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
2 # 靜夜思160519196
柴榮有次閒的蛋疼翻弄書簡,掉出一個書籤,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柴榮馬上把當時擔任點檢的張永德叫來,觀察了一下,發現這是一個傻逼,怎麼能做天子。但是依然不放心,先是降級處理,最後把他處死。如果當時擔任點檢的是老趙,柴榮馬上就把他咔嚓了,皇帝只要有了疑心病,管你是誰。
-
3 # 睏了睡覺
有,但因為柴榮活的太短,無法樹立足夠威望徹底改變制度壓制武人,且接班人太小,在五代的氛圍下,他壓制了趙匡胤,必然有其他挑戰者出現,只不過方式可能有差別罷了。也就是說,可以幹掉趙匡胤,但改變不了後周被替換的命運。
-
4 # 帝國的臉譜
如果周世宗柴榮真正覺察到了趙匡胤有反意,應該說,他是完全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的,其原因,大約有如下幾點:
一、當時周世宗柴榮的威望如日中天。後漢乾祐四年(951),樞密使郭威取代後漢,建立了後周。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因親生兒子全被殺害,便把皇位傳給妻侄柴榮,是為周世宗。柴榮繼位這一年的三月,北漢聯合遼國進攻後周,柴榮御駕親征,雙方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展開激戰,取得了“高平之戰”的勝利。當時,無論在軍隊還是在朝中,柴榮由於為人謙遜、待人厚道、務實勤政、敢於擔當,而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其威望如日中天。
二、而趙匡胤作為後起之秀,資歷不夠,不足以與柴榮抗衡。趙匡胤,涿郡(今北京)人。出身軍人家庭,父親趙弘殷,後梁時任成德軍(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王鎔的部將,後唐時任禁軍將領。後唐天成二年(927),趙匡胤生於後唐首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後漢乾祐元年(948),樞密使郭威受命征討叛軍李守貞,22歲的趙匡胤應募從軍,從此成為了郭威的部屬。
郭威去世前,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是開封府一個小小的馬直軍使,地位很低,只不過是柴榮的近屬。“高平之戰”中,由於開始先鋒樊愛能臨陣脫逃,後周軍隊自亂陣腳,柴榮身邊只剩張永德和趙匡胤所率四千親兵。面對危機,趙匡胤建議兵分兩路進攻,得到柴榮同意後,他與張永德各率一軍直撲敵陣,激戰中,趙匡胤左臂被流矢射中,中箭了,他不顧疼痛,帶傷繼續戰鬥。不久,後周增援部隊及時趕到,才一舉打敗漢、遼聯軍。這時,趙匡胤才以戰功升殿前司都虞候,進入了軍隊領導層。
三、如果柴榮不去世,就不會有陳橋兵變,更不會有黃袍加身。後周顯德六年(959),柴榮北征遼國,北征不久,柴榮即染重病,不得不回師。回來後,柴榮病情加劇,開始安排後事。他封剛剛7歲的長子柴宗訓為梁王,準備傳位於柴宗訓。他讓宰相範質和王溥再兼參知樞密院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加強顧命大臣的職權。他解除了郭威女婿張永德殿前司都點檢一職,加同平章事,即加宰相虛銜,任鎮寧軍節度使,把他調離了京城,而以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這時才出任禁軍最高長官,掌握了軍權。當年六月,柴榮病故,梁王柴宗訓即位,是為後周恭帝。
正因為繼位的柴宗訓才剛剛7歲,其母不問朝事,範質等朝中宰相又比較懦弱,加上趙匡胤早有圖謀之心,所有的條件加起來,促成了趙匡胤奪位陰謀的得逞。如果柴榮真正覺察到了趙匡胤的奪位之心,及早防備,就不會有陳橋兵變,更不會有黃袍加身。
-
5 # 都是浮雲123
我覺得柴榮還因該感謝我太祖皇帝,假如沒有我太祖皇帝,後周也只是曇花一現,周室子孫可能會不復存在,中國還要分裂,統一天下是周世宗跟我太祖共同的志願,周世宗沒死,我太祖助他統一天下,周世宗死了除了我太祖沒一個人有能力統一天下,所以我覺得我太祖做的對,反正江山都是搶來的,打來的,自古都是強者居之
-
6 # 吳宮草木晉代衣冠
若趙匡胤有反意並被柴榮發覺,柴榮完全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首先大家要知道,趙匡胤本來並不是殿前都點檢,而是殿前都指揮使,位在殿前都點檢副點檢之下。
