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日,杭州某小區,一名6歲男孩正在盪鞦韆,突然被一成年男子連扇幾耳光。男子認為這個小孩打了他的兒子,隨後小孩母親與該男子扭打起來。小孩打架大人該不該管?該如何介入?
11
回覆列表
  • 1 # 以聲相許樂器

    小孩子打架行為是父母可恥的教育理念,為了孩子綜合素質,我給孩子說的是,如果你先動手打別人我知道了一定會揍你,如果有人主動打你 你沒打贏他我照樣會揍你。成年人打小孩應該以虐待兒童起訴!

  • 2 # 春夏畫水彩

    在我看到這條問答時,感到非常的震驚!這就是為人父為人母的言傳身教嗎?我特地去找了相關影片看了一下,瞭解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在當天晚上七點不到,38歲的陳某正坐在家裡吃晚飯。8歲的兒子抹著眼淚跑回家裡,哭哭啼啼的不停。“我在玩滑滑梯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踢了一腳在腦袋上!”兒子說完還摸了摸自己的後腦袋。隨後,兒子竟然吐了一口很濃的痰,把家裡人都嚇了一跳!陳某無名的火氣就上來了。兒子告訴他,打他的小朋友,穿了件藍白色條紋相間的衣服。陳某一個人下了樓,怒氣衝衝在小區裡找兒子所說的小朋友。他走到小區的小公園裡,四處張望,很快找到了坐在鞦韆上的一對母子,該男子就直接衝向何女士的兒子,雙手並用,連扇幾個耳光。打了幾下,該男子轉身要走。何女士連忙拉住了陳先生,雙方很快廝打起來。陳某試著甩開何女士,還把她的手扭了一圈。……

    小孩子玩沒有不打鬧的,這很正常。一個成年男人不做任何分析、不做任何瞭解,就直接去打一個6歲孩子,大人本身的行為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早已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身教,這位家長做了兩個很不好的示範:一個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打擊報復,二個是不分青紅皂白情緒衝動。

    那麼,小孩子打架大人該不該管?

    該管,當然該管。子不教父之過。

    家長既不要讓孩子當“狼”,也不要讓孩子當“羊”,失去自保能力。

    我認為,首先,家長應該弄清楚打架的原因,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然後再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給孩子做正確的引導示範,讓孩子學會在突發事件中怎麼去正確的解決問題。

    孩子們之間的小摩擦:家長表面上完全不必介入,指引孩子自己學會處理。如果很小的摩擦都處理不了讓家長代勞,那麼等孩子長大了,將會面臨社會中更多的衝突,該如何承擔和解決?

    比較大的糾紛:如果是自己不對,家長應明確指出孩子的不對之處,然後引導孩子主動向對方賠禮道歉;如果是對方的不對,家長也要先找對方的家長溝通,再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 3 # 快樂庭院

    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不可避免會出現“孩子糾紛”,我的意見是家長要了解情況,不可輕易粗暴出手,更不可只知護犢子。

    題主描述情況,不知道兩個孩子之間的糾紛有多嚴重?但不管如何,這個爸爸的狠扇6歲男孩4個耳光也是把事態擴大化,是最不理智的方式!針對此事來分析孩子打架的狀況及家長出手的效果:

    (1) 孩子之間打架是正常的,尤其男孩子之間,他們普遍來說天性好動,打鬧也是一種相處的方式。很多小男孩之間一會兒打了一架,一會兒又一起玩的不亦樂乎。他們在打打鬧鬧中學著相處,長著智慧。

    (2) 不少小男孩是透過打架的方式結交而成為了各自的好朋友。先生至今的一個好兄弟就是在小學透過一次打架而結下的兄弟緣。

    我也曾遇見過兩個常在一起玩的小男孩因一次打架,各自母親之間鬧矛盾,結果兩個孩子第二天又玩在了一起,真的好尷尬。把此事說給小女聽,她告訴我“家長有毛病吧?”他們班的男同學幾乎是“每日一練”,小學也差不多。

    原本我們透過孩子之間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學習到一些規則、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和不同的人交往甚至更多,如果家長單純地以為自己孩子被欺負而介入,孩子是不會學到這些內容的,他們可能會形成一種扭曲的安全感。

    那麼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我們到底怎麼辦才更好呢?

