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申十七年
-
2 # 羅賓說歷史
張任的投降可以讓劉備多了一名攻守兼備的大將。我們重點談談後面兩位,首先龐統不死的話,那諸葛亮就暫時不需要帶著張飛,趙雲來西川相助劉備了。這樣荊州的防守可以說萬無一失,即使後面派關羽北伐,也不會擔心東吳偷襲,後院起火的事情。後面讓蜀國精銳盡失的夷陵之戰也不會發生。這樣蜀國的實力是有希望和曹魏爭奪天下的。同樣法正沒有病故的話,那對劉備在西邊的進攻是很有利的,法正擅奇謀,很有希望在西線取得突破。到時候可以讓諸葛亮回來成都治理國家,龐統,法正分別從東邊的荊州和西邊的漢中發動攻擊。劉備統一天下就不再是夢想。
-
3 # 臥牛說歷史
這三人加起來頂一個核武器,那劉備一定能統一天下。
要麼這仨能合體,變成張統正,戰鬥力頂的上百萬雄師。
否則,這仨能幹啥?
-
4 # 風雅商頌
我認為有可能統一天下!
首先,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拿下荊州,益州之地,再加上臥龍鳳雛,可謂人員頂配,萬事俱備!且看劉備佔據西川之後,關羽從荊州北伐,而劉備攻打漢中,都是之前諸葛亮的設想!龐統沒死的話完全可以坐鎮荊州,由關羽北伐,後方絕對不會被呂蒙襲擊,再派人勸說孫權攻擊曹操,孫權一直對合肥念念不忘,希望將國境推進至淮河一線,如果三路齊發,只要一路成功,魏國就崩了。
其次,待天下有變。只能說歷史上,蜀漢運氣真不好,因為曹操死後,魏國的政局確實不穩!然而,當時因為關羽被殺,吳蜀在夷陵打仗,可惜!魏國當時隴西和青徐都不太平,如果諸葛亮和龐統能各領軍揮師北伐,魏國可能抵擋不住!
-
5 #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既然是如果,那我們不妨按照題主的假設進行一番推演。
公元213年,劉備率軍圍困雒縣。張任帶兵於金燕橋阻擊劉備,戰敗被擒,因折服於劉備的人格魅力,張任投降。1、以張任對雒縣守備力量的熟悉,以及作為蜀中老臣在軍中的威望,他的投降會直接導致雒縣陷落,不會再出現圍城一年的情況,而龐統戰死的機率就幾乎為零了,所以這個都不用假設了。
2、攻取雒縣後,成都再無屏障,劉備軍進抵成都城下;
3、張任只需要在成都城下露個臉,就足以對成都軍民產生極大的影響,以劉璋的性格十有八九會很快放棄抵抗,選擇投降。;
4、奪取益州後,張任作為益州土著的代表必然會得到重用,而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劉備集團內部的權利分配,劉備可能會改變原有政策,對治下的各方勢力採取平衡之術,這樣益州本土勢力將從仇視變為合作,劉備集團的人才儲備將直接提高一個層次。
既然龐統不死,那麼奪取成都後,劉備可能會讓龐統去協助關羽鎮守荊州,留下孔明治理益州,畢竟孔明的內政能力,整個劉備集團無人可以替代。1、其實孔明在荊州最合適,因為他有可能控制住關羽,能很好的維繫孫劉聯盟,但是益州這邊更需要得力之人治理,畢竟益州是劉備未來的根基所在;而法正對益州又比較熟悉,留在身邊方便時刻問詢,治理蜀地也需要法正從旁協助,之後攻略漢中,法正也要比龐統更合適。因此只能讓龐統去荊州;
2、龐統去荊州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羽,關羽本就對士族存有偏見,而龐統作為荊州著名的龐氏族人,與關羽相處一定非常困難,如何與關羽精誠合作是龐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過龐統不是普通的聰明人,他一定有辦法,二人一定能相處愉快;
3、龐統去荊州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龐統是支援孫劉聯盟的,這一點從魯肅大力給劉備推薦龐統就能窺見一斑,畢竟魯肅力主孫劉聯盟;
