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老千1
-
2 # 一毛錢的緣分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能具體說是誰的過,現在文化多元,相信古詩詞是不會衰亡的
-
3 # 飄搖的炊煙
從單一體裁來看,中國詩的確在衰,而這種衰,我認為並非是早熟便早衰,只不過是自然的進化罷了。花開到爛漫,必然要憔悴。人過了青壯年,必然要步入老年。滄海過後是桑田。一種詩歌體裁,發展到難以變化,便有另一種詩歌體裁來接替他的位置。理應如此,這是自然的規律,亙古不變。豈能用早熟早衰來言其畸形?甚至空中樓閣?
-
4 # 孤獨飛雪28307817
現在是整體文化都衰落了。主要問題是思想混亂,我們過分依賴西方文化,研究自己文化的人少了。過分追求創新,卻找不到方向。想中西容合卻找不到方法,現代人都急功近利,創作過分自由不安套路出牌。以獵奇的心理創作作品,只為一時之快,搏人眼球,迅速竄紅。
現代網路發達,在檢管和傳播上沒有權威性,只是任由放浪。文化部門沒有標準,不懂取捨。各立山頭,品價缺位,相互吹捧成風,難有好作品承獻。現代詩難成氣候,因詩詞的特殊性,應文化的不同,詩歌是很難被翻譯的。因為它的發音是不能被翻譯的,詩句被翻譯後也很難達到它原有的意境。很多人以為英文詩應該就是這樣,學習它、模範它,結果是不倫不類,只能靠互相吹捧狗延殘喘。古詩詞創做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蘊,現代詩不需要,簡單好學,所氾濫成災。
-
5 # abc鶴羽衣居士
到現今古詩詞之所以曰漸沒落,主要是中國古詩詞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無論是詩詞歌賦都有硬性的韻律,沒有深厚的詩詞理解能力,和透徹入微的把握技巧,很難得心應手地寫出上乘之作。從最早的詩經到楚辭,然後到唐詩宋詞,古人寫出了太多的精品佳作,好詩好詞不計其數浩如煙海。讓現今的人望洋興嘆,一對比古人就連寫的勇氣都沒有了。因為千古絕唱就是一面鏡子在那裡放著,寫詩的人少,而會看詩品詩的人很多。是好是壞是優是劣一看便知,這讓現今的人很崩潰,不要說超越,就連相提並論的詩詞也是微乎其微。品談古詩詞就如同飲一杯窖藏千年的陳釀美酒,其中的意境和文字的應用都達到了超凡脫俗出神入化的地步,我們只有仰望的份。無論任何一種文學都在推陳出新,詩詞也不例外,現代詩是近代西方詩的融入和更新。因為沒有格律的限制可以隨意發揮,而許多現代詩都是超現實的創作方式,沒有傳承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根源,就如同浮萍落葉,還沒有發展壯大便巳經日暮途窮曰薄西山了。以前讀過一篇評論現代詩的文章,說現代詩只是把一句話分解開便成了詩,只是玩弄文字,越莫名其妙人越看不明白越好。看似莫測高深深奧難解,其實內容空洞沒有一點內含。有許多現代詩就象一個發高燒的病人,神經錯亂後的胡言亂語,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明白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這也是現代詩行將就木的原因。古代詩詞不會消失,因為那些絕美的詩篇歷經歲月的洗禮,如同天上的星辰永遠閃閃發光引領後來者。
-
6 # 柔然3
有興盛就有衰落,有開始就有結束。詩經以後有楚辭,楚辭以後有漢樂府。然後是唐詩,宋詞,元曲。元曲之後,是明清小說。小說誕生之後,詩詞曲就不再是文學的主流。現代詩更不是文學的主流形式。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好在,文學是我們的天空中永不消逝的焰火。儘管我們無法重複那曾經的絢爛,但是,我們可以欣賞那絢爛的美麗。
-
7 # 油管工匠影片分享
古詩詞衰落的這個鍋我不背,當然也不能甩給你們大家。
文人創作的時候,常常苦惱的是詞不達意,意不表物。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難,難的是怎樣解決。如何解決呢?只能是下苦功夫。比如:
白居易,自幼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都白了,才能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左思邊推敲邊創作《三都賦》,歷時十年完成,方有“洛陽紙貴”。
如果硬要說這個“誰”是“誰”,我想只能怪罪於古詩詞本身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有“現詩詞”了啊,難道今人創作的詩詞不行嗎?還是有人的嘛。比如:
謙遜的君子汪國真,詩歌在主題上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
作品的一個特徵經常是提出問題,而這問題是每一個人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其著眼點是生活的導向實踐,並從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浪漫的海子,一個詩歌精神即浪漫精神的作家。
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都是經過了火烙後生成的。
每代人的社會不同,經歷不同,口味不一樣,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沒有人會強迫。只要是由心而發不就是最好的了嗎?
