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隨雨飄渺

    印美關係是隨著中國的逐漸崛起而走好的,印度建國以來一直不受美華人待見,九十年代美國歐洲因印度核試爆還制裁過印度,促使了印度開放,原因是印度雖然是民主政體,但一直是不結盟成員國,又是蘇聯用來平衡中巴兩國的工具,蘇聯武器一直佔印度國防佔主體地位,核潛艇與航母都租借給印度,能與俄羅斯共同研製T50足見關係有多好,但蘇聯瓦解後,印度開始向歐美等國轉向,隨著美華人的次債危機後,美華人也開始轉向印度,隨著亞太再平衡中,印度地理位置與經濟體量對中國抑制作用不可小瞧,美華人想當年讓中國螎入進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沒想到中國卻創進了奇蹟,歐美覺得中印都是人口大國,又是發展中國家,如果印度能複製出來一個跟中國一樣的國家,那將是牽制中國的最好辦法。美國與印度進入了蜜月期準同盟關係,對印度的軍備開放力度空前加大,又是資本投資,又是聯合印度軍演,反正積極拉攏印度,扶持印度軍備建設,將印度作為平衡華人競爭對手,這一樣東方有日、韓,南方有澳洲,西南方向有印度人站崗,作反C弧型大包圍,可惜印度短時間是沒有多大的能力來平衡中國的崛起強大。但對美印合作中國應該高度重視。

  • 2 # 汪治波

    面對世界風雲突變形式。老舊格局正在被個個打破。各國終極者都在重新審視自己國家在世界的主導地位。利益分配的最大化。就《美印》國關係如何評論。過去的新聞報道,及軍事對比,經濟上差距。這裡就不加以贅述。世界大國是屈指可數。《美印》國家關係歷史上是若合若離。發展到今天恐怕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美國要世界領導權。印度決心要做大。印驗古話《一個要補鍋,一個要鍋補》心照不宣攪和在一起。時間一長。必然引起東亞等國局勢變化。和各國反映。矛盾出現結果。正好中套於《美印》兩國的新關係。尤其是發展中的中國面臨著繁重的《復興》戰略。和不確定周邊的各個國家企圖的各種因素。是必影響中國《復興》戰略。正是一箭雙鵰計策。中國必須警惕。在這種時間《節點》上出現《美印》新關係。是美國前《亞太戰略》翻版和升級。證明了美國對亞太地區尋求新的代理者實破。證實了原來的代理者在東亞事務無能為力結果。充分的暴露了美國對《亞太》戰略險惡用心!《亞太》地區國家應有所警惕。並有相應對策共同挫敗。至少拖長《美印》新關係時間。

  • 3 # 關心也問暖

    印度與美國的關係,似乎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人度蜜月,但這對情人在熱戀中也會有煩膩的時候,不是對等關係更不是門當戶對,因此並不完全看好,一個是高大上,一個是弱女子,如何把熱戀傳承下去?!但是,二者的勾搭還是會繼續上演……!

    近年來,美印關係不斷升溫,兩國在政治、經貿、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並有意識地加強在非軍事用途核能合作領域的對話,但由於美國在核燃料與核技術解禁方面拒絕作出讓步,美印關係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仍存障礙。去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美方簽署全面開展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隨後,雙方就印度核設施的區分方案進行多輪談判。根據最終方案,印度22個核反應堆中有8個被劃入軍用核設施,14個被劃為民用核設施,而備受爭議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將不接受國際監管。印度媒體認為,美印兩國就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實施問題達成協定,將有力地推動兩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發展。美印兩國還發表了聯合宣告,承諾在經貿、農業、能源、科技和國際事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美國在聯合宣告中還承諾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出口微型合成孔徑雷達和月球礦物製圖儀,用於印度即將實施的“月球-Ⅰ號”探月計劃。美國五角大樓還宣佈,美國將向印度出售包括F-16和F-18在內的先進戰鬥機,作為美印軍事合作進一步發展的標誌。

    世界局勢,強者縱橫捭闔。勇者無畏更向勇,弱者弱勢更趨弱!在不對等的關係中只有利用,只有利益!美國是趨利主義國家,他利用印度作為代言人或者地區強勢的操作馬前卒,只有借力助威,施展霸權。中國不應忽視印美關係,要高度關注。但是,中國憑藉自身實力,以強姿態縱橫世界舞臺,做好各種應對,做好各種舉措,做好自己的事情,無懼於印美的勾搭!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也是一個世界強國!哪怕風雨摧城,中國仍屹立巋然!做好自己一切,做好一切應對與防範!華夏文明五千年,將更以嶄新姿態縱橫世界舞臺!