龐統在荊州,將直接影響後來的漢中大戰,襄樊之戰、合肥之戰都可能提前爆發,曹魏將陷入危機;1、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討要荊州,劉備一口回絕,孫權惱怒,發兵攻打荊州,而由於龐統的存在,此事當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魯肅一定會跟龐統商量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雙方不至於兵戎相見,而劉備也不用千里迢迢派大軍進駐公安,更不會出現為了奪取漢中而被迫與孫權平分荊州之事;
2、曹操攻略漢中,此時劉備就在益州,法正、黃權等人必定會給劉備謀劃出更加完善的計劃,而這次漢中之戰將會成為劉備和曹操的正面決戰,勝負不好判斷,畢竟原來的漢中之戰是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與劉備作戰,而現在直接就是兩家首腦,正面交鋒;
可以想見,此戰必定極其艱苦;
3、漢中之戰一旦陷入僵局,我相信龐統不會視若無睹,他一定會讓關羽聯合東吳對曹魏的長江防線發起攻擊,逼迫曹操三線作戰,以緩解漢中的壓力;
4、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發動合肥之戰,曹魏多線作戰,時間一久,後勤系統必然崩潰,所以曹操一定會放棄漢中,班師回朝,然後馳援長江防線;
5、劉備如果能拖住曹操,則曹魏的中原腹地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有可能皇帝都要被劫走;如果劉備拖不住曹操,也可以趁機挺進關中;不管怎樣,此戰曹魏必定要受到沉重打擊;劉備集團將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不能再YY下去了,寫的我都快信了,事實上無論蜀漢還是東吳綜合國力遠遜於曹魏,而這個硬傷不是復活幾個人就能改變的。我們上述的假設全部建立在曹操的行動不變,孫權乖乖聽話,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綜上所述,劉備就沒有一統天下的命,洗洗睡吧! -
6 # 啊三丶
劉備最初是賣草鞋生活的,直到後來有了猛將謀士,這才開始建立功勳,最後還建立了蜀國,要想成功,必須要經歷一番苦難,身為皇叔,但他的人生之路卻是極為坎坷的,特別是在前期的時候,各路諸侯都夾攻征討,而劉備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後,跟東吳聯合共同大敗強大的曹魏,漸漸地,劉備的實力迅速壯大,進入四川以後,更是劉備人生的巔峰時期!
最初的時候,劉備在孫吳的荊州,在軍師諸葛亮的計謀下,劉備進軍四川,當時的四川其實可以說的上是一個小朝廷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璋多年苦心經營四川,有李嚴和張任都大將,法正也是一位出色的謀士。劉備進軍四川也並非易事,特別是龐統的死,導致劉備損失一員大將!
張任殺了龐統,而劉備攻下四川后,張任和劉璋等一同覆滅了!在劉備看來,張任是忠臣,而忠臣是堅決不會投降侍奉二主的!可卻又有人說,假如張任沒死,在五虎將全都去世後,張任的存在,定可以幫助蜀漢奪得天下!這麼看來,大家就會有疑問,張任到底有多厲害呢?
張任在落鳳坡將龐統射死,就可以看出他的厲害了,畢竟對手龐統在三國中也是很出名的謀士,更是劉備的左膀右臂!當時張任發現龐統後,並沒有直接進攻,而是等他們頭部部隊過去後,才開始進攻,而此時又將龐統當成了劉備給射殺了!
由此可見,張任的勇謀,據史書記載,張任在四川,他的實力是可以和于禁等這樣的大將相互較量的,如過他沒有死,幫助蜀漢統一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啊!大家覺得呢?
