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領笑笑生活

    隋唐時期影響力最大的外國學者應當是日本派遣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阿倍仲麻呂(698—770),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呂,亦名朝臣仲滿,是日本孝元天皇的後裔,入唐後改名朝晁衡,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使,曾任唐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中日文化交流傑出的使者。仲麻呂和唐代著名詩人名士,如李白、王維、儲光羲、趙曄(驊)、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著有《古今集》。

    698年(即唐中宗嗣聖十五年),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國(今奈良縣),阿倍家族是日本孝元天皇之後裔,父親阿倍船守任職中務大輔,仲麻呂是家中的長子,他自幼聰明好學,才華洋溢。他的青少年時代正是唐、日間往來頻繁,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的奈良時代初期。

    717年(唐開元五年),多治比縣守從日本難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遠赴唐都長安,19歲的仲麻呂被選拔為遣唐留學生,西渡東海,在揚州登陸。九月到達長安入太學學習。

    仲麻呂經過數寒窗苦讀,參加唐制科舉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在日本人中能順利透過進士考試的,阿倍仲麻呂是唯一的一個。

    725年,任洛陽司經校書(負責典籍整理,正九品下),陪同皇太子研習學問。

    728年,左拾遺(從八品上)。

    731年,左補闕(從七品上)等職。左補闕是皇帝的侍從官,阿倍仲麻呂任職後,經常在興慶宮見到唐玄宗,唐玄宗對阿倍仲麻呂的才華很常識,特地給他起了一箇中國名字叫“晁衡”。稱他為“晁卿”、“晁巨卿”、“晁監”、“晁校書”、“日本聘賀使”,評價很高。

    733年,第八次遣唐使多治比廣成等歸國,時仲麻呂在唐已有17 年,奏請隨同遣唐使歸國,出於對仲麻呂的器重,玄宗未於允許。此後又任秘書監兼衛尉卿。

    開元十二年(753),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歸國,仲麻呂再次請歸,得到玄宗的應允,並命為唐朝的使臣護送日本使臣回國,應該說這是一種殊榮。這時他56歲。也就是這一次,他們於十月十五日在揚州延光寺會見了鑑真,實現了第六次東渡計劃。為了不使重要人員有同遭覆沒之險,乃分舟乘坐。鑑真及其隨從與副使宿禰胡磨同船,大使藤在清河與仲麻呂等同船,普照與吉備真備同船,當航行到阿爾奈波(沖繩島)時,遭到大風暴的襲擊,其他三船後來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獨阿倍仲麻呂的船杳無音信,誤認為阿倍仲麻呂海上遭難的訊息很快傳到了唐朝。其實阿倍仲麻呂並沒有遇難,原來他乘的那隻船漂流到了現今越南的海岸。

    755年6月,阿倍仲麻呂歷盡艱險,又回到了長安。

    755年冬,唐朝發生安祿山叛亂,阿倍仲麻呂也跟隨著玄宗輾轉奔波,直到安祿山被殺後,於公元757年12月再度回到長安。後來阿倍仲麻呂又擔任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等職。

    766年,阿倍仲麻呂被唐代宗李豫任命為安南節度使,上任不久,便患重病。

    770年1月,阿倍仲麻呂在長安病逝。並埋葬在長安,唐代宗追贈他“璐州大都督”的稱號。

    仲麻呂早年已能做漢詩,到中國後,經過盛唐文化的薰陶,詩歌技巧更成熟。當時長安詩壇正是名家雲集,盛極一時,仲麻呂性格豪爽,與大詩人李白、儲光羲、包佶、趙驊、王維等人交情很深。他們經常盪舟於曲江芙蓉園,尋覓漢鴻門故址,談古論今,商討詩文。仲麻呂曾把自己的一件日本布裘贈給李白,為此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中這樣寫道:“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風塵”。關於“日本裘”,李白自注:“裘則晁卿所贈,日本布為之”。

    阿倍仲麻呂入唐54年,歷侍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備受殊遇,榮達公爵。為中日兩國友誼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是中日友好往來的先驅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恕我不懂原油,如果負40美元我可以買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