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耗昊

    順治的朝的功績基本上都是多爾袞的。

    順治時期的滿清統治者還不是皇帝一人集權,基本上還是八旗協商著處理事情。

    所以,看著順治是皇帝,但是感覺沒做什麼事,原因就是他們是一個團隊在做。

    也可以理解為順治運氣好,感覺什麼都沒有幹,到最後混了個清世祖,老爹戎馬一生才落個清太宗。

    沒辦法,誰讓人家是入關的皇帝!

  • 2 # 歷史是個大葫蘆

    首先說明一下,順治皇帝存在感弱並不表示這個皇帝不好。可能是他的子子孫孫太過出眾了,才讓人有些忽略了這位清朝的奠基人。

    其實,順治皇帝也是非常非常優秀的。

    順治,就是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的首位皇帝。

    他六歲登基,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順治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順治十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並編成《賦役全書》頒佈天下。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

    順治帝非常為人稱道的,是他開始比較重視發揮漢官的作用。他睿智地察覺到滿漢的和諧對維繫統治的重要,大膽決心改革,提出“以後凡是進奏章,要滿漢侍郎一起參酌公同來奏”。在他這裡,提高漢官權力的思想開始發展壯大。

    順治十六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可以說,作為清廷統治的奠基人,順治是非常合格的,也是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清朝才有了創造盛世的基礎。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他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後來康乾盛世的締造者。

  • 3 # 夢香寒冰

    順治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福臨,是清世祖,年號順治。順治是清朝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皇帝,說他存在感很低主要原因是對於他的功業,後世很多人無法評價。順治皇帝的歷史貢獻非常大,可以說是大清參天之功,這也是他的毛病——清朝人再沒有突破順治的高度。

    順治皇帝

    順治的歷史貢獻有:

    一、多個歷史第一

    第一位在北京城繼位的清朝皇帝。第一個在北京城統一中國的清朝皇帝。第一個在北京城接待藏族活佛的皇帝。第一個在北京城祭拜孔子的皇帝。第一個舉行滿漢全席的皇帝。

    ……

    順治皇帝在清朝歷史上多個第一,特別是文化上多個第一,是歷史上任誰都否認不了的巨大貢獻。

    二、明確清朝走什麼路

    清朝在順治時代有兩大派政治勢力,一派繼承努爾哈赤勢力,認為大清國法統繼承於元帝國,和蒙古人是一家。所以應該在中原各地推行退耕放牧的政策,在中原地區遊牧放馬。因為蒙古帝國的領袖是草原大汗+中原皇帝,草原大汗是根本(中原皇帝可以放棄)。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多爾袞。

    多爾袞

    另一派則認為大清法統來自於皇太極,皇太極積極推行漢制,是有利於清朝統治的。大清帝國的領袖是中原皇帝+草原大汗,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濟爾哈朗。

    皇太極

    順治是支援濟爾哈朗的,他是皇太極的兒子,自然贊成父親的主張。雖然皇太極進行了很多漢制,但是並不動搖根本。其實清朝的政策是中國千年統治政策集大成者,不能完全說是漢化,也不能完全說是少數民族的野蠻政策。

    所以可以看到清朝實際上走了一條具有清朝特色的統治路線,在漢地,清朝皇帝比漢人皇帝還出色。在草原,清朝皇帝是知名大汗。清朝皇帝作為帝制時代的最後一任皇帝,他最後的身份具有很特殊的意義,中原皇帝+草原大汗表明,中國對於草原的統治是長期,而且是時間長久的,也是具有代表性王朝的。正是因為清帝國的這種身份,所以清帝國並不是退位的,而是禪讓的。接受清帝禪讓的北洋政府,正是以清帝國繼承者身份,對蒙古提出的領土要求,蒙古國在北洋政府時期並沒有獨立。

    而對清朝貢獻最大的,其實是順治,因為是順治奠定的這個路線。

    三、文治方面

    (一)耕明田。耕明田是清朝政府鼓勵農民耕種無主的農田,清政府只承認它在清政府的土地權益,不承認在明朝的土地權益。這個政策一般解讀為順治皇帝獎勵耕織,但是考慮到清朝後世皇帝做法,更傾向於這是清朝政府第一個中國特色農業土地政策。耕明田得到老百姓的歡迎,也為後來康熙的永不加賦和雍正的添丁入畝做出了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這個政策廢除了圈地,表明了大清放棄在中原遊牧放馬,而變成了支援農民種地的“懂行”的中國皇帝。農民因此歸心。

