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狼何偉131904760371
-
2 # 福州禪武
練太極,腳底是輕好。呵呵,亂猜測回答,請不必當真。
“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這是太極拳的口訣之一,就是運動時要如抽絲那樣柔韌綿長,邁步時像貓那樣輕起輕落,提步、落步都要有輕靈的感覺。太極拳講究“用意識引導動作”,是一種“會意”的運動。只有徐緩的運動才能更好地會意,因此,太極拳運動既要像抽絲那樣徐緩,又講究速度均勻,要求保持適當的等速運動,就像抽絲那樣均勻的抽拉。如果不徐緩均勻地抽絲,絲就會拉斷。太極拳動作就不能做得勢勢相連,綿綿不斷。那麼步法必須相應地像貓邁步那樣輕靈,走架時步法輕靈,動作如絲般輕韌柔長。
在拳擊和散打中,步法是蹬地,類似踩的感覺,從上往下發力。拳擊中的步法使用好的有一種鐵釘往地板上釘的聲音,砰、砰。從這個原理來說,他的鞋面是整個面著地。在田徑比賽中,扔標槍和鉛球都類似打後手重拳,腳都是前腳掌蹬地。
反之,如果是在地面拖行,是發出沙沙的聲音。就容易把鞋底磨損。
-
3 # 雅景之治919
鞋子容易壞,說明他腳的重心不正確,腳下重心要均勻才對。上身如迎風擺柳,腳下要落地生根。腳底靈活和輕重是兩個概念。落地生根說明要重,但腳底要靈活。這個意思就是說別人推你推不動,但是你要想變換招式,腳下還非常靈活且快才對。假如你非常靈活,但是一推你,你就被推動了。說明你,腳下太輕了。首先做到別人推不動你,腳下要落地生根,其實還有靈活 才能改變自己受力的方向。
-
4 # 太極雲飛揚
你這個問題一問,我發現我不會打拳了,就算走路也不會了。在我記事的時候就開始練太極了,但我從來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就像我走路的時候不去考慮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一樣。
先容我靜靜
拳經有云:手是兩扇門,腳是一條根。
拳經又云:出步如試冰,行步如貓行。
是不是感覺很矛盾?是不是感覺很坑爹?
感覺矛盾就對了,《太極拳論》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你還記得嗎?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何為陰陽?
陰陽就是虛實,就是剛柔,就是攻防,就是輕重,就是緩急,就是進退。
練時無敵當有敵,用時有敵當無敵。
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攻防兼備,進退有序。這就是練拳和對戰的原則。
靠,終於順過來了,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
關於太極拳的腿法和步法,也是陰陽,該輕的時候輕,該重的時候重;該緩的時候緩,該急的時候急,不要強求,順其自然。
我們假設該輕的時候不輕,落地生根,我本來力量就不如他,我還不能退步,甚至逃跑,我不是站著捱揍嗎?
我們再假設該重的時候不重,下盤不穩,是不是也容易摔跟頭呢?
重心,肯定要有,但是也不能不變。你明白了嗎?
現在我發幾張動圖,就不標文字了,你自己領悟。
這些招式的名字我就不說了,太極不重其招,只重其意,旨在以柔克剛,也就是用最簡單,最省力的方式擊敗對手。
-
5 # 股市太極6
有輕有重,有虛有實,看重心在兩腿之間那一位置。金雞獨立重量就在一個腳底。太極拳假高手為什麼多,就是因為他們會騙人。能說但不能用,不能實戰。太極拳高手的標準就是上下相隨人難近,何處挨著何處擊。實戰是檢驗太極拳好壞的唯一標準。玩股票也是一樣,有人寫了很多文章,長篇大論,胡亂騙人。玩股票好壞的標準是你經過長期實戰是否贏錢。
-
6 # 紫雲觀濤
不請自來客。
看練拳階段了,剛開始練拳求個腳下生根,分出上下的虛實,左右虛實分配不均。轉換時有帶著重心轉的情況,導致鞋子磨損嚴重。這個階段體現在下盤穩重,從視覺上也可以看出來,有些“頭輕腳重”。
如果站著讓人推,推的人會感覺推的是堵牆,有發力點但沒效果。
慢慢的再練練,虛實分配的均勻,最好五陰五陽。那就是一種轉換相當靈活的地步,真的如同一個“陀螺”。
到了這般境界,站著讓人推,推的人會找不到力點,一推就有失重感,自己摔倒了。
另外要是說到技擊,那麼腳下更要是輕靈。但不是無根。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
7 # 泰然自若3307
