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年的五一,又有驢友把自己留在了鰲太的路上。從08年開始玩戶外,到現在為止,騎行的腳步遍及全國各地。3次騎行去西藏,16年更是一個人獨行阿里中北線。對山,一直在眷戀中。經常爬江西武功山。每次接待外地來的朋友。他們總是問我:你去穿越過鰲太麼?四川四姑娘山?去過徒步墨脫麼?去過新疆狼塔C+v麼?去過洛克線穿越麼?去過黑竹溝麼?……唉,一直在徘徊中,我到底該不該去證明下自己?
6
回覆列表
  • 1 # knight周

    ,某大亨說:先實現一個小目標:一個億~~我只能唉一聲嘆氣,因為我只希望今年年末可以實現我的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求婚,討老婆!~~這個開頭,似乎和題目沒有什麼關聯,似乎也是哦~~戶外活動,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同伴和自己的配合!~~千萬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這個是我一個玩戶外的大姐告訴我的~~她是部隊回來的,練習空手道跆拳道,本市腳踏車邀請賽三年的一二名,市徒步愛好者協會執行理事,每年組織本市徒步愛好者新年24小時徒步活動,每年都看到許多徒步愛好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來參賽,或者是沒有足夠的準備就來參加活動,結果,不但沒有完賽到達目的地,反而給自己的隊友造成了困擾~~所以,最後要說的是:先做好準備,才去行動!反正目的地就在那裡,你想去,總可以到達的!

  • 2 # 雲及戶外

    “龍脊之路”——鰲太線

    鰲太線,是縱貫秦嶺鰲山與主峰太白山之間的一條主脈線路。這條直線距離約 32 公里,實際穿越約 80 公里,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秦嶺穿越是中國十大艱險戶外線路之一,鰲山穿越太白屬於秦嶺穿越的一條線路,強度和難度在國內首屈一指。

    ▲鰲太穿越線路圖

    這條線路穿越的難點,不僅在於需要長時間穿越無人區且得不到補給,穿越途中有海拔最高的拔仙台 3767 米,還要翻越太白山主峰拔仙台、鰲山頂點導航架、梁一、二、三峰等 10 餘座高山,氣候多變、路況複雜,整個穿越過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遺蹟形成的石海之間,遇到惡劣天氣就十分危險。

    ▲鰲山頂點導航架

    2010 年 6 月,就連當地一位藥農也在上山採藥時,遭遇失溫而凍死。

    從 2000 年至今穿越鰲太線遇難山友不完全名單

    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資料稱:截至 2013 年,行走鰲太時的失蹤山友就已超過 30 人。下面是2000 年至今山難事故不完全名單。

    2001.07 張某和 7 名同學在登山迷路,其獨自探路,結果摔下懸崖殞命。

    2002.05 上海登山愛好者華某隻身前往太白山登山探險,遭遇暴風雪失蹤,其遺體於 5 月 12 日在海拔 3600 多米的第四紀冰川遺蹟石海北梁頂被發現。

    2008.05 廊坊某俱樂部一行 4 人在攀登太白山途中,其領隊楊子出現高反,因搶救無效死亡。

    2010.01 西安某戶外俱樂部大楊憑藉戶外經驗豐富及體能好,獨自穿越鰲太,雖經多雖搜救,至今失蹤。

    2012.11 來自全國各地的 10 名驢友計劃鰲山兩天穿越,到達 3000 米時,遭遇暴風雪及寒流,導致 3 人死亡,7 人嚴重凍傷。

    2013.06 張某 3 人穿越鰲太,活動中與另兩人產生分岐,分開,行到海拔 3500 米時因環境惡劣,失溫死亡。

    2014.07 青島驢友在拔仙台附近走失,至今未找到

    2015.09 湖北女驢友在大石河營地,因失溫,得不到隊友有效救治,死亡。

    2017.05 多名驢友失聯,目前已確認2人死亡。

    ▲鰲太雲海,這種雲海好看,但是也隱藏著可怕的災難

    事故原因彙總

    客觀原因:

