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釣老鯽
-
2 # 野釣人老高
酒米作為一款經典窩料,在釣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不同於發酵玉米、豆餅等窩料,酒米即可購買,也可自制,並且越是資深釣友,越喜歡自己琢磨、泡製。回到釣友的問題“怎麼樣才能使酒米發窩更快”筆者結合泡製酒米的經驗,以此為起點,一窺究竟。
怎麼使酒米發窩更快影響酒米發窩速度的因素眾多,包括水溫、水質、魚種等等,也包括酒米自身的原因,所以探究如何使酒米發窩更快,需要多方面分析、判斷,具體如下。
▲注重酒米泡製細節,使之發窩更快
首先微炒酒米,直至散發出香味。常用的酒米中的“米”,以小米、碎米為主,泡製過程中可直接使用,但它的清香味較為清淡,所以在泡製之前,將米在鍋中文火微炒,直至散發出濃郁的谷香味。這種氣味耐持久,能夠在水體快速傳播、擴散,將周圍的魚群吸引過來。需要指出的是,微炒時注重火候,避免米顆粒因受熱龜裂、粉化,不利於像藥酒等誘魚物質的貯存。
其次所用的酒,宜用高度曲酒,用量適中保持酒米處於溼潤狀態。酒米泡製過程中,多用高度曲酒,這是因為河流、湖泊水底埋沒著大量植物莖葉、藻類微生物,含有大量的澱粉和糖,最終會發酵出乙醇,與酒米的味型有相似之處,不宜引起魚的警惕。除此之外,酒米泡製中國還會加入藥酒、蜂蜜等物質,特別是蜂蜜它吸收水分,一旦過量容易導致酒米缺水板結,所以麴酒等用量儘量適中或者少許多點,但不宜量少,否則會延緩酒米的發窩。
再者酒米中的誘魚物質有針對性,恰當的使用,加快發窩速度。酒米相比其他窩料,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一性,主要是因為誘魚藥酒的加入,以至於有的酒米適合用在肥水塘,有的酒米多用在低水溫處,有的酒米在瘦水有不錯效果,都會導致魚的食性、狀態發生顯著變化。因此根據它們的不同,及時調整酒米的組成、搭配,再投擲酒米後,魚群表現得更敏銳,不多長時間聚集而來。
▲恰當使用酒米,可有效提升發窩速度
①恰當的選擇酒米使用水域,可縮短髮窩時間。酒米氣味濃烈,甚至有些嗆鼻,主要是乙醇味與藥酒等物質混合產生。如前文所講,深秋季節水草處瀰漫著淡淡的乙醇外,活躍在附近的鯽魚、鯉魚等,覓食過程中或多或少接觸、品嚐到這種氣味,逐漸接受甚至有些喜歡,敏感度得到提升。因此當水草處再次投放酒米後,不僅不宜引起魚群的恐慌,反而能快速將魚群誘集至窩點,大幅度縮短誘魚、發窩時間。
②酒米搭配適量宜霧化的窩料。泡製的酒米呈顆粒狀,無霧化,相比那些粉末狀容易散落、霧化的窩料不佔優勢,因此投擲酒米時可適當加入些類似窩料。比如經典的小雞飼料,小雞飼料含有大量的玉米、豆餅、血粉、骨粉,味道呈淡淡的腥香味,與酒米的味型並不衝突,對鯽魚、鯉魚等也有不錯的誘集效果,但入手後經過水體的浸泡,外層逐漸霧化顯著強於酒米。所以投擲酒米可適當新增小雞飼料,當然搭配菜籽餅、豆餅,也有不錯的效果。
③注意打窩時間和操作技巧。酒米的發窩依靠味型在水體傳播,而傳播速度與水溫成正比,所以深秋、冬季、早春這三個時間段發窩時間明顯慢於初秋、仲秋。所以低溫環境下投擲窩料時,儘量將釣點設定在高水溫位置,除去魚群棲息在這裡外,也利於酒米的發窩。再者冬季低溫時,酒米很容易冷凍成塊狀,如果直接投擲水中,依靠水溫融化需要較長的時間,建議提前應把酒米裝入密封袋中在熱水溶散呈顆粒狀,再取出打窩,將會大大減少發窩時間。
