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朕說
-
2 # 歷史三日談
中國古代的歷史很長,具體來分秦皇漢武唐宋元明清都算古代,秦人、漢人、唐人、宋人乃至元明清人,都算古人,身處朝代不同,審美標準既不同。
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陰柔之風。男扮女裝,男性塗脂抹粉蔚然成風,大畫家王羲之,在常人心中也許是一個才氣絕佳的美男子,但不為人知的卻是他每天花時間最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樣子。
學女人說話,學女人走路,學女人嬉笑怒罵,完全就是個偽娘。
再比如唐朝以胖為美,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還是比較另類的。楊貴妃是個肥而不膩的胖美人,把唐玄宗勾的五迷三道的,皇帝都不願當了。
皇室開風氣之先,無論朝堂、廟宇還是市井、鄉間,“胖”就成了沒得前提,是否美的入場券,在唐代,骨瘦如柴的人必定大機率不受待見。
如果從宋代來說,高貴的上層婦女便以小腳為美,這時候裹腳還不是那麼普及,畢竟這種自殘美不是誰都能接受的。
但是,美這個東西,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言可畏,又或者說是三人成虎,美或是不美,就如蝴蝶效應,一旦形成風氣,就勢不可擋。
轉而影響人們的心智和對美評判的標準。受宋影響,到了明清時裹腳之風便開始大行其道,甚至是不裹腳就是不孝,亦或大逆不道,大腳的女人“醜”,也就逐漸被人廣泛接受了。
這種思維定勢一旦形成,便很難更改,非得發生驚天地泣鬼神的變革不可。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大小朝代也有幾十個。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隻要不是長得有異於常人的特殊或者奇怪,基本都可以可以稱為美,畢竟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俗話說“初戀才是最漂亮的”。好了看看歷史上的一些朝代的一些美的“標準”
《國風·衛風·碩人》裡是這麼說的“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突出的是面板的白
而漢時《陌上桑》裡雖然沒有直接描寫但是給出了這樣的一段話“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而到了三國時期也正應了網上那句話。“魏國愛人妻,東吳愛蘿莉。蜀漢愛×基”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女的沒什麼特殊要求,但是這一時期卻對男的有一點的要求,其要求和今天的小鮮肉是一個道理。沒錯就是基友
大家都知道唐以為以胖為美。但是大家可能誤解了,唐代所說的胖,跟你們所說的胖並不是同一種。因為在唐代前期經濟比較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吃的比較好,而且還和西域人交流,就產生了混血兒,雖說長得比較豐腴,但是人家那是區域性胖。那是區域性又是指哪裡呢?想必大家也應該知道了。
而送到了宋之後,宋明理學的出現開始針對女性有許多禁錮,也就沒有像以前的朝代一樣拋頭露面。所以宋之後的中國古代知名美女就很少。
-
4 # 密探零零發
古人的顏值標準跟我們現在區別不大,只是各個朝代略有不同,同時古人對美還有不同的標準,今天,我們就一起看一下古人的顏值標準了。
一、古代最畸形的審美——三寸金蓮,在古人心中女子必須要有一雙三寸金蓮,講究七美——形、質、姿、神、肥、軟、秀的標準,就是一雙小巧的玉足。如果古代的女子沒有一雙小腳,就難以嫁一個好人家,因此在女子很小的時候,要經歷撕心裂肺的裹腳。三寸金蓮可謂是古代男人的一種玉足控,一種畸形的審美觀,是對古代女子的一種摧殘。
二、臉的話,也是和現在一樣,講究瓜子臉,但在唐朝有些特別,人們以胖為美,美女竟然是大餅臉。
三、嘴的話,古人講究櫻頭小嘴,大紅唇,朱唇皓齒,好不妖豔!
四、眼睛,講究明眸流盼,一雙大眼睛,秋波盪漾,這是美女的標配呀!
五、頭髮,古人講究長髮飄飄,長髮美女是主流,而現在短髮的假小子在古代是沒有市場的。
六、在身材上,古人一般以瘦為美,骨幹美女,玉指素臂,細腰雪膚,跟現在有一拼;只是唐朝有點特別,他們以胖為美,一種豐腴的美,健壯之美,講究前凸後翹,豐臀巨乳,一種歐美風。
總之,古人和我們一樣都是顏值控,而且幾千年來審美標準所差不大,只是古代的美女都是天然美女,現在的美女很多都是人工的人,卸完妝,鬼才認識。各位,你們說呢?
