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局勢君
-
2 # 閒看秋風999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用來形容"默大媽",德國總理默克爾面臨組閣困難是最恰當不過了。"大難"是什麼?所謂大難,就是2015年以來默克爾政府"張開雙臂,歡迎難民"的政策;而且因移民政策激發的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又為德國選民們反對默克爾接納難民的做法加了一把火。
根據德國憲法規定,如某一政黨在大選投票中獲得50%即過半以上選票,可以單獨組閣;否則必須和其它得票多的黨派一起組閣。默克爾所代表的基民盟得票沒有過半數,所以必須和其它黨一起組閣,避免發生"少數黨"組閣,在未來的執政期間處處掣肘。
以下就是九月大選各黨派得票統計:
九月份大選各黨派得票率分別是:基督教民主同盟33%,社會民主黨20%,自由民主黨10.7 %, 選擇黨13%,並史無前例的進入議會。
德國自由黨,綠黨和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同盟,所謂的牙買加(黃,綠,黑三色國旗)同盟組閣失敗,默克爾去日不多。德國當地媒體嚴厲批評自由黨黨魁,後者卻辯稱:與其勉強參與組閣還不如不參加。另一個黨派—社會民主黨如能參與組閣,也可以暫時度過難關,不過也拒絕參加;不過,最得意的恐怕是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現在該黨可以嘲笑其它黨派組閣失敗與無能了。
此間輿論認為,德國政府組閣最佳選擇是基督教民主同盟和綠黨組合,而自由民主黨正在向右轉,反對接納移民。很顯然,默克爾大規模的收容難民政策將自由民主黨推向了右邊,和選擇黨越走越近。
以性格倔強而著稱的默克爾不願組成"少數黨"政府,所以要求重新大選。不過究竟勝算幾何,只能是明年年初再說。
-
3 # 洋楊大觀
大家都知道,德國是議會制國家,因此,其選舉是選黨派,不是選領導人。
理論上,總理應該由得票最多的政黨指派,所以理論上默克爾出任總理的機率很大。
但理論畢竟只是理論,默克爾當總理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組閣成功。
成功組閣意味著成立多黨派的聯合政府, 且各黨派得票率之後超過50%。
看一看九月份大選各黨派得票率:聯盟黨(基督教民主同盟及其姐妹黨基社盟)合計33%,社會民主黨20%,自由民主黨10.7 %, 極右派選擇黨13%,並史無前例的進入議會。
默克爾最佳的選擇是與社會民主黨合作,兩家票數相加就過半了,但社民黨不幹;
次優的選擇是聯盟黨連同自民黨、綠黨三黨聯合,成立所謂的牙買加(三黨顏色分別為黃,綠,黑,與牙買加三色國旗顏色相同 ),但因自民黨宣佈退出而宣告組閣失敗。
社會民主黨和自由民主黨為何都不願和默克爾的聯盟黨結盟? 那是因為他們都吃過和聯盟黨結盟的虧。默克爾作風強勢,兩黨和聯盟黨的合作,都只能處於從屬地位,而付出的代價,則是支持者的流失,基本盤越來越小。
而自由民主黨的記憶尤為慘痛,德國的政治版圖,向來是偏左的社民黨和綠黨聯合(紅綠聯盟 ),偏右的聯盟黨和自民黨聯合(黑黃聯盟),但當年默克爾上臺之初,一腳將老牌盟友自民黨蹬掉,改而與社民黨搞“大聯盟”,使得自民黨好幾年都恢復不了元氣,一度被擠出議會黨團,淪為邊緣化的小黨。
社民黨和自民黨的拒絕合作,默克爾就陷入僵局了,因為她肯定不可能同極右的選擇黨合作。
接下來,德國政壇只有以下幾種選擇:
1、組成"少數黨"政府;
2、重新舉行大選;
3、重新排列組合,聯合組閣
前面兩種情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採用,所以,如果要聯合組閣,無非是以下幾種情形:
1、組成小黨聯合政府,也就是說,除了聯盟黨和選擇黨之外的所有黨派,聯合組閣,這就有點像當年日本村山富士組閣時的情形;
2、自民黨和社民黨捐棄前嫌,同意和聯盟黨共同組閣--這個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估計要以默克爾下臺為前提條件。
無論最後採用哪種模式,對於默克爾連任總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4 # 希爾維
德國組閣談判擱淺,是默克爾斡旋不力的表現,自民黨居然能摒棄權力慾望,單方面“開撕”完全出乎默克爾的意料。德國現在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執政了12年的默克爾仍沉醉在過去的組閣及權利模式中,沒及時跟進形勢,重新定位,最終大意失了荊州。
