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者李孟
-
2 # 中西執業藥師
gaopsn123 回答:2019年事國內各大手機廠商大爆發的一年,小米手機也出了自己的子品牌redmi,從年初小米的米9到年底的CC9,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坐,原因是功能很強大,但是都有瑕疵,並且是讓人接受不了的瑕疵,比方說米9,友商把電池做到4000毫安,而它只有3300毫安,本來855就耗電,中度使用者都需要一天兩充,所以大部分就放棄米9了。反觀redmi一經亮相,K20系列做的有聲有色,這才剎住了小米的頹勢,沒有在紅藍長圍追堵截中丟掉使用者,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
3 # 急鋒馳騁
說實話,如果不是雷軍,手機市場也不是現在這麼便宜。一開始千元機只有小米,現在市場可選擇性多了,所以銷售量沒有以前好。小米手機我一直在用,從一開始的紅米,米3,米4和現在的紅米4X,4X2017年2月14號買的,現在還在用,每一款產品都有它自己的優缺點,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吧。
-
4 # 大學生程式設計指南
本人小米手機的忠實粉絲,前前後後用了6,7部小米的手機,喜歡小米是因為小米在誕生之初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國內智慧手機產業的發展,包括華為後來居上也是在小米公司帶動下產生的,國內手機制造行業能佔據全球一半的市場份額,這裡面有小米公司帶動作用,早期的小米手機一機難求的境界,極大的重新整理了大家對於智慧手機的認知,早期國內智慧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一直被小米佔據,小米本身也創造了很多神話。
但手機行業畢竟屬於技術類的行業,是需要市場和技術積累作為鋪墊的,在智慧手機早期大家對於手機體驗感不是那麼強烈,大家被廣告所吸引的機率更高一些,到了國內智慧手機發展到了中盤階段,像傳統的手機廠家OV以及本身在手機上就有很強技術積累的華為公司都開始全面發力了,這個階段的小米公司開始感受到市場的殘酷性了,雷軍甚至喊出了10個季度重新回到國內市場第一的口號,明顯的對於小米公司本身的實力估計不足,智慧手機的拼殺到了刺刀見紅的境界了,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白熱化階段了,因為無論從技術積累程度還是背後資源的支撐下小米公司和主要的競爭對手相比都明顯處於劣勢,小米中國市場也在不斷的走馬換將,但收效甚微。
小米最大的優勢在於前期積累了大量的米粉,同時走的價效比的路線,價效比的路線對於OV兩家企業來講實現起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小米拿什麼在國內市場恢復雄風,這是擺在雷軍面前最大的難題,於是在去年中途獨立了紅米系列,並且請來了盧偉冰作為掌舵人,其實就是為了讓真正懂手機的人來拉動小米手機的市場產值,小米的看家本領還是網路營銷的能力,這點老盧還是看出了問題的本質,同時也在各個層面提升小米本身的定位,紅米不單單是價效比的代名詞了,在糾正了這幾個方向之後,在19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市場的銷量還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儘管大家非常反感盧偉冰不停在社交媒體上炮轟友商,但的確帶動了小米手機的銷量,這也是小米起家的本領。
整個19年手機的市場佔有率整體是在下滑,只有華為公司在逆流而上,這與華為公司加大了市場的銷量力度是分不開的,華為有這種實力和派頭進行大規模的廣告轟炸,這點三星在中國市場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了,所以華為在國內市場銷售量提升廣告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作用,當然華為手機能夠逆流而上最關鍵的作用是在技術上投入的力度大,特別是在基礎領域的投入,在研發上投入遠超國內的小米以及OV兩個廠家,當然華為最重要的武器還是基帶晶片,而且是掌握了高階的基帶晶片,這點是小米以及別的廠家都在短時間內難以企及的,所以小米提高銷量的道路還是要加強眼球效應,同時在OV手機份額中搶佔一點市場空間,適當提升下手機的價位。
-
5 # PM宋先生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明確一點: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萎縮,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其核心在於目前發達國家和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國家,智慧手機使用者已經趨於飽和,已經從增量市場進入了存量市場。這樣一來,當我們聊到如今的小米手機,就需要從外部的宏觀環境,還有內部的微觀問題來分開講述。