  • 4 # 飛狐一刀

    這是一個好問題。印度和美國的關係未來會作為大國關係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出現,這種關係的作用在地區問題上甚至會超越美歐之間的關係。

    首先談論兩個國家的關係,那麼國家間的關係有什麼區別呢?也可以說,國家間有幾種關係?

    個人認為國家間的關係,最基本的是經濟層面的交往,就是兩國開展貿易活動;再者外交方面的關係,在處理外交問題時有共同的價值觀或者看法意見;政治軍事方面的關係,這就包括不對等的軍事同盟;還有一種,基於共同點不多,實力不對等,但是又有共同的挑戰,所形成的夥伴關係。

    但是任何國家間的交往都不僅僅侷限於劃定在哪一個層面,可能是多個層面的交叉,可能是包含多個層面,這個具體關係還要具體來分析。

    但就印度和美國的關係來說,首先說一下印度,印度是一個地區大國,在南亞次大陸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印度人心裡有一種大國夢,所以可以看到,在印度經濟實力不夠的情況下還要發展大海軍,這個明顯與印度的外部環境沒有一點關係。印度沒有遭受外部壓力下這麼做,純粹是內心認為大國必須軍事強。

    但是印度這種自認為的大國情節,與西歐和日本不同的是,他不干預屈居人下,所以要走自我獨立的路線。在亞太再平衡前期,印度是美國拉攏的重要物件,但是印度沒有怎麼應聲。但是在特朗普的印太關係中,美國給出的價碼是比較合適的。美國認同印度作為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在印度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在印度洋同太平洋上,作為印度,一定要發揮其大國的角色。

    那麼美國給印度帶的這個高帽子,真是撓到印度人的心裡了,得到別人的承認,那無疑會使印度虛榮心膨脹,在有關問題上會表現的越來越積極,像此次東盟峰會,印度就邀請東盟十國領導人在明年的印度閱兵上出席。這雖然不是個什麼大事情,但是這表明印度開始在周邊地區發力了。奧巴馬怎麼拉印度都沒把印度拉過去,這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估計會察言觀色,一頂高帽子便把印度拉下水,還可以賣不少武器,當了總統也不忘商人本色啊。

    而美國在自身實力有所下滑時,會培養幾個地區角色,印度洋有印度,太平洋有日本澳洲,其他國家連做炮灰的資格都沒有。給予這些國家一定的政治地位,攪動亞洲進行一場地區爭霸。而像印度日本這些國家,無疑對美國的這種做法是歡迎的,印度是為了擴充套件自己的影響力,實現自己大國夢而準備;日本則是為實現正常國家,並且還有蹦著地區領導權而藏有小心思。

    如果僅僅是亞洲這塊小棋盤而言,確實要大動干戈,但是這種安排放在世界的棋盤中,這種安排顯然是有點格局太小了。為啥非要在亞洲下這盤棋,只要亞洲不亂,世界還有其他地方可以落子。

  • 5 # 閒看秋風999

    自穆迪上臺後,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仇恨少數族裔和穆斯林,印度北方邦首腦,印度人民黨的Adityanath甚至要推行美國川普總統版的"禁穆令",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些許端倪。

    印度國內經濟發展速度近年來一度超過了中國,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如空氣汙染;執政黨官員腐敗;邦與邦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發展的不平衡。 為安撫選民,和全球大多數國家一樣,穆迪也拿出了"民族主義"甚至"民粹主義"的殺手鐧——煽動族群矛盾,拉攏選民。

    在外交上,大概因為被俄羅斯合同建造航母"玩"了幾回;近日又因為帶領美華人參觀俄羅斯買的潛艇,惹得俄羅斯人是滿肚子不高興;因此轉而投靠美國和日本,當然主要是美國。兩國關係迅速升溫,印度向美海軍開放港口碼頭;美國回報以只賣給盟友的軍火訂單而且每年定期聯合軍演,儼然成了美國的"準盟友"。美國不斷地吹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投桃報李,印度也爽快地加入日本提出,有美國,日本和澳洲組成的,價值觀一致的安全"民主菱形圈"。(2007年安倍就有此意,不過那時沒有什麼反響)。