-
8 # 天意134865608
科學發展的必然現象,世界性的多元多層次發展已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學技術現代化和資本經濟的市場化己將古詩歌排斥邊緣化,僅僅做為古文化的挖掘和民族寶貴財富去向世界傳輸,他是我們民族的,怎樣走向世界,還有很長的路。
-
9 # 手機使用者11915692472
社會之過,詩人本身之過也!社會不注重,詩文不值錢,別說升官發財光字耀祖了,連其碼的養家戶口保障不了,何以為之!再者詩人本身脫離了群眾,脫離了現實,寫了一些他們不能接受不願接受的作品!
-
10 # 出來耍耍1
古詩詞衰落,誰之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如果一定要回答。我只能說是——時間間間
間。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生與死的過程。古詩詞也一樣,有他自身的發展過程
展過程。從三千年前的詩經到唐宋脅期的律詩,可以算作古詩詞頂威時期。宋以後基本、
基本都在衰落。可是文學的展發並未衰落,唐詩之後,發展宋詞。宋詞之後又有
不由明代小說,等其它藝術形式。總之舊形式的衰落是非常正常的。不然那裡來的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死亡才有歷史。所以我們不必執著某一形式的衰落,那正說明
說明我們在前進。大家說,我說對嗎?
-
11 # 蘄陽秀士
全國性的詩片語織有中華詩詞學會,詩詞期刊有《中華詩詞》、《中華辭賦》,有詩刊雜誌社的《子曰詩詞》。而《中華詩詞》的發行量超過了《詩刊》的發行量。
各省市各縣鎮都有詩詞學會(詩社)組織,都有自己的報刊,其中有內刊,也有許多公開發行的,如《東坡赤壁詩詞》、《長白山詩詞》、《岷峨詩刊》、《詩詞》、《心潮詩詞》……等。
對詩詞推動功勞最大的應該是退休人員,也正是如此曾被人譏之為夕陽文學,他(她)們創作的詩詞曾一度被稱之為“老幹部”。當然,他(她)們的侷限很大程度上受上世紀政治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網路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詩詞,各類網站與詩詞論壇應運而生。大的網站有:中華詩詞網、詩人檔案、中國詩歌網……,詩詞論壇如中華詩詞詩論壇,註冊人數達二十餘萬,還有香港詩詞論壇、華廈詩詞論壇……等,眾多國內詩詞論壇。
我們不要用悲觀的心理去看待詩詞,不要認為詩詞作品質量普遍低於古人。今天是一個多元文化碰撞的時代,尤其聲色文學的介入讓我們這個時代人浮躁不安,或是現在人寫詩詞是為了興趣而打發時間,在大部分作品質量不高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小一部分精品,它的質量並未輸與唐宋人,要有人去收聚,選輯。
即使在詩詞黃金時期的唐宋時代,五百多年現存的詩詞又有多少呢?廣播人口的還不足一千首。
也就是說,精品畢竟是少數。全唐詩存世不足五萬首,這可是近三百年創作量。當然,五萬首詩,在盛唐時或許一年創作量是其數倍,但留傳於世畢竟有限,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被歷史淘汰了。
-
12 # 手機使用者52706949631
詩詞在經史子集的集中是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讀不懂作不來,乃提倡白話文之過。胡適是旗手,領著一邦崇洋媚外的奴才,忙於翻釋西方文學,思想,哲學,政治等書籍。有的受西方前蘇聯收買。並十。
-
13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古詩詞衰落是時間之過。時間總要強化一些東西,淡化一些東西;拿上一些東西,扔掉一些東西;弄些新東西,甩些老東西。古詩詞這老東西被半甩不甩地冷落了。時間總是推著時代向前跑。一個時代結束了,總要丟棄好些,更新好些。再過些年被丟掉的東西人們覺著是好貨色,可能會揀回來再用。總之,新詩還是有市場的,即便老詩的格調一直會用,也不會成為主流,也不可淘汰新的。但歷史性的文化傳承不會被淹沒掉。社會是向前走的,八股文可以偶爾見識一下,永遠都不可能大幫回潮。
-
14 # 任憑風沙吹
無所謂誰之過,古詩詞衰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從某一方面來看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和其他新生的事物一樣有開端、發展、高潮、尾聲的過程。
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詩詞歌賦的興起和繁榮往往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跡,先秦文化中的《詩經》都是當時人們社會生活文藝化的再現,及至唐朝,詩的發展達到了頂峰,人們更喜吹用詩化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志向,抒發自己的情懷。詩的風格或豪放浪漫,或婉約哀傷,又或山水田園自成一體,可以說萬種風情讓人痴迷其中。但是當盛唐花開落幕之後,詩己發展的相當完美,給後人在詩的發展建樹上面留下的空間相當的有限。於是宋詞揮揮手走來,風花雪月的,亡國之殤的,激揚奮起的一首首巔峰之作讓人淚流滿懷,無不為宋詞的綺麗、溫婉所折服。
