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萌
-
2 # 周慧彤
當然有啦,如‘家雞野雞’‘風檣陣馬’‘怒狻渴驥’下面介紹幾個:
蘭亭真本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既秀媚又遒勁,似有神助一般。後來自己再寫幾十幅,但都不及第一次寫的。王羲之把這幅字傳給王徽之,王徽之傳到第七代孫子僧人智永,智永傳給自己的弟子辨才,辨才被御史蕭翼哄騙後這幅字進了皇家的倉庫,後來為唐太宗殉葬於昭陵。
草聖草賢
唐代的張旭擅長寫草書,喝酒後大醉,大喊大叫,到處狂奔,有時甚至用頭髮蘸墨汁來寫字,人們稱他為草聖。崔瑗擅長寫章草,人們稱他為草賢。
怒猊渴驥
唐代的徐浩寫《張九齡告身》時,多用渴筆,就是指乾枯無墨的樣子,這對於書法家來說相當難。世人形容他的書法就好像發怒的狻猊扔石頭,口渴的良馬奔向泉水。
家雞野鶩
晉代的庾翼小時候,書法與王羲之齊名,而學書法的人都學王羲之。庾翼很不滿,他在《與都人書》中說:“現在的年輕人竟然厭惡家雞,反倒喜歡野雞,都去學習王羲之的字。”
伯英筋肉
晉代的衛瓘、索靖都擅長書法,當時人都說衛瓘得張芝(伯英)的筋,而索靖得到了張芝的肉。
池水盡黑
張奐的長子張芝,字伯英,喜歡寫草書,學習崔瑗和杜度的寫法,家裡的布帛,都一定要在上面寫過再可以去煮絲再織。在池邊寫字,池裡的水都黑了。
遊雲驚鴻
晉代的王羲之擅長草書,論書法的人稱他的筆勢像遊雲一樣飄忽,像受驚的大雁一樣矯健。
風檣陣馬
宋代的米芾擅長書法。蘇軾說:“米元章平生所寫的篆、隸、真、行、草等書法作品,共分為十卷,文筆之遒勁,就如乘風的帆船、臨陣的戰馬一樣,應當與鍾繇、王羲之並駕齊驅,與他們相比並不差。”
駐馬觀碑
歐陽詢在趕路時看到有一塊索靖所寫的古碑,停下馬看這塊碑,時間很久了才走,走了幾百步又回來,下馬站在碑前看,累了就以地為席坐下看,並歇宿在石碑之下,待了三天才走。
鐵戶限
僧人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精於書法。人們來求字,還有請題匾額的人多得就好像鬧市一樣,住的地方門檻都被踩爛了,於是用鐵包裹起來,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妙玉所說的‘鐵門檻’就是這個典故。
溺水持帖
趙孟堅(子固)曾經得到姜夔(白石)所藏的定武不損本《蘭亭集序》法帖,晚上乘舟回來,走到霅溪的升山時,起了風把船掀翻了,行李和包裹都被淹沒了。趙孟堅卻披著溼衣立在淺水中,手裡拿著那個《蘭亭集序》的法帖,對人們說:“《蘭亭集序》的法帖在這裡,其他的都不足以掛心。”
鍾繇掘墓
魏國的鐘繇向韋誕請教蔡邕(伯喈)寫字的筆法,韋誕吝嗇而不肯給他,鍾繇便自己捶打自己的胸口以至於吐血,魏祖用五靈丹救活了他。等到韋誕死了,鍾繇便讓盜墓賊去掘開他的墓,從而得到了他要的東西。因此書法技藝大為進步,無論白天晚上都在全心思考書法的事。躺著的時候在被子上寫字以至於把被子的外面劃破,到廁所去有時一整天都忘了回來。每每看到外界的事物,都想著書法。鍾繇的兒子叫鍾會,字士季,書法有其父的風格。
字以人重
在書法上有自己擅長的絕技的人,常常是因為品行而被看重,如果品行不好則只會留下汙點罷了。所以曹操的書法雖然好但卻沒有流傳下來,褚遂良(僕射)、顏真卿(魯公)、柳公權(少師)的書法卻只要家裡藏有一塊小紙片那麼大的,也珍惜如同一尺大的玉璧一樣,不只是因為字寫得好的緣故啊。
