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魚兒的歌聲
-
2 # 阿蠻你好呀
小阿蠻來回答一下。
我就從內容方面來說一下吧。明人不說暗話,俺就是某某屯某某嘎啦的中文系畢業的。哈哈。
一、現當代文學的劃分中國文學史,大的劃分,兩大塊: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
以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界,之前的為古代文學;之後一直到今天的,為現當代文學。至於現當代的概念,是跟著歷史代際劃分來的:1919年至1949年,這一時期的文學,為現代文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的文學,為當代文學。(注:有的教材直接就叫現代文學史了,比如朱棟霖等人編著的那套教材。上圖)
明白這個劃分之後,內容也就差不多出來的。
二、現代文學的內容現在各高校所使用的文學史教材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名校,基本上用的都是本校教授(團隊)所編著的文學史。但不管怎樣,基本上還是會劃分為下面幾大內容:
1、1919年(或1917年)-1927年
這一階段是新文學發端的十年,主要內容就是五四時期的文學。包括:文學革命運動,文學社團(比如創造社和文學研究會),詩體的探索等等。
重點內容,會講到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等)、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等人的新詩。
這一階段是現代文學的發端,各方面的內容都只是在嘗試,爆發繁盛階段,在下一個十年。
2、1927年-1937年
這十年是現代文學最重要的十年,內容極為龐雜,主要包括:
左翼文學:茅盾、丁玲、張天翼、東北作家群等等;
京派和海派小說:老舍、沈從文、蕭乾、施蟄存、穆時英等人的文學作品。
戲劇:曹禺、田漢、李健吾、夏衍等人;
詩歌:臧克家、戴望舒等人;
散文:周作人、何其芳、林語堂、豐子愷等人;
其中:巴金、老舍、曹禺會是這一階段重點講的作家。
學現代文學史,其實有一個順口溜:魯郭茅,巴老曹。把握住這六個主要作家作品,其他作家作品圍繞在他們身邊,大概是這樣的。六個人: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3、1937年-1949年
1937年的一個重要的節點,就是抗戰爆發。文學為現實,為政治服務。這一段的文學就分為三兩大塊:
國統區(含淪陷區)文學:胡風、路翎、張愛玲、沙汀等人;
解放區文學:趙樹理和山藥蛋派、孫立和荷花澱派;
詩歌方面:艾青、田間、穆旦等人。
現代文學的主體內容,就是上述幾部分。有的教材裡,還會加上臺灣文學和香港文學。但是說實話,這兩個只是輔助,不是重點。
二、當代文學的內容1949年新中國建立至今(至教材編寫出版時間,哈哈),為當代文學。主要內容包括:
1、十七年文學(1949-1966)
2、文革十年文學(1966-1976)
3、新時期文學(1976-至今)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現代文學史裡面,基本上就是以主要作家為綱來講的;到了當代文學史呢,不是了。而是以體裁來講的,就是: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這四大塊內容。
這其中的原因,我個人是認為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比如政治層面的因素,比如不為生者立傳的因素等等。
除了按體裁來講當代文學之外,新時期文學,就是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至今,這期間出現了諸多的文學思潮,是當代文學史裡的重點內容。
比如:傷痕文學、尋根文學、朦朧詩、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歷史小說、女性小說等等很多;在這麼多思潮裡面,作家不再是以個人的身份出現,而是按群體/風格來劃分的。
比如:
傷痕文學,就會提到盧新華、劉心武、馮驥才等人;
尋根文學,就會提到韓少功、阿城、鄭義等人;
朦朧詩,就是顧城、舒婷、北島等人;
先鋒小說,就是馬原、餘華、殘雪、格非等人;
新寫實小說,方方、劉恆、池莉、劉震雲等人;
女性小說,王安憶、鐵凝等人。
小阿蠻年紀不小了,當時我們學的文學史,寫到60後作家就結束啦,尷尬!!!要是現在的中文系同學,估計還會講到70後,80後等等作家作品吧。這個我就不說啦。
以上就是小阿蠻的回答。希望對有志於報考中文系的同學們有點幫助吧。中文系,最主要的是研讀作品,而不是寫作。請大家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讀中文系,不是要當作家的哦~~~~
-
3 # 戴訓德退休教師
中國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大體以建國前後作為分水嶺。1917年(有的是1919年)至1949年為中國現代文學時期,1949年至今為當代文學時期。中國現當代文學是與過去的中國文學有著質的區別的新文學。它走過的是一段曲折、坎坷、充滿矛盾鬥爭的道路。這裡既有秋天的天高氣爽,又有冬日的冰刀霜劍。
學習中國現當代文學必須要了解它的特點和成就。
中國現當代文學特點之一,堅持文學為中囯革命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中國現當代文學始終與中國的社會變改聯絡在一起,起到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
特點之二是繼承中創新,創新中傳承。吸收了外國文學的進步因素,在中國現實生活的土壤上,形成了自己的新的民族特色,開創了一條愈來愈寬廣的道路。
