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薈團採購
-
2 # 動物園主的夫人
最近關於裁員的訊息很多,華為、網易的裁員訊息讓大家感覺到這兩年的形勢不太好,何止不太好,其實是非常不好!第二個讓我決定寫出來的原因是身邊有兩個朋友最近也被公司最佳化掉,而且最佳化掉的方式很狗血,朋友感慨:在裁員面前,同事都可以互相撕破臉....
北京下雪那一天,聽到這兩個朋友被裁的時候突然覺得世事無常,在經濟不太好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是無足輕重的、世界上也沒有什麼永久的、穩定的工作以及安逸的生活,人與人、人與公司的關係非常脆弱....就像北京的雪一樣看似美好但還沒落到地上就化為烏有...
所以如果明天我們被裁了怎麼辦呢?我想以我個人的經歷說一說:
及時找備胎
2004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當時門戶裡排名前五的TOM,雖然在一個小眾體育頻道,但是工資是現在剛畢業學生工資的一半,福利待遇堪稱當時比較好的。除了交房租我還能攢出不少錢,買電腦買化妝品等等,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公司移動業務下降整個TOM許多部門被最佳化掉也包括我們這個小眾頻道。但是比較幸運的是TOM是外企,不撕破臉給我們每個人幾萬塊錢的補償....
因為年輕、因為從事的行業是小眾運動,所以我還沒從TOM離職,新浪體育主編就和我接洽,過完年我就去了新浪....
所以,如果被裁員,我們要記住一點:騎驢找馬,話糙理不糙。
什麼情況下騎驢找馬?你可以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你們部門是公司核心業務部門嗎?你是不是你們部門的核心人物?你是不是這個公司高層的親閨女親侄女兒...?
如果三個都不是,好吧,當聽到公司有裁員的小道訊息的時候,你就該騎驢找馬了。將打算換工作的訊息放出去給獵頭、親戚、朋友...包括你的競爭對手!!多說一句,大公司一般都怕撕破臉,因為還要臉,小公司就談不上臉不臉的了,隨你告隨你撕。年輕人,第一份工作還是選大一點的企業吧!
你的造血能力
如果你被裁了,你自己是否有造血能力?從被裁員到找到工作,時間可長可短,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工作性質、工作行業會有不一樣的Gap時間,這一段時間有可能是一個月、也有可能是半年,在這半年的時間裡你能有收入入賬很重要。所以如果你有一個能變現的副業、如果你有一個能變現的愛好,那就完美了!
有時候,危機也是機遇。看你怎麼處理危機,我覺得在國內有一點好處就是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在這個國家還是能夠找到一份餬口的工作。預防被裁 未雨綢繆
公司裁人,訊息最靈通的一定是HR這個人群,對不對?如果有個HR給你做姐妹,就等於你坐擁公司決策層的一手訊息。道理誰都懂,但是很少人能與HR保持好朋友的關係...但我有個同事做到了。
在我之前公司的一個女同事,單身離異還帶著一個馬上要留學的孩子,所以工作是她最大的安全感和保障,她也是她們部門唯一一個常常和HR打好關係的人,其他同事見了HR躲著走....
這個女同事去年在公司第一批裁員中率先得到訊息,之後她主動承擔了許多與她工作不相關的業務,而且在領導面前表示自己能把新業務做到更好。就這樣到了裁員的時候,被她搶業務的那個業務小組被裁掉了...所以,有時候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你做了,可能你就是下一波裁員的倖免之人.....
親,HR可能有時候不討喜,但有一個比沒有強,關鍵時候能幫忙。
沒了你地球照樣轉 居安思危
最後回到我兩個被裁朋友的身上,他們兩個人在公司勤勤懇懇,一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7年,一個在公司工作了10年...但是最後都被裁了,兩人都覺得委屈和無法釋懷...
在我們聚會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異口同聲的說:我們大意了....
他們都認為自己是老員工了,裁別人也不可能裁自己,他們都覺得公司裁老員工不划算....然後在公司最佳化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因為老這個詞被放過....
所以,不論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經濟不好誰都會被各種理由裁掉,這個理由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許多人認為同事是可以成為朋友,但是別忘了比起朋友職場更多的是無情和自私,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沒有什麼比自身利益更重要的了。
所以,同事就是同事,你對自己的工作稍微不上心就有其他人可能盯著你的職位和工作,而且拉下你的方式也是你預料不到的慘烈和無恥...大家都是成人,同事之間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分享的.....請記住這一點!
