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牧荑

    殿前司所屬諸班直、步騎諸指揮在內為皇宮禁衛,隨駕出行則為皇帝近衛,隨侍左右。國家大型祭典,執行儀仗、引導、安保、護衛任務。

    殿前指揮使左、右共二班。皇宮近衛禁旅。宋初,以舊府親從帶甲之士及諸班軍騎中選武藝絕倫者充。

    內殿直左右第一、第二共四班。皇宮近衛禁旅。周(後周)制,簡軍校暨武臣子弟有材勇者立。又有川班內殿直,乾德三年平蜀得奇兵,簡閱材貌魁偉便習騎射者凡百二十人立,開寶四年廢。

    散員左右第一、第二共四班。皇宮近衛禁旅。周(後周)制,招置諸州豪傑立……又於北面驍捷、員僚直及諸軍內簡閱填補。

    散指揮左、右共四班。餘同“散員班”條。

    散都頭左、右共二班。餘同“散員班”條。

    外殿直一班,皇宮近衛禁旅。皇宮近衛禁旅。諸班衛士中年多者號看班外殿直,後削看班之號。或詣諸道攝軍校之職部分州兵,謂之權管。國初又有內員僚直,開寶中廢。太平興國四年,徵太原,得上軍。天禧四年,併入此班。熙寧五年罷廢。

    散袛侯左、右共二班。餘同“散員班”條。

    金槍班左、右共二班。皇宮近衛禁旅。舊名內直,太平興國初年改名金槍班。

    東、西班(帶甲者:弩手班、龍旗直等;不帶甲者:西第一、西第二等)共十二班,舊號東西班承旨。淳化二年,改為殿前侍,東西各第一第二弩手、龍旗直班六,並帶甲,選諸班及不帶甲班增補。其東第二茶酒及第三、西第四班不帶甲,並以諸軍員、使臣及沒王事者子弟為之。政和年改十一班,南宋時減為八班。

    散直二班。皇宮近衛禁旅。雍熙四年,以諸道募置藩鎮廳頭軍將及詣登聞院求試武藝者立。鹹平元年,選諸節度使從人、騎御馬小底增補。熙寧九年,並南散直隸北散直。

    鈞容直第一、第二共二班。軍樂隊。太平興國三年,選諸軍諳曉音樂、騎御馬小底立,名為引龍直。淳化三年,改鈞容直。南宋紹興三十年正月十八日詔罷。

    茶酒舊班。皇宮侍衛禁旅。北宋屬東西班,南宋分出,單獨建制。

    茶酒新班。皇宮侍衛禁旅。北宋屬東西班,南宋分出,單獨建制。

    招箭班。皇宮侍衛禁旅,弓箭射術表演隊。北宋屬東西班,南宋分出,單獨建制。

    銀槍班。南宋設定,為皇宮近衛。

    御龍諸直

    御龍直左、右二直。皇宮步兵近衛、儀衛。舊號簇御馬直,太平興國二年改為簇御龍直,後改今名。

    御龍骨朵子直左、右二直。皇宮步兵近衛、儀衛。舊號骨朵子直,太平興國二年改為御龍散手直,後改今名。

    御龍弓箭直五直。皇宮步兵近衛、儀衛。選天武諸軍材貌魁傑者充。

    御龍弩直五直。皇宮步兵近衛、儀衛。

  • 2 # 歷史的影像

    殿前司

    殿前司為殿前諸班直,步、騎諸指揮的直接統領機構。掌握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官兵名籍

