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洪夥
-
2 # 睹圖
藝術是為人們提供新的視角,新的觀念,能提出問題(這裡的問題是觸發人們思考)的作品才符合當代性。所以藝術與美沒有直接的關係,不是說將一幅畫或一件物品做的好看了就是藝術,藝術的定義遠遠大於這些。藝術是探索的,是冒險的。
-
3 # 林欣浩的操場
先說結論。藝術和美並不是一回事,它們代表的含義完全不同。
藝術的核心是表達。
美,則是一種標準(儘管這種標準非常主觀。)
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是兩條目的地完全不同的道路,只是有很多地方會交叉重複。
先說藝術。
藝術和技術並不相同,它的本質是非實用性的。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同樣是畫畫,為什麼有的畫家是工匠,有的卻是藝術大師呢?
區別就在於,大師們並不侷限於繪畫技術本身,而把重點放在表達情緒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上。
這副畢加索很出名的畫,可以大概說明這一點。最後那張幾根線條構成的極其簡練的牛的形象,看起來像是隨手畫的,但卻被所以被稱為藝術品,並不是因為畫法技巧很厲害。從這幅畫最終誕生的整個過程,能很清楚的看出,畢加索是想探索“哪些才是一件事物的本質,即使拋開了其他部分,只要這些畫出來,它依然能夠讓人一眼認出”。並得到了確切的結果,帶來了繪畫思路上的巨大突破。
“為什麼這幅畫這麼難看卻會成為經典?”“為什麼這張照片那麼無聊卻能賣出創紀錄的價格?”“為什麼這首三十年前的歌聽起來很一般,卻被稱為流行樂的經典?”“為什麼這本小說我看不懂,卻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這些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甚至自己遇到,歸根結底是因為。
藝術,是有鑑賞門檻的。如果我們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那麼是無法理解這種藝術的價值。只能從美的角度來理解,所以才會引發上面的問題。
這也恰好說明了,藝術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美”,而只是有許多藝術品,恰好也擁有“美”的屬性。
我們再來說說,美。
美是一種很主觀的判斷。不同人的審美觀差異極大,比如同樣是詩詞,有的人覺得“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是最美的。但也有人覺得“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樣的詞句才是最美的。
有時候,人們之間的審美差異,會大到猶如無法逾越的鴻溝。而更多時候,同一個人的審美,隨著自己的成長和經歷,也是會發生變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美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藝術。比如早晨的霧氣、城市的燈火、愛人的微笑、甚至街邊的小狗,都能在一瞬間帶給你美的衝擊,但只有當藝術家把這些素材,帶入自己的思考,以某種形式表達出來,它才能變成藝術品(比如視角獨特震撼的城市遠景照片、由一隻小狗萌發的念頭變成一篇經典小說等等)。
比如,一塊石頭,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當你覺得它的形狀很美,那麼就賦予了它“美”的屬性。只是這種屬性是很私人的,因為別人可能並不會覺得這塊石頭是美的。
最後小小的總結一下:
藝術,是被人創造出來的。它存在的意義,是人類藉助它傳達一些難以用其他方式表達的情緒和思想。不同的藝術都有著鑑賞的門檻,美只是有時候藝術附帶的產物。(比如一行精妙絕倫的程式碼,或者一則偉大的數學公式,在專業人士眼中無疑是藝術的表現,並且是非常美的。但在普通人眼中它們是枯燥沒有意義的,既不明白為什麼這是藝術,同時也看不出它美在哪裡。)
美則是完全主觀的,存在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並不只是藝術品上會有美的存在,只是作為人類文明的精髓,在各種藝術中,美出現的機率非常大。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容易把它和藝術混淆起來。
-
4 # 文化夜笑
人類創造了藝術,所以藝術歸根結底是為人服務的,它是高於技術層面的一種創造性表達方式,其特點是賞心悅目,其目的是取悅於人!那些孤芳自賞不知所云甚至不堪入目的表達方式如果算是藝術,那就拿你所謂的藝術給鬼看去吧!