寫在後面本文從釣友的問題入手,從酒米泡製細節到如何使用酒米,兩個方面介紹瞭如何使酒米發窩更快。當然除此之外,酒米在不同的水域也有不同的表現,有的水質利於氣味的傳播;有的水體腐殖質阻礙氣味的擴散,當然有的水域魚群密度大,自然容易聚魚。所以釣魚人需要綜合分析、判斷,找到影響酒米發窩的關鍵所在,有針對性採取措施,酒米發窩時間將會縮短不少。
-
3 # 酷湖釣魚人卓哥
酒米發窩,其實是透過,味型將魚誘進窩點,發窩則是指,相對時間的進窩速度,和聚集密度。並且進窩後,還要保持魚的,吃餌慾望,而不離開窩點。
接下來我將透過,如下幾個方面,解答今天的問題。
誘魚的作用和特點針對問題解答最後總結誘魚的作用特點進窩之前:我們常見的酒米,都是有味型特點的,也就是說,主要是依靠味型,來大範圍將魚聚集進窩點。
進窩同時:當魚感覺到味型之後,它們的直接反應,就是食物,所以魚進窩的同時,魚會主動尋找食物,當發現酒米時,它們也會吃掉酒米。
進窩後:魚會吃掉酒米,所以持續一段時間後,酒米的消耗也會很大,對於持續作用來說,也有可能聚集到,一定密度後,魚群也會減少。
針對問題解答今天的問題是,如何讓酒米發窩快。它主要體現在,一定時間內,聚集更高密度的魚群。
一、從酒米被消耗的角度解決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混合一些泥土,這樣入水後,米酒可以更持久的,保留在窩點,持續時間更長。同時可以避免魚,直接吃到酒米,減少窩點維持時間。二、從進窩後吃食的角度解決
同樣可以混合,一些麩皮,這樣打窩入水後,和酒米一起散落,麩皮就會覆蓋酒米,持續時間越長。三、從吃餌持續時間來解決
有些情況下,酒米味型過大,魚遠距離發現味型,向窩點靠攏,但越接近窩點,刺激性味道就越容易反感,以至於一開始魚,總在窩點外圍活動,這個時候還需要分散,小團做窩。最後總結一般情況下做窩,我們會選擇水草處,這樣的環境,溶氧量更高,即便味型造成,影響,但水草本身,也是魚聚集的地方,對作釣也有輔助作用。
窩點的拋投,儘量靠近岸邊,避免水下坡度,導致窩點偏移,反而將窩點的魚,聚集更遠的地方,而釣不到魚。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直接,將酒米投入水中,因為水下結構,也會將部分酒米隱藏,但魚進窩,想留住魚,就需要更多食物,所以適當混合一些窩料,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最後,透過味型誘魚,需要保持味型的持久,透過和其他窩料混合浸泡,讓味型可以快速釋放。
-
4 # 愛釣鯽魚的老哥
酒米發窩快,就要味型重,而重味又容易招毛魚。老哥一直認為,冬天釣魚,味重發窩快,很適用,冬天沒有毛魚,而水溫超過二十度,毛魚就很多,為了窩點沒有毛魚,只有兩種方法:
一:釣點鯽魚多鯽魚多的情況下,用重味不會存在毛魚多。鯽魚進窩後,即使有毛魚,也只能在窩外轉。
如果說,水溫超過20度後,為了能發窩快,肯定是有利有弊。那麼肯定會有人說,難道就沒有兩全齊美的方法了嗎?我來告訴你,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東西是兩全齊美的,有矛必有盾,這是必然的。
而老哥在水溫高的時候,又是怎麼可以避開毛魚的呢?
