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歌星王司徒

    倚天屠龍記開始提了下郭襄 張三丰小時候,何足道等人。之後就以俞岱巖第一人稱身份開始劇情,這時候張三丰都90多壽誕了,何足道早就掛幾十年了,江湖為何後來沒他傳說呢,他本來也沒啥了不起,連小張君寶都打不過,還以為是獨孤前輩嘛。

    再說除了主角武當派其他門派基本都是小人有汙點,崑崙掌門何太沖班淑嫻都不是東西,所以何足道提他也沒光彩。

    何足道這個人物含義就是何足道哉,覺得很牛逼人物往往不值一提,人外有人。

  • 2 # 浪子與俠客

    《倚天屠龍記》的劇情承接《神鵰俠侶》,有三個人起到了承接的作用,張三丰,郭襄,何足道。

    何足道的戲份就這麼多,他出場引出張三丰,既而引出張三丰和少林的矛盾。他和張三丰與郭襄的作用區別是:

    何足道僅僅是承上,而郭襄和張三丰還有啟下的作用。

    何足道尹克西之託前來少林寺傳遞九陽真經的下落,尹克西說的是“經在猿中”被何足道聽成了“經在油中”。

    因此何足道和少林發生了一場誤會。

    何足道在琴棋劍上頗有造詣,被稱為崑崙三聖,少林一眾沒人是何足道的對手。

    當時有個少年為了維護少林寺的聲譽,站出來阻止何足道,這個少年就是後來的張三丰,不過那個時候他還叫張君寶。

    滿以為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哪料張君寶內力雄厚,竟然打了何足道個措手不及。

    何足道是成名已久的高手,在西域未逢敵手,誰知道前來中原竟然折戟在一個少年身上,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和尚。

    心高氣傲的何足道受不了這等刺激,發誓此生再也步入中土,轉頭就離去了。

    也因為何足道的一通攪和,張君寶顯露出的武功讓少林認為是偷學武功,要對張君寶懲罰。

    覺遠大師護徒心切,在一場混戰中帶上張君寶和郭襄逃離了少林。

    後面就是郭襄創峨眉,張三丰創武當,再到張無忌出世的劇情,到此為止,何足道的戲份已經全部結束。

    何足道的作用就是引出張三丰,然後發展接下來的劇情。

    他的任務既然已經結束,加上前面埋下的伏筆(發誓此生不再入中原),加上《倚天屠龍記》的主角是張無忌,何足道就更加沒有人記得了。

    在後來的六大派中,崑崙派的何太沖是何足道的後輩,兩人又都姓何,或許還有著另外的淵源,不過書中沒有說明,也就不得而知了。

  • 3 # 渡月君

    何足道是崑崙派高手,尤其擅長琴、棋、劍三藝,因此被人稱為“崑崙三聖”。

    何足道在倚天中的出場及早,而且帶有強烈的目的性。這個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製造衝突。

    何足道因瀟湘子臨死之前的囑託,而不遠千里來到少室山,為的就是將“經在油中”四個字轉述給覺遠。我們都知道,九陽真經是藏在一隻猿猴之中,因此何足道所轉述的這句話實則是“經在猿中”。這件事看似平常,實則伏脈千里。

    在幾十年後,張無忌曾踏足崑崙山,結果在一山谷的猿猴肚子裡找到了九陽真經。如此一結合,便可看出何足道出場的目的,他肩負了傳遞訊息,並串聯“射鵰三部曲”的作用。

    其次,何足道為人自負,對少林派的武功多有耳聞。因此在他來到少室山後,便決意與覺遠大戰一場。結果,覺遠不會任何武功,導致一旁的張三丰心有所慮,被逼出手。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由於張三丰偷學少林武功,而被逐出師門,師傅覺遠也氣絕而亡。

    由此可見,何足道的出場除了傳遞九陽真經的訊息外,還製造了張三丰與少林派的衝突。最終引出了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張真人。

    那麼,說了這麼多,何足道最後去哪了呢?