-
5 # 十三巟
藝術是一種表達,美是一種感受,在接受藝術表達的時候感受到美,這就是藝術與美的結合,這種綜合體驗也許就是所謂美術吧。但其實沒有誰規定在藝術表達的同時必須讓受眾感受到美,美只是部分藝術欣賞者對藝術表達的主觀需求而已……
-
6 # 靈龗
科學與真的關係 倫理與善的關係 。藝術的並不都是美的 特別是當代藝術,審美是可以文化建構的。為什麼藝術和藝術是什麼,藝術的起源的哲學問題一樣發人深思,這也就是我們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內在不同吧
-
7 # 單手劈磚
藝術不僅可以表達美,也可以表達一些作者的主觀精神世界,還可以去表現一些陰暗恐怖,不好的事物,除了畫美女以外還可以去畫不美的老太太,除了畫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去描繪社會不美的陰暗面。
-
8 # 畫大衛
假如看過羅丹的雕塑作品«歐米哀爾»又名«老妓女»,你們會說醜陋也是藝術嗎?而羅丹恰恰是透過刻畫老妓女歐米哀爾的醜和殘缺,來挖掘出她對生活對曾經美好生活的留戀和不捨。此時,以醜為美也是一種美。美,不見得就是我們所都能接受的,外觀光鮮靚麗的才是美,它有更廣的外延,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提高藝術鑑賞能力來理解和接受這樣的外延。有文化的人士,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者和知識分子,未必就懂藝術,更未必懂得什麼是美。在沒有較高藝術修養基礎上去討論藝術和美的關係,只能停留在表面。膚淺,硬傷!
-
9 # 嗝屁鏟屎官
此問飄渺,只能立足書法這一小道,略陳卑見。
首說藝術的本質,次說美,再談有沒有關係。
藝術首先不是道,若是道,當觀白紙;復不是技,若是技,人不如器。所以藝術是道與技的結合處。可以是為技者向上的攀沿;可以是得道者的向下灌注。這兩者本質是不同的,攀沿者的本質,是學道中途的半成品;灌注者的本質,是得道者的偶然發散,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是後者。
美不是單純的漂亮、養眼。美是藝術品的承受者對創造者的認同共鳴情緒。所以知音難遇,一件字,一萬人裡,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隨人看戲的矮子,只有一個能道得出痛癢的一句。
在我的理想中,純粹的藝術家,不僅可以不與其他承受者發生關係,也可以不把自己當做承受者,能做到不計東西的境界,這裡是沒有美不美這回事兒的。
-
10 # 嘰歪哲理
藝術是哲學與科學的抽象實體。有時被稱為精緻藝術或美術(英語:Fine Arts)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的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而美的基本形態是藝術美和現實美。其中現實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教育美 。美,不僅要表面美,還要心靈美,這樣才算真正的美。通常指使人感到心情愉悅的人或者事物。
每個人對於藝術的理解不一樣。很多人都覺得藝術是一個很高深的東西,“啊,這是藝術,反正我也看不懂”很多人在看到一些比較“藝術”的藝術品的時候心裡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在我的理解裡,我覺得藝術就是一種表達方式,一種形象化的視覺傳達。或許是表達一個人對於一件事物的理解,或許是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許是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徵。藝術的目的不是美,況且每個人對於藝術,對於美的理解不一樣,藝術的不一定是美的。很多時候人們就是透過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就比如在前段時間的美國大選期間,一個帖子引爆了朋友圈:《藝術家眼裡的特朗普》。藝術家們將特朗普的形象抽象化之後,產生了如下幾張“藝術化”的特朗普,在畫裡表達出了他們心中對於特朗普當選的想法。