唐、宋己經是千年的事了,但其留下的輝煌之作依然滋養著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每個人的心裡都留下過唐詩宋詞的夢,今天的中國人己進入現代社會,也不會見面吟長歌,賦詩贈故人。古詩詞哀落嗎?真的不敢說是,更不能說是誰的過錯。社會前進的車輪永不停息,今天看似盛行的文學形式都將成為歷史,所以誰也沒過。
-
15 # 無聊到巔峰
首先,這個要從這幾個方面個方面看,
客觀事實造成的衰敗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舊體詩詞是有一定的規矩(格律)、語言凝練、以及言外之意豐富等幾個特質。其依託的就是文言文的簡練凝結,而自從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以後,淺白普世性就成了主流,文言文被淘汰,進而舊體詩詞也就成了主流之外的產物。
丨文化內涵的缺失
舊體詩詞中是含有很多具有豐富聯想的文學符號的,比如“鴻雁”“尺素”等富含言外之聯想的詞彙。這種關聯性是依託於古典文學數百年,數千年的文化積澱賦予的內涵,而現代文學發祥尚淺,其文字內涵不足以支撐起這種表達。
丨音韻的缺失
詩詞大多都是用來唱的,特別是詞。而與詞相配的聲樂,到今天基本已經遺失殆盡,留下來的樂譜只有一本《白石道人工尺譜》以供研究,詩詞的音樂性喪失,留下的只有文字性的內涵。
主觀事實造成的衰敗這裡指的是人性,國家弘揚古典文化,自然而然會出現一群東郭先生來爭搶持話語權。這部分人就加劇了詩詞的衰敗。
丨無知放肆的人
不虛心,不接受,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對什麼都能發表一下意見。倘若被人反駁,大抵還會梗著脖子罵娘。在我看來,這不過就是因為無知被拆穿後的惱羞成怒而已。但這是很可怕的。對詩詞而言,懂詩詞的人或不屑、或不想去指正這些無知的觀點。但是無知總會讓人放肆,不予理睬反而被蹬鼻子上臉。無理攪三分,不外如是。
丨自以為是的人
其實這也是無知,俗話說的半桶水。這些人可能學會了怎麼使用百度,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被外行一捧,就覺得老天第一,老子第二,容不得半點指正。不但如此,還總想著自己能夠打破規律,能夠創新:“我要改革詩詞,讓詩詞進步”。就如同剛背會了九九乘法表,就想著把1+1=2改成1+1=6了。著實可笑,但是笑著笑著,就可悲了。因為更多人因為無知所以沒有分辨力,他們會選擇盲從。詩詞,也就成為了犧牲品。
綜上,詩詞進過客觀事實的衰敗以後,又被無知且酷愛專營的人攪合的亂七八糟。故而湧現出什麼“古風詩詞”“老幹體”等惡俗的衍生物。豈能不衰?
-
16 # 沈大哥
謝謝邀請。習古而化,才能適應發展。漢語從古漢語發展到現代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從“八股文”,文言文發展到現代自由寬鬆的白話文。詩詞中由古韻書規定的音韻平仄也逐漸地被現代漢語的拼音音韻和四聲聲調所代替。詩詞的創作己從古代嚴格的格律詩發展到格律詩與新體詞(如散文詩,朦朧詩等)並存。不過格律詩很多作者用了現代新韻,我認為這也是對古詩詞的繼承和發展。古詩詞是中國漢文化的瑰寶瑰寶。所以漢語文專家學者,詩詞創作達人要依古漢語的規則予以研究,繼承而發揚光大,這也是一種興盛。一般人只作瞭解不宣拘泥古法,這並不意味著“衰落”。
-
17 # T十丁
歷史發展之過。如果歷史一值停留在詩詞興盛的唐宋時代,詩詞大概不會衰。不過,也不會有今天的各種文化藝術的出現。
人類社會歷史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類文化興趣各個時代有各自的要求。有要求才有創生。當今人們的文化興趣對詩詞的要求,越來越小了,其他文化蓬波發展早己取代了對詩詞的興趣。所以,詩詞在人們視線中只是偶爾掃描一下而已。不僅是古詩詞,就是新詩歌也難以再篷波發展。想成為當今文化的主流是不可能的。
-
18 # 生死有多遠
這種認知不對。
詩歌是生活的反映,是時代的產物。
詩歌必須與時代同步。
古詩詞創造了詩歌史上的輝煌成就。但詩歌不會就此停留。
很多人產生這種今不如昔的錯覺,是把短短百年曆史的普通新詩和近千年歷史留下的古詩詞精品相比。這種比較不科學。
只要有人熱愛,就會有進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歷史會給後人留下答案。
-
19 # 詩酒論英雄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發展變化的漸進過程。就像三國曹操的《觀滄海》有雄壯之美,唐代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有人性通感之美,而現代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則是一千六七百年之前的晉代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另一種體驗,同樣是天人合一,難道我們會說陶淵明寫的比海子更好更美更有詩意嗎?