-
5 # 諸暨嶺北書畫周榮奎
古人審美標準是怎樣的?在古代每個朝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如唐代以豐滿為美,肉感為美,以胖為美,有的時期以腳小為美,以苗條為美,櫻桃小嘴,柳葉眉,眼睛大,鼻樑直,眼睛大,頭髮烏黑而長為美,唇紅齒白,瓜子臉,鵝蛋臉為美,身材以苗條為美,面板如脂白為美,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審美標準,每個人喜歡的型別不同,審美觀不同,現代的審美觀跟古代基本相同,身材以苗條為美,胸如挑形為美,臉型以瓜孑臉為美,在古代服裝沒現代的開放,比較保守,
-
6 # 新手程式猿
每個時代的審美是不一樣的。
最被人記住的便是以胖為美。經典的例子便是楊貴妃
如此面容在現在怕是違背審美標準(沒有惡意,僅僅是就事論事)。而古人卻是以閉月羞花中的羞花來形容她,更是寫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種名句由此可見,以胖為美在唐朝那是時代是多麼流行。
除去以胖為美以外,還有便是眼睛。《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初相見時,有一段是這麼形容黛玉的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古人看中眼睛中的情。潘金蓮勾引西門慶便是以一雙含情媚眼。
更多的話,可以參考https://ro.mbd.baidu.com/no3yniw?f=cp&u=983f1c383b26f631
上面的是我個人的想法,有待改正。
-
7 # 詩兄分享
審美標準是意識形態範疇,是和一個國家的最主流的哲學思維相關的。就說中國古代吧!中國主流哲學就是“中庸之道”,講陰陽和諧,講天人合一,這當然影響到華人的美學觀,即審美標準。
1、對稱美。對稱就是一種中庸之道。“中國”文字、圖案、建築、器具、服飾,包括是詩詞文章對聯,包括對人本身的審美......都比較講究上下工整、左右勻稱等對稱形式,以之作為美的標準之一。
2、平衡美:跟對稱美類似,但相對更加靈活,內容更加豐厚,不純粹是形式上的對稱,包括力量、氣勢方面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比如陰陽平衡、虛實平衡、大小平衡、輕重平衡、黑白平衡,動靜平衡等。在中國畫 有個”留白”的概念,就是講虛實平衡。
3、和諧美:無論是書法、繪畫、建築、音樂、服飾、人體、面相、身心.、言行.....都講求一個空間上整體的、時間上可持續的和諧。比如蘇軾寫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講的和諧美。比如宋玉形容美男子潘安之貌:“增之一寸則長,減之一寸則短”。也是一種和諧之美的論述。
4、天然美:天人合一,也是中庸之道審美的一種體現。天然的、自然的、樸實的事物,在中國古代也是一種美的共識。這可以從古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天生麗質難自棄”這些詩詞可以看得出。樸素自然,秀外慧中,簡約而不簡單,養天地正氣,讓自然的正能量充盈身心,激勵思想行為,自然而然流露出與天地可以共鳴共振的形態、狀態,這個就是天然之美。
5、生命美:就是以生命力旺盛為美。一切朝氣蓬勃、生機盎然、清新無邪、蒸蒸日上、健康積極的事物,構成了生命美的標準。古詩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對生命美最佳的註解。這種審美觀突出的表現在興盛的唐代,以豐腴富態的形體為美,以華麗多彩的色調為美,以高闊軒昂的建築為美,以駢麗包容的詩文為美,以宏大立體的音樂舞蹈為美......這也是中國審美的主流之一。
當然,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地大物博 ,民族眾多,中華文化也是包羅永珍,氣象萬千的。古代中國社會因時代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宗教信仰,社會意識不同,在審美標準上也是豐富多彩的,以上只是舉例幾個相對主流,典型的審美標準。請大家批評指正!
-
8 # 西哥閒話
這個怎麼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華夏上下五千年,真沒一個統一的審美標準。但是不同的歷史朝代,確實有比較典型的審美風格。
戰國、先秦時期,莊重、恢宏大氣
漢時質樸、典雅
魏晉南北朝仙風道骨、飄逸灑脫,素有“魏晉風骨”之說
唐時雍容華貴
宋時內斂、重理學
……
所以不同時期,由於歷史背景、政治導向、文化思想、社會風俗等等不同,審美觀也大大不一樣,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
9 # 誰主史海沉浮
古人的審美標準主要有以下9點:
【標準一】烏髮蟬鬢。“烏”就是說要有一頭烏黑的長髮,“蟬鬢”則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薄如蟬翼的頭髮。
【標準二】雲髻霧鬟:。“鬟”,就是環髻的意思,髻則是指束在頭頂的那個結。雲髻霧鬟,就是說女性梳出的髮髻要狀如雲霧。
【標準三】明眸流盼。“明眸”就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
【標準四】娥眉青黛。“娥眉”這個詞被用來專指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說把眉毛剃掉,然後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化妝手法,在西周時期就流行開來。
【標準五】朱唇皓齒。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彰顯牙齒的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襯托櫻口朱唇,正是相得益彰。
【標準六】玉指素臂。古人對女性的手指與手臂非常重視。作為美女,則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手臂則必須白皙,而且還要圓潤而充滿彈性,此謂之“素臂”。
【標準七】細腰雪膚。細腰便是腰肢纖細,走起路來好似拂風的楊柳。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細腰雪膚,這一點和現代人的審美倒是極為相似。
【標準八】紅妝粉飾。紅妝指女子盛妝,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也就是說會化妝也是評定一個女性美不美的標準。
【標準九】肢體透香。如果一個女人天生不用噴香水就可以散發出迷人的香氣,想必能令所有的男人發狂。
回覆列表
看了下面的標準,你就知道自己在古代算不算長得好看了!