    ,總領其統制、訓練、輪班宿衛與戍守、遷補、賞罰之政令。

    殿前司所屬諸班直、步騎諸指揮在內為皇宮禁衛,隨駕出行則為皇帝近衛,隨侍左右。國家大型祭典,執行儀仗、引導、安保、護衛任務。

  • 3 # 雲鵬品古齋

    宋朝皇帝統轄的部隊叫“禁軍”。而在京城守衛皇宮的叫“京軍”。而京軍又分成了殿前司、侍衛司、騏驥院。此為拱衛皇宮的精銳力量。

    宋朝比較重視京城和皇宮守衛。宋朝的安保軍被稱為“禁軍”,並採用了宋太祖創立宋朝時建立的“三衙禁軍”安保體系。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在陳橋兵變的基礎上搶來的皇位,其本人也曾任職過周朝的禁軍高階將領,所以,這也就導致:整個宋朝的皇帝們都特別注重警衛部隊的重要性。

    單單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時候,不僅大量培養禁衛精瑞兵力,也將很多地方軍加以訓練收編、擴充到京城禁軍的隊伍當中,由此,打造出了史上最為龐大的國家安保系統。而隨後,宋朝的其他皇帝也都在擴張著禁軍的規模。

    宋太祖開國初期,禁軍就有十幾萬人,宋太宗掌政時,禁軍達到了三十多萬人,直到宋仁宗當政時期,全國的禁軍居然達到八十萬人之多。但是,宋朝的禁軍並不只保衛皇室,他們號稱“國家軍隊”,也就是整個宋朝武裝力量的統稱。

    當時的宋朝禁軍聽命於大宋皇帝,保衛皇權、對外擴張,軍隊規模大。宋朝禁軍對於士兵的訓練也十分嚴格,《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曾經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其中之一。按照水滸傳描述,林沖的武功還是相當厲害的。

    而守衛皇宮的京軍十分注重日常的軍隊訓練,所以,當時的京軍每日都要習武,京軍作為宋朝整個國家皇室警衛體系的核心,組成了三衙禁軍,

    尤其是守衛皇宮與皇帝身邊的核心貼身警衛,都是在京軍中優中選優選出來的,他們輪流執勤、不敢鬆懈。

  • 4 # 手機使用者崇儀使

    三班借職、三班奉職、左右班殿值、左右侍禁、東西頭供俸官、班值(如全槍班)、內殿承製、內殿崇班統稱大使臣、小使臣全是八九品小官。

  • 5 # 奇趣講史

    宋朝的皇宮守衛叫殿前司。

    禁軍官司,與侍衛親軍司合稱“兩司”。其下屬機構殿前都指揮使司與侍衛親軍司下屬機構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

    南宋建炎初,三衙體制淪於廢壞,殿前都指揮並侍衛馬、步都指揮漸成空置。自紹興五年至紹興七年,逐步恢復建制。“五年冬,廢神武中軍隸殿前司,……又以都督府兵分隸三衙。七年夏,複合馬司餘軍及八字軍為六軍十二將,命劉信叔主之;解承宣潛典步軍如故。自是三衙始復矣。

    因宋太祖趙匡胤原任後周殿前都點檢,故此官職虛而不置。侍衛親軍司與殿前司並稱二司。隨著廢除藩鎮,將其軍隊中的精兵編入禁軍,禁軍隊伍不斷擴大,擔任守衛京城和出外征戰或戍守的任務。後又對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的長官虛而不置。

    侍衛親軍司,逐漸分為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分別以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為長官。殿前司亦以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為長官。殿前司與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並稱三衙,統轄殿前諸班、直及全國禁軍。

    宋仁宗趙禎時,為加強地方治安、鎮壓農民起義,就糧禁軍開始常駐地方。宋神宗時,改革兵制,實行"將兵法",將開封府各縣與各路多數禁軍編成將的組織。將兵3000人以下設正將,七八千人以上設正、副將。編組為將的禁軍,稱系將禁軍;未編組為將的禁軍,稱不繫將禁軍;留駐京城的禁軍,稱在京禁軍。

    殿前司的職責

    殿前司為殿前諸班直,步、騎諸指揮的直接統領機構。掌握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官兵名籍,總領其統制、訓練、輪班宿衛與戍守、遷補、賞罰之政令。