未來組閣這事會膠著一段時間,德國政局保持不確定性,畢竟組閣談判是各方博弈的過程,雖然不及英國脫歐談判那麼複雜,但是仍然關係到未來四年德國政府權力分配、政策走向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影響到各黨選民的滿意度,與下屆選舉支援率直接掛鉤,各黨都不會兒戲。並且,在組閣談判中一向"唯唯諾諾"視默克爾馬首為瞻的小黨現在也開始硬氣起來,大黨對組閣更不感冒,組閣難談。萬一重新選舉,更為麻煩,2018年年中都穩定不下來。
但是,默克爾下臺的可能性也很小,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雖然大家都在說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導致了現在德國的僵局,但是在此困難之際,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依然堅定的支援她。這雖然並不意味著黨內對默克爾就沒有怨言,但實在是沒有比默克爾更合適的領導人,後繼無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得支援她。但不管怎麼說,默克爾依然是德國第一大黨的主席,這個地位不會變。
另一方面,德國政壇上,再也找不到能擔當總理大任的領導人了。默克爾當總理的最大擋路虎是曾經的外長施泰因邁爾,但默克爾早早打發他做了總統,排除了最大隱患,放眼德國政壇,還真沒有什麼人能挑起大梁:
社民黨:第二大黨,主席舒爾茨,曾經當過歐洲議會的議長,剛回德國參政的時候大家都看好他,但他實在有點不爭氣,不僅在競選中沒提出什麼亮眼政策、缺乏國內執政經驗,連現在社民黨黨首的位置也受到挑戰,更別提當總理了。
綠黨:小黨,競選中兩個地位相同的候選人,黨內權力不集中,很難推出能夠服眾的總理。
自民黨:小黨,主席林德納爾,小鮮肉,曾被德媒捧成“麒麟才子”,但德國並不是奧地利和法國,鮮肉缺乏資歷難以得到政客和民眾信任,並且退出組閣談判顯得不負責任,讓林德納爾形象打了折扣,問鼎總理難於上青天。
綜上:雖然德國民眾對著默嬸已經12年,也許早已生了些許厭倦之情,但恐怕這張臉,德國民眾還得繼續看下去。
-
5 # 今古達觀
德國局勢堪憂,但默克爾不會下臺!
默克爾組閣失敗各位已完備詳述,這裡不再贅述。下來德國局勢發展不外三個方向:一是德國總統運用許可權再行組織談判,力爭各方妥協組閣成功,這也是目前德國局勢的最好努力方向。但再次談判難度依舊,關鍵是社民黨和自民黨都不願淹沒在默克爾政黨的聲音下,讓自己特色全無,影響式微。二是組建少數派政府 ,這是默克爾又不願意的,受制於人施政艱難,處處掣肘 。三是重新舉行議會選舉,這是默克爾主張的最好出路。
德國近年來在默克爾的領導下,已成為歐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德國動盪歐盟難穩,相信德國在各個黨派和民眾的努力下會共克時艱,為德國政局找到一個好的出路。其間的艱難曲折必不可少,山重水複,幽幽暗暗,但德國人民的智慧會柳暗花明。
默克爾目前在德國政壇乃至歐盟的地位無人撼動,不可或缺,這是由過往的現實危機解決業績和默克爾巨大的聲望所決定的。
默克爾唯一的短板是她對難民危機和移民問題的理想主義態度,這也是她支援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她也在妥協,也在讓步,畢竟理想主義的擔當碰上了民粹主義的世界潮流,極右主義的抬頭就是苗頭。
默克爾女士能化危為機嗎?我們祝福她。
-
6 # 陽明山夫
孤注一擲,重新選舉了,或許默克爾真的會做,但難民的魔咒已出現,德國未來不會太平,希望默大媽涉險過關了,雖然我在說接納難民是默大媽愛心氾濫了,但認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中國人和德國人也沒區別啊,誰都不喜歡外人來打擾自己安寧的生活了,這個無解。
-
7 # 布衣吳新建
老奶奶其實風頭正勁,敢發威,撂重話,說大不了重新選舉,就是看準沒有重新大選的可能。老人政治有個特點,看起來吵得很兇,內裡其實還是冷靜理性。各黨之間不吵就難體現存在的價值,吵也是為了獲得利益,真把戲演砸了,對誰也沒有好處。
估計下週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不會重新大選。管理一個國家不容易,前些年美國的少壯派當家,奧巴馬執政8年青絲白髮,當大國領導人不簡單。
默克爾組閣失敗,德國和歐洲處在十字路口,這是外界一種擔心,不過,最新民調顯示,德國如果重新舉行大選,結果將與上一回的成績不相上下。
組閣危機,表面是與兩小黨鬧掰,根本是德國選民對兩大黨信任下降。默克爾執政12年後首遇組閣危機,即使默克爾組閣成功,背後歐洲及國內一系列問題,解決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