特點之三是創作方法上除了主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為主外,還吸取了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多種方法。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主要成就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文學家。如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臧克家、聞一多、賀敬之、冰心、王蒙、趙樹理、柳青、諶容、莫言等,另一方面湧現了一大批各類文學體裁的文學作品。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各種作品題材廣泛,主題深刻,形象典型。
學習中國現當代文學,要注意幾個問題:
1、要具備中國現當代的一些歷史知識,要把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評價。
2、要把主要精力用在閱讀原著上,只有讀懂了原著才能理解分析作品。
3、要具備文學作品體裁的基本知識。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各自的特點和藝術功能,1提高鑑賞和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
4 # 雪舞寒梅
欲學習中國現當代文學必須要了解它其特點和成就。
中國現當代文學特點之一,堅持文學為中囯革命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中國現當代文學始終與中國的社會變改聯絡在一起,起到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
特點之二是繼承中創新,創新中傳承。吸收了外國文學的進步因素,在中國現實生活的土壤上,形成了自己的新的民族特色,開創了一條愈來愈寬廣的道路。點之三是創作方法上除了主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為主外,還吸取了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多種方法。
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主要成就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文學家。如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臧克家、聞一多、賀敬之、冰心、王蒙、趙樹理、柳青、諶容、莫言等,另一方面湧現了一大批各類文學體裁的文學作品。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各種作品題材廣泛,主題深刻,形象典型。
學習中國現當代文學,要注意幾個問題:
1、要具備中國現當代的一些歷史知識,要把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評價。
2、要把主要精力用在閱讀原著上,只有讀懂了原著才能理解分析作品。
3、要具備文學作品體裁的基本知識。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各自的特點和藝術功能,1提高鑑賞和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
5 # 拿波里海里一條魚
首先可以將其分為中國、國外現當代文學。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有以下幾個分類:
1、小說:以魯迅、茅盾、郁達夫、八斤、老舍、沈從文、蕭紅等為代表;
2、散文:以冰心。梁實秋、郭沫若等為代表;
3、詩歌:以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為代表;
4、話劇:以曹禺、夏衍、田漢等為代表。
就歷史階段來看:
1、五四新文學
2、傷痕文學
3、90年代向自由文學的過渡階段
4、新生代文學
回覆列表
學習方法”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來講,主要是因為上一部分是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的,是“要求性”的;而下一部分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採用的,是“建議性”的。 1.自學 我們都應該知道,“自學”是電大學習的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在這裡只結合我們這門課的三個學習要求(即,讀作品、讀教材、讀參考資料)來談談我們應採取的學習方法。 第一,關於讀作品。 讀作品,特別是讀我們在教材中涉及到的重要作品,是學習文學史課程最重要的方法,也可以說,是“學好” 文學史課程的惟一有效的“捷徑”。這是我們在大專學習時始終在強調的。作品有多種讀法,我們提倡一種有情感投入的“主體性的閱讀”,反對“一主題二分段三寫作特點”式的中學教學式的機械式的冷漠閱讀法。正如錢理群教授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這門課的教學要求中說的,閱讀本質上是一種“感受”,也就是要透過閱讀、欣賞,將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學因素化為閱讀者自己的主體感受,激發和培養起自己的想象力、感知力、創造力,把閱讀看作是一種個人的創造性活動。 在學習我們這門課時,要求主要採用兩種讀法,即,先泛讀,後精讀。所以,一部作品至少要讀兩遍以上。 泛讀,可以稱為“欣賞性閱讀”。也就是說,要在一種完全放鬆的心情下,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讀者,而不是一個“學生”,來欣賞作品的藝術魅力。用錢理群老師的話來說,閱讀文學作品,其實就是與作者的“對話”,就是打破時空的界限,與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心靈的交流和撞擊。但這種閱讀也有“要求”或者說是我們的一種“希望”,一是要讀出興趣、樂趣;二是要對所讀的作品有一個總體的感悟和把握。 精讀,又可以稱為“分析性閱讀”。