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高孕育記
-
2 # 風生遠見
胎兒發育是個動態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以前的檢查,只能代表當時的狀態。要是一個檢查都能代表以後好好的,那麼我們前五次做那麼多幹啥。
-
3 # 當爸也當媽
最好說明哪次什麼檢查說明孩子有問題。
因為產檢其實都是間接的手段,隨著孩子的月齡增加,所有這些間接手段的準確率也會相對高一些。
以面部特徵為例,孕早期的超聲無法看清孩子的面部特徵,所以超聲最多報告身長相關的資料、單胎這樣的資料。隨著月齡增加,四維超聲的時候就可以報告有沒有面部必須特徵的缺乏、畸形,就可以判斷了。
前期沒有報告,很有可能只是因為以當時的產檢手段的評價標準是正常而已。
-
4 # 萌寶lovely駕到
其實很好理解,前面五次產檢還是孕早期階段,嬰兒五官各方面還沒有完全發育,孕中期產檢寶寶基本完全發育,再加上羊水充足,最容易檢查寶寶是否健康。加上胎位的影響,有時寶寶胎位不正會影響檢查結果。
-
5 # 湘東半仙小青Vlog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是為什麼?
前五次說明孩子發展到這個階段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著月份的增長,小寶寶還在不斷的發育和成長呢!
第六次檢查這個階段不知道出現了什麼樣的不健康資訊,你可以再換幾家醫院去看看!如果幾家醫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你就要考慮下醫生的建議,小寶寶是否能要。
我當初懷孕的時候是從五月份就發現羊水少,第二次檢查還是沒有長上來,從那以後一直是在醫院保胎,起初是在縣醫生,後面跑到市婦幼保健院,最後跑到省婦幼保健院,那裡床位也沒有,都不能安排住院,就一直住在臨時床位。一直在打點滴補水,快到8月份的時候,省婦幼的醫生很不耐煩的說我小孩不行,腦袋上有兩個洞,當場就把我嚇哭了。
其實省婦幼醫院的孕婦看病群體,相當多,就像每天都是春運,醫生有時候特別有情緒。
當時出去B超檢查室我就崩潰大哭,我和家人商量回到市裡最好的三甲醫院再去檢查一下,如果結果一樣,我們就準備引產。
當天下午我們直奔市裡醫院掛號排隊檢查,輪到我的時候,醫生照半天沒開口說話,我的心的懸到嗓子眼了!直到醫生說可以了,就是羊水有點少,我驚訝的說我的孩子沒問題嗎?因為我特意掛了最好的醫生,多出了些錢的。醫生反問我孩子好好的哪裡出問題了?我說是省婦幼醫生說小孩有問題。醫生說那你是信她還是信我?
我當然寧願相信市三甲醫院醫生的話了,我當即要求住院,醫生說沒什麼問題住什麼院呀,回去好好休息,多喝水喝湯,下次定期檢查就好了!
天吶!一天之內經歷這麼多,真是像座過山車,心裡五味雜陳,好在我堅持下來了!
後面小孩還是在五個多月的時候早產了,生下來三斤多一點,現在長到六歲半了,各方面發育都和正常小孩一樣的了!我也是十分感恩了!