所以,說古詩詞衰落的,似乎有矯枉過正之嫌。因為古詩詞,近代詩詞,和現代詩歌,甚至外國詩歌,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有新興的,就有沒落的。就像服裝一樣,從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到秦漢服裝,再到隋唐的服飾,直到清代的長袍馬褂,近代中山裝,現代的西服,有哪一個是一成不變的?
從中國傳統文化形式上說,有遠古歌謠,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代散曲,明清小說,近代雜文,白話詩,打油詩,說古詩詞衰落,倒不如說是漢語言隨著時代發展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古詩詞很多以前押韻的句子,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烏衣巷口夕陽斜,以前讀xia,如今都有了新的讀法xie,還有很多字讀音直接失傳了,或者改頭換面了,這也是時代變遷。
當然,說古詩詞和傳統文化衰落,有一個直接原因,是文化傳承和弘揚,真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被遺忘了,就連不少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春節,韓國日本都要和我們爭搶世界非物質遺產。
綜上,古詩詞衰落的最直接原因,是漢語言的進化,讓古代語言被現代漢語代替。
第二點,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真空和斷層現象,這才是古詩詞問題的根本。
第三點,古詩詞有很多美德,優美韻律,美如畫的意境,但也有糟粕,比如忠君思想,女德思想(現在很多地方回潮,打耳光不還手,夫家一切都是對的,打著女德旗號培養現代小三),排外思想,都需要揚棄。
第四點,是最主要的,是傳承的不力,被外來文化侵蝕,形成了相對落後。這是典型的守著金山買石頭的敗家子行為。
最後,需要指出,古詩詞也好,歌舞非遺也罷,需要繼承的是文化核心和精神。但是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物質化,實用主義,詩意確實越來越少了。
所以,古詩詞的衰落,是偶然,也有必然,我們離要看到發揚的不足,也要看到核心和精神,重於詩詞歌賦的形式。我們不需要填寫詩詞,學習韻律平仄,倒是要繼承的是古詩詞的美感,比如大自然,友情親情愛情,比如為人處世的哲理,還有鍥而不捨,不斷進取,愛國愛家,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才是弘揚古詩詞的正道。
-
20 # 榮昌177543618
古詩詞衰落是必然的,沒有誰之過的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原始社會人們用樹葉之類的東西遮體,古時人們穿長衫,現在人們穿西裝,修閒裝,五花八門。民國時白話文替代了文言文,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掃盲,使普通百姓能夠認讀報,做國家主人,關心國家大事,簡化字替代了繁體字。如今,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為生活而奔波,追求的是簡潔,明快的步驟。而詩詞是需要撐握一定的技巧的,講對稱,平仄,押韻等,一首傳世詩詞是需要作者豐富的閱歷及淵博的文學知識。而如今有淵博知識的人沒有豐富的人生,有豐富閱歷的人又沒有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並且對此不感興趣,所以,古詩詞走向衰落是必然的!
回覆列表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古典詩詞在經歷了唐宋的黃金時代後,必然走向衰落,這是文學乃至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其實所謂的“衰落”這一說法也不夠準確,只是當一種文學形式達到巔峰後,需要新的形式來代替。
《詩經》作為抒情詩的發端和源頭,達到頂峰後出現了《楚辭》。辭這一體裁發揮到極致後,又出現了鋪張揚厲的漢大賦。王國維先生也曾論述這種文學衰落與更新的關係: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
唐宋出現詩詞的高峰。而元曲,明清小說,也作為一代之文學出現。
詩是不會衰落的,只是時代變了。關注的人少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儲存這種文學形式。並且發揚出當代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