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因為有諸多史載,自隋文帝死至今,民間一直盛傳煬帝弒父之說,各小說筆記均載此事,史學界也大多持此觀點。到底真假呢?
17
回覆列表
  • 1 # 錦衣乞丐

    就隋文帝楊堅死前的情況分析,長子楊勇不會掩飾自己奢靡的慾望,尤其是元氏的死讓楊勇失去了父母的喜愛。而與此同時次子楊廣,不管他是裝的也罷,真的也行,在當時楊堅和獨孤皇后眼中,這個次子懂事聽話,有才能,屢次隨軍建立功勳,完全符合一個優秀的繼承人。於是就廢掉了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而楊廣此時在朝中已經有很大的勢力,再加上太子的身份可謂是鐵板釘釘的繼承人。

    因此他完全沒有必要去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去弒父,並且當時楊堅已經重病,大限將至,楊廣也不會愚蠢到去非禮能伺候並且得到楊堅寵愛的宣華夫人。他隱忍了這麼久,眼看勝利成果就在眼前,會忍不了那麼一兩日嗎?並且一旦他弒君弒父的事情傳播出去,不是平白泛起波瀾,又為他即位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因此弒父的利益完全小於所承擔的風險,所以我覺得只要楊廣腦子正常就不會弒君。

  • 2 # 正史漫談

    關於隋文帝楊堅之死,正史中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說法。

    《隋書》記載,楊堅是因病而死

    乙丑,詔賞罰支度,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甲辰,上以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

    公元604年4月起,楊堅臥病於仁壽宮,這一病就是三個月。他自知病重時日不多,召見百官會面握手辭別,君臣相對流淚,這一場景頗為傷感。三天後,楊堅駕崩,楊廣即位。

    在當時的條件下,64歲已經是高齡;而且根據楊堅自己的表現來看,他因為病重自然而死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合理。

    《資治通鑑》中的記載則比較矛盾

    《資治通鑑》中,出現了前後矛盾的兩個記錄。

    首先,採用了與《隋書》一樣的記載:

    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寶殿。

    但接下來,卻繪聲繪色地聲稱楊廣調戲陳夫人,引起了病床上楊堅的醒悟,並且當即要召見被廢的前太子楊勇。而楊廣得到楊素的情報後,及時派親信右庶子張衡入內“服侍”父親;不一會兒,楊堅駕崩。所以此事頗令外界有所猜疑。

    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

    這段記錄雖然沒有明言,但實際上把楊堅之死的矛頭指向了楊廣。

    筆者認為,“楊廣害死父親”的說法,更像是後世人的惡意揣測

    《隋書》的編寫者是初唐的魏徵,由於時間相近,他們對隋朝資訊的掌握應該比較準確;再加上魏徵的為人,關於楊堅因病而死的記錄比較可信。

    而《資治通鑑》在結合《隋書》機載的同時,又額外增加了一些八卦色彩的描繪,應當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後世士大夫認為,楊廣雖然“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即確實立下了不少功勞,在兄弟中脫穎而出;但他“矯情飾貌,肆厥奸回,故得獻後鍾心”,也就是比較善於掩飾內心,矯揉造作,透過騙取父母的信任奪得太子之位。這並不符合儒家道德規範中的好人標準,所以他一定有“謀害父親”的嫌疑;

    第二,也許在楊堅死後,陳夫人被楊廣納入了後宮,所以給後世士大夫留下了口實。但我們別忘了,李世民死後,他後宮的武才人也被兒子李治納入了後宮,而且成為了皇后。

    因此,筆者認為,後世認為楊廣謀害父親,很大可能是基於隋朝二世而亡的結果,對楊廣為人的反推,這是典型的以成敗論英雄。如果隋朝沒在楊廣手上滅亡,那他做啥都是對的;但現實完全相反,那一定是他“多行不義必自斃”造成的。

    實際上,導致隋朝滅亡的幾大工程,比如經營西域、修建運河、修長城、遠征高句麗等,都是利在千秋的壯舉,楊廣錯就錯在太操之過急。可惜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其中的真相可能永遠不得而知。