-
6 # 幸福快樂的小腳丫
科技只是外界輔助工具,這種機率很小,只能自認倒黴,至於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無法釋懷,家人跟著難過,不過也是幸運的,不要等到瓜熟落地的時候就是一個家庭的滅頂之災
-
7 # 月滿西樓7482
孩子在孕期是發育的過程,到一定階段可能會出現那個階段對應的問題。孕期多看看多學學有關知識吧。科學孕育,自己做個明白人,才能不慌不忙,過好孕期。祝你好孕。
-
8 # 大小A的媽
雖然不知道你說的不健康是什麼意思,我來分享下我的產檢經歷吧,可能和你說的孩子不健康有些類似。不記得是第幾次產檢的事情了,大概在孕中晚期的時候。
之前檢查也都說孩子挺健康的,可是那次B超檢查說孩子的月份比正常月份要小,而且頭小、腿短。我當時心裡咯噔一下,這不有點畸形了嗎?看不到孩子什麼樣,只是聽醫生說。當時趕緊拿著單子去找產科醫生。
產科醫生說頭小可能是跟孩子的頭型有關係。有的寶寶頭不是圓的,所以讓我寬心。至於寶寶成長的月份小於孕周,可能是缺營養了。讓我注意飲食搭配,不要挑食和偏食。
我還是很聽醫生話的。回去特別注意飲食,肉、蛋、奶、蔬菜、水果……
就這樣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經歷了最後的孕期,直到寶寶出生。
寶寶的頭型確實如產科醫生所說,不是很圓的那種,有點像瓜子臉的頭型。兒科醫生來看寶寶,寶寶的頭圍正常。讓我心裡的石頭落了地。而之前說的寶寶腿短,確實寶寶出生後不是大長腿,但是看得過去。
所以,產檢的時候,醫生的話,只能說是按照某個標準進行比較。雖然當時聽到這樣的話心裡還是很不安的,但是我認為這樣的話媽媽是有必要知道的。而且我也建議媽媽們應該聽醫生的建議。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分析,之前檢查寶寶都健康,第5次檢查時突然醫生說孩子不健康了,(1)可能就是跟媽媽的飲食有關係。寶寶的成長髮育是離不開營養的,而媽媽的飲食又關係到寶寶的營養。所以,如果醫生說寶寶不健康,不妨聽聽醫生的建議,看看如何調節飲食。
(2)不排除外界的因素影響。孕期孕媽的身體是很嬌氣的。不過像一些被我們忽視的、有可能影響寶寶健康的行為,媽媽們也是需要注意的。比方說:塗指甲油、燙染髮、從事化學相關的工作、在高輻射區域工作等。
(3)胎寶寶的成長是一步一步地。之前檢查沒有說寶寶有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寶寶發育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醫生也看出不來。隨著寶寶的長大,健康問題就會更明顯。比方說:胎心問題,我記得好像是在孕早期檢查的。當時好奇問過後來檢查行不行,醫生說之後檢查不如指定孕周檢檢視得更好。因為胎寶寶長大了,面板變厚,胎心的內在問題就不那麼容易看清楚了,所以要在指定的孕周來檢查。
總結:
隨著檢查手段的革新,各種產期檢查問題的彙總,我認為現在之所以要聽醫生的一項一項的檢查,也是盡最大的可能保證寶寶的健康,而且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但是所有檢查不是說100%就能保證胎寶寶沒問題,只能說盡可能避免了胎寶寶的患病風險,和生產後寶寶的畸形比例。
-
9 # 等我來
孕期每個孕婦的檢查時間和次數都不同。如果按照產檢時間表,第六次產檢是b超,如果孕婦產檢做的比較密的話,那麼第六次產檢是四維彩超
-
10 # 老顥