早上在某個群裡看到了這一張圖:
寒冬就在眼前,大家多儲存一些彈藥,畢竟過冬需要很多的彈藥和物資....
-
3 # 2月30號Dream
35歲不是很大年級,可是踏在奮鬥的路上,只不過遇到一個關口叫你停一下想想自己這路上是不是錯過哪些路口,今年疫情裁員正常!裁員好過降工資!不要太過沒有自信,總是有辦法的度過這個難關的,絕處逢生,人都有一種讓自己意想不到的能力,越是被逼到懸崖邊反擊的餘地越大,相信自己可以度過這個難關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
4 # 丁路遙知事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位33歲外企總監的提問。他說自己33歲就做了總監,沒想到卻遭遇了疫情這隻黑天鵝,年輕的總監和他的整條業務線都被裁員!
如今他再想要求職找一個合適的同級別崗位難度就很大,畢竟自己的公司在行業內屬於龍頭,跳槽出去薪資待遇必然會有所下降。
在一個多月失業期裡,他發現總監還不如普通員工找工作容易。
無論33歲,還是35歲或者40歲,人到中年遭遇失業都是很大的危機,越是高職位的人失業也許危機越大。
一、中年職場人需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我身邊有許多中年人最怕的就是失業問題。
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有許多80後或者70後朋友和我來探討工作的問題,從他們的言語中,感受到滿滿的焦慮。
他們如此擔心失業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對職業規劃不清晰,更多依賴平臺給他們的資源和待遇。
比如我最近碰到一位35歲的職場女性來諮詢,她工作了10多年,做過銷售、行政、採購等許多職業,跳槽了N多次,卻始終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發展。
從她的經歷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缺少職業規劃,當初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便是隨性的,走一步算一步,沒有探索到自己個人的職業錨。
所以但凡在一個崗位上做得不舒坦了,就透過跳槽或者轉行的方式來解決。
如今崗位倒是做了不少,但沒有一樣是精通的,可以稱之為專家的那種。
假如一箇中年人規劃比較情緒,有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失業頂多就是發展路上的“攔路虎”,至少大方向是瞭然於胸,不會產生那麼大的焦慮。
二、管理者需要長袖善舞,但也能擼起袖子一線幹為什麼我說有些中年的管理者們,失業以後會更麻煩呢?
那是因為有些人習慣了做管理崗位,都是指揮張三、呼喚李四,自己只剩下了大腦裡那堆管理理念,真要動刀動槍去一線工作,未必比得上許多基層員工。
所以這樣的“管理人才”時間久了,只能依附底下的員工幫其解決問題,脫離了下屬,自己都無法獨當一面。
這樣的人一旦失業,假如找不到合適的平臺、合適的崗位給他,很可能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或者說得更殘酷一些,是叫做“高不成、低也不成。”
一個公司對管理人才的期待是: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也可以衝到一線上陣殺敵。
這就是現代職場管理人面臨的新局面,因為時代的變化太快了,今天你的公司可以是五百強,幾年後也許就淪落到為了生存而裁員。
對於中年管理者也是一樣,千萬不要談戀自己的辦公室高階座椅,時刻要記得打磨專業技能,讓自己有能力站在高處,也有能力在低處生存。
三、35歲的職場人,要有“副業剛需”的意識我們透過這次疫情可以發現,有些中年職場人失業後,只能被動等待求職機會;而還有的中年職場人即使失業了,日子也過得並不差,甚至好比之前更滋潤。
這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副業。
在不確定性的時代裡,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失業哪一個更早到來,假如你不在體制內,也沒有足夠強的核心技術,最具有安全感的做法就是培養一項副業開展,哪怕它一開始並不能為你帶來多少收益。
我自己是33歲的時候開始做副業,一開始也沒有覺得副業會有多大前景,可是堅持某個領域深耕以後,你會發現副業也可以容易變現,甚至超過了自己的主業都可以。
當你擁有了一項可以持續發展的副業,就相當於給自己的職業上了一份保險,真的有失業來臨的那一天,那就先把副業轉正去做,然後一邊繼續找工作,或者乾脆就讓副業變成了主業也是不錯的選擇,起碼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寫在最後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5 # 想飛0213
我恰好今年週歲34歲。要是在大企業上班,也活在了檻上。
一個人在不同階段要切換新的職業跑道。
35歲,恰恰是從職業的“勞動密集期”到“智力密集期”的分界點。
還有,不是公司辭掉了你,而是你從一棵樹上下來,重新走進一片森林。
馬雲就是35歲開始的創業。
從此,我們要切換新的職業跑道。
對於體制內的人來說,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而對於普通職業者,35歲確實是一道極重要的檻。
1 你今天的被裁員,是在三年前就註定的
今天的被裁員,只是一種結果。而造成結果的行為,是你前三年一切行為和想法的積累。
首先要反思一個問題:
最近三年,你主要在做什麼。
這些年,工作之外的時間你在做什麼。
有沒有思考問過自己的長期發展還是得過且過。
是不是滿足於熟悉的工作不思進取。
社會是動態競爭,而你是靜態地原地踏步。
如果你沒有活出不可替代性,即便不被公司裁員,也會被時代拋棄。
有一個機會,讓自己反思什麼是正確。
並且走向正確的跑道,你不應該開心嗎?
