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萳棲

    拿破崙額外帶有革命浪潮加成,不是單純大國稱霸

    當時的歐洲或者說英國是最想玩大陸均勢的,其實英國當時的地理位置類似於美國,其對於歐洲大陸,孤懸海外不會受夾擊,登陸有困難。英國希望大陸維持均勢,均勢的物件從法國,到沙俄,最後是德國。

    但是當時的法國利用革命跳出了世界的認知,推翻了波旁王朝,將皇權推下神壇。這對於整個歐洲都是震動的。當時的其餘國家可能外在是均勢的,但是內裡國家內部的革命浪潮也起飛的。這也是拿破崙席捲歐洲的另一個原因,各國不但面對外部還要面對內部。這也是失敗的原因,反法同盟建立的更容易,有太多的敵人。

    均勢原則是很難的政治手段,歷史上玩的好的都是及其傑出的政治家。需要自身國力強大,信譽良好(特朗普這種顯然不行),對整個棋盤所有人判斷準確,平衡永遠是不容易的。

  • 2 # 中國傳媒大學趙瑞琦

    作為美國最偉大的外交家之一,基辛格對均勢(balance of power)原則非常推崇,中美在1970年代改善關係,出發點就是基於這一原則。

    均勢原則的主要特點是遏制霸權而非阻礙一國在合理範圍內的發展。拿破崙在歐洲範圍內的初始擴張,是國內慣性的結果。而拿破崙帝國的失敗就是均勢原則作用的結果。法國戰敗後被厚待,即保持歐洲大國的地位,也是均勢原則的重要體現。

    均勢原則是近代歐洲國際關係體系的一個顯著特點,其背後的平衡手主要是英國。作為歐洲邊緣的島國,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政策是平時不干預,但一旦出現大陸性霸權(注意,是出現了以後),那麼英國就會全力以赴進行打壓,不論其是路易十四的法國、拿破崙的法國、一戰時的德國、二戰時的德國還是蘇聯。應該說,這個政策還是比較成功的:英國及其參與的盎格魯—薩克森民族,打破了上述所有帝國,在500年在大國爭霸中,從未被打敗。至於英國最終丟失日不落帝國的位置,那是人類發展的結果。面對洲際大國的崛起,英國的體量太小了,不過,其繼承者美國,基本延續了英國的思想、體制、風格和文化。兒子代替了自己的地位,也不算失敗。

    從近代日本的外交史來看,它近代基本也是執行對亞洲大陸的均勢原則,這尤其體現在日俄戰爭時期。現在美國的對歐亞大陸更是執行均勢原則,警惕地關注著任何一個可能崛起為洲際大國的國家,無論其是蘇聯還是日本。

    目前的全球秩序,仍是一種叢林狀態:零和博弈、贏者通知、以小歁大、恃強凌弱、舍義取利仍是到處可見的常態。在這個大環境下,命運共同體仍是一種理想,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發展赤字普遍存在。

    因此,如何利用均勢原則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對任何一個大國,都是巨大的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一戶一田”制?施行需遵循哪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