我不是醫生,說一下我媳婦產檢的經歷,僅供參考,一次當時是在縣醫院做產檢,具體第幾次忘了,有一次是說心臟有強光點,醫生就說可能心臟有問題,我問她有什麼問題,她也說不出,讓我們去人民醫院,當時也是嚇得不輕,我從網上查有論文,大部分說沒事,我就覺得縣醫院醫生水平不行,就去了人民醫院,到了人民醫院,還是看的普通號,醫生看了一樣眼B超檢查結果,說了一句,沒事走吧。我當時就想,三甲醫院的普通醫生比縣醫院的專家還厲害。還有一次次是大概9個月的時候,B超顯示說是腎有問題,當時的專業術語我記不住了,醫生也不能肯定,當時一想都9個月了,不可能再打胎了,管他呢,生下來再說,結果孩子出生什麼問題都沒有,很健康。我想說的是產檢有的時候也未必準確,或者是醫生水平不行,也有可能小醫院的醫生見的少,還是要找專業的大醫院看會好一些。
-
11 # 小皮育兒經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是為什麼?。
在懷孕之後大多孕婦都會“玻璃心”,尤其是檢查出胎兒異常會更加難受,因為自己本身很期待孩子的到來,結果在產檢的時候告知有問題,換做是誰都會表現的很難受。
尤其是在之前檢查沒有問題,現在檢查卻查出胎兒畸形,這讓孕婦很難接受,認為為什麼我之前檢查那麼多次都沒有問題,現在就發現問題了,是不是你檢查的有問題?就會發出這種質疑。
那麼我們前五次的產檢都是做的什麼呢?第一次的產檢是在孕早期我們看宮內宮外,這是很重要的一次檢查,因為我們只有看到宮內妊娠才能確定這個胎兒可以繼續妊娠,否則我們是需要進行下一步打算的。
第二次產檢是在做NT的時候,11-13周6天是做胎兒篩查的最佳週數,主要看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是否正常,也是初步排除唐氏兒的的一項檢查。
第三次檢查是在16-18周做彩超我們需要核對孕周,看胎兒的生長髮育情況是否正常。
第四次檢查給胎兒做染色體檢查,也就是無創DNA或者唐氏篩查,排除胎兒染色體疾病的很重要專案。
第五次檢查就是胎兒的大排畸檢查,在22-24周是最佳的篩查時間,可以篩查出一些常見的胎兒畸形,比如唇顎裂、鼻骨缺失、四肢短小以及心臟等問題,實質性的問題是可以看出來的,但是智商是檢查不出來的,只能在生後慢慢觀察。
為什麼沒有篩查出胎兒畸形?因為胎兒是一個不斷髮育的過程,這次四維彩超順利透過,並不代表以後就不用檢查,也不代表胎兒以後的發育都正常,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因為產檢不是萬能的,並且每次只能檢查胎兒的一部分指標,只代表當時的情況,後續的發展要看胎兒具體發育情況,彩超也並不能發現胎兒發育中所有的問題。
而且四維篩查率也不是100%的,都會有一定的誤差,但是比較少見,畢竟每一位醫生都是很負責任的,並不會敷衍了事,尤其是四維這麼重要的檢查階段,如果有切面看不清,是一定會讓孕婦出去溜達、活動的,如果有地方沒有看到,是不會直接讓孕婦離開醫院的。
在28-32周我們還需要做一次四維彩超,也就是胎兒的補充篩查,可能上一次檢查沒有問題,但是在30周的時候就會發現胎兒心臟畸形,這也是正常的,畢竟胎兒是一個發育過程,可能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也是有這種情況發生的。
而且四維彩超也只能檢查出外觀畸形,對於聽力、視力、智力、代謝疾病也是無能為力的,而且報告單上也會提示胎兒的耳朵、手指、腳指是不在篩查範圍內的,因為受胎兒體位的遮擋,這些地方有些時候是看不到的,當然這也是國家允許的。
各位孕媽們一定要按時產檢,畢竟胎兒畸形都是在產檢中發現的,如果不及時檢查,是發現不了的,因為如果發現的時間太晚,也是會影響胎兒後續治療的,所以,要按時產檢,這是很重要的。
-
12 # 銀花育兒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懷孕後,隨著妊娠時間的變化,產檢的間隔時間也會有變化,比如妊娠13——27周是四周產檢一次,到了28——35周檢查一次,到了36周——分娩,1周檢查一次。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是為什麼?