    惡劣的氣候:秦嶺是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冷暖氣候在此交匯、碰撞,造就了秦嶺比一般高山地區更多變複雜的氣候:“一天四季”是常事,即使在盛夏,山上也可能飄起雪花,若是寒冬最低溫度或長期低於 -10℃。因為氣候多變,大風與大霧天頻發。

    特殊地形:鰲太線路中的諸如東塬、西塬、跑馬梁等等,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山,而是中國西北部黃土高原地區特殊的地形——黃土塬,這種地形呈臺狀,四邊陡,頂上平。頂部太過寬廣,一旦遇到陰天有霧等視線差的環境,極易迷失方向

    ▲塬頂非常廣闊,遇到大霧容易迷失方向

    無人區:鰲太全程幾乎都處於無人區,無補給,即便是夏季,水源處都很難找到。

    因為鰲太穿越線路的複雜性,強度大,還有其他各種難以想象的變故,讓這一條穿越線路到處都充滿危險。

    主觀原因:

    落單:“落單”的原因可以是五花八門,但恰恰是“落單”是造成“驢友”失聯的最大殺手。縱觀之前走失或者死亡者,很多是由於落單,最終跟團隊失去聯絡,遇難。

    不聽工作人員勸告,不看公告:前一年的 10 月底至來年 5 月底,屬於禁止登山時間。從 6 月至 10 月,戶外運動愛好者可以登山,但“鰲太線”屬於“非常規線路”,如登山必須向當地有關部門進行報備。

    缺乏應有的野外生存技能:穿越鰲太的“驢友”中有很多人缺乏應有的野外知識與生存技能,其中不乏第一次接觸徒步穿越的新手。缺乏最基礎的知識與技能,裝備攜帶不足,遇到惡劣天氣很難全身而退。

    混亂的 AA 制:以去年的一次惡劣事件為例:兩個女生參加 AA 穿越鰲太的活動,被領隊拋棄被領隊拿走帳篷等求生必需品,幸好這兩個女生最後死裡逃生,沒有釀成事故。

    惡劣的競賽:有一些有經驗的徒步愛好者,盲目縮短線路時間,提高線路難度,練就所謂的“強驢”、“超強驢”、“超越生命極限”等功夫,也就產生了一日鰲山、兩日鰲山、一日太白、兩日太白、四日鰲太等不附合生命規律的線路設計,一旦發生意外,又沒有必要的補救措施,以致造成重大事故。

    建議那些徒步不久和那些剛開始徒步的小白“驢友”們,一定要透過各種方式學習一切可以在戶外幫到自己的技能,再去山野健行。

    建議那些徒步大牛,強人們,生命與自然的魅力,不止在挑戰極限與邊界,不止在於競賽,享受與體味自然的更重要,不可捨本逐末,也不可給剛進戶外的小白傳播歪曲的徒步理念。

    ----------------------

    更多優質專業戶外資訊請關注:

  • 3 # 斜倚雲端飲千壺

    相比珠穆朗瑪來說鰲太線的3000米左右的海拔並不高,但因為它是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的一部分,南北空氣在這裡交匯造成的天氣多變增加了它的危險係數。今年五一發生的鰲太遇難事件給大家對鰲太線的認識上烙下了可怕的印記,甚至是談鰲色變。真實的鰲太穿越是什麼樣的?它真的那麼可怕嗎?下面幾位強驢以穿越鰲太線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揭曉謎底。

    “白毛風”吹過 胳膊上都要結冰

    二鍋頭是一名多次穿越過鰲太線的強驢,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二哥”。至今他都記得鰲太線上曾經遇到的那場暴風:

    2013年的清明時節,我作為領隊帶大家穿越鰲太線,在剛上大梁快到導航架時突然颳起了暴風,溫度驟降,隊友們很快都穿上抓絨衣衝鋒衣和羽絨服,很想找個地方避風。體溫在急劇下降。我們只有迎著暴風,努力的向前走著,我的手腕到胳膊上結出了一層層的薄冰,看上去就像潔白的羽毛一樣。之後我在和當地村民聊天時得知,當時我胳膊上結成成片像羽毛一樣的冰,是因為遇到了被當地人叫做“白毛風”的暴風。