二:窩料儘可能的少打,等你能釣上來一條兩條鯽魚的時候,稍微的補充一點窩料。補充的原因非常的簡單,因為你第一次打窩時的料就少,釣上來一條兩條後,事實是任何釣點都會有毛魚,你沒有釣到毛魚,說明你釣時窩內本身就沒有小毛魚,恰好此時有鯽魚上鉤,不就證明了鯽魚目前已經在窩內了,為了能夠長久的留住這些鯽魚,還要有更多的鯽魚加入到窩內來,只有補充一點酒米,此時的補充,實際上有兩個作用,一是留魚,二是吸引更多的鯽魚來到窩內。
大家不要忘記了,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有語言的,窩內的鯽魚在吃窩料的同時,其實也是會向更多的同類發出呼喚,讓它們也來此享受美味。所以留魚的同時也是為了聚集更多的鯽魚。
我釣魚的酒米,都是輕味型的。我們人類聞到味道很淡,但鯽魚聞到肯定是非常的重了,不要用高階動物的嗅覺與低階動物的嗅覺做比較,這是沒有辦法來比的。
-
5 # 心寬才能長胖
一是在酒米里加入商品餌或麥麩,增加窩料的擴散速度。因為酒米本身顆粒較重,入水後不會散發,加入一些餌料或麩料,能夠隨著水流發散,從而誘魚前來。
二是可以在酒米里加些丁香油或丁香酒。丁香油或酒入水即擴散,而且丁香的味道對魚類特別是鯽魚也有非常大的誘惑。魚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一定會尋味而來。
三是自制酒米在冬天的話可以增加麝香類的輔料,同樣是利用氣味吸引魚類聚集,從而實現快速發窩。
-
6 # 釣魚村夫
中藥泡製的藥酒,而且酒精度至少50度以上泡製的酒米,酒米里面還要有部分粉料霧化,打窩聚魚才能有穿透力,聚魚也會更快。
-
7 # 鄰家老馮
酒米怎麼發窩快。說一下我的體會。
1,自制的酒米。要根據氣候的特點,冬天要新增腥香味。如果自已有藥酒,按夏天的比例要多加。另外,要加入腥味比較大的小藥泡製。讓味道增加在水裡的穿透力。如果感覺味道還不夠,可以在用時加入,紅蟲粉和蝦粉。用少量的水拌均,讓粉狀包裹住酒米,增加誘魚效果。
2,如果是用成品的酒米,感覺味道不夠。也可按上面的方法,加入紅蟲粉和蝦粉。用少量水拌均,注意要用手捏一捏,好讓粉狀緊貼在酒米上,使粉狀霧化慢點,才能沉入底部誘魚。不然入水就化了,沒有作用。
-
8 # 大別山小農人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釣魚人來說,酒米肯定是不陌生的,不管是在傳統釣還是臺釣當中,都會被廣泛使用著。由於酒是屬於糧食釀造的,而且具有發酵過後的味道。魚在水底所尋找的食物,如果不能及時被魚發現吃掉,時間長了也具有發酵的味道,這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不謀而合的。另外酒米的載體,米也是屬於糧食,魚也愛吃,在這雙重因素之下,酒米就成了上好的誘魚食物。那麼到底什麼是酒米呢?先來聊一聊酒米的具體構成。
一、什麼是酒米酒米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悠久,在臺釣法被廣泛應用之前,我們的釣魚人都是使用傳統七星漂加酒米的作釣方式的。所以酒米的製作方式肯定有很多,一些老釣友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製作方法,效果肯定都是符合當地的魚情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用什麼新增劑來製作酒米,其基本的構成要素還是大同小異的。
比如:載體的選擇,可以根據魚體大小不同,一般釣鯽魚的話都是使用小米,釣鯉魚的話都是使用大米。選擇的依據就是魚的食量以及魚嘴大小,鯽魚食量小,小米就能管飽,嘴小,吃大米的話有點費勁。鯉魚食量大,嘴大,如果使用小米的話,一來發現不了,二來它也吃不到。
米的密度及儲存時間:針對載體本身質地密度的不同,其儲存的時間就不一樣,小米的話質地堅硬,能禁得住酒的浸泡和滲透,儲存時間就比較長;但是大米的話,質地相對較脆,密度小,在經過酒的長時間浸泡,到最後就會自動裂開粉碎掉,尤其是經過翻炒之後的大米,在幾個月之內便會粉掉,沒炒的大米儲存時間相對長一點。
