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鈦資料
-
2 # 請你吃西瓜
考研前二十天,心態有點崩,招錄名額少,參考的人多。還沒到考場就把自己嚇傻了。在圖書館看書,腦子一團亂麻,也迷茫,問自己,圖什麼啊?堅持的意思就是孤注一擲?那一刻,我有一千個一萬個想把書和資料都撕碎,可是儘管我內心翻江倒海了,可是我依舊面無表情毫無波瀾的坐到了晚上十點才出圖書館。複試成績出來了。專業排名第二。
所以暫時的迷茫沒什麼可怕的,在迷茫的時候,心不能亂,不妨暫時放下手頭的事,慢下腳步,勇敢地去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或許會找到自己堅持的理由。
希望你在迷茫的時候,咬咬牙,走下去。儘快找到讓自己發光和熱愛的事,在那麼好的年紀裡,相信你能努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加油!
-
3 # 看好看的影片
有句話怎麼說的,白天感覺自己是沒用的廢物,晚上是抑鬱的怪物。90後壓力太大,有剛剛畢業的,剛剛工作的。畢業沒找到工作,即將找工作的都是90後,還面臨著房子,車子,存款的壓力。當然這些只是現有的負擔。
就是這些現有的負擔,導致90後想的多,卻做的少。計劃都寫好了,就是實施起來太困難,缺乏制止力。
難於踏出第一步,踏出第一步難以堅持下去。
有些90後,仗著自己有點學歷,好高騖遠,不知所以。
每個人都應該,多做多實踐,少點抱怨。努力做自己當下要做的事情,要有自己的目標,去實現,抵制住不該有的誘惑。腳踏實地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
4 # 神無牛奶
迷茫肯定是有一點的。但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想太多,也沒什麼用。
還不如活在當下,把眼前的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很多時候,你的底氣,源於你的財富。錢可以解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問題。
你覺得老闆豬狗不如,工作暗無天日。敢辭職嗎追尋理想嗎?你的資本在哪?
我的理想是環遊世界,之後我發現,這些需要錢。那我就努力積累財富,實現理想。你看著我只知道搞錢,卻不明白,我的初心從沒有變過。成年人實現理想的方式,不能僅僅停留於幻想,你現在有能力實現他,為什麼要逃避?
-
5 # 心一讀書
是的,迷茫自己的人生路,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迷茫家庭的是與非,父母是不是不該這麼累了,妻子又該怎麼安置。迷茫新生命的到來,呱呱墜地的稚子又該給與他們什麼。
但是靜下心來想想大多問題也是在於己身
首先我們為什麼會產生迷茫呢?我覺得要麼是我們自己能力不足,導致我們不知所措,要麼是我們見識太少導致我們不知從何下手。
我覺得:當我們能力撐不起想法的時候就該靜下心來學習,當我們的見識駕馭不了目標得時候就去歷練,當我們的收入實現不了夢想的時候就踏踏實實的工作。總而言之: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確定自己的目標,靜下心來學習提升自己,做好自己手中的每一件事情。
-
6 # 菩提天天談
迷茫,現在應該是很多人都在面臨的一個大眾化的問題,所以這個和年齡的關係並不大。對於九零後,坦白說,前有八零後的衝鋒陷陣,後有零零後努力奔跑,所以這幫孩子自己有些困惑被提前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年紀小,還能有折騰的時間
掐指算算,現在的九零後,最小的也有二十歲了。如果上學早的話,差不多剛剛大學畢業。如果有些人出社會早,那麼現在也算是一個職場“油條”了。我們不否認年輕確實有資本,但是這種資本不能是以揮霍人生來做為自己年輕無畏的籌碼。年輕最大的資本就是比其它人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調整,,能夠得到更多相應的機會。
第二,不思進取,享樂為主
不安分的躁動成為了九零後中的一些人的習慣性行為!這種躁動多是以金錢揮霍為主要表現形式。永遠都有組不的完的各種轟趴局,生活總是有一半醉,留一半清醒,頗有萬人皆醒唯我獨醉的心態。活得如同螻蟻一般,然後時刻以所謂的個性,自由,解放自己為行動口號。
第三:害怕承擔,不敢面對社會壓力
現在很多的九零後都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從小就被家人"保護”,以至於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和壓力都覺得無法承受。小編身邊有一些九零後就特別習慣於被保護,特別是在工作過程中,都一直處於畏畏縮縮的狀態。以至於小編有的時候真的不知道如何要管理這幫孩子,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把他們那顆易碎的玻璃心給弄破了。說實話,這樣的孩子,沒有辦法融入社會,也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因為,沒有他人的“保護”,他們可能隨時都會出現“危險”,而面對於危險,儘管他們知道,但是因為沒有必要掌握必要的技能,所以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造成這樣的局面,寵溺他們的父母會有一定的責任。
