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老哥HanKeQln
-
2 # 玉見沈華
所以早期有把生前使用的東西全部都帶到陰間去,有活人殉葬,甚至用動物殉葬,車馬坑等各種殘酷的殉葬方式,到了漢代以後逐步取代了一些,比如用人傭,燒製的人傭就是替代了過去的活人殉葬,而生活的一些日常用品也被帶到了陰間,那麼同時像自己的財富,宮燈,青銅器,玉器等等,生前使用的一般都會帶進去,但是為了殉葬的方便,也會專門定製一些冥器作為陪葬使用,例如金縷玉衣,玉臥,鎮墓獸,包括唐代的三彩器等等,都是作為陪葬物品使用而製造和發明的,這些作為陪葬品,日常的生活中並不是實用器,現實中也沒有出現過,那麼經過了千年以後,我們現在把它也作為古代歷史文化藝術創作的一個作品,但是他只是代表當時墓葬文化的一個特點,並不是實用品,這點要區分開來。
-
3 # 頁人青
一、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文物
文物的概念非常廣泛,它必須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所遺留下來的,也就是說這件物品是人類所創造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並且它還必須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的價值,不可能再由現代人重新再創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稱之為“文物”。
但文物又可以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比如我們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陳列在展櫃中的可以被稱之為可移動文物。而那些古遺蹟、古遺址、古墓葬,雖然他們體積很大,不能搬運,但他們有很多同樣具有歷史價值,這些就是不可移動文物。
二、一般墓葬中的文物都有那些
其實墓葬中的文物就是死者的陪葬品,古人有著強烈的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希望生前所擁有的地位財富在死後依然可以繼續享用,因此在墓葬中多有很多生前使用的東西。從一個墓中陪葬物品的數量和質量可以直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歷史上也有很多身份地位比較高的人崇尚薄葬的除外)。那墓葬中究竟都有什麼,其實每個朝代的喪葬品都不一樣,但是在考古的時候,這個墓葬的物品如果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就可以根據這些文物來斷代。
第一類:禮器。如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中的鼎、簋、豆、釜、爵、觚等等,雖然這些被列為食用器,但是在當時也是祭祀時要用到的禮器。把這些東西作為陪葬、其物品的數量都是有嚴格的規定,比如鼎這件禮器。帝王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三鼎等根據身份等級依次遞減。比如豆也是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侯十有六,以雙數形式依次遞減。這些等級禮制不可逾越。
第二類:金銀玉器。在古人的觀念中,金銀代表著財富,而玉則代表著品德。所以在陪葬品中,這一類物品也比較多,但玉器陪葬的也是有等級劃分的。就拿玉衣來說,皇帝和一部分的大臣可以用金線結衣,就是我們看到的金縷玉衣。除此以外其他貴族有用銀線和銅線,玉的質量和成色也會有所降低。普通大戶人家會陪葬一些玉飾、金飾等等,比如玉簪、玉鐲、玉帶鉤、金耳環、金元寶、銅錢等等。
第三類:生活用器。這類用器在墓葬中出土的比較多,質量有好有差,有錢人家的東西就精美一點,沒錢人家的墓葬相對來說質量就會差一點。這類文物有鍋碗瓢盆、女子的梳妝用具等等,基本有很多都是生前墓主人使用過的東西。
第四類:陶冥器。這類器物在漢代的墓葬中比較多,這是跟漢代的喪葬習俗有關。漢代人陪葬他們會把自己生前使用的物品縮小成一定的比例下葬。我們看秦始皇兵馬俑都一比一的比例,但是看到漢代很多陶俑都是一點點大,這些冥器中還有房子、豬圈、動物,有的時候儼然一幅袖珍版的生前世界。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在墓葬中,禮器和陶明器大多都是生前不使用的,而金銀玉器和生活用器有很多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再帶入墓葬中的。
青銅器之 觚
金銀玉器之 玉帶鉤、金耳環
生活用器之 瓷枕、瓷盤
陶明器 之 狗圈
-
4 # 老衲不懷春
漢代官宦人家人死後有用玉含、玉眼蓋、玉耳塞丶缸塞、玉環、玉衣、瓦屋、魂瓶、玉人、玉鳥,唐代的唐三彩各種人獸陶器以至成為專業為死者燒造陶器的行業,後來歷朝根據情況陪葬品多以生活用品。