-
7 # 猶如此生
三個蜀國加起來不一定能打贏一個魏國,吳蜀聯盟打的還是一個經過嚴重戰亂而沒有得到足夠修養生息的魏國,巔峰魏國一打二完全沒壓力!蜀國從來不具備一統天下的條件,多給你幾個也是卵用沒有!打仗打的是國力,打的是錢,打的是士兵!而且以前打仗都是短兵相接,是需要士兵去肉搏的,斬殺率和損失率不會差太多的,而且你要一統天下肯定是需要正面戰場的,不可能靠偷摸就能摸掉人家一個國家的國力!
-
8 # 三尺青
不會,因為有曹操。縱觀三國人物,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和曹操比肩,從領導力上曹操就完勝吳蜀。
從政府機構設定,武備物資,經濟外交,治國政策,曹魏都領先於他們。歷史的走向,國家的興亡怎麼會是區區幾個人能決定的呢?即使張任歸蜀,龐統復生,哪怕徐庶迴歸,只會讓蜀漢更亂,荊州集團和益州權貴本來就有衝突再來幾位大神爭利,西蜀會死的更快。
-
9 # 李小賊不賊
巴蜀之地不適合爭霸天下~和廣闊北方相比~曹操實力只會比劉備越來越強~那時候稅收只能靠種地,不像現在可以搞旅遊[捂臉]
-
10 # 茄子與咖啡
如果按照題目所說的,關羽還是會戰敗失去荊州,張飛被殺,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戰敗,白帝城而亡,劉禪登基,諸葛亮龐統發動北伐………後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
11 # 爬樹蝸牛794
龐統 法正不宕機會很大......龐統不死荊州就有足夠嫡系在從而關羽不會敗亡,法正不死那劉備徵吳結果會完全不一樣
-
12 # 屬馬姓楊
從版圖上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到,魏蜀吳三分天下,當時長江以北盡數歸魏國所有,共佔據十個州,所以當時魏國佔有的土地最大,同時魏國共有人口443萬人,也預示著魏國能動員的兵力也最多,能夠徵兵60萬。
同時魏國所控制的區域大部分都是適合居住的北方地區,這裡很早就有人居住和開發,早就形成了大的經濟帶,不管是經濟規模,還是糧食產量都要比蜀漢雄厚得多。古代打仗就是打錢糧,可以說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當時我國的經濟重心還是在北方,有如此的雄厚基礎,也難怪在戰略上都是魏國牢牢把握著戰爭的主動權。
人才上,雖然蜀國擁有多位超級高手,實際在人才層面上也是曹魏政權佔絕對優勢。雖然文臣武將一對一未必勝過蜀漢,但是論規模,那可是蜀漢所不能比擬的,何況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另外魏國的領土,中原和華北地區本就是人才匯聚之地。
蜀漢即便是擁有了張任,龐統和法正,也照樣不是曹魏的對手。看看當時的地圖就清楚蜀漢的統治區主要在益州,也就是巴蜀之地,這地區山高路險,雖然有利於防守,但是同時也表明可用耕地不多,地理環境跟中原地區是沒法比。
耕地不多糧食產量就跟不上,直接導致人口數量的明顯差距,蜀漢人口不過100萬,能動員的兵力只要區區10萬。試問在這麼大的差距面前,單單靠幾個文臣武將如何能扭轉乾坤,又不都是神仙。
當初諸葛亮急於北伐,就是看到了蜀漢跟曹魏在國力上的差距,如果不趁熱打鐵,等手下的官兵逐漸老去,並喪失戰鬥力,那麼蜀漢今後將再也不可能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等到諸葛亮這一代名臣武將一死,蜀國就沒有幾個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後來的歷史發展就是最好的印證,實力強大的一方最終還是消滅了弱小的一方,所以打仗不是個人間的單挑,而是國與國綜合實力的較量。