    印度為了繼續鞏固在南亞的霸主地位,控制印度洋,但又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印度的製造加工業離工業大國相去甚遠,一番比較,終於發現美國的武器比俄羅斯的要強,所以就抱住了美國這條更粗的大腿。川普是商人,當然也就樂見其成了。

  • 6 # 浮雲悠思

    近年來印度似乎滿面春風,印度過去兩年年增幅7%以上,印度GDP2016年總值超2萬億美元僅次美中日德全球排名第5位,甚至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福布斯》雜誌預測印度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國家,2030年超過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對外關係東西方通吃,印度是中俄主導金磚五國、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加強成員國經濟合作,促進發展中國家全球治理話語權,加強全球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和地區性問題協調,同時印度又是日本安倍力推美日澳印為主導亞太“民主之弧“,圍堵遏制中國。印度大有時代寵兒,真的世界少不了印度?

    今天重點討論美印關係,美印關係在特朗普上臺後,似乎又是甜蜜蜜。2017年9月29日莫迪訪美,成為特朗普首次在白宮設宴招待外國領導人,美國加大對印軍售,F16生產線轉讓。並且今年8月中印邊境對峙時美國支援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印度因中國崛起成為西方陣營力拉物件,企圖把印度打造安倍“民主之弧“、奧巴馬“亞太再平衡“、特朗普“印太戰略“前鋒與要角。

    美國拉攏印度目的何在?

    第一印度已是區域大國,這是不爭事實,經濟上美國看好未來印度發展潛力與12億人口廣闊市場前景,同時印度又是全球最大軍火進口國,萬國武器庫美式武器太少,未來軍火市場難以估量。當然印度企圖深化印美經貿合作,積極引進美資與技術,促進印度工業化。

    第二印度是最大民主國家與第二大新興經濟體,日本安倍“民主之弧“、特朗普“印太戰略“共同點在於所謂民主價值觀,美印是抱團的朋友。由於印度經濟超速發展帶來國際政治、經濟上紅利,如日印德巴要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新興國家最大俱樂部金磚五國定期協調國際重大事務,新興國家重要交流平臺。印度地位提升,美國必須保持美印關係升級。

    第三印度是永遠阿三,印度未來發展將受國內政治制度、種族等級、人口等制約,難有大作為。當今印度政治制度是由英國打造,脫離印度傳統文化西方政治精英模式設計,存在制度上缺陷,國家鬆散性統一難以透過政府強有力手段進行財政稅收統一、基礎設施升級完善。政黨輪替無法保證國家意志完整與資源有效整合。種族等級是印度現代文明程序最大瓶頸,是印度社會財富合理化分配致命缺陷,首陀羅等貧困種族無法消除貧困。且低等種族無法接受高等教育,印度人口12億中教育文化低下,無法滿足日益增長高素質勞動力資源需求,人口優勢無法成為市場資源與人口紅利。

    美印關係關鍵不在於印度真的發展成來超級大國,而是印度永遠是大而弱國家,萬國武器註定印度無法成為自主的大國,左右搖擺地區大國。各自利益需要是美印關係發展要點。

  • 7 # 石軒木屋7

    成為大國是印度夢想。

    印度12億人口,面積,GDP都世界前列,成為大國是印度一直夢想,核,航母,飛機,導彈,衛星,這些大國玩東西,印度都在玩。那料人強命不強。

    印度雖然,地大人多,但印度體制就是一盤散沙,政府意志難以貫通,民眾,地方政府懶惰,散漫。一個橋樑修建10年仍在施工中。阿瓊坦克,戰機,幾十年試驗中,租賃俄羅斯核潛艇,撞了,摔飛機印軍隊常態,估計世界一半飛機都印度摔得,航母玩了幾個二手貨,印度中國產航母幾十年了,美華人上去鑑定下水都困難。

    印度一直想在聯合國入常,和日本為這事沒少折騰。

    區域大國,成為世界大國一直是印度夢想,特別莫迪上臺,印度這種願望更強烈。鄰居發展太速度,印度更是嵐夜難寐。

    遏制對手,美國需要幫手。

    美國控制世界,遏制對手,特朗普專門提出了個“印太戰略”,拉印度入夥,印度正好投懷送抱,郎情妹意,好不不熱烈。

    2017年莫迪訪問美國,高調熱烈,特朗普答應賣飛機,幫助印度聯合國入常。最近伊萬卡準備訪問印度,地方政府更是,修路,蓋房子,連乞丐都要保證,最近停止討生活,要不拘留所伺候。民眾歡喜,伊萬卡讓他們生活充滿Sunny,乞丐犯愁,伊萬卡來了,飯在何方?