再比如:酒的選擇,因為酒有度數的區別,所以不同度數的酒就對應不同的酒米制作方法。當我們選擇度數高的麴酒時,在50度以上的話,那麼我們酒米的發酵時間就要延長,否則酒味太濃不宜打窩作釣。而使用低度數的麴酒,像42度左右的,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製作打窩,一般發酵一兩天就行,比較適合臨時製作。
二、酒米的作用酒米作為正式作釣前的第一項工作,很多人認為其核心的作用就是誘魚,所以我們都會喜歡提前來打窩,給誘魚留足一定的時間。即便如此,酒米的誘魚時間慢總是被我們釣魚人所詬病,這也跟快節奏的生活以及臺釣法的高效率上魚有關。其實,酒米的作用不僅如此,它不僅起到了誘魚的作用,更起到了留魚的作用,甚至留魚的作用大於誘魚的作用,且聽我分析。
1、誘魚的作用
透過上述分析,不得不承認,酒米的誘魚作用有是有,但是時間還是太慢,不能滿足廣大釣友的需求。究其原因,是跟酒米的載體有關的。
比如:在使用小米制作酒米時,由於其密度大,所以酒在滲透的時候所需的時間就很長,一旦小米吸收了酒的味道,相應地在水中釋放的時候,就會比較緩慢。所以在誘魚的時候會耗時較長,這也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釣友們在打窩時就要注意時間的把控。
2、留魚的作用
接上述分析,酒米雖然誘魚比較慢,但是一旦將魚誘到窩點,其留魚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小米的味道是慢慢釋放的,所以魚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還是需要費點時間和心思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確定目標上去就食。另一方面,小米的體積小,雖然適合鯽魚等小體型魚類的實用,但是在水底的狀態,可能是在淤泥裡,也可能是在石縫中或者樹枝水草裡。就會給被誘進窩點的魚兒帶來較大的尋找難度。透過味道的散發以及體積的優勢,所以酒米在留魚的時候,作用大於誘魚。
三、酒米如何發窩快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是酒米的留魚作用使不言而喻的,作用很好。但是在誘魚方面還是有欠缺的,所以在針對優勢和劣勢的時候,就要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透過其它方法來補足劣勢和不足。
1、提前打窩
這個可能比較牽強,但是時間的規劃就是代表著效率的提高,就算你使用誘魚效果好的東西,你也要去製作和購買,花的也是時間和金錢。所以如果是善於利用時間,或者是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而又不願意另外花心思去研究其它的窩料,可以進行提前打窩。
比如:為了讓酒米更加有效的發揮作用,以及減少誘魚所消耗的時間,可以在作釣水域多做幾處窩子,並且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水深分別打窩,照顧到光水區和水草區。
時間的選擇:一般情況下,至少要提前二三十分鐘進行酒米打窩,冬季天冷的情況下,酒米表面的味道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大降低,就要延長髮窩的時間,至少在一個小時,水深的地方相應地,時間還要延長。
2、與商品餌料結合打窩
與臺釣法相對於的就是商品餌料的流行和使用,而商品餌料的優勢不僅在於其狀態和味型可以任意搭配和變化,還在於其誘魚的效果比較厲害,至少比酒米誘魚來的要快許多。所以聰明的釣魚人就發現了這種情況,並將商品餌料和酒米結合起來,運用到打窩誘魚上來。
比如:在用酒米打窩的時候,會按一定的比例來搭配酒米和餌料,具體的比例是看酒米是用小米還是大米,但是最終的效果是使得混合攪拌均勻後的窩料能夠成型即可。就拿小米來說,一份小米,可以加一份餌料,再加入少量的水,開成幹散裝,用手能捏成團即可,打窩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只要不是過分乾和過分稀就行。
