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皇帝吃頓飯步驟是不是很繁瑣?都有哪些流程?
7
回覆列表
  • 1 # 完美理財

    清朝時期,皇帝並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皇帝一日只有兩餐,即早膳和晚膳。皇帝在吃飯時,也是隻有自己一個人,並在專設的桌子前單獨進餐,民間稱為“吃獨食兒”。雖然皇帝喜歡吃獨食兒,但吃飯時不會就他一個人,旁邊會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監。因為菜太多,桌子擺得滿滿的,用餐時遠處的菜便夠不著。但不必擔心,皇帝吃飯時,並不用自己夾菜,太監會送到嘴邊。

    皇帝用膳時,除了太監在場,不遠處還會站著聽賞的人,如寵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時高興,更多時候是吃不完,就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因為是皇帝賞的,即使不餓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極了”。

    清朝皇帝是如何吃飯的?

    早期,帝王吃飯時還會有樂隊助興,後來的皇帝只有壽誕或慶典活動的餐會上,才會用樂。但吃飯時擺譜,卻一直被髮揚光大,直到晚清仍是如此。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經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講到了了自己吃飯的事情:

    “關於皇帝吃飯,另有一套專業術語是絕對不準別人說錯的。飯不叫飯而叫“膳”,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飯的時候——並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說一聲“傳膳!”殿上太監又把這話傳給鵠立在養心門外的太監,他再傳給候在西長街的御膳房太監······這樣一直傳進了御膳房裡面。不等回聲消失,一個猶如過嫁妝的行列巳經走出了御膳房。這是由幾十名穿戴齊整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到明殿裡,由套上自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平日菜餚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

  • 2 # 順德貝勒府

    古代皇帝如何吃飯,今天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比如皇帝為什麼吃飯要太監一聲聲的傳聲下去直到御膳房。先讓我們來看看清朝的皇帝如何吃飯吧。

    清朝皇帝吃飯,那叫做用膳,一般皇帝不一定一天就是三餐,吃飯時間自然也不固定,有的只吃早晚膳,有的就要吃幾次,比如溥儀在《我的前半生》書中說,自己用膳都是吩咐一聲傳膳,然後太監就會走出一段距離之後,吩咐“傳膳”之後,太監們就會一步步的把這個聲音傳到御膳房,然後御膳房太監排好隊就把膳食送了過來。

    清朝宮廷一般標準是120個菜,吃飯的時候,皇帝不是一個人,身邊是一些寵臣,皇子之類的人物,等著皇帝吃完賞賜,所以皇帝的膳食一般吃過之後,還要賞給下人去吃,而且要站著吃,這都是規矩,曾經一個清室的格格在宮裡陪了慈禧兩年,這期間她就講到,慈禧吃飯之後,會把自己吃剩的賞給她們,她們一群人站著吃飯。

    到了咸豐死後,慈安和慈禧以及顧命八大臣聯合執政時期,慈安為了節約開支,120道變為了64,後來又變為24,可是慈禧獨攬大權之後,立馬恢復了這個120道菜的制度,而且要在菜上擺上菜譜,比如掌廚是誰,叫什麼菜。

    關於用餐的餐具,一般就是金銀,主要是表示皇家氣派的作用,畢竟金銀都是價值不菲的東西。

    那麼為什麼用膳要用太監一聲聲把聲音傳到御膳房呢?

    一方面就是皇帝吃飯,不能耽擱,聲音傳誦比人工跑快多了,另外要讓皇帝身邊的人都知道皇帝要用膳了,該來陪同的趕來陪同,該來等著賞賜的趕來賞賜,另外這種傳膳也是帝王尊貴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珅被嘉慶定了20項罪名,抄家時是不是把天地會會款也抄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