柴榮在北伐路上意外得到了一個木牌,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而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是張永德,此人是後周名將,在軍中威望深厚,並且也是郭威的女婿。柴榮此時已有病在身,回汴京後便臥病在床,自思命不久矣,便藉故免去了張永德的職位,併火速提拔心腹愛將並忠心耿耿的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希望他能護佑孤兒寡母。不久後柴榮便駕崩了,其子柴宗訓繼位,年僅七歲,主少國疑,人心思變。
或許趙匡胤對柴榮沒有反心,但年幼的君主使他的野心急劇增長。後來謊稱契丹聯同北漢入侵,率軍出征,到京城外二十里的陳橋驛黃袍加身。有趣的是,郭威當年也以同樣的理由發動兵變。
-
7 # babalalababala
趙匡胤陳橋兵變,有一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柴榮死了,繼位者年幼。估計趙匡胤自己都沒想到,柴榮臨死前會給自己升官。沒有當上禁軍首領(本來是郭威女婿),趙匡胤是沒能力反的。5代時期武將反的太多,柴榮最大的政敵是郭威的女婿。郭威反叛時,子女都被殺了,所以柴榮才能成為接班人。郭威女婿是二號種子,他反的可能性更大。
-
8 # 葉之秋
若是周世宗在世時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自然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發生。
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間雖然並不長,前後也不過是六年時間,但是,他在位期間南敗南唐,西敗後蜀,北方連勝北漢、大遼。可以說,周世宗柴榮一生在大戰上戰無不勝,其威勢無論是在軍界還是在朝廷,都遠超五代時期的任何一位君王。
換言之,柴榮對朝廷的掌控力極強。
比如,在聽到傳聞“點檢作天子”之後,柴榮立刻就把懷疑的物件鎖定為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張永德當時正擔任禁軍都點檢,是後周禁軍的最高領導。可是,柴榮一聲令下,張永德雖然滿腔悲憤,但是也不得不交出兵權,離開東京。
後來,柴榮在臨死前又把自己心中的二號大敵——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李重進趕到淮揚。
柴榮本是郭威老婆的侄子,和郭威沒有一點血緣關係。雖然他被郭威認為義子,繼承了皇位,可是,在心底深處,柴榮一直覺得自己在法統問題上存在大缺陷,總是覺得張永德和李重進兩位大將會藉機生事。
他一生都把這二位當成頭號大敵。
至於後來取代後周開國稱帝的趙匡胤,則一直被柴榮當成好下屬,好兄弟,委以重任,信之不疑。
像張永德被罷黜都點檢之後,誰都渴望接任都點檢,可是,誰都不敢接任都點檢。樹大招風,遭嫉恨啊。
人家柴榮偏偏就看中了趙匡胤,讓趙匡胤接替張永德,掌管整個禁軍。可見柴榮對趙匡胤是何等信任。
當然,當時的趙匡胤也確實很優秀。趙匡胤是在柴榮繼位的第一場大戰高平之戰中崛起,之後與柴榮一起南征北戰,從小兵迅速崛起為三軍大將。說趙匡胤是柴榮在軍界最信任的人,也絲毫不為過。
趙匡胤並非是無情之人。他在周世宗在位時,應該沒有反叛之心——根本不敢有。可是,在周世宗去世之後,朝廷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陳橋兵變時,趙匡胤多次表態,自己不想當皇帝,是手下將領貪圖富貴,逼著他當皇帝,硬把黃袍披在他身上。這多少也有些作秀,但也有一分真心。
若非如此,趙匡胤也就不會在稱帝之後依然善待柴榮後人,並且,這一優待就是數百年,放眼整個中國數千年間,能對故主後人做到如此地步的,唯有趙匡胤一人。
-
9 # 鏡知先生
從秦始皇到清朝溥儀,中國歷史上出過幾百位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最可惜,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如果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不是柴榮有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而是趙匡胤敢不敢的事。我們反著問,為什麼趙匡胤不敢造反呢。
柴榮劇照
第一:周世宗柴榮有多厲害?(神一樣的存在。)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文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此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年輕的時候跟隨商賈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後來姑父建立了後周,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肅清,盜賊不敢犯境。
