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語大全

    義無返顧,—-官渡之戰。窮寇莫追—-赤壁之戰。都有後顧之憂那麼只有勇往直前。拼死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不能大意失荊州。

  • 2 # 碧山雲起

    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管雙方實力強弱,兵力多寡,誰先發動誰失敗。

    官渡之戰:袁紹發動,袁紹大敗。

    赤壁之戰:曹操發動,曹操大敗。

    夷陵之戰:劉備發動,劉備大敗。

    為什麼會這樣?所謂驕兵必敗。這是最主要的原因。看袁紹官渡之戰,竟然帶著大批古董、寶貝、美女、圖書典籍,以為一戰可勝,直接進許昌省了搬運!曹操赤壁戰前,橫槊賦詩,傲慢至極,聽不進半點兒謀士建議!劉備更是驕橫,諸葛亮趙雲這樣的文臣武將都勸阻不了他出兵東吳!

    曹操官渡、赤壁兩次大戰,結果迥異,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驕兵必敗。天道就是這樣,損盈餘而補不足,折驕橫而扶謙和。老天爺和普通人一樣也看不下去那些驕橫的人和軍隊!

  • 3 # 七匹狼評論

    曹操的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截然相反的結果,給我們哪些啟示?我覺得最大的啟示就是驕兵必敗。

    官渡之戰:袁紹70萬,糧草充足。曹操7萬,糧草不足,但都是精銳。袁紹打曹操時,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裡。先派顏良帶十萬兵送人頭。接著又讓文丑帶十萬送人頭。最後,留給許攸一個烏巢的大弱點。結果,被夙夜難寐的曹操擊敗了。

    赤壁之戰:曹操83萬。東吳5、6萬。比例更懸殊。但是曹操犯的錯誤更離譜。先是中計斬了水軍都督蔡冒、張允。接著中龐統的計,鐵索連起大船來。後,又中了黃蓋的詐降計。可以說接連中計。這根本就不像曹操。簡直就是有眼無珠的狀態。這是因為曹操和他們的將軍們內心深處都已經飄了,不再兢兢業業了。最終被周瑜他們剃了個光頭,完敗!

    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驕傲自滿。否則就會驕兵必敗!

  • 4 # 遙想當年馬弓手

    用俗語來說,兩場戰爭曹操的心態如潮起潮落或月圓月缺;

    都說人生如潮;潮起潮落,自滿到了高潮自會退潮,到了低谷,經過慢慢蓄勢,潮會再起;

    先來說說官渡之戰,這是五千年國史少有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面對強大的袁紹的河北軍團,曹操沒有被嚇到,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態,充分挖掘各方面潛力。對內,文臣的諫言和策略能充分被聽取併合理採納,武將則拼死效力;對敵則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敵人的優勢,洞悉敵人的薄弱環節並給予致命一擊;

    再來看赤壁之戰,同樣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這次曹操變成了敗方;

    我們看三國題材的電視或電影,曹操對赤壁之戰的準備更像是舉行一場慶典,覺得打贏赤壁之戰是手到擒來之事;實際戰爭應該大體不差;此時的曹操更願意相信自己,自滿,自負,文臣的諫言不能充分採納,武將想效死卻不能充分發揮,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敵人則不能察覺其優勢,輕敵敗北;

    曹操在赤壁之戰敗北後說,若郭奉孝在當不致有此敗;實際如果郭嘉在,曹操未必能聽得進郭嘉的諫言,一如劉備夷陵之戰聽不進諸葛之勸一樣;此時曹操自滿,自負的心態不經過一場徹底的失敗是很難扭轉過來的;

    人生如潮,戰爭如潮,國事如潮;只看大潮小潮,潮長潮短;勢成,難以逆轉。

  • 5 # 飛天ZY漫雪

    官渡之戰前夕,中國北方處於諸侯割據狀態。曹袁兩人均有統一天下之志,雙方的衝突自不可免。

    官渡之戰,曹操由於知人善任,能採取部下的計策和使用了靈活機動的作戰方針,最終以數千之眾打敗了10倍於己的袁軍,消滅袁紹的有生力量,也為日後統一北方奠定牢靠的軍事基礎。

