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夜貓
-
2 # 養兒難育兒更難
應該和老師進行溝通,但是也要教會孩子如廁的一個習慣,不要責備太多,孩子自尊心強,慢慢改正就好,畢竟已經上小學了,可能孩子還不太適應小學的模式,這也是很多家長為什麼選擇在幼兒園最後一年選擇上幼小銜接的原因,在幼兒園把這些習慣養好了,到小學孩子也會很好的適應,這樣孩子的自信心也會比較強
-
3 # 記住140803822
你孩子是不是不到七歲就上一年級了?有的孩子身體各器官發育晚,五六歲上課午休是忍不了尿和大便的。特別男孩居多,所以提倡孩子儘量七歲再上一年級是有一定道理的。
-
4 # 泥鰍裡的香草
看到很多人都只提到了要和班主任溝通,讓老師去關注,我覺得不是很實際。
說句不合適的話,題主不要介意。孩子之前有沒有上過幼兒園,幼兒園從小中到大班的這三年,孩子是怎麼度過的呢?
就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應該從根本上去看。根本的問題其實是孩子的自理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個小學生應有的水平。
座標南京。應該說這邊幼兒園只有小班會存在您孩子的這種情況,基本到了中班會尿溼褲子的機率就很低了。一般情況下,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自己上廁所的習慣。這包括:
有便意的時候,知道和老師說;
自己會上廁所,並知道要洗小手;
平時外出的時候,知道提前上個廁所。
所以一般的孩子基本到了幼兒園中班,大班的時候,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另外,小學老師和幼兒園老師的關注點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老師就像半個保姆,不但要帶著孩子游戲學習,還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在園內的吃喝拉撒都要注意到。
而小學老師主要的任務和精力都在教學上。也就是說上了小學的孩子,如果自己不知道冷了穿衣,熱了脫衣,上廁所打報告的話,您說的這個情況還會頻繁的發生。而老師的職責不是提醒孩子要喝水,要記得上廁所,老師的職責也就是事情發生了通知下家長,帶衣服來學校換。
發生幾次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考慮到孩子也會很尷尬。需要看下什麼原因:
孩子是否不敢和老師說要上廁所,忍著所以導致的?
孩子喝水太多,對上課的時間沒有預計清楚導致的?
還是說孩子自己習慣了有人提醒這些事情,自己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情況屢次發生,讓孩子能安心的在學校學習,根本的是要教會孩子,小學了,自己的一切要學會自理。上課前,課間休息時要及時去廁所。如果上課時有情況,也要敢於和老師舉手說明。 -
5 # 留洋子麻麻
遇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她之所以拉在褲子,是因為不敢向老師報告上廁所。孩子剛剛上小學,對老師和新的學校還在適應中。她很膽怯,不敢在這麼嚴肅的課堂裡向老師提出上廁所。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膽小的女生身上。
不曉得孩子的老師對課堂紀律是不是管得很嚴,以致於孩子如此害怕。您可以問問孩子課堂上的一些情況,根據她所說的做出判斷。我猜想這個班主任是比較嚴厲的,孩子是比較怕她的。如果是這樣子,建議您先和班主任溝通,讓她跟孩子說:“寶寶,不怕,想上廁所舉個手報告一下就行了!”當老師柔和的一面展現給孩子後,就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孩子又可以感受到像幼兒園一樣寬鬆的環境,她的戒備心慢慢就會放下了!
回到家,您在跟孩子溝通,讓跟她說說,媽媽小時候也有這樣經歷,媽媽是如何克服的。告訴孩子上課也是可以上廁所的,不必如此拘泥!只要他成功地報告一次,她就可以跨越了這個心理障礙!
這個問題您是要引起重視的,而且不可以責備孩子,儘快幫助她克服這個障礙!