2、發揮自己的優勢
我們不能拿自己的“年齡和精力”與年輕人比。
這是拿自己的弱項對比別人的強項。
去年我直接管理過一家城市廣告公司。
當時我面臨的是數家政務抖音號運營。
有大量的內容創作壓力。
每天要輸出十幾條影片。
團隊起步時只有四個人。
我這個年齡搞抖音創作,不可能做好。
於是招了一幫年輕人。
他們有靈感、有創意,懂得新媒體的表現形式。
而且有熱情,精力旺盛。
他們不會默守成規,善於另闢蹊徑。
但是他們也有不足:無法平衡自己認為的好與市場認為的好。
沒有能力判定作品的個人風格化到什麼程度。
創作數量不穩定。
情緒高漲的時候,智計百出。
稍有挫折就會打退堂鼓。
而這些能力我都有。
我可以幫助他們用最新穎的形式表達市場最容易接受的想法。
我可以給他們的情緒升溫,幫助他們持續穩定地輸出作品。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3 從“高估現在”到“高估未來”
別人都在勸你活在當下,而我認為應該活在未來。
金融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高估現在,低估未來”。
我們生活中普遍如此。
小孩子就是“高估現在”的極致。
前兩年,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餐桌上有一盒糖,我告訴兒子,如果明天吃,可以吃四塊,如果選擇今天吃,只能吃一塊。
兒子毫不猶豫地選擇吃掉一塊。
雖然我們面臨著具體的問題。
但是,我們應該規劃3年、5年後的自己。
要更大膽、更精準地投資自己。
低估現在所面臨的危機,對未來的自己充滿期待。
4 被裁員真的是件壞事嗎?
當然不是。
悲觀者認為失去是一種剝奪。
樂觀者認為失去代表著新的擁有。
35歲,人生開啟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在年輕的時候,很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35歲,已經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已經有了穩固的價值觀,有了立世之基,對社會也有了客觀而清醒地認識。
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你職業的黃金時代到來了。
準備好切換到新的跑道,奔跑吧,青年!