同時,結合餌料打窩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實際的魚情,比如在小魚多的水域,為了避免小魚鬧窩,就要減少片狀,霧化好的,味型大的餌料加入窩料當中,可以使用原位或者本味的餌料和酒米混合打窩。
3、自制酒米
釣魚人的動手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在沒事的時候,總會閒不住,搗鼓漁具,研究餌料酒米。如果自己瞭解所在地區的水情和魚情的話,是可以有針對性地製作一款酒米窩料的。
比如:所在水域既有鯽魚又有鯉魚,那麼在製作餌料的時候,可以將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製作。為了達到更好的誘魚效果,以一斤材料為例,可以事先將製作材料放進鍋裡翻炒一下,當米發黃的時候撈起來,冷卻到室溫,趁熱將二兩的白酒加其它的誘食劑混合後放入,攪拌均勻。
效果分析:這種方法就比生米誘魚要稍微快一點了,因為炒過之後的米,對酒和其它誘食劑的吸收速度比較快,那麼它在水裡的釋放和揮發速度也會快點。另外,炒過的大米時間長點的時候,比較容易裂開,那麼味道釋放也快點。我們也可以比較容易地將其人為地碾碎,增加誘魚速度和效率。
廣譜性酒米:當我們來到一處完全陌生的水域或者對水情魚情不是很瞭解的時候,就不能使用這種針對性強的酒米,此時就要使用廣譜性酒米來試探一下。一般我們購買的品牌的商品酒米,就是屬於廣譜性酒米,全國地域面積太大,各種水域的情況完全不同,如果針對性太強的話,就會顧此失彼,在另外的地方失去效力。我們可以買這些成品的酒米,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廣譜性酒米,以防不備之需。但是總體的思路就是:製作儘量簡單化,味型要大眾化,適應能力才能強,適應範圍才能廣。
最後總結所以,透過以上的介紹,發窩快的酒米是有的,提前打窩可以,與商品餌料結合也罷,自己動手製作更好。但是都需要我們發揮主觀的能動性才行,還要了解酒米及其誘魚留魚作用之後,才能做的清楚,做的明白。當然,一切的基礎,都來源於實踐,實踐由具體的水情和魚情所決定的,所以基於實際情況的酒米窩料製作才能誘魚快,留魚久。
-
9 # 釣魚人烏蘭
酒米就不是發窩特別快的一種窩料,小米質地堅硬,需要一定時間酒和香精才能深入到小米內部,同樣原理,在釋放時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酒米更適合留魚,誘魚只是輔助功能,當然不是說酒米就不能誘魚,只是相對於留魚來說效果要差一些。那麼如何增加酒米快速發窩的能力呢?
咱們不長篇大論,最有效的兩個方法:1、結合商品餌料,透過粉狀餌料的霧化配合誘魚,酒米輔助誘魚和主要留魚。2、一些瘦水環境下,可以提升酒米的刺激度,例如大香大甜的香精適當加入,這些香精在水中的振幅非常大,可以提高酒米的誘魚速度。但要把握好度,不是把酒米弄的味道越大越好,這樣反而起到反作用。諸如泡製酒米是加入聚魚素、果酸甜等,這類大香大甜型別的酒米在瘦水,生口魚前提下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
10 # 柯南釣魚
為什麼釣魚要打窩?
我們釣魚時經常需要打窩來誘魚,但是為什麼釣魚要打窩呢?這個要從魚類覓食習性來講,魚在自然環境很少能在某一處尋覓到大量食物所以多數情況下魚類都採用少食多餐的習性。一旦有一條魚在某一處尋覓到大量食物,它就會在此處逗留覓食從而它覓食的聲音會引誘來更多的魚前往此處覓食。當一塊地方出現大量魚類覓食的聲音時,會傳達給更遠地方的魚一個訊號:這裡有大量的食物從而又會誘來更多的魚前往此處覓食!這就是我們釣魚時打窩的必要性!
如何才能迅速的讓魚知道此處有食物?我們的窩料一般分為:狀態餌、固體餌料、味型餌料這三種,每一種都有它的作用!
狀態餌:多數狀態餌的作用是在短時間迅速擴散從而達到吸引更遠地方的魚前來覓食,比如我們常見的雪花粉、輕麩、麩子、玉米皮等等容易擴散的餌料。這種餌料大多數比重輕容易在水中擴散,從而誘來相對遠地方的魚。
味型餌料:咱們人類還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更何況魚呢?所以不同的魚類在不同季節的食性都會發生變化,我們抓住它們食性的特點才能更好的誘來我們垂釣的目標魚種!