    原著小說中曾交代,自何足道輸給少年張三丰後,便發誓終生不在踏足中原。因此,何足道的生平很有可能是在西域某地,透過整日彈琴下棋舞劍聊以慰藉的。

    此外,書中也曾提及鐵琴先生何太沖曾藉助班淑嫻之力奪得崑崙派掌門之位,由此可知,在多年以前,崑崙派內部曾發生過一次很大的內鬥。而在神鵰一書中,恰好提及過當時的崑崙派掌門為青靈子,從時間上推算,青靈子與何足道很有可能是師徒關係。

    而在倚天的開篇曾特意交待當時的崑崙派掌門為靈寶道人,是何足道的師兄。可在三聯版中,金庸又說何足道曾擔任過崑崙派掌門。如此反覆不定的掌門之位,很有可能便是崑崙派內部爭端的源頭。換句話說,何足道很有可能在崑崙派內部的掌門之爭中,被同門師兄弟殺害了,就此銷聲匿跡。

    當然,倚天一書的跨度本就很大,張三丰百年壽誕之時,張無忌才剛剛出場,而那時的何足道即使還活著也早已一百二多歲了,他怎麼可能會到江湖上露面呢?所以,沒有他的訊息也是很正常的!

  • 4 # 昊天上帝12600

    倚天開篇第一章 “天涯思君不可忘” 寫到 “郭襄去嵩山少林寺遇到 “崑崙三聖” 何足道、覺遠大師以及少年張三丰”,在第二章 “武當山頂松柏長” 寫到 “覺遠大師用水桶擔著 “郭襄與張三丰” 這二人飛奔逃跑力歇而亡”,此時的郭襄與張三丰同齡都才十八九歲的年齡,此時的何足道約三十多歲的年齡,之後緊接著在第三章 “寶刀百鍊生玄光”,金庸大師筆鋒一轉寫到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髮,這一年是元順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餘年”,此時的張三丰都已經九十歲了,距離 “當年 “郭襄、張三丰、何足道” 這三人在少室山一聚”,此時少說也過去了七十年,此時的何足道早已不在人世了,怎麼可能還會出場?

  • 5 # 火舞狂沙923

    《倚天屠龍記》開卷時,寫郭襄為尋楊過上了少林寺。當時少林寺正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人闖入羅漢堂,在降龍羅漢佛像手中放了一張紙,那紙上寫了兩行字:“少林派武功,稱雄中原、西域有年。十天之後,崑崙三聖前來一併領教。”那少林寺羅漢堂日夜有八名弟子輪值,竟無人發現有人進來,可見“崑崙三聖”武藝高超。這一紙箋引起了少林寺的一片混亂。

    後來,郭襄遇見三個武林高手,誤以為是“崑崙三聖”。郭襄武藝不弱,但不是他們的對手。正在這時,來了一位長臉深目、瘦骨伶仃的白衣男子,此人出手不凡,奏琴之際,居然連敗三個武林高手。原來此人才是號稱“崑崙三聖”的

    何足道。

    何足道以琴、棋、劍為三絕,他自負才高,上少林寺論劍,風度脫俗,清純不染;引郭襄為知音,本是奇緣。他孤寂而不盛氣凌人,處世中有書呆子氣,這種獨特的藝術典型,在金庸筆下可謂絕無僅有。

    最欣賞何足道空山撫琴一幕。其琴音招來百鳥相伴,又劃地為局,自己與自己對弈。那種對藝術專注入神的迷戀,看似怪異,其實卻說明何足道秉性善良,胸無雜念。他受一個不相識的人委託,居然千里迢迢從西域趕到少林寺。他的出場頗為好看,但後來再無戲做。在《倚天屠龍記》當中,何足道最後的落敗於少年張君寶,和張君寶的對決當中,他失手敗了,於是便發誓終身不再進入中原的土地。武功挫敗,心灰意冷,情場失意,隱身崑崙,才創立了「崑崙派」。

    何足道多才多藝,又自憐自嘆,一腔知音難覓的書生意氣。他眼界很高,這才給自己取了何足道的名字。像這類男人一旦遇上真心相愛的女子,是會傾心去愛的,但郭襄與他只有一面之緣,他重返西域,能否尋到知音,大可懷疑。平庸的人會有許多朋友,而何足道的結局可能是寂寞一生而已。我想金庸有意給何足道安排這樣一個來去匆匆的人生,也許正蘊含了這層寓意。

