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巷子市集
-
2 # 東方禮讚
那肯定是公孫勝,他料定梁山在宋江和吳用的帶領下沒有好結果。所以他寧為道人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最後得到了善終應該是個人生的贏家。宋江吳用最後都沒有好結果。公孫勝是晁蓋的人。宋江奪權後他就看穿了宋是個假君子,無論用什麼藉口離開宋江都算明智。宋江是朝廷的一條狗,吳用是一個叛徒。他背叛晁蓋投靠宋江是一種悲哀。
-
3 # 銘記一個人
個人的觀點有所不同,眼光和謀略區分開來比較更妥當一點
畢竟是小說中的人物,兩人可謂都屬於足智多謀型的軍師
吳用謀略更多被採納
公孫勝眼光更長遠
-
4 # 笨笨想要的原生態生活
水滸傳中吳用,先為晁蓋軍師,後見宋江崛起,轉投宋江,不過是趨言附勢之徒,把眼前名利看得重,沒有遠見,只求今日名利,可見,並不是一個遠見卓識之人!
反之,公孫勝,道教中人,重修身,輕名利,其呼風喚雨之能令同道中人敬畏!這才是個人遠見修為!非名利徒所體悟得的,出雲龍,公孫勝,明可存身塵世,快意江湖,情義綠林,暗可,審時度勢,遁入山林,消失不見蹤影!
正所謂得大道者大行矣!
-
5 # 奈何橋上走仙道
吳用與公孫勝二人相比,吳用奸詐,謀略主重用人,把梁山一百單八將分成三六九等級,把搶來的金銀器皿也按三六九等級分。計謀勝天,把四大奸賊殺得不能安眠。而公孫勝是戰場謀略者,精通九宮八卦,撒豆成兵,會幻術玄術,奇門遁甲無所不會,善陰陽,能知過去未來,與吳用合計,江山可定,但公孫勝對功名淡薄,心在山野,不受約縛,後歸山林,與吳用一文一武堪稱一雙,但性為過直,不會阿膩,不受宋江愛戴。
-
6 # 上頭派掌門
公孫勝出場時,牛逼轟轟地闖進晁蓋的宅子,說是有一套富貴要送給晁蓋,結果跟晁蓋密聊時被吳用劈胸抓住,一頓搶白,一頓嚇唬。智取生辰綱,公孫勝幾乎沒出什麼力,此後更是夾著尾巴做人,把表現的機會都留給了吳用。
再後來,公孫勝乾脆請辭了,回到了薊州老家。高廉會妖法,梁山派了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出山。公孫勝本來不願露面,結果李逵差點砍了公孫勝的母親,公孫勝不得已現身;公孫勝本來不願出山,結果李逵斧劈羅真人,公孫勝被迫再入紅塵。
公孫勝終歸是個道人,他雖是梁山的元老,並立過許多奇功,但他並不關心梁山的發展,他也從未覺得自己是在幹事業。公孫勝是世外之人,來紅塵掛職而已——或許連掛職都不算,旅遊而已。
公孫勝很清楚自己的天命歸處,大概也預料到了梁山的悲慘結局。吳用善於人謀,到了不折手段、殘忍冷酷的地步。他一直在贏,可能也犯了過度自信的毛病。他跟宋江一樣利慾薰心,對朝廷的“死忠”其實是想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籌碼,哪知朝廷玩的壓根就不是這套。
總之,公孫勝能幹的,吳用幹不了;吳用能幹的,公孫勝也幹不了。若論眼光,公孫勝更勝一籌;若論謀略,吳用遠超公孫勝。
-
7 # 孤竹逍遙遊
個人認為還是公孫勝更勝一籌。公孫勝是水泊梁山中下場最好的,在宋江接受招安就全身而退,回薊州隱居山林終老。吳用則跟著宋江接受招安,結果最後面對招安後梁山兄弟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分崩離析的悽慘結局,只能自掛東南枝。
從名號上我覺得也能看出一斑。吳用,諧音“無用”,本身就不吉利,暗示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智多星”,聽起來不錯——足智多謀,但是仔細揣摩,難道“智多”不是在暗示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嗎?!