    (二)藏傳佛教為國教。此政策基本奠定了少數民族留在中國的基礎。因為開始努爾哈赤派還叫囂著要在中原遊牧放馬,但是因為西藏的加入,很多努爾哈赤派的人認識到了,其實中國還有一些地區,他們雖然不種地,但是也和種地的一樣難搞。比如西藏,政教合一,沒有農民,只有農奴。農奴聽從於貴族和佛爺,對於清政府不理不睬。於是因為藏傳佛教為國教的政策,清政府一躍成為了中國“少數民族”的代言人,堅決維護少數民族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所以清朝時期,不但藏族聽從清政府,羌族、苗族瑤族甚至高山族,基本都遵從清政府領導。說白了就是種地成了漢地的基本特徵,其他地區的特徵有:西藏政教合一,高山族:捕魚打獵,急缺基本生活物資等等。所以中國在清朝有很多區域,政策都不完全一樣,但是都效忠清政府。清朝對於地方最大一次變動就是改土歸流,也就是在雍正朝,別的朝代就很少了。

    (三)滿漢全席。一直以來解讀並沒有滿漢全席,但是有一個客觀現實是,清朝是中國皇家宴席的頂峰,而且清朝的宴席目的不是吃飯,更多是禮餐,是禮儀的一種。這個歷史有史可查的始祖是順治皇帝。順治皇帝以“六白宴”接待蒙古貴族,在宴席上指出滿蒙一家,蒙古三部應該服從大清領導,希望以後進行“九白宴”。因為當時參加宴席的有臣服大清的有科爾沁明蒙(順治皇帝的母親孃家人),剛剛戰爭失敗來承擔錯誤的喀爾喀蒙古,還欠缺漠北蒙古厄魯特蒙古。最終九白宴在康熙朝開始了。可見“滿漢全席”作為大清禮餐的代言是合適的,而且歷史上也發揮過多次作用,而且主要不是給漢人吃,而是給蒙古貴族吃,有種“大清繼承大元正統”的感覺,蒙古人自然歸心。

    (四)尊孔尊儒。這是繼承皇太極政策,皇太極五入中原,山東搶了個遍,沒有動曲阜孔家一根汗毛。順治繼承,在北京城禮拜孔子,征服士族的心。

    四、武治方面

    如果認為順治皇帝只是一個文治皇帝就錯了,順治時期統一全國,和多爾袞沒多大關係。順治皇帝雖然堅持外交政策為主,但是武統態度也十分堅決。其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平定姜瓖之亂。

    大同姜瓖

    姜瓖之亂,中國歷史記載是山西大同的一場反清活動,多爾袞平定。但是在國外記載,這是第一次抗清高潮,是一場民間發起的武將抗清活動,勢力從廣州一直延續到山西大同。其中山西大同是抗清主力,是有清一代唯一一次八旗軍主力對付明朝舊部的戰役,也是清代領導層上戰場階級最高的一場戰鬥。此戰八旗軍主帥是多爾袞,前方總指揮是阿濟格,參戰有平定江南的端重親王博洛、親自攻破李自成、擊破福王的承澤親王碩塞、代善七子多羅親王滿達海、跟隨多鐸西征喀爾喀蒙古的多羅郡王瓦克達。可以說有清一代最強戰團在大同集結。而大清最強戰將多鐸在不到一年前征服喀爾喀蒙古後一直臥床不起,據說是天花,但是一直昏迷——誰知道天花能讓人昏迷?應該是瓦克達參加的那次血戰,大清2萬大破蒙古15萬大軍的戰役,多鐸力竭暈厥,再也沒起來。而蒙古大清這一戰如過也能算是第一次抗清高潮一部分的話——蒙古大清草原之戰中,喀爾喀蒙古一直是姜瓖贊助的——可以說姜瓖圖謀已久,而且準備充分,大清則有些被動。此戰中,鰲拜不過是隨軍偏裨而已,因為力戰姜瓖手下大將王輔臣,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此外,吳三桂、固山額真李國翰、陝西孟喬芳等人領軍配合作戰,他們的對手主要是姜瓖援軍——回疆軍民。

    清軍打不過姜瓖。但是順治用計策平定這場叛亂。計策包括

    1. 安撫厄魯特蒙古。前文說的六白宴就是喀爾喀蒙古臣服大清的標誌,因為六白宴之前,多鐸以2萬大軍打破15萬喀爾喀蒙古軍隊,草原對於大清無人不服,此時喀爾喀蒙古參加六白宴,就是表示願意臣服大清。而此時厄魯特蒙古首領巴圖爾琿臺吉收到順治皇帝的和親詔書,心中也很忐忑。巴圖爾琿臺吉是後來噶爾丹叛亂的主謀噶爾丹的父親,麾下厄魯特蒙古不僅包括準噶爾部,還有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以及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部。當時土爾扈特部和俄羅斯關係緊張——俄羅斯總是覬覦巴圖爾琿臺吉的鹽湖,巴圖爾琿臺吉有守土職責。而順治的和親詔書一來,帶來的不僅是大清支援,而且有巴圖爾琿臺吉做皇帝姥爺的可能性。雖然巴圖爾琿臺吉和姜瓖交情不淺,但是利益面前孰輕孰重很明顯,所以厄魯特蒙古宣佈效忠順治,放棄了姜瓖,使大清領土直接和俄羅斯相接,伏爾加河成了中國兩國的內河。