一說到看臉
現在大多數人的標準都是
小臉蛋以及高鼻樑,臉型呈V字
然鵝在古代,審美標準卻大相徑庭
1
首先,一張完美的臉並不是開刀就能完成的。
元代畫家王繹在《寫真古決》中曾提到,完美的臉部比例講究“三庭五眼”。
三庭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分:
從前額髮際線至眉骨,從眉骨至鼻底,從鼻底至下頦,各佔臉長的1/3。
五眼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分:
從左側髮際至右側髮際,為五隻眼形,各佔比例的1/5。
有的妹子喜歡高鼻子,跑去隆鼻,這樣就會顯得中庭增長。
中庭偏長會失去少女感,顯得成熟妖豔,甚至是過於硬朗具有攻擊性。
而現在的網紅臉有大眼睛高鼻子尖下巴,卻不符合「三庭五眼」這個規則。
2
在古代,最好的臉型是鵝子臉(上部略圓,下部略尖)or滿月臉(面如滿月,臉盤又圓又白)才能吃得開。
即使是以瘦為美的趙飛燕(圖右),也可看出臉上滿滿的膠原蛋白。
更不用說仕女圖裡的盛唐美女,也都是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糰子臉。
那麼U型臉或者V型臉就真的一點也不美麼?
答案肯定是美的。
總的來說,我大天朝的臉型審美,大概經歷了OUV的變化過程。
除了因為吃貨咀嚼肌發達以外,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對女性有了不一樣的見解。
UV臉型更具攻性,也是一種女性地位提升的象徵。
只不過最初的審美是受大多數人外貌的影響。
黃種人大多數眼睛不大,臉沒有那麼立體,相較而言,只有有錢人才會吃得白白胖胖。
古人常用“地閣方圓“形容美女臉蛋圓潤有肉。
從面相來看,臉部有肉不僅顯年輕和福氣,在古代,還象徵著高貴的身份和地位。
3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美女的眼睛標準大多是大眼睛雙眼皮(=_=)。
然鵝在古代,明明單眼皮(-_-)才是美女的標配。
從歷代的仕女圖中就可看出,古代對眼睛的審美,大多都是細而長的丹鳳眼單眼皮。
當然古人描繪美女也有大而圓的杏眼。
不過無論大小,這些眼睛更多形容的都是單眼皮。
這不是針對雙眼皮,而是因為自然環境決定。
古代中原人很多都是單眼皮。
到了唐代,西北雙眼皮的少數民族跟漢族有了高度的交流融合,所以這時候漢人中才出現了更多雙眼皮。
亞洲人基本都屬於天生的眉骨平眼窩平。
古代妹子以清淡的五官為美,重點體現在眉眼距離。
《詩經》中形容美女莊姜“螓首蛾眉”,即額頭豐滿光潔、眉毛又細又長。
都是眉眼距離越遠,五官越清淡,越符合古代的審美。
無論從《詩經》的“美目盼兮”到《紅樓夢》的“眼顰秋水”。
都說明了在古人的審美里,一雙美麗的眼睛:
眼不在於大,更重於神韻。
直到後來,受到西方強勢文化審美的影響,西方人的眉骨高眼窩深,才變成大眼睛之類的審美。
現在妹子的妝容以及化妝技術,拉近眉眼間距,加深眼窩陰影,也是更貼近西方的審美標準。
4
要說五官裡面,哪個對臉的氣質影響最大,那肯定是鼻子。
擁有一個好看的鼻子,甚至可以一步躋身氣質大美女的行列。
很多人認為高鼻子是西方的審美,其實不然。
無論是妹子還是漢子,在古人看來,高鼻子是一種貴相,還有“隆準龍顏”的說法。
中國講究中庸之美,古人常形容美女的鼻子“鼻若瓊瑤”。
《野叟曝言》裡就說過美女的“瓊瑤鼻直起天庭”。
所以說美女的鼻子也是要直要高的,但是更重於小巧玲瓏。
而關於嘴巴,古時的人認為女子口大“剋夫”,怕女子口大吃窮郎。
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古代對嘴巴的審美,兩個字:紅、小。
《楚辭·大招》裡就有形容“朱唇皓齒,嫭以姱兮”。
即使是古代妹子們的妝容:把臉塗很白,畫咬唇妝(“檀口妝”或“絳唇妝”)。
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讓嘴巴顯得小。
比起嘴巴大的女子,古人認為女性嘴巴小則顯得更加溫柔賢淑。
▼
總的來說,現代華人的審美,更多的是受到西方審美的影響。
甚至到現在,越來越多大眼高鼻,尖下巴的網紅臉如流水線般ctrl+c/v。
不同於亞洲的內斂美,網紅臉的審美是偏向於奔放外露的西式。
違背了東方人的自然生長,所以五官看起來是突出了卻有點礙眼。
怎麼說呢,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
不同國度對美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與其盲目跟風,追求時代的美、帥,
不如做好自己,培養自己的獨特個性與氣質。
畢竟真正的美,是自信呀。
如果顏值按1-10分算
你給自己的顏值打幾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