-
5 # 門佗
玉蟬
通竅(堵住人體七竅的塞子)
魂瓶
兵馬俑(兵馬俑並非秦始皇獨有哦)
龍涎香(用於墓道油燈)
金縷玉衣
玉枕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當然,陪葬的東西可不止這些,只是你的問題是“只用於墓葬,平時不用”的東西。至於棺材之類常見的未列入。
-
6 # 考古軍中馬前卒
要說古代文物裡只用於墓葬的,那還真不少。瞭解這些東西,不僅是為了今天的藏家們在收藏時不鬧笑話,更重要的是,透過物品的使用來分析古人的思想,進而研究中國古代文化。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確切說是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喪葬這件事上開始講究,不只是隨便挖個坑填點土,還要放置一些精心準備的隨葬品。最早的隨葬品,無非是一些陶器、石器和小件的裝飾品,一般以蚌殼、獸牙等製成,這些東西都和先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差不多,有些可能就是把平時用的器皿隨葬了,上邊還有煙炱等明顯的使用痕跡。
明器的出現隨著社會複雜化的推進,開始出現了專門的隨葬品。可以稱之為明器,亦可寫為冥器。按照古人的解釋,明器就是“備物而不用”,日常生活不用,但是在特定場合得有。
舉個例子,在史前漢淮流域的石家河文化墓葬當中,有些等級較高的墓裡隨葬品豐富,除了常見的陶器,還有一些體量偏小的陶鼎、陶罐等,跟其他物品明顯不同,這就屬於專門的隨葬明器了。
△石家河文化墓例
從芻靈到木俑、陶俑所謂芻靈,就是用茅草紮成的人或者動物的形象。《禮記》記載:“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顯然,芻靈也屬於明器的一類。
為何要有芻靈呢?其實這源自於血腥的殉葬。後來人們覺得,殺人殉葬太殘忍,殺動物也未免浪費,乾脆用茅草做,“意思意思”就好。
在墓葬當中,草扎的芻靈顯然不好儲存下來,我們所能看到的同類物品主要是木俑、陶俑。比如在先秦的楚墓中,就出土了用木頭雕刻的人俑,時代最早的為春秋晚期。
△信陽楚墓出土的彩繪木俑
到了秦漢時期,陶俑崛起。典型代表莫過於秦始皇陵的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俑規模宏大,造型逼真,體量也完全模模擬人、真馬,在中國古代陶俑當中獨樹一幟。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到了漢代,無論帝王還是普通人,所用的陶俑都有所“縮水”,比如漢景帝陵的陪葬坑裡放置的陶俑,雖然數量也不少,但個頭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比起秦俑來節儉許多。
除了塑造成人的形象,與芻靈一樣,陶俑當中也有各式的動物(嚴格說來,其實只有人俑可以稱為俑,但約定俗成,也把陶塑動物稱為陶俑)。漢代的陶塑動物種類豐富,牛羊豬馬犬雞鴨樣樣俱全,生活化的氣息十分濃厚。這些東西,也都是現實生活裡不會用的。
再往後,俑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時代的具體表現方式有所變化。比如到了唐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唐三彩了。唐三彩的人、馬、駱駝等,藝術水平很高超,但同樣是明器,現實生活中不用,更不會擺在家裡當裝飾物。
建築類的模型明器模型明器這個詞是考古學家創造的,特指模仿現實中的樓閣、房屋、倉庫、圈廁等建築的一類明器。
模型明器的產生機理和陶俑差不多,都是來自於古人想要在死後世界依然享受人世繁華的思想。既然動物可以縮小,那麼建築也一樣,於是,我們在地面上早已看不到的古代建築,就透過這種特殊的方式“留影”至今,客觀上為研究古代建築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在建築明器當中,既有高大巍峨的陶樓,也有再普通不過的豬圈甚至廁所,這才是真正的把家搬到了地下。
△漢代陶樓
以上所說是最為常見的明器,除此之外,還有些特殊的宗教類物品也是現實中不用的,比如鎮墓瓶、鎮墓罐,是原始道教的產物。比如晚唐至宋元時期,在墓葬中放置的鐵牛、鐵豬,也屬於明器神煞,具有特殊的功能。
回覆列表
古玩並非古人什麼東西都屬現代人手持玩物、也不是什麼都可以個人收藏把玩或在室內擺放的。如古人的葬器、給死人燒製陰宅小瓷房子、小陶土車馬傢具棺木,招魂瓶罐、墓葬的喂惡狗食土陶罐,故人五孔七竅的葬玉買了當掛件等等、出土物品應該交文物部門研究、凡屬地下文物歸國家所有!私人禁止買賣交易。如果市場商販有售這類物品,玩家也應止步不要涉足!不要沒事招事招不吉利!真正收藏家不會收藏購買這類物件或擺放展示這類物品、一是不吉利,二是如果把玩或當掛件內行會恥笑你!收藏入門先學知識!千萬不可見什麼都好奇、見什麼買什麼!不可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