    九重石海上突遇雷電無處躲避

    已經穿越鰲太線三十多次的落雲認為鰲太線上最危險的是天氣的變化。而鰲太線上惡劣的天氣並不僅僅是暴風暴雨和暴雪:

    有一次我在5、6月帶領大家穿越鰲太線,這時候已經走到九重石海,突然天氣變化開始不斷打雷閃電,緊接著是密密麻麻的冰雹從頭頂砸過。九重石海是一個最高點大家都無處可藏,我就想在哪裡能藏身躲避雷電,最後找到一個鞍部地區與大家合力搭了帳篷一起躲了進去,帶有金屬的手杖也扔在離帳篷遠遠的地方。我當時心裡很害怕,感覺閃電好像就打在帳篷的不遠處,一直躲了一個多小時天氣轉好才繼續前行。

    為護送受傷隊員全部下撤

    來自全國各地的驢友因緣分和共同愛好走進同一個鰲太穿越團隊,當有隊員身體不適或穿越時意外受傷了該怎麼辦?整個團隊繼續前行還是下撤需要領隊做出的關鍵性決定,看看落雲是如何選擇的:

    那次我帶隊一共是12個人,當時大家都在麥積梁照相留念,一位70後的女驢友在跳起來照相時摔在地上,坐在了石頭上,當時胳膊肘就動不了了。我決定馬上把她送到營地下撤,下午五點從麥積梁出發送到水窪子營地已經是晚上8點,當時她狀況不太好也一直喊冷,我們在營地緩了一天,花了兩天全隊隊員輪流把她背下山,確保了她的安全。這就是一種戶外團隊的精神。

    第一次穿越鰲太失敗 兩個大男人背靠背取暖

    秦嶺名蛇是西安戶外團隊領隊的佼佼者,他從2004年開始接觸戶外至今已有了豐富的穿越經歷。第一次穿越鰲太線的經歷令他至今難忘:

    2007年9月29日我帶著四個人第一次穿越鰲太,7天當中有6天都在下雨,下雨同時還有大霧,在山上根本不能分辨出東南西北,衣服也都溼淋淋的貼在身上。當時我就決定立即下撤,往下走溫度升高雨也變小,保住了性命。6天之中最慘的是有兩個大男人的衣服揹包等所有東西全溼透了,只能背靠背取暖。那次遇到大風大雨也走了許多危險的路才回到人間,隊裡的兩位老哥抱頭痛哭,回來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心情都難以平復。

    重新準備兩年後,到2009年6月份我才第二次走鰲太線。當時用了7天時間最終成功穿越鰲太線。

    唯一一次沒帶衛星電話 遺憾至今

    鰲太線上沒有電話通訊訊號基站,隨時隨地能夠聯絡到外界的衛星電話就顯得至關重要。秦嶺名蛇走鰲太線唯一一次沒帶衛星電話給他留下深深的遺憾:

    2013年穿越鰲太線時我在路上遇到一位陝西的張姓驢友,當時張姓驢友身體不適,由於我沒有帶衛星電話,只能暫時記錄下來到有訊號的地方再找人通知家屬,最後張姓驢友被找到時已經因失溫而死。如果當時有衛星電話至少能節省一天時間,這件事讓我很痛心,所以後來我每次出去都帶衛星電話,哪怕是去旁邊的一座小山。

    驢友在穿越九重石海。 圖自:羚羊戶外

    驢友看到石海喊爹喊娘 不敢走路

    羚羊夫婦是常年穿越鰲太線中年齡最大的資深驢友了,楊老今年已有60多歲,楊嫂也有58歲。兩人一起帶隊穿越鰲太線,楊老領隊,楊嫂收隊。

    楊老說穿越鰲太有苦有樂,大家有哭的、有鬧的,還有恐石海的:

    一次穿越鰲太線已經走到九重石海,隊裡有個北京來的大學生在石海上不敢走路,不僅大哭還哭爹喊娘,不論誰去勸他都不管用,還得他自己努力把包放下來,我們幫他揹包,一起一節一節往上走。在九重石海上已經沒有退路,哭也得走笑也得走。鰲太線就是需要大家一點點熬下來,才能走出來。