乍一眼看這些圖片,它們美嗎?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敢說它美。但是就是這樣把人物醜化的視覺表達很形象直觀地反映出了人們的所思所想。在中文的描述中,藝術與美術常常劃上等號,在臺灣教育界也常常出現爭議,時常造成相關藝術類目學生的困惑。一般說來,藝術是多元和廣泛的概念,美是則根據不同人的審美有所差異(普遍意義上的美是指能讓人心情產生愉悅感的事物),僅是藝術的表達形式之一。
歷史上還有很多畫作或者是音樂,看著不悅目,聽著不悅耳,但是卻為世人所銘記。就比如抽象大師畢加索的畫作《格爾尼卡》畢加索自己曾解釋此畫影象的象徵含義,稱公牛象徵強暴,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光明與希望,畫的左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計程車兵。畫的右邊,一個驚慌失措的男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離他不遠的左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後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後。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
表達本身就是藝術的魅力。美僅僅是藝術所追求的一個方面,美不是藝術的目的,藝術不一定要表達出美學感受。在我眼裡,藝術就像是人們在說話,用手在比劃,其最終目的還是表達,只不過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呈現出來。或扭曲,或誇張,或朦朧······藝術不是純美學的,是走向感性的、抽象的,它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
11 # 默竹
藝術涵蓋著很多方面,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是對生活的一種表達,它包括生活中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所以藝術所體現出來的美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怎樣看待一件藝術品所帶來的影響,完全取決於你當時的心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藝術與美是相互映襯的,藝術體現美,美體現藝術。
-
12 # 使命感找到我睡不著
杉本博司說過:“我以為真正的美麗,是可以透過時間考驗的東西。時間,有著壓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蝕力量,以及將所有事物歸還土地的意志。能夠耐受這些而留存下來的形與色,才是真正的美麗。”美作為一個日常生活中的詞,我們並不陌生,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到的美,往往指的是美感,例如,當我們說“這朵花美”,說的是這朵花具有美感,具有讓人感到美的特質。同樣地,面對一碗西紅柿蛋面,我們也可以發現獨特的美感:這濃釅的一鍋湯羹看上去紅紅火火的,而長長的面就像夏天太陽的光線,把白晝拉長了,把美味拉長了,有一種天長地久的味道。那麼,當我們在談起美的時候,我們實質上在討論些什麼?這種問法聽起來頗有符號學的意味——美或許是燦爛的一霎煙火,也是潺潺不息的長河,也許是眼前的苟且,更應該是詩和遠方。
“美是什麼”聽起來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之前提到的那朵花、一隻漂亮的小鳥、或是偉大的母愛,可問題是,這些都不是與“美”對等的同屬概念,他們是美的,不代表他們就是美,我們將其稱為美的實體以區分。事實上,“什麼是美”這一最基本的問題已經被爭議數千年,從第一個試圖將“美”這一抽象概念從成千上萬美的實體中剝離概括開始,直到今天仍沒有定論。事實上,美學作為人們世界觀組成部分的審美觀、藝術觀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哲學性質的科學,“什麼是美”即“美的本質”這一根本性、源發性問題是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它在美學研究中佔有極高的地位,甚至對美學派別的劃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類似於哲學中“世界本原”的問題。
