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錢多真好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算你去了,心裡放不下,又能怎麼樣,多想點好的,這個時間很美好,人人都想去,可是誰又能真正放下,

  • 2 # 一道茗香

    我也想做和尚或道士!卻不是厭世!和尚及道士也並非厭世群體呀,和尚是尚和的思想群體;道士是求道循道的群體,都很積極!

  • 3 # 純鈞LHGR

    我聽說,“借酒澆愁愁更愁”。去出家,與喝酒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不過是在逃避,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喝酒也好,出家也罷,都沒能真正解決問題。清修?“清”得了嗎?

    古龍先生的小說裡有段話:

    逃避雖也可恥,但世人又有誰沒有逃避過呢?有的人逃避自己,有的人逃避現實,有的人逃避別人。有時逃避只不過是種休息,讓你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人生。所以你覺得太緊張時,若能逃避一下,也蠻不錯的,但卻千萬不要逃避得太久,因為你所逃避的問題,絕不會因你逃避而解決的。你只能在逃避中休息,絕不能“死”在逃避裡。

    所以,實際上不論怎麼逃避,最終還是要面對。

    再來說說“厭世感”。這是什麼玩意?根本不用細究,不外乎金錢、地位、女人。

    ——我篤定提問者是個男人,不然的話不會去說做和尚。雖然的確有“女僧”,但是提問者肯定不知道。

    所以,從動機來看,你出家的動機不純啊。抱有這種不純的目的出家,心仍有所圖,清修……清個六啊。那你的出家不過是在給自己找尋心理替代,肯定不能成功。

    《入道四行經》上說: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禪師悟真,理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三界皆苦,誰而得安?經曰: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你一直處於“求而不得”的狀態,閉關不閉關的倒好說,別再把自己憋出毛病來。

    ……什麼厭世感,不就是金錢、地位、女人這點事嗎?得不到,就要出家?這部僅僅就是心情不好時的任性行為嗎?

    就因為這個,就跑去給真正的出家人添亂?垃圾分類都不知該把你歸為哪一類了。

    人類所有的一切,本就是隨著心情而變化的。你現在僅僅是心情不好而已,用不了多久,心情恢復正常,別說讓你剃頭出家,Tony老師把你頭髮剪壞了你都得跟人家打起來,就這六根不淨的樣子,你覺得自己是出家那塊料嗎?

  • 4 # 習風哥哥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如若不知所為又何必自棄自廢,人生總有一此時刻需要慢下來,靜下來,聽花開的聲音,樹葉的飄零,才能感覺到還活著已經很好了,萬花叢中過那不是我所求...

  • 5 # 春秋系

    1、你這是在逃避社會,縱然去寺院你也待不久,因為初衷就是錯的。

    2、寺院不是混飯吃的地方,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假和尚。出家就是舍小我為眾生,待在寺院出家也好閉關也好受著眾生的供養,而不為眾生辦事你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福薄你承受不住罪就大了。

    3、正規寺院生活不是你想的那麼悠哉,早課3點有的都開始了,白天干活,晚上繼續上課。帶著塵世的習氣你不一定堅持住。

    4、正真的要改變的是從內心,內心不清靜世間不清靜。

    5、生活處處是修行,小修在寺院,大修在人間。大乘佛法要求自覺覺他,普渡眾生。一味地逃避即使修的好那也只是小乘佛法。

    6、你現在不調整好心態就是在經歷煉獄般折磨,覺悟就能當下解脫,否則你將繼續煎熬著。

    7、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就是修行,看淡,隨緣。

  • 6 # 道乞

    道土和和尚是方外之人,脫離紅塵,不在五行。但各有其責。作為俗世者想追求那樣的生活無可厚非,只是你明白一點做無為而不為我還是你放下我背上的我。倘若心已死可離塵世,假不清空有牽纏最好混沌中生活,生活中歷練,苦練中修心!