-
6 # 老李隨筆
35歲的確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 很多地方招聘的時候會有年齡的限制, 既然在年齡上缺乏優勢, 那就自身彌補吧。
首先, 心態放正。
遇到裁員, 是誰都會心情掉到谷底, 情緒崩潰。
既然事實已經發生了, 就整理整理情緒繼續向前走吧。
你要想, 還好,你不是55歲被裁員, 你還有時間調整, 還有精力去學習。
其次, 分析下自己。
現在如果要再去應聘, 手裡有哪幾張牌。是劣牌, 還是好牌。也就是你的特長或者優勢在哪裡, 不管優點是小是大, 全部寫下來, 即使是前同事對你的一些肯定也寫下來。
這些就是你繼續找工作或者自己創業的資本。
然後,關注各種招聘資訊。最好就是有朋友可以內部推薦。
當然, 在找的過程中, 也不要放棄你的學習, 學習你將要找的工作方面的技術能力。
否則脫離職場太久,能力和精氣神 會容易鬆弛。
這個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個坎,現在覺得天崩地裂, 等你以後回頭看, 會覺得不是什麼難事。
-
7 # 戰略谷
筆者透過多年觀察與分析,認為這個年齡階段已經開始具備所謂“路徑依賴”心理誘因因素了。為此,首先需要克服內心“路徑依賴”壓力,下面對於路徑依賴從兩個方面做一些解釋:1.概念: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2.表現方式:路徑依賴有兩種表現方式:自我強化和鎖定。秦池酒業從一個縣級小廠能邁向全國靠的就是廣告,它從廣告中嚐到了甜頭,這種收益刺激了它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繼續這一戰略,不計成本地去奪取中央臺廣告標王,在一夜暴富以後還想一夜成為貴族;這就是自我強化。至於鎖定,戀愛中的男女最容易被觀察到。女孩愛上了男孩,但男孩有些屢教不改的惡習,朋友們都說放棄吧,多少次經驗證明了要改是不可能的,但女孩一直執著地相信再下一次他一定會改的,就這樣她拖了好多年…… 這不僅是“一葉障目”的問題,還含有路徑鎖定的因素。回顧了路徑依賴內涵,我們繼續回到當初的問題……近幾年,新舊產能轉換逐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也在逐步進行,因此,某些行業企業由於環境特別是自身經營管理存在不足而被“調整”,抑或被“去產能”,會導致員工就業需要重新調整,這個問題不是關鍵所在,關鍵問題是如若自己內心產生了路徑依賴的話,可能一時間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因而會提出:35歲了,被裁員了該怎麼辦的問題!所以筆者也才在前面長篇累牘地解釋路徑依賴這種心理困惑因素。至此,既然我們已經清楚了這種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接下來評估一下自己是參與創業大軍還是選擇適合自己專長與興趣的企業就職,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也許,這次的調整為今後更好地發展提供了轉折的機會。
-
8 # 職場再出發
35歲,其實正當年,而且年富力強,雖然有些企業招聘時會規定“要求35歲以下”,但都是針對那些35歲時,還沒有在特定領域沉澱的候選人。行業的龍頭公司,35歲出去,同行業公司基本是搶著要,找個工資更高的工作一點問題沒有。
所以,我司很多工作七八年的老員工,大部分35歲左右的,都千方百計讓公司把他裁掉,這樣可以拿到一大筆補償金,然後再跳槽去新公司,多划算呀!如果沒有裁員,他們想跳槽,只能自己主動提出離職,一分錢補償也沒有。
而比較痛苦的是40歲以上的,40多歲,主要是精力真的跟不上,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體也不是很好,工作狀態都是求穩求安逸,而且要求的工資格外高,重新找個不錯的工作,難度還是很大的。
就我的觀察,如果是35歲左右被裁員了,基本上都是休息一段時間,在同行業找個公司繼續幹,而且都乾的不錯!也有厭倦了職場,自己折騰點小生意的,但是不多,畢竟工作會有一筆穩定的現金流,而折騰生意則不好說。
所以,35歲被裁員,真的沒啥,職場才開始10年,相當於馬拉松跑了三分之一呢,連一半都到。你要做的,就是拿到補償金,休息休息,聯絡聯絡獵頭、聯絡聯絡自己以前的老領導老同事老朋友,讓他們推薦推薦工作,就這樣!
如果有夢想,可以自己嘗試折騰點小生意,但我不是非常贊同,因為現在經濟形勢下,自己創業失敗的機率很大。看你的選擇了!
-
9 # 騎牛看熊
職場中有自己的規則,有一些是規章制度上必須遵守的,而還有一些是年齡上的“痛”。曾經在50歲退休時,定義35歲為年齡段的中年,而現在退休時間延遲到60歲時,35歲依然被稱為中年階段,然而這並不代表你工作十年後能力就有多麼的突出,財富就有多麼的自由,擁有多麼專業的技術能力。
35歲以後體力和精力開始逐漸趨弱,除了工作還有家庭和雙方父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讓這一年齡段的人事情多,麻煩事也多,事業、身體、家庭更是一項都不能落下。而對於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出來混就是拼命的幹,他們更多的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買房、買車,組建自己的家庭,對於企業而言,老闆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員工,也容易受到招聘的青睞。2019年媒體紛紛報道的“網際網路996工作制”,一些網際網路員工選擇了離開,一些老員工仍然在堅守,而從招聘崗位來看剛畢業不久的程式設計師,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多大的事,紛紛加入了“996工作制”,這也是年齡段的區別所導致的不同結果。
-
10 # 洋松果
接受現實擁抱變化!最近身邊朋友被裁的比較多,大到全球前3的公司,小到十幾個人的小企業,有20多歲的畢業生,有近40歲的職場老大姐,因為今年的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大家也都有心理預期,早早做好了自己的心理建設。
跟她們交流的時候,實際上都在交流心態。說來說去其實就一句話:接受現實,擁抱變化!