    印度想成地球大國,美國想找幫手,遏制共同對手,所以印美一拍即合。

    但印美真正成為盟友很難,美國特朗普想找不掏錢馬仔,當打手。印度想忽悠美國些銀子當大爺,道同志不和。相互利用而已。

    美國和印度關係其實就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

  • 8 # 熠熠古客

    簡單的說,印度和美國的關係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

    印度和美國的關係不如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那麼傳統。印度和美國拉上關係,完全是美國為了包圍中國,制衡中國而放低身段,隨手撿到棋盤上的一枚棋子。從心裡上說,美國並不怎麼看重印度。不過隨著世界形勢在美國操控下變得越來越複雜,出現的許多結果都出乎美華人的意料之外。

    美國肢解了蘇聯,南聯盟,顛覆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幾個“刺頭”後,又將俄羅斯打壓的萎靡不振,不料中國在重重封鎖中卻異軍突起,對美國形成心腹大患,加上阿富汗,伊拉克結果不盡如人意,拖累美國,俄羅斯不甘寂寞的時不時地給美國出出難題。搞得美國一個頭兩個大。現在美國經濟又萎靡不振,國力日漸式微,中國發展勢頭不減,大有與美國有分庭抗禮之勢。美國獨力難支,不得已和印度越走越近,把印度當成包圍制衡中國的一個抓手和一個棋子。

    印度則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度中國的君子之腹,這幾年眼見著中國國力蒸蒸日上,忌憚中國壯大會威脅到自己的國家安全,傳統盟友俄羅斯為自身利益和中國走的越來越近,靠俄羅斯制衡中國指望不上,遇上美國不失時機的放低身段,印度正中下懷,想傍上美國對付中國。就同床異夢的漸漸走到了一起。

    綜上分析,所以說美國和印度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

  • 9 # 愛轉角136

    印度採取的西方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是在英國殖民地的基礎上以和平手段獨立的國家,但是英華人很壞啊,為印度獨立人為製造了民族仇恨和領土爭端,自身雖有進步但問題還是很多的,印俄關係要較之印美關係要好,美國的重點不再印度而是巴基斯坦中東,中美關係的密切性遠超美印關係,印度只能是個區域大國,英聯邦的會員國,和英國的關係要好一些。美國為什麼看不好和印度的關係呢?主要跟印度的外交政策和經濟實力有關,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規模崛起較快,受到美國優先關注,印度則被忽略了。印度的外交政策不受美國認可,而且美華人控制了印度洋的核心,自然握住了印度的命門,印度沒什麼值得關注的優點,實力還是弱小的。

  • 10 # 大明創業記

    如果你是老大,你想挑一個什麼樣的人來當老二?

    這就是我理解的美國和印度關係的核心。

    美國眼中的印度,是一個永遠成不了頭號強國的國家。於是美國願意奉上無比甜蜜的溢美之詞,把印度捧到3萬米高空。美國在外交上,任何時候都是給足印度面子的。印度人一直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美華人聽了就笑笑,然後不停點頭。也不能說不是,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嘛。

    由於這樣的定位,美國對印度是比較放心的。在武器的售賣上,尺度放得比較大,算是AAA級客戶,出口產品序列裡的,什麼都可以賣給印度。反正你永遠也打不過我,而且永遠沒有打得過我的可能。

    印度眼中的自己,卻是一個天然肩負著地球發展使命的大佬。印度的高層一直有“天然大國”的思維,因為畢竟人口數量巨大。對於美國的言語奉承,自然照收不誤。但美國對於印度洋區域的偶爾插手,也能引起三哥的強烈反彈——我“天然大國”現在弱,不管理全球,印度洋周邊這塊地盤還不讓我管?