    2. 建立直達大同的糧食供給線。八旗軍在大同城下和姜瓖打的不分勝敗,但是姜瓖沒有糧食供應,這是一個客觀現實。但是八旗軍不同,順治早在順治二年就修好了崇禎年間壞掉的運河,此時在攝政王濟爾哈朗的配合下,在山東孔家的支援下,確保兩湖的糧食順利到達京城。而順治又把京城運到大同的運糧任務交給了喀爾喀蒙古,原來和大清血戰的喀爾喀蒙古看到清朝不計前嫌,還給錢給糧,對順治感恩戴德。

    3. 藏傳佛教為國教。藏傳佛教為國教對於西藏有效,對於蒙古有什麼效果?蒙古人都是信藏傳佛教的,姜瓖和八旗軍在大同城下血戰的時候,來自西藏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也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兒子來到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徹底放棄姜瓖。

    但是姜瓖就慘了,他的援軍——明軍主力,永曆皇帝在雲南歌舞昇平,厄魯特蒙古首領巴圖爾琿臺吉準備當皇帝姥爺已經背盟,援軍福建鄭彩北上的時候被鄭成功偷襲——姜瓖必敗無疑。縱然有回疆百姓支援,縱然山東天津民兵支援,縱然李自成餘部李過高一功部夔東十三家支援,無奈李定國孫可望之流都在觀望,姜瓖哪裡有勝算?

    姜瓖之亂是大清最大的武力危機,但是被順治三個計策破解。其中順治的糧食補給線在軍事上的貢獻最為突出,當時歐洲霸主瑞典軍隊沒有糧食供給線,一直到拿破崙時代,歐洲由拿破崙最先建立糧食供給線。可見順治時期,中國在科技、軍事等方面對於西方全面領先。

    4.連鎖反應。姜瓖一敗,吳三桂對於永曆皇帝再沒指望。大同之戰,吳三桂只是觀望,並未實際參戰,最大貢獻是收服大同城破突圍的降將王輔臣。但是大同之戰後,吳三桂基本把全國統一,是對前明徹底死心了。

    吳三桂

    五、遺留問題

    順治是清朝開疆拓土的皇帝,也是奠定很多基業的皇帝。所以同樣也是留下很多問題的皇帝。

    (一)殺害鄭芝龍。順治很不放心海疆,特別是大同反正時期,鄭彩準備天津登陸,順治在京城並沒有抵抗力量——京城部隊都被多爾袞帶出去了,只能仰仗鄭芝龍。所以姜瓖失敗後,順治斟酌再三,特別是大運河有糧道功效,順治認為海運不重要,於是殺了鄭芝龍。這是歷史大錯,自此有清一代沒有繼承宋明以來的中華強大水軍。

    鄭芝龍

    (二)功勞太大。順治傳說出家估計和他功勞太大也有關。順治以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贏得天下,但是也留下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外放太多功臣。比如吳三桂,對順治忠心耿耿,但是順治死後沒多久就反叛。同樣的有厄魯特蒙古,巴圖爾琿臺吉對順治很尊敬,但是巴圖爾琿臺吉一死,兒子噶爾丹就反叛。這是因為順治是以功勞形式將威望寄託在自己身上,不是寄託在國家身上。順治一死,問題必然很多。所以順治早早離開,給兒子更多時間——畢竟不能等待心懷不軌者羽翼豐滿,不軌者都成了姜瓖大清就完了。所以雖然吳三桂和噶爾丹都叛亂了,感覺都是準備不足,地方政權的資源必然沒法和中央相比。

    (三)不重科技。順治皇帝的軍事思想十分超前,但是和科技無關,無論是糧食供給線的建立,還是軍事人才選拔都很突出,就是忽略了鋼鐵軍事工業發展。有清二百年,軍事工業硬是等到了慈禧時期才開始發展,其他時間都是在停滯。這不能不說是大清的悲哀。

  • 4 # 古今博學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名福臨,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生母就是孝莊文皇后。福臨的繼位頗有曲折性,是由於皇太極的突然暴斃,引起清廷內部激烈的皇位之爭。以皇長子豪格和多爾袞勢力最大,互不相讓,最後經過各方協調,各派勢力達成妥協,最後由福臨繼承大統。

    當時福臨年僅6歲,年幼的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場政治鬥爭將他推上了皇位,但最初大權並不掌握在他的手裡,而是掌握在豪格、濟爾哈郎、多爾袞手裡,後來多爾袞剷除了這兩個對手,獨攬大權。福臨在多爾袞的控制下,只是一個傀儡。

    順治七年,多爾袞去世,次年正月福臨親政。

    順治皇帝在位期間有何功績?