再看“入雲龍”公孫勝,從名字中有一個“勝”字,暗示他是人生贏家。而且其綽號為“入雲龍”,《易經》說“雲從龍”,“雲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密不可分,是吉祥之意,後人將其代表君臣風雲際會,也暗合公孫勝上山的背景。而且“入雲龍”也符合公孫勝的特點,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大家很難見到他,關鍵時刻顯身手,比如高唐州一戰。而他的結局是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又像隱藏在雲中的龍一般,不知所蹤,充滿神秘氣息。
-
8 # 文化一家人
論謀略,吳用遠超公孫勝。論眼光,公孫勝又略勝一籌。
在《水滸傳》中,公孫勝是個矛盾的人物。他和晁蓋素不相識,千里迢迢找到晁蓋家裡提供生辰綱的線索,並提出劫取這筆不義之財的主張。
生辰綱的主人是大名府的梁中書,他是東京蔡太師的女婿。而蔡太師是朝庭重臣,劫取他們的財寶,無疑是摸老虎屁股在太歲頭上動土。不管事成與否,都是要掉腦袋的事。而且事後只能流落江湖落草為寇,對於稍有正常思維的人,都能預見到這種後果。
而公孫勝做為一個出家人,即然有這種想法,說明他已具備與朝庭為敵的打算。
可是,上梁山後,他的所做所為卻與當初的作法大相徑庭。他根本就沒在山上消消停停地呆上幾天,不是下山看望老母(而且不像其他人,把母親接上山),就是下山尋仙守道。既然有這個心思,還做什麼打家劫舍落草為寇的勾當呢?
不知施耐庵先生安排這麼個人物上梁山,到底是出於何種考量?
當然,在北伐遼國大獲全勝後,在南征方臘之前,公孫勝再次離開梁山,一去不回,落得了優哉遊哉的好下場,算他看透了朝庭以毒攻毒的詭計,沒有和梁山弟兄們再次拼殺疆場非死即傷。在這一點上,他還是頗有眼光。
說到吳用這個人物,形象就很簡單了。
作為一個私塾先生,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因此他想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算不枉此生。在劫取生辰綱中,他是主謀。上梁山後更是如魚得水,施展平生抱負,出謀劃策屢建奇功。論謀略,在梁山他當然是拔得頭籌。
但是,這個人的內心世界不太純潔。
一是晁蓋還沒死,他就和宋江綁在一起,活生生把晁蓋拋在一邊。最明顯的是晁蓋帶隊下山攻打曾頭市。也就是說,山寨一把手帶隊,無疑是御架親征,山寨的其他三個頭領竟無一人跟隨,這無論如何都不是正常現象。宋江不去,是晁蓋不讓他去。公孫勝不去,是因為沒有法術方面的事,他去不去都無所謂。而吳用作為軍師竟然也不跟隨,這說明什麼?分明是很耐人尋味的一件事啊!結果晁蓋下山即中了埋伏,中毒箭身亡。
二是朱仝奉滄州知府之命,帶領年僅四歲的小衙內出外觀燈。為了讓朱仝拋棄雜念,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們上梁山,吳用竟暗示李逵殺死了小衙內。這種行為實在有些背棄人倫。
三是哄騙盧俊義上山,不僅哄騙盧俊義在自家牆上題反詩,而且在盧俊義並沒有歸順梁山的前提下,就打發管家李固回去告發盧俊義已反。弄得盧俊義家破人亡。
四是吳用的所做所為與宋江的招安之路是一脈相承的。即:只有打得官軍一敗塗地,才能贏得朝庭的重視而實現招安。可是,當招安後被朝庭利用而損兵折將,特別是當他看到宋江被奸臣毒死後,他才徹底醒悟:他和宋江的美好願望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一廂情願,朝庭是不可能放過他們的。所以他才萬念俱灰吊死在宋江墳前。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說明:論謀略,吳用遠超公孫勝。論眼光,公孫勝又略勝一籌。
-
9 # 光華的小說鋪子
《水滸傳》中吳用和公孫勝,誰更有眼光和謀略,我的答案是:吳用。
第一,智取生辰綱是吳用一手策劃的。
第二,林沖火併王倫是吳用不動聲色策劃的。
第三,賺盧俊義上山是吳用精心策劃的。
第四,協助宋江招安是吳用巧妙策劃的。
第五,吳用是“智多星”,排名在公孫勝之上。
-
10 # 驗詩
施耐庵為軍師起了個名字叫“吳用”,真的無用嗎?你說逗比不逗比?
看整部《水滸》裡吳用的作用,應該很管用。
別的不提,智取生辰綱就的確巧妙!
白日鼠也用得好!賊眉鼠眼、膽小如鼠、鼠目寸光這些看似貶意形象,卻正是可以對付楊志的精細,打中了楊志的命門。打消你的懷疑。
你楊志不是智力高武功好嗎?