    心比天高的印度,心裡是知道自己的實力的。面對中國底氣不足時,又喜歡把美國搬出來嚇人。

    這就是我眼中的印度與美國的關係。

  • 11 # 灰太狼44967765

    典型的相互利用關係。既想從中得利,又怕被對方利用。

    印度至少是美國潛在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將來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如果能穩定的發展下去,印度的崛起是遲早的事。

    印度有著巨大的人口和市場,也有非常優越的地緣政治環境和地理環境。南亞次大陸被分割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印度是妥妥的老大,而印度洋幾乎就是印度人的印度洋。

    說美國不防著印度是不可能的,但美國現在需要印度,尤其在其戰略退縮而又需要遲滯東亞大國崛起速度的情況下,印度無疑是個不錯的幫手。

    印度自然也需要借力美國,至於原因,眾所周知吧。

    但印度也不可能尋求與美國結盟。

    印度是有一百多個國家參與的不結盟運動的領袖,這是印度難得的國際政治資產,斷然不會為了美國或其他什麼國家放棄這一資產。且對於印度來說,“大國”才是他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也不會為了一時的利益放棄這一目標,而做顯而易見在走下陂路的美華人的小弟。

    所以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美印都不會形成同盟關係。但隨著國際形勢的起伏,雙方或遠或近都會想從對方身上榨取政治利益,有點曖昧又非基友。

    這樣的戲碼對華人來說,看看熱鬧就是,太當真就輸了。

  • 12 # 老汪198703932

    美國人比較現實,它現在的主要目的是把武器賣給印度,把俄羅斯法國等以前的供應商排除出去。為此,它必須在各方面巴結印度,印度這個民族容易哄,時常忘乎所以,美國人如何不知?

  • 13 # 環球網

    在當前大國間關係日趨微妙複雜的背景下,昔日的天然盟友——美國和印度已然貌合神離,雖然雙方不至於漸行漸遠,但是兩國關係的不溫不火是一種事實。

    美印關係一度因為美國加強和印度的核合作而到了蜜月期,美國曾多次向印度出售高階武器,並多次力挺印度“入常”,美國甚至還主動邀印度參加解決阿富汗事務的地區政策,這些做法毫無疑問體現了美國對印度地緣價值的重視。

    印度地緣上位於南亞,是南亞大國,另外其和中亞接壤,並且面向印度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近些年,印度作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增長勢頭明顯、加上人口眾多,其市場潛力也是非常的大,加上共同的價值取向,都是美國重視印度並拉攏的理由。

    但不容否認的是,近幾年,美國和印度的戰略思維並不完全一致。2018年冬季召開的達沃斯論壇上,莫迪總理呼籲貿易自由,並且重申世界各國要重視氣候變化,與之相反的是美國越來越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毫無疑問,這會讓美國失望。

    真正考驗兩國關係的則是以下兩件事:第一就是印度從伊朗進口大量石油。這是眼下美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因為美國政府已經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並且對伊朗進行很嚴格的制裁,同時,美國也考慮對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和個人進行制裁。第二就是印度擬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印度和俄羅斯關係越來越密切讓美國政府感到擔憂。

  • 14 # 神聖卡瓦格博

    玉米地裡種大豆!在一起互相爭食養分,分開也可以生存,大豆略喜歡玉米秸稈下躲Sunny,玉米喜歡大豆的根瘤菌吸收空氣中氮氣滋養。美印就是這種關係!

  • 15 # 希爾維

    近年來,美印關係之所以升溫,主要是因為兩國都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在表面熱絡下,兩國很多議題上的觀點都不一致。例如:印度擁有核武,希望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核大國,這與美國限制他國核武的想法明顯背道而馳。此外,美印兩國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的態度也南轅北轍。兩國的核心利益與重要關切也始終有所區別,這些都是美印關係深入發展的絆腳石。

    而更為重要的是,印度總體上還算是一個“有脾氣”的國家,不會無原則對美言聽計從,因此美印關係很難實質性結盟,也並不是什麼“天然盟友”。

  • 16 # 睿恪煦

    印度與美國的關係有點曲折。在冷戰期間,印度與美國並非盟友,而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只是在蘇聯解體後,印度與美國的關係才一步步升溫。如今,美國與印度儼然如同盟友一般,莫迪是特朗普的座上賓。