    殿前司所屬諸班直、步騎諸指揮在內為皇宮禁衛,隨駕出行則為皇帝近衛,隨侍左右。國家大型祭典,執行儀仗、引導、安保、護衛任務。

    南宋時,擔負皇帝宿衛的仍是班、直,各屯駐大軍成為中央軍主力,統兵官是都統制和副都統制。三衙軍實際也成為三支屯駐大軍。南宋中期以後,基本由文臣擔任制置使、宣撫使,都統制的指揮權逐漸被剝奪。屯駐大軍以外的各地禁軍主要從事雜役。

    禁軍在宋朝的時期扮演著以保護皇上為主要目的的中央軍,既然是保護皇上的安全,所以非常的謹慎小心。

    引用資料:

    ————《宋史》

    ————《資治通鑑》

  • 6 # 周老頭聊歷史

    御前侍衛或御前帶刀侍衛,因為“御”字代表皇帝,所以叫御前侍衛。暗處還有大內高手。保護皇城的御林軍等。我是從影視劇《包青天》中瞭解到的!

  • 7 # 冷清先生

    【宋朝兵制和宮廷衛隊殿前司是怎麼回事?】

    在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前的四五百年,禁軍就是王朝的御林軍。禁軍的概念產生於南北朝時期,隋朝時期禁軍概念就更清晰了。隋朝時期,禁軍是隋朝最精銳的軍隊,也是皇家最依賴的軍隊,問題出在隋煬帝就是被禁軍所殺死。唐朝的時候,很少用禁軍的名號,因為忌諱。五代十國的時候,禁軍的名號又回來了,趙匡胤就是禁軍“都指揮使”,陳橋兵變使得趙匡胤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讓趙匡胤削奪了禁軍權力,更是把禁軍發展成中央軍的概念。

    根據《宋史》記載,宋朝兵制,禁軍(中央軍)、廂軍(地方武警部隊)、蕃兵(少數民族武裝)、鄉兵(民兵預備役),宋朝的常備軍是禁軍、廂軍、蕃兵。開寶之際(趙匡胤年號),常備軍37萬8千,禁軍馬步兵19萬3千;至道之際(趙光義年號),常備軍66萬6千,禁軍馬步35萬8千;天禧之際(宋真宗年號),常備軍91萬2千,禁軍馬步43萬2千;慶曆之際(宋仁宗年號),常備軍125萬9千,禁軍馬步82萬6千。後來養不起了宋英宗開始裁軍,常備軍116萬2千,禁軍馬步66萬3千。

    宋朝守衛宮廷的御林軍,叫做殿前司諸班直,是禁軍中的精銳。宋英宗以後到宋徽宗,北宋的常備軍有所減少,主要是廂軍減員,而鄉兵(民兵預備役)數量大幅增加。禁軍的佈防情況大致如下:

    殿前司虎翼水軍一營,數目不詳,設指揮官一名,正團級編制;殿前司諸班直馬步軍60個營(正團級編制),設定60個指揮官,總兵力3萬零4百人;在京增廣勇,就是精銳的預備役5個營,設定指揮官5名,人數2千人。

    開封府界22個縣,界定禁軍6萬2千人,京東(山東)禁軍5萬1200人,兩浙4千人,江東5千2百人,江西6千8百人,湖南8千3百人,湖北1萬2千人,福建4千5百人,廣南東、西1千2百人,川陝三路4千4百人。

    河東(山西)、陝西(陝西甘肅)、京西(河南西部陝西東部)、淮南路(兩淮,淮南東西兩路)各有禁軍5、6萬,河北禁軍最多,兵力達到7萬。

    開封府是首都,殿前司和開封府的禁軍,總人數超過10萬人,廂軍數量不詳。河東、陝西、河北是邊省大軍區,主要是防衛遼、西夏,禁軍、廂軍、蕃兵常備軍總數接近40萬。京東、京西、淮南路,因為要拱衛京師開封,所以也是大軍區,禁軍人數都超過6萬人。