“美在意象”這個觀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意象是一個完整的、有情趣有生命的世界,意象世界照亮一個真實的世界,這是存在的本來面貌。在美感中,意象世界會給予我們一種愛的體驗、感恩的體驗,它會激勵我們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情操和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比如對自然美性質的闡發,是將自然美看作是“呈於吾心”而見於自然物、自然風景的審美意象。就像是甘地所說:“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滿創造力;宇宙的每一角,也無限豐富。你只要對宇宙和生命發出清澄的請求,你心中想要的,將呈現於你的面前。”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技術、功利日益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在精神活動普遍被忽視、被冷漠、被擠壓、被驅趕的環境下,知道世間最難求的境界,是風雨不動花容,一籬、一窗、一舍,只要開得率直逸興,疏密有致,那是舍塵煙的爭豔之心,是棄凡俗的計較之意,開一時,有清明之心,開一瞬,有淨美之幸。
-
13 # 美育人文
藝術的目的我用一個故事來說明,有人問畢加索你那些抽象的畫面到底有什麼看頭的時候,畢加索指著那些看畫展的人說道:你看這些人的反應,他們看到那些具象畫的時候,他們可以一眼看出畫的是什麼,這是房子,這是樹,然後感嘆一下,畫得真好,但當他們看到我畫的時候,他們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會想,會交流,這畫的到底是什麼,他為什麼這麼畫,我的畫讓他們產生了思考。
藝術就是藝術家手裡引導人們的工具,就好像演講者用語言引導其他人一樣,只不過沒有語言那麼明顯,但本質是一樣的。
不同的藝術家,不同的藝術作品,它們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引發人思考,有的引導人們關注某些問題,有的帶給人溫暖的感受,有的還會帶給人悲傷。
它和美的直接關係不大,但和創新的關係很大,因為創新是引發人關注的一個有效手段,而一個新的事物,會自然引發人的審美,結果有兩個,一個是美的感受,一個是醜的感受,如果這兩種感受都沒有,那就說明一個問題,這個創新不夠新,越新,美醜的感受就越強烈!
-
14 # 一隻肥肉串兒
▂ ▄ ▅ ▆ ▇ █ 精彩回答 █ ▇ ▆ ▅ ▄ ▂
時代發展到今天,美業顧客的消費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追求新奇特的個性品質服務,追求新奇特的個性品質產品,追求新奇特的個性品質生活方式等等。
通俗的解釋就是顧客都開啟了藝術化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個性品質化的、時尚的生活方式。
在美業,很少人會直接地將美業和藝術聯絡起來。因為在普羅大眾甚至在美業人自己的視野中,雖然和“美”掛鉤,但美業的格調不高,和每個人的生活需求相連,太接地氣;而藝術則是格調高雅,“高不可攀”的存在。
可是也別忘了,藝術高於生活,但源於生活,最終也要服務於生活,
現在行業中關於對藝術的理解很粗淺,如果不能正視藝術,不能發現藝術對行業的真正影響,那麼行業發展將嚴重滯後時代的發展步伐,美業會越來越落後。
這不是危言聳聽,藝術與美業的結合也並不難實現,每個美業人都可以從藝術的角度來改造自己的事業。
時代發展到今天,美業顧客的消費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追求新奇特的個性品質服務,追求新奇特的個性品質產品,追求新奇特的個性品質生活方式等等。
通俗的解釋就是顧客都開啟了藝術化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個性品質化的、時尚的生活方式。
在美業,很少人會直接地將美業和藝術聯絡起來。因為在普羅大眾甚至在美業人自己的視野中,雖然和“美”掛鉤,但美業的格調不高,和每個人的生活需求相連,太接地氣;而藝術則是格調高雅,“高不可攀”的存在。
可是也別忘了,藝術高於生活,但源於生活,最終也要服務於生活,
現在行業中關於對藝術的理解很粗淺,如果不能正視藝術,不能發現藝術對行業的真正影響,那麼行業發展將嚴重滯後時代的發展步伐,美業會越來越落後。
這不是危言聳聽,藝術與美業的結合也並不難實現,每個美業人都可以從藝術的角度來改造自己的事業。
門店藝術化可以透過哪些方面實現?