換羊書
見書流涕
王羲之十歲的時候就很擅長書法了,十二歲,在他父親的枕中看到了前代的《筆說》,偷著閱讀了。他的父親說:“你為什麼來偷竊我的秘藏之物?”還不滿一個月,王羲之的書法便大有進步。衛夫人看到了,對太常王榮說:“這個孩子一定見到了《筆訣》,近來看到他的書法,已經有很成熟的法則了。”並因而流淚說:“這個孩子必然會遮蔽我的名聲。”
登梯安榜
韋誕精於書法。魏明帝建了一所大殿,想要安榜文,讓韋誕登上梯子來書寫。寫完下來後,頭上的鬢角都白了,所以告誡兒孫們不要學習寫書法了。
換鵝書
山陰有一個道士養了一些很好看的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心中很喜歡,便請求買幾隻。道士說:“你如果為我寫《道德經》,我就把鵝贈給你。”王羲之非常高興地為他寫完了,用籠提著鵝回來了。有人問:“鵝又不是什麼好東西,但你卻那麼喜愛它,為什麼?”王羲之說:“我愛它鳴叫之聲清而且長。”
寢食其下
閻立本看張僧繇在江陵的畫壁,說:“浪得虛名呀。”再去的時候,說:“還算是近代的名手吧。”第三次去看,便在壁畫下歇宿、吃飯,幾天後才離開。
畫龍點睛
張僧繇為了躲避侯景之亂逃到湘東來,曾經在天皇寺畫龍,但沒有立即點上眼睛。僧人和民眾都請求他點睛,施捨的錢有數萬,他便答應了,下筆之後,天色突然變暗並且打雷下雨,而龍也不見了。
畫魚
唐代的李思訓剛畫完一條魚,剛想點染一些藻荇類的水草,這時有客人敲門,出來看了一下,回來便找不到畫的魚了。讓人尋找,原來是被風吹到池子裡了,拾起來看,卻沒有魚,只有空紙。後來李思訓畫大同殿的牆壁,唐明皇對他說:“你畫的牆壁,經常夜裡能聽到水聲,真是出神入化的筆墨啊。”李思訓在開元年間官為衛將軍,與他的兒子李道昭都深得山水之妙趣,時人號稱為大李、小李。
畫牛隱見
宋太宗的時候,李後主進獻了一幅畫牛,裡面的牛白天就在欄外吃草,晚上卻回到欄裡臥下,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僧人贊寧說:“這是用幻藥畫的。倭國有一種蚌淚,混到顏色裡畫東西,則白天能看到晚上看不到。沃焦山有一種石頭,用它研磨顏色來染物體,則白天看不到晚上可以看到。”
滾塵圖
唐代的寧王擅長畫馬,在花萼樓的牆壁上畫了一幅《六馬滾塵圖》,唐明皇最愛其中的玉面花驄,後來這匹馬卻不見了,只剩下了五匹馬。
畫龍禱雨
曹不興曾經在小溪中看到有條赤龍,在波浪之間嬉戲,他便畫出來獻給孫皓。到宋文帝的時候,旱了好幾個月,祈禱也沒有效應。文帝把曹不興畫的龍拿出來放在水邊,立刻就下了大雨。
畫鷹逐鴿
潤州的興國寺,對於斑鳩、鴿子之類的鳥棲息在樑上而汙穢佛像的事感到很痛苦。張僧繇於是便在東邊的牆壁上畫了一隻鷹,西邊的牆壁上畫了一隻鷂子,都側著頭向著房簷外,從此以後斑鳩、鴿子不敢再來了。
李營丘
李成,營丘人,善於畫山水林木,在當時稱為第一,能看到的都很珍貴。他平生所畫,只用來自己娛樂,用勢力也逼不出來,用利益也誘惑不了,所以傳世作品並不多。郭熙就是他的弟子。
範蓬頭
范寬住在山林裡,經常整天端坐,任由眼睛四處看,用來尋找山林的趣味。北宋的時候,天下畫山水有名的人,只有范寬和李成,談論的人說李成的筆下,近看也如同有千里那麼遙遠;范寬的筆下,遠看也覺得沒有離開坐席之外。他們都達到了神奇的地步。
董北苑
沈括《夢溪筆談》說:“江南中主李璟的時候,北苑董源非常善於畫,尤其擅長秋山遠景,為人畫的江南山水,可以稱為奇峭。後來建康的僧人巨然,便是學習董源的手法,都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王摩詰