  • 6 # 風小侯

    “崑崙三聖”何足道,在《倚天屠龍記》一開始高調出場,遠赴少林挑戰,不勝後遠赴西域,其實並未銷聲匿跡,反而光大了崑崙派,助崑崙派成為六大門派之一。

    小說裡雖然沒有明確點明何足道後來的去處,但某些細節還是能夠說明他對崑崙派的貢獻。首先,崑崙派的一個山坳叫做“三聖坳”,崑崙派的內堂叫做“三聖堂”,這個“三聖”,自然就是“崑崙三聖”何足道了。

    不一日來到崑崙山三聖坳,但見遍地綠草如錦,到處果樹香花。蘇習之和張無忌萬想不到在這荒寒之處竟然有這般好地方,都甚是歡喜。原來那三聖坳四周都是插天高山,擋住了寒氣。崑崙派自“崑崙三聖”何足道以來,歷代掌門人於七八十年中花了極大力氣整頓這個山坳,派遣弟子東至江南,西至天竺,搬移奇花異樹前來種植。(《倚天屠龍記》第14章《當時遇見中山狼》)

    而且後來的掌門何太沖也姓何,誰知不是何足道的後人呢?這樣的細節雖然隱晦,但仍然能看出何足道對後世崑崙派的影響,不亞於開宗立派的宗師了。事實上,金庸善於從這樣的小細節處暗伏隱藏的資訊,比如峨眉派第二代代掌門(滅絕師太的師父)叫風陵師太,豈不是郭襄為了懷念在風陵渡口遇到楊過的緣故?宋青書曾向滅絕師太請教武功,其中一招叫“黑沼靈狐”,不正是紀念郭襄第一次遇到楊過時的情景?

    金庸厲害也就厲害在這個地方,雖然很多人的去向並沒有交代,但在一些細枝末節裡,總能探尋出蹤跡。

    “崑崙三聖”的故事之所以在一開始要濃墨重彩介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引出少林西域金剛門旁支及火工頭陀一脈。

    《倚天屠龍記》開局就是何足道上少林挑戰,其實起因還是因為何足道稱雄西域,因為號稱“琴聖棋聖劍聖”,得罪了少林西域旁支金剛門,從而有了何足道上少林這一場正名之戰。

    當時的金剛門三老潘天耕衛天望方天勞三人路遇郭襄,被郭襄當成“崑崙三聖”,糊里糊塗打了一架。但金剛門的以硬碰硬的武功路數卻交代下來了。

    所以當年俞岱巖被人以大力金剛指捏碎渾身骨骼,張三丰首先懷疑的便是苦慧禪師的這一支,可惜猜錯了。

    緊接著就用張君寶私自學武功犯少林寺大忌一事,引出少林火工頭陀一案,火工頭陀一脈有一門厲害的武功叫“大力金剛指”,後來門下弟子投效蒙古汝陽王門下,隱姓埋名為阿三,接連廢掉了俞岱巖和殷梨亭,算是為後文少林和武當之間的矛盾不斷埋下了伏筆。

    第二,引出六大門派新的江湖格局。

    雙鵰時期的主要江湖格局,還是天下五絕,即使江山代有才人出,新出的郭靖、楊過等也都有超五絕的實力,但也只是補足了五絕的空缺,說到底還是五絕的格局。

    但是到了《倚天》中,五絕早已化為枯骨,主要的江湖格局是六大門派。何足道的出現,引出了張君寶和覺遠,引出了《九陽神功》,直接造就了少林寺的全面復甦,武當和峨眉的開宗立派,崑崙派的強勢崛起。

    可以說 ,何足道上少林寺一戰,直接打出了四個頂級門派。

    第三,如果不是何足道,崑崙派不可能躋身六大門派。

    何足道之所以遠赴西域安心經營崑崙派,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了郭襄的點撥。當時何足道在路邊下棋,黑棋與白棋廝殺正烈,當時白棋在第九十三手遇到連環劫,岌岌可危,郭襄勸他:何不徑棄中原,反取西域?”