-
6 # 爽快的大爽
我兒子小學二年級,沒有這種情況!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畢竟次數太多,請老師儘量關注一下!但是,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孩子發生這種現象可能主要是膽小,不敢向老師提上廁所。再者就是下課想不起來去廁所!家長要告訴孩子勇敢一點,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下課了儘量去下廁所!這些都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的。
-
7 # 使用者2791499174830
應該啊,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出現這種情況,應該積極和班主任說明孩子的情況,老師知道後,應該能解決了,不要不好意思,因為有的孩子還不適應,所以在幼兒園老師習慣性提醒尿拉和吃,小學就不一樣了,時間上肯定孩子尿拉不敢向老師說,所以就尿褲裡了,實際這都是小事情,和老師溝通,老師不可能沒人情味,大多數老師素質好的,在一個告訴你孩子下課或者什麼時間尿呀舉手告訴老師,慢慢適應了就好了,這是階段。
-
8 # 吾家有乖女
給孩子說一下,想上廁所要大膽的舉手告訴老師,我們學校是可以,女兒在不錯的公辦小學,今年都六年級了,他們還是上課有舉手的上廁所,老師都準。前兩天女兒回來還給我說,語文快下課了,她憋不牛了,舉手去上了廁所,上完回來就下課了。這都是正常情況,給孩子教一教
-
9 # 太陽E10000
提醒孩子大小便肯定不是老師的職責,和幼兒園不同,小學沒有哪個老師全天在校大部分時間是和孩子在一起的。這是家長的責任。建議去醫院做一下檢查,六七歲的孩子在清醒非睡眠狀態下不能控制大小便屬於非常不正常的。
-
10 # 明圖明明圖
我兒子今年上一年級,前兩天回來也跟我說尿到褲子了。
我問他怎麼會尿褲子,在幼兒園都沒有尿過。
他說是上課是憋不住了,不敢跟老師說,就一直憋著,下課趕快跑去廁所,但還是尿到褲子上一點。
我直接對孩子說,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下課時為什麼不去廁所。
他辯解說是下課時不想尿。
我就直接告訴他,為了以防萬一,就算不想尿也要去一下廁所,小學不像幼兒園,想什麼時候去廁所就什麼時候去。不過如果實在是有特殊情況,也可以告訴老師,老師也會允許去的。
孩子之所以尿褲子,我覺得主要還是個人的原因,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一節課時間如不會尿褲子,應該是下課就想去廁所,但因為貪玩或者別的原因而沒有去。這個不需要老師提醒,我們家長提醒就可以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老師確實說過上課不允許上廁所,這個可以理解。而孩子又比較膽小,想去廁所不敢跟老師說,我們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如果確實憋不住,是可以告訴老師的,但最好不要出現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利用下課時間去解決。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好還是我們自己給孩子講明白,他們完全可以理解並做的很好。讓老師提醒是不切實際的,並且老師也是要兼顧課堂紀律的。
-
11 # 靜待花開122293612
應該跟班主任溝通一下。
在幼兒園時,老師除了在固定時間帶孩子們上廁所外,只要孩子們要求上廁所,老師也會允許。
上了一年級,正常情況下,只有下課才可以上廁所。為什呢?
第一,進了小學,每節課都有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舉手上廁所這事,打擾了老師教學的思路,轉移了同學的注意力,也影響自己的聽課。
第二,由於孩子們小,專注力的培養就尤為重要。一個上廁所,另一個也會效仿。如果任其發展,一節課有可能半節課在上廁所。
第三,孩子們有時候並不是真的需要上廁所,只是想出去放放風。我就遇見過,小孩們在衛生間洗手,玩耍。
那麼,遇到孩子真的拉褲子了,這事該怎麼辦?
第一,要和班主任認真溝通,取得老師的幫助。
有時候孩子下課不上廁所,心思主要在玩上。這樣上課就真的需要上廁所。可以請老師在下課時提醒,帶孩子去。
第二,家長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上課就是上課,下了課小區廁所。慢慢得,孩子的生物鐘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
第三,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上課需要上廁所,舉手告訴老師,以免發生其他事情。
剛上一年級,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態處於幼兒模式。但這不是拉褲子的理由,需要家長多加註意,教育,讓孩子儘快融入正常的小學生活。
-
12 # huimin30
不應該跟老師說,應該讓你孩子下課就去上廁所,要是上課實在憋不住就跟老師說下,一般都不敢跟老師說,只有下課趕快去上廁所
-
13 # 與你們一起成長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尿褲子是常有的事,我兒子就跟我說了一件他們班裡發生的事。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下課的時候貪玩,連上廁所都忘了,結果上課沒多長時間,這孩子就憋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如坐針氈,不停地扭來扭去。老師發現了異常問他怎麼了?小男孩說:“老師我想上廁所!”老師趕緊說“去吧去吧!”,結果這小子離開座位三步遠就夾著腿一字一頓搞怪地說:“來——不——及——了!”然後唰唰全尿褲子裡了,流了一地,全班鬨堂大笑!他自己也跟著笑,場面特別搞笑!