美業藝術化最直接的實現形式,就是門店的打造。門店藝術化表現在裝修環境藝術化、服務藝術化、經營管理藝術化、作品藝術化四個方面。
1.環境藝術化
現在的美容院、髮廊、面板管理中心等門店的裝修都有了格調,通俗的理解就是裝修環境都開始有了風格化,內部環境也逐漸開始形成複合型微生態內部環境,以及藝術化的服務功能區域的設計。服務環境越來越體現休閒、娛樂、體驗、舒適、專業的功能設計。
2.服務藝術化
服務藝術化就是彰顯顧客個性的私人定製服務,在門店複合型微生態的環境中,可根據顧客喜好為顧客準備喜歡的茶、咖啡、飲料、水果、點心等,以及為顧客私人定製個人形象設計的技術服務。服務藝術化適用那些預約的A類顧客,這一部分顧客的消費貢獻了門店絕大部分收入。
3.經營管理藝術化
藝術化的經營管理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和套路。
經營管理藝術化最終也是要認識自己的客戶群,找到自己店鋪的優勢,對店鋪進行有效管理,達到帶領團隊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生存、成長和壯大,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的最終目的。
比如有的美業門店,會透過將個別國家或圈子的小眾文化引入門店中,結合到專案、服務、產品中,為顧客營造一種別樣的體驗感,這也是一種藝術化的思維。
4.作品藝術化
門店作品藝術化,這種形式通常比較適用於美髮店、美甲店、紋繡店等能夠直觀展現服務成品的美業門店。
在國外許多髮廊企業就已經把藝術創新形成了固有的形式,比如,每年釋出不同季節的潮流趨勢等。
像這種創新在國內大多數知名美業企業中還沒有形成慣例。在中國美業,尤其是美髮行業,一直都奉行拿來主義,沒有人願意在趨勢上的引領增加投入與精力。當然,作品創作是需要強大的團隊、強大的經濟實力才能實現的。
可喜的是目前我們國家也有越來越多這方面的權威賽事湧現,這對鼓勵美業企業打造風格化的新技術、新潮流是非常有意義的。
-
15 # S詩書畫
藝術與美的關係問題,是美學史上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車爾尼雪夫斯基堅持認為,美不能完全包括藝術的內容,藝術除不表現美以外,還表現其他非常廣泛的內容;因此,“歷史上還沒有專門以美的觀念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
《車爾尼雪夫斯基》
對此,普列漢諾關說:“科學的美學任務並不限於確認以下這個事實,即藝術總是不僅表現美的‘觀念’,而且還表現人的其他追求(對真理、愛情等等的追求)。它的任務主要是說明:人的其他的追求怎樣表現在他的美的概念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身發生改變的這些追求,怎樣使美的‘觀念’也發生改變”。
普列漢諾夫的觀點是,藝術的確不限於表現美,還廣泛地表現美以外的許多追求,但這些追求必須表現在藝術家的“美的觀念”中,美學就要說明它“怎樣表現”,和它怎樣在社會發展中發生改變。
《普列漢諾夫文選》
他舉同一個瑪利亞的形象來說明,在中世紀,她是在僧侶中間佔統治地位的美的觀念和理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她則表現了具有完全不同美的觀念和理想的新社會階層的願望。
古典主義繪畫作品
普列漢諾夫認為,對於有機體的藝術作品來說,並非只一部分表現美的觀念一部分則表現對於真理、道德和改善生活等等的願望,而是“美的概念本身就滲透著這些願望,並且本身表現出這些願望。”這就是肯定藝術作為整體,是“表現”和“滲透著”美的觀念的。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被表現的某些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環依賴於美的觀念”,那麼,這樣的藝術和批評,“它就必然具有道德說教的性質。”就是認為遊離於“美的觀念”之外,單純地表現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那樣的作品是非藝術的東西。
車爾尼雪夫斯基圖
綜合起來看,普列漢諾夫顯然主張,藝術在整體上應該表現“美的觀念”,而不同意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領域裡把人的廣泛追求同“美的觀念”對立起來的觀點。