8 # 涵一
目前看來,重新進行組閣談判的可能性大於再次舉行大選的可能性。
組閣艱難的局面其實是可以預期的。在9月24日舉行的德國聯邦議會大選中,默克爾領導的領導的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獲得了33%的選票,遠低於半數,也比默克爾預想的結果差了一大截。接下來,對於默克爾來說,就是和誰聯合組閣的問題。而獲得了20.5%選票的第二大黨社民黨領導人舒爾茨則多次強調不會再與默克爾聯合執政,要選擇當反對黨。
在大選中敗給默克爾的舒爾茨不排除有著眼於下一屆大選東山再起的考量。但自2013年以來就一直與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堅持不再聯合組閣,這樣一來,默克爾的選擇是很有限的,堅持不與極左、極右政黨“聯合”的聯盟黨,只能同自民黨和綠黨展開談判。
所以,在與自民黨和綠黨的聯合組閣談判破裂後,又不想組成少數派政府的默克爾一時間確實看上去幾乎是陷入除了重新大選就無路可走的境地,也的確迎來了她十多年執政生涯裡的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機,危急程度絲毫不亞於在兩年前面臨難民潮衝擊時。
不過,默克爾執政以來所展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韌性。從債務危機到難民危機,甚至包括她進入政壇早期那次所謂的對自己的政治導師、德國前總理科爾的背叛,然後她竭力和科爾本人及其家庭冰釋前嫌,默克爾一次次面臨危機,也在歷經這些危機後才成就了今天非同凡響的“歐洲女王”地位。但也不能把這種韌性只歸功於默克爾一個人身上,從根本上而言,與其說是默克爾的韌性成就了德國,還不如說是德國的韌性成就了默克爾。
這次的危機可能又得靠德國的韌性來渡過,最有可能“拯救”默克爾的不是別人,就是她的老搭檔也是老對手——舒爾茨。在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以及社民黨內部諸多大佬的呼籲和推動下,“為了不要把責任推回給選民,”舒爾茨以及社民黨的態度都有些鬆動,表示出要主動“承擔責任”的意思,會在接下來儘快找到解決辦法。而默克爾也明確表示,願意與社民黨繼續聯手執政。
目前最值得期待就是,默克爾以往總能轉危為機的好運還能繼續嗎?雖然對於政治變局來說,沒有什麼不可能,但在過往,默克爾和德國總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
9 # 學者張蓓
德國組閣牙買加模式即基民盟/基社盟執政聯盟、綠黨和自由民主黨三黨組合的失敗讓很多國際觀察家始料未及。此前所有人都承認談判不好談,但都預設理智會最終這三黨會最終走到一起,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遏止德國選擇黨AfD在國家事務中發揮作用。
但從現在的局面看,兩個小黨恐怕更願意考慮本黨利益。這兩個黨與基民盟/基社盟在稅收、難民、環境和農業政策上分歧較大。對於綠黨和自由民主黨來說,儘管進入政府有榮耀和官位,但如果妥協太大,對背叛核心原則,無異於自殘。小黨與強勢大黨組成聯盟通常沒有什麼好結果,比如說德國“大聯盟”組合中的社會民主黨,以及英國2010-2015年執政聯盟中的自民黨。正如自由民主黨的黨魁所說,他們和綠黨在聯盟中只會是被利用的傻瓜。
說到底,其實還是默克爾及她背後的基民盟/基社盟最需要組成執政聯盟,現在的情況已經對默克爾非常不利。社民黨不肯考慮“大聯盟”,自民黨也不願重回談判,所以未來只有兩種可能,再次大選和少數派政府。
現在的總統施泰因邁爾是反對提前大選的,估計會推動默克爾接受少數派政府的提議。但少數派政府最大特徵就是不穩定,考慮到默克爾最憎惡的就是不穩定,也不想讓選擇黨在議會有決定天平的可能性,因此最後可能還是會再次大選。但是再次大選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選擇黨再創佳績,這是默克爾更不願意看到的。因此,默克爾必須要在這兩種都不美好的前景中做出一個選擇。或許這就是默克爾時代終結的開始了。
-
10 # 陳皮果子
11月19日,自民黨自民黨FDP黨魁Lindner表示退出組閣。這一舉措宣告了此前曾受多方看好的“牙買加聯盟”組閣談判破裂,聯邦德國面臨建國以來從所未有過的尷尬境地,默克爾的領導位置也因此發生了動搖。不過,默克爾也明確表示不會下臺,要堅定履行大選後的承諾,作為總理領導德國走進第四個任期。
目前看來,德國距離重新大選還有一定的距離。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表示,本屆大選結果公佈以後,組建新政府就是議會中各黨派的責任,政治家必須承擔責任,不能輕易推回給選民。他呼籲各黨派回到談判桌旁,不要輕易啟動新一輪選舉。