    (1),家長心中有一個明確的觀念:讓孩子自己學著解決,不計較點滴的委屈,不過一定做孩子堅實的後盾和成長的支援,相信這是孩子學習的好機會。這樣孩子既有安全感,有不失學習的機會。

    (2),瞭解清楚事情起因,和經過,不管孩子是否受了委屈,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大人的眼光分析,讓他明辨是非,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錯誤在先,他自然會認識到或者引導他認識到,這樣就會逐步培養他的責任感、建立起他的處事和交往原則;如果是對方孩子錯誤在先,用友誼或者更開闊的心胸讓孩子明白誰都有錯誤發生的時候,我們這次用包容的心態看或者和孩子一起用積極的心態來尋找更好的方法。

    (3),孩子真正安全感的建立不單單是因為父母的拳頭硬,更是因為他相信除此之外,父母的為人讓人稱道,給自己帶來了尊嚴。

    (4)父母是孩子問題的化解者,而不是孩子問題的擴大者。我們在孩子成長中發生的一些無礙大局的問題上讓孩子學著成長,那麼孩子長大自然就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三觀,同時對他以後的生活、學習、交友等也會有很正向的幫助,做父母的也才會更放心。

    我經常給孩子灌輸一個觀念:咱們做事做人低調,不虧心,不輸理,但咱們也不怕事情,在外面或學校有事情儘可能自己處理,如果處理不了,一定要告訴媽媽,媽媽來處理。爸爸媽媽是你永遠的後盾,我們永遠是你一頭的。

  • 4 # 依沙冰橙

    航航媽媽認為,孩子在外受委屈,家長幫出氣打回去是下下策

    事件回顧

    9月17日晚上7點不到,陳先生正在家裡吃晚飯。飯吃了一半,8歲的兒子小陳抹著眼淚跑回家裡,哭哭啼啼的。

    “我在玩滑滑梯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我還被一個小朋友踢了一腳。”小陳說完又哭了,並摸了摸自己的後腦袋。陳先生趕緊帶兒子到衛生間裡清洗弄髒的衣服,其間,小陳還吐了一口很濃的痰,把家裡人都嚇了一跳。

    看著受欺負的兒子無比心疼,陳先生無名火一下上來了。小陳告訴他,打他的小朋友,穿了件藍白色條相間的衣服。

    陳先生一個人下了樓,怒氣衝衝地在小區裡找兒子所說的小朋友。當他走到小區的小公園裡,四處張望,發現了坐在鞦韆上的一對母子。

    那對坐在鞦韆上的母子,是同住在小區裡的何女士,以及何女士6歲的兒子小徐。

    當時,小徐穿著一件藍白衣服,安靜地坐在鞦韆上。

    從監控上可以看到,陳先生慢慢靠近小徐身邊,然後毫無徵兆地打了小朋友幾個耳光,隨後雙手並用,連續揮打小朋友的臉。

    打了幾下,陳先生似乎氣消了點,轉身要走。這時何女士拉住了陳先生,雙方很快廝打起來。陳先生試著甩開何女士,把她的手扭了一圈。何女士並未放棄,繼續拉扯打了自己孩子的人不放。

    目前,陳某已被彭埠派出所行政拘留13日並處罰款。

    在這次事件中,無疑是一個雙輸的結局,陳先生被拘留,而被打的6歲孩子,心理也會受到影響。

    資深教育專家張敏認為,像陳先生這樣遇到孩子連續被欺負的情況,過激反應是最不可取的行為。“如果陳先生的孩子和別人孩子有矛盾,遵循三大原則: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如果只是因為別家孩子強勢,平時就多讓孩子待在自己身邊,家長多起到保護作用,並多與對方家長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欺負別人,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對別人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就應該明確告訴孩子不可以,並及時替孩子道歉,減小對方家長的怒氣。”

  • 5 # 棗陽市農村生活

    首先分析一下家長介入“孩子糾紛”,很扇6歲男孩4個耳光這件事,報警後已經造成刑事案件。所以家長可以介入孩子糾紛,但是卻不能動手打孩子,這事關違法犯罪的問題。

    1

    孩子之間的矛盾,不論什麼原因造就,已經形成了既定結果的,家長首先要了解事情經過,根據情況安撫好孩子情緒,然後再去找對方家長協商處理。

    2

    如果傷勢嚴重,立即送醫救治,不可耽誤,記得報警處理。

    作為家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為人父母,請自重。

  • 6 # 海納百川55006936

    當年我媽也幫我教訓過欺負我的高年級學生。不過不是我告狀,是因為天天和他打又打不過。我媽看到我身上的傷了。我說自己摔得她不相信,找我同學問了以後。堵放學路上喊幾個人把那個學生打了一頓,罰跪半個小時。校長都來了求情都沒用。

  • 7 # 諾媽的修行世界

    除了震驚,只能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小時候我們在外面挨打受氣基本不都是我們自己受著嗎?或者被打得撐不住了就爆發一次還手,現在的孩子被家長過於關注,導致自己的問題自己不會解決。在外面受了欺負,自己完全沒辦法解決。

    這個8歲的孩子竟然都能被6歲的孩子欺負?這個陳某過去找到了“罪魁禍首”,看到是一個媽媽陪著,就動手打起孩子,那如果是一個比他壯實的爸爸,試問,他還敢動手嗎?他會欺負弱小,他的孩子就會被別人欺負。

    最終他被拘留,得到應有的懲罰,可是那個6歲的孩子承受的不僅僅是這幾巴掌,內心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小孩打架大人該不該管?個人觀點是,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不管。而且我也是這麼實施的。