固體餌料:酒米、玉米、麥粒等可以長時間在水下停留的食物,它們決定了魚誘過來後會不會停留的關鍵。我們既需要它們能鉤遲到食物又需要讓它們不能夠果腹,這裡我們要考慮另一個話題這個我單獨拿出來講!
魚類看得見這五顏六色的窩料嗎?我們拿到窩料時會發現五顏六色,紅色是腥、黃色是穀物,綠色是藻類,白色是雪花粉等等那麼魚在水下到底看得見嗎?我認為魚能夠看見但是一定看不清而已,魚眼鏡頭可以很好的詮釋了魚類在水下能看到的景物。如果水下能見度低的話,那麼我想魚會更依賴聲音跟味道來辨別位置和尋找食物。
所以我推薦窩餌分家,不管你是釣小魚還是大魚!
-
11 # 又切我子線
如何使酒米快速發窩?
我簡單分享幾個可行的方法和案例,可行,不一定百分百管用,因地制宜。
從作釣水域環境情況分析,不考慮狀態問題大水域,想要快速發窩就得找有人活動的地方作釣,剩下的聽天由命。比如這種水域,圖中那人的位置,會常有人作釣小水域,有人類活動,特指有人類種植莊稼,有種植莊稼的地方酒米要發窩快還是有方法的:小勺子帶少量水,倒入酒米,3分鐘左右拋一勺到水中。模仿人類丟稻草入水的聲音。比如這種水域從酒米的狀態入手,不考慮水域問題酒米自身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大米在製作成酒米前,用小火(不是文火)翻炒,到所有米粒全部變白,有點微黃再製作成窩料,加入適量的酒,泡化,約一週左右的時間取出來後,用手搓可以碎化,這時候用來誘魚效果不錯,在使用的時候,在餌盆裡面弄碎再打窩,有點像餌料霧化效果。從酒米的外觀入手,在白天使用的話可以給酒米潤色,以紅色為宜。同個水域,我曾經用紅色跟白色以及黃色酒米打窩,多次證明,紅色窩子發窩更快聚魚更多,我不知道這個紅色是不是湊巧,但是潤色一定是有效果的,也便於魚發現窩料,哪怕是有人論證魚看不清,但是顏色這東西,好像沒人論證過,而剛好我有用過,僅供參考。配合其他餌料使用,比如粉狀餌料,輕麩之類的等等,酒米留魚,粉狀餌料誘魚。從打窩點考量水底有自然腐敗物質,比如樹葉、草根蘆葦等。做窩儘量做在這些底部有腐敗物質區邊上。比如下圖形如護城河等人類活動區域,找亂石區、不規則區域、橋洞等區域做窩。比如下圖做窩是釣魚領域非常深的一門學問,活到老學到老,僅供參考。
感覺內容不錯,可以檢視我其他文章內容。感謝閱讀。
-
12 # 眼鏡哥說魚
做為釣魚人要明白一個原理,那就是越細的物質在水中誘魚的速度越快,越粗的物質在水中誘魚的速度越慢。很顯然,酒米屬於是粗顆粒的物質,酒米在水中沒有任何霧化,因此無法靠狀態來誘魚。之所以要在釣魚的時候使用酒米做為窩料,主要目的還是留魚,這也是粗顆粒的窩料最根本的功能。
想要增強誘魚的效果有兩種辦法,一是將酒米與細粉類的窩料進行搭配,粗細結合增強誘魚效果;二是加強酒米的味型,利用酒米散發出的氣味來誘魚。
粗細搭配增強誘魚效果有經驗的釣魚人都會使用一些粉狀的商品窩料和酒米混合在一起做窩,酒米主要的功能依然是留魚,粉狀的商品窩料入水之後能夠形成明顯的霧化區,利用這種霧化的狀態就能夠增強誘魚效果。另外,粉末狀的物質會隨著水的張力作用在水中擴散開,將窩料的氣味傳播得更遠。
強化味型增強誘魚效果製作酒米最核心的原材料就是糧食酒和小米或者是大米,想要強化味型,在泡製酒米的時候應該增加時間,也就是讓酒味更加充分的進入到小米或大米里面,這樣一來酒米進入水中之後就能夠長時間的散發出酒味。
其次,在製作酒米的時候可適當新增一些誘食劑,讓酒米除了酒味之外,還能夠擁有一些誘食劑的味型,但是需要注意控制誘食劑的新增量,千萬不能急功近利加入很多的誘食劑,這樣做有可能引起魚的反感,起到反作用。
回覆列表
對於釣魚人來說,酒米肯定是不陌生的,不管是在傳統釣還是臺釣當中,都會被廣泛使用著。由於酒是屬於糧食釀造的,而且具有發酵過後的味道,而魚在水底所尋找的食物,不能及時被魚發現吃掉,所以時間長了也具有發酵的味道,這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不謀而合的。另外酒米的載體,米也是屬於糧食,魚也愛吃,在這雙重因素之下,酒米就成了上好的誘魚食物。那麼到底什麼是酒米呢?先來聊一聊酒米的具體構成。