市場變化導致正面競爭手機市場總體趨於飽和,意思就是在於:過去賣手機,你賣線上,我賣線下,你賣男性,我賣女性,大家各自吃各自的市場;現在賣手機,是零和遊戲,你多賣一臺,我就要少賣一臺,那麼對於各大手機廠商來說就免不了有正面的廝殺。
小米作為一個新興品牌,當年起家的核心無非就是兩點:價效比、線上市場。在10年前的手機銷售當中,90%的交易場景都是線上下產生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步步高這些品牌,都是透過運營商和第三方代理商開店銷售。而小米在當時透過網際網路銷售的形式,避開了競爭激烈的線下市場,快速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的目光。在最鼎盛時期,小米官方網站,成為了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總交易額僅次於某寶和某東。
小米依靠價效比,透過線上銷售壓低中間成本的模式,從技術角度來講沒有門檻,其他廠商要做也可以做,只是願不願意做而已。包括2010年智慧手機第一次洗牌過後,OV的戰略線上下,華為依靠B端優勢跟全球運營商合作,這些渠道都可以帶來豐富的利潤。
但是從2018年開始,手機市場經過五年左右的超速發展,趨於飽和之後,尤其是電商行業高速發展,網際網路信用開始大規模普及,分期、貸款等等形式出現,線下廠商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是2018年底,中美開始產生摩擦之後,華為品牌崛起,線下消費者基本到店只看華為,大量經銷商轉戰華為,導致OV兩廠線下銷售疲軟,那就必須要透過線上來彌補。
於是乎,對於小米來說,2018年以前自己是線上的王者,但是2018年開始,線上迎來了華為、榮耀、OV等幾家廠商的攻勢。線上市場開始被各種品牌殘食,這是小米銷量下跌的最重要原因。
低門檻的子品牌模式我們上面說了,小米早期透過價效比和線上渠道的模式,利潤壓到極低,透過跑量來削減邊際成本,按照過去說的:小米可以不賺一分錢,只要每款機器可以收回研發成本,那麼就可以繼續做下一部手機。這種模式本身沒有技術門檻,只是廠商願不願意做的問題。
其實真正讓小米可以在短期內實現市場快速成長的,核心還是紅米品牌。紅米的誕生,是小米下的最重要的一步棋。從商業邏輯上講,如果說2000元的小米手機對消費者而言還有決定成本的話,紅米把手機價格壓到1000元以內,消費者做決定的成本等於0。從使用者角度來講,千元機誕生,可以讓更多年輕群體體驗到小米的產品,佔領使用者第一心智,未來賺錢了買手機時還會考慮小米。至於消滅山寨機這種說法,只是順帶被消滅的而已。
紅米成就了小米,但是最終也害了小米不少。如果你檢視過去幾年小米的銷售資料的話,就不難發現,每年紅米手機的銷量,佔據了小米手機總銷量的70%左右,換句話說就是:小米本質上來講,是一家賣千元機的品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小米手機想要漲價,變得異常困難。
這樣一來,從更高價格區間的品牌想要做子品牌狙擊小米,就變得相對而言更簡單。OPPO推出了Realme、vivo推出了iQOO,再加上華為的榮耀,這些子品牌在早期基本都是盯著小米和紅米在打。尤其是榮耀,無論是機器配置,營銷方式,銷售渠道,都與小米貼得異常近。華為推出榮耀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住小米,不讓小米往4000元價位衝擊,目前看來榮耀也完成了使命,小米目前很難在4000+價位賣手機。
2019年小米將紅米獨立成為Redmi品牌,與小米自己做切割,也是為了應對其它廠商子品牌來勢洶洶的攻擊。避免影響到小米自己數字系列和MIX系列的發展。因此各個廠商子品牌的誕生,價格戰的打響,成為了分走小米市場份額的其中一環,在消費者嚴重,不僅僅只有小米才擁有價效比。
產品線調整過渡2019年評價小米手機的各個行為,我只能用“主次不分”來說明。將紅米獨立之後,按照雷軍的設想,Redmi是要繼承過去小米的光榮傳統,做極致價效比的產品,穩住小米在2000元左右價位的腳跟。而小米自己的數字系列和MIX系列,則要站穩3000元檔位,往4000+的高階手機衝擊。
整個2019年事實卻是:Redmi手機資源被過度傾斜,擁有極高的權利。推出的機器從Note 7開始,價位一路上探來到了接近3000的價位,價效比超過了小米自己的數字系列......但是小米自己,卻靠著小米9打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無論是小米9、CC9、CC9 Pro、9 Pro 5G這些機器,都是屬於小米9系列。萬眾期待的MIX 4系列沒有釋出,等來的是售價超過Mate X 和 Galaxy Fold的MIX Alpha,直接導致釋出會第二天小米股價下跌50%......到了2019年底說好少量銷售也跳票。這個時候三星的Galaxy Fold已經可以穩定出貨了......