第四:自我設限,固守城池
人會面臨壓力,也會遭遇困境。特別是有些人在遇到事業的打擊,生活的艱辛之後,很多人會選擇放棄。有句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些人遭遇到一次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所以,形成自我的一種思維,覺得自己就是差的,就是沒有能力的人,然後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相比之前的三種類型,這種人的自我設限,不會讓其有更大的突破和發展,基本上人生從此也就被定型。
九零後的孩子,為什麼會被過多的拿出來討論,究其根本還是他們身上的一些特性所致。小編個人認為,九零後的孩子其實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思維成熟度已經接近於八零後,但是,成熟的背後還是會有一些獨立個性的存在,會本能的新增一些附屬的條件。要自由,要有新鮮感等等。
-
7 # 悅見自己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為什麼會迷茫?90後在現在這個時候,大概應該接近三十歲左右。古語有云,三十而立,立身立業,非常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一方面我們面臨職業發展的問題,是繼續打工還是創業?是繼續現有行業還是去別的行業?是跳槽還是離職?是繼續工作還是休息一下?在家庭方面,大部分90後可能還沒有婚嫁,但是來自父母/親戚的壓力,逢年過節“逼婚、催婚”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自己也許已經有了另一半但是結婚是另一件事情,似乎還得考慮。繼續戀情,走進婚姻?還是其他選擇?另外,各種社交媒體上Po出類似90後天才少年……等等再看看自己呢?工作不好不壞,物件也不好不壞,自己也不上不下…… 下一步該往哪兒走呢?
1.讓自己忙碌起來,如果本職工作相對清閒可以學習一下上下游的崗位、與自己所在行業的相關聯行業。業餘時間,培養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唱歌,跳舞,畫畫,寫字等等。堅持下去,至少100天行動計劃。
2.加入一些社群組織。大家都很喪的時候,總有一群人是積極熱情的,分享自己的煩心事,參與活動,整個人的狀態會不一樣。
3.去幫助別人,比如孤兒院,養老院,參加義工志願者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你才會發現自己的價值,你看見別人,別人就會看見你。
4.對自己好一點,自己做飯,儘量不或者少吃外賣。買一些讓自己變得開心或者舒服的東西,比如一張新的桌布,一張舒服的小沙發。
5.多閱讀,看看別人在你這個年紀做了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生活?如何思考人生?如何規劃?絕對會有新發現。
最後啊,迷茫是正常的呢!誰的青春不迷茫呀!
-
8 # 靈寶老鄉生活圈
我覺得作為後的我沒什麼可渺茫的,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來完成,找個事情做,或者讀一本好書,或者學習個什麼東西,慶祝一天愉快的度過,這樣整天過得就很充實,誰還會想到面對社會比較迷茫,
-
9 # 讓靈魂有溫度
誰的青春不迷茫!哪個年代的青春,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
但是我要說現在的90後、甚至00後,面對社會所顯現的焦慮迷茫更為突出。
它區別於以往的任何年代,反映出90後應對社會競爭能力的不足,從他們身上折射出父母問題的影子,它成了制約社會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其主要原因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次要原因是生活中過分依賴手機等電子產品。
究其問題根源還在於“中國式父母”家庭情感教育能力的錯位。
具體原因分析:
一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1.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買學區房、花重金擇名校、幼兒開始就到早教機構培訓開發智力、邊上學邊參加機構補課、雙休日還要參加跳舞繪畫等各種特長的培訓。父母的種種做法壓抑了孩子固有的天性,把他們的思維禁錮在固定的模式裡。
2.不讓孩子受任何委屈。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沒有條件甚至賣血賣腎也心甘情願;遇到困難時有父母罩著;豐厚的物質條件和父母的保駕護航,讓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也讓他們失去了鬥志。
3.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從擇校,到報考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畢業分配時要找什麼工作,哪怕到找物件時,都要先過父母這一關。從小到大,孩子的人生成長過程都由父母操辦,父母的思想代替了孩子的思想,也讓孩子沒有了任何主見,最終成長為“中國式巨嬰”年齡增長了,但心智卻永遠也長不大。