唐代的王維字摩詰,他的別墅在輞川,曾經畫過《輞川圖》,山谷重疊,白雲與流水相連,其意似在畫面之外,而奇怪的境象則從他的筆尖生出。秦觀說:“我病了,朋友高符仲帶著《輞川圖》來給我看,並說:‘看這個可以治病。’我非常高興,恍然中好像與王維一起進入了輞川一樣,幾天後病就好了。”
李龍眠
舒城的李公麟號龍眠,善於白描,畫人物遠師陸探微、吳道子,畫牛馬則又細心學習了韓幹、戴嵩,畫山水又研究了王維、李思訓。他畫的畫不用顏色,純粹用澄心堂的紙來畫。只有臨摹古代的畫,才用絹素。著色和筆法,像行雲流水,實在是宋人畫中的第一。 畫仕女 仕女畫的工緻,在於畫出她的閨閣之態。唐代的周昉、張萱,五代的杜霄、周文矩,再往下到蘇漢臣等人,都能有其妙境,而不在於塗抹顏色或點綴金玉以為工緻。 畫人物 人物畫,是最難畫好的。顧愷之、陸探微的畫世上並不多見,吳道子是畫家之聖,到了宋朝李公麟一出,與古人爭先。如果得到李公麟的畫三張,便可等於吳道子畫二張,可以等於顧愷之畫一張,其輕重比例就是這樣懸殊。 《南史》記載:蕭賁,是竟陵王蕭子良的孫子。善於書法和繪畫,常在扇子上畫些山水,咫尺的畫面中,便能覺得有萬里之遙。但他非常謹慎而不往外流傳,只是自娛罷了。
頰上三毛
顧愷之(長康)畫裴楷(叔則),臉頰上的三根毛,畫得更加有神采。畫殷仲堪(荊州)的像,因為殷仲堪眼睛有點問題,顧愷之就點出瞳子,並用飛白法輕拂其上,就好像輕雲蔽日,殷仲堪也十分稱賞這一妙法。
周昉傳真
周昉善於為人寫真。郭令公為他的女婿趙縱畫像,讓韓幹畫,又讓周昉畫,看不出好壞來。趙國夫人說:“兩幅畫都很像。不過前面的畫只得到了趙郎的形貌,而後邊的畫在形貌之外還得到了神氣、性情以及說笑時的姿態。”
一丘一壑
顧愷之把謝鯤(幼輿)畫在岩石裡,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畫,顧愷之說:“謝鯤說過:‘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按:原話中“過”是超過的意思,而顧愷之故意當作拜訪的意思來理解)。’所以這個人適宜放置在丘壑中啊。”
傳神阿堵
顧愷之畫人物,有的幾年都不點出瞳子。別人問他原因,顧愷之說:“四肢畫的好壞,本來也並不影響整個人畫的好壞,為一個人傳神寫照,就在這裡啊。”
畫風鳶
郭忠恕(恕先)寓居於岐山之下,有一個富人的兒子很喜歡畫,每天供給他非常好的酒,對他很優厚,時間久了,便告訴他想要一幅畫的心情,並且給了他一匹畫布。郭忠恕為他畫了一個小孩,正拿著線車放風箏,把線放開有幾丈長,就把畫布填滿了。富人的兒子大怒,便與郭忠恕斷絕了來往。
維摩像
顧愷之要在瓦棺寺畫一個維摩的相,關了門揣摩了一百多天。畫完後,將要畫眼睛,對僧人說:“如果第一天開光,就要讓參觀的人佈施十萬,第二天的佈施五萬,第三天的就依你們的舊例即可。”等到開光的那天,光明照耀著寺廟,佈施的人把廟門都擠滿了。
畫花鳥
五代的時候,黃荃與他的兒子黃居寀都善於畫花卉,稱之為寫生。他們的絕妙之處在於上色不用筆墨,都是用輕色染成的,稱之為沒骨圖。 江南的徐熙,先用筆來勾勒出枝葉蕊萼,然後再上色,所以畫顯得很有骨力,氣韻豐滿而有神采,成為古今的絕筆。
韓幹馬
唐明皇讓韓幹去看皇宮裡收藏的歷代畫家所畫的馬,韓幹說:“不必看了,陛下馬廄中所養的上萬匹馬,都是我的老師。”
戴嵩牛