我能理解準媽媽和爸爸們在產檢時聽到孩子不健康的訊息時的沮喪和難過,但產檢的過程就是度過一道道關卡,也許在某道關卡就不能順利透過,而產科也是個容易發生危急重症的地方,並且有太多的不確定。
定期做產檢,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了解孕期每個階段孕婦本身的身體狀況及胎兒發育狀況,這也是保證母嬰健康的可靠方式。
但是孕早中期產檢沒問題,不是說胎兒一定就沒問題。胎內的情況複雜,我們也只能排除80%以上的異常情況。
而像下面這些異常情況,可能就無法透過產檢檢查出來
1.肢端異常
我有一個朋友實在想不明白,孩子產檢一直說正常,沒有問題,可是孩子的左手卻多出一個手指頭。
由於胎兒在胎內常處於握拳狀態,像是手指內翻或者是外翻、多指、並指或者是指節缺失等異常狀況,幾乎無法確切診斷的。
2.侏儒症
侏儒症無法在早期診斷出來。
3.水腦/水腎
有許多水腦或者水腎的狀況,都會到了懷孕後期才會逐漸的產生。
4.聽力障礙
目前沒有任何的方式可以知道胎兒是否有先天性聽障的問題。在胎兒5~6月大的時候,聽力已有發育,但只有出生後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才能知道。
5.全盲
胎兒在子宮內沒有光線的刺激,不會睜開眼睛的,所以無法診斷出先天全盲或這是小眼症的狀況。
6.先天心臟病
胎兒先天心臟病胎兒心臟中的心房中隔以及動靜脈導管都是開著的,只有在出生之後它們才會逐漸關閉。這次並出生之後,是可以非常容易地診斷出來,但是它是沒辦法在出生前就知道的。
7.腸胃道阻塞
腸胃道的阻塞病變,極少數會出現在懷孕24周之前,因為胎兒在懷孕前期,很少大口的吞進羊水。
8.先天性代謝異常
絕大部分的嬰兒消化代謝異常的疾病,在產前是無法辨認的,除非是孕媽媽們有過這種疾病的病史。
雖然產檢有著一定的盲區,但是它還是可以檢測胎兒的健康狀態的,所以定期做產檢是非有必要的。
產檢胎兒不健康怎麼辦產檢的目的就是為家庭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如果在醫學上已經沒有挽留的必要,父母也要理性對待,可能你跟孩子的緣淺,長痛不如短痛。
對我們每一個家庭來說,生孩子可能不是難事,但生個健康的寶寶並不是能100%做到的事,這就需要我們的醫生來為母嬰保駕護航,所以定期做產檢,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
-
13 # 家有兒女一二
孕期裡不同的時間都有必要的產檢,每個產檢時間寶寶都會長大一些,這也就造成了你說的前幾次產檢沒問題,後來又有問題。
胎寶寶太小,只能是對應的時間檢查對應的問題,每次產檢的內容也不一樣。有的時候就算醫生想檢查也檢查不出來,畢竟胎寶寶每個部位發育的完善程度不一樣。只能是哪些先發育好了先檢查哪些,隨著胎寶寶的逐漸發育,檢查的也就越來越多,才能發現哪些地方出現問題。
如果是同一個部位,差不多相同的時間,多次產檢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倒還可以跟醫院理論一番。
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怎麼處理胎寶寶,而不是追究誰的責任!
出現了問題,可以多去幾家大醫院再次檢查,以防出現醫生的誤診誤判。如果結果很不幸,那麼該當斷則斷,一個不健康的寶寶,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了得。首先寶寶的爸爸媽媽願意為他付出一切,還得付出一切能夠有個好的結果,不然寶寶生下來,人世間走一遭全是受罪,於心何忍!
-
14 # 唐小醫的塗鴉空間
前五次產檢?給出的條件比較模糊。第六次產檢異常,提示胎兒不健康。這個不健康是否可以理解為存在畸形可能?