4.過分不切實際的要求。有的父母自己沒有什麼文化,卻要求孩子一定要上985或211,把自己未盡的願望強壓在孩子身上實現。有的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手機遊戲不離手,卻要求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機。有的把孩子的業餘生活安排成各種培訓補習,認為是對孩子最大的愛。殊不知過分的要求溺愛,過早地扼殺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二是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影響。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人們利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獲取資訊更為便捷。想要什麼資訊,網路上都有,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他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讓思想變得更懶惰。對知識不加咀嚼消化,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思考力,打消了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可以說90後00後對手機等電子產品,不加限制過分依賴使用,會真正毀掉他們這一代人。
究其問題的根源:
主要在於“中國式父母”情感教育能力的錯位造成的。
1.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人生觀的形成。孩子的成長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2.父母並不都是合格的情感教育者。而我們”中國式的父母”,總認為一旦成為父母,就具備了情感教育的能力。其實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的錯位,不知道如何實施正確的情感教育。他們只知道拿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竭盡所能為孩子扛住整個世界。然而,他們卻不知道,當孩子離開父母,獨自面對整個世界時的無能為力。
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棟樑。引導年輕的一代茁壯成長,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工作機構有針對性開展研究,拿出對策,加強對成年人、中國式父母情感教育能力的培訓和提高,促進人才培養和全社會國民素質的提高。
-
10 # 冉濤
我是八零後我也很迷茫
-
11 # 韓小蠻蠻
感謝悟空邀請。看到這個題目就覺得自己深有感觸。作為一個90後,我覺得這個社會賦予這一代人太多壓力,而這一代人也在迷茫中生存。昨天聽到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漲的新聞,覺得真艱難。90後面臨結婚、生子,而中國人的傳統有房才有家的理念,孩子有學區房才能上學的政策都深深壓在90後的肩上。而這一切貸款利率的上調,壓根絕望,買不起,引起網友的痛哭流涕。有些努力,不是你想成功就成功,而我碩士畢業兩年,依然買不起房。工資漲的慢,而物價又高。
然後就是剛上班的兩年,每天早上心裡默唸的都是,什麼時候可以辭職。以前單純的學校環境,現在複雜的人心,自己每天都在猙獰中度過,尤其是實習期的時候。那時候天是灰的。
而社會對90後的評價:非主流,殺馬特,任性,懶惰攀比,甚至不要臉等等等等這些不太好的形容詞如今的90後已經面臨生存困境,早已經嘚瑟不起來了,今天就讓大家看到90後的另一面!那叫一個慘!首先我們分析下90後現在的處境,家庭方面,如今的90後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如果不成家,家裡有父母,如果成了家庭。再加上女方也是獨生子女的話那麼一個90後的男孩子或女孩子將面臨四個老人,如果再要個孩子呢?那就是四個老的一個小的,如果這些老的身體都硬朗還算好點,要是有個病什麼的,基本就是一家人的滅頂之災!就算沒什麼那麼這些老人一年要多少錢養老。況且90後的這些父母多數面臨退休,經濟上能支援的有限,再加上要供小孩子上學,那麼整個經濟來源將落到90後身上。再從收入方面,90後,最早的大學畢業應該是24歲左右,畢業到現在不過四年,工資過萬的屈指可數。沒念書的參加工作早點,但是學歷不高,拿的錢更是不多。也就是說90後自身經濟基礎差。當然富二代官二代除外,家庭條件好的能推一把,家庭條件不好的,只能乾瞪眼,不拖累孩子。能幫成個家就不錯了。這是上班的。
我們再分析下創業的,90後伴隨著科技,網際網路,有些人說這是風口,我想說這就是個坑,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說徵信,沒有人創業一次成功的,60 70這些人,他們創業失敗了,換個地方可以東山再起。馬雲馬化騰,史玉柱等等這些大老的進化也不是一次就成的。90呢?一次失誤,徵信就等於給你拋棄了。你還想再起?靠什麼?也就是說90後創業,容不得一次失敗!
那麼難題來了,創業不容許你失敗,上班你賺的錢還不夠養家餬口,那麼90後除了借就再沒出路了。這就是現在90後成為提前消費主力的原因。況且一旦資金鍊斷裂,將萬劫不復!