  • 3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蒼天饒過誰,還原歷史真相,唐太宗李世民故意抹黑篡改歷史真相,就是因為李家唐朝篡奪楊家天下,而且兩家還有親戚關係,為了自己執政合法性,表明自己起義造反合法正義,其實唐太宗李世民篡改歷史真象最為嚴重,李世民為人極其陰險狠毒,細思極其恐怖陰險,楊廣丟失江山,就把楊廣說成是昏君,什麼也不是,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名聲最差的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淵讓出皇位,開創唐朝非常惡劣的先例,把自己描寫成為光明正大,說什麼貞觀之治,自己殺哥殺弟奪取皇位,還說楊廣騙母陷兄屠侄,正是李世民殺光自己的親侄子,強行霸佔弟弟的妃子,李世民坐享楊廣的勝利果實,還把楊廣說成暴君驕奢淫逸,濫用民力,暴虐天下,我們就用事實說話,蒼天不會放一個壞人,蒼天饒過誰,楊廣他父親楊堅,就是一位好皇帝,實行一夫一妻制,崇尚節儉,太子楊勇冷落原配,而且奢糜,被廢除太子之位,楊廣的功勞就是修大運河,大運河聯通南北,加強南北文化溝通交流,商業往來,科技交流,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朝廷能有力控制南北方控制更加穩固,當時也耗盡了國力人力,當時的老百姓沒有享受大運河的好處,楊廣下詔徵全國天下兵馬一百一十三萬,後勤保障二百多萬民夫,敗於今遼寧遼陽,第二年再次發兵圍攻遼陽,614年楊廣第三次進攻高句麗,修運河動用民工三百多萬人,修長城動用民工一百二十萬人,十年共動用民工不少一千萬人次,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將楊廣縊弒,時年五十歲,隋未天下大亂,人口銳減到兩百萬戶,洛陽群臣擁立楊廣之孫楊侗為帝,李淵逼迫楊侑禪位。王世充逼迫楊侗禪位。

  • 4 # 蒼海白雪

    很想回答這個問題:隋文帝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開創隋朝先河,文治武功,政治清明,深得世人好評。他的死因也成為千古之謎,究其原因,有幾點疑惑與大家探討:

    其一:史書隋本“病死”說和“不得其死”。史書唐本“被毒死”和“被砍死”說。隋和唐刻本不同說法增加了一層神秘感。但需指出的是隋朝滅亡和李淵有很大關係,李淵建唐之後對前朝歷史抱有很深成見,自唐之後人皆詬病,貶低隋朝。所以後人在書中對隋文帝之死加入個人偏見再所難免,與史實相差較大。隋正史比較接近真實,“病死”之說較為可信。

    其二:隋煬帝在位期間是一暴君,實行苛政,賦稅勞役、開鑿大運河加重人民負擔,百姓對此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甚至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弒文帝”一說也廣在民間流傳,成為煬帝不仁政的最好託辭。

    其三:史書記載,文帝病重讓煬帝侍疾,這說明文帝已提前有把皇位讓給煬帝意圖,按常理先皇駕崩之前必有繼任皇帝服侍跟前才合道理。這與民間傳說煬帝為篡權弒文帝一說不符,煬帝既然已知要傳位與他,何必再落下弒文帝的千古罵名呢?再說正史也沒有記載他殺的任何資訊。

    綜合以上幾點,隋文帝病死一說才較真實可靠。

  • 5 # 漫譚文史

    筆者覺得楊廣沒有弒父,因為當時隋文帝楊堅病了,而且病的不輕,楊廣沒有必要那麼著急篡位!

    至於史書中關於楊廣在皇宮趁父親病重,調戲皇妃的的事,不可信,為什麼呢?皇帝病重,皇宮裡應該是人來人往,氣氛緊張,皇帝身邊的重臣應該隨時伺候著,御醫們也會在一旁護理著,皇后等人也會在旁邊恭候著,宮女們更是來來往往。

    這樣的時候,怎麼會發生楊廣弒父呢?有必要那麼著急嗎?

    其實,這都是唐朝的史官們加進去的內容。得天下的王朝都會添油加醋地給前朝摸黑。

    殷紂王,秦始皇,隋煬帝……等,他們都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後世人寫史書時,有可能誇大了!

  • 6 # 歷史小公子

    要想知道真相我們就只有根據史料來判斷了。

    根據這段史料我們就可以得出,楊廣就是謀殺了隋文帝的元兇!