戴嵩善於畫牛。如果畫一頭牛正在喝水,那麼水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畫一個牧童牽著牛,那麼牛的瞳仁中也有牧童的影子。 《東坡志林》記載:蜀地有一個杜處士,喜歡書畫,他收藏的珍奇書畫上百件。其中有戴嵩所畫的一幅牛,尤其鍾愛,用錦囊、玉軸來裝飾它,並經常帶在身邊。一天,正在晾曬書畫,有一個牧童看到了,拍手大笑說:“這是畫的鬥牛,鬥牛的力氣用在牛角上了,所以它們的尾巴應該夾在兩腿中間,而這幅畫卻畫它們揚著尾巴角鬥,這是大錯啊!”杜處士笑著同意他的看法。古人說“耕種應該詢問奴僕,織布應當詢問婢女”,這是不刊之論啊。
鮑鼎虎
宣城的鮑鼎每到畫虎的時候,便把屋裡掃乾淨,不讓人進來,把門窗都堵上,從屋頂上開個小洞來採光,然後喝一斗酒,脫了衣服爬在地上,臥倒、起來、走路、回顧,自己把自己當作真的老虎了。
-
3 # 青萌公益
牟宗三在談到中國哲學的傳統時,曾拈出兩個字,以之作為中國哲學傳統的領導觀念,這就是“生命”。章太炎也指出,西方人重物質,中國人更重人事。
中國文化的開端,哲學觀念的呈現,著眼在生命,這是相對西方文化傳統中重視“自然”而言的。西方人所言“自然”,不同於中國道家的“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是指自我本來的樣子或狀態,道要效法自然,就是道是自己如此的。道雖然創生萬物,卻並不隨意支配萬物,道是遵循萬物本來的規律的。而西方人所說的自然,則是指外在的物件,是自然界,它是相對於人的主體世界而言的。
中國文化的傳統,更注重人的主體自身,較少注重外在的客體。更準確地說,在中國文化中,常常不作主和客、物和我的分別,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哪怕是在自然物的一草一木面前,都要追問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換句話說,注重生命,安頓生命,成為中國文化中最為宏大的傳統:儒家安頓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安頓人的藝術生命,佛家關注生命的解脫。
在中國文化中,最為明確和集中地高擎生命大旗的,要數《周易》。《易》是什麼?《易》是講變化和變易的書。易有三義,《周易》是一部以簡易的方法闡述變易是天地宇宙不易之理的書,而究其核心,則是生命的變化。《易傳·繫辭上》說:“生生之謂易。”宇宙萬物時時處於變化之中,無一時一刻停息之意。萬物生生,變化無窮,易就是變化,生生就是進進。生命是變化的,生命是聯絡的,生命也是流動的。生生者化之源,生生而條理者化之流,生生是運動變化的源泉和自然規律之本。《易傳·繫辭下》又說:“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句話幾乎可以被看作是中國生命哲學的總綱領。
中國文化中的這種生命精神,並不完全等同於近代西方以柏格森和懷特海為代表的生命哲學。西方的生命哲學是為了擺脫近代西方所採用的抽象的、分析的、理智的方法而出現的,它們是建立在直覺基礎上的,以直覺來把握真正的實在,從而試圖觸及意識的深層和心理的綿延。但是,他們把生命視為一種超意識,並把它同上帝聯絡在一起。他們總是把直覺和理智對立,把體驗和分析剖開,而在中國人的生命觀裡,是從來沒有作這樣的判分的。