    赤壁之戰,曹操初戰就不利,再加上軍士多不服水土,軍中又流行疾病,曹操唯有采取守勢,把船隻用鐵鏈連線起來。而當時的諸葛亮幾經周折,說服孫權,共同抗曹,也就有了後來的火燒赤壁。這次戰役,曹操慘敗,幾十萬人馬,連疾帶疫被燒殺的,損失大半。曹操留下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防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防守襄陽,他自己率領殘部北歸鄴城。

    赤壁之戰是劉備、孫權和曹操三方的大會戰,此役後,曹操放棄了先統一南方的打算,轉向關西發展勢力。而孫權,劉備聯軍猛攻江陵,於次年逼著曹仁放棄江陵,孫權佔領了江陵以東大片地區。劉備也乘機奪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得以立足,並逐漸由荊州向益州發展勢力。三大集團的進一步發展,更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兵敗乃是家常事,笑到終點最深刻!

  • 6 # 善良之子86

    官渡之戰是曹操以弱勝強。赤壁正好反過來,曹操驕兵必敗。

    啟示就是做人做事要保持謙虛謹慎,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忘本

  • 7 # 搞笑段子阿亮

    1.驕兵必敗,任何軍隊只要有一個驕傲且才能平庸的將領是這支軍隊的悲哀。

    2.上兵伐謀,軍事勝利的前提不是軍隊人數的簡單加減,而是以謀取勝,不拘一格,奇正相生。3.戰場上沒有永遠的勝者,昨天的獵人很可能就是今天的獵物。所以任何一場戰爭發動前都得考慮到發動這場戰爭的後果。

    4.在關鍵時刻實施縱深打擊,能夠加快戰爭程序,比如孟德燒糧。

    5.注意情報的收集,往往一個價值千金的情報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成敗。

  • 8 # 使用者68063485589天山

    兩場大戰,從戰戰略思想和戰場態勢有所不同。官渡之戰起初,曹操雖處於劣勢,兵雖少,但少而精,將士氣勢旺盛。開初雖不利受了點挫折,但不恢心,總結失利的原因。找到打擊的重點要害部位。集中精銳,各個擊破,出奇兵用火攻,搗毀了袁軍頓糧給養重地烏巢。軍無糧、給養,不戰自亂。此戰曹操雖力量懸殊,開初失利,但曹操並不驚慌,而是改變戰術,不與優勢之敵正面作戰,而是以區域性優勢的精銳之師進行穿cha突襲,扭轉戰局,突襲燒燬袁軍給養重地烏巢,可以說給了袁軍至命的一擊。從此,聲勢強大的袁軍從戰略上的優勢轉為戰上的劣勢和最後失敗。

    此戰中,曹操雖處劣勢而不亂,精心策化部署,以劣勢之軍打敗強盛之敵。在軍事歷史上被軍事學家稱之為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亦壁之戰時,曹操的軍力夠強大,人處於強大得勝的時候,做事就不那麼冷靜細心了,再加曹操本耒就是性情豪放人,帶領幾十萬大軍攻打一個在他看來小小的一個東吳,根本不在話下,產生了輕敵麻痺思想,這是歷耒兵家大忌!所謂,驕兵必敗。

    孫劉聯盟一方,面對強大之敵,採取積極備戰,創造條件,利用北軍不熟不習慣水戰的弱點,使用離間和反間戰,除掉熟習水戰的重要人物,使曹軍在水戰中失去優勢,從而改變了戰場態勢,最後用大自然這支強大之兵力,火攻。以劣勢之軍戰勝了強大之敵。

    毛主席在講戰略問題時曾講過"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出奇不意的攻擊,把優勢者打敗!"