    鰲太線上天氣變幻莫測、危險重重,也許正是因為這裡難以征服,許許多多的驢友被它吸引而來。正如楊老所說,穿越鰲太線有苦有樂、苦中作樂,高山之中能看到美麗的草甸和狡猾的狐狸,一路可能風和日麗也可能遇到可怕的白毛風、暴雪或雷暴,唯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不會給自己和家人留下遺憾。

    “鰲太穿越”,很多人心嚮往之,很多人一去無回。一個影片,記錄了最真實的鰲太,驢友穿越前程的輕鬆與後程的艱險,判若兩個世界。

    太白山,海拔3767.2米,秦嶺最高峰。鰲山,海拔3476米,秦嶺第二高峰。兩峰之間有一段秦嶺海拔最高的山脊,它就是著名的“鰲太穿越線”。在全國“自虐”戶外線路中排名第4,但是很多親身走過它的人都覺得,要說最自虐,第一非“鰲太”莫屬。

    2017年5月,又有3名驢友在鰲太遇難,他們之中曾有人攀登過珠峰,即便這樣依然難逃厄運。網上搜素“鰲太穿越”,一串串 “事故”觸目驚心。據非官方統計,十幾年間在鰲太線路上,發生山難的不下三十餘人。

    華寶嘗試用這張圖完整記錄下鰲太遇難者,但這又怎麼可能?還是剛剛過去的5.1鰲太事故,在最後一位遇難者被找到的同時,一具已遇難一年多的遺體被發現,誰知道他是誰?經歷了什麼?誰又知道這樣的遺體還有多少?

    用冰冷的數字記錄倒在鰲太上的驢友,不是為了嚇唬任何一個穿越者。記住他們,是為了汲取用命換來的教訓,是為了仍在路上驢友不再倒下,即便危險來臨,也能憑藉這經驗死裡逃生。為此,華寶採訪了西安本地的幾位專業領隊,他們之中有人儘管穿越鰲太30多次,談起這條線依然相當“謹慎”。他們分享的一些經驗,關鍵時刻能保命。

    “無條件聽領隊的話”

    遇到天氣惡化後身體失溫,驢友產生焦急心理想迅速趕到營地,趕路會導致身體嚴重透支,伴隨重度失溫意識混亂,隨著能見度不斷降低,隊伍支離破碎,掉隊人員極易死亡。

    風是帶走人體溫最快的東西,遭遇變天,應該就近下撤找避風處進帳篷躲避,保持身體乾燥保持溫度,等待天氣好轉後繼續前進。在隊員發生走還是不走的分歧時,領隊務必強制性的勸說全體隊員原地待命。唯有冷靜,才能保命。

    “五一鰲太經常發生暴風雪”

    今年五一鰲太事故的發生,讓有著30多次鰲太穿越經驗的西安落雲戶外領隊“落雲”十分心痛。他說:“五一前很多驢友都問他小長假能否穿越?他告訴大家五一鰲太多發暴風雪,建議端午期間再去。很多人聽了他的勸都取消行動,這避免了更多人在此次鰲太事故中面臨暴風雪的險境。”

    鰲太最佳穿越時間是6-9月,但是這些年在五一期間發生意外的驢友不在少數。五一期間西安的氣溫基本都已恢復到30多度,不瞭解鰲太地形氣候的驢友會盲目判斷鰲太氣候也不錯。其實海拔上升三千米,氣溫就要下降20度,而且近十幾年,每年五一前後鰲太都會發生暴風雪。鰲太地處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南北冷熱氣流極易在此碰撞造成惡劣氣候。鰲太上面的天氣變化莫測,任何一次穿越前都應該按遭遇極端天氣的穿越來準備裝備。

    “出事的大都是外地人”

    很多人登過很高的山,甚至珠峰都登過,但是他們對於鰲太,尤其是一些南方人對北方的氣候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把3000米左右的鰲太壓根沒當回事,太小視這件事情了。近幾年,陝西本地人登鰲太的反而少,因為了解鰲太有恐懼心理,反而出事的大都是外地人。