    這句話一語雙關,解開了何足道多年的心結。同樣的一語雙關在《天龍八部》裡也有出現,當時慕容復和鳩摩智在破解珍瓏棋局,鳩摩智說“慕容公子,你連我在邊角上的糾纏也擺脫不了,還想逐鹿中原麼?”也是一語雙關,不過與何足道的大徹大悟不同,慕容復當時氣得差點抹了脖子。

    事實上,何足道回到崑崙山的那幾年,應該正是明教崛起的時間段,沒過多久,陽頂天就帶領明教重整旗鼓,教中人才濟濟,好生興旺。明教總壇光明頂和崑崙派同在西域崑崙,雖然崑崙山極大,但畢竟離得近,如果不是有何足道,崑崙派如何能在明教急速擴張的那幾年安穩度過,並且從寂寂無名一躍成為六大門派之一? 要知道,中原武林一向看不起西域門派,崑崙派 離著十萬八千里,等閒不願意帶他們玩才是真的,但是後來說起名門正派,崑崙派的名頭猶在華山派之上,自然都是何足道之功勞了。

    因此,何足道在《倚天》一書中,不僅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而且對後世崑崙派影響極其深遠,自然算不上銷聲匿跡了。

  • 7 # 純鈞LHGR

    何足道也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宗師,而且主線故事沒他的戲份。

    何足道外號“崑崙三聖”,至於“何足道”這個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原文裡說,【因我長年住於崑崙山中,是以給了我一個外號,叫作“崑崙三聖”。但我想這個“聖”字,豈是輕易稱得的?雖然別人給我臉上貼金,也不能自居不疑,因此上我改了自己的名字,叫作“足道”,聯起來說,便是‘崑崙三聖何足道’。人家聽了,便不會說我狂妄自大了。】而且他還說,【越是鬧虛文,擺架子,越是沒真才實學,這種人去混騙鄉巴老兒,那就最妙不過。】

    很明顯,何足道是一位世外高人,而且性格特異,對虛名完全不在乎,“何足道哉”嘛。

    金書裡實際上很多這樣的人物。比如說《神鵰俠侶》裡,後期的洪七公、黃藥師、一燈。正如黃藥師所說,【黃老邪對名淡泊,一燈大師視名為虛幻】,尤其是老頑童,根本不存名之一念。類似這樣的人,又有《天龍八部》裡的掃地神僧、《笑傲江湖》裡的風清揚等等。

    何足道也是這樣的人。他本身就沒什麼爭名奪利的想法,就算在少林寺敗給覺遠、張三丰,但對他來說,也不是爭強好勝的理由。

    這人雖武功高絕,但心念裡只想平常度日,可以說是一個打定了主意要隱居世外的角色。他對書中故事除了傳句話——而且還傳錯了之外,對主線毫無影響,因而也就早早退場了。

    所以,何足道的銷聲匿跡,一是劇情不需要他,二是,雖然《倚天》故事後期他是否還在世還很難說,但以他的個性,也實在懶得摻合江湖上的爛事,別人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他就當他的自在閒人,或許跑到哪裡隱居起來了。

  • 8 # 忠肝義膽嶽老三

    崑崙三聖是在《倚天屠龍記》開篇出現,他來到少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給少林寺覺遠大師傳遞一個資訊。

    當初尹克西和瀟湘子在少林偷走《九陽真經》以後,把經書藏在猿猴腹部逃過楊過和覺遠等人的察覺,就回到崑崙山,不曾想二人都想獨佔經書導致大打出手,最終兩敗俱傷,都不久於人世。在臨終之際,尹克西遇到崑崙三聖何足道,就委託他向覺遠大師透露經書的所在,而尹克西重傷說話含糊不清,讓崑崙三聖把“經在猴中”聽成了“經在油中”。雖然崑崙三聖奔赴萬里來到少林寺,卻傳達一個不倫不類模稜兩可的資訊,讓少林僧人也是一頭霧水。