在這件事以後,老師專門在班會上給孩子們叮嚀類似事件,下課要先辦“私事”,如果因為喝多水了想上廁所可以舉手說明,最好不尿褲子,天冷的時候既冷又尷尬。還告訴孩子們有不舒服的時候也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儘快叫家長和老師帶去醫院治療,不要硬扛著。兒子說從那以後再沒有同學尿褲子了。
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安排好上下課時間,還需要和班主任溝通,讓孩子放下思想負擔,有事儘快告訴老師,以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放心和老師溝通,小學老師深諳一年級孩子的特點,見怪不怪,會非常樂意交流的!
-
14 # 使用者7693999593424
不要給老師說,我妹妹孩子尿褲子兩次,老師說如果再尿褲子就讓回去上幼兒園。如果你想繼續讓孩子上小學,不要和老師說,自己在家多教教孩子。老師會認為你孩子沒有自理能力,不適合小學。
-
15 # 小星星De
小學時候常常一個女生經常拉褲子上了,全班都嘲笑她,老師先兇巴巴嘲笑的!那位女生到三年級還拉過褲子,真的是全班都特別那種討厭她那種!唉,想想也是,其實都是不敢舉手,老師越那樣,學生就越害怕!越不敢!久而久之就變自卑了!很可惡那個老師!小時候不懂,也都這個歧視人家
讓孩子別害怕老師是關鍵,上廁所還是得說,到了初中我才發現我就是好面子不說。每次憋的,給憋壞了!因為說了,老師會說屎尿多的很,全班就笑!唉!
-
16 # 範傑新年快樂
這是你當媽的在上學前就應調理的,養成早睡早起,早上給孩子一杯溫水喝,叫他把便拉出,早上吃飽,提前l0分鐘道校先上側所便完進學校,肚子不好想上側所舉手,給孩子早上蒸蛋放點胡羅卜丁,或洋蔥絲雞蛋餅加開水衝豆汁,多方教教吧,做媽媽的一定耐心吧!!!
-
17 # zweifox
分辨一下,老師和保姆的區別。
似乎在有些人的概念裡,老師=知識教育+品德教育+性格養成+兒童法院法官+兒童法院執行人+保姆+保鏢+應急處理醫生。
-
18 # 黑與白001
幼年期形成的心理創傷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的。如果不是孩子自身身體機能缺陷造成的結果,就應該認真嚴肅的對待這樣的問題了。應該是要找老師和學校領導嚴肅的反映問題了。學校有很多老師。無數個學生。而你卻只有一個孩子。他的未來和明天也是你整個家庭的未來和明天。你願意你的孩子從此帶著受傷殘缺不全的靈魂走向未來嗎?捨得嗎?
-
19 # 風花花
我女兒膽子小,我偶爾和我女兒說,上學期間有什麼肚子痛不舒服一定和老師說。老師很愛你們的呦!(就怕肚子痛拉粑粑)她有一次肚子痛舉手和老師說,老師說快去快回!挺好的!有次肚子痛問老師借紙巾!☺☺反正要多鼓勵!讓她知道老師雖然兇,但是是為了讓她們學知識!
-
20 # 育兒成長法
孩子剛上一年級,一次拉到褲子上,兩次尿溼褲子,我認為有必要跟班主任說一聲幫提醒,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養成好習慣。
一、孩子為什麼尿溼褲子?