一、什麼是酒米
酒米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在臺釣法被廣泛應用之前,我們的釣魚人都是使用傳統七星漂加酒米的作釣方式的。所以酒米的製作方式肯定有很多,一些老釣友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製作方法,效果肯定都是符合當地的魚情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用什麼新增劑來製作酒米,其基本的構成要素還是大同小異的。
比如:載體的選擇,可以根據魚體大小不同,一般釣鯽魚的話都是使用小米,釣鯉魚的話都是使用大米。選擇的依據就是魚的食量以及魚嘴大小,鯽魚食量小,小米就能管飽,嘴小,吃大米的話有點費勁。鯉魚食量大,嘴大,如果使用小米的話,一來發現不了,二來它也吃不到。
當然,針對載體本身質地密度的不同,其儲存的時間就不一樣,小米的話質地堅硬,能禁得住酒的浸泡和滲透,儲存時間就比較長;但是大米的話,質地相對較脆,密度小,在經過酒的長時間浸泡,到最後就會自動裂開粉碎掉,尤其是經過翻炒之後的大米,在幾個月之內便會粉掉,沒炒的大米儲存時間相對長一點。
再比如:酒的選擇,因為酒有度數的區別,所以不同度數的酒就對應不同的酒米制作方法。當我們選擇度數高的麴酒時,在50度以上的話,那麼我們酒米的發酵時間就要延長,否則酒味太濃不宜打窩作釣。而使用低度數的麴酒,像42度左右的,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製作打窩,一般發酵一兩天就行,比較適合臨時製作。
二、酒米的作用
酒米作為正式作釣前的第一項工作,很多人認為其核心的作用就是誘魚,所以我們都會喜歡提前來打窩,給誘魚留足一定的時間。即便如此,酒米的誘魚時間慢總是被我們釣魚人所詬病,這也跟快節奏的生活以及臺釣法的高效率上魚有關。其實,酒米的作用不僅如此,它不僅起到了誘魚的作用,更起到了留魚的作用,甚至留魚的作用大於誘魚的作用,且聽我分析。
1、誘魚的作用
透過上述分析,不得不承認,酒米的誘魚作用有是有,但是時間長還是太慢,不能滿足廣大釣友的需求。究其原因,是跟酒米的載體有關的,比如:在使用小米制作酒米時,由於其密度大,所以酒在滲透的時候所需的時間就很長,一旦小米吸收了酒的味道,相應地在水中釋放的時候,就會比較緩慢。所以在誘魚的時候會耗時較長,這也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釣友們在打窩時就要注意時間的把控。
2、留魚的作用
接上述分析,酒米雖然誘魚比較慢,但是一旦將魚誘到窩點,其留魚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小米的味道是慢慢釋放的,所以魚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還是需要費點時間和心思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確定目標上去就食。另一方面,小米的體積小,雖然適合鯽魚等小體型魚類的實用,但是在水底的狀態,可能是在淤泥裡,也可能是在石縫中或者樹枝水草裡。就會給被誘進窩點的魚兒帶來較大的尋找難度。透過味道的散發以及體積的優勢,所以酒米在留魚的時候,作用大於誘魚。
三、酒米如何發窩快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是酒米的留魚作用使不言而喻的,作用很好。但是在誘魚方面還是有欠缺的,所以在針對優勢和劣勢的時候,就要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透過其它方法來補足劣勢和不足。
