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寶玩具故事匯
-
2 # 愚昧文學
賞罰分明,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覺對是唯一的標準,那才是真正的公平。否則,人失去管理,就會無法無天,慾望永不滿足。同時,如果獎勵不公平,人也會失去動力,奉獻與權利必須平衡。
-
3 # 寧波米
孩子還是讓他們學會獨立比較好,畢竟你不能跟他們一輩子。誰的孩子誰不疼,但是如果你一味的溺愛,只會讓他們以後對你有埋怨
-
4 # 牡丹小悅悅
如果你的父母為你準備了房子、車子呢?這樣的話,父母是否有權干涉呢?
青年理直氣壯地說,那是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這是中國絕大部分家庭的現狀。
孩子一方面依賴著父母,在生活上是個孩子。
另一方面,他們還同時嫌棄著父母,覺得父母對他干涉太多,無論婚姻還是生活。
1.沒有誰天生欠誰的
在美國,孩子十八歲之後就獲得獨立,父母將不再管孩子的生活,同時也不再提供經濟支援。
在中國,相當一部分孩子到二十五歲依然依賴家庭的經濟支援,俗稱啃老。
在房價飛漲、就業困難的今天,沒有幾個孩子能靠自己的能力買房結婚的。
父母含辛茹苦一輩子,拿出半生積蓄給孩子買房,卻依然是孩子眼裡被嫌棄的一方。
嫌棄父母沒有見識,眼界不高,審美老土,喜歡用老舊的思維來說教,干涉自己的生活。
不喜歡可以出去啊,不賴著父母,不就不用煩了。
最讓人氣憤的,就是一邊依賴父母,一邊嫌棄父母的人。
沒有誰天生欠誰的,父母愛孩子,孩子也要愛父母,所有的愛都是相互的,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的人,哪怕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也同樣是自私,是涼薄。
2.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年輕一輩的工作忙,孩子通常要交給父母照顧。
父母明明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可以在家裡溜溜鳥,跳跳舞,種種花草,頤養天年了。
結果突然又要照顧孫子。
小孩子一天需要一個整人照顧,他們精力旺盛,折騰起來是老人不小的負擔。
就是這樣辛苦的帶孩子,還要承受自己孩子的不滿。
什麼教育方法落後了,飲食不夠科學了,帶個孩子,累個半死,還討不到好處。
沒有幾句暖和話也就罷了,還要處處指責,寒了父母的心。
父母體諒年輕人工作不易,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年輕人卻橫加指責,一點也不體諒父母的辛苦。
父母犧牲掉晚年幸福安寧的日子,來為孩子操心勞累,孩子卻覺得一切天經地義、理所應當,對他們既沒有感恩,也沒有尊重。
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呢?
3.父母才是家庭的根
如果把一個家庭比作一棵大樹,那麼父母是根,子女是葉子,孫子孫女是果實。
果農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藥!
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夠的營養。在果子上打藥,才能防止果子長蟲子。
我們對父母要多關愛,對子女要多教育。
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年輕人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
孩子是透過父母的行動,懂得孝的
-
5 # 婷的生活日記
在他小時候你能有求必應,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總有你辦不到的時候,等你年齡越來越大,他要求的你也慢慢就辦不到了,所以最後就是嫌棄。所以孩子還是應該看情況的給予,得到好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
6 # 筱竹雅
老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教育孩子成長生活中要有規矩,同樣父母對孩子的寵愛也要有規矩,過分的寵愛,就是溺愛,溺愛的表現就是無條件的有求必應!
有求必應,尤其是在物質上的,他們就會覺得無論什麼,不用努力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並且,得到的過方式於簡單,所以不珍惜!那麼他以後的生活學習遇到困難,怎麼辦?遇到想要的東西怎麼辦?是不是也可以不勞而獲呢?是不是隻要有求於父母就會解決?這是依賴。父母如果做不到,是不是就會被嫌棄?又依賴又嫌棄,這種慣性思維就是無條件有求必應的結果,不能怪孩子,錯的是家長!