孩子上一年級時第一個星期一般就是講各種禮,行為習慣,讓孩子知道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上小學多了一個課間,那麼課間就是辦雜事休息的。一般孩子剛上一年級一下課就是玩兒,玩起來什麼事兒都忘了。有的就是想上廁所,但是因為還想先玩就憋著不去上廁所。上課了又不敢跟老師說要上廁所(老師一般教孩子上課不要上廁所,一會兒一個上廁所的,擾亂了老師的正常教學秩序, 特殊情況除外),結果就尿溼了褲子。在幼兒園老師會提醒,並且排著隊上廁所。上一年級老師不提醒了,但是已經教孩子了,所以關鍵讓孩子不貪玩兒,下課第一件事就是先上廁所。
二、尿溼褲子對孩子的影響。
這個年齡的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有了自尊心,也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果孩子尿溼了褲子,其他孩子知道了會笑他,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不好。所以題主要及時告訴班主任幫忙提醒,並且要讓孩子養成下課先上廁所的習慣。我認為尿溼一次,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愛玩是天性,我家孩子課間也是愛玩,不上廁所,有時憋一上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急著尿,我就告訴他憋尿不好下課要上廁所。有的孩子覺得去廁所玩的時間就少了,所以有的孩子寧可憋著也不去廁所;有的孩子憋不住就尿褲子上了。家長要及時幫孩子糾正這壞毛病。
總之孩子尿溼褲子,家長要及時告訴老師幫忙提醒,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下課上廁所的習慣。
回覆列表
孩子在尿褲子,肯定要跟老師溝通啊,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溝通的方法和態度很重要。
一、要意識到孩子在一年級尿褲子是正常現象。
對於拉褲子和尿尿的控制意識和能力,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一兩歲就能完全控制,有的孩子六七歲還會在睡夢中尿床,所以家長要冷靜對付,及早引導孩子加強控制能力。
另外,學校的環境氛圍不同於家庭,在家裡父母會隨時觀察發現孩子是否要尿尿,每隔段時間還提醒孩子尿尿,甚至強迫孩子尿尿。
在學校裡則不同了,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難免照應不到位,學校是按鈴聲上下課的,上課時段孩子有時要尿尿卻不敢報告,結果熬不到下課就尿褲子了,有的老師比較嚴肅,對孩子溫和不夠,不排除有的老師言詞激烈,態度粗暴,孩子更加膽怯,於是,尿褲子甚至拉shi的情況就出現了。
二,作為家長如何面對呢?
孩子尿褲子了,家長髮現了,一是由於老師打電話,二是在孩子回家後才發現。
前一種情況下,家長可能在上班,可能在出差,可能有其它事情一時走不開,心情肯定著急,尤其是冰天雪地的冬天,更怕孩子受涼,如果是拉shi的話更緊張了。
不管如何緊張,家長面對的是跟老師溝通如何解決問題,如果此時情緒激動,指責老師,傷害了老師,就容易影響了家長和老師的感情,不排除老師會給孩子臉色。
後一種情況,家長也會容易在家埋怨老師沒有及時發現並與家長溝通。
學校裡的孩子過多,老師難免會忽視某一個孩子出現的問題,孩子膽小自閉,不敢聲張,也會影響老師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到家才發現尿褲子也不足為奇。
此時不僅不能埋怨老師,也不能對孩子發無名之火,須知孩子之所以不敢聲張,正是心理上恐懼所致,父母的責罵更讓孩子膽小如鼠,不知所措,以後尿褲子還是不敢聲張,甚至怕回家被父母發現了,又是一頓責罵。
此時要做的是,一是與老師溝通,把尿褲子的情況說明一下,是孩子沒對老師講,給老師添麻煩了,麻煩老師以後多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發現問題立即電話通知我們,另外煩請老師多多表揚激勵孩子,給孩子膽量和自信,讓孩子以後出現情況勇於向老師報告。如此這般,既尊重了老師,又能引起老師的重視。
二是對孩子進行引導,講清尿褲子的危害和處理方法,鼓勵孩子勇於接近老師,把老師當父母,當長輩,當大朋友。
此時還有個重要點,就是做好孩子的心理調適工作。孩子到了一年級還會尿尿,肯定會被同學恥笑,孩子丟了面子,情緒低落,不敢抬頭做人,家長一定要請老師配合,增加表揚孩子的機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多展示給同班同學,讓孩子從自卑走向自信,而不能陷入自卑不能自拔!
孩子小時候,出現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家長不宜僅僅解決問題本身,還要思考問題出現背後的問題,如師生關係問題、孩子心理素質問題、家長老師的溝通問題,只有把問題背後的問題弄清楚了,才不是頭疼治頭、腳疼治腳,才能抓住核心,以此為契機,教育和引導孩子向健康快樂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