  • 7 # 劉井隆

    在我家附近西橋的路邊上,有一個修鞋的老頭,她女兒讀大學畢業,悲觀厭世,去廟裡當了尼姑。後來天天跟她媽講佛,老頭的老伴也信佛了,家裡幾十年的積蓄,都捐給了廟上,也去廟上當了一個虔誠的尼姑。

    老頭60多歲了,老婆沒有了,女兒也沒有了,一個人孤苦伶仃,為了生活只好出去修鞋。每次我老伴去他那裡修鞋,老頭都講他家的這些事情,一個完整的家庭,因為信佛信得妻離子散。

  • 8 # 老道觀天471

    有點厭世感,並且想去修行。不管你什麼原因厭世,如若不去掉思想包衭,則將一世無成。先別說佛道修行有一定條件和標準,不是誰想去就能去得了的,單從你心不靜來講,也不合佛道標準。望你找準原因,對症下藥,首先解開結,然後靜心思過,看是否能達其目標。如有慧根,確適合修行,方可透過程式來實現目標。總之,修與不修不是簡單的一說了之,而是人世間動能的一次能量轉換,天地人合一,是需要緣分的……。

  • 9 # 天下第一愚768

    真正的和尚和道士,是從思想上信佛或信教的。是一種信仰,受法律保護,無可厚非。

    如果或累於生活壓力,或憤於世俗不公,或懶於勞作,或煩於兒女情長......,產生厭世思想,欲逃避現實,遁入空門,企圖清閒,就大錯特錯了。

    佛寺道觀,也非絕對平等之地,也是等級分明:文化程度高,對佛道之理修養深厚者,可作為住持,長老,首座,監寺等,屬於領導階層。其餘泛泛之輩,只能遵規守律,服從指教。違規者也會受到懲罰。

    佛寺道觀,更非偷懶享樂之所。寺觀大眾,雖信奉清靜虛無,卻也有衣食之行之需。一些旅遊景區的著名寺觀,香火眾,收入多(可能國家還有專款撥付),吃喝不成問題。多數小寺觀就不同了。那裡面的和尚,道士,除了唸經誦佛,還得經營生計。前幾年,有些道士到村裡化緣,大多數人還能佈施一半元錢。後來,給錢的越來越少,還有責難數落者。這幾年基本上沒有化緣的了。

    還在人民公社時期,涇河北岸一座小山上,有一個寺院,住著五六個和尚,種著附近生產隊10多畝地,養著5頭牛。每年糧食收後,由生產隊來到寺院,給其留夠足夠的糧食(包括施放齋飯之糧),其餘的糧食就運回村裡去了。這好像一個生產小隊一樣,那幾個和尚,起早貪黑,要放牛,要種地,比生產隊社員活還重。有一天,寺院住持從西安大寺院開會回來,和我閒談了一陣。他對佛教還頗有研究。他動員我入教,我說服他還俗。最後,誰也沒有說服誰,哈哈一笑,各走各路。這個小寺院和尚們的艱苦生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難道他們是真信佛,用受苦來進行修練?

    人應該有信仰。由於信仰而出世,可以理解。若因怕苦怕累,怕困難怕壓力,或其他原因,厭世,逃避現實,則不可取,非大丈夫之所為。同時,現實也是逃避不了的,你能逃避到哪裡去呢?

  • 10 # 吳貴妃

    我的天,有點厭世感,哈哈哈,就想去呀,道士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嗎,想的真好,我認為你去了也吃不了那苦,有困難都是暫時的,會過去的,我想你還得三思而後行啊,不安衝動為好,[祈禱][祈禱]

  • 11 # 過眼雲煙2128

    想去就去做,立定心思去做一樣東西沒有做不成的。不過如果你三十以下可能清修不到,未到一個月就要還俗了,你以為清心寡慾這麼容易的嗎?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

  • 12 # 自在瞭然1

    你有這種想法也不是不可以,也就是說有點看破紅塵的感覺。但是,當真正的符合道教,佛教教徒是很清苦的事情,沒有一定的信仰修為是達不到那個境界的。修行並不侷限於出世或入俗。主要還在於你自己。避開喧囂的浮華,一個人選擇清靜之地,也不失為一種境界。

    在紅塵中,更考驗人。有修養修為的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具備了堅強的信仰和修為。道教弟子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順其自然,天人合一。先把道家,佛教的書先讀,慢慢悟,會在其中悟出道理,然後再說出不出家皈依不皈依三寶之事。真正在道教佛教徒中有慧根的,是件很難很不容易的事。自己想清楚再作決定不遲。入佛門怎樣我不太瞭解,但作為道教,有大德的師父選弟子徒弟是很嚴格的。穿上道裝,道袍是表面。真正其內涵在於自己的行為。希望我說的對你有點幫助,如有不對,請諒解。首先我也在慚悔。一生中我也做了很多錯事,說過錯話。我現在是正一派弟子,但還在學習中。