可能的方案之一是勸服大選得票居第二位的社民黨轉變態度,與聯盟黨聯合組成大聯盟政府,延續2013年大選後的格局。總統施泰因邁爾單獨會見社民黨領導人馬丁·舒爾茨,勸說社民黨入閣。眾所周知,社民黨主席舒爾茨在大選前、選舉後、牙買加聯盟談判破裂後等諸多場合一直語氣強硬表示絕對不會與聯盟黨再次聯合執政,如果他接受思想動員臨時轉變口風,無疑是自打嘴巴,啪啪帶響,將成為政治生涯中是一個巨大的汙點。不可忽視的是,施泰因邁爾本人也是社民黨高層官員,在黨內頗有號召力。社民黨高層目前出現了意見分歧,但想讓社民黨回心轉意,本質上還是得提出足夠的利益交換。目前有一種聲音是社民黨將以“默克爾退位”為前提,參與組建大聯盟政府。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應該不會考慮接受這樣的條件。舒爾茨與總統會談之後,和社民黨高層會面同意商定一個“方法”。這一“方法”引發了各界的熱烈猜測,被視作最有可能的轉機。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組建"少數派"政府;這意味著執政聯盟在議會內的席位不足50%,各種法案推行過程風險增加,需要爭取相當數額的反對黨議員支援。聯邦德國建國以來還從未組建過少數派政府,默克爾也一貫堅持要組建穩健的政府和內閣。
最後的可能性才是重新大選。若是真走到這一步,新一輪選舉預計2018年2月才能舉行。德國這半年裡政策的穩定性不得而知,政府決策效率也將大打折扣。法國等盟友對此憂心忡忡。
如果聯盟黨此次組閣徹底失敗,不得不勞民傷財重新大選,預計:默克爾率領的聯盟黨與舒爾茨為首的社民黨可能會進一步流失部分選民。綠黨也因為在組閣談判中對聯盟黨的合作立場備受選民質疑,預計得票率將下跌。而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則可能成為得利者。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聯盟黨很可能還是議會內第一大黨派,默克爾則將繼續執政。但反對歐盟反對移民的選擇黨在議會中的位置如何,將引發各方更多的擔憂。
-
11 # 十八子功
謝邀!默克爾不會下臺,在總統施泰因邁爾的努力調停下,和社民黨組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為長時間的政治空轉到頭來對誰都沒有好處。現在舒爾茨希望社民黨和聯盟黨組織一個鬆散的政府,也就是社民黨參加聯盟黨執政同時又做它的反對黨,這個提議已被聯盟黨否決,但兩黨總算座了下來開始談了,不像當初舒爾茨一心只想做反對黨。現在舒爾茨黨內壓力也比較大,估計兩黨談判還將繼續,直到找到雙方都能滿意的辦法為止。
回覆列表
先說結論:未來局勢如何發展現在說不清楚,也就是說內閣政府究竟該如何誕生還不知道,但是默克爾當然不會下臺,她已經是總理了。下面慢慢解釋原因。
德國的政體是內閣總理制,在這種制度下聯邦政府是這樣誕生的:國內所有想要總理寶座的政黨一起報名參與競選,這個競選並不是直接選總理,而是競爭議會的議員席位,所以這些政黨派出去參選的是議員候選人,這些候選人由德國選民公投來決定誰能當議員,誰不能成為議員。
也就是說,德國的大選是在選聯邦議會議員,最後哪個政黨在議會佔有的席位最多,那個政黨的黨主席就是總理,由他找人組成政府執政,管理整個國家。在這裡就有一個議員佔有率的問題,如果自己的黨派在議會擁有的席位不夠半數的話,那麼以後自己執政就不安全,議案理論上隨時會被議會推翻。
因為表決的原則是按照簡單多數的表決原則,你的人不夠半數那就不一定能透過。所以當選舉中排名第一的政黨在議會的議員不足半數時,就需要拉攏其它政黨一起聯合起來執政,當聯合政府的議員數加起來超過一半,那麼執政就有了安全保證了。
今年9月底的德國大選中,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在選舉中得票第一,那麼默克爾肯定是總理,這個沒話說,但是聯盟黨得票率只有33%,不夠半數,所以默克爾需要找其他幾個黨一起聯合執政,湊夠這半數的議員數量,但是至今都沒有人願意和她一起執政。
其它黨派不願意不是嫌棄默克爾怎麼了,而是黨派一多意見也就多,意見多了就更加難以達成統一。這個聯合組閣的談判過程持續了兩個月了,他們也爭吵了兩個月,爭吵的過程圍繞著經濟、環境和難民展開,在這三個問題上各黨派始終無法達成統一,於是默克爾甩出了一句“大不了重新選舉”的結果。
未來到底是這些黨派互相妥協然後繼續談判達成聯合政府,還是說真的要來一次重新選舉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默克爾絕對是德國總理,目前是臨時的,以後聯合政府組建成功就是正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