾個專案甚至是一個基礎模型修改來的,原畫摳圖描圖再修改這已經是常規操作……
原神這次究竟是抄襲還是借鑑,要看你心裡是怎麼評定這個限度。
其次,原神抄襲也好借鑑也罷,至少在遊戲行業規則內,是不違規的。
最後,我從一個遊戲熱愛者角度講,不希望看到國內遊戲總是“縫合”,“穢土轉生”,但現在這已經成為一個流水線工作,我們已經適應,甚至習慣了……
這會極大限制我們的創新能力,只能一直跟著人家的腳步走……
但現在的問題是,廠商要活下來啊!
獨立遊戲,幾個愛好者可以為愛發電。
但是一款“帶製作”就是個商品,他們需要在規則內活下來!這或許也是個無奈之舉吧!
我希望原神活,這算是業內人的同病相憐 我不希望原神活,如果他活了,以後的縫合怪會更多。
-
7 # 遊戲君ROKJUN
《原神》中國產的光不該被埋沒
《原神》是由上海米哈遊製作發行的一款開放世界冒險遊戲。一共經歷過三次測試。時間跨度為一年三個月。
第一次測試於2019年6月21日開啟 第二次測試於2020年3月19日開啟 第三次測試於2020年6月11日開啟PC版技術性開放測試於9月15日開啟,公測於2020年9月28日開啟 。
什麼是開放性世界
開放性世界(Openworld)是一種影片遊戲關卡設計,玩家可以透過一個虛擬世界中自由地漫遊。
提到開放性世界不得不提就是塞爾達(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這款遊戲是由任天堂製作發行的一款遊戲,一上線就火爆全球。
很多老玩家看到《原神》上線後,第一反應就是抄襲。就像在很久之前,你會覺得《英雄聯盟》是抄襲《DOTA》一樣,很多事情並非你想象的那樣。即使是同一種食物,不同的廚師也會烹飪出不同的味道,為什麼我們要去糾結抄襲,而不是更多的去尋找他的美味和閃光點呢。如果僅僅是抄襲,他是沒有未來的。這也是真正抄襲的宿命。
廢話不多說,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遊戲吧!
一。裝置要求
《 原神》公測PC版要求:
推薦配置: i5/8G 記憶體/獨立顯示卡 GTX 950 及以上配置
支援配置:i5/8G 記憶體/獨立顯示卡 GTX 750ti 及以上配置
相比較其他遊戲還是略高的。我的是I5-GTX 650 勉強夠用。遊戲大小為12個G,下載速度尚可。
二。入場動畫
進入畫面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現在是白天,晚上是黑色,傍晚時紅色。
開頭CG,有點長不能跳過,製作精良。但華人做的遊戲,依舊還是那個缺點,擬人化比不上一些國外的廠家。人物顯得空洞。
有兩個角色可以選,我選的哥哥。角色整體上年齡偏小,這麼小就要出來拯救世界,真的累,哈哈。
到這裡為止,其實和市面上大部分的遊戲都是類似的。開場動畫,選擇人物,嚮導帶你完成新手教程。
三。戰鬥模式
人物除了普攻。有E、Q兩個技能,E可以蓄能,Q你可以看作時大招,他們都是有CD的。不能持續放技能。
前期的戰鬥模式採用了1+1>2的形式,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性。用完火以後再用風,就會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氣勢。(一共有七種元素)
四。劇情模式
世界崩壞之後,兩顆隕星落在世界中央。降臨大地的雙子,正有一人將要醒來……
遊戲劇情就這樣開始於主角的一段沉重回憶。
你從極寒中復甦,希望與這世界相處愉快。然而當你睜眼,卻見到哥哥正被鎖鏈刺穿——陌生的神靈自天而降,帶走了你唯一的血親。而你的復甦卻被神終止,陷入充滿噩夢的沉眠……
再度醒來,天地間風景已變。自己究竟又沉睡了多少年?這也無從知曉。於是你孤身一人踏上旅途,去尋找曾經目睹的神靈。
劇情發生在漫畫幾年後。旅行者甦醒,踏上旅途。在派蒙的指引下,旅行者透過觸碰神像獲取了風元素的力量。這樣獲取元素力量的方式,也在強調旅行者本不屬於當世七神治下。
旅行者來到蒙德,恰逢風魔龍事件。風龍特瓦林由於受到深淵教團的蠱惑,想要毀滅蒙德,對蒙德造成了極大威脅。幾經波折,旅行者與溫迪、西風騎士團代理團長琴、迪盧克等人最終拯救了特瓦林,化解了這次危機。
五。氪金模式
這裡還是國際上都慣用的,十連抽。機率只能說一般吧!