我們認為,藝術的內容,包括進入作品的客體世界與主體世界,不都是美的,卻應該都是審美的。具體到藝術創作來說,藝術家總是根據其審美觀、審美理想,從審美角度去認識、反映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
齊白石國畫山水
一方面客體世界是透過審美的“三稜鏡”,呈現在創作過程中和藝術作品裡的;一方面主體世界,是透過審美的“整流器”,進入刨作過程和滲透在藝術作品裡的。不論客體和主體,表現在創作過程中,是正在審美化,體現在藝術作品裡,是已經審美化,並且主體和客觀的審美化,又是有機統一的。因此,藝術的物件雖然是廣闊無邊的,但進入作品的內容則都必須是審美化的。
需要指出的是,創造藝術美,不僅包括使原本就是美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而且包括使那些醜和非美非醜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
油畫《雨夜漫步》
可是,人們通常只是談論如何將現實醜轉化成藝術美,卻幾乎不曾明確指出現實美也必須經過審美的改造,才能成為藝術美。
例如電影藝術,有些編導人員物色演員,專挑一些“大美人”,以為只要演員長得漂亮就可以攝製出好片子,其實這種藝術觀是很膚淺的。
電影劇照
演員的長相好,固然是一個有利條件,但電影藝術的生命在於它的藝術美,而不在於表現它的內容是美的人。所謂演員要進入“角色”,就是要變“現實人”為“藝術人”,變自然形態的形象為藝術形態的形象,即實現審美化。
試看中外一些優秀影片,都不是靠“美人”取勝的,其編導者在選擇演員時,總是把演員所具有的藝術美品格放在首位。電影藝術需要注意化“現實美”為“藝術美”,其他藝術也應該這樣。
《美學史》
藝術創作除了要將現實美轉化成藝術美,將現實醜轉化成藝術美以外,還包括將現實中非醜亦非美的東西,轉化成藝術美。總之,藝術的內容雖不都是美的,卻都是審美化了的。
俞祖德國畫山水
藝術不僅在內容上應該是審美化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應該審美化。藝術創作就是要努力實現審美化的內容與審美化的形式的完美結合,而實現審美化的內容與審美化的形式相結合的物質中介和載體,則是藝術媒介。
高爾基圖
高爾基說:“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種材料,也就是聲調、色彩和語言的一種結合體,它賦予藝人的創作一一製造品——以一種能影響情感和理智的形式。”就是說,藝術美的創造是同藝術媒介的運用密不可分的。
英國美學家鮑桑葵曾提醒藝術家:“危險在於離開媒介”的確,如果泥塑藝術離開了塑泥的運用,木刻藝術離開了刻木的運用,青銅藝術離開了青銅的運用,詩歌離開了詩歌語言的運用,戲劇和電影離開了戲劇語言電影語言以及有關的物質手段的運用等等,哪裡還談得上泥塑藝術的美、木刻藝術的美、青銅藝術的美、詩歌藝術的美、戲劇藝術和電影藝術的美呢?可以肯定,藝術美的創造,假如離開了藝術媒介以及有關的物質材料,將一籌莫展。
鮑桑葵
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顏色和大理石的物質特性不是在繪畫和雕刻領域之外。”藝術家應該巧妙地利用藝術媒介的質地,為創造藝術美服務。除了質地以外,還有許多形式美的因素,例如線條美、色彩美、節奏美、旋律美、語言文字美、戲劇電影舞蹈方面的服裝美造型美等等,都是創造藝術美的重要物質手段。
馬克思圖
魯迅曾指出漢語言文字有“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後兩者均為形式美的因素,運用得好,有助於創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至於對稱、均衡、調和、對比、多樣統一諸形式美的規律,也都應該很好遵循,並且要緊緊地為內容服務。
魯迅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藝術創作實踐的發展,會有許多新的藝術媒介及物質手段被採用。就是已被人類運用的藝術媒介及其他物質手段,根據機率論,它們被審美組合的天地,也是無限廣闊的。為了滿足和適應人類日益發展的精神生活需要,藝術家們應當不斷探索創造更新、更美的藝術品的廣闊途徑。
回覆列表
我要說藝術不一定美,而美的東西一定是藝術,會不會有人砸我。藝術都有美得一面,這是我們沒有發現。所以才有那句“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