我們整個孕期的產檢至少為9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能適當增加產檢次數。按第八版婦產科教材建議的產檢次數及方案如下: 目前通常涉及到孕期胎兒畸形篩查的分別為:早期唐氏篩查(11-13+6周),中期唐氏篩查(15-20周),胎兒NT檢查(11-13+6周),無創DNA(12-26+6周),絨毛活檢(10-13+6周),羊膜腔穿刺胎兒染色體檢查(16-22+6周),經皮臍帶血管穿刺染色體分析(18周後),兩次胎兒系統超聲檢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兩次四維彩超,第一次在24-28周,第二次為30-32周)。
唐氏篩查,NT檢查,以及無創DNA均側重於三大染色體疾病的篩查(T21,18,13),而絨毛活檢,羊膜腔穿刺胎兒染色體,經皮臍帶血管穿刺染色體分析檢查為有創的產前診斷的手段,前者為比較常規的篩查手段,後者為有創非常規產檢的專案。既便是染色體檢查這麼高大上的專案,也未必能夠得到百分之百的準確。
再說我們常知的四維彩超,雖然是對胎寶寶解剖結構進行系統性的篩查,但是期望透過系統超聲檢查就能夠檢查出所有形態結構的畸形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因為檢查中可能受到孕媽媽腹部脂肪厚度,羊水量,胎寶寶活動等因素影響。大家可以參考下權威文獻給出的相關畸形的產前超聲檢出率,如下圖:根據常識判斷,問題中的第六次產檢,很有可能為30-32周的系統超聲檢查發現問題。胎兒的發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第二次系統超聲檢查本來就是對第一次檢查的補充和複查。特別是胎兒的重要器官的檢查,如心臟大腦,隨著胎兒的繼續生長髮育可能在超聲檢查過程中更清晰可見,從而提高畸形的檢出率。
看到這大家又會有疑問了,為優生優育花費如此大的精力物力,仍然冒著畸形的風險,是醫生的水平不夠還是別的原因?那這個產檢做的還有什麼必要?
這個問題的確是個問題,所有醫學的診斷方法,都具有相對的侷限性,這是無法避免和迴避的事實,但是話又說回來,相對的侷限性總比瞎子摸象盲目前行好,就像問題描述的,換個角度看客觀地看前五次產檢未發現異常,總算在第六次產檢查沒有遺漏問題,雖然結果讓人遺憾和難過。
-
15 # J媽學堂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有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裡涉及到一個產檢的內容以及意義的問題。有一部分人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前幾次檢查都好,孩子沒有問題,但是在下一次檢查就會,檢測出孩子這裡或者那裡出了問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孕檢的內容和意義。一般來說,從建檔之後到分娩,整個孕期大概會安排10到11次左右的檢查,每次檢查都會在不同的階段進行,是對應不同階段胎兒生長髮育來進行的。每次孕檢都有其重點內容,都會著重篩查當前階段可能檢查出來胎兒的問題。
比如早期唐氏篩查要在懷孕11周到13周加六之間進行,中期唐篩要在15周到20周進行,胎兒NT檢查在12周左右進行,無創dna在12周到26周加六之間進行,絨毛活檢在十週到13周加六之間進行,羊膜穿刺在16周到22+6周進行,如果是經皮臍帶血管穿刺染色體分析要在18周以後進行。兩次胎兒系統的B超,也就是大排畸和小排畸,一次是在20周到28周之間,還有一次是30周到32周之間。為什麼前幾次都沒有檢查出問題,到第六次才檢查出問題?透過以上這個孕檢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到,染色體問題,以在早期發現,但是胎兒系統內臟的發育問題更多的是在B超檢測,也就是20周以後才可以發現。並且隨著胎兒的發育,有些疾病或者問題在早期時並不能看出來的。還有一點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檢查都是百分之百的準確。有的疾病辨別率只能到20%左右。有的可以達到90%以上。因此即使通過了整個孕期的檢查,孩子出生以後也有可能有一些身體上的問題。祈禱和祝福每個媽媽都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
-
16 # 文海話育兒
懷孕產檢就像玩遊戲打怪獸升級一樣,檢查結果正常,孕媽會異常高興和激動,懸著的心也落下來了,如果檢查結果出現問題,孕媽就會變的特別著急和失落。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是為什麼?懷孕期間,孕媽大概要經歷大大小小數十次的產檢專案,細心的孕媽肯定會發現B超最底部寫著“受胎兒體位影響,胎兒部分肢體顯示不清”,儀器在精準也需要醫護人員操作,不同的人檢查方式和角度不同,檢查的結果也會出現一定的誤差。如果孕媽出現胎兒檢查結果不太好的情況。首先不要自亂陣腳,先穩定情緒問醫生是哪方面出了問題,然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或是換個權威點的醫院產檢,事情或許會有轉機!