當然,我們並不能說小米的產品策略就一定不行了。小米在2019年的表現,其實更多時候應該歸咎於整個產品策略調整過程中的一種失衡。雷軍從金立挖盧偉冰做Redmi的負責人,現在是整個小米手機業務的負責人,本身就是希望強強聯手應對華為、OV三家廠商,因此資源傾向於Redmi是正常現象,事實也證明了2019年小米的K20、Note 8、K30幾款系列都非常成功,只不過被數字系列和MIX系列在銷量上拖了後退。
因此我其實更希望看見小米在2020年的表現,如果說Redmi保持2019年的衝擊力,加上小米10系列和MIX 4系列,小米的出貨量應該會迎來一次春天。哦,對了,聯想的萬磁王也加入小米了,實在做不好產品,碰瓷營銷還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說了這麼多,還有最關鍵的因素:華為。什麼時候華為的熱度降下來了,消費者回歸理智了,其它手機廠商出貨量自然也就回暖了,大家都懂的。
-
6 # AI產品專家
核心競爭力上有所缺失,現在cpu記憶體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音樂手機也有多個品牌用過這個概念。當前手機市場熱點還在拍照,小米在這裡還是追趕華為的路上。另外,拍照過後,基於音訊和影片的AI智慧處理就會是下一撥方向,小米這裡準備應該沒掉隊,小愛還是業界體驗比較好的。
-
7 # 點點看科技
自從小米手機1代釋出以來,小米在網際網路上的熱度只增不減。先說下結論。第一代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小米在網際網路熱度基本是最高的,不少自媒體做內容時都喜歡蹭小米熱點,這相對來說是“潛規則”。雖說是網際網路是看資料的時代,但是網際網路熱度並不是一定可以轉化成銷量。
其實小米手機銷量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內市場已經相對飽和了。前些年大概有兩波換機潮,第一波是非智慧轉智慧,第二波是3G轉4G,小米在這兩個時期急速拓展了體量,但是沒有“風口”的話,銷售資料會逐漸平穩。
其實不只是小米,OPPO、vivo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所以大家都在嘗試拓展新路子。例如中國產巨頭都在開拓國際市場,OPPO、vivo還順勢推出了子品牌等。
其實樓主應該結合市場情況來談手機出貨量~下一個換機潮或許是5G,大家可以期待下小米的表現。
-
8 # zinherit
嗯,這問題,提問的人應該有答案,但是我還是想多說一些內容。
小米2s,小米4兩代神機,把小米推上神壇,小米順利登頂。然而小米價效比導致小米各方面都要便宜,而且量也大,代工廠在空閒時能給小米好好做,忙的時候,會跟小米好好做嗎?工廠上過班的人都知道。所以導致15、16年的產品質量問題,也導致小米銷量下滑。直到小米6神機再次出現,才扭轉了小米下滑局面。
(順便提一下,華為正好這兩年晶片技術成熟,產品質量也越來越好,就正好替代了小米而登頂。以前的華為無法跟小米比,這以後華為也沒有多少產品能達到米2s、米4、米6水平。)
2018、2019年,小米忙於國際化,自然對國內無暇分身,米8、米9屬於平庸兩代產品,國內銷量自然下滑。再加上19年下半年,小米意在清倉4G手機,下滑自然更大。
2019年,小米紅米note7、note8系列熱度確實很高,再加上cc系列一億攝像頭,小米確實熱度一直很高,但是因為上述忙於國際化和清倉4G,以及小米產品鉿不夠完善等情況,導致2019年銷量反而大幅萎縮。但是正是2019年這些熱度產品,反應出小米的質量與品控已經達到優秀級別,相信隨著米10神機的出現,2020小米國內增長可期。
-
9 # lcpps
小米在品牌戰略上一大失策是孵化出紅米做低端,小米自己做高階。應該是小米品牌繼續做中低端、孵化一個不帶“米”字的品牌做高階。小米玩了命的給自己貼價效比的標籤,就註定走不到高階去。無論是手機還是其他,走高階路線的就沒有玩價效比的。高階路線更看重的是客戶體驗、品牌價值,而非引數和價效比。多說一句,品牌價值是個很難客觀定量的指標,即使三星、華為的銷售量超過了蘋果,蘋果的品牌價值恐怕依然高於三星和華為。
另外一個失誤是雷軍的網際網路生態做的差強人意。如果閱讀小米早起的一些言論,可以清晰發現雷軍一開始就壓根沒想著靠手機掙大錢,而是把手機當做流量入口,靠其他產品掙錢再反哺手機研發。所以小米一直很注重生態鏈產品打造。但是實際情況是小米生態鏈遠遠沒有實現當初的定位。再加上小米上市了(我覺得雷軍自己未必希望小米上市,而是迫於多方面壓力不得已的妥協),小米就不得不遵守資本市場的規則,難以踏踏實實的繼續走生態發展的路子了。