    《資治通鑑》:初,文獻皇后既崩,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皆有寵。陳氏,陳高宗之女;蔡氏,丹楊人也。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皆入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巖出為敕書。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巖系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
  • 7 # 我的乾坤

    無論從歷史文獻分析,還是基於世事倫常,隋煬帝弒父應該都是後世之人基於各種目的(如抹黑,如塑造自己的形象,如教育警示後人等),而進行的栽贓:

    首先,在《隋書.文帝本紀》中記載:“乙丑,詔賞賜支度,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申,赦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寶殿。”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楊堅是自然病逝,病情發展也很正常。

    可是到了《后妃列傳》及《楊素列傳》,情況就有了變化,逐步暗示出隋文帝是非正常死亡。其實我們只要綜合分析《為李密檄洛州文》、《大業略記》和《通曆》這幾部書中關於隋煬帝為弒父奪位的記敘,就可以發現其中不是自相矛盾,就是捕風捉影。

    如《隋書》中關於張衡死前那一句“我為人作何等事,而望久活!”,就甚是奇怪,隋煬帝如果要殺人滅口,難道還要等到事情過去七八年後?而且史書稱張衡“幼懷志尚,有骨鯁之風”,他死之後,唐高祖李淵“以死非其罪,贈大將軍、南陽郡公,諡曰忠”,這像是對待弒君之罪的人嗎?如果真是隋煬帝指使張衡殺了隋煬帝,李淵怎會替他平反?

    其次,在《隋書》中為了說明隋煬帝的無恥淫蕩,就強調他已經和宣華夫人、榮華夫人兩人有過不正當的關係。按理說他們既已暗通款曲,那麼隋煬帝和她們找個機會調調情自是正常的事情。可宣華夫人卻很“忠貞”的把楊廣和她調情的事告訴了病中的隋文帝,性質也變成了調戲。這就實在讓人難以理解了,難道這是一出宮廷版的《無間道》?

    即使她們本來就和楊廣沒有不正當關係,那麼在當時的情況下,為求自保,她們會因為這事得罪即將登上大位的楊廣?既然她們那麼守婦道,最後還不是委身楊廣?

    第三,楊廣為謀取帝位,已經隱忍了一二十年,可見他是一個耐性很好的人。而且這時他也是三十五歲的中年人了,也早過了毛手毛腳的年紀。現在隋文帝病重,當此非常時刻,他還有心去調戲父親的妃子,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他幾十年都熬過來了,還差這幾天?

    第四,隋文帝眼看就不行了,這時處心積慮準備了一二十年,早就等著這一天的楊廣最有可能守在父皇身邊,即使不在身邊也會嚴加防範。

    對於整個事情的經過,《資治通鑑》是這麼記錄的:“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顏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巖出閣為敕書。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巖,系大理獄;追東官兵士貼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

    顯然,《資治通鑑》這段記錄舍文帝本紀不用,而取了后妃列傳,不能不說是捨本逐末了。

    即便如此,當時隋文帝已經“與百僚辭訣”,按理來說宮中的事情全部是由這個立馬就要當皇帝的楊廣做主了。楊素遇到這麼重要的事情,他非得要象小學生談戀愛一樣寫紙條,當面和楊廣說不更好?而且皇帝要駕崩了,不讓皇太子在身邊也是說不通的。

    接著發生的是,隋文帝看到楊素那張紙條,以及聽到宣華夫人的哭訴,那表現何曾象一個“疾甚”的病人,倒象是中氣十足啊。

    好,那就考慮到楊素要留在內宮觀察形勢,一時脫不開身。那麼楊素寫給楊廣的紙條,即使真的送錯了地方,也應該被楊廣截獲了,還會送到奄奄一息的老皇帝手裡?

    楊堅從四月生病到七月駕崩,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楊廣負責處理朝政,監國已多時。那個送信的人如果不是弱智,會把這樣簡單的事情辦砸?

    柳述是楊素的政敵,他難道不知道楊素是楊廣的人,他們會讓楊素知道廢太子楊廣,重立楊勇這麼重要的事情,且不對他採取任何行動?

    太子乃國之儲君,隋文帝眼看就不行了,他會因為妃子幾句沒證實的話就廢太子?

    廢太子這樣的大事,又豈是一時半會能辦到的?

    弒父奪位這等關係國本和自己即位正當的事情,楊廣自然是要將相關人員斬草除根,可他對柳述也只是流放了事,難道就因為他是自己的妹夫?