懷孕期間,胎兒的發育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可能孕媽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出現異常,所以在孕期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不亂服用藥物、遠離輻射、遠離菸酒,按時產檢、補充葉酸、保持愉快的心情都有助於胎兒健康發育。
-
17 # 叮麻育兒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是為什麼?
先說一個真實的案例,叮麻的親戚,二胎的時候孕早期總是少量出血,去醫院檢查懷疑是葡萄胎,後來說不是但是有點先兆流產讓保胎,拿了很多保胎藥在家保胎;後來不出血了去檢查說沒啥問題;孕中期的各種檢查一直在做,而且都很順利,結果孕7個多月的時候突然又出血了,住院保胎7天,出院回家不到兩天又出血,回醫院醫院讓轉院,轉去大醫院以後檢查,醫生懷孕胎兒腦部有問題可能腦癱,拍的各種片子寄去青島得到的回覆也是懷疑胎兒腦部有問題,沒有辦法,只要忍痛流掉了。第一,孕期檢查並不是萬能的,不能排除胎兒一切的異常,孕期檢查特別順利並不代表胎兒完全健康,只是有問題的機率非常低,常常被忽略了。
第二,孕期胎兒是個發育的過程,不同器官發育情況也不相同,每次的檢查針對情況也不相同,可能之前5次沒有針對這方面進行檢查,而第6次的針對檢查整好發現問題了。
第三,胎兒的位置配合度也有影響,比如四維檢查,胎兒姿勢比較隨意,整好把某個位置擋到了,就監察部到了。
第四,醫院等級醫療器材都能夠影響到檢查結果,就像上面叮麻親戚一樣,之前的醫院一直讓保胎保胎愣是沒發現胎兒腦部有問題,換了一家大醫院後立馬就發現了,所以檢查效果跟醫療裝置以及醫生經驗也有很大關係。
雖然造成胎兒不健康因素很多,但是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建議媽媽們孕期一定要對自己跟寶寶負責,飲食生活都要健康,菸酒藥物都要遠離,需要避免的東西儘量避免,不要太放鬆自己;而爸爸們不僅需要用心呵護媽媽,讓媽媽好心愉悅,還需要監督媽媽,約束自己。
-
18 # 欣然育兒
懷孕之後,產檢次數有很多,大多數媽媽都會按著產檢表一個一個來,產檢前五次很順利,第六次的時候醫生突然告訴你寶寶有問題。孕媽會不會很受打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產檢準確率並非百分百孕期大大小小的檢查有不下十次,每次需要檢查的專案也是不下三項,孕期的產檢是為了避免寶寶健康成長,並且發現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提前採取防禦措施。這些檢查會因很多原因比如檢測人員的醫務水平、檢測機器的準確率、胎兒的配合程度等等出現失誤,所以,你所進行的每一次檢查都不能保證你百分百的準備率。
也就是說檢查完之後醫生說正常,可能你的情況並不正常,只是前幾次沒發現,這一次正好發現而已。換句話說,這次檢查醫生說你不正常,也並非是百分百的,你可以換一家醫院再進行確認一下。
寶寶一直在長大寶寶的某些問題在他小的時候可能並不明顯,所以之前檢查沒問題,但是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問題也跟著凸顯出來。比如一些身體的畸形,可能一直長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現差異,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很正常。
一些特殊情況有些孕媽在懷孕期間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比如生病、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也會導致寶寶出現不健康的狀況。比如說孕期經常吃高熱量高糖發食物,引發了妊娠期糖尿病,這就可能影響寶寶的成長髮育。所以孕期生活作息一定要科學健康,並且要積極配合醫生產檢。
-
19 # 菁媽育兒
菁媽來回答您的問題。不少媽媽之前的產檢都正常,到了第五次的產檢,才發現有畸形。為什麼之前都查不出來,一定要到這麼晚,到媽媽對胎兒已經滿心期待的時候發現問題呢?