    總結這場戰爭勝負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驕兵準備不充分,處於不利的態勢。另一方,積極備戰,出奇謀奇兵。能巧妙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條件擊敗強大之敵。

    穿ca分割,各個擊破。

    更正:轉為戰略上的劣勢。

  • 9 # 良人執戟2

    官渡之戰

    袁紹在北方是一大豪強集團,從高祖父袁安以下四代都位居三公之位。勢力震動天下。

    袁紹外貌英俊而威嚴,能夠很低調的尊重士人,士人也擁載他,袁紹一直在部隊任職,從大將軍升遷到司隸校尉(相當於京城的督察、監視部隊和京官的首長)

    當不可一世的董卓在宮門口堵住袁紹,要他表態廢了少帝劉辨,袁紹沒有答話,橫握佩刀拱手一禮然後揚長而去!

    可見袁紹也是一個狠角色!

    在官渡之戰時,袁紹已經擁有部隊達幾十萬人,由審配、逢紀主管軍務,田豐、荀諶、(袁紹)

    許攸為謀士,顏良、文丑為大將。

    而曹操從董卓處是乘著夜色逃出京城的,還被當地民團捉住,差點喪命。

    當他逃到家中時,是靠變賣家產在己吾縣起兵。他的兵力數量根本無法與袁紹相提並論。(顏良)

    曹操官渡之戰的勝利,靠的是"人和"!

    曹操熟讀兵書,善於用兵,認為"兵無常勢",應該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制定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撐握戰爭的主動權。官渡之戰的勝利,從某種意義上說,得力於他的軍事才能和對兵法的靈活運用,是聲東擊西,後發制人的英明決策的勝利。

    這也和他知人善任,聽取下邊正確意見,是此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曹操)

    比如:曹操向北救援駐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時,荀攸勸曹操採用聲東擊西辦法,曹操允諾,白馬之圍解除。

    當他和袁紹對峙官渡時,曹操面對兵力強大的袁紹,不禁憂心仲仲,想還軍許都,荀攸一針見血指出:官渡之戰關係國家命運,袁紹是平庸之輩,能夠聚人,但是留不住人,憑大王的英勇果斷,堅持下去,咬緊牙巴,一定要贏!曹操在最後時刻堅持下來了,終於給了袁紹最後一擊,取得官渡之戰勝利,擱平了狼煙四起的北方,下邊就要氣勢洶洶的用八十二萬人馬下江南了。

    在劉備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諸葛亮挺身而出去遊說東吳孫權聯合抗曹。

    孫權眼睛一翻對諸葛亮說:既然你說事態緊急,劉備為什麼不投降呢?

    諸葛亮口才十分出眾,他說:田橫不過是齊國一個壯士罷了,尚且守節操,不肯屈辱投降,何況劉備是皇室後代,英雄才氣,舉世無雙,許多士人都仰慕他,歸附他,就象百川歸大海,如果復興漢業大事不能成功,這是天意,卻絕不作曹操下屬。孫權聞言激動了,我不能讓東吳土地和十萬人口受別人控制,我主意己定,只有劉備可以抗擊曹操,只是劉備長坂坡失利,怎能擋住曹操兵力?

    諸葛亮說:收容計程車兵和關羽的水軍總計精兵萬人,劉琦集中江夏兵力也有萬人。

    曹操軍隊長途跋涉,精力疲憊,即使戰鬥,也是"強弩之未",它的力量連綢布都穿不透,更重要的是:曹操軍人都是北方人,看到長江這麼大的水,腦殼都暈了,還打啥子仗喲!

    實際上現在諸葛亮面對有生以來的最大挑戰,要用口才說服孫權共同抗擊曹操,實際上是用東吳一國之力抵抗,為劉備爭取荊州到手,諸葛亮步履維艱!

    假如孫權降曹,自己首先成為人質,階下囚,諸葛亮可以說在刀頭㖭血!

    諸葛亮最後堅定的說:此戰曹操如果失敗,必定率軍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勢成矣!"