    殿前司分為殿前諸班直和虎翼馬步軍兩部,殿前司所屬各營都有名稱,一共有60個營(團級)。殿前司的總指揮是皇帝,直接統領殿前司的是親王。殿前司分內衛和外衛兩個軍,內衛是殿前諸班,外衛是殿前司諸直。內外衛各設設正副指揮使兩名,諸班轄:內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虞候、金槍、東西、招箭、散直、鈞容直。諸直轄:御龍、御龍骨朵、御龍弓箭、御龍弩直四大營。殿前司內外衛諸班直,共有14個營約7千人,是禁衛御林軍,級別比殿前司其他各軍高一級。

    殿前司近衛軍有4個軍,馬軍虎翼左衛、馬軍虎翼右衛兩軍,下轄20個營,有的營重名分左右營;步軍虎翼左衛、步軍虎翼右衛兩軍下轄26個營,有的營重名分左右營;殿前司馬步4軍共計46個營,共計2萬4千人。殿前司馬步4軍,每軍大約6千人,設正副指揮使2名,是正軍級的設定。比如,《水滸傳》中:禁軍都教頭丘嶽,官帶左翼衛護駕將軍;禁軍副都教頭周昂,官帶右義衛車騎將軍。

    熙寧(宋神宗年號,大約1070年前後)之後,殿前司諸班指揮使(殿前司內外衛指揮部)分左右兩班,因為殿前司諸班直要輪流在宮廷內外值班。殿前司諸班(團級單位),每班120人,輪流到宮廷值班。

              內殿直左右4班,大約500人,正團級單位,輪流在大殿站崗值守。

         散員左右4班,大約500人,是正團級單位,替補內殿直站崗值班。

         散指揮左右4班、大約500人正團級單位;散都頭左右2班,大約250人,正團級單位;散虞候左右兩班,大約250人,在宮廷內院巡邏值守。

         金槍左右2班,使用點鋼槍,大約250人、正團級單位,輪流在宮廷各門站崗值守。《水滸傳》中:徐寧是金槍班的教師。

         東西班、弩手、龍旗直、招箭共11班,大約3000人。中興(宋高宗年號)後撤併為東5班、西3班。

    散直左右4班,大約500人,正團級單位,在宮廷內外值守。熙寧9年,合併南散直歸北散直管轄;中興後,合併招箭班成為招箭散直。

    外殿直一班,120左右,熙寧5年裁撤。

    銀槍班左右2班,大約250人,使用白蠟杆槍,中興後設置。

               茶酒舊班、茶酒新班,大約250人,中興後設置。

    鈞容直一班,大約120人,負責茶酒,中興後廢止。

    殿前司諸直:御龍、御龍骨朵、御龍弓箭、御龍弩直,都是車騎弓弩4個馬軍營,大約2000多人,負責宮廷外圍的巡邏。

    皇帝如果出行,殿前司諸班直跟隨內外衛護駕,殿前司馬步各軍負責近衛護駕。

  • 8 # 晚清歷史影片

    月黑風高,俠客悄悄潛入皇宮,盜取財寶或者是偷看機密,得手之後,幸運的幾步一躍就出去了,倒黴的被大內侍衛發現,就手法利落地處理掉追兵再逃走。

    很熟悉的一幕吧!幾乎所有的武俠動作片或者是小說裡面,皇宮的侍衛們對主人公來說是隨便幾下即可打敗的“草包”形象。

    真實的大內護衛們並不簡單,宋太祖的侍衛中個個都是“猛人”。

    宋朝文人楊文公的書中記載,一次有下臣進獻給皇帝趙匡胤一隻老虎。老虎吼聲像在打雷,健碩的姿態顯得十分威風。趙匡胤喜歡極了,就扔給老虎一條羊腿。

    不料老虎吃到一半喉嚨被骨頭卡住,痛苦地在地上翻滾。有人嘗試上前一小步看看,老虎十分兇惡地朝他撲過去。趙匡胤這一下不知道怎麼辦了,一刀殺死老虎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但有太喜歡眼前這個老虎不願意殺它。於是有個姓李的護衛走到老虎身邊,掰開它的嘴,伸手就把骨頭拿了出來,還沒有受傷。