胎兒的發展是進展性的,而每個時期可以看到胎兒的情況都不一樣。
第一次第二次的產檢,一般是在8周前,這時候的胎兒還不能稱之為胎兒,只能說是一個小小的胚胎。胎兒的器官和五官都沒發育完善,所以其他的問題都還看不出來。
我們先看下孕期體檢的時間表:第一次產檢:
5周:去醫院確定是不是懷孕了,一般也是做尿檢。(這一次有些人是在家裡自己買檢孕棒來進行確定的,所以不一定是在醫院進行)
第二次產檢:
7周左右,就是一些基本的身高體重,血尿常規,最主要是超聲看胎兒有沒有在宮內著床,還是留落在外頭了,
如果受精卵沒找到子宮著床就是宮外孕,這時候就需要中止妊娠了。因為宮外孕是無辦法讓胎兒長大的。如果是宮內孕而且胎芽和胎心都正常說明這一次產檢是正常的。
第三次產檢:
12周左右,“NT”檢查,主要也是用超聲看胎兒頸後透明帶,是一種唐氏綜合症的篩查方法。這次的檢查低風險的話,但這一次的產檢就是正常的 。
第四次產檢:
16周左右:嘗試用多普勒聽診儀聽胎心。抽血做唐氏綜合症再次篩查(俗稱唐篩)。如果唐篩沒有問題就是正常的。
第五次產檢:
22周左右:“大排畸”。胎兒這時各器官已經發育成熟了, 可以看到心臟,腎臟,五官等重要的器官和五官,四肢的發育。
而題主說的第五次產檢說胎兒有問題極有可能就是這一次的大排畸發現問題的,比如說先天性心臟病,或者是肢體殘缺,或者是兔唇都在這一次發現。
因為只是在這一次的產檢中才可以看得到,之前的產檢是沒辦法發現的。這一次的產檢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次產檢
25周左右:“糖篩”。看有沒有孕期糖尿病。
如果發現糖尿病的風險,及時透過飲食來調控。
第七次產檢:
28周:從28周開始每次產檢都會測量子宮底高度(宮高)和腹圍,以此判斷胎兒生長大小是否和孕週一致。
第八次產檢
30周左右:再次B超檢查,看胎兒是不是有過大或者過小,針對性進行飲食的調整。
第九次產檢:
32周:血壓、體重、尿常規、血常規、肝腎功能複查。主要看孕期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情況。
第十次產檢:
34周:陰道細菌培養,尤其是陰道B族鏈球菌的檢查。這是引發新生兒感染的一種很重要的細菌。有些醫生會在這個時候開始做胎心監護。
第十一次到第十五次產檢:
36周後每週進行一次產檢,直到出生,有些孩子到41周才出生。
36-37周:骨盆測量,胎心監護。 從37周以後產檢的頻率增加到每週一次直到寶寶出生,內容包括:血壓、體重、胎心監護、尿常規、宮高腹圍。
孕38周和孕40周還會再做B超以評估胎兒的生長和羊水的情況。
以上是比較完整的一個產檢流程,但些醫院可能會沒那麼細緻,比如說很多媽媽可能就在第12周才做第一次產檢,所以有些媽媽一個孕期大概是9次的產檢。
而孕期主要檢查的內容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孕婦方面
血壓,血糖,體重方面。
有沒有併發一些妊娠期的疾病。
胎兒方面:
是宮內還是宮外
有沒有唐氏綜合症
有沒有一些器官或者五官肢體的畸形
有沒有過大或過小
在肚子裡面氧氣夠不夠。
-
20 # 爸爸不講理
前5次產檢沒有問題,那就是第6次產檢的時候發現問題的。
第6次產檢的主要內容是檢查水腫、子癇前症以及肝膽B超了。
如果孕媽媽有妊娠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或者家族遺傳病史的子癇前症,可造成胎兒水腫、胎兒面板增厚。
另外孕30周再配合肝膽B超,可以檢查胎兒的肝臟是否偏大或者偏小,B超顯示下胎兒肝臟是否有強回聲或陰影,以此判斷胎兒是否有肝內鈣化灶或囊腫等。
為什麼前幾次產檢沒有發現問題,到第6次產檢才會發現問題呢?