柴榮簡介
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武、裁汰冗弱、招撫流民。減少稅負,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恢復。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五代十國局勢圖
當時無論在朝中軍中還是民間,郭威的的聲望如日中天,又是當打之年,就怕沒人跳出來,誰跳出來就收拾誰,柴榮絕對有這個實力,所以說趙匡胤這個時候是不敢造反的。
第二:為何趙匡胤如此崇拜他?(小迷弟一枚。)趙匡胤為涿郡人士,出身軍人世家,高祖趙朓,在唐朝官居幽州(北京)縣令,曾祖父趙珽在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薊州、營州、涿郡刺史。趙匡胤年輕的時候遊歷四方,據傳趙匡胤曾經在一個破廟中,得到一個精通數術的老和尚的真傳,往北出發投身郭威賬下,隨郭威征討四方,履立功戰功。
趙匡胤劇照
郭威建立後周後,趙匡胤升為滑州副指揮使。兩年後,郭威柴榮做開封府尹,趙匡胤被任命為開封兵馬直軍使,二人合作經營管理開封事務。
柴榮即位後,升趙匡胤執掌禁軍。這一年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在澤州高平之南與北漢軍遭遇。大戰開展時,右軍大將樊受能、何徽部不戰而遁,局勢十分危急。在此關頭,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峻,我等當拼死一戰”一時士氣大振,柴榮親臨督戰,最終打破漢軍,趙匡胤乘勝攻北漢都城太原。這一戰後,趙匡胤才軍功升殿前司都虞侯,進入軍隊領導層。
趙匡胤劇照
可惜天不遂人願,柴榮正欲乘勝奪取幽雲十六州,柴榮卻病倒了,後周只能班師回朝,回到開封后,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其子柴宗訓七歲,靈柩前繼位。後面的故事,大家想必都知道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如果說柴榮不死,借十個膽給趙匡胤都不敢造反。柴榮死後,柴家只剩孤兒寡母,朝臣又基本上都站在趙匡胤這邊,趙匡胤順應天時即皇帝位。
北宋時局圖
-
10 # 脂肪故事
趙匡胤確實不要臉!搶了人家孤兒寡婦的皇位,這樁事無論怎麼洗都洗不白。
柴榮若在,趙匡胤不用說陳橋兵變了,就連造反的念頭都不敢有。他之所以敢於發動政變,並且能夠成功,主要原因就是柴榮意外患病去世,柴家孤兒寡母、勢單力孤。若是柴榮沒有病逝,趙匡胤根本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陳橋兵變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一、柴榮雄才大略,是一位有實力終結五代亂世的英明之主柴榮在歷代帝王中的存在感並不強,似乎並沒有建立什麼豐功偉績,與秦皇漢武等比較起來,根據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捋一下柴榮的履歷,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角色。
柴榮是郭威內侄,後來又被郭威收為義子。郭威任後漢樞密使時,柴榮為左監門衛將軍,郭威任天雄軍節度使時,提拔柴榮任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郭威率軍攻開啟封,終結後漢政權時,任命柴榮留守鄴城大後方。可以說,柴榮是跟著郭威一步一步升遷上來的。
郭威對柴榮的信任,無以復加,公元前954年郭威病逝前,留下遺詔將帝位傳給柴榮!知遇之恩、莫過於此,郭威待柴榮之親厚,世所罕見。
郭威沒有看走眼,柴榮即位後,立刻顯露出了超常的政治才華和文治武功。他於高平大破北漢契丹聯軍,威名動於北地,後鋒直指太原城下!這是自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以來,太原城下第一次看到中原的大軍!
此後,柴榮又整軍備武、編練禁軍,選賢任能,提升了部隊的戰鬥力、凝聚力,一些作戰勇敢、勇武過人的將領被提拔了起來。在高平之戰中表現突出的趙匡胤也開始嶄露頭角。
公元前959年,歷經數年的勵精圖治,後周的國力得到了顯著增強,柴榮親自率軍再次北伐,遼境為之震動,此次北伐,兩月即收復了包括莫州、易州、瀛州在內的數個戰略要地,遼軍敗退北潰。正當柴榮準備揮師幽州的時候,卻身染重病,壯志未酬而身死,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柴榮不是病逝,他毫無疑問將是終結五代亂世、開創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之君!