愛孩子沒有錯,寵愛也沒有錯,作為家長,更應該在生活中寵,遮風擋雨,噓寒問暖,豐衣足食;情感上寵,關心愛護,聊天談心,排憂解難;精神上寵,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獨立的,讓他有足夠的自信面對問題和困難,不是第一時間求助
每個父母都會愛孩子,但是有個度,有個限,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條件的有求必應,對孩子應該適當說No,更利於讓他成長
-
7 # 奇蹟般存在的
對孩子無原則的有求必應,是溺愛的表現,會造成孩子情商低,逆商低,智商也呈下降趨勢,即使先天佔優勢,但是後期也會因不愛思考而表現智商下降。
首先,溺愛孩子,對其無原則有求必應,會導致孩子,情商低,共情能力差,無法理解他人的行為和想法,缺乏感恩之心。當對孩子有求必應成為一種習慣,一旦某次拒絕則會孩子產生抱怨甚至是怨恨。情商高的人在現代社會尤其職場的競爭力是遠遠高於情商一般的人。而情商低的人在職場中時很難存活下來的,除非其具有不可代替的技能,而現實中這一可能性幾乎是為零的。所以,現在社會更加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孩子從小就可以選擇上情商課。而比課堂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其次,過分寵愛孩子,會導致孩子逆商低。無原則的有求必應,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誤解,這個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的,自己擁有著絕對的控制權。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家庭這個其稱霸的場所,外界真實世界會超出其認知。面對外界的不如意其心理就會產生心理失衡。進而不願意面對外部世界,沉迷於就家庭這個安樂之所,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甚至有的孩子會將外面遭受挫折的失落憤怒轉發洩到父母身上,認為是父母沒有無能才不能使其在外界也可隨心所欲。
最後,對孩子有求必應,毫無原則性會導致孩子依賴心理嚴重,缺乏上進心,變得懶惰隨意,缺乏獨立能力,在面對人生選擇時,往往很隨意甚至是將選擇的權利交給他人,一旦選擇事失誤則將責任推給別人,不懂得承擔責任,無法判斷現實情況,智商也呈下降趨勢。
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願望,至少也是不輸在起跑線上,為此家長們拼命賺錢只為孩子能夠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條件好一些的還要送孩子出國留學。但是有些家長卻忽略了對其基本的生存能力的教育。比如,怎樣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 ;怎樣與周圍的人融洽相處;怎麼規劃自己的時間甚至是自己的人生。在一些大學生中會存在一種現象,經過高考後似乎人生就跨越了一個階段,可以放鬆的玩樂一下了。可事實是人生是連續的,每個階段都是互相作用的,每一階段中缺失的部分未來都會付出更高昂的代價才能夠彌補。為了孩子未來更好的生存,一定要停止對其無原則的溺愛。
-
8 # 李小敏Vlog
對孩子無原則的有求必應的父母,得到的是依賴的嫌棄那是理所當然的。簡單來說那就是被寵壞了的孩子。
當一個人對別人的支援,關愛,幫助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的時候,他對一切得到的都不會感激,當你一旦不給他或者給不了他的時候,他還會唾棄你,厭煩你。即使一個成年人被寵壞了也很難改回來,更何況是從小寵到大的小孩。雖然沒有資料顯示,但是中國被寵壞的孩子不在小數,因為中國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計劃生育,父母只有一個孩子,多數都有溺愛孩子的行為,所以不少獨生子女都有這些壞毛病。
-
9 # 暮景風光
人都是這樣,溺愛只會助長人不好的品性,同樣有求必應只會讓人不懂得珍惜,孩子從小應該讓他們培養出知足與感恩的一些品德
-
10 # 閱微情感草堂
對孩子無原則有求必應,已經讓孩子養成了不懂感恩的毛病,俗話說悔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自由發展。大人給小孩的要求就是無原則暗示你可以無原則得到你想要的。不用付出任何努力,任何代價。看過一個訪談節目,話題是如何看待個人成功與家庭之間的關係。
其中一個叫阿雷的受訪者,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後在深圳打工,月收入近萬元。
以下是他與主持人的對話:
這樣的收入在你們老家是不是很高了?
差不多頂父母一年的收入。
你覺得今天取得的一切成績,包括考取大學和所謂的高收入,和父母有多大關係?
主要還是個人努力吧,他們只是做了父母應該做的,比如養我長大、供我讀書,所有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那你的未來還需要父母參與嗎?比如結婚買房之類的。
那肯定需要,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沒辦法。房價那麼高,有幾個年輕人憑自己的能力買房,不都是父母幫忙。
你覺得這樣合適嗎?
沒什麼合不合適,大家都這樣,這是由國情決定的,我一個人也無能為力。
說實話,沒等看完這個採訪我就換臺了。不知道阿雷的父母聽到兒子這樣說會作何感想。在我看來,這個阿雷真不是一般的冷血無恥。
父母養我長大,供我讀書,都是理所應當,不值得感激,我考上大學,月入萬元,全憑自己努力,和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雖然現在我本事大,能力強,但買不起房不是我的錯,是國家和政府的錯,是高房價的錯。
既然不是我的錯,這個單就不該我來買,只能父母買。沒辦法,誰讓他們生下我呢。生下我就該對我負責、給我買房,因為大家都這樣。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骨子裡不像阿雷那般冷血無情,可其不經意間表現出的行為卻和冰兒、阿雷如出一轍,對父母一邊嫌棄一邊依賴。
究其原因無非是對父母習慣索取、不懂感恩,這似乎成了一種通病。
嘲諷父母觀念落後,取笑父母打扮老土,抱怨父母小氣摳門,嫌棄父母沒有本事。一邊對父母居高臨下地嫌棄著,一邊又心安理得地依靠著。
依靠父母買房買車、照顧孩子,甚至有人一把年紀了,還要跟著父母蹭吃蹭喝蹭零花錢。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事情是兩相情願,誰也沒逼父母這麼做。
說的沒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心甘情願的付出。作為子女,在接受他們的付出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回應一份感激、珍惜、知足、尊重呢?