足底輕靈我理解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在虛實轉換過程中,實腿側胯根合住,勁力下沉足底沉穩有根,虛腿側則呈現輕靈之感,如若雙腿均沉重,則進退執行滯重不靈,若雙腿均現輕靈,則輕飄飄如無根之浮萍,身體失去中定,也就失去了陰陽,對與不對,煩請各位老師指導
-
8 # 太極王敏夫
這個問題屬於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打轉轉。應該是輕沉兼備為好。
太極拳本身是武術,武術的本質是技擊性。要說到技擊,首先自己得有根,這樣才能使自己站的穩,只有自己能夠站穩了才能打擊別人,否則只能是被打。
如果一味的求穩,就失去了靈活性,這就要求在動的時候輕靈快速,這樣才更加有利於躲避對手的攻擊。
練太極拳腳下的沉,是為了更加的站穩,能夠扎住根基。腳下的輕,就是為了身法動作的靈活多變。在練習的時候,這兩者都不可缺少。腳下的輕也不是大家理解的兩腳無根的飄,是為了在運動中的靈活。
在訓練的過程中,首先要訓練的就是腳下的重,也就是紮根。太極拳要求腳落地就要生根,這不單單是太極拳獨有的要求,而是傳統武術的通性。也是在習武中首要訓練出來的東西,沒有這個重,也不存在以後的輕。
當自己能夠扎住根之後,才開始練習步法身法的訓練,這個時候你的根基功夫有了,必須得訓練腳下的輕靈,這是為了在運動中的快速、靈活多變。這種輕是在腳下的重基礎之上的,拋開紮根來談輕,就變成無本之木了。
練習太極拳的腳下的輕靈和扎住根的沉重,是練習太極拳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不可依此單獨來評價功夫的高低。功夫越高,腳下越輕靈這句話本身沒問題,但這是在腳下有根的基礎之上的輕靈,腳落地一定要生根。沒有根也不存在合理的輕靈。
-
9 # 綠冰379
習練太極拳兩腳必須虛實轉換清楚,進退過程中出去的腿應全虛,落地逐漸踏實即所謂邁步如貓形,練拳經常壞鞋功夫高的不敢枉加評論,但對於初練者原因可能是出去的腳沒有虛下來帶著重心在地上拖,這種情況大部分壞的是大腳趾側和腳跟裡側,還有的小腳趾外緣壞破,則可能是樁功不穩,大趾不抓地造成腳外翻,以腳外緣著地著力造成的,改善要注意加強腰襠膝的合力,松胯圓襠,逐步提高。
-
10 # 九五太極養生
太極拳講究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腳上有了虛實,才會有輕靈,圓活之意!不單單是可你說的什麼輕和重的問題!
在練架子時兩腳虛實的變換,不應只是簡單地將實腳向前或向後撐,把身體推向前或推向後,使身體的重量,從地面直線地從一隻腳一交給另一隻腳。
必須要做到全身放鬆,轉換輕靈,在身體的重量全部從一腿轉換到另一條腿一剎那,這樣你就會感覺到有一個力從地面向上反彈到實腳。
所以,這個時候你不分虛實,那麼你的勁就會無根,力無源,身法更無輕靈可言。
什麼是太極,太極就是陰陽!就是虛實!那麼,練習太極不能較真,或輕或重,或虛或實,都是相對來講的!鑽牛角尖只能讓你離太極越來越遠,背道而馳……
-
11 # 怡情養性練硬筆
很多都提倡太極拳輕沉兼備的練法,我個人的體會是練拳如摸魚,摸著勁走較好。其實老輩有訣曰:如履薄冰。這是對太極拳邁步,腳的要求。輕,沉都要有點,但輕不是輕,沉不是沉,是不輕不沉,試探的感覺,我不好形容,我只是感覺,腳也是摸著勁走。一己之見,見笑了!
-
12 # 太極寄暢
這個問題我估計很多人都糾結過,實際上就是一回事,沉穩坐實說的是步法,輕靈轉換是指身法。如果人不穩則再飄逸也是無根之萍,無水之源,所以太極拳的要領是:腳要沉穩,身要輕靈,邁步輕提輕落,落地轉胯生根。所以,打太極拳腳底(支撐腿)一定是貼地沉穩的!如盤根古樹,幹挺似磐石,枝柔沐春風。
-
13 # 豐豐224616993
進步時,以輕為主,保證靈活機動,不受侵犯。退步時,以沉為主,保證穩定中正,不失重心。練太練,象走鋼絲,先要腳穩,然後手穩,最後身穩。順序莫亂,金科玉律,否則無根之木,不直之樹,一無是處!身穩靠樁功,象天秤一樣平穩,一羽不加,一蟲不落。練出上下貫通的虛實,手穩靠順逆纏絲,練出左右貫通的虛實。腳穩靠走步盤架,交換支撐點(虛實腿轉換),練到一切行動聽指揮,就成了。
-
14 # 韜諱
太極拳有名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乍一看,這似乎是在強調“輕”,實質上“如履薄冰”說的是身體結構。很多人練太極沒有掌握正確的身體結構,所以不能很好地鬆下來。
“如履薄冰”非常精準地描繪了下盤的正確身體結構。我們不妨體會一下如履薄冰時你的下盤骨骼是怎樣的狀態,你就悟懂了古人的真意。
-
15 # 小天使FB
練太極,腳到底是輕好還是重好
?