    孩子在打鬧的過程中,可以學會控制力度,懂得邊界;學會防守,懂得保護自己;能找到解決打架的方法:弱的孩子會學會避免產生矛盾,強的孩子如果一直過強,會被孤立,他也會漸漸調整處理方式。

    如果發現危險,應立即干預,比如打架時手中拿了危險物品。

    像題中的情況,這個爸爸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找欺負他的孩子家長了解情況、再理論,要求別人道歉,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正確解決事情的示範。不至於最後弄個雙輸的局面,而且很可能在小區裡再也沒人敢跟他家孩子玩了。

  • 8 # 嘟嘟小嘴嘟嘟

    上學那會,班裡一個女生和男生打架,受了委屈,下午女同學的爸爸到教室裡找到男生,扇了一記耳光,踹了一腳。我們都嚇壞了,覺得太過分了。結果沒兩天,那倆同學談上戀愛了。現在想想,最終還是那女生輸了…

  • 9 # 婷媽育兒筆記

    其實,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也是蠻震驚的。

    孩子之間玩鬧嬉戲的時候,誰也免不了磕磕碰碰的,相互間有肢體的接觸。這個情緒失控的家長,在沒有了解事情經過的情況下,直接狠扇6歲男孩4耳光,其護犢心切,可想而知。

    但是這個家長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

    首先,家長必須在先了解事情的經過後,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如果只是小玩鬧,對於孩子沒有構成大的威脅,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才面對,讓孩子自己處理兩個人的矛盾(或者衝突), 這樣也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及協調能力。如果確實對孩子構成了比較嚴重的傷害,家長可以介入,但是不宜直接對另一個孩子動用暴力。合適的做法是找對方的家長,溝通協調,積極處理。

    其次,孩子間玩鬧,沒有隔夜仇人,今天兩個人鬧彆扭,可能會不一起玩了。明天兩個人又粘到一起,難捨難分了。如果家長莽撞的介入孩子間的衝突,到時候孩子兩個和好了,兩個家長卻尷尬了。

  • 10 # 土豆媽媽育兒

    我弟弟在十歲的時候,被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子打了一頓,起因只是為了另一個捱打的小孩:十三歲的讀初一的男孩,欺負一個五年級學生,我弟弟看不過去,說了幾句,然後遭到一頓暴打。那一次弟弟是哭著回來的,把媽媽嚇了一跳,然後弟弟一定要去那個男孩的家裡,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對方父母,回來時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了。至於那男孩最終會怎樣,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父母有知情權與教育權。

    那時候我覺得弟弟的舉動有點多此一舉,覺得既然兒子的德行不好,父母肯定也好不到哪兒去,說不定啥作用也沒起,有點多此一舉了。現在想來,弟弟沒有要求媽媽去給他解決問題,而是親自去與對方父母說清楚事情的對錯,哪怕對方只是敷衍地安慰了弟弟,但他用自己的方式,為自己所承受的討回了一個公道:我沒有錯,錯的是你們的兒子,至於你們在知道後要怎樣教育孩子,那不是我該管的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與其他孩子發生摩擦,如果父母不問青紅棗白,胡亂打罵對方孩子,那就不僅是道德敗壞了,簡直有點喪心病狂。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了虧,父母心疼無可厚非,但首先該做的,除了安撫孩子,問清楚事情的始末之外。父母更應該教會孩子,面對突發事件時如何處理與自保。父母能幫你一時,不能幫你一輩子。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教會孩子正確的是非觀,才會讓孩子在面對問題時遊刃有餘。父母自己給了孩子一個好榜樣,孩子才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11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孩子在幼兒園打架受傷,任何一個父母對此都會感覺很憤怒。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受傷受委屈,往往都會牽動父母的心。孩子打架受傷,身為父母情緒上都會受影響,但不同的父母所做出的反應可能千差萬別。當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打架受傷後,父母該如何處理?選擇何種方式處理才是較為恰當的方式?以下建議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第一:堅持原則。堅持什麼樣的原則?這個原則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應該從孩子心身發展的角度出發,而不應該被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牽著鼻子走。當然,實話實說,對幼兒園或者對方家長不依不饒,能解決什麼問題?大多數人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憤怒情緒而已。

    第二:轉危為機。孩子在幼兒園打架受傷,表面上看是經歷了一常“危機”,但我們可以把這場打架受傷的“危”轉為孩子成長的“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父母不同一味的發洩情緒,而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孩子成長。首先是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和表達情緒,試著讓其用自己的言語描述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並表達出內心的情緒,是傷心、是憤怒,還是無奈,幫助讓孩子理解情緒和表達情緒。其次,幫助孩子認識到表達憤怒的正確方式,以打架的方式解決問題是幼稚的,不被社會所接受的。第三,為何子提供機會,輔助支援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家長應該試著將事件處理、調解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幼兒成為問題解決的主導,這個過程可以幫助他們學習正確的與他人交往的方式和技能。

    總之,家長不依不撓對孩子有什麼好處?能根本解決什麼問題?以上建議僅供您參考,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祝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要懂:社交中,不要耍小聰明,玩套路”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