其實胎兒是一個動態發育的過程,每一次產檢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其檢查結果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檢出率。
就拿產前B超檢查來說,其總的檢出率大約在50%~70%之間。比如說,對胎兒消化道畸形的檢出率只有9%~57%;胎兒肢體畸形的檢出率為23%~87%;胎兒唇顎裂的檢出率為27%~92%等等。
我們再拿唐篩來說吧,唐篩的檢出率也只有50%~60%左右,而且這還是官方數字,具體有沒有這麼高其實還有疑問。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孕期媽媽還是要按時產檢。這是因為每一次產檢雖然有一定的漏檢,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就當我們花錢買心裡安慰,要不然如果不去產檢,我們心裡永遠都不會踏實。你說呢?
願每一位孕媽媽包括胎寶寶,都能平安健康順順利利地出生!好孕+好運!
回覆列表
前五次產檢都說“沒問題”,再次檢查說孩子不健康,這是為什麼?
孕期需要做很多項檢查,每次做檢查孕媽都是擔驚受怕的,生怕會檢查出什麼問題,但這也是避免不了的,不能因為擔心就不去醫院檢查。
因為每次產檢的側重點不一樣,檢查專案也不一樣,再加上胎兒是一個逐漸發育完善的過程需要不斷檢查。
孕期產檢的內容包括哪些?第一次產檢在停經40-50天左右需要做彩超,明確宮內宮外妊娠,排除宮外孕的可能,這也是孕早期必須要做的專案,確定宮內早孕。此時如果沒有看到胎心胎芽,需要間隔一週或者兩週左右再次複查彩超,直到看到胎心胎芽才可以確認目前胎兒發育情況是否正常。2.第二次產檢
在檢查NT的時候,最佳週數是11-13周6天,主要檢查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是否正常,正常範圍在3mm以內,同時也是排除唐氏兒的情況,此時建議孕媽都要去做相關檢查。3.第三次產檢
16-18周的時候需要做彩超來核對孕周,看胎兒大小是否符合生產發育要求,大部分醫生都會要求孕媽去做的檢查。4.第四次產檢
做無創DNA或者唐氏篩查,主要排除染色體是否有問題,一般建議年齡超過35歲以上直接做無創DNA,這樣結果也會更準確一些,孕媽也能更加放心。5.第五次產檢
也是孕期最重要的檢查專案,就是大家所說的大排畸檢查,22-24周是篩查胎兒的最佳週數,同時也是檢查胎兒心臟的最佳時期。主要篩查胎兒畸形,比如唇顎裂、鼻骨缺失、四肢短小、心臟瓣膜缺損情況等都是可以篩查出來的。所以此時也是很多孕媽都擔心的,生怕會檢查出胎兒會有異常情況,但也是必須要按時產檢的。產檢五次都沒有問題,很可能是在大排畸的時候檢查出了問題,因為胎兒是一個不斷髮育的過程,只有發育到一定週數才能檢查出胎兒是否有畸形,在早期檢查的時候因為胎兒發育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是檢查不出來一些疾病的,再加上超聲也是有一定的侷限性的,並不是所有的異常都是可以檢查出來的。這也就要求孕媽在孕期一定要按時產檢,不可錯過最佳的檢查時間,以免胎兒出現一些異常而發現不了。在孕期一定要注意產檢時間,切記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