另外劉備本人也是意氣用事,不聽勸阻,關羽被殺後執意與吳國開戰,結果大敗而歸,直接葬送了吳蜀聯盟共同抗魏的既定國策,本人也一命嗚呼,為日後的全面失敗埋下了種子。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即便再有能力,所能起到的作用畢竟有限,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靠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蜀漢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綜合國力的差距就註定了它經不起時間消耗,改變不了被吞併的結局。
-
13 # 元格科技
要是這樣的話把徐庶也算上,這樣劉備諸葛亮鎮守西川,趙雲徐庶鎮守荊州,魏延守漢中,張飛關羽黃忠馬超法正龐統北伐,打到徐州停止即可,拿下當年袁術陶謙張繡的地盤。讓關羽守徐州,把諸葛亮李嚴張任魏延調往徐州協助關羽,讓諸葛亮和關羽伺機是否繼續北伐還是鞏固地盤。然後調回馬超黃忠張飛法正龐統,劉備讓劉禪監國,把黃忠調回去守蜀地,然後集結大軍繼續蠶食曹操中原之地,此時如打通西涼之地,可派馬超前往西涼沒準望風可得西涼之地,然後三路齊發一舉將曹操趕到公孫瓚那邊去,此時想必東吳會起兵攻打荊州,那麼寧可荊州不要了,也徹底殲滅曹操,或者看趙雲和徐庶能否守住荊州,如果順利拿下北方之地,曹操除掉後,可得曹操的人馬幾十萬,可得若干良將,謀士若干,漢獻帝可得,當然漢獻帝估計會死於亂軍之中,之後整頓大軍南下。陳兵江邊,劉備會給孫權寫封信,欲與大舅哥會獵江東。
-
14 # 波濤6666
龐統比不了諸葛亮 就算龐統不死 後來也阻止不了劉備伐吳 如果孫權不殺關羽 而是將他還給劉備 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 如果諸葛亮按照馬謖獻的反間計 散播流言 司馬懿謀反 魏國皇帝聽信留言 將司馬懿斬了 諸葛亮是否能滅掉魏國 攻下長安 只可惜 歷史沒有如果
-
15 # xhdwell
根本不可能,不要把謀臣想的太重要,三國中後期打仗最終靠的還是國家實力,什麼是實力,人口,糧食。其他都是虛的。你有好的謀臣良將可能可以得個一城一池,後勤跟不上最後依然會輸。諸葛亮六出祁山當時的確打下了中原大片的土地,然而又有什麼用?你兵一撤後立馬又被魏國收復回去了。蜀國當時只有90萬的人口,魏國是400萬,糧草輜重魏國都是蜀國的十幾倍。根本不是靠一兩個人能夠扭轉的,這又不是打遊戲。即使蜀國和吳國聯合,在總人口上也是有差距的。所以三國蜀國唯有聯合吳國一起制衡魏國才能生存。荊州丟了之後,蜀吳反目,已經註定了滅亡了。
-
16 # 文宗路小霸王
不太可能,我們跳開演義看三國,三國時期,劉備一直屬於較弱都勢力,真正的古代戰略並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劉備能在三國時代裡獨霸一方已然不錯了,而曹魏霸佔中原,孫吳儀仗江東,並不能靠某幾個人來改變局勢的
-
17 # 煒哥的天空
如果這種情況的話我認為完全有可能統一天下的。
蜀漢失敗的關鍵不在荊州之戰,也不在夷陵之戰,最關鍵的就在於龐統的戰死。龐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師,非常適合劉備隨軍出謀劃策坐鎮指揮,假如龐統沒有死,漢中之戰和後來的戰爭主要應該是龐統隨劉備出戰,軍事安排諸葛亮、趙雲鎮守荊州,這樣荊州絕對不會丟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夷陵之敗。
諸葛亮和趙雲鎮守荊州不但可以守著,而且在外交上還能聯合孫權內政上有更大的作為,而關羽和張飛就可以在北伐中作為北伐軍的主力,憑藉關張的威名北伐應該能夠步步為營蠶食曹操領土。
如果法正、張任不死不但劉備得到了兩個超一流的人才,最關鍵的是蜀漢軍隊中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實力平衡就不會被打破,將來會極大有利於劉備在益州的統治,讓益州成為劉備源源不斷的助力!