二、柴榮是五代時期最為傑出的政治家柴榮登基後曾經問左諫議大夫王樸:“朕當得幾年?”王樸回答:“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
柴榮聽了以後非常高興,他說道:“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豪氣。
短短三句話,道盡了治理天下、一統宇內的整體戰略。柴榮不僅武功出色,治理國家更是一把好手。他鼓勵百姓恢復拋荒的土地、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後周的糧食產量和人口數量得到顯著增長。
千里赤地,綠色的菽麥黍粟生機勃勃,雞犬之聲相聞,炊煙又見鄉間,一派中興繁榮景象。
同時,柴榮減免百姓賦稅、疏通河道、連通江淮、整治漕運、改革幣制,著力解決後周存在的社會問題,給了老百姓以休養生息的時間。
在國家治理上,柴榮注重選賢任能、提拔人才,徵求建議,要求官員直陳自己過失,朝野一片清明,柴氏的統治逐漸穩定。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十年之後統一天下並非難事。
959年3月,柴榮進行第二次北伐。一方面,他重整舊河山的心情非常迫切,另一方面,後周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積蓄實力,完全有能力打一場統一之戰。
如果沒有柴榮的治理之功,沒有穩定的大後方,哪有能力北伐?
三、陳橋兵變的後遺症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皇帝更換最頻繁的時代,也是篡位成風的時代,城頭變換大王旗,誰知今日誰當家!生活在這個時候的柴榮,當然會防著有人兵變篡位。
當時,市井朝野間突然有“點檢做天子”的說法流傳,無風不起浪啊,最終的結果是柴榮把自己的妹夫、殿前都點檢、禁軍指揮使張永德給調走架空了,趙匡胤同為點檢,卻什麼事情也沒有,繼續當他的點檢。
這說明了柴榮對趙匡胤是相當信任的,比自己的妹夫都信任,他從來沒有想過趙匡胤會造反,可最後造反並且成功了的,偏偏就是趙點檢。
趙匡胤為什麼對於造反沒有一點心理障礙呢?實在是因為五代時期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見多了,就變成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了,所以他對”黃袍加身”象徵性地謙讓一下,就欣然登基了。
趙匡胤以武將之職篡位成功、黃袍加身,成為了一國之主,可辦到他做皇帝了,他卻開始擔心別人也照葫蘆畫瓢,也來個黃袍加身。於是,他就來了一出“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武將的兵權,讓他們安離富貴!
這,也算是一段佳話吧……
揚武揚文的結果就是,大宋迅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富庶的國家,軍事上卻始終疲軟,被遊牧民族壓著打,最後更是被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可嘆!
結語:以柴榮的文治武功,他的威望和實力,後周根本不可能有人篡位成功,更不可能有人搞兵變,只要柴榮在,趙匡胤別說陳橋兵變了,他連想都不敢想。就算是趙匡胤想篡位,並且付諸於行動,他也指揮不動一個人。手下的將官絕對會把他捆起來等候柴榮發落。
趙匡胤和柴榮,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
-
11 # 地球知識局
如果柴榮活著的話,肯定能阻止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柴榮是個年富力強大權在握的皇帝,對於柴榮來說,阻止趙匡胤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初柴榮看到了“點檢作天子”的木牌,莫名其妙感到了不祥,就把當時做點檢的張永德調走,調來了趙匡胤。如果我們不用上帝視角來看,這次柴榮甚至可能阻止了一場兵變,張永德也不一定就沒有異心,正是柴榮把張永德換成了趙匡胤,才讓張永德沒有得逞,但是後來得逞的卻變成了趙匡胤。
由張永德的事件看出,柴榮想阻止手下兵變還是很容易的。但是他卻無法阻止所有的手下都懷有兵變的異心,因為柴榮是會死的,等他死之後,他的繼承人面對心生異心的將領發動兵變,那麼他的繼承人可不一定擋得住,這就是趙匡胤的故事。只可能千日做賊,哪能千日防賊呢。
由此可以看出,五代十國時期兵強馬壯為天子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了,軍頭推翻皇帝自己做的事情,沒有制度的約束,單靠君主個人的才能來預防是防不勝防的。所以趙匡胤為了吸取教訓,就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削奪了地方節度使的兵權,收起了地方財政權,自己訓練禁軍中央掌握軍事力量,這才避免了五代十國各朝代屢屢被地方將領推翻的命運,使得宋朝的統治時間大大延長了。當然,宋朝的制度建設不是沒有缺點的,在成功地防止了將領作亂後,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和“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後果。