  • 13 # 諮詢師張滴滴

    大隱隱於世,真正的清淨是發自內心的,真的去當和尚也不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平和感。

    厭世感更多的是來自於日常生活的厭煩,就算不去當和尚,也可以想辦法主動做一些改變。

    改變環境,改變認知,改變社交,做一些調整,當和尚明顯是更難以實現和不切實際的。

    當一個目標定得相對付出的代價更高,對於行動力就是一種阻礙。不如找到更可行的方案和計劃,從生活上改變自己,不能用逃避,而是要解決掉你現在的苦惱。

    相信這些你也能明白,如果這只是你的一句讓自己心裡舒適的洩氣話,只是為了緩解情緒,更不建議這樣,在諮詢中遇到的很多人,心境低落,甚至是抑鬱的狀態,大多是由一兩個反覆出現、自我強化的消極觀念開始的。

    生活有很多不美好,積極面對才是重點,認知一旦改變,你會發現,你對於自己的調配能力,會超乎想像。

    加油吧。

  • 14 # 無俗社人

    出家與入世,有何區別,無非是此地與彼地區別罷了,心死在哪裡都是心死,厭世,哪裡都是有世可尋,厭什麼?無非是躲!關上耳,淨下心,不亂視,處處可避世。

  • 15 # 卡比呆米加斯米

    先拜一拜頭上神靈啊![祈禱][祈禱]去年在三清山和一個出家人聊了聊,每天都有類似課程表一樣的時間安排,各門功課都有考試,包括英語和體育,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壓力,想在世外桃源裡躲清靜無異鏡花水月。

  • 16 # 舊船票

    首先告訴你,出家人或者信徒,不是悲觀者,恰恰是熱愛生活的,幫自己幫別人解脫煩惱的。

    信仰,不是厭世。信仰者,根本上領會了大千世界的痛苦、煩惱、人們從貪婪開始迷惘,從自己開始修行,再教導別人,根本上解決世間一切惡。

    你這個問題,不是想有信仰,是逃避,對自己不負責,對家庭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

    可以去老和尚那裡,或者教堂那裡去聽聽,接受教悔。

    但願你能清醒!

  • 17 # 雲開山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論是佛還是道都講求:無、空,無我、無求,萬事皆空,空則洞明。既然無我、無求、萬事皆空,世亦是空,何言厭世?既然厭世,即不明空何以清修?厭世、清修,一念之間,無我、無世、無執著,即是修為。

  • 18 # 使用者3320989446819

    我也是這個世道也看透了,有時我也想到廟裡,但這個廟裡,早上3點唸經,打坐,我想吃不消,我勸你還是別去,換個方法生活。

  • 19 # 恆o隱九

    有些厭世,是因為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無奈的事,所以感覺沒意思,沒動力,什麼都很沒勁。

    有詞雲: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可是做和尚或道士就能清淨嗎?

    非也非也!

    過來人說得好: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這句話說明:那些所謂的隱士看破紅塵隱居於山林是隻是形式上的“隱”而已,而真正達到物我兩忘的心境,反而是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雜的干擾,自得其樂,因此他們隱居於市朝才是心靈上真正的昇華所在。

    有些人希望藉助周圍的環境忘卻世事,沉湎於桃源世外,這是指小隱。可是這卻屬於逃避,只是一時的而已,長久不了。

    真正有能力的人卻是匿於市井之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茶碗中。 這是指中隱。

    只有頂尖的人才會隱身於朝廷之中,他們雖處於喧囂的時政,卻能大智若愚、淡然處之,這才是真正的道家隱者。這是大隱。

    當然了,我們只是普通人,想做到大隱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要做到中隱隱於市還是可以的,而且這裡也是臥虎藏龍之地,高手眾多。如果你能遇到三兩個,那將是無比痛快舒心的了,這可比出家自在多了。

  • 20 # 坨坨30410673

    如果想去個好一點的道觀或寺廟出家,和現實社會一樣一樣的,也得懂規矩要學習要背經文什麼的。如果有境界,就自己找個地方修行,那樣清淨。其實還是心靜自然涼,心靜了,在哪裡都是修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科比另外兩次進入總決賽都贏了,他能成為穩定的歷史第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