    "荊、吳之勢"、"鼎足之勢",這是諸葛亮"隆中對"的關鍵。

    不是附庸順從,而是堅持以隆中路線的原則為基礎和孫權結盟,諸葛亮的政治家氣魄,軍事家睿智,外交家才幹,為赤壁之戰這個中國軍事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奏響了序曲⋯

    而親自指揮這場戰役的卻是"絕世儒將周瑜"。歷史很遺憾的告訴世人,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都是後人借花獻佛、穿鑿附會,而周瑜鏖兵,火燒戰船的功勞卻是歷史真實的。

    蘇東坡極為欣賞周瑜,他在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已經四十多歲還流放黃州的蘇老先生淚沾襟䄂,聯想到才三十多歲己是吳囯大都督的周公謹,不禁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值得一提的是,羽扇倫巾也是周瑜。

  • 10 # 漢強20

    曹操的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在歷史上稱為〈袁曹官渡之戰〉和〈吳魏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之戰和經典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的其中兩個(另一個是吳蜀夷陵之戰),也是中國古代十大以弱勝強戰役中的兩個(另外的還有: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楚漢成皋之戰、新漢昆陽之戰、秦晉肥水之戰、……),而這些戰役的一個共同點,都是以弱勝強。袁曹官渡之戰,曹操用大約七萬兵力打敗了近七十萬兵力的袁紹,而赤壁之戰曹操以號稱百萬(實際五十萬至六十萬左右)兵力敗給了總共才七至八萬兵力的吳王孫權和劉備的聯軍。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截然相反的結局呢?其中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和借鑑的教訓呢,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首先說〈袁曹官渡之戰〉,大戰前夕,雙方都作了些戰前準備:思想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雄心勃勃,想一舉平定河北、山東一帶進而南下統一全國,決定先消滅山東河北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袁紹集團,可又擔心糧舉和兵力不足懸殊過大而有所顧忌,於是問計於首席謀士郭嘉,郭嘉以“公(操)有十勝、紹有十敗"的分拆,堅定了曹操戰勝袁紹的思想和信心。軍事上,曹操率軍直抵黎陽。袁紹細作探得曹操率軍而來進攻自己,大怒,起馬步軍六七十萬直達官渡迎戰,交戰之初,雙方互有勝負,相拒月餘後,曹操覺得袁軍勢大,自己弱小,相持下去對己不利,且軍中糧草將盡,稍有退軍之意,此時郭嘉站出來,又詳細分柝了當時形勢,力挺曹操堅持下去,很快就會有轉機,果不然,袁紹內部人心不齊,眾多智慧之人遭到剛復多疑的袁紹猜忌,謀士許攸背紹投曹,獻上決定戰役勝負的兩大妙計:劫鳥巢孟德燒糧一一把袁軍賴以強大的儲在聚鐵山的糧草一舉燒掉;決彰河許攸獻計,把彰河水引至冀州城內,袁軍軍中大亂,一無糧草、二遭水俺,於是曹操指揮軍隊全線出擊,大敗袁軍,袁紹只得收拾殘餘逃走了(後來吐血而亡)。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終於以弱小一方的曹操打敗兵力強大的袁紹而結束。袁紹死後,其幾個兒子為了爭權奪利發生內訌,並互相攻殺,被曹操各個擊破之後統了北方大片土地。不久,又破袁術,進而南下荊襄,開展消滅南方割據勢力,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