-
11 # 一頭怪牛
謝邀!念你的問題,差點把我自己的舌頭給咬了!這麼彆扭啊?再說你的問題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也可能是個案!孩子就應該依賴大人,你對一個孩子講原則?是不是對牛彈琴?只有對孩子安全,沒有任何危險性,就應該滿足孩子的要求!難道孩子長大了上學了,還要你給孩子擦屁股嗎?長大了,也就獨立了!再說,依賴和嫌氣又是很矛盾的!既然依賴為什麼又要嫌氣?沒法說你的問題!
-
12 # 心理學高大夫
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給予耐心,慢慢的等待。
曇花開放的時間極其短暫,但是它有其它花兒沒有的驚豔!
在漆黑漆黑的夜裡,迷途的人們等待北極光的出現,雖然辛苦了一點,但是收穫了無與倫比的璀璨。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麼給什麼,自己捨不得花,都給孩子花了。到頭來孩子不懂得人的辛苦,你丁點也不懂事,更不懂得金貴東西。
Easy come,easy go.得到的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
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東西沒那麼容易讓孩子得到,那麼孩子的表現就一定是不一樣的。
這個世界上的人,有好多是急急匆匆毛毛躁躁的。紅燈還亮著,就那麼幾秒鐘也不願意等;進地鐵時,總有人想搶到別人的前面去,擠的面紅耳赤,拳腳相加甚至大打出手。
教孩子學會等待,告訴他,任何人都做不了世界的中心。
事實證明願意等待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美好……欣賞到別人的優點!
-
13 # 花生麻麻育兒筆記
對孩子無原則的有求必應的父母,得到的是依賴的嫌棄,為什麼?
1父母不懂得拒絕,只教會了孩子無條件的索取,沒有學會感恩。
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恨不得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娃轉,娃想幹嘛,大人都不忍心拒絕,這就給孩子一種錯覺,我想幹嘛都可以,父母為我做什麼都理所應當。
2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還有後半句,要教會孩子邊界。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愛不應該附加條件,不能說孩子表現好就愛,表現不好就不愛,不管孩子什麼樣子,我們的愛都不會變。
無條件的愛≠溺愛,不是說孩子有求我們都必應。
我們除了毫不吝惜的愛孩子,還要告訴孩子規則,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無規矩不成方圓。
3告訴孩子,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就是家中的一份子。應該為這個家出一份力。
我們要捨得【用】孩子,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其實很強的,讓他從小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以孩子小為藉口,家長包辦所有事。家長做的越多,管的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自理能力就越差。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看似成年了,實則還是沒斷奶的巨嬰。
孩子只有切身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才知道父母的好,不然只靠我們叨叨叨:“爸媽多不容易。”只會招來孩子的反感。
沒有切身體會,哪兒來的感同身受。
-
14 # homework
依賴的嫌棄形容的很貼切,實際情況也是這樣的,被父母溺愛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對父母真的就是既依賴又嫌棄。
親戚家的男孩就是溺愛大的,本來家庭條件就不怎麼樣,但是對男孩的要求基本上屬於有求必應,要啥給啥,初中沒畢業就不上學了。他們只教會了孩子如何被愛,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別人。一次親戚從來家帶回來一帶麵粉,打電話讓兒子下樓給扛上去(多層沒電梯),兒子就是不願意去,那天剛好我在親戚家,是我下樓幫親戚把麵粉背上去的,也許親戚不想把家醜外揚,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說,就好像這件事沒發生過一樣。
被溺愛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步入社會後,這些基本能力的缺乏會讓他們備受嘲笑,但是又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這時就會嫌棄父母,但是還需要父母養著,於是就成了依賴的嫌棄。
父母嫌棄孩子無能,孩子嫌棄父母根本不懂家庭教育耽誤了自己,這大概就是父母溺愛孩子的最終歸宿,除非有一方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回覆列表
愛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本能。
在孩子成長的歲月中,
父母希望他們有幸福快樂的成長過程。
都說小時候得到足夠愛和滿足的孩子,
長大後會更加Sunny自信。
回顧我們自身的童年,
其實有點道理。
但是被過分寵愛的孩子容易有恃無恐,
我劃了一下重點,
無原則的有求必應,
說明父母寵孩子沒有底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也是一個年輕媽媽,
學過心理學、教育學,
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
也曾有過這種困惑。
你很愛他,可是你又不知道該怎樣愛他。
我最近讀了猶太人後裔沙拉的一本書,
《特別狠心特別愛》。
其實有時候對孩子沒原則的愛,就是害。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並且溫暖、勇敢、善良、積極,
父母的愛不必不可少,
但是必須劃定好範圍。
否則將來孩子的無理取鬧、暴躁、懶惰,
作為父母看到會多麼心痛,
可是這怪孩子嗎?
這是父母在陪伴和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錯誤,
但是我覺得越早意識到問題,越要早些改正。
人無完人,也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
多學習、多請教,
可能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能千篇一律,
但是父母作為成年人,
總該明白什麼事可取,什麼事不可取。
父母與孩子的緣分,
就是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當孩子在身邊時,如何有度地關愛,
才能換得將來孩子獨立後,
如何有底線地面對這個世界。
能夠幫助到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