一個白勝就對付你的智力。先勝你的精細。
—— 怎麼看,再仔細看,這位也不是好漢啊!
這樣的來搶我東西?我了個去!
青面獸遇見了白日鼠,第一陣就敗了。
生辰綱可是水泊梁山的第一桶金,你說重要不重要?
按下吳用的智謀不表。(其實是施耐庵的智謀)
再說公孫一清。
公孫勝其實是他早期的寫照。
那時年輕好勝,豪氣雲天。怎麼地不趁著年輕乾點事業,摻和摻和。
一開始他就是想“摻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關鍵是有好漢朋友。取的那份豪爽,不取富貴。
可這位老兄,其實骨子裡是道家。所以很多人說他眼光遠、智力高。當然,這也沒什麼錯。
可梁山是什麼?是江湖。
江湖裡有的東西太多,所以稱之為“江湖混雜”。“道心”不適合。修道可去名山大川,還有終南山。
所以公孫勝走了,這才是公孫一清。
吳用事實是實用,一清入道。
都是高人,沒什麼高低上下可分的,只不過是“路”不同!
若問天下事,盡在不言中。
-
11 # 邏輯文史游
從原著角度來說,二人別管排名再怎麼靠前,終究難登“大雅之堂”,更別提什麼眼光和謀略了。
吳用雖然綽號“智多星”,並且在原著中施公為其設定的出場詩也是牛逼轟轟,但吳用算得上是小說裡真相定律的第一人。這位梁山上的大軍師論學歷僅僅是秀才,教書育人他可能很拿手,運籌帷幄就差點了。吳用藉助與晁蓋的交情巧妙的奪得了生辰綱,但此計本就漏洞百出,迅速事發也是理所應當。而吳用敢放棄教書先生的本職去謀劃搶劫案,足以證明這人賊心賊膽都有的。
後來吳用在得知自己是天機星下凡時就開始無限親近宋江,不得不說吳用每次的選擇都是正確的,但各位看官,你們在書中看到過這位狗頭軍師出過一條妙計麼?江州劫法場更多是因為晁蓋和宋江的交情,三大祝家莊是石秀和孫立的演技了得,而在後來的外戰中,出謀劃策調動軍隊的人也都是朝廷有實戰經驗的關勝、秦明、呼延灼這類大將,吳用在最後方,沒什麼可以他表現的地方。
除了選陣營之外,吳用人生中還做了兩次相對正確的決定。第一次是在遼國,洞仙侍郎來招安,吳用認為聯合遼國比給大宋賣命更有前途,結果被宋江懟了回去。你不能說吳用此舉是單純的貪生怕死,畢竟朝廷根本就從沒把梁山當成自己人。而第二次就是宋江被毒死後他也選擇自殺了,不客氣的講沒有宋江的朝廷,根本沒有吳用發揮的餘地。
所以無用本身就是一位讀過幾本聖賢書但滿肚子壞水的秀才罷了,謀略他是沒有的,眼光倒是比絕對“愚忠”的宋江好些。
公孫勝本是雲遊道人,但非要搶生辰綱也算是破戒了吧。等到宋江上山後,公孫勝就開始玩失蹤,後來我們發現其實九天玄女天書的秘密羅真人也知道。當李逵和戴宗把公孫勝請回山上時,公孫勝就一直按照他師傅羅真人的指示在活了。師傅不讓你弄李逵就不弄,讓徵方臘前回來就回來。所以全書除了告訴讀者公孫勝是人間界C位法師外,其餘特點並沒有表述出來。
所以,二人對梁山發展沒什麼實質性影響,但人家公孫勝可是最後能善終置身事外,這是邪惡分子吳用無法享受的待遇。
-
12 # 石林隱者
《水滸傳》中吳用被稱為“智多星”,公孫勝被稱為“入雲龍”。當從這個綽號稱謂,我們就可以看出公孫勝更有眼光和謀略。公孫勝更擅長於戰略籌劃,站的起點高一些,看得遠一些,大局觀強一些。這點從公孫勝最後不貪戀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遁隱深山修煉,躲過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而吳用擅長於戰術規劃,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與宋江共同進退,為破遼國,徵方臘出謀劃策,鞠躬盡瘁。重情重義,最後在宋江墳前與花榮一起上吊自殺。從結局上看吳用稍遜公孫勝一籌。
-
13 # 巧奪天工993
淪智謀與眼光,應該是公孫勝賂勝一籌,
從公孫勝慫恿晁蓋劫取生辰綱起到大敗遼國,公孫勝就遠離粱山而一去不返!