    下面主要梳理一下印度與美國關係的發展脈絡:

    第一,冷戰期間美國和印度視彼此為對手,互相看不順眼。印度在1947年獨立之時爭執東西方冷戰開啟之日。鑑於自己過往的被殖民歷史,印度自然不會選擇以美英為首的西方陣營的。為了彰顯自己的獨立外交,印度發起“不結盟”運動,拒絕與美國共同遏制共產主義,美國大為惱火轉而選擇了巴基斯坦作為其南亞盟友。為了對抗巴基斯坦,印度甚至在1972年與蘇聯簽訂了《蘇印友好條約》,印美關係可謂十分緊張。

    第二,冷戰結束以來,印美關係有所升溫。雙方在2005年簽訂了十年期的防衛合作協議框架,2008年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防禦裝備出口國。但是由於冷戰時雙方關係緊張,印度一直以“不結盟”的大國身份自居,不願意屈尊成為美國的同盟夥伴,而且印度國內不同政黨對美態度不一致,受政黨更替的影響,印美關係也往往發生波動。在辛格的第二個任期內,印美關係就大大受挫,2006年啟動的印美政治軍事對話幾近中止,印度甚至拒絕了美國提出的“美印國防技術與貿易倡議”(DTTI)。因此可以看出不像美韓或美日的同盟關係,印美關係一直曖昧模糊、起伏不定、若即若離。

    第三,印美關係在奧巴馬和特朗普時期進入蜜月期。自莫迪2014年上臺以來,印度明顯在更積極地向美國靠攏。2014年,莫迪上臺兩個月內就訪問美國,與奧巴馬舉行了雙邊會晤,並且宣佈將印美防衛協議延長十年,積極地迴應了此前辛格政府拒絕的“美印國防技術與貿易倡議”;2015年,奧巴馬出席了印度共和國日慶祝活動,雙方釋出了“美印關於亞太地區與印度洋的戰略視野共同宣告”;2016年,印度主動溝通與美國達成“後勤交流協定備忘錄”(LEMOA),還成立了印美海洋安全對話機制;2017年,印度同意讓日本加入印美的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事演習(Malabar Naval Exercise),進一步加大與美國及其同盟的軍事合作,一改往日的曖昧態度,明顯表明了印度的合作意願和合作深度,此前印度為了避免激怒其鄰近大國而一直拒絕日本加入該演習。

    因此可以看出,印美關係在過去曾經曖昧模糊、若即若離,但莫迪政府在更大方地表達與美國加強合作的意願,在改變過去的曖昧態度向美國靠攏。其原因大概有二:從國家層面看,莫迪提出的經濟改革離不開與美國的合作,印度想要實現經濟崛起必須加強與美國的聯絡;從體系層面看,亞太地區的實力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為了平衡區域大國的崛起,印度不得不加強與美國的合作來防範其鄰近大國。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印度與美國的合作關係還會升級,只是這對印度的鄰居而言並不是什麼好訊息。

  • 17 # 大國之巔

    先說結論:印度以大國自居,並不想當美華人的小弟,同時與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關係非常好,在冷戰結束後,因為研核的原因受到過美國的全面制裁,所以他內心裡願意與美國保持平等友好的關係,藉以開拓自己的國際關係且不收到制裁。

    但印度已一己之力,無力對抗他的假想敵中國,所以必須拉美國為後援,而美國也想利用印度,雙方關係與日俱增,但目前還算不上盟友。

    印度要增兵3.5萬?嘴上喊著脫離接觸,背後小動作不斷

    據印媒《鑄幣報》7月30日訊息稱,匿名印政府高官表示,印度準備向邊境增派3.5萬名士兵。而2周前,印度防長辛格再度訪問了其邊境地區。

    《鑄幣報》稱,此次增兵的主要原因是"印方估計在短時間內,解決兩國緊張局勢的可能性正在降低"。上述匿名高官強調,此舉或將徹底改變實控線現狀。

    同期,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里瓦斯塔瓦在7月30日表示,兩軍脫離接觸的過程,並沒有全部完成。雙方將於近期舉行第五輪軍長級會晤,以制定下一步的脫離接觸的方案。