    然後說〈吳魏赤壁之戰〉:曹操破袁紹、克袁術、敗劉表之後,收其降卒,取其糧餉,聲威大震,勢力空前高漲,總兵力一度達到近百萬,把盤踞於新野彈丸之地的劉備打得大敗而收縮到夏口、江夏的江邊上。曹軍兵鋒直指江東吳地的孫權。由於有長江天險,曹操大軍直到赤壁附近下寨屯住。長江,在科技、交通工具、武器不發達的古代,儼然以一度天塹,無法輕易跨越。江東的孫權聞之大驚,一時手足無措,聚眾相議:是投降曹操還是倚仗長江天險來抗擊曹操呢,文武各執一詞,各持己見,都持不下。魯肅站出來,提出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並主動提出自己作為孫權使者,前去打探情況,劉備在危難之際派諸葛亮前去洽談孫劉聯軍事宜。孫權又召回在鄱陽湖訓練水軍的都督周瑜,共同商討抗曹方略,分柝形勢,一致認為:曹軍號稱百萬,除了各地方鎮守、以及西涼兵馬以外,不外乎五十萬左右,軍中又流行疾病,水土不服,兵員大減,又捨棄北方的善於騎射陸戰的特點而用舟楫水戰,完全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已成了強弩之末。而我們孫劉聯軍則不同,只要堅定破曹信心,團結一致,利用水戰的特長,發揮水戰的特點,一定能夠打敗曹軍的。正在此時,由於曹軍多為北方人居多,在訓練水戰時,一上戰船就站立不穩,暈船嘔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用大鐵鏈把戰船或二十、或三十連鎖在一齊,士兵既不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在船的上面還可以縱馬賓士。正待大舉渡江作戰之時,卻被孫權的水軍都督探得此事,猛然間心生一計,用火攻!燒掉它!可是隆冬季節,都是刮大北風的,一放火,不但燒不了它,反而會燒到自己,怎麼辦?苦等了一段時間,終於機會來了,回大南了,江面上的西北風轉而成了東南大風,於是,周瑜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遇,乘夜果斷出擊,火燒赤壁連環船,一時間,江面上火光沖天、烈焰騰空,一舉燒燬曹操的所有戰船,曹操只得帶著極少數的殘兵敗將落慌而逃,回許都去了。縱觀以上兩個戰役,都是以弱勝強的,那麼我後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堅定必勝信心,戰略上貌視敵人,不要被對方的“強大"、“優勢“嚇倒;2、明確雙方的優點和缺點,找出突破點,攻擊要害部位,以己之長擊敵之短,一舉破敵;3、沉著冷靜,善於捕捉戰機,化被動為主動;4合理使用人才,善於分析形勢,採納正確意見,充分發揮參謀人員的作用;5、善於發現自己的短板,及時整改和重新部暑;6、知己自彼,才能百戰不殆,失敗一方,都是沒有發現對方的意圖而作出重點防範而導致的,也是致命的(烏巢燒屯、火燒赤壁),是一發不可收拾的。

  • 11 # 森蟻聊史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三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前者是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後者則是奠定了漢末三天下的格局。

    官渡之戰時期,是曹操最為艱難的時候,背腹受敵,內外兼憂,可謂寸步難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面對袁紹咄咄逼人的氣勢,卻絲毫沒有膽怯和退縮。

    當眾人皆不看好曹操的這場戰爭時候,卻破天荒的贏取了這場戰爭,用微弱之勢,幡然逆轉,拿下了強大的袁紹,從而一舉統一了北方。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絲毫沒有麻痺曹操的神經,反而激起了他內心的鬥志,讓他深切的明白到,面對袁紹是遲早的事,所以也就沒有害怕,而是坦然面對。

    正因自己坦然的心態,才讓自己的頭腦異常的清醒,所以在面對袁紹的作戰中,才會步步為營,穩中求勝,最終在袁紹的大意和失誤下,終於翻盤。

    這場戰役堪稱三國時期的經典之戰,在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合理的利用了袁紹的每一個失誤,把握時機,逐個突破,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境界。並最終凝聚了內部一切可動用的力量後,反敗為勝。

    而赤壁之戰,卻截然相反,雖最終也是一場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但無疑這次,曹操卻鐵盧了。明明是在自己順境的情況下,卻因自己大意,最終失敗了,可謂讓人吹噓。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走上了袁紹的老路,太過大意,從而輕敵,面對群臣的良性建議,卻絲毫聽不進勸,而是一意孤行,最終釀成了悲劇。

    可以說赤壁之戰的失誤,讓曹操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也促成了孫劉聯盟的站隊,從而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的初步形成。

    由此可見,當一個人想要成功時,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秉承著謙卑的心,保持冷靜的頭腦,才能做到不焦作,不急躁,從而冷靜處事,沉著面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親姐姐9月份的時候找我借了4000塊,我可以主動要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