概言之,中國哲學的傳統重視生命、體驗和妙悟,西方哲學的傳統重視數理、理性和知識。西方聖哲極力向外探求知識,強調外在的邏輯推衍,故長於思辨;中國聖哲則提倡反求諸己,強調內在的生命超越,故重視證會。在中國生命哲學傳統背景下產生的中國美學,自然也是一種關於生命超越和生命安頓的美學。而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就是以自然生命為基礎,以宇宙生命為旨歸的一種統一的生命精神。中國藝術家始終以生命之眼打量世界,反映了中國人的生命愉悅情懷和生命創造活力。
回覆列表
隨便講幾個吧,估計王羲之拿鵝換書、入木三分;唐太宗派蕭翼騙蘭亭序之類的段子你們也都聽過,講幾個相對不太出名的吧。
一 鍾繇挖墳求書
鍾繇這個人是楷書大家,當然在普通人概念裡,可能知名度略低。
嗯,他所在的年代呢,正好是楷書接近完善的年代(晉朝),當然,楷書真正推向高峰的年代,是顏柳趙的唐代。
關於他痴迷書法的故事呢,有這麼一個段子,說鍾繇痴迷書法,經常在自己的被子上練字,被子都破了個大窟窿,其實這也沒啥,書法家常規操作。
他真正出名的是這個段子,他知道好朋友韋誕有本書叫《蔡伯喈筆法》,就向他借,誰知道韋誕不借,氣的他吐血。還是曹操給他送藥救了他一命。後來韋誕一死,這傢伙得知這本書跟著韋誕一起進了墳墓,他就喪心病狂的掘墳求書,拿到了這本書,從此以後書法功力大進。
話說,他真的沒在曹操的摸金校尉部隊服役過?
二 長蛇對蛤蟆
黃庭堅書法
蘇軾書法
黃庭堅和蘇軾是好友,兩個人都擅長書法,經常互相吐槽。
某日,蘇東坡說,“魯直(黃庭堅字)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
黃庭堅反擊:“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
二公大笑,以為深中其病。
其實,這裡看看兩人的書法作品,你會發現,兩個人還說的真TMD對。
三 濃墨宰相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出名的劉羅鍋劉墉。
說的是劉墉寫字不喜歡學古人筆法,自成一體,喜歡用濃墨,所以背稱為濃墨宰相。但是他這種寫字的方法,也很受時人指責。
話說當時有個書法家叫翁方綱,他寫字呢,就喜歡一板一眼,一筆一畫都不亂來。恰好他的女婿是劉墉的學生,他看岳父的字以後,就問,老丈人你這字一筆一畫都不逾矩,你對我老師的字是怎麼看的?
翁方綱就回了一句,你去問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
然後他女婿還真不怕事大(估計也有心故意挑事),真跑去問自己老師。、
劉墉聽完以後就回了一句——那你去問問你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自己的?
其實這也是書法上法古和創新之間的一次交鋒
四 巧取豪奪
這個段子是關於米芾的。
話說,米芾是宋朝書法書黃米蔡中的米,本人也是愛書如痴。
有一回,他在長沙當官的時候,得知當地寺廟有一個人有唐朝書法名家沈傳師的名帖,就藉口觀看,然後帶著帖子跑了。即便寺廟告到寺院也不歸還。
還有一回,蔡京給他看了一副謝安的帖子,米芾一看,好東西啊,可是蔡京比他官高,不能搶啊。他也急了,心一橫,走到船邊:“你給不給我帖子,不給我我就死給你看。”蔡京一看,我去,這也行,把帖子給了他。
米芾的這些段子,後來被記入宋人的筆記之中,巧取豪奪也成了一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