太極拳運動講究,陰陽,虛實,開合,輕重。太極拳對腳的要求是該輕時要輕,該重時要重。例如陳式太極拳中的(金剛搗碓)
這一式,開始時動作左腳向前輕鏟,到完成式時的右腳蹬地震腳。邁腳有輕有重,輕重配比平衡,完美的把(金剛搗碓)這一式,演繹得至善至美。有輕有重
的太極拳運動,講究以意練形,形松意緊。行拳走勢,勻鬆柔緩,輕重緩急。打的是太極拳,韻的是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味。這就是剛柔並濟,行雲流水的太極拳,它是中華傳統武術的精華,也是中華武術文化的傳奇。
太極拳運動中,以四肢肢體動作圓潤,全身動作上的整體協調合一,上肢肢體動作的劃圓變化無窮,下肢位移時的邁步輕靈舒緩,全身運動的整合完美,是一種適合所有人鍛練身體,保健養身的鍛練拳法。現代社會,快節奏下的網路時代。商社打拼的各領域白領精英,傳媒銷售達人,健盤俠,普通國民大眾。不要等身體健康拉響警報,大病惡疾染身,老了才想起了太極拳。以健身為目的太極拳鍛練,其實就是一種以劃圓為目的,的全身運動。國標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集楊式太極拳的精典精華,去繁求簡,舒展大方,精美無華。在全民健身運動中,用簡化大極拳鍛練身體,它符合現代人的健身新理念,是全民健身運動中的一種鍛練大法。正確得法的應用太極拳的鍛練方法,有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練就會。傳統與現代的健身新理念,現代社會以健身為目的鍛練太極拳,要丟掉太極拳的技擊技巧,去除太極拳的實戰能力。用太極拳來鍛練身體,它是傳統與現代健身理念的完美整合,重新理清用太極拳鍛練身體,強身健體的健身目的,認清太極拳運動對防治老年痴呆,呼吸,心血管眾系統疾病的防治效果,太極拳運動對平衡系統功能的鍛練,能有效的防範中老年人的意外跌倒,能對肢體的骨折起到保護作用,所以以健身為目的鍛練太極拳運動,不要糾結技擊,實戰能力的太極拳的
-
16 # 偉大人26
練拳要到神明瞭。才可以跟他人玩。一但動手哪有時間想這想那的。等到你想好了再動手。晚了已給打了。為什麼太極十年不出門。所以說講先動那裡那裡的,離太極還遠著呢。多想想太極十年出門的道理吧?
-
17 # 世出世間道
至於說是練重和練輕。這說法似乎不太準確。首先你要能氣沉丹田,能松沉的下去到腳底,其次你還要能夠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所謂節節貫串。太極拳經中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試想,如果只有松沉,沒有輕靈可以嗎?沒有人站在那裡讓你打,或者你化人的攻擊的時候,總不能站著不動吧。所以,要沉得下去,也要輕靈的起來才行。
功夫越好,腳越輕,也對也不對。如果玩過推手的,特別是玩過散推的都明白,人家一進攻,你腳下沒根,被拔根送出去,失去平衡了,那麼你的輕是沒根,不是輕靈。輕靈是,要沉的話足底有根,猶如風擺楊柳,雖上面狂風大作,我自巋然不動。要動的話,前進後退,左閃右躲,輕似狸貓,快似閃電,敏捷異常,靈活變化。此才是真的要練的。
前提如果練得對,開始練著練著就松沉到腳底了,然後自然而然又能輕靈了。只要堅持就行。
有好多人練拳,覺著自己松沉下去了。然後和人一搭手就被拔了根,那是因為其實松沉分好幾個階段。你只是練了一個階段而已。有人搭手後有些松沉了,但是一動起來,特別是加上身法步法,又沉不下去了,那是你沒練另一個階段的松沉。松沉的下去,輕靈的起來也是需要練得。
其實就是虛實,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不只是腳上,手上,身上,哪裡不是要虛實。
太極拳,總體上就是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為易。若體會了陰陽,也就真體會了太極拳如何練。
一個人練太極拳,如果沒體會太極拳的各種練習階段,一般思考問題會受限制,所以,我建議,只練過套路的,試試練練單式,如果沒推過手的,試試練練推手,前提別總練那種頂牛的推手,那嚴格意義上不是真正推手要練的東西。其它更多的玩法的暫時不說了。你就會發現,你的思路就會開闊很多。