如果真的是這樣,劉皇叔完成統一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18 # 張保書
不能統一天下。北方已屬曹魏,兵多將廣,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孫權據江東,富庶之地。劉備雖有荊、益之地,荊州僅佔三郡,地少人稀,後勤不濟,況曹操不是項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焉能瞞過曹魏文武,取巧不可能。孫劉聯盟明和暗不和,劉備通統一天下機會渺茫。但曹孫爭雄,劉備得魚翁之利也許會有機會的吧!
-
19 # 竊井蓋
那麼多假如,不如再多幾個假如。司馬懿,曹真,陸遜,丁奉早夭。或者再擴大點面積,加上孫禮,郭淮,田豫,王凌,陳群,高柔,桓範,郝昭,毌丘儉,文鴦,鍾會,鄧艾,陸抗,朱然,早夭,賀齊,周魴,蘇飛,臧霸沒有私家部曲
-
20 # 村夫李潤泉
如果張任投降了劉備,龐統也沒有死,法正也沒有病故,劉備能不能一統天下?
張任,益州牧劉璋的屬下,以忠勇著稱。劉備攻打劉璋,張任與諸將引兵對抗,並在落鳳坡設伏射殺龐統。後被劉備斬首。
龐統,劉備的軍師,與諸葛亮齊名。赤壁之戰,龐統向曹操獻的連環計,為日後的火攻打下了基礎。
法正,劉備帳下謀士。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如果張任投降了劉備,龐統也沒有死,法正也沒有病故,還有諸葛亮輔佐。且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徵殺疆場。劉備能不能一統天下?
我的回答是不能。原因有四:
一是劉備心胸狹窄,心機狡詐。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實際上就是耍賴。失去了誠信,這是劉備註定失敗的一大因素。
二是劉備人面善相,假慈悲,難成大事。最典型的事例,是“長坂坡”摔孩子——拉攏趙雲的心。
三是義氣用事,錯用關羽。劉備向劉表借荊州,後來又向孫權“借”南郡,擁有“荊州四郡”的地盤,形勢一片大好。此時,劉備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讓關羽來鎮守荊州。關羽很自負,不聽諸葛亮“東聯孫吳,北據曹操”之言,辜負了劉備重託,上演了一場“大意失荊州”的悲劇,不顧一切地對曹操發動了著名的襄樊戰爭。正當關羽“降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時,背後的孫權偷襲了關羽。腹背受敵,失敗被殺。關羽丟了荊州,打亂了諸葛亮的部署,劉備失去了極其重要的軍事基地。
四是劉備一意孤行,兵敗夷陵。為替關羽報仇,他不顧諸葛亮力勸,傾盡全國之力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則是幾乎全軍覆沒,國力大傷。惱羞成疾,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的失敗,致使劉備完全喪失了恢復中原的基礎。
20200410
回覆列表
如果出現題主設想的這種情況,我認為蜀國還是沒有機會統一的。
為什麼呢?請看“隆中對”,那是諸葛亮為蜀國設計的戰略方針,其中有四個要素:
第一,劉備佔領益州、漢中;
第二,一名上將佔領荊州,至少半個荊州;
第三,結好孫權;
第四,等待天下有變。
在劉備的鼎盛時期,劉備確實做到了前兩點,第三點演砸了,隨後就是跌落谷底。
那麼看看題主說的幾條,張任投降、龐統未死、法正長壽。這些只能讓劉備軍團同時滿足“隆中對”的前三點要素,即劉備方自己做到極致,不出錯,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但是別忘了第四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等待天下有變。蜀國人口90萬,魏國人口200萬,這個差距太大了,魏國自己不出事,蜀國很難獲得機會。
而在真正的歷史中,自從曹丕登基以後。唯一可以算得上動搖魏國國本的變動是255年的淮南二叛,司馬師平叛勝利後死在了半路,曹髦和司馬昭爭權,魏國朝堂動盪了一下。如果那時的蜀國能在保有“隆中對”前三條要素的基礎上率眾北伐的話,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
但是,255年,如果諸葛亮還活著,他74歲,劉備則94歲。無論是誰,都等不到這個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