以此可以看出公孫勝的戰略眼光是何等高明,因為他深知與這幫人(尤其以宋江為首)在一起,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所以痛定思痛拂袖而去!
-
14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入雲龍公孫勝是梁山的兩朝元老
以晁蓋為首的七星集團劫持生辰綱,打響了反對貪官汙吏的第一槍;利用梁山內部矛盾,推翻了難成大器的梁山事業開創者王倫,兩起重大事件他都是參與者,正因如此,他才成為梁山第二代領導成員。及至宋江成為第三代領導核心,公孫勝仍然位列盧俊義、吳用之後坐第四把交椅。
公孫勝是以雲遊道人的身份出場的,但他並非靜心修行、清心寡慾的宗教人士,而是一個犯上作亂、追名逐利的黑社會成員。標題中的“黑黃兩道”,意即公孫勝是一個身穿道袍的黑社會。“黃”者,道家之色也。生辰綱是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孝敬其岳父、當朝太師蔡京的生日禮物。劫持生辰綱,觸怒朝廷,震動京師,屬於天字一號大案。
因此,其籌備階段的“青苹之末”具有特殊意義。公孫勝是主動來到東溪村參與策劃行動的。公孫勝作為一介道長,本系方外之士,他不僅參與了劫持生辰綱,而且參與了武力對抗官軍。如果把前者視為單純的謀財,後者就是公然的反叛了。在這一事件中,宗教勢力與黑惡勢力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嚴重危害了大宋政權的和諧與穩定。
書中的公孫勝,作為一個宗教人士,不參與宗教儀式,不遵守宗教戒律,不進行授道傳經,除了裝神弄鬼、呼風喚雨,就是殺人越貨、攻城拔寨,至於“松文古定劍”是什麼先進武器,“五雷天罡正法”是什麼戰略戰術,“口中唸唸有詞”是什麼“最高指示”,更是荒唐到《封神演義》之類的神秘主義的地步,所謂“戲不夠,神仙湊”,就是這個道理。他在蘆葦蕩作法,他在高唐州弄鬼,他在芒碭山降魔,他在百穀嶺收徒。只因他的出場,才破壞了《水滸傳》的現實主義文風,從而與神魔小說攪纏不清。當然,也不能說公孫勝在小說中沒有作用,他的出場,似乎專為保障宋江冷兵器作戰的“制空權”,使邪魔歪道退避三舍。
他與梁山的關係也與他人不同,幾進幾齣,若即若離,完全看不出他是什麼清靜無為、修身了道的世外高人。他首次出山,是協助晁蓋劫持生辰綱(第十三回);他首次離去,是回鄉省視老母(第四十一回)。他二次出山,是協助宋江攻陷高唐州(第五十三回),他二次離去,是履行本師羅真人的事先約定(第一百一十回)。公孫勝雖然名列吳用之後,擔任梁山的副軍師,然而,他比宋江、吳用等人更早地領悟功成身退,以免兔死狗烹的人生哲理,這也正是公孫勝列為天罡之數的重要原因。
從歷史上看,許多民間的反抗鬥爭(有的根本稱不上農民起義),都是打著宗教旗號進行的,如“太平道”之於東漢張角的“黃巾起義”,“摩尼教”之於宋江同代的方臘起義,“白蓮教”之於元、明、清三代多次的反抗與起義,“拜上帝教”之於近代的太平天國。在這方面,尤以太平天國更典型。“拜上帝會”的領導者,充分利用了宗教的認同、宗教的熱情、宗教的道德、宗教的神秘與宗教的氛圍,以此激發出團隊的凝聚力、鼓舞力、約束力、威懾力與感染力,而這則是其控制團隊成員信仰與意志的重要紐帶與工具,從而使其組織能力更為有效,團隊合力更為牢固,鬥爭精神更為頑強,體現出更為自覺、更為持久、更為堅韌的精神力量。
在梁山眾人中,具有宗教身份的不止公孫一人,魯智深、武松的佛教外衣最初只是逃避官方追捕的權宜之計,芒碭山諸人不過以左道旁門在江湖上打家劫舍、自立門戶。宋江的九天玄女天書,雖然也屬道教路數,不過是掩人耳目、故弄玄虛的騙術與權術。梁山眾人從晁蓋到宋江從來不以宗教相號召,晁蓋的“劫富濟貧”,宋江的“替天行道”,都與宗教毫無瓜葛,吳學究說三阮撞籌一節,其中有朋友義氣、有發財慾望、有一世快活之類的現世情結,卻沒有任何的宗教情懷。
正因如此,梁山一百單八人才會成為一幫沒有靈魂、沒有信仰,沒有法律、沒有道德的烏合之眾,從其成員對“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的生活方式,由憧憬到滿足的精神狀態來看,他們倒是貨真價實的唯“物”主義。