    1.遷都北京。保護了故宮,意義重大。

    2.攻佔南京,統一中原。

    3.懲治貪汙,整頓吏治。

    4.興文崇教,親善漢人。

    5.屯田墾荒,發展經濟。

    為何順治的存在感很低?

    一是順治在位時間短。開始的七年一直受別人控制,後來雖然也做出了一些功績,但最後因為董鄂妃的去世,順治心灰氣冷,無心朝政,產生了悲觀厭世的念頭,開始與僧人頻繁接觸,談佛論法,甚至剃度出家。所以,真正做事的時間並不長。

    二是正是因為順治在位時間短,他的政策影響力也沒有發揮更長的時間。後世對其評價也很少。

    近幾年,不斷出現清朝各個皇帝的電視劇和電影,比如《努爾哈赤》《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等,但關於順治皇帝的影視劇很少,所以人們覺得順治皇帝的存在感很低。

  • 5 # 躁動時代的一股清流

    順治帝福林之所以存在感比較低是因為他六歲繼位大權在攝政王多爾袞手裡,後來親政沒幾年就因為董鄂妃的死而去出家當和尚了,所以存在感比較低,但是順治年間清軍入關,清王朝統一中原地區,並且老百姓開始得到修養生息。

  • 6 # 大基本原理

    功績:入主北京,拿下中原(睿親王多爾袞的功勞),平定南明小朝廷(豫親王多鐸的功勞),平定四川(肅親王豪格的功勞)。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廟號世祖。

    存在感低:是因為入關前基礎是他爹太宗皇帝皇太極奠定的,在位期間的光環是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還有他老孃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他兒子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而且死的時候他太年輕僅24歲。所以……

  • 7 # 雙喜臨門1985

    功績:他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初創了清王朝走向強盛的新局面。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存在感低:他的子孫康熙和雍正平定叛亂,開疆拓土,乾隆皇帝在位時間最久,風流倜儻,軼事頗多,也是為什麼電視劇翻拍最多的三位皇帝。

  • 8 # a曹超

    順治皇帝八歲登基,靠的是多爾袞,和他的母親孝莊皇后扶持,二十四歲去世,太年輕自己沒有經歷多少戰爭,要是拿的出手的就是他是滿清第一個進入中原的開國皇帝……

  • 9 # 小房談史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是滿清定鼎中原的第一人。順治皇帝肩負上乘太祖 太宗之遺業,開創大清一統江山的新紀元,下為後來的康雍乾盛世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順治畫像

    順治皇帝雖未有其子孫康熙 雍正的乾隆的名聲大。但是不能否認在清王朝剛剛進入中原以滿統漢的艱難時期中頒佈的一系列惠民利國的政策,讓當時還未站穩的清王朝站住了腳跟。讓當時的百姓開始接受了一個少數民族的統治。

    “天下初定,瘡痍未復,頻年水旱,民不聊生,飢寒切身,迫而為盜。魁惡雖多,豈無冤濫,脅從沈陷,自拔無門。念此人民,誰非赤子,摧殘極易,生聚綦難,概行誅鋤,深可憫惻。茲降殊恩,曲從寬宥,果能改悔,鹹與自新。所在官司,妥為安插,兵仍補伍,民即歸農,不原還鄉,聽其居位,勿令失所。鹹使聞知。

    以上這是一道順治十年釋出的詔書

    在詔書中我們可以看出順治皇帝入關及親政後,瞭解到了百姓的苦難,當時社會問題的根本所在。

    由於多年的戰亂致使土地荒蕪,人丁四散。長年的用兵讓國庫虧空嚴重。親政時,各省錢糧缺額多大四百萬兩之多,財政上出現了嚴重的困難。為穩定好社會經濟,於是順治皇帝採取了一些相關措施,尤其是鼓勵墾荒的政策。

    正如前面的詔書中所講。順治十年以後開始推行屯田墾荒。四川及受戰爭破壞嚴重的北方各省,政府發給牛犋籽種,招民開墾。為了鼓勵人們去遼東一帶進行開發墾荒,遼更實行招民墾荒授官令。

    *順治畫像

    土地開荒屯田的政策是的當時經濟有所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也逐步穩定。另外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產貢品,並一再減免受災地區的錢糧,以休養生息。

    以上這些惠民利國的政策贏得了百姓的民心,從而間接的穩定了大清王朝的統治,為後來的康雍乾盛世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前失業了,焦慮的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