也就是說,要在泛讀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再重新讀。不僅要注意作者“寫什麼”,還要著重體味作者“怎麼寫”。這個時候,就不能只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的讀者,而要作為一個“學生”,一方面透過對作品的語言、行文結構、文體風格的反覆揣摩,提高自己對文學語言的感悟力,另一方面,還要對照著教學要求(首先是讀教材),並藉助對其他有關作品和參考資料的閱讀,最終達到提高自己分析力的目的。 第二,關於讀教材。 教材也就是“課本”,是“一課之本”,其重要性不必多說。這裡只強調兩點,一是課前必須預習,二是課後必須複習。 課前預習,可以採用“欣賞性閱讀”的泛讀方式,看看老師都說了些什麼,什麼是自己知道的,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再看看老師是怎麼說的,哪些是自己能理解的,哪些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在預習時,就要開始在教材上作“記號”,不要在對待教材的問題養成“潔癖”。不但要作記號,還要隨時記下自己的疑問和感想。 課後複習,則應該採用“分析性閱讀”的精讀方式,結合讀作品時的感想和體會,用挑剔的眼光找自己的毛病,同時也用叛逆性的思考方式找教材(老師)的毛病。有交流的機會,就與同學和老師辯論,沒有機會就自己跟自己較勁兒。 第三,關於讀參考資料。 學習一門課,閱讀一些重要的參考資料是必要的,也肯定是對開闊眼界,開啟思路,提高學習效果,理解能力等等都是有幫助的。但是,對目前的電大學生來說,要找到對自己學習有直接幫助的資料也是有困難的。因此,我們並沒有作具體的要求。只是提出兩點希望:一是隨時留意自己身邊的可能出現的資料,如電視、報刊等。二是有空就上網、上圖書館。現在的文學作品專集和選集都很多,可以上網查,上圖書館借。讀參考資料如此,讀作品也可以如此,但考試時要求帶的作品則必須要做到人手一份。 2.作業 作業是學習者自我評估的一種重要手段。作業(或者說練習)對於一般的普通高校學生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以自學為主的電大學生來說,則可以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我們這個專業的本科學習中,每門課都設計了四次作業,並要求將成績按20%計入總成績。這裡先講講完成作業的方式。 我們這門課的考試方法,是“兩規+開卷”。也就是說,我們的四次作業都應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地點”之內,以開卷的方式來完成。根據大家的實際情況,可以安排一次作業(第二次或第四次)在課堂上完成,其餘三次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但要求時間都是兩個半小時。 第一次作業帶有一種嘗試的性質,大家可以在一種寬鬆的環境裡自己找找感覺,但是,不要一邊看書一邊做作業,而應該先對作業的內容和要求有所瞭解後,再去重新看書,在自己覺得已經有把握後,再集中時間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後,自己可以再對照各種材料進行修改。 第二次作業可以安排在課堂上進行,這並不完全是因為對大家的“學習自覺性”不放心,而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儘快適應考試的氣氛,同時也讓老師儘快瞭解大家的學習水平,以便儘快調整教學輔導方式,採取相應方法還進行必要的輔導。 第三、四次作業則帶有複習的性質,也是每個同學透過作業來檢查自己的效果,調整自己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的寶貴機會。第四次也可以安排在課堂上進行,作為一次“模擬考試”,以真正感受考試的氛圍。這是因為一方面已經臨近考試,二是因為這份作業與試卷從形式到內容都完全相似。 四次作業都必須完成,但並不一定四次作業的成績都計入總成績,可以選擇兩次,一次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一次是另三次作業中成績最好的。 3.講評 這裡所說的講評,主要指作業講評,也包括討論講評和其他講評等。在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滿足輔導課安排的教學班,可以以作業講評為輔導課的主要形式。 我們這門課的講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自我講評,主要由同學們自己講自己在學習和做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感想、遇到的問題,以及想提出的其他問題。二是老師講評,主要由輔導老師講批閱作業的感受和發現的問題,既包括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也包括班上個別的但卻是突出的問題。 主講教師對作業的講評,將透過網上輔導的形式公佈,以期與各位輔導老師和同學們交流。 4.討論 討論和作業將是我們這門課輔導教學的主要形式。討論可以同學們自發的,透過學習小組自由組合、自由參加,也可以是由輔導老師出面組織的,要求大家都參加。“討論”是大家相互交流重要機會。不受拘束,既是自學的最大好處,也是自學的最大壞處。我們怎樣才能在自由地安排學習時間,自由地發揮自己學習所長的同時,不至於自由地放縱自己的學習習慣呢?除了作業之外,那就是討論。也就是說,透過大家的交流,發現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弱點,從而激勵自己再接再厲。 討論的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討論教材,主要討論教材中的主要內容,特別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重點和大家在學習中遇到難點。二是討論作業,主要討論作業的形式、內容和要求,以及各自做作業的方法和體會。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