被裁了肯定又一段比較煎熬的找工作的日子,多去行業裡的公司聊聊,看看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未來還有20多年的職場生涯,現在規劃也不算晚。
-
11 # 啡小沫
到了35歲,算是人生分水嶺。一方面應該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不應該再盲目找一份為了生存的工作,這樣也不長久;另一方面職業人生下半場剛剛開始,其實還有很多可能。
我覺得裁員也許是好事,能讓我們在疲於奔命中抬頭看路,花點時間思考。
有以下四點建議。
一. 找到你人生的使命感
在創業公司做合夥人的時候,我們開會總聊使命。
使命感關乎你真正想做、真正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創業維艱,人生一樣很多艱難。
黑暗中,它讓你知道光的方向;荊棘叢生,它給你勇氣衝出逆境;岔路口,它使你不迷茫;被反對意見環繞,它讓你堅信,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
舉個不算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是做建築設計。
剛開始學習設計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一個設計開始的時候,透過調研,透過你對基地的理解,你需要確定一個概念。
有了一個確定的概念,設計就有了支撐。這時候,整個建築的形象雖然還很模糊,但是你再去做功能排布,做交通設計,做立面設計,都是服從一個目標的,是一套語言。慢慢細化,一個自信的房子,會生長出來。
相反,初學者常犯的錯誤,是先摳細節。因為沒有確定的方向,每一個判斷,都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即使技巧高超,最終也是一堆完美細節的堆砌,沒有靈魂。
當我們找到自己獨一無二、有強烈願望要去達成的使命時,我們就有了不斷尋求進步的動力,和決策的依據。
二. 專注在能力的提升,而非工作本身
去年,有篇文章刷了屏。大意是在公司,你可以往死裡罵一箇中年人,因為他有孩子要上學,有老人要贍養。你怎麼罵他,他也不敢離職。不像20歲出頭的青年,你罵他,他拍拍屁股走人了。
我想說:不要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中年人!
為什麼很多中年人在一個企業待久了,就不願意挪地方?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憑資歷、憑忠誠、憑對企業潛規則的諳熟,才“熬”到現在這個工資和職位。其實單看能力,名不副實。
所以,他們害怕再回到市場上去競爭,害怕在重新評估中被看出來在裸泳。
而你成為“老油條”的伏筆,其實是在青年時期埋下的。
大公司需要的人多,分工也細。很多基礎職位,成長性差,可替代性很強。這就要求我們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你用幾十年積累的經驗,AI幾周就學會了,比你標準比你錯誤率低,要你何用?
三. 擁抱變化
其實,當我們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感,又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核心競爭力,我們天然就有了擁抱變化的能力。
各行各業都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迭代更新,甚至技術爆炸不知道哪天就會猝不及防降臨。我們的下一代,估計很難理解“鐵飯碗”這三個字的涵義了。
擁抱變化、喜歡上變化,不僅讓你面對工作的不確定性從容淡定,也會讓你的人生豐富多彩。
我爺爺就是一位熱愛變化的“老頑童”。
爺爺今年88歲了。他打仗時摔斷過腰,80歲上下又開始被糖尿病困擾,因此腿腳不行,只能在家裡活動。
很多老人到了這個年紀,都目光呆滯,整日裡獨自坐著,彷彿跟眼前走來走去的年輕人,活在兩個世界,誰也不知道如何邁進對方的世界,進行正常交流。
擁抱變化,能助我們拓展生命的寬度,提高生命的質量。
四. 不要恐懼,要行動
考慮到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且各國都會盯住失業率這個指標等因素,即使發生技術爆炸,也會有個過渡期,不會立刻一竿子打死一大片。
所以你不要怕,因為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時代鉅變,AI來襲,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大家都得面對這個變化。
但是不害怕不代表不思考不行動,誰長成了溫水中的青蛙,誰就是最先被淘汰的人。
-
12 # 肖軍說職場
現今的職場,被裁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別說三十五歲了,就是集團高層領導稍有不甚就有可能被裁,最終的心血都將付諸東流。
其實,之所以被裁不在乎以下幾個原因:
①無技能,可替代性太強。最可悲的就是這型別員工,他們可能在一家用人單位裡工作了很多年,擔任的是平凡且普通的崗位,沒有任何的專業技能,他們能做的事別人也能做,隨時都有可能被別人替代。
②得罪了領導,不受領導待見。這型別情況雖然少見,但職場中確實存在,有很多人因為在工作中言辭不當,有意或者無意得罪了領導,最終被辭退。
③年齡太大,進步空間太小。用人單位要發展,就必須得用優秀的員工,優秀的員工從哪裡來?除了招聘之外就是內部培養,內部培養需要一定的人力資源成本,年齡大的學歷能力可能就會稍微弱一點,可培養性很小,那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其淘汰掉,讓新人替代其位置。
一旦被裁,不得不思索以下幾個問題:
一、適合做什麼?怎麼做?