    所以史書關於楊廣弒父奪位的事情實在是屬於子虛烏有,故意栽贓的記錄。

  • 8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關於隋煬帝弒父的說法,其實也是源自官方史料記載。載於《隋書·后妃傳》:

    初年,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於上鎖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緣,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燜侍郎元嚴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嚴出閣為敕書訖、示左僕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逐令夫人與後宮同侍疾者,並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

    大意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太子楊廣置其父病危於不顧,淫慾交歡之心切,逼陳宣華夫人行好事,結果遭到拒絕。隋文帝得知後十分惱怒,埋怨死掉的獨孤皇后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之舉,隨即萌生重立太子楊勇而廢楊廣之意。令兵部尚書柳述,黃燜侍郎元嚴修頒詔書,召楊勇上殿,一場更換太子的事變既將發生。

    左僕射楊素得知訊息後,立即將事態的嚴重性通知了楊廣,楊廣迅速採取對策,讓心腹張衡入楊堅的寢殿,並把宣華夫人及後宮侍疾者遷入別室,離開楊堅左右。

    時隔不久,楊堅駕崩,時在仁壽四年七月丁未,但沒有發喪。

    《后妃傳》的這段記載,含含糊糊,模稜兩可,到底楊堅怎麼死的,沒有明說,卻充滿暗示,分明就是你楊廣老爹還沒死就打小媽的注意,後來狗急跳牆把病榻上的老爹一個人困在寢殿,實際上也等於是在說,楊堅的死就是楊廣乾的!

    而《隋書·楊素傳》裡關於這一段的記載,到了關於楊素的地方,卻是這樣記載的:

    上遂發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謀之於素,素矯詔追東宮兵士貼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又令張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頗有異論。

    這段記載與《后妃傳》中不同的地方在於,關於楊廣楊素面對楊堅要廢立太子時的應對,更加詳細,他們倆迅速採取手段,矯詔以東宮兵士控制宮禁,讓宇文述和郭衍節度中外軍事,張衡入宮侍疾,結果張衡進去了,楊堅就駕崩了,並且導致了日後朝內外對這件事的“異論”。

    《隋書》編纂者行文十分高密,採取了點金術,明明想說楊廣將其父殺死,但點到為止,弦外之音不言而喻。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大概也採取了《隋書》的說法。

    但這裡卻有講不通的地方。

    首先,根據《隋書》諸傳及《資治通鑑》所錄的記載,這場事變的起因是楊廣想要“強暴”陳宣華而引起的。但根據史書所載仁壽四年陳宣華二十有八,而楊廣正值風華歲月,況且有“時稱任孝”之名,如果楊廣於陳宣華沒有感情瓜葛,楊廣不太可能“欲行非禮”的。

    楊廣繼位後,陳宣華為楊廣所寵愛,但如果說陳宣華當初差點害楊廣丟掉性命,她後來是不可能被楊廣所寵愛的。可事實是楊廣對宣華夫人的感情非同一半呢,宣華夫人病故後,使得楊廣悲痛萬分,一向不秦怡吟詩作賦的楊廣,卻特地對宣華夫人作《神傷賦》。所以在楊堅病重時,楊廣想要強暴陳宣華,以及陳宣華向楊堅告密,差點導致楊廣掛掉這種情況真的存在,那麼楊廣後來到底是有多情聖,能夠依然寵愛這個差點害死自己的女人。

    其次,楊廣做事一向以謹慎周密著稱,其性格“沉深嚴重”足以負大任。這在平陳輾轉,出鎮揚州、奪太子位中都得到了證實,對於這樣一位有勇有謀,深思熟慮的政治家來說,值其父皇將死,嗣君當立之際,因小失打,與宣華夫人風流行事,是不能不令人質疑的。

    再則,自仁壽初年獨孤皇后去世之後,隋文帝放飛自我,夜夜笙歌,導致身體每況愈下,仁壽四年正月,文帝又將幸仁壽宮,名為“避暑”實則搞妹子,衛士章、仇太翼固諫,規勸楊堅愛惜身體,楊堅聽後大怒直接下長安獄,到了時間一併斬之。

    事實上,此刻的隋文帝已經病重,無力處理朝政,朝廷“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楊廣已經大權在握。到了仁壽四年七月時,楊堅已經病入膏肓,不久即將離開人世。可能也就是那麼幾天的時間了,楊廣成為皇帝已經指日可待,根本用不著冒天下之大不韙,殺父奪位。換言之,此時的隋文帝已構不成對楊廣繼位的威脅,一切將順理成章。

    就好像《楊素傳》中所載,楊廣楊素都能矯詔控制皇宮,讓宇文述、郭衍節度中外軍事了,這已經控制整個朝廷,楊堅的意志連皇宮都出不了,又如何廢太子?一個在床上爬都爬不起來的糟老頭子,對於城府極深的楊廣而言,只需耐心等待他死掉就好,何必急於補刀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