    然而,正是因為他的出現,導致少林出現另一場紛爭。崑崙三聖自視甚高,本來在西域都是無人能敵,名聲大噪,可是來到中原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覺遠大師內力蓋過,這激發了他的好勝之心,就非要比試一場,不曾想被覺遠大師的弟子張君寶所擊敗,這使得他自認為顏面盡失,從此回到西域,立誓不到中原。

    此時是郭襄十八歲時,也是楊過小龍女等人隱居之後的二年,可以說放眼江湖,老一輩高手都已然隱居,或者極少參與江湖之事,崑崙三聖能夠武功也算是江湖上高手,至少他的武功不見得低於修煉“降龍十八掌”的耶律齊。

    但是,崑崙三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在西域名氣太大,導致他自視甚高,助長了他性格的高傲,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很受打擊。

    從崑崙三聖為一個毫無關係之人遠赴萬里來傳信,可以看出崑崙三聖是一個急人之難之人,他有一定的胸懷,也有一定的實力。

    其實,他來到少林寺,也有一個念頭就是想壓倒少林,在中原揚名,可是他卻在少林遇到內功奇高的覺遠大師,以及少年張君寶。張君寶跟隨覺遠大師也修煉了一部分《九陽真經》,這使得他年紀輕輕,功力卻是相當深厚,而他的武功卻並不高強,只是在華山受楊過指點幾招,大有裨益。

    然而,崑崙三聖自認為十招能夠擊敗張君寶,不曾想張君寶都能堅持到第十招,而且直到第十招還得以比拼內力分勝負,崑崙三聖卻並無勝他之實力,於是第十招沒有比就瀟灑離開。

    無論如何,此時的崑崙三聖絕對是要比十五歲的張君寶強很多,只是張君寶內力不弱於他。這一戰也讓崑崙三聖斷了要中原揚名之念,隨後就回到崑崙山,壯大崑崙派。

    此時,如果除去老一輩頂級高手的後五絕,以及鎮守襄陽的這部分高手,可以說江湖上內功最強的就是少林覺遠大師,而武功最強的就是崑崙三聖。如果不是覺遠大師和張君寶的半路殺出,崑崙三聖極有可能像當初鳩摩智一般,一人將少林給挑了。

    這一戰崑崙三聖見識到中原武林藏龍臥虎,讓心高氣傲的他深受打擊,於是在後來將極大的精力用於修煉武功上面,為後來崑崙派成為六大門派之一奠定了重要基礎。

    再看見證這一事件的三位年輕人,崑崙三聖壯大崑崙派,張三丰創立武當派,郭襄創立峨嵋派,這一切的出現也與崑崙三聖有莫大的關聯。如果不是崑崙三聖引起紛爭,張君寶也不會出手,也不會導致張君寶抓拿,後來被迫離開少林寺。不然,武當派就不可能出現,而張君寶一輩子都極有可能是在少林寺裡誦經唸佛。

    崑崙三聖也算是一個宗師級人物,畢竟他的出現才讓崑崙派真正強大起來。他回到崑崙山以後,肯定是重新研修武功,在以前武功的基礎上自己總結和創新不少,最終創出“兩儀劍法”,也讓後來的何太沖班淑嫻在江湖上大放異彩。能夠具備這種創造力,崑崙三聖對於武學的領悟還是極深,至少他的悟性不比郭襄差,郭襄的武學很大程度源於她見識極廣,而崑崙三聖在西域之地達到這麼高的造詣,很大程度源於他的天賦。所以說,崑崙三聖的武學天賦低於張三丰,但強於郭襄。

    崑崙三聖之所以回到崑崙山以後就銷聲匿跡,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收斂了自己狂性,這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知道自己應該一門心思搞學問,發揚武學之道。而非浪跡形骸,癲狂不能自已。

    奔赴萬里終於明白認清自己,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人貴有自知之明。在此以後,他發揚了崑崙派武學,壯大了崑崙派,足以體現他的了不起,只是崑崙派後來卻出了何太沖班淑嫻這種卑鄙無恥小人,不知道是不是與崑崙三聖有關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前幾天和我說分手了,拉黑刪除了一切聯絡方式,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