說了很多,就是一些自己的練拳感受而已。
一層境界一重山,過了這山還有更高的山。不能不當真,也不能太當真。如同金剛經所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說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誤導人,所以有時候說不如不說好。但有時確也能幫到人。過來人就當哈哈一笑好了。
水平有限,高人見諒。
-
18 # 碧伶居士
告訴你這麼一個常識,戲曲界練毯子功(空翻動作)的下盤兒要虛,練摔跤的下盤兒要實,至於練太極拳,那麼下盤兒的虛實,您自己拿捏吧。
-
19 # 飛龍267862166
太極主要是落地生根,練到境界才能達到手如閃電,身是柳絮,腳如旋風,對敵如進非進賢妙聖蘭,打人如山震,雙手似閃電,腳力如飛塵,敵方飛半空,落地如漂葉,叫對手防不勝防啊,這就叫功夫境界知道嗎
-
20 # 凌風者
練太極拳練壞鞋子與腳的輕重沒多大關係。練習太極拳也不是腳輕與腳重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松下去、腳底生根、分清虛實的問題。
太極拳有一個動作最廢鞋,那就是擺蓮跌叉,就這一跌叉,跌下去的那條腿,因為是腳後跟貼著地出去,所以腳後跟那個位置最容易壞。其它動作沒什麼廢鞋的,並且現在的太極鞋質量都比較好,大都是牛
有一個群友,他練太極經常練壞鞋子,是不是說明他力量都沉到腳底,上輕下重實現不倒翁的紮根原理?但有另外的群友,說功夫越好,腳越輕,越不傷鞋,身松如燕。這腳到底是輕好還是重好?
回覆列表
應該這樣說,練太極拳對腳下的要求是輕沉兼備,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落地生根,而不是單純的以腳底該輕還是重來判斷,要舉步輕盈,腳踏實地,這才是陰陽的體現。
眾所周之太極拳是以武術為根基,結合道家養生的為理念,從始至終不離陰陽,是周身上下一體的修練過程,而培基是根本(落地生根)並非單單要求腳下就得重或輕,過重則滯,過輕則飄浮,因此必須要腳踏實地才會輕沉兼備。
那腳踏實地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是不是傳說中的五趾抓地呢?在此須要說明一點,這個“抓”字應該改成“扒”字,因為抓的話會使人不自覺得形成十個腳躂向地面扣,這樣從腳趾到腳踝關節極度的緊張而形成一張硬弓而失去靈活性。用扒這個字好理解一些,會讓人想到十個腳另一止及腳掌平穩的著地象蜥蜴的吸盤一樣牢牢的吸在地面而腳踝卻是放鬆靈活的。兩個字對比一下是不是這個樣子呢(個人見解,不強求,只做個建議)。用最接近生活的形容就是日常生活中上臺階(樓梯的狀態,就是這時候的感覺,體會一下這時候你的支撐腳是不是很自然的就做到了腳踏實地啦。同一道理,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或看不到腳下的時候,下臺階(樓梯)時是不是也正是這種感覺呢?當然了我說過太極拳練的是整體而非區域性,這裡不管是上還是下(臺階)還要結合膝關節和胯根的放鬆配合來完成。
至於邀請者所說的這位練習者腳下的鞋子穿的很廢這個問題,在這裡我也不好說是不是就做到了沉到腳下了,因為這個問題要綜合考慮,比如這個人的練功方式,體重,平時養成的走路習慣,走路時重心的位置,是否內八字外八字,是否羅圈腿等等,這些原因都會造成腳下穿的鞋子磨損比普通人嚴重。下面簡單分析如下,僅供您參考。
一般來說,大部分人走路採取雙腳邁出在一直線或平行線的姿勢,這種情況的話,鞋子的外腳跟磨損會比較厲害; 如果是八字步,就是每踏一步腳往外邁的大媽型走法,內腳跟就磨損厲害. 如果是拖(趿拉)步的話,前腳掌會磨得厲害些.... 其實如果從學術一點的物理角度來說,人走路時邁步必須維持整個身體的平衡,那樣的話腳掌是不可能做到完全於地面水平的,因為腳掌的位置不在人體重心線。
這些不良的習慣無形中造成了人體骨骼的輕微變化而使重心不穩定形成鞋子與地面不能平穩的接觸(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