其實也就是所謂的職場定位,被裁退沒什麼大不了,沒有永遠安穩的職業,跨國集團企業都有倒閉的那一天,所以作為小型的個體,失業純屬正常,這時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太悲觀,積極向上。
然後思索職業定位,適合做什麼,想做什麼,怎麼做,想通了這幾個問題就大膽去做。當然,也可以系統的做一個職業規劃。
二、學一門技術。到了三十五歲的年齡,如果題主之前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強,建議題主去學習一門手藝,手藝沒有多大的難度,而且只要學得好,養家餬口賺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三、即便要重回行業,也一定要讓自己的各方面業務技能有所提升,至少不能讓自己所在的崗位替代性太強,最好做到無人可替,或者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內做到行業的頂尖人士,這樣即便以後失業,也不愁工作沒有去處,學會打造自己,只要你有本事,就是你選擇用人單位,而非是用人單位選擇你。
掌握主動權往往比被動更具有可行性。
-
13 # 職場女性後花園
35歲,職場中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被裁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推到重來”的勇氣。
記得電視劇《大叔的愛》裡有句臺詞:“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說的正是我們這些上了30歲+,有家庭的人職場人士。雖然是調侃的句子,但當“裁員”浪潮來臨時,不管你願不願意,接不接受,不論你是油膩發福的中年大叔抑或是青春朝陽的年輕人,該被裁的還是要被裁。
2018-2019年網際網路行業的這場“經濟危機”,或者說是這場“裁員”風波,不得不給還呆在舒適區的人們提了一個醒:“穩定”才是最不穩定的。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不斷地走出舒適區,擴寬視野、把握趨勢、規劃未來、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找到更安全、更高階的舒適。不管這次網際網路行業的“裁員”浪潮是否波及到我們,不管你25歲還是35歲,作為職場人士的我們都應該時刻保持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謀略,在大裁員來臨前就應做好準備。這兩年,網際網路經濟已經開始從高速發展期進入了低速發展期,而整個市場宏觀經濟也不容樂觀,面對大裁員的來襲,作為職場人士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先說說第一種情況,如果你非常不幸的成為了時代經濟發展的犧牲品,成為了“裁員”浪潮中的一員,可以做的事情有以下幾點:第一、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很多人收到上級領導或公司HR“被裁”通知時,心情是十分低落的,覺得特別的不公平、不舒服,建議你保持平靜,先反思自己的好與不好。我記得老汪說過,“人在職場,就像人在江湖,需要守護一樣東西,就是一個人的“職業品牌”,一個人的“職業品牌”需要你自己去擦亮的、打造的,你需要保證它是一個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所以,當你迫於無奈不得不離開一家公司的時候,建議你和同事、領導、老闆之間保持原有的相處方式和工作關係,繼續做好你的本職工作,不要故意鬧情緒或耍脾氣,因而懈怠自己的本職工作。
因為行業圈子很窄,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什麼秘密的,按照老汪的說法職場江湖人士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職業品牌”。
第二、調整自己的心態一般被裁的感覺非常不好,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足,沒有被公司或領導肯定和認可,這個時候的心理狀態是灰暗的,建議你保持理性、冷靜的思維,儘量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狀態。
一般公司出現大裁員的時候或許並不是因為你能力不行,而是市場經濟運作的結果,一般公司裁員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是公司架構調整,需要重新配置資源,調整業務結構、用人結構或成本結構,合併或重組某些業務部門或生產線條。
第二個是宏觀經濟影響,受到市場經濟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公司經濟壓力負擔過重,就要想辦法減少、壓縮成本,比如減少福利、收縮招聘、裁減員工等等。
換個角度想一想,或許,被裁併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好事,它會是你你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整裝出發的助推器。
第三、利用好休假的時間被裁後無論心態是灰暗的還是失落的,有的人會立刻選擇投簡歷,置身於下一份工作中;有的人得到了原公司鉅額的賠償,覺得可以趁機休假一段時間,到處旅遊。
其實兩者的選擇都沒有錯,但建議大家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想想自己想做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