喜聞樂見的月卡模式
六。社交模式
沒有發現需要社交的地方。可能是我玩的比較少吧!
總結:從整體上來看這款遊戲的話,在PC上畫面還是太硬,沒有非常好的流暢感,打擊感也偏弱。突出開放性世界的特點,遊戲沒有太多的任務需要去刷,對遊戲進度可以有自己的掌控,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你所處的遊戲世界。
我個人覺得遊戲還可以,不過剛拿到這個遊戲的時候,我沒想到是華人做的。一般這種型別都是日本,南韓之類。放在國服這個大環境我還是覺得很驚豔的。可能由於大家對國服的要求過高的緣故,遊戲剛開始就抄襲所掩蓋。
-
8 # 南山城下刀筆吏
米哈遊的基本盤在於其核心向受眾的粘度。米哈遊的早期作品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依靠其以IP為核心,依靠其內容製作能力培養了一批粘度極高的核心向使用者,並依靠群體發酵能力透過少數二次元平臺作為放大器去進行內容營銷,高效率的在二次元大盤中穩紮穩打的擴大自己的領域。其體現就是,米哈遊的廣告,投放,渠道,線上線下推廣這些傳統洗量的操作都極其少,基本是透過玩家來完成的,不但這兩年沒有什麼特別行業話題性的操作但是維持著資料的穩定,而且依靠玩家的寬容度一些重大的運營事故以及大大小小的不良體驗也都熬過來了。這也是為什麼米哈遊每年送那麼多東西,極其重視玩家維護,會做很多粉絲向東西的原因。
然而自《崩壞3》爆火以來,雖然其市場向的核心能力沒有變化,但是線路卻展現了微妙的分歧。是分歧而不是變化的原因主要是,米哈遊並不是線路發生了轉變,其各種市場領域吸量的操作上面極其的剋制,只是嘗一嘗那種感覺,時間間隔極長,範圍有限。導致無法滾動和積攢效果,一波波的打了水漂。
不負責任的猜想的話,米哈遊是一家極其特殊的公司,可能是專案規模快速擴張,有一波傳統的市場人員進入公司,但是他們又不會使用公司內容創作上的核心能力的優勢,只會以前公司的那一套,所以其行動路徑與管理層的最初目標產生分歧最後產生這樣的結果。又或者支援內容營銷這一塊與傳統市場營銷陣營兩波人互相的權力鬥爭比較複雜。
而表現就是,自崩3上線以來,大概想保持增長的勢頭,覺得內容運營方式因為需要發酵期很難得到快速的增長,以及心急一定要吃下大眾市場,所以不再去關注玩家的細節感受,覺得自己可以去像騰訊網易的專案一樣透過更大眾的市場運營方式去傳播,但是由於這方面缺乏人才和積累或者相應人員在公司內拿不到話語權,所以一塌糊塗。結果就是由於這麼做的同時又缺乏負面情況管理經驗,口碑崩盤,而米哈遊的口碑崩盤不像傳統公司可以用洗進來的量去稀釋,而是導致傳統的內容運營發酵方式的土壤丟失了,甚至讓負面的訊息在自己原本發酵內容的土壤裡進行發酵,進而引發出遊戲市場宣發方面的全面壓力。米哈遊越來越像傳統大公司了(他們以前討厭的樣子),但是學的又不像。
所以內容和量,兩手都沒抓到的《原神》這次就果然做的很爛。
內容量的準備上,較之崩2運營時及崩3上線前,都有著較大的缺失,且沒有從社群開始入手去運營。以及有人說負面營銷,我覺得不像。會要面對“抄襲”這種輿論環境,內部不可能沒有預期,到現在沒有看到官方的任何處理措施或者後續騷操作(甚至聽說相關社群什麼的還有鎮壓)。
再不負責任的猜測就是,崩3因為吃了崩2的紅利所以沒意識到內容以及內容在社群中的發酵才是成功的基石,原神作為一個希望新培育的IP缺乏這樣的環境;當時崩3的相關抄襲討論,被米哈遊的其他優秀自創內容量帶來的反饋稀釋了,使得其放鬆了警惕,而原神初期內容嚴重不足形成不了這樣的對沖;以及享受了這麼久玩家粘度帶來的捧在手心的感覺(獨生子的那種感覺),漸漸的傲慢起來,覺得只要遊戲研發實力好就“酒香不怕巷子深”,玩家會用腳投票留在自己這裡“真香”。
反正這一波下來,早些年米哈遊那種“中國產IP(遊戲)之光”的光圈,算是徹底丟了。剩下來的就是玩家寬容度的降低,以及純實力的比拼了。
假如放任這一波負面言論繼續在米哈遊的傳統受眾土壤裡發酵,丟掉了基本盤的《原神》前途還真猶未可知呢!(說不定崩3也可以涼,後來者們加油啊 )
-
9 # 星競界star