    從外部環境看,印度近期又有蠢蠢欲動的跡象。其原因在於,他們認為背後有美華人撐腰。7月下旬,美、印兩國海軍在印度洋舉行了聯合演習,公開對外發出了軍事威脅。

    印海軍現役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

    而從內部環境看,同期,印軍正不斷加強在邊境地區的橋樑、道路等基礎建設工作,並完成了眾多武器裝備的接收工作。

    7月初,美國波音公司,向印度交付完成了5架AH-64E阿帕奇重型武裝直升機,以及大型運輸直升機。以色列空軍緊急從其現役部隊,抽調2套"德比"與1套"巴拉克-8"防空系統,租予向印度。

    而在7月的最後幾天,5架從法國起飛的"陣風"EH/DH戰鬥機,經歷了7000公里的長途跋涉後,抵達了位於印度北部城市安巴拉的空軍基地,正式交付印空軍服役。

    這使得印度成為了南亞大陸第一個獲得四代半戰鬥機的國家,印度人舉國沸騰!

    印度媒體和輿論對此事熱議紛紛,甚至連《今日印度》這種全國性的大報,都在7月28日發表題為《陣風優於中國殲20:2種戰鬥機對比》的文章,想盡辦法要向印度讀者論證出,印度新獲戰機的戰鬥力,比五代機的後者更強。

    顯然,印軍海、陸、空三軍,都在以話題來做文章,藉機進行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並向印度政府討要軍費。而印度總理莫迪在疫情壓力之下,已經有被印軍方牽著鼻子走的跡象,無法對其進行完全的控制。

    雖然印度準備向邊境增派3.5萬名士兵的訊息,尚未被完全證實,但其實這就是印度陸軍特意做出的一番"閃爍不定"的姿態,以此來為不久之後的軍長級會晤新增砝碼,同時也是在向莫迪政府施加一定壓力。

    對於我們而言,攤上了這麼一個一心想搞事情的鄰國,雖然無奈,但也有解決的辦法。除了要保持高度警惕之外,我們必須對印度有隨時敲打的準備和決心!如果印度鐵了心要挑釁,那就必須再次迎頭痛擊!

    截止8月1日晚20點,印度累計新冠疫情170萬多例,累計死亡3萬6千人,前一日新增確診8萬9千人,位列全球第三。與美國一樣,印度同樣會不斷轉嫁其內部矛盾,也同樣對疫情束手無策!

  • 18 # 布萊克懷特

    美印關係的最大看點是兩國的結盟趨勢。

    美印走近的大方向是確定的。

    第一,美國掌控地區秩序的能力正在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崛起,並在海洋、周邊積極維權,在全球範圍內借一帶一路等擴大影響力),這導致美國一方面加強與地區盟友的合作。例如,透過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強化美韓關係;加強美日澳系協調,聯合介入南海問題;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新的盟友,而印度就是其重要目標。印度的重要性在於,印度可以成為美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合作伙伴(印度洋是全世界航線最繁忙、戰略意義最大的地區,事關東亞國家的能源安全),印度可以在中亞、阿富汗問題上提供助力。

    第二,印度有意拓展鞏固美印關係。印度的對美政策是功利主義的,也和其“不結盟主義”一脈相承。實質含義就是誰給好處就跟誰接近。冷戰後美國對美外交的一個主要訴求,是獲得美國的技術和經濟支援,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提升國防安全。印度和美國簽署民用核合作協議以來,兩國關係大幅改善,目前在軍事防務領域有進一步合作。

    美印結盟難度大。人們關心美印結盟,主要是關心起在安全領域的合作。但是,美印軍事同盟的可能性很低。首先,軍事同盟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目前,這個假想敵是中國。但是,整體而言,中印關係、中美關係發展平穩,因此,中國因素尚不足以讓兩國打造軍事同盟。其次,印度的不結盟傳統以及對美國的不信任。印度的不結盟傳統,根本上是對大國的不信任,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時至今日,印度仍然無法完全信任一個域外大國,對美國也一樣。一方面,印度不希望因為結盟而限制自己的對巴政策,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自己成為大國鬥爭的犧牲品和工具。

    另外,美國正在力推的美日澳印四邊協調機制尚不足以成為“同盟”。四國的團結度、協調一致行動能力,連金磚機制都不如,更遑論成為軍事同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歷史中有人在總決賽贏下25場勝利嗎?反正詹姆斯打了49場只贏下18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