以上兩個原因造成了小米現在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尷尬局面。小米要想浴火重生,最好儘快是退市私有化,然後按照初心去做。(華為也在佈局生態鏈,有錢有技術,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
10 # 通訊裝置研究所所長
從小米4開始已經走下坡路了!小米4手機只要外屏有一點破裂觸控全部失靈!太多使用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連續多次換屏,我所遇到的一位客戶,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連續換過6塊屏,最後一次換好屏以後馬上匯出資料,現場換了一部新手機,小米4出門就砸在大街上,邊砸邊說:這輩子再也不會用小米的任何東西了。
回覆列表
小米2019年全球第四季度手機同比增長23%,增速排名第一!2020年中國區首戰準備中,即將開打!勇敢、樂觀、自信,最終會戰勝疫情和恐懼
以上是小米副Quattroporte(紅米事業部總經理)盧偉冰在1月30日釋出的微博中提到的,那麼究竟是下滑了還是增長了,整個年度的確實我還沒有看到具體的資料,這個第四季度的資料如果是這樣的情況話,說明小米的增幅還是很樂觀的,而且和oppo的市場有的一拼,那麼距離前三名按照華為的56萬,而小米是33萬,那就還是有一些距離的,需要一點時間商去追趕,但是相比較iPhone的78.4萬那確實是更猛的,當然也沒有想到這個資料iPhone竟然是第一名的出貨量,竟然不是三星,但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PK縱深相差距離沒有那麼的大;
不過按照這樣的情況下來說小米在2019年的吆喝還是有用的,特別是在2019年的年底透過紅米K30釋出會直接給榮耀痛擊,還讓餘承東餘大嘴亮相釋出會來區分第一代和第二代5G區別,這也就看出來了小米在公關檄文以及懟的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而且紅米K30也確實沒有讓大家失望,關注熱度和聊天熱度確實也非常的高!用了一年時間雷軍(做個導火線)、盧偉冰(埋雷)的懟之後在年底真正在銷量上得到了體現,這個也是可喜可賀的!
因為小米官方主要帶動話題還是非常猛的,具體的資料也是盧偉冰自己親自釋放出來的,所以廣告效應還是非常高的!在爭議中懟的過程中,肯定很多人願意關注他,這樣順應了一個特點,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標籤效應的,而性格標籤是一個人火起來的關鍵因素!
產品熱不熱,看排名!K30, 5G先鋒!來自2020年1月14日盧偉冰的微博而盤點下來為了讓小米有熱度,之前小米是自帶光環,但是怎奈蘋果特別的火熱是和iPhone進行PK,早些年華為不夠出名的時候,小米的釋出會對標的也是蘋果,目前這兩年華為火熱了,目前小米釋出會以及微博和自媒體矩陣平臺對應的就是華為和榮耀品牌,也可能是華為和榮耀比較火熱的員工,當然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因為曾經華為在快手發展的時候惹到了小米!
那麼對於說出貨量下跌21%,這個是全年度的,大家期待的2019年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的資料終於來了,不過和大家期待的差不太多,手機市場總量下跌,幾乎所有的手機品牌銷量都在下跌,唯獨華為實現了逆增長。
其實也不比驚訝,華為在2019年應該是在第二季度(華為P30系列的帶動性)和第三季度(華為被美禁,華為備胎轉正帶動性)讓華為的市場衝擊力很大,所以整年來說華為確實在增長,這個是可喜可賀的,但是相比較而言,華為的成功在第四季度按照資料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動靜,第一方面是華為在下半年釋放的訊息並不多,唯獨就是華為mate30系列以及華為nova系列和榮耀V系列的釋出,但是從關注度來說也是5G百花爭豔的時候,華為在熱度方面並沒有得到優勢!
但是話說回來在前幾個月來說,小米雖然展開了懟的路線,但是對於華為毫無影響,因為華為處於風口浪尖,可以說是一個大的IP所以不會受到懟的影響,但是一旦風平浪靜,其實不得不說小米的高調作風才是一個自媒體運營高手,不知道大家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