說一下另一方面關於米哈遊新作的研發費用問題。說起來看了下這個事情的討論,不少我認識的比較關心米哈遊的朋友覺得這個1億美元純研發費用是很有可能的,推測的依據是原神團隊起初有300人,後期增加到400人,外加米哈遊招股書上寫的人均年薪40萬,往大里推算,400人,3年,40萬平均年薪,接近5億人民幣,離1億美金確實比較接近了。至於為啥花這麼大代價做出來這麼個玩意兒(甚至遊戲內某些遊戲邏輯都不需要自己去想)…根據大偉哥的訪談可能是因為第一次開發這個規模的遊戲,專案管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講這個開發效率意味著開發現場基本是崩潰的狀態了。另外,米哈遊現在的規模大概是1500人,產出只有3個遊戲,他們模仿的物件,京都本社2271人,甚至還是軟硬體部門加在一起,每年都能產出一些十分能打甚至歷史級的遊戲,差距顯而易見。
回覆列表
《原神》是什麼樣子,目前從各大UP直播內容中大家都能窺見一二,本人在體驗之餘關注過,我注意到的不是UP的操作和PC版本原神在全開情況下的具體表現,而是彈幕上對遊戲“指點江山”。
自遊戲釋出之後網上對遊戲的看法就褒貶不一,我們這次的評測,直接剝離測試期間的會出現的卡頓、BUG等毛病,放下網路上的風評,迴歸到遊戲本身,來聊聊對於個人接觸到《原神》手遊是什麼樣的感覺。
《原神》作為米哈遊的最新作,很難不同同門師兄《崩壞》系列聯絡起來,特別是遊戲開場的“空之律者”簡直讓人一秒齣戲,讓我彷彿一瞬間有種錯覺:這怕不是《崩壞4》吧?這似曾相識的感覺就維持50秒,進入到選角之後才發現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遊戲劇情就從找尋被抓走的血親開始,這裡劇情進入的很僵硬,沒有介紹前面的“空之律者”是誰,世界觀是什麼,作為旅者的你就出發了。
我們反觀有成熟世界觀的《崩壞》雖說是經過了三代的發展和漫畫的豐滿才構成了崩壞世界龐大的世界觀,但是《原神》的故事開頭講的確實太少了,我一直懷疑這裡是不是少了一長段的劇情。

隨著進入到遊戲,這股情緒很快就會消散,面對這片全新的開放世界,你有太多東西需要了解,跟隨著簡單的引導你會發現全開放地圖太棒了,這不是我們在手機上玩過的那些僅有噱頭的開放世界遊戲,提瓦特大陸的的確確是貨真價實的開放世界。
你可以遍訪所有地方,爬樹、採果子,遇到路上的寶箱,那就和怪物們戰鬥吧!受傷了?拿著你採集的資源燒一頓可口的飯,恢復下再出發。
而在戰鬥方面,《原神》在打擊感上做的確實還不夠到位,沒有了《崩壞3》的那味兒,打擊節奏並不好且怪物AI不夠智慧,沒了連招的設定,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這裡我玩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上述的觀點是有偏頗的,問題確實有,但在《原神》裡找《崩壞》的感覺,你自然會覺得變扭。
遊戲給予了4個角色(有超過20個角色可選)上陣就是為了打造多樣的角色切換應對不同場景、怪物的戰鬥,開放世界中不需要過分強調動作打擊感,這會讓“高自由度”失去原來的色彩。
遊戲的戰鬥不光是動手,更需要動腦,元素之間的搭配使用是遊戲比較推崇的核心對戰思路,火+雷=超載,冰+水=控制,火能將敵人手中的木盾燒燬等等,還有很多搭配需要玩家自己去發現。
什麼是開放世界,只不過是細節的堆疊。
《原神》就是能做到這些,當然目前做的還不夠,能夠新增的細節還有很多,不要覺得我苛刻,要知道他是登入了全平臺的作品,那麼他的對手就不止是手遊那麼簡單了,我們對《原神》的期望自然也會高出許多。
我這裡對於米哈遊和《原神》有一個大膽的猜測,那就是全平臺對於整個遊戲業是否會造就一款傳奇遊戲。
首先《原神》手遊的包體目前已經達到了7G的體量,它對於各位的裝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使用的是米9,在下載/安裝,讀取介面顯得力不從心,而畫質未來想要調整到最高效果和60幀,那麼你的裝置要達到什麼水平呢?