不要著急地重新投入下一份工作中,或讓大腦持續長時間的處於放空狀態,因為停止思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會讓人變得僵硬、停滯不前。
每一個在職場中的人時時刻刻都應保持危機感,才能跑得過他人、贏得了自己。
第二種情況,如果你非常幸運,成為了這場“災難”中的幸運兒,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留下來的不一定是安全的,或者說是一件好事。如果你被留下來了,又可以做些什麼呢?第一、調整心態、砥礪前行公司“裁員”後,人員結構將會發生改變,所以公司接下來會對整個公司、部門或專案人員的結構進行重組或崗位調配。
與此同時,公司為了應對這場“經濟危機”,也會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會使出各種奇招來儘量壓縮人力成本、降薪減福利等。
而留下來的員工將會面臨拿著縮水的薪資,一個人幹兩個人的事,有時甚至三個人的事,經常加班在這個時期應該已經屬於常見的事情了。
這種時候,小Y建議大家及時調整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把新增的工作當做一個學習、成長、歷練的機會。
職場裡,多一項技能就多一分生存的機會。經濟的寒冬總會過去,趁此時機儲備“能量”,只需等“冰雪消融、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第二、居安思危、持續成長當公司裁員結束後,很多人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被裁,然後就開始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老老實實的上班、加班,甚至更加努力的工作。其實這些都只是短暫的,當這股浪潮退卻被人們遺忘後,職場老鳥們該咋樣還是咋樣。
建議大家要懂得居安思危,這次的倖免並不代表下次的倖免,公司不是福利院、收容所,它是以商業價值為目的的,只有員工為公司創造了價值和利潤,公司才能有你的一席之地。
只有持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綜合素質能力,提升自我價值,才能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利益,而你在公司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和認可。第三、定期總結、試水市場小Y工作多年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定期的進行總結和規劃,總結過去一年中工作上達成的目標和需要持續提升的能力,或者規劃未來一年需要實現的工作目標,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建議大家在領導或老闆沒有要求的前提下,為了更加清晰地指引自己工作方向,學會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定期總結和規劃。
第四、善交人脈、洞悉資訊職場中的我們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需要懂得善結人緣、擴充套件人脈,如果有機會建議大家可以多認識一些行業內的頂尖或牛人大咖,以及不同行業的人。學會拓寬自己的人脈圈子,因為每個人獲取行業和社會資訊源是不一樣的,你能從他們那獲取到更多的行業資訊和動態,瞭解未來行業發展趨勢。
不同行業的人能擴寬你的知識面,或者說是你未來潛在的人脈資源。
我記得我的朋友小敏去年在換工作的時候,並沒有透過網上投放簡歷,而是直接透過身邊的獵頭朋友直接介紹到了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這就是人脈資源帶來的影響和力量。最後,不管市場經濟有沒有進入寒冬,公司裁不裁員,小Y覺得個人職業上的調整,是和公司裁員沒有關係的,不要覺得公司不裁員,就能安安穩穩的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做下去,每一個職場人士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什麼時候該走,什麼時候該留,都應該有自己的權衡和丈量。
選擇離開,就立志做一隻翱翔高空的雄鷹;選擇留下,就發奮做一隻奔跑神速的羚羊。一個人,只有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走得更遠、更久、更精彩。
2019年“裁員”浪潮還在洶湧,每個成年人的世界都是不容易的,人在職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那一天真正來臨,願我們都已身披鎧甲,微笑坦然接受和麵對,不畏前路、不懼將來。 -
14 # 祝你前程無憂
為什麼35歲是個坎?裁員往往也集中在這個年齡段,其實他們主要難在這些地方:
1.新員工價效比更高,老員工成本過高
任何一個企業,都希望員工少拿錢,多幹活,讓老闆覺得物有所值。年輕人正處在職業上升期,更樂於接受加班,出差等工作,而老員工在衝勁幹勁上比不上年輕人,卻因為已經身處中層拿著更高的薪水,從人力成本上,老員工貴且不划算。
如果剛好一個公司不再需要經驗性,而是需要拓展性,那麼光憑經驗就很難立住。
2.部分老員工變成老油條,難以管理
一些老員工因為在工作時間長,有資歷,變得油滑,鑽制度空子,懶散,但又難以管理。這樣一類人如果很多的話,對於企業發展有極大不利,企業失去了新鮮血液,遲早會下滑。
3.老員工的適應能力更低,不符合企業創新
相比於新員工,老員工往往有固定思維習慣,特別容易依賴自己的已有經驗,而新員工思維更活躍,更有創造力。
其實這個時候被裁員,往往能得到不低的賠償金,正好可以調整思路,想想如何轉型。工作與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和價效比有關。
關注前程無憂,收穫職場乾貨,陪你走過求職路!