1、提前打窩
這個可能比較牽強,但是時間的規劃就是代表著效率的提高,就算你使用誘魚效果好的東西,你也要去製作和購買,花的也是時間和金錢。所以如果是善於利用時間,或者是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而又不願意另外花心思去研究其它的窩料,可以進行提前打窩。
比如:為了讓酒米更加有效的發揮作用,以及減少誘魚所消耗的時間,可以在作釣水域多做幾處窩子,並且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水深分別打窩,照顧到光水區和水草區。
時間的選擇:一般情況下,至少要提前二三十分鐘進行酒米打窩,冬季天冷的情況下,酒米表面的味道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大大降低,就要延長髮窩的時間,至少在一個小時,水深的地方相應地,時間還要延長。
2、與商品餌料結合打窩
與臺釣法相對於的就是商品餌料的流行和使用,而商品餌料的優勢不僅在於其狀態和味型可以任意搭配和變化,還在於其誘魚的效果比較厲害,至少比酒米誘魚來的要快許多。所以聰明的釣魚人就發現了這種情況,並將商品餌料和酒米結合起來,運用到打窩誘魚上來。
比如:在用酒米打窩的時候,會按一定的比例來搭配酒米和餌料,具體的比例是看酒米是用小米還是大米,但是最終的效果是使得混合攪拌均勻後的窩料能夠成型即可。就拿小米來說,一份小米,可以加一份餌料,再加入少量的水,開成幹散裝,用手能捏成團即可,打窩沒有太嚴格的要求,只要不是過分乾和過分稀就行。
同時,結合餌料打窩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實際的魚情,比如在小魚多的水域,為了避免小魚鬧窩,就要減少片狀,霧化好的,味型大的餌料加入窩料當中,可以使用原位或者本味的餌料和酒米混合打窩。
3、自制酒米
釣魚人的動手能力都是非常強的,在沒事的時候,總會閒不住,搗鼓漁具,研究餌料酒米。如果自己瞭解所在地區的水情和魚情的話,是可以有針對性地製作一款酒米窩料的。
比如:所在水域既有鯽魚又有鯉魚,那麼在製作餌料的時候,可以將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製作。為了達到更好的誘魚效果,以一斤材料為例,可以事先將製作材料放進鍋裡翻炒一下,當米發黃的時候撈起來,冷卻到室溫,趁熱將二兩的白酒加其它的誘食劑混合後放入,攪拌均勻。
效果分析:這種方法就比生米誘魚要稍微快一點了,因為炒過之後的米,對酒和其它誘食劑的吸收速度比較快,那麼它在水裡的釋放和揮發速度也會快點。另外,炒過的大米時間長點的時候,比較容易裂開,那麼味道釋放也快點。我們也可以比較容易地將其人為地碾碎,增加誘魚速度和效率。
廣譜性酒米:當我們來到一處完全陌生的水域或者對水情魚情不是很瞭解的時候,就不能使用這種針對性強的酒米,此時就要使用廣譜性酒米來試探一下。一般我們購買的品牌的商品酒米,就是屬於廣譜性酒米,全國地域面積太大,各種水域的情況完全不同,如果針對性太強的話,就會顧此失彼,在另外的地方失去效力。我們可以買這些成品的酒米,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廣譜性酒米,以防不備之需。但是總體的思路就是:製作儘量簡單化,味型要大眾化,適應能力才能強,適應範圍才能廣。
最後總結
所以,透過以上的介紹,發窩快的酒米是有的,提前打窩可以,與商品餌料結合也罷,自己動手製作更好。但是都需要我們發揮主觀的能動性才行,還要了解酒米及其誘魚留魚作用之後,才能做的清楚,做的明白。當然,一切的基礎,都來源於實踐,實踐由具體的水情和魚情所決定的,所以基於實際情況的酒米窩料製作才能誘魚快,留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