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英國政府已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並提出2020年漢語學習人數要達到40萬。微博爆料的一種英國漢語教材,採取諧音的方式教授漢字。這樣學真的有效嗎?
18
回覆列表
  • 1 # 唐映紅

    用英語發音來輔助學習中文,並不是什麼英華人的獨創,早在清朝時期,華人學習英語就採用過透過漢字注音來輔助學習英語。

    像下面是清朝四川一本用漢字標註發音的英文教材,例如: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my friend,標註的漢字是:托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為、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

    顯然,無論透過英語詞彙來標註中文發音,還是透過漢字來標註英語發音,都是很撇腳的發音,聽起來怪怪的。

    但是,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只要能交流哪怕發音很古怪,又有什麼關係呢?所以,這樣的教學是否有效,就要看培訓誰以及學會中文來做什麼。

    如果是要培訓那些旅遊或商務人士,又沒有大把時間來系統學習,那麼透過這種用英文詞彙注音中文詞句的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迅速記住一些用得著的常用語。例如,對一名觀光客來說,常用的中文詞句就那麼一些,問路、點餐、購物、搭訕等等,死記硬背三五天也能記個大概,哪怕是拿出來現學現用也不怵開口。

    實際上,像08年北京奧運會,為了儘快讓那些基層服務人員儘快學習掌握簡單交流英語,也採用漢字來標註英文字母的發音。

    而且,像中國的英語教學過於重視所謂標準發音在現時代已經顯得Out了。現在國際上對英語口語發音的評分已經不再沿用口音(accent)作為一個標準,認為是一種歧視,而是用發音(pronunciation)來評定,而且在口語中只佔有很小的比例。所反映的趨勢就是認為:每個人使用的英語都各有其特點,重點是是否能在交流時清晰流利地表達,無所謂標準口音。

    概言之,流利表達比口音標準更重要。像前不久趙麗穎代言Dior時的英語口音被嘲笑,所反映的只能是國內那些嘲笑她的人太土鱉,殊不知國際英語口語評定早就把口音是否標準視為帶有歧視性土鱉行為。

    當然,如果想系統學習中文,這樣的方式就不太適宜。但沒有半年一年的艱苦學習,要想系統掌握中文根本沒戲。

  • 2 # 姚廣孝wayne

    先說說用諧音教學外文的好處:入門速度快,時間成本低。

    英語發音不同於漢語,漢語母音和子音拼讀後,加上陰平、陽平、上聲或去聲就能形成一個非常確切的字音,即漢字的讀音,幾個確切的讀音連起來,便形成了一句話,或一個片語,清晰準確,具有明顯的指向性,和英語等西方語言有著顯著差別。另一方面,由於外語常有漢語中沒有的音節,導致初學中文的外華人很容易把漢語沒有的發音習慣帶入到自己的韓語發音中。

    由於中外在語言習慣、文化環境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零起點的對外漢語教學來說,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掌握漢語。尤其是像孔子學院,在國外有很多的成人班,他們的漢語教學還在一種語言培訓階段,不可能系統地教授語音,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給學生做發音訓練。

    對於外文教學來說,語言教學基礎的語音課是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更要強調精講多練。

    英語是由音節構成詞,漢語是由若干音節組成字,再由若干字組成詞,學起來有難度,就易於產生厭倦情緒,這時,如果老師再要求學生枯燥的背誦和默寫,勢必會令學生更加頭疼。許多用不到的音節對於初次接觸漢語的學生來說意義不大,很容易產生懈怠和疲憊。毫無目的機械性的操練也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語言的交際性角度看,這樣的練習最好都能有一定的語境和意義,讓學生覺得學的東西很快就有用。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副教授聞亭根據學習目的不同,將漢語學習者分為兩類:長期學習者和短期學習者。長期學習者以掌握標準漢語,甚至成為漢學家為目的;而短期學習者只是為了簡單瞭解中國文化和風土人情,來中國旅遊。從短期效果看來,開始接觸漢語的時候,可以學些‘救命’漢語,但這種‘救命’漢語絕不是學習的全部。所以最初的階段,可以用母語給漢語做一些標註的,以期用最短時間完成交際目的。

    再來談談用諧音教學外文的弊端:發音不準確,容易養成壞習慣。

    諧音注音對中文學習的負面影響也很大。因為各種語言有著不同的發音,簡單地諧音注音會導致學習者漢語發音不準確。

    把所有詞彙都用外語諧代出來,那是不可取的。一是不可能把中文的發音完全用其他語言替代出來,有些中文讀音根本就沒有對應的音節;二是即使用英文表述出來,諧音出來的音節若不成詞,對學生來說更難記憶。