    登雪山常常考驗的是技術和裝備,保障團隊也相當專業。除了自然原因的雪崩和自身疾病原因以外,發生意外的機率低於鰲太。而鰲太線路處在氣候帶上,壓強差常導致大風,天氣說翻臉就翻臉。據民間統計,十年間,如果前年珠峰不發生雪崩的話,鰲太路線是死亡人數最多的路線。

    “AA的只是錢,沒有AA團隊意識”

    現在網上很流行一種AA制網約隊伍,無領隊,無跟團費,隊友之間不問姓名、不問職業、不問隱私。這種隊伍有很多隱患,他們失去了戶外隊伍基本素質:平等、自願、團隊、環保裡的團隊精神。AA制聚合起來,基本沒有團隊的約束,團員僅是AA出行費用,遇到意見不統一,不能AA去化解危險,遇到危險,無法保證隊伍團結一致承擔責任。

    歸根結底因為隊伍裡沒有一個主心骨領隊,在隊伍中應該以領隊的判斷為最終決定,發生分歧時領隊應該強制其他人決定,任何問題下山再說。如果今年五一發生悲劇前能有一個有力的領隊,也許會適時選擇下撤或遷到合理位置紮營,等好天氣再出發,逃過厄運。

    “有人背12斤白酒上鰲太”

    有驢友上鰲太時會在行李裡備些白酒,想著上去寒冷了喝點暖身子。落雲告訴華寶,自己曾見到有西寧來的9名驢友揹著12斤白酒穿越鰲太。沒有發生意外實屬僥倖,其實,上山背酒是完全錯誤的做法。在高海拔地區穿越是絕對禁止喝酒的。喝酒並不能取暖,在極冷的地方喝酒全身毛孔會開啟,會讓身體內部的熱量散發出去,喝完酒更容易失溫。

    “鰲太太容易去了”

    鰲太線路位於陝西西安和寶雞境內,交通便捷,費用低門檻低太容易到達了。城西客運站就有班車,想去直接坐個大巴分分鐘到達。國內其他路線,比如全國5000多米、6000多米的雪山想抵達都比這條線路困難的多。所以才會有很多人沒有經過充分的準備就踏上了鰲太的路。這樣做違背了戶外的基本初衷:每一次出去的安全,是你在家裡面的準備工作所決定的。所以,對於穿越鰲太政府真的到了不能不管的時候了。

    “走不動了扔掉帳篷會很慘”

    在鰲太路上,凡是在外面露營一晚沒有睡袋和帳篷的,通常會很慘。如果沒有帳篷,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休息,越休息可能結果越糟糕。人體很快失溫,睡一覺醒不過來的情況也可能發生。

    睡袋、睡墊、帳篷,這些都是保證人體溫度的整體迴圈系統,失去其中之一都可能導致失溫死亡。所以在穿越中無論遇到何種困難,扔掉保命的行李都是不理智的行為。

    “找嚮導領隊覺得沒面子”

    很多外地驢友都有著豐富的戶外穿越經驗,可能新疆狼塔、四川貢嘎這些線路都走過了,覺得自己的經驗已經足夠豐富,來穿越鰲太找個嚮導覺得很沒面子,隨意找幾個找驢友組隊消遣路上的寂寞,這是落雲從很多外地來陝穿越鰲太驢友口中聽到的原話。

    走過鰲太的人看鰲太,都覺這條線路頗有些“山格分裂”,溫柔時走它,山勢雄偉風光無限;暴躁時走它,石海重重冰雹暴雪。但究竟何時溫柔何時暴躁?鬼知道!

    總結這些錯誤,我們並不是指責因犯錯而丟命的驢友,沒上去誰也沒有資格評說,只是在這個要靠幾分運氣的線路上,不犯上面的任何一個錯誤,不報一絲一毫的僥倖心理,才是一個負責的勇者。

    再此,我們再次向遇難驢友表示哀悼,祝願鰲太穿越的驢友都順利歸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i音響值得入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