-
12 # 華府小書童9527
這個問題問的就有問題,正是柴榮的早死,後周出現主少臣疑,孤兒寡母的情況,才讓趙匡胤有了奪取皇位的野心和機會,歷史程序和英雄人物應該是時勢造英雄。
-
13 # 五味社
殿前都點檢掌管的是後周精銳部隊,正所謂“天下之亂莫不出自兵”,一旦有需要,他們分分鐘就能把臣子捧做天子。因此,陳橋兵變的實際原因並非趙匡胤本人,而是中央軍權沒有掌握在後周皇帝的手中。
五代時期,天下之兵分為三種,按照等級分別為禁軍、廂軍、鄉兵。禁軍便是將天下精銳之兵集中到京師。禁軍分為殿前軍和侍衛親軍,五代初期,侍衛親軍重要些,到了後周,殿前軍得到強化,成為國家精銳部隊,並設立殿前司都點檢一職。我們從趙匡胤黃袍加身,足以見得殿前司都點檢兵權之盛。
宋朝建立後,趙匡胤明白軍權的重要性,除了杯酒釋兵權外,還把中央軍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將精銳部隊全部集中在京師,據悉,太宗時期,京師的禁軍人數在17萬左右,算上家屬,將近百萬。因此,這也是宋朝邊境防務羸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們從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專制中央軍權便可以看出,後周中央軍權的旁落是其被宋朝取代的根本原因,就算殿前都點檢是別人,兵變依舊會發生。
-
14 # 西大橋下的說書匠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
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征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為什麼就算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第一,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促成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
我們都知道宋代的前面朝代是唐代,唐代從安史之亂開始,到陳橋兵變的205年裡,一直處於一個軍閥割據的局面,戰亂不止,國無寧日,在動盪的五代十國時代中,皇帝更換了八姓,和走馬燈似的。
經歷了太久的分裂和戰亂,老百姓飽嘗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希望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結束這個動亂的時代,就這樣,趙匡胤出現了。
趙匡胤的出現,是人心所向的,也是眾望所歸的,他將平定戰亂的時代使命集於一身,承擔了這個重大責任,因此,當他發動陳橋兵變的時候,鮮有反對的聲音,老百姓和群臣對於這位新主,還是表示支援的,因此這位眾望所歸的新皇帝,並不是後周世宗柴榮能夠遏制下去的,畢竟時代選擇了讓趙匡胤來平定紛爭!
第二,周世宗柴榮雖有作為,但是無奈命運作弄,身患重病而逝,無法對趙匡胤實施節制。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個擁有乾坤治世能力的皇帝,他即位之後,就施行了改革,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他南取淮南,北伐幽燕,使得中國北方的社會環境以及政局趨向了一穩定,為封建王朝的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後周世宗柴榮有一個巨大的心願,那就是統一全國,結束戰亂的時代,但是因為後周世宗柴榮體弱多病,在一次遠征中,突然身患重病,不得不班師回朝,調養身體。
但是因為這個病已經無法醫治,最終後周世宗柴榮龍御歸天,僅僅只活了39歲,他的去世,使得後周王朝出現了權利真空,而作為禁軍統帥的趙匡胤則是把握時機,突然發難,奪權了皇權,建立了新的王朝。
第三,趙匡胤權勢登天,朝中的文臣武將皆是他的人馬,周世宗柴榮在世也無法抑制趙匡胤的野心和權勢。
趙匡胤是一個有權謀之術的武將,他略施小計,讓周世宗柴榮下了親信張永德的兵權,使得趙匡胤成功上位,成為了禁軍的統領,趙匡胤在成為禁軍統領的同時,培植了自己的勢力,將自己的心腹羅彥環,郭延斌安排到了重要的位置,結交了石守信這些後周的有即戰力的將領。
後續,趙匡胤憑藉著戰功,成功成為地方的節度使以及指揮使,隨著他權勢的日益增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不滿足於現狀,他開始拉攏朝中的文臣,他將趙普等有學識的文人拉入自己的麾下,使得自己麾下能人輩出。
終於,在公元960年的時候,他利用後周群臣朝賀新年的時機,謊報軍情,皇帝命他統兵平定的時候,他突然跑道了陳橋驛黃袍加身,成為了新皇帝,他率領軍隊回到開封,控制了京師,讓小皇帝讓位於他,趙匡胤就這樣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宋朝!