    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副教授陳預設為,用自己的母語或者其他語言給漢字注音的方式不利於中文學習,其原因有二:

    一是由於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語音系統,諧音注音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習者不能建立關於漢語普通話母音和輔音系統的準確認識,從而不能準確發音;二是由於漢語是聲調語言,對於一些無聲調語言作為母語(比如英語、德語等)的學習者來說,用母語為中文注音,將導致學習者無法習得漢語的聲調。

    若想學好一門語言,最重要的還是多聽多練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用母語給漢語注音只是一種入門的、應急的方法。

    因此,濫用諧音記憶法是不可取的。即使運用此法,也應向學生講明,諧音只能作為一種記憶的提示,根本不能作為準確,標準的讀音,要反覆強調正確的發音,使學生不致因諧音記憶而以訛傳訛。

    語言歸根結底是一種工具,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正是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而不是對這種工具的解釋。因此學習一種語言,實踐與應用是十分重要的。

    英漢詞彙各自對應的義項較多,因此各人聯想的義項也就因人而異。由於諧音聯想只是有助於漢語學習者的發音記憶,不像英語為表音文字, 所以記住了發音基本上也就記住了單詞。漢語還要學習讀寫, 讀寫與聽說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難度要比學習記英語詞彙要大。

    在教學初期,對外漢語教師透過音譯詞對零起點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以讓學生在實際語言活動中學以致用,可以為最終掌握漢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 3 # 胡哲

    很多人小時候學英語也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發音,把英文單詞的諧音標註在課本上,但我記得當年我的英語老師是不同意學生這麼做的,理由是會把發音帶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難免會有陌生感,尤其是對於不擅長死記硬背的學生而言,記住單詞發音是很困難的,這麼做也確實算是個捷徑,利用母語來記外語,至少能短時間掌握詞彙的基本發音,但缺點是,由於不同國家的語言,比如中英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系,無論是語調還是發音細節是不可能無縫對應的,因此時間久了確實會帶跑發音。如果是學習新語言之初就記住的不是標準的發音,時間久了就很難更正了。

    學一門外語練習語音最有效的辦法是跟讀。跟讀材料要多樣,學習之初要從最標準的材料跟起,比如我們學英文的時候可以選擇跟讀BBC,同樣,老外學中文的時候可以先從新聞聯播這種比較標準的普通話節目開始。跟讀的時候使自己的發音無限接近於聽到的發音,並做好錄音,隨後對照檢查。時間久了,嘴部肌肉也是有記憶的,慢慢就養成正確的發音習慣了。

    當然了,也要看學習這麼語言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溝通,那麼沒必要較真發音究竟有多準,能讓別人聽懂你的意思就夠了。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中文說的磕磕巴巴的老外,但你一聽就知道他大約要表達什麼。所以僅僅為了交流就不用對發音太較真,但是要想把這門外語當做吃飯的工具就要好好下一番功夫了。

  • 4 # 流浪在遠方的憂傷

    沒用。要學語言,必須從人家的母語發音學起。

    舉個例子,同在東亞地區,華人和日本人,同是說英語,為什麼你覺得日本人的英語發音會比較怪?

    因為華人說英語,是從發音學起,我們生活中沒有什麼東西是純英語的發音,要不然不會說,要不然就是學英語發音去說英語,比如電腦,計算機,其英文是computer,這個發音和中國話是差距甚遠的。紅酒,英文是wine,中文和英文差著十萬八千里,完全不搭噶。所以,華人要不不會念,不會認,只能忍中文,要不就是發英語的音。

    而日本,這些都是外來語,日本往往是用片假名,去拼外來語。比如紅酒,在日語中就是,發音就是類似wa +yin,電腦就是發音com pu da。抱歉我就不輸入日文了。日語裡面有大量這類的拼讀,而且經常說。自然你習慣了英語發音,會覺得日本人的英語發音怪怪的。因為他們習慣在用日語母語去拼讀英語。

    同理,用英語去拼讀漢語也是效果可以預知的。而且,西方發漢語拼音,習慣使用的是威妥馬拼音,這個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聽起來還是有些差異的,比如北京,威妥馬拼音是Peking ,而現在的漢語拼音是Beijing。

    所以,母語拼讀+威妥馬拼音和漢語拼音的差異,估計效果不好。

    學習一門語言,最好就是浸入其環境。

  • 5 # 慕容妘嫿

    躉說歪果仁了,一見到我自己的中式諧音就想笑,還有我蹙腳的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曰的注語,敝笑233~嚶嚶嚶嚶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會形成單身群體增加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