對於梁山這樣一個以山賊、盜匪、賭徒、商販、失意軍官、不法小吏作為主要成份的團體,公孫勝卻未能發揮任何獨特作用。公孫勝不同於魯智深與武松,他既是二仙山名正言順的道教弟子,也是梁山泊決策班子的正式成員,他有可能也有必要對這個以狹隘的義氣、粗鄙的物慾這類形而下的追求作為精神支柱的群體,進行某種心靈、精神、信仰的形而上的灌輸、感化、教育和武裝。但在小說中,卻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記載。梁山事業之所以中途招安、半途而廢,這與其不重視思想武裝不能說沒有關係。只有用某種精神武裝起來的隊伍,只有心靈、精神、信仰的力量,才能開發出人類潛在的巨大能量,從而增強整個團隊的戰鬥力。
在北宋的背景之下,當朝皇帝都自自“道君”,梁山寨主都冒用天書,甚至梁山泊排座次玩弄的都是道教把戲,正因如此,我們才會說,公孫勝先生根本不是道教弟子,更像一個江湖術士。
-
15 # 天睛970
公孫勝和吳用都是梁山的軍師,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更何況是兩個相當重要的人物,因此在梁山中,吳用的地位看似一直是比公孫勝要高的,兩人雖說都是軍師,但是在一些戰役中小編覺得還是公孫勝的力量更大一些,畢竟公孫勝能文能武,不過吳用比公孫勝更重情義。
公孫勝和吳用兩人誰更厲害一些?
公孫勝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公孫勝,道號一清先生,祖籍為河北薊州府,自幼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人稱公孫勝大郎。
學得一家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他作“入雲龍”。後與托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等人共謀劫去了梁中書的不義之財——生辰綱,上梁山後與吳用為軍師。
公孫勝與晁蓋等人智取了生辰綱,上了梁山。後梁山好漢劫江州法場,救出宋江後,他因思念母親而下山回鄉。後來梁山軍馬攻打高唐州時為高廉妖法所敗,只得再請公孫勝出山相助。公孫勝大破高廉的妖法,從此留在了梁山。
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生辰綱逃上梁山, 成為奸詐狡猾的黑幫軍師,是梁山第3條好漢。
吳用是小說水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根本不同於其名字是一個沒用的人,事實恰恰是相反的,吳用在水滸中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人。正史因為他的足智多謀,人們都稱他為“智多星”。
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後,隨宋江征討方臘回京授封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使,賜金銀五百兩,綵緞八表裡。因宋江被害後託夢給他,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左側。
作為一個軍師,自然要懂得如何去善用賢能之士,結交各路英雄好漢。在軍事上面,吳用也算是一個神機妙算,能夠運籌帷幄,即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做出一個完善的戰略部署。即便如此,但是吳用還是不夠堅定,因為受世俗的影響,性格上面有些懦弱。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對朋友重情重義、對梁山的盡忠的本質。
但是對於智多星吳用的結局,只能說是比較淒涼的。吳用在知道宋江受奸人所害致死後,最後選擇在宋江墓前自殺身亡,這也表現出了吳用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回覆列表
吳用是社會科學,公孫勝用的是自然科學。陰謀詭計,挑撥離間,政治鬥爭等等是“智多星”吳用所擅長的。公孫勝是以道士身份做掩護的具有政治抱負的人,會“呼風喚雨”——古代氣象觀測知識;會八卦陣用來行兵打仗,吳用更梁山一些,而相比之下公孫勝則更超然一些。
吳用和公孫勝是梁山上的首席正副軍師,兩人假如合體,那就活脫脫一個諸葛孔明再世。所以兩人在梁山上地位非常高,僅次於宋老大盧老二之下,位列第三第四位,是全軍的政委和總參謀長!而公孫勝不僅智力出眾,武力也頗了得,在東溪村甩晁蓋家僕十數人如拋稻草人,舉重若輕,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