回覆列表
經歷過三次大規模的裁員和一次被裁員的慘痛經歷。
在職場有15年的打怪升級歷程。
1、認清現實:首先要明白一點,既然談到裡裁員,那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不可能有太多回旋的餘地和留下的可能。所有裁員的名單都經過多次的內部溝通和成本核算,以及針對未來組織架構調整的計劃,這個裁員的名單可能並不是你的直接領導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的事情,可能是整個公司大的調整和最佳化造成的。
其次,有可能你的直接領導甚至希望你能留下,只是他在這件事情上根本就沒有話語權。
比如:2015年我們公司針對生意達成一般的區域進行一輪裁員,裁員的名單是在前一天晚上11點發到我的郵件,要求我通知裁員名單中的三個人第二天九點到公司開會。
我看到這三個人的名單是我也比較不認同這個名單,可是公司從系統中拉出的資料,無論從結果達成,還是過程指標,甚至全年綜合評估都是最靠後的三個人;
同時公司針對這次裁員給了N+3的賠償,月綜合收入9000左右,一個工作了6年的同事,拿到了8萬多的離職賠償。
作為一個區域經理希望自己的人能留下,至少能多貢獻一些產出。可是最終三位當場簽下來離職協議,
同時因為我們公司行業知名度非常高,一個月之內被裁掉的三位都順利的找到了工作。
所以說並不是公司的每個人都希望你走,你的直接領導可能會因為個別私下原因期望你能留下來。
爭取最大化的利益關於裁員,除非公司倒閉了一無所有了,否則公司一般的都會按照勞動合同給予相應的裁員賠償的,除非你有違法或者違規的存在。
勞動法一般規定是N+1 ,工作年數+1個月的綜合收入。
可是個別人掌握著公司的內部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者具有比較強勢的話語權,這種人可以和HR進行下一輪的溝通,HR一般都會掌握這一定的靈活空間。
比如瑪氏+箭牌畢竟之前。有人能拿到2N+1個月的補償。
雀巢惠氏,曾經給到N+3的賠償,這在行業內部都不是秘密,尤其是一個工作時間比較就的老員工。能爭取到的空間會更大一些,只要你手頭掌握的足夠多,足夠有話語權,這種機會只有一次。當然並不是一定能要到,但是要靠自己去爭取。
打造好的人設
很多人離開後都需要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大部分人都無法跳出曾今的行業和大的業態,所以行業的口碑就尤為重要。誰都不喜歡招聘一個背景比較差的人做為下屬。
所以口碑和人設就尤為重要,不說老東家的壞話,不詆譭,不惡意控訴,都成為了每一個被裁掉人員遵守的最基本口碑和準則。
這也是每個職業人士的職業道德底線。
拿到自己的賠償、立即轉身,馬上重新開始畢竟已經35歲了,沒有了可以折騰的機會,也不是可以任性的年齡, 被裁員說明你並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那為了你的家庭、孩子、愛人,你需要儘快的擺脫過去的一切、立即去尋找一份新的工作或者事業,這比什麼都重要,你和家人的生活都需要你的收入支撐。
立即聯絡過去的朋友、知名的獵頭,儘快推薦相匹配的工作和機會,能夠擺脫職業空白期是你這一事期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