再說說我們的消費,這幾年房價物價可以說是坐上了火箭,我們吃的住的穿的放眼全球也算是上屬,一個泡沫的小康水平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人們覺得啥都有了,要車有車,要房有房,當然債臺也跟著高壘了,一旦經濟鏈條斷裂,比如生病,換工作,等影響了還款,導致的徵信汙點,那就是徹底廢了。很多人扛不住壓力,有家的還有點顧慮,沒娶上老婆的沒孩子的,基本扛不住這些壓力!所以越來越多的報復性事件高發。這裡我就不多說了自己體會。
所以,我愛我的祖國,我希望國家改善以下醫療環境水平,有病可以,而不是朋友圈天天看見水滴籌,老有所依,法律完善,監管到位,腐敗減輕,讓微博不再成為人維權的地方讓孩子們有學可上,不再文盲和荒涼。我們也只是這大千世界的螻蟻,可是這些螻蟻正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四川的救火英雄,臨海市的消防戰士,他們都是90後……還有更多,所以請這個社會對90後善意一些,我們也是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中摸索前行。
-
12 # 沉樟集
我也是90後。隨著社會發展,什麼東西都在進步,我們一旦達到瓶頸,就會感覺迷茫。而此時旁邊的朋友卻馬不停蹄,已經走了好遠,這時候我們會更迷茫。迷茫是因為沒有達到心裡想要達到的那個點,有時候也不要操之過急,大計劃分成小計劃,一點點完成,就不會那麼迷茫了。
-
13 # 朝陽區郭德綱
我就是90後的末尾,我現在就處於迷茫的困境,因為我不滿意現在的工作,生活,和自己。工作拿著很低工資,做著上千的活。接觸行業之後感覺這行業並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就沒有了動力,在渾渾噩噩的日子中一天天的消耗自己,我能清楚的知道我不想做這個,但我不知道我想要做什麼,甚至覺得自己除了這個其他好像也做不了。想跨一步,又怕這一步跨出去一腳踩空,重者粉身碎骨,輕者缺胳膊斷腿。有錢人過的是日子,我們過的是生活,而我們已經被生活摧殘的沒有了自信,被壓迫的回不過氣。 也漸漸的不願意去社交了,更不敢找所謂的物件。
現在我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要什麼,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更不知道這樣的迷茫要多久。唉!
回覆列表
我不是90後。但我能理解90後的迷茫,因為我一路過來的。
進入社會的迷茫,最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迷茫是正常的,讀書的時候所有人會告訴你你要幹什麼,畢業進入社會後就是你決定。
初生牛犢不怕虎,總覺得自己會在大地方出人頭地,大學剛畢業我就去了首都北京,人才市場和人才宿舍(一個床位一晚30元)混了三個星期,沒找著工作,灰溜溜的回家。
回家鄉後父親和我說你吃不了苦,安心考公務員吧。我說我能吃苦。於是父親便聯絡一位好友,把我安排到家鄉的省會城市南昌的一個鍋爐廠鍛鍊。我幹了兩個月不幹了。不幹的原因是我知道了我能吃苦,我很感謝這一段寶貴的經歷。
於是我收拾行囊去了上海。面試了十幾份工作,找到一個永遠缺人的銷售工作,買了一套劣質西裝,吃著便宜的麻辣燙,開始第一份券商經紀人的工作,到處找地方擺地攤拉人開戶,那是07年的秋天,牛市5000-6000的時候。我沒有資源,口才也不夠好,每月900元的底薪在上海很難活下去。我藉著聽同事談論股票所收集的一些觀點和研究,簡歷上開始寫自己對股市研究比較深入,於是找到了第二份工作。這一切都僅是生活的推動,直到我確定第二份工作能讓我活在上海時,我突然發現我對紅紅綠綠的K線圖有異常的喜好,可以下班後到網咖盯著K線圖繼續研究幾個小時,開始到處找股市知識,於是才確定這是我以後要乾的事。
在人生每個階段都要會質問你:你要幹什麼。我給自己的建議是面對現實:
1、你只是一個普通人;
2、努力程度會影響你的所得,需要拼盡全力才能維護現在的生活;
3、如果你沒有方向,無論丟骰子或硬幣,儘快找到一個方向開始努力,直到你能維持生活後再考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