所以,玩家想要進入門檻和舒服體驗勢必定要對裝置提出更高的要求,此例一開,你覺得目前主流旗艦的驍龍865、UFS3.1、LPDDR5夠用嗎?這樣是否會進一步提高旗艦標準和玩家對於手機的看法呢?當然,這是遊戲得到巨大成功的前提。
再次,《崩壞3》時期其實就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玩家嘗試用電腦玩了,這是一種“作弊”,電腦操作的先天優勢就能夠取得勝利,更不說會有更好的顯示效果。
從「再臨測試」中手機和PC差距來看,PC的細節、幀數和流暢度是碾壓手機的。假設全平臺,那麼我們選擇更多了,路上手機玩,在家電腦玩,賬號互通,這是否會是一種搶佔更多使用者的手段?
最後,全平臺對米哈游來說是一次厚積薄發的表現,我相信他們不止於也不限於手遊,對於PC/PS4/NS平臺的想象力同樣很足,“OTAKUS SAVE THE WORLD”有著這樣的信念的他們敢於抱著大偉哥準備買海景房的錢投入到CG動畫、技術投入和一曲曲不知道幾刷的官方原聲音樂。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目前手遊市場上找不出第二家米哈遊,他們是一家願意做好遊戲的商業公司,而手遊起家對PC發起進攻的公司,不值得多些respect?
respect歸respect,《原神》的氪金系統還是米哈遊傳統的抽獎,還是角色和武器混一池的抽,想想我都腎疼。
飯要恰,但不能這麼薅,要知道現在的地圖還不是遊戲的全貌,遊戲主打探索未來地圖勢必會繼續擴充,那麼你要則怎麼樣才能在茫茫獎池中找到你的老婆?
同樣的,遊戲中肝的東西也是有的(武器和素材能肝),而開放世界和增值付費的矛盾,三者之間要怎麼平衡,是《原神》最大的課題。
遊戲是可以當成一本可玩小說進行的,劇情慢慢的展開,尋找掌控塵世元素的七神,直到與分離的血親重聚,在終點見證一切旅途的沉澱。
這是一段很長很長的冒險,不過會被冒險等階(還包括遊戲內有所帶等級的系統)給阻擋,你需要組隊刷、帶著目的的探圖、提升角色實力,這些或多或少在無形消耗著開放世界對於你的吸引力。這些在目前測試中我並沒有強烈感知,只是心中那些不安總讓我覺得未來遊戲是否會被這些所支配。
此次《原神》「再臨測試」證明了米哈遊的技術實力、畫面表現依然是業界頂尖,他們在做一件或許是繼往開來的產品。
手遊版本目前質量只能算中上水平,他想表現的開放世界和高自由度,確實如大家所見,做到了,只是第一次和玩家見面,測試種種不足、內容完成度不夠還是有的,但至少他是一款我在手機上沒玩過的遊戲型別,最少最少他讓我現在的角色已經不會好好走路了,遇見高山總想翻越,這不正也是米哈遊與《原神》在做的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