    又一次太祖在宮裡閒逛,有鳥停在附近的屋簷上,太祖一看起了興致,就問侍衛們有沒有人能把鳥抓住。有一個無名小卒提起衣服,兩三下就攀上屋頂把鳥捉住獻給皇帝。許多侍衛不服氣,紛紛飛躍到屋簷上抓鳥。

    朝堂上恰好有党項族使臣來覲見。皇帝給了賞賜,還特意叫人贈給使臣一把弓。使臣一拿到弓臉色就不好了,說是弓太難拉開,皇帝是有意欺辱族人。太宗滿臉驚訝,說這弓我身邊護衛們都能拉開。當場就叫了百十人示範,沒有一個失敗的。

    其實不僅在北宋,其他朝代也是如此。為了皇帝的安危千挑萬選的侍衛們,沒有一人不經過辛苦訓練。

  • 9 # 九九扒史伊

    古代每個皇帝成功坐上皇位後,最需要保證的就是自己的安全問題。畢竟歷史上各種篡位的事太多。一旦安全受到威脅,皇位就會不穩。所以各個朝代都有皇室專屬的護衛隊,他們是皇帝的直屬部隊,只聽令於皇帝一人發號施令。

    宋朝的皇宮守衛統稱“禁軍”

    宋太祖趙匡胤,在成為皇帝之前就是一名禁軍統領。後周太祖郭威即位時,趙匡胤任禁衛軍長。之後趙匡胤甚得開封府尹柴榮的賞識,因此成了柴榮的部屬。後周世宗柴榮即位,趙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並升任禁衛軍統領,世宗死後,他的兒子年僅七歲便繼位。第二年,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迫宗訓退位,建立了宋朝。

    宋朝的安保工作,以規模龐大著稱

    宋朝的安保軍被稱為“禁軍”,並採用了宋太祖創立宋朝時建立的“三衙禁軍”安保體系。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在兵變的基礎上搶來的皇帝寶座,他本人也曾任職過周朝的禁軍將領,所以,這也就導致:整個宋朝的統治者們都特別注重警衛的重要性。

    宋太祖開國初期,宋太祖開寶年間,全國軍人37.8萬人,其中禁軍便有19.4萬人。宋太宗掌政時,禁軍達到了35.8萬人,直到宋仁宗當政時期,全國的禁軍居然達到82.6萬人之多。但是,宋朝的禁軍並不只保衛皇室,他們號稱“國家軍隊”,也就是整個宋朝武裝力量的統稱。

    當時的宋朝禁軍聽命於大宋皇帝,保家衛國、開疆拓土,軍隊規模十分震撼

    宋朝禁軍中的京軍,才是擔任皇家警衛任務的核心。

    京軍十分注重日常的軍隊訓練,所以,當時的京軍每日都要習武,騎兵要求每天五次訓練,步兵則是要求每天四次訓練。京軍作為宋朝整個國家皇室警衛體系的載體,被分成了殿前司、侍衛司、騏驥院等很多部分,最後,組成了三衙禁軍,每一個部門則要承擔不同的警衛任務。

    尤其是守衛皇宮與皇帝身邊的核心貼身警衛,都是在京軍中優中選優選出來的,他們輪流執勤、從不停歇。但是,隨著禁軍人數的越來越多,宋朝的國力也日漸衰弱,最後,很多禁軍也就名存實亡了。

    宋神宗時期,神宗皇帝認為:導致宋朝國力衰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國家的禁軍人數過多,所以,宋朝從此之後每年都會進行一次禁軍規模的整改。

    到了南宋時期,禁軍的規模也就被逐漸的縮減了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羽和貂蟬之間有什麼故事發生嗎?