而我們縱觀整個事件,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謀反之心,但因為趙匡胤 已經羽翼漸滿,朝中人心皆向於趙匡胤,趙匡胤已經成勢,很難在被遏制下去,因此趙匡胤建立新的王朝,已然大勢所趨!
-
15 # 麻油王子講歷史
只能說,柴榮沒料到自己會死的這麼早,等到自己死的時候,要是直接下令處死趙匡胤,可能會逼反他,再說趙匡胤一直比較聽話,即使有可能造反,自己也沒有證據,對於這種高階軍政官員,背後都是一個大的利益集團,直接清楚只會擾亂局勢,讓局勢更加混亂。
-
16 # 東籬詞話
柴榮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跟隨郭威東征西討,威望實力並存,他以郭威義子身份接管了後周政權,實屬罕見!柴榮頗有建樹,曾規劃當30年皇帝: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只可惜英年早逝,年僅39歲!
柴榮若在,趙匡胤是不會有異心的,後期之所以敢在陳橋兵變且取得成功,就是柴榮因病去世,兒子柴宗訓年僅7歲!孤兒寡母勢單力孤,身邊的文臣武將也都牆上草,隨風倒!後周也就郭威,柴榮,柴宗訓三個皇帝!
另外五代十國,篡位成風,城頭變幻大王旗,誰知今日誰當家!皇帝更換最為頻繁,趙匡胤也就習慣成自然,理所當然假意退讓一番,就順理成章坐上了龍位!善待柴家後人,並認了柴家女兒,柴公主成了柴郡主!八賢王趙德芳的妹妹,民間故事中楊六郎的妻子!
-
17 # 竹夜窗寒
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如果柴榮不死,陳橋兵變根本不可能發生,趙匡胤不可能也不敢有任何二心。
柴榮的文治武功,雄韜大略,在五代時期可以說是獨一檔,足可以和秦皇漢武相提並論。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致力於全國統一大業,西敗後蜀,南滅南唐,北破遼國,可惜英年早逝,在攻取幽州時,突發急病而死。
倘若能多給柴榮幾年時間,收復燕雲十六州亦不是難事。要知道燕雲十六州一直都是大宋的心病,趙匡胤也好,趙光義也罷,終其一生也無法完成這個使命。自從兒皇帝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以後,唯一有能力收復這塊土地的只有周世宗柴榮。
-
18 # 幸福教主劉
周世宗英年早逝,事發突然。
按當時情況,柴榮不死趙匡胤也決無反意,柴榮已死,情況已徹底轉變。
再說,中華五千年,遺憾者何止柴榮一人。北宋宰相呂蒙正曾感嘆日: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後周世宗柴榮不是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而是懷疑身邊手握重兵的將領中有胸懷異志的野心家,這也是唐末五代以來軍人政權中的君主們常有的疑慮,不過可惜,他懷疑的物件不是趙匡胤,而是另有其人。
史載周世宗在親赴高平會戰凱旋的路上,得到一袋子,裡面有一三尺長的木牌,上書“點檢做天子”,世宗疑心大起,當時手握禁軍兵權的有兩人,一個是趙匡胤,另一個是周世宗自己的妹夫、殿前都點檢、禁軍都指揮使張永德。此二人在剛剛結束的高平會戰中均立下大功,是扭轉戰場局面的關鍵人物。
他們之中誰是可能的野心家呢?趙匡胤出身卑賤、勇武直率(起碼貌似);而張永德出身武將世家、謀略出眾,更因娶了先帝郭威的四女兒而聲名顯貴,要知道周世宗自己不過是郭威養子,並無先帝血脈在身。這樣一分析,我想大家應該完全理解了周世宗懷疑張永德的理由,及其回京,立刻下詔免去張永德點檢職務,禁軍指揮權由趙匡胤獨立承擔。。。。
至於題目中問“能否阻止陳橋兵變”?我以為絕不可能,即使當初連趙匡胤一併免去職務,以後兵變篡權的必另有其人,因為自五代以來的制度,使得武人干政、篡位的現象屢見不鮮、幾成常態,而周世宗早逝造成的幼主寡母更是無法避免此類事件發生,這也就是北宋王朝初期“杯酒釋兵權”的重大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